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州桥 磨课计划
《赵州桥》 磨课计划
撰写时间:2011、11、21
一、研讨主题
《赵州桥》一课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
二、打磨课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9课《赵州桥》。
四、主持人
刘香花 贾悦镇孟疃小学
五、执教人
郭秀梅 贾悦镇孟疃小学
六、小组成员
张焕臣、王秀梅、王金环、闵祥云、王金琛、李桂芳、刘珍明、朱正德、丁文利、王作梅、张芳
七、研讨目标:
围绕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这一主题,反思教学中易存的问.....题和误区,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以及三年级二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从文本中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3.设计课堂检测,及时评价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八、研讨问题
1.就《赵州桥》如何制订阅读教学目标?
2.在课堂中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或措施来实现并落实教学目标? 3.如何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九、任务要求
1.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在前期(1至6期)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组通过集体讨论,完成各项打磨任务,并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
2.主持人组织开展教学研讨、调度会等专题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认识,集中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
3.执教人认真完成三次备课【初稿(基于个人经验)、二次备课(基于集体讨论)、三次备课(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上课,并整理出教学实录。
4小组成员要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针对执教人的三次备课,要完成2篇教案修改、4次(下限)发帖(有内容、有理据)、1篇反思或总结;部分成员撰写1篇同课异案,并进行试教、整理出试教反思;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整理出评课材料。
十、时间安排:
2011年11月21日——11月22日
1.召开工作室成员第一次会议,确定研讨主题、打磨课例,初次制定打磨计划。
2.完成并上传第一次备课,开始第一次网上打磨。
4.整理并上传相关资源,包括教学目标,《赵州桥》文本背景等。2011年 11月23日——11月26日
1.召开工作室成员第二次会议,进行第一次打磨活动总结,修订打磨计划,进一步明确研讨目标。
2.执教人完成并上传第二次备课,组织群组成员对第二次备课进行打磨。
2011年11月28日—12月3日
1.召开工作室成员第三次会议,进行第二次打磨活动总结。2.工作室成员形成并上传修改后教案并给予评价。
3.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培训,讨论观课分工,观课人员制定相关量表,做好观课评课准备。
4.执教人上课,整理并上传教学实录文本,观课评课。5.执教人形成并上传第三次备课。2011年12月4——12月7日
1.执教人整理并上传最终教学实录文本。
2.工作室成员进行课例打磨活动总结,交流收获和成长体会,并上传。
3.部分工作室人员设计同课异案,并进行试教,整理出试教反思总结。
附:《赵州桥》人教版教材
第二篇:磨课计划
磨课计划
教学课题《我与老师交朋友》鲁教版
目标任务
1、通过课例研究,贯彻课标新理念,使老师走近学生、关注学生、亲近学生,提升整合素材、聚焦信息、提出好问题的能力。拓宽情感教育的渠道,增强课堂教学特别是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课例研究,呈现一个完整的案例磨课过程,让每位参加磨课的老师都能够熟悉磨课流程,并借助这一经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使校本教研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研究问题
1、思想品德常态课堂中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2、如何在常态思想品德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说明事项
一、研究问题的形成:
1、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不会浅尝辄之,才不会满足于一知半解。课堂上精心设计的问题是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与阶梯,进而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遗憾的是,好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缺乏科学性,有的明知故问,肤浅、单一;有的隔靴搔痒、漫无边际;有的梯度不够;有的思辨性不强„„如此种种司空见惯的怪现象,极大阻碍了思品课堂的目标达成。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第一个研究问题。
2、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思想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理应高扬情感大旗,但现实的课堂中,老师们更习惯于把它上成机械、死板的知识、技能传授课,认为把该记住的记住,考个高分就足够了,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愿与学生达成情感的共鸣。即便有一点情感的流露,也大多是授课老师不得已而为之的“独角戏”,不但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反而更加彰显了德育的疲软和虚假。为了使我们的思品课堂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我们确定了第二个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追踪:围绕磨课计划中确定的研究问题,全组讨论,制定本组的磨课计划,撰写并修改教学设计;全组集思广益,探求最佳解决方法;在观课研讨中,围绕研究问题确定相应的观察点;在课堂教学中,观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记录问题解决的情况;在课后研讨中,分析观课记录,得出观课结论;在评议过程中,不断反思,共同提高。
第三篇:小学青年教师磨课计划
青年教师“磨课”活动方案
石都庄中心小学数学组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本学年将全面开展青年教师“磨课”活动,旨在深化有效教学流程的研究,切实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保证本次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制订“磨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活动目的正确认识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磨成功一节好课的重要性,进一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队作战能力,通过全程参与,共同感受成长的精彩,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9——2011年10月28
三、活动过程
“磨课”是本学年的工作重点。第7周为活动启动周和“磨课”计划制订周,本学期的第6、7周为 “磨课”(说课,讲课,评课)时间。第8周为总结反思周。
1.制订“磨课”计划。以学科组为单位,组长负责,会同组内成员制订好本组活动的详细计划。计划包括两轮“磨课”的主题、执教教师、教学内容、详细的时间和地点。
2.备课。
首先,各学科教师根据定好的教学内容每人撰写一份教案,再由学科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执教教师的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突破、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打磨研讨,形成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案。该环节是“磨课”活动的中心环节,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备课的体会亮出自己的观点。
3.说课。
执教教师在多媒体室进行说课,有李校长进行点评
4.讲课。
执教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着同行智慧的“准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其余教师和教研员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
5. 总结与反思。
对开展本次“磨课”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以及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写下来。
四、活动要求
1.严肃认真的对待本次“磨课”活动,积极主动完成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各项任务,力求活动效果最优化。
2.服从组长的安排,准时参加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组长对每次参加团队“磨课”的出勤情况要有记录,纳入青年教师考评。
3.各组将开课的具体时间提前报教科室,由教科室发布信息,以便全体教师选择观摩。
4.组长对每一次团队磨课的资料、教师备课稿、听课记录等要注意及时归纳整理,一轮活动结束后统一交教科室存档。
2011年9月
第四篇:磨课计划
磨课计划
一、研究专题
如何构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相遇问题
二、执教课题
相遇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64页的内容
三、研究专家团队
康武、张丹、郑庆全、李红婷、赵国防、孙颖、李玲、姚宗岭、魏瑞霞
四、协作研究成员
刘晓红、谷强、刘晓萍、林建坤、盖丽芳、郭秀芬、齐铁黎、宋季凤、刘雯、魏学兰、王新红、李小玉、杨凤燕、侯建娥、成海波、周延波、张德贵、贾 燕、徐凯婷、徐 冰、徐 宁、徐娜、陈素芹、李辉、陈朝霞、伍海霞、卜冬梅、温明晶、五、责任人
东营市实验学校 魏瑞霞
六、执教人
东营市实验学校 刘雯
七、本专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1.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如何扎实有效地落实解决应用问题的两个转化——即从生活情境中抽出数学问题和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解决问题。
2.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探讨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明析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梳理应用问题的知识结构体系,明确小学数学应用问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
4.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数学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即在落实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三基教学的过程中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机地融合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之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与双三基教学的和谐统一。
八、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
内容与目标 时间进度 参与人员
1.对我校教师在数学应用1.从9月6日~9月12日完成1.第一项工作由教研问题教学中的困惑进行调此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组长完成;第二项工作研; 2.从9月13日~9月17日完成级部组长带领一名骨干确定2.对我校学生在解决数学此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老师完成; 执教应用问题时的问题进行调3.从9月6日~9月17日完成2.第三项工作由魏瑞霞课题 查; 整理并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整理。
3.对小学数学应用问题的知
识结构体系进行系统梳理。
1.确定课题,明确目标,进1.从9月18日~9月22日完成1.刘晓红、刘雯、谷强 第一行首次备课,并完成教学设第一次教学设计; 魏瑞霞、林建坤; 轮课计; 2.从9月23日~9月25日完成2.魏瑞霞工作室的主要例打2.上传第一次教学设计,工网上首次课例打磨; 成员; 磨 作室成员进行网上课例打3.从9月26日~9月27日完成3.魏瑞霞工作室的全体
磨; 第一次观课及观课分析报告; 成员;
3.根据网上研讨情况,调整4.从9月28日~9月30日完成4.魏瑞霞、刘晓红、教学设计并组织第一次观第一次课例打磨反思。刘雯。
课;
4.把观课活动向专家汇报,请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1.根据专家意见与建议,修1.从10月10日~10月17日完1.刘晓红、刘雯、谷强 改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备成第二次教学设计; 魏瑞霞、林建坤; 课; 2.从10月18日~10月21日完2.魏瑞霞工作室的主要
2.上传第二次教学设计,邀成网上第二次课例打磨; 成员;
第二请专家团队进行第二次评3.从10月22日~10月24日完3.魏瑞霞工作室的全体轮课课; 成第二次观课活动; 成员;
例打3.根据网上研讨情况,调整4.从10月25日~10月30日完4.魏瑞霞、刘晓红、磨 教学设计并组织第二次观成观课分析报告及课例打磨反刘 雯、成海波。
课; 思
4.根据观课,完成并上传观
课分析报告及课例打磨反
思。
1.根据专家意见与建议,修
改教学设计,上传第三次教1.从11月2日~11月21日完1.刘晓红、刘雯、谷强 案; 成第三次教学设计; 第三魏瑞霞、林建坤; 2.根据网上研讨情况,调整2.从11月22日~11月24日完轮课2.魏瑞霞工作室的全体教学设计并组织第三次观成第三次观课活动; 例打成员; 课; 3.从11月25日~11月30日完磨 3.魏瑞霞、刘晓红、3.根据观课,完成并上传观成观课分析报告及课例打磨反刘 雯、成海波。课分析报告及课例打磨反思
思。
九、保障措施
1.依靠专家引领,理解专题研究的核心,保证研究方向正确。
2.加强与本校领导、市区教研员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保证研究环境优良。
3.团结群组成员及我校教师,群策群力,打磨高质量的教案,保证研究过程实在、真诚。
4.依靠专家指导、同伴互助、反思性实践,寻求理性支撑,保障研究的深度与高度。
5.工作有计划、设备有着落,保证研究进度。
十、工作条件
教材,相关书籍、资料,电脑,网络,团队成员的互助。
专题四课例打磨计划
一、专题名称:
阅读课的教学流程研究
二、专题目标:
(一)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透视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能够完整地把握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素和整体结构。
(二)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流程组织实施语文教学,将语文课程目标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形成一节到多节课的语文教学范例。
(三)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性成长和人文性积淀,让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中有“看得见”的提高和进步。
(四)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活动,为全省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关于“阅读课教学流程”的研修材料,并使工作室教师尽快成长。
(五)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研究的案例,引领全省小学语文校本研修的进行,为校本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实施空间。
三、打磨课例:
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
四、群组成员:
指导专家:沈大安吴忠豪张志刚
主持人:李秀伟
执教人:李蓓蓓
成员:潍坊市实验小学的耿艳丽老师,潍坊市幸福街小学的王安存老师和孙云霄老师,潍坊日向友好学校的陈朝祎老师,潍坊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侯忠彦老师,潍坊市樱桃园小学张廷娟老师等。
五、活动措施
1.在潍坊市组建课例研修与打磨的教师团队,进行网络技术以及教育理念、语文教学思想等的集中培训,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为课例打磨做好先期准备。
2.遵循山东省教师培训中心提出的“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接受国家课程指导专家和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的指导,做实打磨过程,完成各项打磨任务,并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上网展示并实施研讨。
3.项目主持人要积极争取国家课程指导专家的帮助,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专业培训、课题调度会等专题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认识,集中解决教学与技术等问题,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
4.执教老师认真完成若干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并反复)的教案;针对工作室成员的两次打磨情况,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试教,并整理出教学实录。
5.团队成员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针对执教人的三次备课,要完成2篇教案修改、6次(下限)发帖(有内容、有理据)、1—3篇反思或总结;部分成员撰写1篇同课异案,并进行试教、整理出试教反思;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整理出评课材料。
6.及时与其他专题组交流信息,提高研修效率。
六、时间安排:
6月15日组建8人的课程开发团队;
6月16日 团队成员在潍坊中新双语学校召开第一次会议,观摩课堂教学,确立打磨课题,形成打磨计划
6月21日 完成第一次备课,并组织研讨。
6月24日 在潍坊中新双语学校与专家对接,并教学观摩活动,包括观课、团队成员评课、沈大安老师专题讲座等内容,完成教案打磨,做好第一次正式研讨的资料准备;
6月27日 上传第一次备课,进行第一次打磨;
7月暑假期间网上课例打磨,并召开课程开发团队会议,进行过程性材料的准备; 8月召开课程开发团队第二次会议,第一次打磨活动总结,修订打磨计划,明确新目标;执教人完成并上传第一次备课反思、第二次备课,组织群组成员对第二次备课进行打磨;
9月上旬 第二次打磨总结,团队成员完成并上传同课异案,在试教的基础上,形成课堂实录及第三次备课;
9月中旬执教人形成并上传第三次备课、试教实录;
9.月下旬完成脚本,并请群组成员共同完善脚本内容,上传给国家课程指导专家; 9月下旬等待拍摄(拍摄时间由项目办统一安排),期间进行不间断的网上资料汇总以及过程性研讨
12月下旬,完成整个研修,并等待拍摄。
在之后的远程研修阶段,组织相关成员对本课例的录像进行研讨并及时总结、评价、反思,并且拓展,开始第二轮研修。
第五篇:远程研修磨课计划
研修是一条艰辛却又美丽的道路。
炎炎七月天,我们又迎来了远程研修。紧张的研修过程,让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研修之路是艰辛的。
在这流火的七月,众多的专家、学者齐聚省会,通过讲座和会议,让众多闪光的教育思想理论不断地碰撞、交融;一位位指导教师除了要把专家、学者的研修思想和研修精神深入学习,不断体会,同时还要保证所负责的所有研修组长和教师们的研修学习顺利开展;而齐鲁大地上的数以万计的人民教师,也通过我们的研修平台,积极深入的参与到研修中来,我们为专家们的教育理论喝彩,我们为指导教师们的辛苦和负责感动,我们更为闪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激动不已。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交流,希望从研修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研修是一条艰辛却又美丽的道路。我们很幸福,因为,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