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摇篮曲说课稿(定稿)
八年级音乐《摇篮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这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中的学唱歌曲《摇篮曲》。这首歌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节拍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的勾画出一幅母亲和孩子的亲切画面。《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子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来发展到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音乐形象……这一体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需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充分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演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音色与柔和的情绪表现歌曲(中文版),并从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似水柔情与疼爱。
3、德育目标:通过课外搜集各种形式歌颂母亲的作品,并通过在课堂上的介绍、欣赏,充分感悟母爱的伟大,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度大跳及双倚音的演唱,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与母爱的伟大。
四、说教法、学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听唱法、才能展示法、欣赏互助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摇篮曲的音乐特征,及课外欣赏歌颂母爱的歌曲,很好地渗透到德育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唱歌曲,在歌曲中深深的体会母爱这一真挚的情感,从而不仅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五、教具准备部分: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及电子琴。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节教材,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酝酿情感
“敏锐的观赏力是创造者的基本功”。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情景音乐,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情景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艺术。接着再让学生从三种音乐体裁里找出一种适合妈妈哄孩子睡觉的音乐,从中导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
2、学习歌曲,表现情感
首先让学生欣赏感受,体会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初步认识歌曲的作者及摇篮 2 曲这种音乐体裁。
在学唱歌之前,根据歌曲的难点高八度演唱,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唱好歌曲,我设计了一段发声练习让学生打开声音,做好唱歌的铺垫。
接着品味旋律,全体同学用“LU”字哼唱旋律,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特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拍号,做好演唱的准备。最后学唱歌词
先让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以及歌曲中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用电子琴带动、结合老师动情的范唱、学生的讨论、尝试来解决歌曲的难点,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模枋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情景演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下体会到母亲与孩子的爱深深地融化在一起。
3、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首先欣赏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摇篮曲》,揭示《摇篮曲》的音乐特征。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明白《摇篮曲》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音乐特征。
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学生了解不同形式歌颂母爱的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本环节教学,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母亲的爱再一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七、说板书设计
《摇篮曲》——(德国)勃拉姆斯
1=F
速 度:稍慢、舒缓
力 度:轻柔
情 绪:温馨、亲切、安宁、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摇篮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演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与优美柔和的情绪表现歌曲(中文版),并从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似水柔情与疼爱。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充分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课外搜集各种形式歌颂母亲的作品,并通过在课堂上的介绍、欣赏,充分感悟母爱的伟大,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歌曲八度大跳及双倚音演唱,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与母爱的伟大。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酝酿情感
学生观看情景音乐,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情景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艺术。从三 4 种音乐体裁里找出一种适合妈妈哄孩子睡觉的音乐,从中导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
2、学习歌曲,表现情感
(1)、让学生欣赏感受,体会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初步认识歌曲的作者及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
(2)发声练习:1 2 3 4 ︱5 4 3 2 ︱ 1--------‖(LU——),做好唱歌的铺垫。
(3)、品味旋律,全体同学用“LU”字哼唱旋律,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特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拍号,做好表演唱的准备。
(4)、学唱歌词
先让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与歌曲中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用电子琴带动与学生的讨论、尝试,结合老师动情的范唱,解决歌曲的难点,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模枋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情景演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下体会到母亲与孩子的爱深深地融化在一起。
3、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欣赏不同民族或国籍的《摇篮曲》,揭示《摇篮曲》的音乐特征。
通过欣赏不同国籍的摇篮曲,让学生明白《摇篮曲》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音乐特征。
(2)、搜集不同形式歌颂母爱的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 受。
(3)、演唱歌曲
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母亲的爱再一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摇篮曲》——(德国)勃拉姆斯
1=F
速 度:稍慢、舒缓 力 度:轻柔
情 绪:温馨、亲切、安宁、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第二篇:摇篮曲说课稿
说课稿:
湖南文艺出版社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音乐家舒伯特 演 唱:摇 篮 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摇篮曲》,这是一节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将能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音乐家舒伯特》当中的演唱歌曲《摇篮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曲调温柔,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深沉、纯真的母爱。能够用悠长的气息,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妈妈对孩子无限的爱。
2、感受音乐文化差异,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一样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对比聆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和分析旋律的能力。
2、采用聆听、视唱、比较、判断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倚音在旋律表现中的作用。
3、运用模唱、聆听、对比、小组合作的方法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了解歌曲体裁;体会装饰音在刻画形象抒发情感中的作用。
2、从谱面上感知旋律,体会歌曲旋律特点,在理性的基础上演唱歌曲。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聆听,体会同一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能进行分析。
2、在演唱歌曲时,用悠长的气息,清晰的吐字,圆润、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摇篮曲,感受妈妈对孩子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倚音的唱法,感受装饰音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在唱好歌曲的同时能比较分析作品,掌握分析作品的能力。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音乐欣赏 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 ——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只要妈妈露笑脸》的音乐中进入教室,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一、激情导入: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 ――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寓教于乐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1、再次聆听,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2、探讨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处理(自主发言)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对比感受,在试验中找寻美感。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大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如何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师:通过你们的欣赏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妈妈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在爱心小卡片上写下对妈妈的祝福。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钟)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
2、谈谈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带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总结摇篮曲的风格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摇篮曲 》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摇篮曲》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第三篇:舒伯特摇篮曲说课稿
《摇篮曲》说课稿 喇化学校
杜娟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摇篮曲》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六课的内容。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②能力目标: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③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孩子们对母爱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深深地理解母爱,感恩母爱,唤起他们对母亲的感激,对母亲的爱。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教学难点:学唱第三句的歌词,这是整首歌的难点,也要进行单独的训练。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想象,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探究法: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我设计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3、情感体验法: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创设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增长能力,健康发展。在本课的学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自己的答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一、感受音乐,引入新课
1、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
2、谈话引入歌曲。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想首先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用你聆听音乐的耳朵,感受音乐的心灵,跟杜老师进行一次音乐之旅,看看你能有什么收获!
二、欣赏歌曲,唤起母爱
1、初听歌曲(外文版)要求: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歌曲。(设计意图:初听采用外文版,学生可以完全从音乐的角度)感受歌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交流体会。听后,请学生们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感受。(设计意图:速度和力度同学们很容易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以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回答;对于音乐情绪的感受人人各有不同,可以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看法。)
3、介绍摇篮曲。1)教师总结发言,引出摇篮曲,并简单介绍其概念及特点。师:同学们,正如你们所感受的的那样,这是一首优美的摇。篮曲,歌曲的名字也是《摇篮曲》(出示课题)师:那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摇篮曲,谁能总结一下什么是摇篮曲?摇篮曲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的发言基本贴切,大屏幕出示摇篮曲的体裁及其特点。师: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逐步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
4、了解作曲家。由于本课《摇篮曲》为创作歌曲,引出作者舒伯特,并简单介绍。师:本首《摇篮曲》就是一首创作歌曲,它的作者就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大屏幕出示作曲家简介,教师简单介绍。
5、朗读歌词。师:这首歌曲是舒伯特非常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传唱,当然它也被改成中文,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中文歌词。以《摇篮曲》为背景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设计意图:以歌曲为背景,有利于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又能够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从而更好的换起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三、学唱歌曲,品味母爱
1、欣赏中文演唱的《摇篮曲》要求:听第一段时,静听;听第二段时,在心里默默地跟着哼唱(不出声音);听第三段时,用“m”轻轻哼唱。思考:歌曲各个乐句之间有何相同或相似之处,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设计意图:此时出现中文演唱的歌曲,学生可以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意境;而三段不同的欣赏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在反复欣赏过程中产生厌倦感。
2、出示歌曲旋律,总结歌曲的结构。
3、认识装饰音,进行难点练习。请同学找出难点(第三乐句),教师讲授装饰音及其演唱方法,分析装饰音的作用,并进行反复练习。(设计意图:本首歌曲的难点正是体现歌曲温柔、细腻的关键,容易发现,却不容易掌握,因此首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学唱及表现歌曲扫除障碍。
4、对比分析其他三个乐句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并说说其他三个乐句的关系,并分别唱一唱。(设计意图:第三乐句的处理以及其他三个乐句的对比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简单的曲式及作曲法的知识,同时也为)学唱歌曲找到了捷径。
5、随琴试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自评,教师指导。
6、分组自学第二、三段。分两组,分别自学第二、三段歌词,并交流成果,互相学习。(设计意图:歌曲仅有四个乐句,八个小节组成,简练,易掌握,学生有能力在学会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自学二、三段的歌词,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7、完整演唱歌曲,注重声音的处理和情感的抒发。
四、情感激发,感恩母爱
1、交流情感。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体会到了什么?
2、表现歌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表现歌曲。,情感升级。
3、欣赏歌曲《母亲》
4、用心呼唤,反哺母爱。“妈妈谢谢您,妈妈我爱您”请同学们用心说出:(设计意图:“妈妈谢谢您,妈妈我爱您”是作为儿女应该对妈妈说的,但在生活中很少有孩子说出来,因此,借助课堂这次机会,让学生发出内心深处的呼喊,唤起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激和对妈妈的爱)
五、总结下课
第四篇:“摇篮曲”与“进行曲”(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
“摇篮曲”与“进行曲”(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
导读:通过对比性欣赏《摇篮曲》和《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在倾听、感受基础上,了解两种乐曲的不同特点,并能区别出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及节奏特点。
说活动材料
“摇篮曲”和“进行曲”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乐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特设计本次活动内容,让幼儿学习对比性欣赏,并选择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增强幼儿对乐曲的欣赏水平。
教材选用了勃拉姆斯优美抒情的《摇篮曲》和英国作曲家爱尔加雄壮有力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进行对比性欣赏。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这两种不同性质乐曲的特点,以提高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和鉴别能力。
近代学习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熟悉程度过低的刺激,不易激发起主动探究、操作的行为。因此,在本次活动的选材和设计上,都努力确保幼儿对乐曲有充分的冗余度(熟悉程度)。《摇篮曲》是幼儿所熟悉的,小班时也欣赏过与本次活动选用的教材所类似的摇篮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68年创作的《摇篮曲》,乐曲采用大调式,3/4拍子,简单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威风凛凛进行曲》这首进行曲因为它非常形象,非常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乐曲速度较快,是大调式2/4拍。它分三个部分,表现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和辉煌、庄严、壮丽的场面。“进行曲”音乐形象鲜明,节奏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有精神饱满地列队、踏步、做操、开运动会等的体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音乐的经验,遵循以幼儿经验为基本出发点。
1、活动目标
根据音乐欣赏分类目标,以及中班年龄段音乐教学目标,同时注重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
感性和可接纳性,我制定了本次音乐欣赏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对比性欣赏《摇篮曲》和《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
2、活动重点:通过对比性欣赏《摇篮曲》和《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在倾听、感受基础上,了解两种乐曲的不同特点,并能区别出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及节奏特点。
[分析]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乐曲的欣赏,幼儿只能借助于专注的倾听来理解作品内容。中班幼儿注意力开始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引导幼儿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乐曲产生共鸣。
3、活动难点:能够自主、即兴地创作与别人不同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
[分析] 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极具挑战性,同时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说活动准备
1、软件上的准备:教师熟悉两首对比欣赏的乐曲,了解两首乐曲的背景、曲作者。制作CAI课件,辅助教学所用。在CAI课件中,抒情柔美的《摇篮曲》配以宁静、祥和的风光与亲情摄影、绘画作品。节奏坚定的《威风凛凛进行曲》,画面配以世纪大阅兵队列行进的图片,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性质。
2、硬件上的准备:录音机和两首乐曲磁带,森林场景,装有信和磁带的信封一个。
说设计特色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视、动相结合的方法。
1、从“听”入手。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比如在导人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森林”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地去欣赏。
(2)在重复对比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2、从“视”入手。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人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
3、从“动”入手。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音乐,用此方法激发幼儿的想像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赋予音乐作品更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说课稿《摇篮曲》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音乐说课稿《摇篮曲》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为您指明前进方向,且行且珍惜!小伙伴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哟,赶快行动起来啦!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我自选教材《萨克斯管演奏教程》,并精选入门小曲《摇篮曲》,作为学生演奏学习的曲目。这是一首具有摇篮曲风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体结构,旋律优美简单,全曲只有G、A、B三个音符,学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萨克斯管及历史。(2)能力目标: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信心陶冶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并演奏乐曲《摇篮曲》。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乐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轻松而美的声音。教法学法 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多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具体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2)器乐讲解示范法,(3)实践练习法,(4)模仿、接龙,(5)欣赏体验等。
学法
(1)、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大胆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竞争,充分表现展示自我。
(2)、注意与他人和教师沟通合作。
(3)、注意养成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慢练是学习最好的方法。慢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正确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首先,我用bβ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发学生对萨克斯管的兴趣及求知欲。(二)新课教学
1.认识了解萨克斯管(5分钟左右)[课件] 1)、萨克斯管的简介(阿道夫-萨克斯的头像挂图)2)、萨克斯管的种类及音域(五种萨克斯管的挂图)3)、萨克斯管的构造(萨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体、下段管体、喇叭口、连动杆、弯勃、笛头、挂带。笛头又分为哨片、卡子、笛帽。)2.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钟左右)(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吐奏与连奏等)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的示范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引导解决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讲清演奏要领,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3.学习吹奏《摇篮曲》(1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实践练习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可以采取模仿接龙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乐曲的演奏。注意乐曲三拍子的律动,及连奏,尽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尽可能的用美的声音去表现音乐。练习时可以分组合作探究与他人和教师沟通。
4.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时可以进行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将给与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表现特突出的,教师将赠与爵士名盘给与奖励。
(三)拓展延伸
欣赏爵士萨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鸡公鸡》,介绍萨克斯管演奏风格(古典与爵士),并介绍我国萨克斯管演奏现状及国际水平,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并为我国管乐事业做出贡献。
(四)结课
同学们在《回家》的乐曲中走出教室。
更多考试备考资料和最新公告进入中公山西教师考试网(http://sx.zgjsks.com/)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山西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中公山西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