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 勃拉姆斯(推荐)

时间:2019-05-12 16:5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摇篮曲 勃拉姆斯(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摇篮曲 勃拉姆斯(推荐)》。

第一篇:摇篮曲 勃拉姆斯(推荐)

《摇篮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古今摇篮曲中颇负成名的歌曲。是为法柏夫人创作的。是送给法柏夫人第二个孩子的礼物,因法柏夫人喜欢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所以作曲家把圆舞曲稍作变化,将伴奏部分放在右手,产生了一首甜蜜的旋律,就是流传至今的这首三拍子的《摇篮曲》。乐曲原为F调,教材改为D调。简朴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深挚的怜爱。伴奏声部的切分效果,形成了摇篮摇晃的动感,烘托了乐曲平稳的宁静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柔甜美,歌曲伴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2、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力度,带着感情去演唱《摇篮曲》。

(三)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并从演唱过程中感受摇篮曲音乐的风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播放《游子吟》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同学们提前进入母爱主题。

(二)直接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熟睡中的婴儿的图片,播放《摇篮曲》的音乐片段。

带着问题欣赏音乐:聆听歌曲,说说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怎样?这首歌曲适合谁在什么情况下演唱。

2.选一选歌曲的旋律,速度,力度和情绪。3.介绍什么是摇篮曲。4.歌曲简介。5.认识音乐家勃拉姆斯,并介绍他的作品。

(三)歌曲教学 学唱歌谱

1.这首《摇篮曲》是几段体?演唱时我们怎样表现音乐情感? 分析曲式结构,出示曲式图例。

2.介绍音乐知识:弱起,前倚音,后倚音,渐强和渐弱。3.边划3拍子边视唱,4.聆听歌曲,画旋律线条,随音响哼唱旋律。5.出示歌曲的合唱曲谱,分声部学习歌曲。6.分高低声部边画旋律线条边歌唱。

(四)实践与创造

1.以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为基础,用改变节拍和节奏的方法创编一段新旋律。2.看看改编后的旋律是否还有摇篮曲的风格?

(五)拓展与提升

⑴出示舒伯特摇篮曲谱例。

1.第一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琴声,用“啦” 音来演唱。

2.第二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琴声,和老师一起来唱谱,同学们有信心吗? 3.有哪些地方不容易唱准确?请同学们提出来。4.钢琴给标准音,师生共同边划拍边视唱。

(2)罗列了世界各地的几首摇篮曲,有选择地欣赏。1.用划拍的方式寻找这几首摇篮曲的节奏与节拍。2.回顾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但能有感情地演唱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还视唱了舒伯特的《摇篮曲》。总而言之,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

第二篇:《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

歌曲《摇篮曲》教案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2、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4、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5、通过对歌曲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的艺术之美,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学过程:

一、导课 及 作者简介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妈妈 嘴里哼唱的摇篮

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播放范唱歌曲《摇篮曲》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歌曲的结构,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播放伴奏,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3、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4、对比和东北摇篮曲的区别,并分析总结摇篮曲特点。

三、自由讨论(灾难面前,母爱无疆)

最动容的,是母亲用身躯抵挡千钧重量;最揪心的,是母亲在废墟中搜寻孩子几近疯狂;最感人的,是在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她们用母爱诠释着人间真情。

四、归纳总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当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再回忆一下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让我们幻想着这样的场景再次唱响《摇篮曲》

2、其实不仅仅是母爱伟大,父爱也同样伟大。父爱是含蓄的,是深沉的,是不轻易表达的,希望同学们可以怀着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有没有什么要对父母说的,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对父母做的。爸爸妈妈一直在为我们奋斗着,那我们该如何去表达我们心中的爱?也为父母唱首歌,帮他们捶肩揉背,吃饭过后洗洗碗,还是到一盆洗脚水,洗去他们一天的风尘?让我们将爱化为行动,将爱进行到底!

第三篇:西方音乐史---感受勃拉姆斯

《感受勃拉姆斯》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上 课 时 间:

《西方音乐史》结课论文

摘要:

勃拉姆斯是德国19世纪后半叶最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继舒伯特和舒曼以后最重要的歌曲作家。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他德国北部故乡的朴实无华,又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出现的一些颓废现象相对抗的包罗万象的作品来。这正是他创作的主要历史功绩所在。在德国音乐中,人们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贝多芬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原因概在于此。

关键词:

勃拉姆斯 作曲 爱情

目录:

1.前言 2.人物简介 3.艺术成就 4.主要作品简介

1)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2)摇篮曲

3)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5.爱情故事 6.感受勃拉姆斯 7.参考文献

前言:

勃拉姆斯(Brahms),在我的记忆中,最早是出现在我所在小学课室外走廊的 墙上——他那大胡子的肖像。其实并不是他有多出名,也不是在那挂像中的眉鬓间有着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只是因为在左边挂的是贝多芬(Beethoven)的头像,在右边则是巴赫(Bach)。当时只知道他也是音乐家,而我却对音乐不是太感兴趣的,他也就随之在我的记忆中慢慢褪色了。

勃拉姆斯或许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故事、传记,但让他再次进入我的视角里的,换成了是大学里一节西方音乐史选修课中,他的一首摇篮曲。也正是因此,让我有了想要去真真切切了解他的愿望

人物简介: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全名译为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5.7-1897.4.3),德国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7岁随父亲学钢琴,13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15岁起举行演奏会,并创作一些钢琴作品。与此同时,为了多得报酬,他还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

1848年,他在汉堡结识了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爱德华·列梅尼,从他那里了解并学习到匈牙利民间音乐。后来,他和这位提琴家一起巡回演出,认识了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家李斯特和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等人。舒曼在《新的道路》一文中,称“勃拉姆斯是善于把时代精神表现得尽善尽美的杰出的专家”。勃拉姆斯早期的创作大多是一些钢琴曲和声乐曲,受舒曼影响较深。

1860年以后,开始写交响曲和其它形式的器乐曲,追摹贝多芬的风格。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十分重视。他有句名言:“民歌,是我的理想”。他的《匈牙利舞曲集》以及近百首改编曲,都是充分利用民间音乐素材或模仿民间音乐风格写成的。此外,他还创作了二百多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些协奏曲,室内乐和一批钢琴曲。其中显著名的作品有:四部交响曲、《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集》、《学院节日序曲》和改编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等。

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逝世于维也纳,享年六十四岁。

艺术成就:

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中的地位。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难怪人们把他的《第一交响曲》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记叙说:“在我背后不断地听到巨人(指贝多芬)的脚步声。”

勃拉姆斯写作交响曲并不追求色彩和光辉的表现,但他的乐队表现却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在继承古典乐派交响乐的结构形式的同时,勃拉姆斯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气质。作品结构严谨,情思蕴藉,规模庞大。他还将德国古典作曲家严密的复调技术和动机发展手法运用到交响曲的创作中。重要作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及《摇篮曲》等优秀曲目。

主要作品简介:

勃拉姆斯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接下来将就勃拉姆斯最具代表性的三首乐曲做展开介绍:

一、《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交响曲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中是占重要的地位的,但在数量与舒曼相同,只有四部,尽管他对交响乐的创作怀有很大的雄心,但他还是认为既然已经有了贝多芬的交响乐,就没有必要再创作交响乐了,因此他的第一首交响乐发表时,已经四十六岁了,为了完成第一交响乐,勃花费十四年的功夫,这部交响乐被人们称为《第十交响乐》,是继贝多芬九部交响乐后当之无愧的作品,即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无论是在思想构思,结构原则,主题形象和风格方面,都非常接近贝多芬的交响曲,创造性地体现了克服障碍而赢得巨大欢乐的思想。

第三乐章用复之部写成:乐曲的开始主题,怀有淡淡的忧郁之情,也充满着秀丽、典雅的气氛,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印象贝多芬“命运”主题的痕迹,又近似贝“欢乐颂”的主题,换名话说在这在作者是有意地改造贝多芬作品中的旋律,用以作为人类友爱和光明战争黑暗这一象征,在这里,音乐给人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抚慰,带来了鼓舞的力量。

二、《摇篮曲》

勃拉姆斯的器乐曲是古典主义,但他的声乐曲则完全属于浪漫主义领域,他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他创作的声乐曲具有优美、朴素的德国传统歌曲风格,如著名《摇篮曲》、《五月之夜》、《小夜曲》等等。

《摇篮曲》创作过程是这样的,1864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位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和天真浪漫的风彩打动了他的心,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俩未能结合,贝尔塔与他人结了婚,当他们第二个孩子出世时,勃拉姆斯写了这首摇篮曲送给他们。

这首摇篮曲与舒伯特的不同,伴奏部分没有舒那首模仿摇篮的摇动,而是描绘一种夜色朦胧的景象。听这首曲子好像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慈爱的母亲在朦胧月色的夜晚,借着月光轻声地在摇篮前吟唱。

三、《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曾经风靡欧洲这些乐曲原为钢琴曲,后来改编成各种演奏形式相亮相演出,1869年勃拉姆斯出版了《匈牙利舞曲》第一集(共十四首),很受听众欢迎,但也遇到不少麻烦,一些匈牙利音乐家指责他剽窃他人作品,侵犯人权,甚至于上诉到法庭,但由于勃拉姆斯在发表时只在这些作品上署名是“编曲”,并没有写自己作品的编号,所以得以胜诉,后来他又出版了第二集匈牙利舞曲集7首,为了避“剽窃”之嫌,创作的部分特别多,有的全是创作的。匈牙利舞曲特点:节奏自由,旋律奔放,速度对比强烈,曲式较多回复三部曲式。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是其中最著名的,他经约阿希姆改编成小提琴曲后,得以流传的,此曲采用多三部式,首尾相同,中间部分分为两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第三部:音乐具有典型的匈牙利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并有一种泼辣狂舞的特征。

第二部分:活泼的快板,两个小段:

1、华丽的舞姿,与前形成强烈的对比,欢快而轻巧。

2、慢与快的对比,松与紧的对比,体现了舞者不同的情绪与姿态。

第三部分 重复再现第一部分。这时粗犷的音乐,显得更动人。

爱情故事:

1896年,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绝望而痛苦的行驶在欧洲大陆。从瑞士急匆匆地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车载着他离他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十字架后面睡着他永远无法再看到的人。

天苍苍,野茫茫,他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倾诉着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念。听众唯有墓中人。墓主名叫克拉拉,一位钢琴演奏家,音乐家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师母。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14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拉拉。勃拉姆斯对克拉拉一见钟情。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

勃拉姆斯身体离开了克拉拉,但他的心是不是也离开了,无人知道。离开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经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经无数次写给克拉拉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1875年,他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20年;他一生所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他一生未婚。

感受勃拉姆斯:

早年,勃拉姆斯把约阿希姆的座右铭“自由但孤独(free but lonely)”改

成“自由但快乐(free but happy)”作为自己的方向。这又何尝不是现在很多人的理想呢!只是就连勃拉姆斯自己到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我从未真正的快乐,只是不断徘徊于满足与沮丧间”。1897 年4 月3 日清晨,当勃拉姆斯最后一次醒来,只含一滴泪珠在眼中,说不出一句话就离世,所有的一切都幻化成了他那永恒的乐符。

孤单的到来,孤单的离去,勃拉姆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有克拉拉的身影。不同于所有音乐人的单纯真挚,勃拉姆斯子在爱情里夹杂着一份不忍与理智,他对舒曼的尊重成了他束缚本心的道德枷锁。爱情爆发时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但是,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让自己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把这种思念全部用音乐表现。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勃拉姆斯就像他的音乐,没有贝多芬那种理所当然的激情磅礴,也不像巴赫那样固态的沉稳庄重,更不同于莫扎特,把世间的一切都转化成优美的旋律。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惆怅,有一种深藏不露的忧郁,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哀怨。音符是在跳跃的,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情绪是受控制的,然而感情却是那么的震撼。本来很矛盾的东西,在勃拉姆斯身上,在他的音乐里,好像一切都变得协调了。

参考文献:

钱仁康译注.《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精选》.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百度百科“勃拉姆斯”

虫虫注.《读你,勃拉姆斯》.(2008)《上海师范大学校级科研课题——德奥艺术歌曲的代表性作品演唱研究》

2012年12月22日星期六

第四篇:摇篮曲教案

《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欣赏演奏曲《摇篮曲》。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学习;

3、感受节拍的强弱处理。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播放演奏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歌曲《摇篮曲》,然后随声心里体会歌曲《摇篮曲》。

4、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听这首歌曲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欣赏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A、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B、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六、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第五篇:《摇篮曲》教案

《摇篮曲》教案

《摇篮曲》

教学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认识体会摇篮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3、认识、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

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时安排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环节目标(设计意图)

操作过程

环节反思

备注

情景导入、看图配音乐,音乐比较哪段音乐更适合图片,为什么?

2、了解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介绍背景,让学生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

、检查前置性作业:介绍作曲家舒伯特

2、师:但是,上天并没有关照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它将贫穷送给舒伯特,让它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又冷又饿得舒伯特已身无分文。他不得以走进了一家饭馆,他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舒伯特看到了报纸上有一首克劳帝乌斯写的诗,使得他非常感动,热泪盈眶。(师读第一段歌词,出示第一段歌词)

3、师: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摇篮曲)看到这首诗以后,舒伯特写下了动人的旋律,他为什么感触这么大呢?他想到了谁?

4、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人在情绪最脆弱和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往往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想到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摇篮曲》,甜甜的睡去。因为梦里不再有饥饿、不会有寒冷。妈妈会给舒伯特一切、一切……

师生互动

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让学生理解节奏和速度。、师:让我们也来读读这首使舒伯特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诗。学生朗读歌词

2、师:舒伯特在菜谱上为这首诗作了一首曲子。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乞丐,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在舒伯特的要求下免费送给了他一盘烧土豆。舒伯特为了感谢老板的馈赠走到饭馆的钢琴边,弹起了这首《摇篮曲》。(教师模仿舒伯特走到钢琴边弹唱《摇篮曲》第一段)

3、师:简单的八小节旋律,就让这首诗得到了升华,使它成为了一首千古传唱的歌曲。哼唱一下这动人的旋律。

4、比较演唱,解决难点。

a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舒伯特为什么要在这儿(第六小节)加上一个前倚音呢?

b比较演唱:

师:让我们来唱一下没有前倚音的效果。(平淡)

再唱一唱有前倚音的效果。(内心深处的触动)

小结:加上这个前倚音,更能表达舒伯特当时的那种内心深处被触动的心情。现在我们来唱一唱。、导入:回想一下,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回答用温柔的声音、轻轻地等)

师:让我们用妈妈温柔、亲切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

a学生唱一唱。

b学生用动作参与演唱。

6、师: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动作?(教师提示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就做一个妈妈的动作)

7、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

8、整理摇篮曲的特点

(1)、主题:母爱

(2)、速度:中速稍慢

(3)、力度:弱

(4)、旋律:轻柔、甜美、徐缓

9、拓展延伸:欣赏几首摇篮曲,体会摇篮曲体裁的音乐特点。

(1)、东北民歌《摇篮曲》

(2)、舒伯特《摇篮曲》

(3)、网络歌手香香《摇篮曲》

用同一体裁,不同的音乐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很感兴趣。

小结

每一首摇篮曲都是由母爱谱写而成,每一句摇篮曲都是母亲对孩子美好的祝愿。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呼唤。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对摇篮曲的学习,更深刻的理解母爱、感恩母爱、用我们的行动回报母爱!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下载摇篮曲 勃拉姆斯(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摇篮曲 勃拉姆斯(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唱《摇篮曲》

    第三课《摇篮曲》 主备人:郑 虹 课型:新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古今摇篮曲中颇负成名的歌曲 。是为法柏夫人创作的。......

    《摇篮曲》教案设计

    《摇篮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摇篮曲》,并能用舒缓、平和的情绪,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对《摇篮曲》的演唱,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感受来自母亲......

    6课《摇篮曲》

    6课《摇篮曲》 一课时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两首《摇篮曲》的作者、演奏乐器,认识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 能力:熟悉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曲调,学会哼唱旋律,感受......

    摇篮曲欣赏

    摇篮曲欣赏 教学目标:1、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3、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

    感受摇篮曲(最终定稿)

    《感受摇篮曲》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

    摇篮曲说课稿(定稿)

    八年级音乐《摇篮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这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中的学唱歌曲《摇篮曲》。这首歌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

    浪漫主义时期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

    [摘 要]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音乐盛行时期的一位严肃的、有高度思想性的音乐家,他崇拜古典风格的纯音乐创作,熟练掌握绝对音乐的曲式结构、创作技巧,是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最后一......

    摇篮曲教案(热门25篇)

    篇1:摇篮曲教案教学内容聆听《摇篮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印度摇篮曲教案教后记。2、情感目标:在欣赏活动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