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4:5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律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律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法律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论法律教学中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徐黄华

(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摘要

从上世纪末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而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的大学生,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于推进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权威的树立乃至依法治国的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作者从法律意识的涵义、培养学生哪些法律意识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在法律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法律教学

法律意识

培养

古语云:“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程序化了的道德标准,是维护一个社会正常生活的最低的道德准则。完善的法律制度、更多的奉法者能够有效地预防、制止并惩罚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从而营造一种祥和、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一幅强国景象。从上世纪末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我们努力和奋斗的目标。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而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的大学生,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对于推进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权威的树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在法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法律意识的涵义

何为法律意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法律意识的界定和理解都不尽相同。如欧洲学着和美国学者对法律意识的界定是不一样的。欧洲学者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自己具有的法律思想与期望,是人们的法律观念或权利观念。美国学者认为:法律意识可以简单地指一个人在特定时期所具有的关于法律的性质、功能和应用的一切思想。法律意识是同人们的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等有着密切联系。欧洲学者研究的法律意识是人民大众的法律意识,不局限于法律精英的法律意识,欧洲学者关注的是人们自己的法律与权利思想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作为法的重要因素的实际体验,法律意识中的法是因变量。美国学者所研究的法律意识的中心问题是人们是怎样体验法律的,即人们对法律的意识过程;法律意识的对象是“行动中的法” 即现实中应用的国家正式法律,而不是书本上静态的法,法是法律意识中的决定性的因素。

总而言之,法律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观点、思想、心理和知识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对法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看法,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是否合法的认识及人们的法律观念等。不管人们怎样理解法律意识,怎样界定法律意识,法律意识都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不仅有助于他们依凭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更好地履行法律义务,而且对法制的健全、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法律意识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宪法意识是人们对宪法精神与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与情感。它是人们关于宪法方面明确观念的思想体系和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感觉和态度、评价。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先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培养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宪法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奋斗历程和目标,还规定了国家性质、政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国家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结构形式以及国家标志等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一国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2、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宪法是一般法律的立法依据,任何法律法规的创制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就像太阳系中的太阳,所有其他法律必须依赖它存在,围绕它旋转。它是母法,是法律中的法律;同时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不得有凌驾于宪法之上的特权,宪法是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最终法律依据。

3、培养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的观念。宪法调整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之间法律关系、确认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宪法虽然神圣,但宪法离我们并不遥远,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们完全可以拿起宪法来保护我们的基本权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运用宪法维权例子只可能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远的比如2001年山东的齐玉玲案、近的如2009年罗彩霞案就是公民用宪法维护受教育权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法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地学习宪法、自觉地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并进而运用宪法维护基本权利的宪法意识,最终达到培养他们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树立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就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表现在国家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表现在维护执法公平、司法公正。只有增强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建立法律信仰,才能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因为法律只有被信仰才会内化为人们自身的信念,法律的作用是预防不是惩罚,如果我们不弄清楚法律的真正目的所在,那么法律的价值就很难实现,而我们制定的法律也会流于形式,从而形同虚设。只有崇尚并信仰法律,才能将它作为真理性的原则,才能做到自觉守法。在法律教学中首先要学生明确宪法和法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树立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的大学生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各种方式去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三)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的意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观念,是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性。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非常明确规定了每个公民可以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学生树立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的观念,即他们以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记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而且任何公民无论是行使权力,还是履行义务,都应当在法定界线内进行。在法律教学当中给学生贯穿与民主和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观,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法律意识,最终促进法制国家建设的步伐

(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在实施法律时,即司法、执法、守法上的平等,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含义:(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2)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多的是一种权利和资格的平等。在这种平等之下,所有的权利、机会、利益都平等地对所有人开放,人们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去竞争这些权利、机会和利益。这种平等只能保证在权利争取中的起点相同,而不能保证人们实际获得的利益和地位相同,即不能保证结果平等。因为要使权利和机会变成现实的利益,还需要一定的手段和途径,而个人所具有的手段和途径是受各种现实因素影响的。由于机会平等不能保证人们获得事实上的平等,所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实现事实平等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形式平等这一现实状况;另一方面,诱导学生正确理解差别,对那些“困难群体”和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造成的贫困地区,在法律上和政策上给予特殊待遇和特殊保护。

三、法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源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如在《宪法学》的教学中讲解古代中西方关于宪法的含义时,中国《康熙字典》有对“宪”解释:“悬法示人曰憲,从害省,从心从目,观于法象,使人晓然知不善之害,接于目,怵于心,凛乎不可犯也”。首先老师讲解该文的意译: 把制定好的法律条文张贴出来以示众人叫做立宪,繁体的“憲”字由“害、目和心”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现在简写的“宪”是从“害”字头以下省略掉了,人们通过眼睛从法律的外部表现形式知道了做坏事、错事的后果,于是从心里感到害怕,明白一旦做坏事触犯法律就会承担很严重后果。然后老师对该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意识到从古到今宪法都是国家的根本法,它和其他法律一样都透着威严,中国是如此,西方也不例外,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曾经说过“如果法律没有恐惧做支撑,它绝不能生效。”可以说整个古代社会法律一直被视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几乎所有的言论都不而同地宣称法或刑是用来惩恶劝善。这就使得作为国家法律之表现的“罪”的确认成为“恶”的后果。从古到今法律都是维持社会秩序最低的道德底线,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二)通过鲜活案例的言传身教。有机会的情况下带学生到监狱或劳教所进行法制教育和结对子帮教活动。通过监狱犯人或者劳教人员亲身经历这样鲜活的案例,不但使学生受到一次直接得、比任何课本都生动的法制教育,而且通过结对子帮教活动使学生把在校所学的法学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同时通过这样的法律教学实践活动也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法律不是悬挂在天平的“楼阁”,不是满腹经纶的修饰语,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法律意识淡薄的危害是极大的,使学生自觉地把法律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好的去理解法律和法制,理解公平和正义,学会珍惜生命、珍爱生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进而知法、守法、护法并宣传法律的,最终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撮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个案例或几个案例能够解决的,也不是一门法律专业课程或几门法律专业课能够达到的而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过程和所有的法律基础课和专业课,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纪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在大

一、大二第一学期可侧重学生法律基础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宪法和行政法方面法律意识的培养;大二第二学期和大三可侧重进行刑法、民法以及相关专业方面法律意识的培养;大四可侧重进行合同法、劳动法等方面法律意识的培养,大专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总之,要把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四)法律意识的培养采取多种方式。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律意识的培养除过学校一般的法律理论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旁听法庭审判、组建模拟法庭、开设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组织学生开展法制专题社会调查、创作演出大学生法律心理情景剧、参观法律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法律征文比赛等等实践性法律教学,还可以外聘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和专职律师来校作兼职教师,一方面他们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他们还将法律一线的新动向及社会对法律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带给学生。

(五)让学生学会勇于担当,成为法律的传播者。大学生应当通过自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深刻认识法律对一个社会的重要作用,除正确把握法律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外,还应当传播法律知识从而影响周围群体,使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和法律知识,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信仰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除此之外,大学生要勇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行动捍卫法律的尊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总之,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法律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的方式是多样的,也是贯穿于法律教学的整个过程,每个法律教育工作者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虽也不尽相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就是使学生知法、守法、护法进而宣传法律,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国家。参考文献

[1] 孙春伟.欧洲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分析[J].《法律思想与法制建设》,2010(1)。[2] David M.Trubek,“Where the action is: critical legal studies and empiricism”,Stanford Law Rev.J(1984);(36),p 460.[3] “与大师对话”——伯尔曼法学思想座谈会记录,2008-06-27 11:38:3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1aa76701009ouk.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11月17日。

[4]蒋碧昆.宪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Raise student's legal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 of law

XU Huang―hua(The Sergeant College of XPCG, Xinjiang,831300,Xinjiang,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has become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goals since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But it is confronted with many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o build China into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one of the major difficulty is that people's legal consciousness is thinner and the authority of law has not been fully established.As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national construction backbone, the strength of their legal consciousn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legal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legal authority and the process of the rule by law.Therefore, the author will analysis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legal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 of law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meaning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what and how to train students’ legal consciousness.Key words: teaching of law

legal consciousness

train

作者简介:徐黄华,1974年12月,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五家渠,831300。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法、劳动法以及合同法。

联系方式: Tel *** E-mail 19741226abc@163.com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以及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孩子的成长与成才越来越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为了孩子高兴,家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优越感。然而,一些孩子在这种满足中却养成了蛮横无理、唯我独尊的品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轻者与同学不和,重者触犯法律。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正文: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相关法律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是国家意识对社会大众行为要求的体现,法律意识的强弱影响着人们对法律规范的遵守程度。根据公安部门不完全的统计,在全国的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有相当的比例,并呈现逐年增加、年龄渐小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娇身惯养外,更重要的是法律意识的淡薄,有的甚至没有法律概念。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道德、纪律的遵守和执行。有句话说得好,“道德是法律的底线”,在生活中道德对人们的约束范围要比法律宽泛的多,人们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在道德的要求下进行的。如:出行要靠路的右边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公交车上应主动为老人让座,买票要排队,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团结他人等等都是道德的范畴,违反道德会遭到社会公众的谴责,但不会受到法

律的制裁。对学生而言,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则是道德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从学生能懂的、应做的这些道德层面去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心理形成一个潜在的约束机制:好的行为会受到赞美表扬,不好的行为会受到指正批评,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约束意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就为法律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基础。一个道德意识很强的人,他的法律意识肯定不差。

另一方面,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纪律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行为的管制和约束,是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种手段。在学校里,纪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就像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一样。它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上下课,及时交作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具体要求,没有特殊可言,它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必须做的。良好的纪律不仅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并能为以后法律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渗透和宣传。

观念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法律意识的培养也不例外。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需要教师做长期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时机渗透一些法律知识,向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到法律知识。如:在要求学生学习和劳动方面,就可以告诉学生:在我国《宪法》中就有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劳动和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它说明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权利

可以行使,又是义务必须执行。在个人行为方面,虽然我国法律规定10岁以下的人属无行为能力人,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干,他们实施的行为要由他们的监护人即父母承担责任。此外,小学生只能实施与自己年龄智力相当的行为,如同学之间相互赠送铅笔、橡皮、本等东西是可以的,如果未经家长许可私自赠送价值较高的物品,则是无效的。此外,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法制教育的资料和短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加深视听印象,强化法律意识。

三、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大多数言行都来自于家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的给学生讲解一些法律常识,为孩子做出自己的榜样。自己的良好行为必定会给孩子带来重要的影响。如过马路时,要让孩子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在外出游玩时,要告诉孩子紧随父母,不能私自乱跑,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在找不到自己的父母时,可以向警察说明原因或者站在原地别走,等待父母来找自己。孩子一人在家时,教育孩子千万别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硬要撬门时,可以立即给父母打电话,并打开窗户向外面大声呼救。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些相关的问题情境,问孩子: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让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然后家长对孩子的方法进行说明指正,增强孩子的安全法律意识。家长还可以利用影视中的一些片段来告诫孩子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如果做了就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让孩子在心里建立相应的法律意识。

四、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司法人员的宣传和辅助。

司法部门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维护、执行和宣传机关,而其工作人员则具体负责着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实施,代表着国家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对外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和法律法规的象征。因此,如果让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给学生现身说法的话,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司法人员经常走进校园为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并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讲述的大都是自己亲手办理的案子,从犯罪动机到实施犯罪,从犯罪危害到受到法律惩处后的悔恨,都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动,让其感觉到遵法守法的重要性,从心理建立起法律的防线,为法律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对此,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法制学习教育,学校和司法部门可以共同制定一套法制教育方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从而建立起自身的法律意识。

总之,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国家、社会、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为法制社会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社会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我国的法制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建设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大学生当前正处于长知识、长才干的时期,他们的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轻法等现象有所存在。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实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少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分析当前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不难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是一知半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杀人是违法的行为,但是法律上的依据却茫然不知,他们的法律意识是一种片面的、不系统的状态,缺乏理性的认识;第二,有被动的法律意识,但缺乏主动的法律意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多处于被动守法的状态,这与学校法制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局限性有关系。我们经常在普法宣传栏上看到因为违法犯罪而受到惩罚,辅以法律课程上老师的讲解,这使得学生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法律的强制性,这样的状态下他们并没有体会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武器,法律课堂上甚至有部分学生表达了“我不违法为什么要学法呢?”具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往往会以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为由而对学院开设的法律类公共课产生抵触、厌学情绪。笔者在课堂上讲授刑法、民法、婚姻法等内容时,很多学生都反映对这些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都只是知道一些,但不是很详细。这种状态可能导致学生权利观念的缺失,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如何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所谓的“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产生的可能性。被动的法律意识有违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只有培育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和积极地行使权力作为出发点,才能在更深层面上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培育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学生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很多学生在接受了法律知识的学习之后,通常在其日常生活中,比如寻找兼职的过程中就会想到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在其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向老师咨询一些《劳动合同法》的内容,以一种自觉的态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在其他人身上发生的一些权益被侵害的案件时,也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向授课老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救济途径。因此,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在法律意识的培养上,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推进我国法制建设。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但可塑性强,在此期间,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另外,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或多或少地对其家人、朋友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意识、思想也会不断向他人渗透和辐射,不仅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

(三)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进行扩招,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而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要将学生培育成为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法律意识的培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有助于提高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作为一名法学课教师,笔者从“教”的方面出发,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下几种途径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切实有效的:

(一)以课堂为依托,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普及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实现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能把这门课程视为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教育,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还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学生既掌握法律这一重要武器,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此,课堂上应该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重在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单纯是法律知识的传授,更要侧重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以往纯理论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进而转变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一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由学生自己结合学习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及教师指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关注《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阅读相关的法律书籍,这些措施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氛围。高职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一个学院的“法治”状况将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因此学院应从校务公开、学代会等方面着手,努力营造一个依法治校的氛围。首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学生手册》的制定,要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特别是对于违纪学生的处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处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其次,建立健全的申诉机制,学生的申诉权是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赋予学生的一项重要权利,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种特殊模式,同样要鼓励、允许和支持学生进行申诉,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营造一个法制氛围。

(三)创建校园法制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学院应积极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创建校园法制文化,开展相关的法制教育活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走出课堂,旁听审判,让事实案例说话,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的效果远比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讲解更有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庭审的过程当中,严谨的法庭调查,激烈的法庭辩论,法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对法律的适用等环节,会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神圣和威严;第二,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掌握我国的一些诉讼法程序,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使得法律的预测作用得以发挥,进而促使学生提高守法的警惕性,自觉守法,也让学生切身感受法庭的威严,主动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可以适当增加模拟法庭活动的次数,使其制度化,真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第三,建立普法学习基地,让学生定期接受法制教育。学生可以到监狱、检察机关、法院等机关参观或者邀请学院的法制校长、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让他们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或者可以由学生成立各种法律社团,由专业老师指导,建立普法宣传队进行普法宣传。

(四)学院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违法犯罪大多数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导致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而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于社会激烈的竞争、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排解,压抑的时间过长使得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释放出来。因此,学院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正确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提高法律修养。

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高职学生,其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和法制建设进程。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制观念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创设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对于我国的法制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让人们遵守法律,除了法律自身的国家强制力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人们思想上认同法律,确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要对人类社会特定阶段的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行为规范具有正确的认识?理解,掌握较丰富的知识?同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念,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集体?国家的权益,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使法律得以在现实生活中较好地实现?因此,人们的法律意识是遵守法律和实现法律的思想保证?而人们的法律意识是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确立和强化的,离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是不可能形成?确立和强化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

所以,要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执法,改革司法制度和司法体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组织法律学习,普及法律知识?今年是我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第五个年头,审视我国20年来的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成绩斐然,大大提高和强化了全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法律宣传教育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诸多问题?譬如,措施不力,组织不周,只有形式,不问实效,尤其是“三五”?“四五”普法,一些地方只看到频繁组织考试,而很少见实质性宣传教育活动?就青少年学生而言,法律“饥饿感”突出?2001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少年法庭联合南京大学附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迫切需要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他们在法律问题上遇到了诸多困惑?

另外,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的法制教育,我认为目前尚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又简单地纳入“应试教育”的旧体制,在许多学校法制教育陷入了单纯追求分数的误区?学校?教师?学生只满足于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如何把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法律思想?观点?意识?理念和整体素质的问题;二是在法制教育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守法护法和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操作方法的传授?譬如,如何写诉状?到什么地方告状?通过什么合法途径,到什么机关和部门寻求法律援助?所以,在法制教育中,在重视实体法教育的同时,应切实加强程序法的学习和教育,因为程序法涉及的是法律运作过程,是保证实体法得以贯彻实施的操作条件?

第四篇:培养法律意识

思想政治第六课

培养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进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关于“两棵”课程设置意见中提出,“法基”课通过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础,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理解和实践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根据这一规定,在实际大学教育中则要坚持高校的普法教育。现今高校课程中也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但在开展普法教育及开设法基课程时,应注导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今虽多数高校均已开设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

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与当初教育部关于设置此课程的初衷相违背。作为一名法学教师,笔者从“教“这方面谈谈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几点建议。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第二点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

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学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门法选择上,磨刀能控与崇全有密切共连的几门部门法,但中国法学精深,我们要全方位了解我国法律,从而更全面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则可通过开展以“某法”为主题展开知识智力竞赛,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主动去学习合同法内容,提高学法兴趣,何乐而不为。第三,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多是课一堂——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学生涯极为枯燥,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分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另外,对于现今社会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诸如“胡长青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观念,也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要件。(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北省通山县宋家桥小学

陈昭宇

【摘要】:思维活动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核心,进行语文教学应从语言文字角度,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怎样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分析事物三个方面入手,说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只满足于学生的答案正确,而忽视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不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就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例如:《大海的歌》一课,第一自然段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讨论这句话的:

首先我提问学生:“如果课文这样写‘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天、云、海、朝’我们不是也能明白吗?”学生回答:“这样写只能让我们清楚‘我’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还说:“天具体是什么样?海具体是什么颜色?我们不知道。”我接着说:“对了,作者写得好就好在具体、生动上。”这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读这句话,会有什么感觉?读后,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学生兴趣盎然,回答说:“我好像也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天是瓦蓝瓦蓝的,有白云在飘动,很高很高;海水是碧绿碧绿的,海面非常开阔。这时,火红火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来了,我觉得景色更美丽了。”

这一教学过程,我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这一思维方法来体会,使学生悟出运用形容词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中,我运用逻辑性较强的教材片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训练,使学生对于语言文字间的关系更加清楚,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在备《惊弓之鸟》一课时,发现更赢最后说的那段话哲理性很强,结构十分严谨,是进行逻辑推理训练的好教材。当然,教这类课文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搞成逻辑学教学。但若不加以引导,学生则只是读读而已,无别的收获。教学中,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已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最后引导他们推论出更赢只拉弓不放箭却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使其把这一逻辑推理过程彻底弄明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我问:“为什么更赢只拉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下来了?”有的学生说:“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一听弓响就害怕,所以更赢只拉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个回答只从大雁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全面。我接着问:“更赢怎么知道大雁受过箭伤的?”有的学生回答:“因为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它叫得悲惨,就判断出来了。”我再问:“魏王等人也在场,也看到了,听到了,为什么没想到拉弓来射雁呢?”大家发言更热烈了,有的说:魏王他们看到了,听到了,也不知道是只受伤的雁;有的说:魏王他们即使知道是只受伤的雁,也想不到采用拉弓射雁这一妙法。我继续问道:“为什么更赢就能知道雁是受伤的,并想出这个妙计来呢?”大家很快找到根据:“因为课文开头就交代了‘更赢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有丰富的经验。”

经过以上的讨论,学生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了,了解了这些事物间的联系,得到了逻辑推理训练,对全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效果比较好。

三、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分析事物,培养思维能力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还采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作为分析事物的依据,从而打开认识问题的通路。但学生往往不会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遇到这种问题,我先给学生加以提示和引导,唤起他们对平时经验的回忆,再因势利导灵活运用思维方法来理解问题。

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在讨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这句是不是表现了树木很密这个问题时,学生认为“是”。但不知从哪儿找到依据加以证明。这时,我启发学生联系平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来分析、判断。学生通过回忆,再与文中描写的现象一比较,便茅塞顿开。一位学生说:“平日我看到雾升起来后都要扩散的,不可能沉在下面。书上说这时的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浸”就是“泡”的意思,说明雾扩散出去,这就是因为树太多了,树枝太密了。这是学生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所以,这句话正好说明了森林很密。这是学生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

学生的这个分析,实际是论证了一个正确的判断,即“这句话是表现树木很密的。”„„

综上所述,本人通过以上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个人简历】

陈昭宇 :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曾获县“教学常规先进个人”、“骨干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辅导学生作文竞赛获县级一等奖。我坚信: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下载法律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律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计算机......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摘要】语感的培养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五里中学:刘焕全 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这是我国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以至于中学各学科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

    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成效、与能否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家一般把能力划分为两大类,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本文所涉及的是一般能力。在高中化学中一般......

    如何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如何通过小学的法律意识 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通过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小学时,是知识启蒙阶段,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意外安全事故比较多。因此,重......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

    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

    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一.法律意识的内涵。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 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