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4:1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案设计》。

第一篇:“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案设计

“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案设计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具】两块小黑板(预先画好)。【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问题:一辆玩具汽车每次运动a米,运动了b次,一共运动了几米? 如果a、b都是算术数(正有理数和0),我们很容易计算出运动的结果。引入负有理数之后,又怎样进行乘法运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板书课题)

二、探求规律,归纳结论 1.铺路:

提问:一个有理数由哪两部分组成?

因此,有理数的乘法也与加减法一样,既含有绝对值的计算,又包括符号运算。现在规定:

(1)向东运动,a为正;向西运动,a为负。

(2)沿与a相同的方向运动,b为正;沿与a相反的方向运动,b为负。2.探求规律:

(1)提问:根据这种规定和上面的题意,下面算式中的a、b各表示什么意义?其结果应是什么?

(+2)×(+3)(-2)×(+ 3)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拿出小黑板一,加以启发引导或验证。注意强调:+3与a同向运动3次。

然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

①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仍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②当乘数为正数时,积与被乘数同号。

(2)当乘数为负数时,积的符号与被乘数又有什么关系呢?请看:(+2)×(3)(2)×(3)

提问:-3表示什么意义?这两个算式的积各是什么?

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拿出小黑板二,进行启发引导或验证。注意强调:-3表示与a反向运动3次。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当乘数为负数时,积与被乘数异号。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上面的两种情况。请看:(+2)×(+3)=+6,(-2)×(-3)=+6,而(-2)×(+3)

=-6。从这两组算式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想好以后,再和教科书92页上的黑体字对照,并记住这一法则。(稍停片刻,将有理数乘法法则板书在黑板上。)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法则中为什么说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想一想,a等于0或b等于0各表示什么意义? a为0,表示原地不动;b为0,表示设有运动。因此,不论a等于0还是b等于0,结果小汽车仍是在原处。

4.例题示范: 例计算:

(1)(-3)×(-9);

解:有理数乘法按照法则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确定符号,第二步是计算绝对值。

解:(1)(-3)×(-9)=+27;(同号得正,3×9)

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3页练习: 1.第 1题口答。

2.第2题让4名学生板演。

根据学生解答中出现的问题与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相互纠正,并强调要说明理由。必要时由教师讲解。

四、总结

1.有理数乘法的意义。2.有理数乘法的法则。3.讲数学历史知识和小故事。

关于“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还有一种解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在我国使用负数之后,阿拉伯人也发明了“+”、“-”号。阿拉伯人在发明“+”、“-”号时,是把正号当作朋友,负号当作敌人来考虑的。当时对“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解释分别是:朋友的朋友还是朋友,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而朋友的敌人和敌人的朋友则都是敌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熟记有理数乘法法则。

2.书面作业:教科书第98页习题2.8的A组第1、2、3 题。

第二篇:有理数的乘法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第三篇: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要熟记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2、掌握求有理数倒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求出一个给定的有理数的倒数。

3、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体会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在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时的应有

学习重点:有理数除法的法则及应用;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学习难点: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能根据题目特点,恰当地选择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过程:

一 前置复习: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

举例说明。

2、多个有理数乘法:(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 时积为正;当 时积为负。

(2)几个有理数相乘,积就为零。

二 探究新知:(教师寄语: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数学上加与减,乘与除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学课本58页至59页例4之前的内容,并且认真体会在探索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用到的比较、转化、分类的思想方法。,一定要熟记:

(1)有理数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法则:除以一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除以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以前学过的倒数的概念一样,___________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如,3与____互为倒数,-6与_____互为倒数,2.25是____的倒数,___是 的倒数。

三 新知应用:

1、独立完成课本58页例4,然后对比课本上的解答,思考交流:在两个_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1),在两个_______数相除时,可选择法则(2)

学以致用 计算:

(1)(42)7(2)()()

2、计算(1)()()()(2)()()

(温馨提示:

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应把除以一个数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统一成乘法来进行计算。

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小学一样。)

四 课堂练习:独立完成课本P59练习2,3题。(将完整的计算过程写在下面空白处)

五 达标测试:(独立完成)填空:(1)2 的倒数与 的相反数的积是_______。

(2)(1)(3)()=______。

(3)两个数的商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4)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

2、计算:(1)(2)

(3)、(4)(+)

六 总结反思: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七 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60页习题A组3,4题。(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课本60页习题B组1,2题。(要求:将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明天课堂上用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

第四篇: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二)过程方法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系列活动中,学会与老师及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和合作,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

通过例题与练习,体验“简便运算”带来的愉悦,懂得运算的每一步都必须有依据。通过新知的导入和运用过程,感受到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的确定。

【复习引入】

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

2。计算(五分钟训练):

(1)(—2)×3;(2)(—2)×(—3);(3)4×(—1。5);(4)(—5)×(—2。4);

(5)—2×3×(—4);(6)97×0×(—6);

(7)1×2×3×4×(—5);(8)1×2×3×(—4)×(—5);

(9)1×2×(—3)×(—4)×(—5);(10)1×(—2)×(—3)×(—4)×(—5);

(11)(—1)×(—2)×(—3)×(—4)×(—5)。

【教学过程】

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7),(9),(11)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8),(20)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5);(2)3×(—5)×(—2);(3)3×(—5)×(—2)×(—4);

(4)3×(—5)×(—2)×(—4)×(—3);(5)3×(—5)×(—2)×(—4)×(—3)×(—6)。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

(1)(—2)×(—3)×0×(—4);(2)2×0×(—3)×(—4)。

结果都是0。

引导学生由以上计算归纳出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说明:(1)这样以后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必须先根据负因数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后,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先定符号后定值。

(2)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例1 计算:

解:=6

2。乘法运算律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计算:

(1)5×(—6);(2)(—6)×5;

(3)[3×(—4)]×(—5);(4)3×[(—4)×(—5)];

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合律,(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1)(—5)×89。2×(—2)

(2)(—8)×(—7。2)×(—2。5)×

解:(1)原式=5×2×89。2……交换因数位置,决定积的符号

=892………………按顺序依次运算

(2)原式=-(8×2。5)×(7。2×)……交换因数位置,决定积的符号

=-60………………按顺序依次运算

【课堂作业】

1。确定积的符号:

积的符号 ;

积的符号 ;

积的符号。

2完成下面填空:

(1)(—10)×()× 0。1 × 6 =_______

(2)(—10)×(—)×(—0。1)× 6 =________

(3)(—10)×(—)×(—0。1)×(—6)=________

(4)(—5)×(—)× 3 ×(—2)× 2=________

(5)(—5)×(—8。1)× 3。14 × 0=________

3。计算

(1)8+(—0。5)×(—8)×(2)(—3)× ×(—)×(—)

(3)(—)× 5 × 0 ×(—)(5)(—6)×(+37)×(—)×(—)

4。计算:(1)(—4)×(—7)×(—25)(2)(—)×8×(—)

(3)(—0。5)×(—1)× ×(—8)(4)(—5)—(—5)× ×(—4)。

(5)(—3)×(7)×—3 ×(—6)(6)(—1)×(—7)+6×(—1)×

(7)1—(—1)×(—1)—(1)×0×(—1)

参考答案:

1、-,+,-

2、(1)—2(2)—2(3)2(4)—30(5)03、(1)11(2)(3)0(4)—

54、(1)—700(2)(3)—1(4)

(5)—378(6)4(7)0

【教学反思】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也能很快融会贯通,只是计算中还会存在着一些问题,练习过程中要一一指正,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总结经验,牢记结论,做到在简单的运算中不失分。这节课主要针对刚迈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尝试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五篇: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有理数乘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加法运算一样,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3.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尝试了借助数轴来分析问题的方法。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思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对于引入课题,我采用回顾乘法的意义,要求学生把几个相同负数的连加,写成乘积的形式并口答,这时只引入异号两数相乘的情况,缺少两个负数相乘以及0与负数相乘这两种类型。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

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够形成知识迁移,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就过来。

第二个环节:类比感知,归纳结论

根据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形成的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蜗牛问题,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归纳法则这样四个层次,来逐步展开对课题的探究。这样可以更好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减轻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难度。

1、蜗牛问题

第一步,借助多媒体,出示“蜗牛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只蜗牛在直线L上,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每分钟2cm的速度爬行,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演示,直观感受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然后回答4个问题,如果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蜗牛一直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各种情况下蜗牛最后所在的位置,因此我打算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评价。本环节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认识是直观的,感性的,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作支撑,因此,我进入下一个环节----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 在本环节中,我给与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并用课件向学生演示蜗牛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设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看成是与以前学过的乘法一样,学生容易理解。第二个问题中,结合有理数加法时的讲法,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很容易得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结果。第三个问题是关键,在这个问题中,对于时间规定了现在前为负,有了这个规定,就可以得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此难点一但突破,第四个算式学生通过类比,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文字的叙述和算式的有机结合,使得乘法算式的得出自然合理,更有助于一般结论的归纳。课件动画效果可以使情境更生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探索规律。

3、探索规律

通过对建立模型中4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让学生清楚同号相乘,积的情况以及异号相乘,积的情况,并且明确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在上面的问题中只涉及到同号两数相乘与异号两数相乘,于是我又设置了想一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学生探索有理数中的特殊数“0”与其他数相乘的规律,以此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前面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于是我进入第4个环节:法则归纳。让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归纳,以填空形式引导学生对照实例自主完成。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符号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归纳法则

你能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归纳: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多强调)

由于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时很容易算对绝对值的乘积而忽视了符号问题,或者,注意了符号而又忘记了把绝对值相乘,于是我设置了做一做及想一想,让学生能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清楚运算时的几个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决定积的绝对值。通过这些层层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归纳结论。这些环节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锻炼了学生概括表述能力.在探究归纳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类比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第三个环节:知识运用,加深理解

1、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在知识运用,加深理解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多个有理数的乘法及乘除法混合运算奠基,在选题时,例1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在(2)中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相乘、(4)设计了小数与带分数相乘,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都分别总结了两种计算方法;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只是计算工具,更主要的还是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例2,每登高1km的气温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因此我打算让学生上黑板演板。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两个例题的解决采取了师生互动方式,评价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提高兴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为了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我设置了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这一环节.第四个环节:变式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变式训练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巩固过程成为再深化、再创造的过程。第1题的6个计算是对法则进行巩固;第2题是对法则运用的巩固;第3个问题让学生给出乘积为-20的乘法运算的式子,很多学生会给出(-5)×4=-20 或者 4×(-5)=-20等异号两数相乘的式子,但也有很多学生会给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数相乘的式子,此时,教师给予高度评价。这种开放性的试题,让不同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理论。

接着在思考题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有效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利用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的形式,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第五个环节: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定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用小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这样板书一目了然,直观形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理数乘法教案

    §2.7 有理数的乘法(1) 课时课题:第二章 第七节 有理数的乘法(1)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年 10月 15 日,星期 一,第 一 节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乘法案例

    《有 理 数 的 乘 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节法则课.因为有了前面的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做铺垫,若按部就班地再以数轴为例来一一......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有理数的乘法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1.4.1 有理数的乘法(1) 【情境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问题一: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来源:学科网ZXXK]......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知识目标:有理数乘法运算 能力目标:能确定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乘积运算的符号,进行有理数运算;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理数乘法说课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区别就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因此,探讨并理解积的符号......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二、教学目标: (1) 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 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第十八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2) 【学习目标】 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