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备课流程
集 体 备 课 流 程
初备——交流——复备——反思
1、群组初备,计划早安排。由备课组提前一周确定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主备人)。主备人要对确定的备课内容进行认真钻研,思考,提出教学设计思路,拿出预习教案,形成文字,然后在会上交流。辅备人要将教材研读通晓,将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交流时重点讨论。
2、集体交流,磨课全参与。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对备课的内容进行集中研讨,先由主备人阐述本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目标,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难点,突出重点难点的方法,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设计,教学方法的设想等;辅备人随时补充,完善,其他教师各自发表建议,讨论交流,最终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由一位教师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完善,形成完整操作性强的教案。
3、个人复备,教案巧生成。由个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融入自己的创新和教学风格,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如果说集体备课备的是共性,备的是统一的话,那么复备就应该是备个性、备特色、备效率,是课堂效率提高的显现。教师要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勇于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4、教后反思,智慧再升华。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孟坝中学教务处
第二篇:集体备课流程
集体备课流程:
集体备课细则
1、备课组长要对集体备课活动负全责,认真做好教师考勤、活动组织开展等相关工作,确保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切实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教师不得无故缺席,备课组长要实事 求是地考勤,并及时将情况上报教导处和教研室,认真组织好本组的备课研讨、导学案审查 收发、材料收集整理等相关工作。教师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按时参加每次活动,并 按要求及时上交主备教学设计详案和辅备教学设计简案。不能及时上交设计或设计不合格的将批评,两次以上者,扣考核分,具体量化将会随后有详细方案出台。有事请假需经教导处批准,教导处将有专人进行检查。
2、各备课组长要安排好主讲教师轮流表,督促有关教师做好主讲准备工作,确保集体备 课活动按时进行。若主讲教师请假或备课组活动受学校活动冲击,备课组长要经教务处同意 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不可擅停。
3、所有教师都要超课时备课,提倡超周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时间均由一人重点说课,其 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4、每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典型例题选择、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 业布置一定要统一。对于上述四个方面讨论情况及结论,备课组活动要有记录。经集体讨论 后形成的统一要求,编写为导学案。及时交教研室保存。
5、初三年级复习时,可根据复习课的特点超周以专题来确定主讲内容。
6、各年级备课组都要注重 “新课程” 理念的研究,注意收集各种高考信息和高考新题型,指导本学科的备课。
7、所有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将备课活动内容转化成“备课笔记”。
8、“教无定法”,在搞好集体备课、说课,做到统一进度、统一例题、统一课堂练习、统一课后作业的基础上,要发挥个人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9、教务处应对备课组活动认真检查考核,作为先进教研组评比及教师个人考核的重要内 容。
第三篇: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一、备前准备工作:
集体备课前,至少提前一周,确定集体备课主持人(一般应为教研组长)、主备人、参与人、备课内容、记录人等,并将这些内容通知所有参与备课者,要求参与者事先个人备课。
主备人至少提前三天将备课补充资料、可用课程资源、参考预案等相应材料发至每个参与备课人手中。
二、备课流程:
1.主持人宣布备课开始,并简要说明本次备课的任务、内容、工作分工及时间安排等相应计划。
3.主备人分析教材。此处重点分析教材内容。如果备课内容为课文,不论低中高年级,都要说出所备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旨、文章结构(包括分段、段义,分层、层义,文章结构方式等)、写作或表达上的特点等。其他参与备课者可在主备人分析后,或在分析过程中,对主备人的分析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对有价值的分析应做必要记录。
4.主备人分析备课内容的“教学价值”(也即知识点、能力点、体验点、理解点、训练点等等)。此处,主备人应不分年段,将备课内容的所有教学价值竭泽而渔式地全部归纳整理出来。其他参与备课者,可在主备人分析之后,或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应做相应记录。
5.根据上一步骤归纳整理出的“教学价值”,主备人根据学段目标、学校学生情况、教师教学水平等,确立教学目标。并逐一说明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的关系。(此项工作,在大家对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特别熟悉时,也可省略。当然如果不熟悉,则应长期坚持。)其他参与备课者,可在主备人分析之后,或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应做相应记录。
6.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主备人选择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他参与备课者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力争达成共识,或提出多种可行方案,但每一种方案应经过大家集体讨论认可,方可采用。记录人应重点做好相应记录。7.根据以上成果,主备人提出整体教学结构设计及教学基本流程,并分析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参与备课者共同研讨,确定一个或更多最佳流程。对主备人设计意图的分析进行补充、修正或提出不同见解,争取达成共识。记录人做好记录。
8.根据以上成果,主备人提出板书设计、细节策略、课件应用、教具学具应用、练习设计、作业设计等相应设计或计划,大家讨论。记录人做好记录。
9.记录人整理好记录,通过各种方式,发至每个人手中。(提倡用电脑记录,以便整理和共享。)
10.至此,主持人宣布主题备课结束。
三、集体备课后的工作:
集体备课后,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包括主备人)要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成果,选择集体备课中的结构、方法、策略等,重新进行教学精细化设计,并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
集体备课后,应根据分工,进一步制作、完善、修订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学具等。
至此,一个完整的集体备课流程才算最终完成。
第四篇:集体备课流程
集体备课流程
1、自备
在每周三之前,把下一周的课的内容和教参要看明白,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教研
⑴集体教研时要有主备者,要有记录,主备者要指出这一周教学的重点、注意事项和教学思路,其他教师可以讨论,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限制在25分钟以内)
⑵内化
根据集体教研的结果,完美自己的电子教案,填写个性创新部分,准备教学共享资源。(课件)(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
3、早研
在晨读时间,年组老师要聚在一起,对于当天要讲的课要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同时可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
集体教研制度:
1、年组长在周三教研时间,及时组织年组教师到指定地点备课,按集体备课流程进行。如年组长有事,必须委托年组其他教师负责组织,以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
2、集体备课时间,不得擅自做其他事情,集体备课的质量既考核组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也关系着年组的考核。
第五篇: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主持人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第二、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
陈述的基本顺序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模拟讲课。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说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
第三、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其他教师简要陈述教学设计、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设计.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一般选择两三位老师,分别指出其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环节有异议的地方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主持人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教师在初备的教学设计上要作好研讨记录,为设计个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四、主持人作结:把大家的观点、意见归纳起来,提供给主备人和其他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第五、主持人总结并布置下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其他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写在备课本上,教学案使用电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