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荷花淀》教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4:2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语文《荷花淀》教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语文《荷花淀》教案(范文模版)》。

第一篇:中职语文《荷花淀》教案(范文模版)

《荷花淀》教案

孙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2.整体领会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水生女人和其他女性的妇女形象特点。

2.理解通过人物对话、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指导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战争意味着离别、残酷、悲剧。一提到战争,我们耳畔便不禁响起隆隆炮声、阵阵杀声;一提起战争,我们眼前便不免浮起硝烟烈火、断壁残垣;一提起战争,我们总要联想到那些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驰骋沙场跃马横刀的英雄伟人:战争似乎远离女性。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全部。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为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在这里,同样不乏紧张的战斗场景,却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生活,感受她们的真情。<2>作者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旁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作品特点:清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这一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地影响,造就了一大批河北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和房树民等,被誉为“荷花淀派”。<3>写作背景

相传嫦娥偷吃仙丹以后,开始飞升成仙,在升天的过程中,身上的宝镜掉了下来,摔成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于白洋淀水域。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了奇妙壮观的水网泽国景观。

白洋淀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不久,国民党放弃此地,仓皇南逃。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帮助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有利地形,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初次发表,便引起巨大反响。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生动得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场景。<4>整体感知 1.生字词

缠绞(jiao)虾篓(lou)吮吸(shun)脱缰(jiang)菱角(ling)梭鱼(suo)摇橹(lu)扑棱(leng)泅水(qiu)撅嘴(jue)横样子(heng)凫水(fu)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分段读)

给全文三个部分个拟一个小标题,指出它们各属于小说情节的哪个部分?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第二部分: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3.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呢?(水生嫂)本文通过那些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人物对话(2).环境描写(3).细节描写

第二课时

<5>深入研读

1.鉴赏水生嫂及其他妇女的形象特点。(1)月夜编席→勤劳朴实

(2)含泪话别→温柔体贴、坚强勇敢、深明大义(3)马庄探夫→淳朴多情(4)探夫遇敌→机智勇敢(5)助夫歼敌→好强上进(6)青年妇女形象:

A.乖巧伶俐(听说他们还没走远...)B.爽朗率真(我有句要紧的话....)B.谨慎稳重(听她说鬼子要来了....)D.性急冒失(哪里就碰的那么巧....)E.忸怩羞涩(我本来不想去的....)小结: “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淳朴、温柔善良、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青年妇女之间的对话,既反映了她们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和迫切心情,又反映了她们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

知识点:人物对话在小说中的作用。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B.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为下文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D.反衬人物性格形象特点,深化主题。

2.鉴赏本文三处环境描写,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1).第1、3段的环境描写(全段)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物产。

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渲染一种诗意的、宁静清新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水生嫂的勤劳淳朴、温柔善良。

(2).第40段的环境描写(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

“万里无云”和“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写景物的辽阔)

“水面没有一只船”(写环境的寂静)

衬托青年妇女的心情由探夫未遇的失落,转向开朗愉悦的心情;也反衬了遇敌时的紧张心情。

(3).第61段段的环境描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

“铜墙铁壁”:抗日军民众志成城,在此地开展抗日斗争。烘托人物形象(抗日军民骁勇善战,抗战必胜的信心。)

“哨兵”:暗寓妇女们会助夫杀敌,那里藏着革命士兵。(暗示这里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知识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B.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C.烘托人物的心情和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D.暗示情节,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3.鉴赏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1).第15段

(女人的手指震动一下....她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嫂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地听;内心的波动;依恋又不声张。(2).第52段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妇女们试探性、下意识地张望,从而发现敌人。(推动情节的发展)(3).第29段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就和他们拼命)

表明他的坚强和对丈夫的忠贞,及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6>本课小结

荷花淀里景色明丽清纯,让人陶醉。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坚强勇敢。一群可爱的英雄儿女,誓死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孙犁用这样的笔法构建了一幅情景交融、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中华英雄儿女不屈精神的歌颂。

六、课后作业

1.再次阅读本文,体会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景物烘托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抄写文中的生字词,每字5遍,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11荷花淀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11《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珍惜和平生活。【教学重点】

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2.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二、教学过程

1.以影视资料导入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影片及你了解的战争场景特点。(影视导入构成强力冲击,场景与文章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归纳: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枪炮轰鸣,悲声一片„„

在小说《荷花淀》中描述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呢? 2.把握小说情节(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段落1~45~2930~3132~3839~47标题编席待夫与夫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48~6061~7475~8384标题与敌相遇助夫杀敌漫谈感受迅速成长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可以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代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

(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 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五—八月份粉、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

②播放课文1~3段配乐朗诵,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课文配乐朗诵,创设情境。

③学生自由朗读,体味其中韵味。

④请朗读好的同学读下文。(诗文用多媒体显示)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经过这样编排看来更有诗的意味了,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照我的语言在头脑中反映我所描述的画面。

月亮升起来了,在一座整洁干爽的院子里,一个女子正在编席,你看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动不止,月光如流水般泻下银白的光辉,泻在院子里,泻在女子的身上,泻在她身下编好的苇席上,苇席在月色下像一片洁白的云朵;那个女人陶醉其中。一阵晚风吹来,带来些清凉,也带来了阵阵花香,缕缕荷香„„请把你的感受讲出来。

多媒体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教师轻柔的述说,再现情景。教师要肯定他们的感受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

设问激疑

请学生来说。(宁静温馨安详„„)

⑤思考:抗日战争是很残酷的,抗战八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亡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者这样描述合情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可以播放《我的祖国》、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帮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到渠成完成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归纳。学生讨论归纳:

①河山如此多娇,岂容敌人来践踏;家乡如此美好,怎能容忍列强来侵犯。展示了荷花淀人民的精神风貌。

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美的荷花淀养育了多情美丽善良的女子。这段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了生活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女子。

(2)赏读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用多媒体显示荷花淀正午风光,给以学生形象上的感知。学生朗读描写日光下水乡风光的语段,并展开想像。

背景:万里无云,水面上没有船只,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远景)主体:一望无边,荷叶密密层层(中景)特写:粉色的高高挺出来的荷花箭(近景)学生自由讨论。

提问:如果让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这两幅画面给你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词呢? 提问:“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看到这样的描写,你觉得情节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呢?

明确: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明确: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三、小结

在孙犁的笔下画面融为了一体,由朦胧逐渐清晰,荷花淀的景物是美的,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在这里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了。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出了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美景有利于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在人物眼中,家乡是美好的,绝不容强盗侵犯,如果有人来入侵,这里的人民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四、布置作业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明确: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2.比较学习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3.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味了小说中优美的景色描写,荷花淀景色如诗如画,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生活在这里的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了解一个人重要的 是了解他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透过人物的言行来认识他,而高明的作家也常常通过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美。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

(2)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

①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区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②讨论归纳

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相同之处在于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3)请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他两段不适合?

女人:A“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 B“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C“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A“我又不是去走亲戚。” B“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 C“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A“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 B“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C“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A“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B“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C“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A“哼,说的轻巧。” B(无语)

C“不嘛。”(嗲声)(4)明确:B(5)过渡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听探夫一段对话录音,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

(6)细细品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忸怩(7)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可见人物的语言,美就美在富有个性,人人不同;美就美在富有民族特点,多情而又含蓄。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东西方表达爱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讨论归纳:中国的女子或忸怩或坦率或成熟,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深深的爱,但她们表达得很含蓄,作为丈夫他们也时时挂念着他们的妻子,但他们有更符合他们的表达方式,含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

3.比较练习法,体会细节之美 比较上下两个句子的优劣:

(1)原文: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改写:“哎哟”随着一声惊叫,女人的手指明显地抖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让我看看。”“没什么。”女人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讨论明确:忽略了人物的身份,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不会见一点血就大惊小叫。改写的句子不符合人物身份。“震动”不仅写出了手指的抖动,更反映了水生嫂听到这消息后的心理反应:她没想到丈夫这么快就要参军走了,因而不免有些吃惊,接着的是对丈夫的依恋,担心。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

(2)原文: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改写: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去你的吧!”一个女人用力一甩,把那菱角丢到远处,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讨论明确:书上说年轻人很快忘掉了不快,如果加上语言好像还很恼火,和前文矛盾。

(3)原文:“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改写:“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自己的船上。

讨论明确:纸盒丢在他们船上,我们能看到水生还是很爱他的妻子的,只是表达得含蓄罢了。改后的句子不能表现水生对妻子的爱。

这里所选三组句子都是细节描写:手指的震动,丢菱角,丢纸盒非常符合人物当时的身份,情绪,性格,品质。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情趣,也更体现出这群善良勤劳英雄的白洋淀儿女的人格之美,爱情之美。

三、总结全文

孙犁的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并没有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这就是孙犁小说的特点:淡雅舒适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交融。

四、巩固练习

(1)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2)指出以下各句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②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③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五、拓展

(1)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总结孙犁小说特点。(2)将《荷花淀》改编成一部电影剧本。

第三篇:语文教案-《荷花淀》-教学教案

1.通过学习《荷花淀》,学习通过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烘托氛围,使情与景自然融在一起。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席篾(miè)奔(bēn)

2.内容主旨

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夫妻话别。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①个层次(“月亮升起来”到“丈夫还没有回来”),写水生嫂在月夜编席,等丈夫归来;第②层(“很晚”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写水生夫妻话别;第③层(“第二天”到“上船走了”),写水生嫂和乡亲们送水生参军。

第二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探夫遇敌。这部分也可分成三个层次。第①层(“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写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第②层(“到了马庄”到“又唱起来了”),写她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复杂心情;第③层(“她们轻轻划着船”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写她们遇敌后,巧妙、勇敢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助夫杀敌。第①层(“她们向荷花这里摇”到“不久”),写妇女们在荷花淀与丈夫巧遇和游击队伏击的情况;第②层(“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写妇女们经受战斗锻炼后的感受和打算;第③层(“这一年秋季”到结尾),概述妇女们在斗争中迅速成长的情况。

这篇文章以清新的格调,诗歌般意境展现战争时代人物心理,社会风貌,作为小说,可称为别具一格。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小说不追求离奇的情节。也不刻意雕琢人物,而采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人物的情操。

3.写作手法

①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景物衬托了全文的气氛,也烘托了人物性格。

文中多处景物刻画,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尽言纸上。文中还有多处细小的景物描写,如妇人们划船探夫的路上有一段对菱角的描写“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这一处写得嫩小,又充满生机的菱角,给人一种平静又安祥的生存的快感,与当时妇人们欢乐、期盼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的氛围,但紧接着就是遇敌的紧张。文章有张有驰,很吸引人。

【重点语段研读】

课文开篇,夫妻话别一场。

文章开篇描绘是一幅美妙的月夜编席图,在银白的月光下,一位俏丽的小媳妇坐在洁白如云的席子上,手指灵活地编动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这幅图画是如此静谧、安祥,让人无法忘怀,生活的美好,家乡的美好,亲人的美好,这一切却又偏偏发生在生死话别的时刻。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就深深唤起读者对祖国、亲人的热爱之情。就在这恬静的月夜,水生夫妻话别。这一场话别中有一处很精彩的动作描写,水生没话找话地搭讪了半天后,终于小声说出了重要的话“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串动作描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生嫂内心复杂的、又激烈的感情,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离开丈夫,尤其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他关心国家的危难,水生嫂是深知丈夫的选择是正确的,她虽未说一句话,但这位妇女内心的爱、内心的焦虑、内心的豁达都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解题指导】

参见【课文解析】和【重点语段研读】。

第四篇: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荷花淀》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白洋淀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揣摩的方法让学生欣赏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艺术特色: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从而理解小说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首先,指导学生用10—1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要求随手将精彩的地方划出来。

接着,提问检查速读效果。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而不是水生?水生嫂从什么样的起点出发,往哪个方面成长?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的结构,进而初步认识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接着,简介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精妙,从而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及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因教学时间限制,可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及“探夫”前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指点迷津】

本文教学难点是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

《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样和日本鬼子打仗,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如何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清风、明月、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从而形成了一种散文式的格调,具有诗歌般的意境,既清新脱俗,又含蓄隽永。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对话描写:

1.说说“夫妻话别”一节中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思维提示: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

答案要点: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B.“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水生嫂得知丈夫晚归的原因和已参军的情况后说的话,话中既带有责怪又有赞扬,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她感到自豪。

c.“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丈夫是要去参军打仗,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D.“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深明大义,她爱自己的丈夫,更尊重和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她所要得到的安慰只是丈夫能明白家里的难处。言为心声。这一段对话描写,细腻而又真切地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的内心活动。读了这一段,水生嫂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就在我们面前站起来了。

E.“爹呢?小华呢?”——故意岔开话题,怕立即把参军的事告诉妻子,妻子一时接受不了。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识大体、明大义的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这样一个革命战士形象。

2.下面几句话分别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思维提示:结合语境,揣测弦外之音。

答案分析:第一个妇女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说得委婉含蓄。“听说”二字告诉别人不是她自己存心主动打听的;声明“不拖尾巴”是怕别人讲她拖尾巴;不说自己想见见丈夫,而找了“忘下了一件衣裳”的借口。可见这个妇女的性格特征是文静而内向,说起话来不露痕迹。第二个妇女则不一样:“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毫无掩饰,不绕弯子。她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要去和丈夫说句“要紧的”话。显然,这个妇女的性格是心直口快,爽朗直率,感情较为外露。水生嫂讲:“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提出了大家没想到的问题,提醒大家去的路上不安全。这说明水生嫂性格稳重、谨慎,考虑事情比别人全面。但究竟去不去呢?她却没讲出来,感情是含而不露。读者能想得到,水生嫂也是希望看到丈夫的,之所以不讲,是担心大家的安全。“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从语气上就可以看出来,这话自然是第二个妇女说的。急迫的心情溢于言表,所以不免有点冒失,看来缺乏冷静也是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最有情趣的是第四个妇女的话:“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羞羞答答,忸忸怩怩。明明自己想去,却说本来不想去,而是婆婆叫她去的:

“有什么看头啊”一句,则更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她那种忸怩含羞的神情。她爱面子说没什么看头,可她无意中说出来一个“再”字却告诉别人,她已去看过丈夫了。现在是又一次想去了。品味一下她的话,完全可以断定她是腼腆的新婚媳妇。我们说作者不愧为写人物的高手,短短一席对话,就写出了几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写得那么逼真,传神,真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

细节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答案分析: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的情感涌向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的不测风云、可恨的鬼子、可爱的家乡……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描写的意义。

景物描写:

开头部分二、三段的景物描述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哪此好处?请谈出你多方面的见解。

思维提示:

进行发散思维,可以从创造意境、渲染气氛、增强赞颂的艺术效果、为以下情节作铺垫等方面思考。注意在艺术效果方面纵深开掘,求得较深刻、较新颖的见解。

思维参考资料:

轻风、明月、凉爽的小院,这幅风景画的底色无疑是清丽柔和的。在这清丽柔和的背景上,我们又看到了一幅绝妙的鲜明生动的水粉人物画,画面上有一编席的女人;“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优美动人的比喻,很快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境界。“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水面,还有那乳白色明朗的月亮,轻盈,缥渺,和谐。这里,作者摈弃了一切艳丽的色泽,只用一种颜料——白,来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水天一色的透明世界,并且借助于浪漫主义手法,以挚诚的感情,把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刻画成了飘然欲飞的仙子,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神奇的一笔。至此,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渐入佳境,从清静的小院子里不觉走到了一个风雅雍容的女人身边。于是,我们自然要同她一起来感受“雾”的温润,“风”的凉爽和“荷叶荷花”的清香了,作品写雾“笼起”,风“吹过”荷叶荷花的翩翩摇曳,由静态写到了动态,由色写到了香,进而由物象美写到了人情美:勤劳的水生嫂在思念着心上的人……笔墨是那样的经济,而其中的意味,却又是那样的幽远。隽永和荡人心绪。

【妙文赏析】

平时,我们练习,大都是有依托,打的也是固定目标,在各种条件下的射击虽然也练习过,但不够熟练,更没有经过实弹射击的锻炼。现在是舢板,目标两头晃,迎着阳光眼发花,气球在闪动着耀眼的波涛上起伏跳跃,距离又是200米,射击的难点确实很大。再加上机枪没有梭子,不能参加射击,优秀射手阿洪嫂因为枪摔坏了,也不能参加,这次可真是对我们民兵的普遍射击水平的一次大考验呵!

第一排枪声过后,消灭了四个目标,第二排枪声过后,又消灭了三个目标,我对射击的效果很不满意。我说:“沉住气,瞄准了再打!”结果第三排枪声过后,还是只打中了三个,还有两个目标在水上漂动,好象在取笑我们。这时方书记说:“全排停止射击!”然后对大家扫了一眼说:“你们哪一个来把这两个目标消灭掉!”方书记又来考核我们单个民兵的射击水平了。可是大家都显出缺乏信心的样子,以期待的神情望着我,好象说:“这几个目标消灭不了,就没脸回家了。”

我想的却是另外的问题——这次演习我们搞得太不象样子了,我很恼火,恼谁?恼我自己!因为我们没有达到党对我们的要求,没有实现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惭愧而又难过。我盯着两个浮动的气球,两眼象在冒火。这哪里是气球?这分明是特务水鬼的脑袋!这是陈占整的狗脸!就因为我们集合得不快,让他们逃走了!就因为我们组织的不好,不能及时上船追赶,让他们逃走了!就因为我们射击技术不精,让他们逃走了!这是我们民兵的耻辱!

不,绝不能让他们逃掉!我毅然举起了手中的枪。我打了一发子弹,消灭了一个目标;当我正在瞄准最后一个目标时,方书记忽然说:

“海霞,你的左臂‘负伤’了,单臂射击!”

民兵们都替我着急,可是我并没有慌张。这不是因为我对单臂射击进行过练习,主要是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我把枪口抵在船板上,用一只手推上了子弹,右臂举起枪来,竟然一枪就打中了。

民兵们高兴得齐声喊道:“打得好!”竟然忘记了演习中的不快,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

【思维体操】

邮票被风吹进大海了吗?

集邮家罗斯的房间面向大海,前后都有窗户,他有两张珍贵的邮票,今天上午放在写字台上,写字台前窗台当时打开着。不料风太大,与这扇窗相对的窗户突然被风吹开,把一张邮票吹到窗户外,带进大海里。风停了半个小时之后,探长霍尔来访,罗斯约他在房前的海滩口散步,谈了这件令人惋惜的事。

霍尔边听边低头观察看着海滩下的海鸥的足迹,从足迹看,这只海鸥起飞时面朝大海,半小时前的退潮海水没有抹掉这些足迹,说明海鸥飞走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霍尔问:“是您亲眼见到邮票被吹到大海里的吗?”罗斯说:“不,是侍生告诉我的,他说幸好他及时按住了另一张。”霍尔说:“那张邮票还在。”

霍尔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答案:

海鸥是逆风起风的海鸟,海鸥的足迹说明风是从大海方向吹来的,而不是陆地,所以那张邮票绝不会被风吹进大海。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了解孙犁及“白洋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疏密有致安排材料以及采用纵剖面的写法

3.体会人物对话对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欣赏质朴、清新的语言

4.借鉴出色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以致用

5.词语积累:惦记、藕断丝连、影壁、凫水

【动脑动手】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到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对上段地话显示的五位青年妇女的个性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①乖巧伶俐②质朴憨厚③稳重谨慎④性急冒失⑤忸怩羞涩

B.①质朴憨厚②性急冒失③乖巧伶俐④稳重谨慎⑤忸怩羞涩

c.①稳重谨慎②乖巧伶俐③忸怩羞涩④质朴憨厚⑤性急冒失

D.①忸怩羞涩②性急冒失③稳重谨慎④乖巧伶俐⑤质朴憨厚

2.给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加标点。

3.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4.这几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看主要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人物形象而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有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势。

B.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c.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和地点,而且暗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D.通过写和平宁静下的夜景来说明战争是残酷的。

2.对文中“缠绕”、“跳跃”两个词表达作用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衬托水生嫂编席时的愉快心情。B.表现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表现水生嫂的勤快,不知劳累。D.表现水生嫂编席动作给人的美感。

甲: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的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空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丙: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1.甲文和丙文都有描写划船水声的内容,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填空:

丙文写妇女寻失不遇的回归途中,轻轻的划船,一橹一橹,一声一停,水声_______,节奏_________,这水声传达出妇女们的__________情绪。

甲文写妇女们归途中遇到日本鬼子追赶,这时的划船声,一声紧一声,水声__________,节奏__________,很好地表现出妇女们______________的品格。

2.用简练的语言分析乙文和丙文的写景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丙和乙文,回答下面问题:

用简练语言指出甲、丙与乙文的不同风格。

甲、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3.反语

4.交待故事发生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1.D2.c

1.舒缓;均匀、缓慢、轻松;少许的失意

高亢、急促;紧凑、整齐;沉着、镇静、临危不俱

2.乙文:写月下荷塘的美,为作者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

丙文:创造一种平静而富有诗意的气氛,与下文的紧张形成鲜明对照

3.甲、丙文: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乙文:描写细腻,富有神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甲、丙文:写出抗日必胜的信心

乙文:写在大革命失败之际,为了表现苦闷中偷来的片刻淡淡的喜悦。

【创新园地】

1.有位作者曾将我国18部古典名著巧妙串连,编成一首韵味十足的七言诗,你能说出这首诗中包含的是哪18部名著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同学们思考后,可将你的答案反馈给我们。

【参考答案】

“东”:蔡元放《东周列国》“西”:吴承恩《西游记》

“三”:罗贯中《三国演义》“水”:施耐庵《水浒传》

“桃花”:孔尚任《桃花扇》“红”:曹雪芹《红楼梦》

“官场”: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儒林”:吴敬梓《儒林外史》

“金瓶”: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三言”: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今古”:“抱翁老人”《今古奇观》

“聊斋”:薄松龄《聊斋志异》“史书”:司马迁《史记》

“西厢”:王实甫《西厢记》“镜”:李汝珍《镜花缘》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荷花淀教案

 建议一 采用指导阅读法,活动教学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本文情节简单,结构明晰,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本文的教学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设疑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通过摹拟、比较等赏析方法,借助品味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引导学生深入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教学目标。

2.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来理解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拟小标题,迅速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运用多媒体的声、画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

4.小说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对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 示例:

一、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1.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2.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二、赏析课文:

(一)赏析景物描写:(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1.鉴赏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段、第三段;第二部分第五段、最后一段。(重点赏析第一、三段,其他几段由学生完成。)

①听课文配乐朗诵,运用声、画手段创设情境。

②学生自由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其中意境。

③学生用自己的话描摹画面,并说一说听(读)这段文字后的感受。(温馨、宁静、和谐、安详)

④学生思考讨论:战争是残酷的,八年抗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作者却给我们描绘了如此恬静优美的环境,这合乎情理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学生寻找类似景物描写的语段,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培养鉴赏能力。(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作点拨。)

3.朗读品味。

(二)鉴赏人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作品的主要人物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对话”。

1.朗读后精讲“夫妻夜谈”,总结分析人物的方法。

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②抓对话中的重点词。如两处“笑”和“小声”,单音节词“谢”和“嗯”等; ③注意句中状语。如“总是”“呆呆”等。2.摹拟分析

①让学生改写水生夫妻对话并表演,让水生嫂用另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多媒体投影,提供范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重点分析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对话。

②细细品读(听朗读录音或由学生分角色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三、品味创作:

请添加第五个妇女,用一两段话展示她与原作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片段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2.课后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嘱咐》,理解其中的“水生嫂”形象。

 建议二:采用诵读法、比较教学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的小说,但是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最能体现孙犁的创作风格,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通过朗读来体会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妙处;通过和诗歌、散文的比较,让学生领会“荷花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通过自己的诵读,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3.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以及和诗歌的对比阅读来把握。

4.比较阅读其他乡土文学作品或海明威、高尔基等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进一步体会“荷花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

* 示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2.初步理解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

三、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诗意的片段,并通过吟咏来品味其深刻含义。

1.鉴赏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2.教师范读后请同学自由朗读1~3自然段,仔细品味小说语言的诗味。(朗读指导:应注意语调柔美、舒缓,忌沉重、急躁;让自己进入有关场景成为其中一员。)

3.通过断句,将第1段编排成诗诗歌朗读。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4.聆听或朗读《蒹葭》、《再别康桥》,从意境方面与《荷花淀》进行比较分析。问题引领:

①诗歌与本文有哪些相同的意象?

②这些相同的意象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③《荷花淀》的抒情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营造优美之境而不营造壮美之境呢? ④通过比较欣赏,你们觉得小说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美?

5.学生再读寻夫未遇后的一段景物描写和归途遇敌之时的景物描写,体会其意境和作

用。

四、分角色研读“夫妻月夜话别”,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问题引领:

①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有许多英雄题材可以写,为什么偏偏要写一组普通的农村妇女?

②为什么这组妇女连姓名都没有?

③塑造这组群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④结尾写妇女们的哪些变化?有什么典型意义?

五、总结

环境诗化——恬静纯美;

情节淡化——不离奇、不曲折;

人物虚化——无姓名、无肖像。

孙犁作品的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白洋淀派代 表)。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调,追求诗歌般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浪漫气息,正如茅盾所说:“用谈笑风生态度去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

六、课外比较阅读相关作家作品。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2.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 教学难点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战争场面的图片,请学生用几个词概括。

残酷、恐怖、血肉横飞、血流成河„„

二、检查预习,梳理小说情节脉络

1.作家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000年《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

孙犁去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三部分的小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4.小说的主人公: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三、研读课文

(一)诵读、品味小说“清丽如水”的写景文字,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学生自由阅读 “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文字并感知: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湖水、薄雾、清风、荷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纯美境界。

2.划出恰当的节奏,然后诵读,把诗的味道读出来。

月亮 / 升起来 / 院子里 / 凉爽得很 / 干净得很 / 白天 / 破好的 / 苇眉子/ 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 女人 / 坐在 / 小院当中 / 手指上 / 缠绞着 / 柔滑修长的 / 苇眉子 / 苇眉子 / 又薄又细 / 在她怀里 / 跳跃着。

朗读指导:应注意语调柔美、舒缓,忌沉重、急躁。

3.试比较《荷塘月色》的一段描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相同:都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诗意的境界。

不同:《荷花淀》语言素朴清新,《荷塘月色》语言较为典雅。

4.思考: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是不是违反现实的呢?如果不是,他的用意何在?

引导联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美丽的地方,是我生

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歌唱祖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假如我是一只鸟》)用意:

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这里有我们美好的生活。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江山如此多娇,岂容日寇肆意践踏?这正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之所在。

(二)诵读、品味“夫妻话别”中的对话,探究水生嫂的形象。

1.阅读本段对话,说说水生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印证。勤劳善良:月下编席

温柔体贴:“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坚强: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深明大义:“你走,我不拦你”、“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2.朗读下列句子,体会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及此时的心理状态。

(1)“怎么了,你?”

变换句式朗读,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怎么了,你?——急切、体贴

你怎么了?——语气平淡(冷淡)

怎么了?——语气陌生、生硬

(2)“你总是很积极的。”

变换重音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你总是很积极的。——突出积极,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

你总是很积极的。——略带一点埋怨

(3)“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变换标点符号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理解支持丈夫的态度明确,突出不阻拦。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强调了“家里怎么办”,表现了依赖性。

(4)“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能理解自己的难处,再苦再累她也愿意。体现了水生嫂为代表的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坚忍的传统美德。

(5)分角色朗读下面对话,体会水生嫂回答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面对与丈夫的生离,依恋、不舍。

“嗯。“嗯,还有什么?”——坚强面对,不让丈夫担心。”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流着眼泪答应丈夫,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

3.改写水生夫妻对话并表演,让水生嫂用另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

例如: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猛地抬起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看着丈夫说:“你真是个爷们!”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你走,我不拦你,我也跟你去!”

“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一个女人去干什么?不成!”

“咋不成?女人也能打鬼子!”

“队上不会同意的。”

“我找队长去。”

(三)朗读“商议探夫”一段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智伶俐。“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话假情真。

2.小结:

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见,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那种含蓄内敛。

3.思考:这段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四)总结:

环境诗化——清丽如水的景物描写,营造恬静纯美的意境;

情节淡化——素朴洗练的对话描写,淡化战争气息;

人物虚化——无姓名、无肖像。含蓄蕴藉的性格与情感。

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意境,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这就是“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四、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文中其他几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

2.请添加第五个妇女,用一两段话展示她与原作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下载中职语文《荷花淀》教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语文《荷花淀》教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荷花淀教案

    荷 花 淀 高一语文 苏曙光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进而领会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二、感受......

    荷花淀教案

    荷 花 淀 孙犁 【教学目标】 1.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鉴赏文学作品。 3. 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

    《荷花淀》教案

    第一课时 2.把握小说情节 (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段落1~45~2930~3132~3839~47标题编席待夫与夫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48~6061~7475~8384标题与......

    荷花淀 教案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文章写作背景及作家相关知识 2、能够在朗读中,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3、能在人物对话中,分析水生嫂等人的人物形象 4、能把把握文章的精彩环境描......

    《荷花淀》教案

    一、《荷花淀》教学实录 (根据教学录音、笔记整理) 时 间:2007年4月18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地 点:芜湖工业学校 授课班级:芜湖工业学校06级对口升学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明确小说情......

    《荷花淀》教案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 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 2.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教......

    荷花淀教案

    荷花淀教案 一、 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思想的写法。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通过人物分析......

    荷花淀 教案

    荷花淀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