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活动——习作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开拓作文题材 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小学生作文的源泉。现代生活丰富多彩,开拓作文题材,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改变命题作文取材狭窄、学生无话可写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如剪贴作文、看图作文、照片作文、生活作文、艺术作文、科技作文等,学生通过自己看看、听听、说说、做做,觉得有话好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
二是选择合适题材 增添写作兴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写作题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写作经验不足,往往觉得要写的内容很多,却无从着手,辛辛苦苦地写下来,结果重点不够突出。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这就需要在作文课上告诉学生如何根据中心思想选取材料,只有选取合理的材料,才能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理想的习作。
三、表达形式多样 激励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狭窄、单一的命题作文中解脱出来,鼓励学生在表达方式上不拘一格。课内可通过片断作文、活动作文、特写作文、快速作文等表达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课外可利用特定的节日,如妇女节、儿童节、劳动节等,让学生动手、动脑表达一种特殊的体验。如教师节前夕,学生们纷纷给老师寄贺卡、写贺信,有的学生借教师节写了《我的老师》、《我爱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情真意切的文章,既抒发了学生尊敬老师的浓浓真情,又畅叙了往日师生之间的误会。
如何在课内让学生学会写具体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
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是充满智慧、充满乐趣的。我们期待学生的作文具有鲜活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创新精神。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只有框架缺少血肉。学生在写作中品尝到的是畏难和痛苦。写不具体甚至无话可说不仅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障碍,也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方面的做法,仅供大家一起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读写结合,勤于实践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教学阅读这些文章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并布置他们进行仿写,把阅读与写作有机联系起来,读写结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如《烟台的海》一课,脉络清晰,总——分——总的布局和抓住季节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恰好可以让学生学习仿写。学生们在作文中,能抓住季节特点写景物,内容就充实了许多。
在学习了《三亚落日》一课后我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个中心写清楚的写作方法,试着写一段话,提供给学生几个中心句,如张明爱学习;小华爱劳动;奶奶生活俭朴;小丽是个懂事的孩子等。有的是学生围绕“小华爱劳动”这一中心句写开去:在家里,他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扫地、浇花、擦鞋,倒垃圾;在学校里他抢着值日,从不偷懒,每次值日都忙得满头大汗;他还常常帮邻居李爷爷搬东西„„通过小练笔学生学会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观点,一个意思,阅读中的小练笔要视课文内容灵活而定,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抓住一个训练点,学生就会有收获。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章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练习补写,这也是训练具体作文的一种形式。如在学习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文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美惠子和聂将军见面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学生们能够想像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把细节写出来是很可贵的,是想像帮了他们的忙,所以创设空间,放飞思维,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作文的蓝天里自由翱翔,他们就会时常回报你惊喜。
读中学写,读后练写,常动笔,勤实践,相信,学生的作文内容一定会日益丰富起来。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个性化表达。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乡镇小学,习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很难有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抒真情,有童真童趣,有创意的习作。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不但能让学生走出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的困境,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别具一格。从中展示社会变革、人类的进步、事物的新生,开拓人们的视野,点燃智慧的火花,这是我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终目的。
当然,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笔者以为,在习作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把不愿作文的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作文才能创出新意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强烈的开放意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依据教材,激发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就是让学生用大语文观的眼睛去观察、去想象、去品味课内语文教育资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大多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有许多好的构段、构篇方式,是学写习作很好的典范,在阅 读教学中,要挖掘课文的读写因素,从具体的读写训练点进行练笔,做到读写结合,一举两得。例如:《东方之珠》一文,第五自然段,教师可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总分结构,以“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这种训练,为布局谋篇打好基础。又如:课文《第八次》中布鲁斯带领军队七战七败,在这种情况下,他偶尔发现了一只结网的蜘蛛也是在第八次才成功的,于是他深受启发,也要干第八次。这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如果,布鲁斯看到的蜘蛛在第八次结网中失败了,他会怎么做?学生通过想象,突出主题。还如:教《掌声》一课,当我讲到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说完我随即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她那感人的一段描述下来。这种补空白的训练既调动学生习作的热情,又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读写结合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材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仿写中,既能积累知识,又能深刻理解文章句段的意思,还能欣赏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大家写得高兴,想得奇妙,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体味生活,拓展观察视野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习作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时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让学生充实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小能人”。叶圣陶老先生强调:“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溪流自然活泼不息,学生在习作中就不至于因无米下锅而断炊了。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无一不是积累习作素材的场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日益繁难的环境问题,有些现象和问题人们至今还不得其解。教学时,以此为内容,让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当然对其可行性并不作具体要求。如看到母亲河水被不断污染,大家心情很不好受,都想为母亲河出点力。针对这一情况,我除要求大家能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好母亲河。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一些保护母亲河的方法,大家积极想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专吃垃圾废物的机器鱼,让它吃进垃圾,吐出鱼食。”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堵污草,只要有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这种草就会在那里旺盛地生长,直到把排污口堵得严严实实,不让污水流入河里。”还有的同学说:“我要发明一种长手的树,把这种树种到河边,当有人向河里倾倒垃圾时,它就会伸出手来,把它牢牢拉住。”大家各抒己见,谈得非常热烈。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以《保护母亲河畅想》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学生写作情绪明显高涨,写作欲望强烈,连一些平日怕写作文、凑满字数了事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写了五六百字,出现了不少有新意的文章。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这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创编童话,释放想象空间 《新课程标准》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作文教学也一样,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想象的环境。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勤于思、善于想、敢于闯。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去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勇于竞争。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写作。
如:我在教学生续写作文《狐狸和乌鸦》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展开想象,再各小组选派代表戴头饰上前表演。“演员们”都纷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抓住狐狸和乌鸦的不同神态、语言、动作,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逐渐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道理。最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任凭学生自由翱翔,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文方式之一。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不同的个性;有的同学表现出客观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词的华丽„„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思维。
四、创设情境,引导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很明显,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地倾吐,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生动、真实、感人。如:我在教完《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表演“购物讲价”的活动,学生们有的做顾客,有的做营业员,相互讨价还价,表演得栩栩如生。这样的练习形式,学生们喜闻乐见,也顺从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适合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从而达到了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平时,我还注意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环境,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写“创意”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诚然,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就更需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创造源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使学生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境界。从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定能发现更多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篇:中段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
中段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
温岭市开元小学
金璐依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有些学生提起习作总是摇头晃脑,眉头深锁,咬着笔杆半天写不出几句;可也有些学生却能拿起笔来便才思泉涌,一挥而就。若每个学生能在自己的作文世界中自由畅想,我手写我心,我想那是每个老师所梦寐以求的,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关键词:习作 激发兴趣 生活 评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实际建议,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要过于强调 “写段”、“写片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上。这与原教学大纲规定的“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有了较大的改进。为什么新大纲对此作了如此大的调整呢?原因在于之前的作文仅仅是为作文而习作,没有突出儿童喜爱趣味性的年龄特点。而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好作文。
[1]兴趣是激励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观心理因素,也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写作是一种高难度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相应会多一些,倘若缺乏内部力,学生往往会知难而退,结果导致丧失兴趣。因此,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呢?
一、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1、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写作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宜在读中悟法、写中用法。作文还是习惯,要经常练习。”他还说:“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鼓励他们节选、摘抄名篇名句,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在阅读中体会美好的事物,认识自然,领悟人生,在阅读中培养兴趣。在阅读中学生经常会被文章深深吸引,被某个情节或某句话所感动,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个时候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他们会很有兴趣去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读与写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兴趣也就会自然形成。
2、对于学生来说,听、说、读、写不分家,日常注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很重要。有人觉得为什么说话容易而写文章难呢?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只要不是哑巴,就从早说到晚,嘴巴练得滚瓜烂熟。但写作文的机会很少,写起文章来自然吃力。所以,要想写好文章,非得打破语言信号转为文字信号的障碍。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顺,。所以在教学生识字和阅读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其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说话的素材,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为说话和写话训练打下基础。慢慢地,学生在口头作文时,语言连贯、前后一致,变得爱说、乐说了。学生在写作时便感到轻松自如。同时,家长与老师也要配合学生说写结合,指出“说”作文的露洞,在写中加以补充,反复训练,提高学生说与写的能力。
二、深入生活,积累写“真实”的素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漠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歇。”这就形象地说明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而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就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直接进行生活积累,从而发现美并积累美的感受,在平淡中寻找新奇,成为学生极好的习作素材。这样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使写作兴趣初步得到培养。
1、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等。比如,在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时,我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
趣的游戏,如开展“传话接力、“写字接力”、“盲人摸象”、“老鹰抓小鸡”等,让学生在玩中积累素材。学生兴奋得不得了,同时提醒学生要体会参加游戏时的心情,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一种动物”时,我让学生观察蜗牛,学会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蜗牛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蜗牛有哪些特点?它以什么为食物?如何前进的?等问题,把自问自答的内容观察细致后,稍作整理写下来,就有可能是一篇比较丰满的作文。
2、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著名作家孙犁曾说:“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条件允许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的组织各类活动,,不但能丰富作文的内容,拓宽了他们的眼界,而且在轻松的活动中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可以配合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如“六一”游园会,迎“母亲节”尽孝心活动,庆“国庆”国庆知识竞赛等。丰富的课外活动,让他们乐在其中,让他们感觉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慢慢地就感觉到写作文不是什么难事,习作的兴趣也就渐渐产生了。
3、[3]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的前提。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多种,如: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生活再现情境、现场表演情境等。初学写作的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往往无从下笔,因为他们感情材料的积累还很贫乏,他们情感的流露总是和一定的情境分不开的。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再记录下这些感受。情境作文能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兴趣,激发学生说与写的欲望在学生作文初期,多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比如:让孩子们写一写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写一写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的可写,也有兴趣写,这样通过多写、多练,来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的目的。
4、多练习实用文体的写作,激发学生兴趣。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掌握一些常见的应用文。比如:给老师、同学、朋友写信,写明信片、写贺卡等。
还可针对孩子们喜欢唱歌、讲故事、讲笑话的特点,让他们写歌词,写篇小故事、小笑话。喜欢模仿广告,就让他们给某段广告改写广告词等等,这些锻炼既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又能大大激发他们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三、让写作与评改有机结合,激发兴趣
1.采用鼓励性的评语。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小学生的作品呈现的是他们学习阶段的半成品,自然有缺点。我们不该那么严苛,以所谓的文学标准去要求学生,学生每次作文之后,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若我们不能简单的使用类似的词语评论所有的习作,要去寻找学生习作里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 让学生从评语中获得成功感。同时婉转地指出不足,以启发式的语气为学生出谋划策,改正不足之处。
2、讲评作文形式多种多样,如学生自评、互评等,以强化师生互动,达到评价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些问题的写作方法或技巧,若照本宣科讲那些空洞的理论,恐怕没有几个学生会将这些记于心间,可当这些结合了同学们的习作,让他们自由说说哪些文章哪部份写得好,哪些有欠缺,启发学生评价。让学生从分析自己的、同学的作文中去感受;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适时地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同学们,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轻松的互动效果,大家都会积极参与,开动脑筋,仔细修改,认真作文,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兴趣。
四、创造展示机会,提高作文兴趣
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教师就应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 [5]“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多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校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的天地;教师要及时在班级中讲评、表扬,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还可以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绘制精美的封,请家长写序言,展示交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
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就更加乐于写作。这样良性的循环会对学生习作兴趣的保持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努力消除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一步一个台阶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保护好这种可贵的兴趣,在不断的进步中,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参考文献:
[1][4]陈海亚《培养成功心理 激发习作兴趣》成功(教育)2008年02期72页 [2]戴玉红《激发习作兴趣 快乐学好作文》成功(教育)2007年 09期 42~43页。
[3于冬梅《谈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赤峰学院学报2007年06期146~147页 [5]高兰《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 04期 24页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通过近期教师远程培训的活动,尤其是专题六的学习,使得我对指导学生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有了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看法。
一、鼓励课外阅读,注重积累。
读书对孩子的写作非常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正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多阅读、多观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习作教学的规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我们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读、勤于读。可以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可以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还可以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其次要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读。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我们还要创设条件,促进阅读。1.可以组织图书角。2.保证阅读时间。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二、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教给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小事着手。教给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日记扩大作文内容。有不少教师抱怨习作课难上、孩子的习作难写,将问题归结为当下的孩子缺乏鲜活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爱好写作的习惯。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这样就把习作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了于是,习作课变成了活动课,一堂习作课,要花将近一半时间“丰富”孩子的生活。写作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摄取素材。
三、进行多样讲评,增加信心。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导、成文批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其实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也十分重视习作讲评。因为讲评是最具体、最鲜活、最有质感、最妙趣横生、最受学生喜爱、最有实效的指导。
第四篇: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作者姓名:黄先艳
工作单位:保康县寺坪镇小
手机号码:***
【摘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扩大学生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帮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重视指导和评讲,在评讲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关键词】: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注重积累,开阔视野,发展学生思维;以多样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品尝成功的喜悦。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越来越引起了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而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首先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鼓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第二,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写作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在指导过程中,不搞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提出恰当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第三,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记得一位学者说过:“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因此,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训练才能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题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因为学生有一种天生的表现欲望,何况他们心里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呢?积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学习的手段,使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还可以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让学生每天写一段话,长期坚持,颇有效果。同学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项练习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写成中心明确的段话。另外,“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也是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第四,让网络融入课堂。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无疑会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而把网络融于习作教学,更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尝试的愿望,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拜读冰心的散文,老舍的小说;可以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同学生一起找一个话题,比如《我为祖国妈妈生日祝福》,通过网络大量搜集信息,然后尝试着写出自己的认识、观点,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领悟,创意表达的过程。
二、扩大阅读面,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风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积累素材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生活中摄取,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一手材料,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语文天地的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本校书香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如: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发展,促进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再如: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此外,教育学生养成写观察笔记、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增加阅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注重指导和评讲: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淡化了写作技巧的训练,并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
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常常是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达,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要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爱好作文,教师自身首先要爱好作文,有理论还要要写作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的教学水平。
好的讲评能起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讲评是一次作文的终点,又是另一次作文的起点,我认为构思是否新颖,是否别开生面,是讲评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尺度。因为写文章就要讲究一个“新”字。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因此,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总结出他们共同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肯定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环节也不能忽视,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湖北教育》
第五篇:杨娟娟《浅析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浅析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工作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 姓 名:杨 娟 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yjj831005@126.com
浅析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 杨娟娟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而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的大范围实施,使作文教学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因为新课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简称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激趣 评价
新课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人们都不陌生:“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这种以“师道尊严”为前提条件的教学模式,把生气勃勃、充满灵气的学生局限在一个很容易令人厌烦和麻木的条条框框之内,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的“高耗低效”现象。而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标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教学的民主氛围,要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强调语文的学习不是外加的灌输,更不是强迫。
那么摒弃了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笔者认为“激趣”
是其突破口和着眼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文写作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动脑筋的“智力方面的工作”,对于好动的当今学生来说,没有兴趣是无法吸引其注意力而让其独立行文的。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激趣”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从动机上激趣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从人的成长出发,人的需要有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种。从作文教学来看,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到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写作的需要,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吐不快,非写出来不可的写作动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就是一种最佳境界的作文,作文的质量也必然不同平常。教师首先可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愿望。可以让学生谈谈社会对人的写作能力有哪些需要,很强的写作能力对工作有何帮助等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写作在现实社会中的广泛用途。还可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每学期开始教作文时,就可以对学生说,作文是自己的生活情景、自己的思想轨迹的真实记录,它还可以捕捉住你稍纵即逝的灵感。你如果把自己的习作保存下来,等你长大时,再翻开来看看,过去了的生活情景就会历历在目,过去的种种思想会令你惊奇,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动机,作文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二、从情境上激趣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良好的写作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①用优美的故事营造良好的情境。如教学“写作──写童年故事”时,教师可配乐讲高尔基童年受尽生活磨难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深受故事情境的感染,同时询问学生:“高尔基的童年故事我们怎么会知道的?是他自己写下来的,他写有自传体小说《童年》。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把自己童年的故事生动地记下来呢?以此自然引入写《童年趣事》的作文。
②用新颖的文章创设良好情境:如在教学“写作──写一件事”时,可给学生朗读《一件新鲜事》(八旬老太太学外语),让学生听后也不得不称奇。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生活中像这样的新鲜事有很多,你能不能也写一件出来,让我们大家感叹不已、回味无穷?
③用奇特的材料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写作──编写童话故事”时,教师可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故事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以此引发出学生对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浓厚的兴趣。
三、从构思中激趣
思路即思维的路线,或称脉络。文思泉涌,方能下笔有神。如果学生写作文时思路闭塞,那么再好的材料也只能是一盘散“沙”。因此,激发学生构思的兴趣同样重要。如何从构思中激趣?
①借鉴课本佳作激趣。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让学生借鉴课文构思成文的方法。如教“写作──写一件事”,就可先让学生谈谈对本单元中的文章是否喜爱,为什么?在此前提下让学生细心领会冰心、鲁迅、丰子恺等名作家巧妙的行文思路,并要求学生在借鉴中有所创新。
②学生相互启发激趣。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谈习作的行文思路,使他们在思维上相互启发诱导,教师再积极引导评价,这样能使学生作文的思维更开阔,思维更趋于完善,做到胸有成“文”,从而增强学生作文的趣味性和信心。
③教师适时点拨激趣。在学生谈论自己思路的同时,教师可捕捉恰当的时机如在学生考虑欠周时、在学生想法有误时、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顺利掌握本次作文的写作要领,充满信心地完成好作文的写作任务。
四、从评价上激趣
①写激励性评语。即根据学生好表扬的特点,采取写激励性评语的方法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可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等各个方面,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这句话写得恰到好处,说明你是个作文能力不一般的好学生!”“这几句话优美生动,可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能力!”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评语费时不多,但往往收效很好.学生从这些评语中可以品读出老师对他们不仅仅是作文的重视和关心。一个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读到您赞扬我作文写得好的批语,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以后,我会更认真作文,争取写
得更好。”实践证明,老师常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写在学生作文本上,往往会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②互评互改激趣。每次作文后,教师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全班简要讲评,接着让学生讨论评改应从何入手(根据不同要求而定),再统一评改标准,然后用一定时间,请同学互相批改、评点。要求学生主要从作文中找优点,看谁的作文优点最多。从批改情况看,学生们非常认真,字斟句酌,精心推敲,不但有眉批,还有总评。一些学生在阅读同伴作文时找到了彼此的差距;一些同学,从中发现了不少对自己的有益之处,学会了真正向别人学习;更多的同学,则是在为他人评改作文的同时,自己又得到了一次写作的锻炼机会。学生评点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的检查验收工作。既要看学生的作文,又要看其同伴的评点,还要为写作者及评改者分别打上等级(分数),以便后面的表扬和加分。
③ 树立榜样激趣。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注意发现作文“尖子”和“尖子”作文,树立学生的写作楷模。对学生的好作文,可让学生传阅,之后请学生谈阅读后的体会。这样的榜样,让学生可感、可信、可比、可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④尝试成功激趣。动员学生为学校和班级黑板报及校报投稿,号召学生向报刊杂志社投稿,或参与市、省乃至全国的作文比赛,品味作品发表、获奖后的快乐。同时,凡作品发表的,根据刊物等级,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倡导向他们学习学期结束时,还可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每位学生获“优”的作文,均可打印后送至教师
处候选。编成的作文集将尽力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作文入选。【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小学语文教学》; 【2】孟令斌 《激励性评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