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
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
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操作蜗牛在水中的反应实验等活动来了解蜗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
每组两只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食物,记录表、老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大家来猜一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它是什么? 生:蜗牛(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板书,并且打开课件)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蜗牛?
生:有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对于蜗牛的了解,以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生:我知道蜗牛口中有两千多颗牙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电视上说的。
师:×××同学真棒,课外知识面可真广呀!大家有没有想研究的问题呢?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生宝宝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拉便便的?
师:大家原来有这么多问题想研究呀,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么几个问题: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合作讨论如下问题,老师划分任务: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2合作组)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3、4合作组)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5、6合作组)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7、8合作组)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蜗牛要轻轻的拿,要轻轻的碰触,要爱护小动物。
2、要积极参与实验
3、实验完后,举手示意,上交实验器材后洗手,注意卫生。
(老师分发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实验器材)
注意:
1、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为10分钟。
2、老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并用一定的时间到各小组的桌旁观察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讨论,通过积极鼓励,促使他们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
3、老师在来回巡视中不要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只需引导他们观察。
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可以询问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蜗牛爬过之后也有粘液,它有什么作用呢?
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吗?
蜗牛有22000种,他们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滋补品,但并非所有的蜗牛都能食用,因为有微毒。能食用的是褐云玛瑙蜗牛、高达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白玉蜗牛。(ppt展示图片)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蜗牛的知识吗?下课后查阅资料吧!
板书设计
壳--------------保护自己
蜗牛 腹--------------腹足蠕动
口--------进食
头
触角-------探路
《蜗牛的教学反思》
蜗牛这堂课是以实物观察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同学们一直拥有极大的积极性,这边是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众所周知,猜谜语、脑经急转弯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大家来聊一聊,你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呢?你们想在这堂课上研究什么呢?大家都兴奋异常,想法都千奇百怪、异彩丰呈。你不要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想法,因为那可能都是无穷的想像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到,所以老师总结发言,挑出最有价值、最能符合本堂课内容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这一步便起到收的效果。研究和观察开始后,老师只是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还是让他们自己自由的讨论。在展示环节,老师也非常重视趣味性: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模仿一下吗?上台的同学通过自己夸张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拓展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蜗牛的种类,鲜艳的颜色,清晰的图片,各种形状各异的蜗牛。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很快新课便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结束了。
科学课如果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这边是一堂成功的课。
第二篇:小蜗牛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5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词串复习1.读词串。
2.读句子。(重点句子填空读)二.精读课文,随文认写生字。
(一)学习第一 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小红的旁边坐着()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学第二自然段,引读:①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冰雪(),小树()(板书: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②春天来了,多好玩啊,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它会玩(),会玩(),会玩(),还会玩()。③随文写“玩”字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春天多美好,小蜗牛决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1.引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它看见了小树()。一天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树叶(),一个月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碧绿碧绿的草地上长着()(板书:夏天来了,草莓结果了)。小蜗牛要回家了,它(),终于爬回了家,告诉妈妈()。2.随文写“回”字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理解“好久”一词。
(三)学习第四 五自然段
1.引读:妈妈知道已经是(),让小蜗牛去()。(积累“几颗草莓”)小蜗牛(),爬了好久才爬回来,对妈妈说()。2.板书(秋天到了,树叶全变黄了)3.随文写“全”字
(四)学习第六 七 八自然段
1.齐读六 七 八自然段 2.发现不同季节树的变化。板书(冬天到了,树叶全掉了。)3.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反复”手法 1.引读三 五 七 自然段,小蜗牛(),好久才()。它说...........2.体会“爬呀,爬呀”的表达,(个别生展示读。)变式训练——用“爬呀,爬呀”说话 迁移训练——用“反复”的表达说话。
(六)看图读文
连线练习:将图画与对应的段落连起来。
教学反思
《小蜗牛》是一篇连环画,精美的插图配上童趣盎然的文字,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温馨充满爱的故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词语理解和对话练习上,希望培养孩子写话时为人物设计对话的能力,因此将生字教学与文本脱离开来,其实生字可以放到课文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逐句进行词语、说话训练,这样会事半功倍。另外课文中的配图非常直观地为孩子们揭示了内容,没有利用起来,课堂的设计不完美是由于没有深入钻研教材,考虑的太过片面,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会改进,反复推敲试教。
第三篇:《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以及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它能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学习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的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谜语导入;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打一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
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观察。
1、今天这堂课老师将带领我们小组到课外去寻找蜗牛、实地观察蜗牛在干什么?看看蜗牛的身体是不是和你画的一样。
2、那我们去实地观察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强调观察要求:
(1)4人小组到达预定的地点寻找到需要观察的蜗牛;(2)实地观察蜗牛时,不能打扰蜗牛的活动;
(3)静静地、耐心地观察蜗牛一会儿,把你实地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左边方框。
(4)再等待几分钟,观察蜗牛在干什么,不能惊动它。
三、学生户外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观察指导、协调。
1、教师帮助寻找有困难的小组;
2、协调组长组织有困难的小组开展观察研究;
3、友情提醒个别不能严格遵守常态下观察的活动的小组。
四、交流研究成果。
1、交流汇报,对比前后两次画的蜗牛,引导学生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
2、你们小组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在干什么呢? 预设:蜗牛在睡觉;
蜗牛在吃青菜叶;
蜗牛在慢慢地爬;
3、师追问:它是怎么爬的?你们看清楚了吗?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4、有的小组没有看清楚,那我们小组有没有办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更清楚看清蜗牛是怎么爬得呢?小组讨论研究方法。
5、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蜗牛的爬行;
师:每个小组选择2种材料进行蜗牛爬行的观察,仔细观察蜗牛的爬行,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新发现。
6、交流发现;
蜗牛的爬行特点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
五、课外延伸。(机动)
师:刚才我们在实地观察中,有些小组的同学还看到蜗牛在吃东西,那么你知道蜗牛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吗?我们怎么样为蜗牛建造一个家,来饲养蜗牛呢?
请学生说一说。教学反思
1、开始采用谜语导入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至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可引人入胜。
2、把经历活动的过程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体和集体的研究、交流等过程中,体验一系列的直接经验,体验观察过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没有精彩的讲解,但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制订研究目标,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和共享。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问题。
第四篇:《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
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我就“蜗牛”这一课的教学说说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农村学校要利用独特的地理和环境资源,因为蜗牛在农村的环境里比较容易捉到,因此我起先安排了课前准备和学生一起捉蜗牛,在捉蜗牛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深刻的感受,因为学生在捉蜗牛的过程中了解到它的生活环境后就容易找到蜗牛。然后在教学时学生已有亲身的体验,这样使学生能够亲近于课堂、亲近于蜗牛、亲近于老师和同学,为学生学习好蜗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研究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我也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从而去主动地探究事物,这样获得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牢固的,可以说有的是终生难忘的。我认为《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更需要这样,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学生把自己捉来的蜗牛放到准备好的玻璃缸中(每小组准备玻璃缸)。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去捉了蜗牛,捉了多少?你们喜欢蜗牛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二)丰富感知,激发兴趣
大家先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片(主要介绍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性、颜色等特点)。讨论:谁来说一说你刚才从动画中了解了蜗牛的哪些知识?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既亲身感受捉蜗牛的乐趣,又观看蜗牛的动画片,让学生对蜗牛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从而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更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设置疑问,启发探究。
师:除了刚才我们已经了解的蜗牛知识之外,你还想了解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提出好多问题,教师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列到黑板上。
[这一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兴趣的激励下,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深入探究,学生解疑
1.首先观察蜗牛的外形,四人小组利用放大镜观察,然后进行交流。2.接着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要求同学们观察蜗牛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爬的?怎么爬?爬的速度怎样?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蜗牛放在一样物体上进行观察。
[这一环节创设了自己探究的条件,采用四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相互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研究蜗牛的吃食和饲养
通过教师的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把你的新发现记录下来,由于时间有限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带回家研究,下一节一起交流。
[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向课外、校外延伸,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在自主的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授之以鱼,还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把“学会”变成“会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蜗牛后,掌握观察动物的几个基本方面,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同时利用农村小学的地理环境优势让学生课前感受亲自捉蜗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把经历活动的过程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体和集体的研究、交流等过程中,体验一系列的直接经验,体验观察过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节课的课堂设计中,我安排了三个活动环节:第一步:让学生一进课堂,马上投入到了自由的观察活动中,再安排动画片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观察蜗牛的外形和活动方式等。在观察和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蜗牛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观察动物的一些方法。
第三步:对蜗牛食物的探究和饲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蜗牛。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发现。
3、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没有精彩的讲解,但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制订研究目标,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和共享。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问题。需商讨的地方:
1、教师的设计如何与学生原有的接受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磨合。课堂设计如何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效的调整。
2、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如何高效、合理。在学生自我探究过程中生成的对活动的过程、方法的体验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3、知识目标和达成度如何把握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蜗牛
篇一: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
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又宽。
9、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画出主要外形特征,并适当加以修饰)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蜗牛进行描述,并用简笔画将蜗牛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能使学生掌握蜗牛的外形特点。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
1、提问:我们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蜗牛,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提问:在这些问题中,你想研究哪个问题?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
5、要研究这些内容,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去做?你们需要哪些帮助?
6、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评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相同的研究兴趣分组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开展研究。
各组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作好记录。教师适时了解各组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材料和必要的帮助。各组可以根据研究情况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研究结束后各组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指定人员做好汇报准备(包括文字、图表、实验、照片、碟片或录象资料等)。
第四阶段:汇报。
各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小论文、图片、实验、研究日记等都可以。其它小组可以对汇报小组提问或作出自己的评价。
第五阶段:总结和延伸活动。
1、从同学们的研究汇报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谈话:请同学们根据目前你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设计一个舒适的家,并喂给它可口的食物,争取把它养的肥肥大大的。在饲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和活动情况,作好记录。
【评析】通过学生对在捉蜗牛、观察蜗牛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整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4、谈话:如果你还想对蜗牛作更多的了解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5、谈话:同学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办成“小蜗牛”手抄报到展示栏展示。
【评析】力求使学生知道了除观察外,还能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查阅有关蜗牛的一些信息资料,初步体会网络的博大,学会使用搜索工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作简单的处理(摘录、保存等)。
教学片段赏析:
1、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师: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要经常给蜗牛喂食,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生:我想,蜗牛可能是吃菜叶的。因为我是在青菜叶上捉到蜗牛的,我发现青菜也上还有蜗牛的屎呢?(全班学生大笑)
生:蜗牛喜欢吃草、树叶等绿色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草丛里的蜗牛最多,树上也有。
生:我觉得如果给蜗牛喝牛奶更好,它一定也跟王杰(学生名)一样养的白白胖胖的。(学生哄笑)
生:我在书上看到蜗牛有很多牙齿,那它会不会啃萝卜呢?
生:我觉得蜗牛饿了什么都吃,我就是这样。??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了“估计”两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许多“有根有据”的见解,为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和饲养蜗牛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了。那我们准备怎样来证明蜗牛是吃这些食物的呢,你认为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和准备怎样做?
生:我们只要准备各种食物给蜗牛吃就行了,还剩下什么,就证明它不吃这种食物。生:我反对,要是蜗牛不饿,一样也不吃怎么办?你也能说这些食物蜗牛都不喜欢吃吗? 生:我有办法,可以先把蜗牛饿几天再给它食物,它就会吃要吃的食物了。
师: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试一试,蜗牛饿几天是不会死的。
师:那我们在给蜗牛喂食物时,是一样一样试喂给蜗牛呢,还是将食物一起喂给蜗牛吃呢?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理?
生:我觉得一起喂给蜗牛比较科学,因为如果你给了它树叶,它吃饱了就不会吃其它东西了。生:我认为一样一样地喂比较好观察,我们能直接观察到蜗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生:我想,我们可以把食物一起放在蜗牛周围,看它往哪种食物上爬,吃哪种食物。
生:那不一定,我们吃饭时,在桌子上放一大堆菜,你肯定是吃你最喜欢吃的,你平常也喜欢吃的菜可能现在就不吃了,因为,这里有更好吃的菜。我想,这样试的话,蜗牛也可能像我们人一样挑食,不能正确看出蜗牛平常吃什么? ?? 师:那就不好判定了是不是,这没关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办法先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们也可以自己准备。请你们观察后做好记录,下次交流。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教师在让学生设计验证方法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运用“头脑风暴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设计方法的同时从多角度来“评估”方法的效度和信度,为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了“轨道”。
2、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师:同学们,你听过的歌曲吗?对,这是《蜗牛与黄鹂鸟》,那就请你猜一猜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生:我猜蜗牛大约能爬8厘米。
生:它爬不到那么快,最多3厘米。?? 师:你们想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先挑选两只蜗牛想办法让它们出来活动活动吧。学生挑选蜗牛,把它们放在桌上。
师:你们准备怎样来测试蜗牛的爬行速度呢? 生:我们先让蜗牛在桌上爬,再用直尺测量一下爬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要是蜗牛爬得弯弯曲曲的,我们怎么测量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有办法解决?
生:我想可以用一根细线,按照蜗牛爬行的线路放好,再量一下细线的长度就知道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设计吗?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夹在两个直尺中间让它爬。
生:把蜗牛全部放在线上让它们爬。
生:我反对,这样蜗牛行动不自由,要是摔下来怎么办?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怎样使蜗牛爬过的线路更清楚一点呢?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白纸上让它爬,一边爬我们一边用铅笔在后面画线。
生:我认为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爬,这样,我们既可以将直尺放在玻璃下量长度,也可以看一看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
师:这个办法好。那请你们分一下工,哪个同学记时,哪个同学画蜗牛爬过的路线,哪个同学用线测量,哪个同学记录。
学生讨论分工,分组活动。
【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研究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如何测量,为学生搭好“梯子”,培养了学生估算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蜗牛一分钟爬的路程是多少?哪只最快?哪只最慢?
生:我们小组爬得最快的是6厘米,爬得慢的的4厘米。
生:我们小组的蜗牛有点懒,有一只一点也不肯爬,有一只只爬了2厘米。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试一试,蜗牛在铅笔上一分钟能爬多远?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这个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蜗牛腹足的作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耐心,学会测量曲线的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篇二:科学课蜗牛的教案
蜗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泉州师院09级特殊教育专业郭亚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小动物的情感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2,通过观察蜗牛使孩子们体验到原来认为熟悉的事物,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意识到科学观察可以使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3,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了解蜗牛喜欢的食物。教学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关于蜗牛的谜语:(1)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很拖拉,碰到困难就缩头。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猜中后老师就利用课件出示蜗牛的图片和实物。(板书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20分钟)
师:春天,嫩叶都长出来了,蜗牛也从洞里面爬出来了,他拼命地往上爬,因为他肚子饿了,要吃树上的嫩叶。
放蜗牛与黄鹂鸟动画视频。(用动画视频来揭示蜗牛的结构)
师:我们刚才看到什么啊。一只蜗牛背着很重的壳很慢很慢的往树上爬,用什么爬啊,肚子。他一直伸着头,头上有四个触角触角上面有两只眼睛,爬上去要吃葡萄。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蜗牛的身体结构。(出示课件,叫学生上来将结果填入观察表格)介绍蜗牛的壳:
篇三: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
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
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操作蜗牛在水中的反应实验等活动来了解蜗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
每组两只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食物,记录表、老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大家来猜一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它是什么? 生:蜗牛(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板书,并且打开课件)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蜗牛?
生:有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对于蜗牛的了解,以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生:我知道蜗牛口中有两千多颗牙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电视上说的。
师:×××同学真棒,课外知识面可真广呀!大家有没有想研究的问题呢?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生宝宝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拉便便的?
师:大家原来有这么多问题想研究呀,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么几个问题: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合作讨论如下问题,老师划分任务: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2合作组)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3、4合作组)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5、6合作组)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7、8合作组)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蜗牛要轻轻的拿,要轻轻的碰触,要爱护小动物。
2、要积极参与实验
3、实验完后,举手示意,上交实验器材后洗手,注意卫生。
(老师分发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实验器材)
注意:
1、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为10分钟。
2、老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并用一定的时间到各小组的桌旁观察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讨论,通过积极鼓励,促使他们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
3、老师在来回巡视中不要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只需引导他们观察。
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可以询问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蜗牛爬过之后也有粘液,它有什么作用呢?
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吗?
板书设计
壳--------------保护自己
蜗牛 腹--------------腹足蠕动
口--------进食
头
触角-------探路
《蜗牛的教学反思》
蜗牛这堂课是以实物观察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同学们一直拥有极大的积极性,这边是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众所周知,猜谜语、脑经急转弯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大家来聊一聊,你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呢?你们想在这堂课上研究什么呢?大家都兴奋异常,想法都千奇百怪、异彩丰呈。你不要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想法,因为那可能都是无穷的想像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到,所以老师总结发言,挑出最有价值、最能符合本堂课内容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这一步便起到收的效果。研究和观察开始后,老师只是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还是让他们自己自由的讨论。在展示环节,老师也非常重视趣味性: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模仿一下吗?上台的同学通过自己夸张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拓展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蜗牛的种类,鲜艳的颜色,清晰的图片,各种形状各异的蜗牛。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很快新课便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结束了。
科学课如果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这边是一堂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