第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塑造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得以培养。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体育教育体制和理论体系的变革,目前的体育教学仍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点肤浅的认识,望能与同行商榷。
1、教师教法要创新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力的核心。任何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方法,只是由于学识、经验、风格不同,往往拘囿于某种特定方法罢了。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去,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优选教法时,应首先研究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在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屏弃传统教学观念,勇于革新。
1)、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创新“灵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自身活动中的自主性来进行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少儿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正确应用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置身“景”中,不自禁,从而产生“灵感”,进行创新。其过程是“设置创造情景——好奇感、新鲜感——诱发创造灵感——激起创造力”可针对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识地利用故事中的情境、语言的描绘、色彩的刺激、赛场的安排等多种形式,去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2)、运用创造性游戏,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对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有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是人们根据周围条件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靠游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自主性。因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
“情”。在课堂上,它依充分体现参与者X人造型”游戏,“一次锻炼。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用左脚支撑的各种跳跃动作、摆动、踢腿、左手运球、投篮、打乒乓球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面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墨守陈规,对某些知识、概念、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提出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思维的光点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游弋,就能增强识别能力,达到“从这一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的顿悟和灵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为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基本方法。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教育理论发展动态,研究自身,研究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第二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素养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当前“十三五”规划中的最大亮点之一,创新作为五大理念之首,在各项政策的部署中也是处处可见其踪迹。本文围绕当前“创新”这个热点问题,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此文,进一步说明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给同行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方面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创新素养;培养提升。
课改后的学校体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遇到很多困扰,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主动地学,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了不善于分析与归纳、不敢于想象和发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不良习惯,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变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养呢?
一、在情感体验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素养的前提,因为创新素养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而创新意识则包括强烈的创新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如果老师把体育课上成僵硬的运动训练课,一来学生身体受不了,二来更加重了他们对体育课产生的害怕心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起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首先要在情感体验上,梳理好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奠基创新之基质。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那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掌握技能较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教学中不要过分要求学生服从,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幼稚甚至貌似荒诞无稽的疑问,并鼓励他们要敢于向权威提出异议。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布景设疑引发兴趣,点燃创新之火焰。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动力。小学生由于知识面所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新活动的基础。
1.创设寓意情景,引发兴趣点。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1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如“抢救伤员”体育游戏中,笔者用录音机模拟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渲染激战的氛围,令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仿真的音乐使得“抢救伤员”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情趣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
2.创设疑难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疑”布“障”,有意识地让学生“碰碰钉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多角度思维,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从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通过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己攻克难关,获得知识。如在实心球的教学中,学生在最后用力时普遍存在着出手角度低、重心低、弓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故意创设错误动作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相互讨论辩析,通过实践得出正确答案,降低了再错率。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多角度并积极尝试解决疑点、难点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思维训练上,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创新素养的基础。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者发令,学生强应,身顺而心违”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都能产生创新思维的成果。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善于在思维训练上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策略,积极挖掘课堂中生成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适时激励,激活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能使学生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
1.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多表现、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下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进而使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终时点评中,笔者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是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为、已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品质。
2.良性竞争。心理学家托伦斯“竞争条件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实验”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则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二)思维训练,促进“发散”思维。
学生思维角度的改变,表明能对所做的事进行适当的比较、推测、想象,这无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求异思维亦即发散思维。体育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往往看似不经意之间,但又必须精心设计。
1.埋下伏笔教学法。此法比较适合于高年级学生的游戏教学。笔者用此法教授游戏时,故意将所教授的内容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锦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 2 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已见,提出合理建议。
2.举一反三教学法。此法可据游戏难易程度适用于小学各年级的游戏教学。笔者在让学生了解了某一游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针对游戏名称和游戏的方法、规则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然后再根据改编后的游戏进行活动,同样是“抓尾巴”游戏,在低年级作为主教材教学,主要是采用抓不同行进方式的动物的尾巴,如:奔跑中马的尾巴、跳跃中兔的尾巴等方法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在高年级作为准备活动的教学,则注重能让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笔者提出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思维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发散思维训练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进心,都有争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创新的目标,预先规定好成果的表现形式,在完成基本教材的练习后,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尚需进一步熟练掌握的或者是创新的自由练习。如利用绳完成投掷和跳绳教学后,让学生尽情发挥,用绳在地上创编各种图案,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和审美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一束赞许的目光、一句表扬激励的话来激励学生成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
三、在行为训练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素养的预期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受教育者能够有所创造,而只有通过创造,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社会效益。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启发诱导的教学活动,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创造能力发展的素材,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提升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心理之间制造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就会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而想象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就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善于点拔、诱导、归纳、总结,适时提出问题,不包办代替,解学生惑而讲,为教给学生法而叙,让学生在思考和观察中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如“垒球投掷”教学,关键是怎样才能投得更远。笔者主要启发“快速挥臂”四个字,并加以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然后提出,怎样才能做到挥臂快速呢?让学生在提问尝试、讨论解惑中得出结论,从而掌握掷远的要领。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体育教学中的有些内容,讲得再多,提示得再具体,学生也不一定很好掌握其要领。只有准确地把握问题关键,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想象,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低年级“前滚翻”教学,技术含量很高,学生不易掌握。对此,笔者主要用示范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滚成一条线?怎样滚动最轻松?让学生得出结论:身体团起来,抱紧不放松,好象大皮球,前后能滚动。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得开心,学生犹如在玩游戏,而且还较快地掌握了动作要。
(二)运用自主学习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总是和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度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自编自导法”,让学生自带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自编游戏和规则、自制器材、3 自任裁判组织比赛等等。如在让学生自带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的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在一定掌握的基础上,再给学生介绍创编的规律以及有关要求,然后要求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让他们自行创编准备操,创编游戏和舞蹈等,并每课指定有两名学生来演示和带领学生练习,由于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运用小组学习法,培养合作创新能力。
小团体学习法就是由教师提供条件,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伙伴型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法。如:在六年级的游戏项目教学时,笔者在作指向性的引导和提出有关要求(不能用已学的游戏方法)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器材:一个篮球、一串长绳栓住气球、十只塑料夹子和十二只塑料圈,让各组竞猜并进行设计和表演,大家分别观摩。各组通过一起研究,接篮球的一组,在组长带领下迅速排成一路纵队,依次做运球绕过每个同学后再做投篮的练习;使用一串气球的小组,把绳子拉直放在场地上依次做跨越气球的单、双足跳再做S行绕过气球的快步跑,最后还别出心裁地的作了“踩气球”游戏;使用夹子的小组,先将十只夹子夹在一人背后的衣服上,然后引诱学生追赶摘夹子,制定好规则要求,最后以摘取多者为胜,互换角色再玩;选用塑料圈的一组学生则每人先进行呼啦圈表演,然后用圈做计数跳,最后做迎面滚圈游戏。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沟通信息、借鉴经验,出长补短,还可以互换内容进行练习。由于学生是自由组合,组长自发产生,人际关系亲切、和谐、融洽,因此,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真正达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目的。又加强了他们锻炼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培芳.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张华文.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3.曾光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4.李水平.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提示:
文章完整性不够,虽然已经梳理,但还是感觉几篇文章拼接的。三大段分类还是不明确,意识、思维、能力三个维度并不是同一范畴,所以严格来评的话,这篇文章问题还是挺多的。本文如果是经验介绍型的文章的话,提供的案例,学习价值不大。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金沙县太平中学:龙明伶
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精神源于动机,要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
关键词: 体育课学生创新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大多数人对喜欢体育的人的评价,这是真的吗?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现代科学认为,“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
一、体育课
体育课不仅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场所,它更应该是开发创新的天地,体育是最早的、也是最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体育课上,它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体育课内容上下功夫。要培有养创新能力的学生,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习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上课的节奏。要培养创能够新性的学生,体育教师必须首先富有创新精神观念,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要培养创能够新性的学生,体育教师应大胆地放开去做,不防做做“放羊人”,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例如:下一节课要上50米短跑,教师在本节课结束时,告诉学生下节课要练习的内容。要自己去设计一堂与50米短跑有关的内容,并放手让学生自己上,教师在一旁指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要在意一堂课的得失,也许一堂失败的课,更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不是常常在说“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吗?体育不仅一堂课,更是一个舞台,一个成功与失败交替的舞台。
二、学生
与大多数体育教师一样,在我上第六年上课中,经历了“会上、怕上、不知道怎么上。”作为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从来没有懈怠过工作。那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首先来谈一下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体育,本来中学生应该是喜欢体育活动的,你们可以看一下,他们一有时间就在玩。可为什么一上体育课,他们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我现在的班里就有几个,一下课就追追跑跑,不亦乐乎,可是一上体育课上却没了劲,让他们自己搞点活动还可以,要按规定的内容、任务去练习就没有了积极性。为什么会这样?(1):就是教师教学内容让他们没有兴趣。(2):就是中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如果不是要中考,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愿意去做。只要出了校门,他们可就不再对体育有什么兴趣。在这种应试观念
下,是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难以养成体育活动与欣赏的良好习惯和能力。(3):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体育课在许多领导、家长、学生心里就是负科,现在的体育考试不完善,只要其它科好的学生,体育的可以是满分,中考体育没有什么意义了。殊不知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教育对象——学生,如果没有学生,在好的教师的失去了他的意义。所以教师的教育应该围绕学生,而不是围绕教材。
三:创新
a、树立成功教育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精神源于动机,要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奥托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劳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或多或少”。在体育教学中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去模仿动作;有的学生心理也想上去做动作,但不外露;也有学生因怕做不好,表现得很被动,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虽然他们好像是要逃避练习,但他们内心也会有一种想做好的想法。例如:我们来上一堂跳远课,有的学生跳得远;有的学生动作比较好;有的学生能够利用腰部力量等;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多去鼓励鼓励他们,使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学生都能积极投入练习,用成功的意识去推动着他们思索、创新。b、建立和谐的师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里教师与先生的关系是分开的,是一个完全的教与学的关系,学习处于被动的学的状态,学生的水平仅仅现于教师的水平,这是不科学以不合理的。教师应该去营造一种开发、大胆、自由、活泼、宽松和有趣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对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教学环境,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大胆创新。c、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点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的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任何学科都是一样,枯燥的学习,不断重复的动作练习,再加上还要不可避免的付出自己的体力,有时甚至是超越极限的体力,往往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望而止步。然而兴趣则可以唤起我们废寝忘食地钻研,成为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
4、应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以生活背景,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录像、绘画等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比赛、野外训练等激励学生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
5、应用法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讨论法就是不拘于教老师“一言堂”,学生“盲目学”,他是在创造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激发我们学生的兴趣,并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例如分组50米极力比赛,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利用不同的方法与配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成功与失败,再次练习,再讨论,反复练习,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并熟练地运用。让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在讨论中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6、应用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组成,它具有一定特殊目的和综合性活动。如“争鹰王”、“大鱼网”、“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竟争获胜的气氛,同时把可让学生自己编体育游戏。学生一旦参与进去,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智力和创新能力。7应用分层教学、提高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学生按性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实行区别对待,因材实教。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能够学到东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一区域得到成功。这样一来素质好的例如:跳远课我们给能力强的学生增加距离,提高要求,使他们能够充分得锻炼;我们对于体质稍差的学生就要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他们也能与素质好的学生一起完成练习,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积极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课上真正体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体育课才是名副其实的现代体育课。
8、应用美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的课堂环境,是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适当从美学的角度去考虑。如教师是否大方;队形是否均衡;场地是否整洁;器材是否有序等。教师在贯彻教学审美原则上应做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的总结经验,大胆的去实践,积极探索与研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
第五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习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上课的节奏。要培养创新性的学生,体育教师首先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其次,体育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产生教改意识,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再次,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强的授课技巧来作为实践的基础,把理论升华为实践的高度来指导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1、建立民主的师生,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专断的,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对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和肢休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能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
2、树立成功教育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奥托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劳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或多或少,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精神源于动机,要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去模仿动作;有的学生心理也想上去做动作,但不外露;也有学生因怕做不好,表现得很被动,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虽然他们好像是要逃避练习,但他们内心也会有一种想做好的想法。例如:学习实心球时,有的学生扔得比较远;有的学生动作比较好;有的学生能够利用腰部力量等;教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于是学生都能积极投入练习,正是这种意识推动着他们去思考、去创新。
3、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点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的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任何学科都是一样,枯燥的学习,不断重复的动作练习,再加上还要不可避免的付出自己的体力,有时甚至是超越极限的体力,往往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望而止步。兴趣则可以唤起学生废寝忘食地钻研,成为打开学习体育成功大门的钥匙。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生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重要的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组织教学形式僵化,忽视学法,个体差异,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不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差太远。因此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可以采用让深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动作进行创新,编排出多种新颖而巧妙的配合和技术动作,改过去学生按照教师或教材编定的组合方式进行练习的状况,并让其出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提出建议。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
4、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1、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例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的途径;各种体育项目的战术、技术、规则、练习方法、场地器材等,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高—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进行探索、实践,逐步形成勤思好问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2、情境教学法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单项比赛、球类比赛、野外训练等激励学生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4.
3、讨论法
讨论法就是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例如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利用各种技术和小配合,然后分组讨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再次练习,再讨论反复几次,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这种团体练习,使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4.
4、体育游戏法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殊目的综合性活动。如“信任后倒”、“拦网捕鱼”、“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竟争获胜的气氛,同时把可让学生自己和教师共同创编体育游戏。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右脑潜力的开发 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大脑左右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人的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因此智力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对大脑右半球机能的培育提高,并使之完善和达到高度。所以加强左侧身体练习就可以促进右脑机能的发育,从而使右脑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那么其创造力也就相应提高,这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标志,所以在体育课中应加强左侧练习,如篮球左手投篮;排球的左手发球等。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应将学生按性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实行区别对待,因材实教。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切实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一区域得到成功。这样素质好的、能力强的学生增加距离,提高要求,充分锻炼;体质稍差的学生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他们也能与素质好的学生一起完成练习,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课才是名副其实的现代体育课。
3、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
优美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适当从美学的角度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是否有序;队形是否均衡;教师是否大方等。教师要贯彻教学审美化的原则做到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示范美、形体美等,创造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接受各种教育教学,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