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4:5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 2.体会“人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一、幕布徐徐开(激情导入)

1.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写下了191个篆体汉字。文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经年,传诵至今。这就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幻灯片2)

二、扶槛入文来(预习检测)作者简介(幻灯片3)。

孟子:

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 “孔孟”。

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政,反对战争。

《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三、与之初相识(阅读初体验)

(过渡语:宋代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下面请大家一起走进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听读课文,幻灯片4)

1、读熟课文。⑴第一遍,要求: 读音准确(幻灯片5)(生读后,教师再指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字字音)

⑵第二遍,要求:读准节奏(教师先出示节奏,生再读。)(幻灯片6)

⑶全班齐读。

2、读懂文意。(自主学习、展示)

⑴学生自己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⑵检查生疏通文意的情况。(让学生先说重点词语的意思,再翻译句子的意思,全文分五张幻灯片完成。幻灯片7——11)

3、再次全班齐读课文。

四、冥然深味之(品读探究)(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

四、行至水云间(拓展延伸)

你认为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五、余音绕梁绝(小结感悟):

(大到国家,小到集体)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实例 分析论点:

守城胜利

攻城胜利

推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治国道理

第二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普定县猴场中学汤永文 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孟子〉两章》。本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法制教育目标

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宣布战争和发布动员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全国人大,决定战争与和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解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材料,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课件展示: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课件展示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去之(离开。今义:往、到)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战争中需要“人和”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类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治国需要“人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天下顺之

结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失道寡助——天下畔之

2.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法制渗透 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目前,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在我国,为民所用,为民所谋,为民所系的共产党人,一定能得到民众的拥戴。你知道我国什么机构?什么人能决定发动战争吗?

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宣布战争和发布动员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全国人大,决定战争与和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外阅读《孟子》一书。

八、教学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由几个板块内容构成:第一板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板块“译读课文,把握文意”,具体又分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积累经典;第三板块“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指导背诵思路。第四板块“总结升华、法制渗透”通过孟子思想对今天世界格局的意义,引出我国《宪法》中对战争决定权的规定,力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运用现代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文章内容。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第三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句子节奏。

3、理解、疏通文段。

4、理解课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主旨句。

5、背诵第四段。

6、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第四段。

3、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

2、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朗读、自学、点拨、引导、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投影常识,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完成(学习目标一)

常识:

1、关于孟子的常识。

2、关于《孟子》一书。

检查、齐读。

二、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学习目标二)

1、听课文录音:(学生注意节奏、字音)

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

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随时点拨。

3、学生再读课文。

三、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疏文,不理解处打“?”,提问(学习目标三)

1、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疏文,教师前后巡视,了解情况。

2、学生提问,教师引导回答。

3、请二三位学生翻译课文,错误处教师引导指正。

四、在疏文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思路(学习目标四)

1、引导、讨论。

2、师生共同归纳:

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总结得出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课堂巩固

背诵课文第四段。(学习目标五)

六、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开头就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助精神的重要性。

第四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公开课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吗?对了,四书、五经。能具体说一说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非常正确,同学们很博学,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就是选自两千多年以来莘莘学子们读的《孟子》一书。

二、文章简介、作者简介

《孟子》是一部什么书呢?哪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能看出这些特点来。)

大家对孟子这个人了解吗?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就是《孟母三迁》,从那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孟子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孟母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了一位圣人。另外还有胡适的母亲、六祖慧能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等等,可见世界的命运一多半掌握在妇女手中。

谁能把孟子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

我们作为山东人应该感到骄傲。

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面对这种情况,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今天我们学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先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1、听录音范读:听读注意:读音 停顿 重音 节奏

2、齐读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 正音:戚(qī)粟(sù)夫(fú)畔(pàn)通“叛”

3、自由读,思考本文的中心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四、翻译全文

下面我们翻译课文看文章具体写了什么。

明确翻译步骤: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其他资料分两步翻译完全文,(1)①第一步到从开头到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两人把课文抄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翻译。②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③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2)①第二步从“域民不以封疆----”到最后

两人把课文抄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翻译。②俩人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的课文翻译 ③我重复翻译一遍并重点强调一些词语

(3)学生通篇翻译全文一遍

五、研读赏析

疏通了文意,我们就应该分析文章。

1、文章为了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论点,列举了那些事例? 学生思考发言。(两个事例。具体句子----)

2、第一个事例中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② 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③ 这场战争结果怎样?(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④ 原因何在?(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板书)

天时不如地利

守城胜利

指导背诵本段

3、第二个事例中:

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米粟非不多也”。)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双重否定句的排比句式;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读起来整齐、有气势)② 战争结果如何?(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③ 为什么?(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板书)

地利不如人和(攻城胜利)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运用排比。作者将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

5、统治者治国“以封疆之界,不以山溪之险,不以兵革之利。”那么依靠什么呢?

(人和)

6、对了,治国更学要人和,那么君主如何才能得到人和呢?(得道,施仁政 这就全面体现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实行“仁政 ”这里也看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推行他的“仁政”思想。)

7、那么得道会怎样?不得道又会怎样呢? 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板书)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总结: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证明论点,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当堂背诵

六、拓展

通过以上我们的朗读、品味、赏析、背诵我们对孟子的人和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能不能结合历史或者今天现实说一说人和的重要性?

(98年众志成城抗洪胜利 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 奥运成功的举办等等)

七、作业:背熟并默写全文

八、结束:我们这节课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就让我们用朗朗的背书声结束这篇课文吧,实在背不过的地方可以看一下课文。

(三)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析论点:

守城胜利

攻城胜利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五篇:公开课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闻言词汇。

2、理解孟子的“仁爱”思想。布置预习:

1、了解作者:(生找资料填入空白)

2、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你认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在文中做标注。

3、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点出自己的疑难词句。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句古语:“敬人者,人恒敬之,”同学们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师引导生回答“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话。师板书“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体现孟子“仁爱”思想的文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二、出示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闻言词汇。

3、理解孟子的“仁爱”思想。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孟子

指生介绍孟子。师补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人。战国中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哲学、教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南宋时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二)、指导朗读

1、师配乐读课文。(生标注读音、停顿)

2、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3、比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三)、疏通文意

1、小组解决圈点出的疑难词句(组内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解决)

2、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课重点字词。生比赛记忆。

3、记忆力挑战赛。(最先背下来的前三名同学到讲台上背写,过关者为冠亚季军,再负责提问班内其他同学)师发奖品(用毛笔写的“仁”“爱”“和”三个字)

(四)研读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自主学习后指生回答)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举例说明。(生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3、由上面的论述从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么?举例说明。

下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名”工程培养对象—“名师”示范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龙子心小学 张瑞芬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夏感》 任职学校:邵岗中心校 授课学校:邵岗中心校 授课教师:周勇贤 2007年10月20 授课时间:日......

    公开课教学设计

    “蹲踞式跳远”的教学技巧 一、“蹲踞式跳远”教材简介 ??? 蹲踞式跳远是田径运动中田赛项目跳远姿势的一种,动作简单、自然,它是通过直线助跑,以单脚起跳,跳起后跨步飞跃滑行到......

    公开课教学设计

    《引导层动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具体内容是“巩固已学知识(动作补间动画),了解运动引导层的作用,学会创建运动引导层”,突出引导线与图形元件等基本知识的综合......

    公开课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 练习三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亳州八中 张卫东 二零一五年十月 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2.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称赞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篇)

    18、称赞教学设计 一、导入 来,小朋友们,这两个小动物你们还认识吗?(板书:小刺猬,小獾), 来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称赞》。 小刺猬......

    白鹅公开课教学设计(共7篇)

    篇一:公开课教案 白鹅 东胜区第一小学公开课教案课题: 2012 鹅》 执教者:刘云 东胜区第一小学 年10月16日《白 东胜区第一小学公开课教案 班级 四(4) 学科 语文课题 白鹅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