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政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理解: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应用:结合事例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能力方面
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个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完善自我,以便将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条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钱学森》)
通过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引出:
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板书)
[讲授新课]
师:要了解二者关系,首先要区分“人”和“个人”这两个概念。粗看起来“人”与“个人”似乎是一回事,我们日常用语也没有处处把二者区别开来,严格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是表现人类一般特征(即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概念,概括了所有人的共性,我们在上节课讲授的就是这个共性,但不能说明人们自身之间的差别,只有“个人”这个概念才可能表现出人们之间的差别,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差别的“单个的人”,故“人”和“个人”的关系就是我们在哲学常识上册中讲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共
性与个性的关系。“人”是只有在思维中才能把握的概念,我们感官接触到的都是“个人”,“个人”中包含了“人”的特征,“人”又概括了所有的“个人”。综上所述“个人”是指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单个的人”。其次,要区分“社会”与“社会发展”,“社会”我们在前面作了解释,这个概念指的是这个共同体的静态。那么“社会发展”这个概念可以说指的是这个共同体的动态。社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上,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之中。如近代历史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形态并没有改变,但社会内部已发生了几次大的技术革命,使同一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生了不少变化和进步。
师:我们区分了“人”与“个人”,“社会”与“社会发展”后,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看书、阅读、思考、举例。(略)
师:让一个同学概括二者关系: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我们先来看关系的第一方面内容。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师:为什么个人活动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个人活动,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作为社会的人,具有能动作用,即人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人和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人类社会。
师:同样是个人活动,为什么有的人的活动起推动作用,而有的人的活动则起阻碍作用?
生: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之所以性质不一样,这是因为有的人的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活动就能对社会生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例如: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之所以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又如: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之所以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阻碍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是因为其法西斯战争的性质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
师:同样是个人活动,为什么有的人的活动起着重大作用,而有的人的活动作用又小得多呢?
生:个人活动对社会的作用之所以有大有小,这是因为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等不完全一样,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其作用大小也就不一样。具体地说,杰出人物由于他们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为当时的社会需要服务,比普通人站得高,看得远,能掌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历史发展趋势,提出历史任务并组织群众为之奋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 具体进程,起着较大作用。但必须注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没有一个个的普通人,就无所谓人民群众,因此不要小瞧普通个人的作用,一个人再伟大,离开人民群众也难以发挥作用。
师总结归纳:
任何个人的活动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推动作用,有的人则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在程度上也是不同的,有的人起的作用大,有的人起的作用小,一句话,人人都对社会发展有影响,但人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师:我们分析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看来社会发展对个人的活动也是有影响的,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社会发展对个人活动有什么影响。
2.社会发展制约着个人的活动(板书)
第一,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这里的社会环境,既包括一定社会的物质条件,也包括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精神条件。
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外,也是因为符合当时社会条件、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要求。
例如秦始皇,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顺应了实现社会统一的要求;
封建社会中,适应农民革命战争的需要,出现了黄巢、李自成、洪秀全„„
南宋,适应抗金的需要,产生了岳飞;
清末,适应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产生了孙中山;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因此,并非任何个人的主观努力都能有所收获,并非任何个人的奋斗都会有成绩;只有那些个人努力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主观努力才会有所成就。
认识到这一点,启发我们的个人活动也需要顺应社会的具体条件。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了哪些条件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归纳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认识个人成长的条件:
(多媒体显示)
有利条件:
①经济条件: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我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有了普遍提高,为青年的成长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条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的不断健全,为青年学生的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思想文化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文化制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条件。
④政策和社会风气等条件: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也在逐步形成。这都是青年学生成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条件。
不利条件:
①经济上生产力还比较落后。
②政治上民主法制建设的程度还不高。
③思想文化上剥削阶级思想道德残余的影响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存在,党风、民风中的腐败现象等,都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阻碍作用。
面对这些客观现实条件,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呢?
教师归纳:归纳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应: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②在不利条件面前,不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而要奋发图强,借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变不利为有利。
第二,个人活动还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个人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就会受到规律惩罚。
我们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人们有着良好的动机和愿望,希望一下子摆脱贫穷和落后,希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跃进”,反而因此而延误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是希特勒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
②希特勒为什么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
③毛泽为什么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希特勒所以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希特勒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客观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①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政治危机,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十分恐惧,将希特勒推上了台。②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对外政策。希特勒发动二战是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对内镇压,对外争夺殖民地的需要。③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有密切关系,如坦克、飞机、大炮等物质条件。当然,也不可否认希特勒个人的好战因素。
希特勒曾经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煊赫一时,但他不可能达到目的。是因为法西斯战争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非正义的战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失道寡助,必定灭亡。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能指引中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军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也是由中国的客观的社会条件决定的。①帝国主义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统治使中国贫穷落后,民不聊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努力均告失败,于
是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毛泽东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已经腐朽,无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农民阶级与中国工人阶级是天然的同盟者。因此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③蒋家王朝的腐朽统治违背社会发展趋势和全国人民利益,遭到人民的普遍反对,势必退出历史舞台。当然,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丰功伟绩也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每个人的个人活动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教师归纳小结:
(围绕讨论题目,评价学生发言,结合实际和存在的问题讲述,把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下面是供参考的几点看法)
(l)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个人发展条件?
①要全面看条件。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这里说的“条件”主要指社会客观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经济制度与体制、政治制度与体制、法律制度、科学教育文化的水平,社会道德风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不能只看到某方面的条件,要看到多方面的条件及其总和。
②个人发展条件的比较。横向比较,与一些发达国家比,在财力、个人经济待遇、设备等方面我国确实有差距,这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但这只是一方面的情况。在其他方面(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社会道德风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我国又有许多优越之处。纵向比较,与旧中国相比,现在的个人发展条件好得不可比拟,这一点不用说了;与“文革”时相比,现在为个人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也好得多了,这也是必须看到的。如受教育条件,“文革”期间大学停止招生,许多“老三届”中学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虽然还不能使所有想升大学的都升入大学,但究竟已能使相当一部分青年上大学深造了。现在国家还办了许多职工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电视大学,实行自学考试办法,使许许多多已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中年人仍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这就能保证我国下一代都能受到9年义务教育。
③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是相对而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到乡镇企业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这就不能笼统地说了。因为乡镇企业人才缺乏,求才若渴,青年知识分子一去就成了“挑大梁”的骨干,可能很快做出大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就成了这个人发展的有利条件。如果他到了某个人才济济的大机关、大单位,许多事情轮不着他,他只能“打打下手”,日子过去了,无所作为,这样,大机关、大单位就不一定是这个人发展的有利条件。所以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必须具体分析。
④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主观条件也不能忽视。例如,同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里学习,可以说客观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有的同学学得好,有的学得差,这种差别的原因只能从主观上去找了。许多自学成才的青年们所处的客观条件并不好(有的甚至是很差的),只是由于有报效祖国建设四化的强烈愿望,有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而取得了大的成绩。
⑤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各方面改革的深入将给个人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自从海南岛要改
为海南省的消息公布后,许多青年人、中年人涌到海南去求职,掀起了一股“海南热”。这是因为海南岛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需要大批人才,也就是说,那里将有个人发展的优越条件。但许多人到了海南求职未成,原因是那里的许多事情还处在计划、准备的阶段,个人发展的许多客观条件还未形成,暂时还容纳不了那么多求职的人。但毫无疑问的是,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必将给许多人的发展造成良好的条件。不过,从长远的观点看,即使不去海南,就在原来地方,个人发展的条件也会越来越好的。青年要做创造者和开拓者,要在为社会进步的奋斗中去求得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要从自己所处的实际条件出发,找出其有利的方面,克服和改变其不利的方面,解决个人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和有效途径。
(2)如何全面分析和正确看待个人发展条件和机会的“均等”?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在个人发展条件和机会方面排除了出身、门第、性别、财产、职业、民族等方面的人为地限制,实现了平等。
②条件和机会的“均等”是相对的。一方面它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就是生活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由于地区的差别,发展情况的不同,也不可能完全等同。如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省、市、自治区里的不同地区,直至一乡一村、一个单位,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基础不同、发展不平衡,人们工作的条件、受教育的机会、晋升的机会显然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这种“历史局限性”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另一方面,即使客观条件一样,但由于每个人的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等的不同(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也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例如同一个班毕业的中学同学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不可能均等)。所以,“均等”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总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是绝对的。
③目前由于党风和社会风气尚有不正之处,有些人利用职权和“关系”搞不正之风,人为地增加了不均等的因素。人们对此感到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人们要求消除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也是正当的。对此我们必须认识:第一,破坏条件和机会“均等”的不正之风是不得人心的,它的存在也是不会长久的,但我们也不能设想在“一个早上”就会消灭这种“社会弊病”。第二,我国党和政府正在通过深化改革,通过制订法律和政策来解决问题,例如高考招生已有一套制度和办法来保证择优录取;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在人事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监督嗖欤蕴岣吒刹克刂剩郧蟠痈旧隙啪耙匀彼健敝嗟牟徽纭5谌嗄暧σ允导市卸种撇徽纾饫锛劝ㄅΨ芏肥垢鋈巳娣⒄梗〉贸杉ǎ玫缴缁岬某腥希舶ㄍ徽缱鞫氛?/P>
④社会环境的良好,个人发展条件的全面具备,“均等”的社会条件和机会的发展和增多,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要靠每个人的辛勤劳动去推动和创造。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坐等“个人发展良好条件”的到来,而应该努力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
师:从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每个人要在社会中进行个人正常活动,都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那么,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板书)
人们常用“海洋”比喻广大。例如把酒量大叫海量,把气量大叫海涵,形容心胸宽广为心胸似海。海洋确实大,浩瀚无涯万古不枯,站在它面前,只见水天相连,眼界顿时开阔,肃然起敬!然而组成这万顷波涛的却是无数小小的水珠,水珠一旦脱离了海洋不仅渺小,而且将化为气体。
相传商末弧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反对武王伐纣,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兄弟俩愤而不吃周朝的粮食,逃进深山老林,和社会一刀两断,结果呢,都活活饿死在首阳山上。
我们生活中的“海洋”就是社会,是集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它。“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师:现在我们用哲学的原理分析一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提问:什么是矛盾?矛盾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略
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
①二者相互区别
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
②二者相互依存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任何社会都是由个人组织的,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③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看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曹操问刘备,谁称得上英雄?刘备将当时的名流一一道来,曹操都一一否定,说他们都称不上英雄。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曹操,谁称得上英雄呢?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有你和我!”
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曹操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过于自信,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达到了狂妄自大的程度;二是过分夸大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把个人看做随意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
曹操作为古人,已过去一千多年。时至今日,犯类似错误的也仍然大有人在。这种错误从根源上讲,就是背离了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的原理,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我们当代青年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一关系。
[课堂小结]
(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普通个人的实践,总会或多或少地、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历史产生一定的作用,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
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
D.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决定作用
答案:A
2.爱迪生一生为人类社会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为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对爱迪生的活动理解有误的是()
A.是个人活动
B.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C.对社会的发展有反作用
D.是个人实践活动,不是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D
3.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之所以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进步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是由于()
A.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
B.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完全一致
D.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
答案:B
4.在我党历史上,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我党、我军和革命根据地受到巨大损失。可见,王明的个人活动()
①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②对社会发展进步起了阻碍作用 ③背离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 ④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答案:D
5.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这不是由于()
A.个人的素质状况的差异
B.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不完全一样
C.个人所处的具体客观环境不尽相同
D.个人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
答案:D
6.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趋势的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这里所说的制约因素,主要不是指一定社会的()
A.生产力状况B.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制度D.价值观
答案:D
●课后作业
1.小论文:试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①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②小草·森林·大地
2.辨析:
①适应社会需要就意味放弃个人发展。
②有人说:“国内个人发展条件差,不少人想出国深造,无可非议,就是到国外定居也没什么,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在哪儿工作不一样?”
3.请结合实际就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板书设计
●备课资料
关于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教材中没有涉及到。但是,它在青年学生中相当突出。如果所在班级学生对这个问题仍比较困惑,那么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意义上,可以作为难点讲清楚。
讲授这个问题时可作如下分析:
(1)自我设计和社会需要的区别:第一,内容不同,自我设计是指自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职业和奋斗目标等;社会需要或社会设计是根据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社会成员的发展在总体上提出要求和规划。第二,原因不同,个人之所以要进行自我设计,是因为个人总是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例如个性、爱好特长和客观条件等,需要从个人的这些情况出发去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选择自己的职业。这种自我设计既是每个人的权利,又是个人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个人发展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2)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相互联系:第一,国家、社会尊重一切从社会利益出发的个人自我设计。我国大学招生尊重个人志愿,积极引导社会青年选择自学成才的道路,鼓励青年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工商业等政策和措施,都是国家、社会对个人自我设计的尊重。第二,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相互促进。自我设计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要服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社会需要要考虑个人的要求与可能。离开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是无意义的,而离开个人的努力,片面强调社会需要的做法也是会落空的。
辽宁出了个女“猪孩”
女娃变“猪孩”,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
1974年12月23日,王显风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柱子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其母因幼时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生活不能自理。其父王文乾是继父,性格内向,与别人极少交往。王家住在村子最末端,四邻不靠,主要以养猪为业。
王显风出生后,由于经常吃不饱,她刚一学会爬就学着自己找食物了。一天,父母都不在家,饥饿的小显风在院子里爬着找吃的时,她家养的一头母猪恰好跑在灶房里给刚出生不久的一窝小猪崽喂奶,懵懂的她不觉竟爬到猪崽们中间,叼起母猪的一只奶头便开始吮吸起来„„从此之后,王显风便开始了与猪为伴的生活。喝猪奶,吃猪食,学猪爬,没过多久,就完全适应了猪的生活习性,成了个彻头彻尾的“猪孩”。虽然继父王文乾也曾想过许多办法,试图能让女儿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可是都因小显风积习难改而没有成功。
1983年4月的一天,一个名叫王允林的中学教师无意中发现了“猪孩”并写信报告给中国医科大学,希望医学专家们能对这一罕见的“猪孩”现象进行研究,并设法拯救王显风。
这一年6月2日,医大派出考察组赶来对“猪孩”进行实地考察。在随后20多天的时间里,医学专家们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当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终于逐渐弄清了“猪孩”的家族史和个人成长经历。
回到沈阳后,专家们广泛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结果发现我国当时尚无任何有关“兽孩”的记载,而在国外关于狼孩、熊孩、豹孩的43例记录中,也未找到一个“兽孩”经后天培养而回归人群的成功案例。显然,中国女“猪孩”王显风的发现,对于进一步了解人的心理本质,解开学术界一直争论的“人的心理发展关键错过之后能否逆转”等难题,具有极其重大的研究价值!
1983年11月,王显风在中国医科大学接受了全面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检查。结果表明,她的身体发育多项指标虽然数值偏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可是她的感知世界却是一片混沌,没有男女、大小、颜色和数的概念,语言词汇贫乏,情绪极不稳定,无羞耻感,不懂礼貌,几乎没有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和思维能力,智商(IQ)仅为39,只相当于一个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专家们最终得出了结论:“猪孩”王显风属后天环境性心理障碍,她既不是“兽孩”,也不是“野生孩”,而是一名因特殊环境而导致猪性与人性共存一身的异常儿童。
经过商议,中国医科大学决定与鞍山市心理测量研究所合作,对这名世界上罕见的“猪孩”进行立项研究,设法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与实验,使王显风改掉身上猪的习性,逐步恢复其应有的人性。
从1984年9月7日,王显风被课题组从台安农村接到鞍山市社会福利院后,她仍像过去那样随地便溺,还经常跑到院子里嚼花叶,啃青草,像猪一样撒欢、蹭痒、哼哼„„
专家们像照顾病人一样日夜陪护着王显风,他们采取心理学上的“自然疗法”,领着小显风到社会上和人群中去开眼界长见识,见物学物,遇事学事,不断强化她的各种认知能力„„随着与人交往的增多,王显风身上的人性一天天地凸显出来。
克服猪性,恢复人性的13年
3年过去了,“猪孩”王显风在福利院里已长成了一名13岁的少女。良好的教育实验环境使她的身心发育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智力水平也有了可喜的提高。为了让王显风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课题组成员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让“猪孩’促进一个正常家庭,补上“亲情”这重要的一课!
1988年3月,鞍山市立山区育智学校的姜玉香老师担当起了这副重任。从此,“猪孩”王显风便和姜老师一家人同吃同住在一起,成了这个家中的一名成员。
为了让这个特殊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姜老师夫妇对待“猪孩”就如同亲生女儿一般,吃、穿、用一视同仁。抓住“猪孩”好吃的习性,每次吃饭或吃水果前,都成了姜老师对“猪孩”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今天吃的是什么饭?蔬菜叫什么名字?水果是什么颜色的?”这些“猪孩”以前模糊不清的概念,都被当作问题在饭桌上提出来。每答对一个问题,姜老师就用好吃的来奖励她。通过这种方式,“猪孩”的感知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姜老师还把她安排到自己所在的育智学校上学,亲自教她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慢慢地,小显风逐渐与班里同学打成了一片,并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后,“猪孩”甚至还产生了许多高级情绪。比如,她见到客人能按年龄大小和辈分称呼,并主动热情地招待客人;每次吃完水果后,她都知道将吃剩的果皮和果核扔到垃圾箱里去;正值青春期的她还喜欢用口红为自己化妆,并跟着电视学唱流行歌曲等等。应该说,这时的“猪孩”王显风已基本克服了猪性,更像是一个有教养的城里姑娘了!
1993年8月,19岁的王显风从育智学校毕业了。此时,她已经能读写1200个汉字,会背古诗,能借助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她生活上能够自理,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掌握了做菜、编织、缝纫等多种手艺;她的智商已经上升到69,接近了正常人的最低水平(智商为70),同时社会交往能力也基本达到了正常人的水平。
在课题组的安排下,王显风告别了与她一起生活了5年的姜玉香老师一家,到鞍山市社会福利院当上了一名服务员。工作中,王显风表现出了勤劳、善良等优点,受到了福利院职工和孤儿们的喜爱。又经过半年多的观察,课题组的专家们认为王显风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于是决定让她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1994年3月2日,王显风终于回到了她阔别多年的家乡锅柱子村。大家做梦也想不到,10年前那个到处乱拱乱爬的“猪孩”,如今竟长成了一个举止端庄、模样清秀的大姑娘!显风的继父王文乾更是如梦初醒,欣喜的泪水涌出眼眶„„
回到农村老家后,王显风很快便成了继父的好帮手。她不仅学会了锄草、收割等各种农活,还每天帮家里洗衣、做饭和喂猪,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也一直由她照料。在这期间,课题组始终没有中断对王显风的追踪观察,“后天的教育实验结果能否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检验”,成为课题组的专家教授们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寒来暑往,转眼间又过去了3年。课题组对“猪孩”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整整13个年头。1997年9月,课题组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两位著名心理学专家,一起对“猪孩”王显风的心理发育状况作最后的鉴定。鉴定会上,王显风面对专家们的各种提问,言语表达准确自然,行为举止文明得体,对原来在学校里学会
的大部分知识和技能仍记忆犹新„„最后,专家们得出了一致的鉴定结论:王显风心理发育状况十分稳定,已经是一名智力接近正常、能够自食其力的女青年了!
至此,这项长达13年之久的拯救“猪孩”人性的行动,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猪孩”当妈妈,科学与真情创奇迹
1998年,经亲友们牵线搭桥,王显风与同镇大高村农民李俊来确立了恋爱关系。1999年12月20日,在亲友们的一片祝福声中,两个情意相投的年轻人走进了新婚洞房。
小两口婚后的日子是幸福而甜蜜的。2001年8月,王显风怀孕了!2002年5月2日凌晨,怀胎十月的王显风在家人们的期盼中顺利地产下一名男婴。小宝宝身体健康。5月30日,姜老师和原“猪孩”课题组的部分专家一起专程赶到台安,看望了正在家中坐“月子”的王显风。原课题组组长、71岁的心理学专家赵声咏教授不顾一路的颠簸劳顿,一进屋就开始动手给显风的小孩做起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完全正常!”当她微笑着向大家宣布检查结果时,所有关心母子俩健康的人们都不禁轻轻地舒了口气。
赵教授感慨地说:“想不到啊,王显风竟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原来,国外发现的众多“兽孩”虽然也都经历过后天教育,但却无一例外地过早夭折了。而“猪孩”王
第二篇:《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理解: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应用:结合事例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能力方面
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个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完善自我,以便将来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条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钱学森》)
通过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引出:
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板书)
[讲授新课]
师:要了解二者关系,首先要区分“人”和“个人”这两个概念。粗看起来“人”与“个人”似乎是一回事,我们日常用语也没有处处把二者区别开来,严格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是表现人类一般特征(即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概念,概括了所有人的共性,我们在上节课讲授的就是这个共性,但不能说明人们自身之间的差别,只有“个人”这个概念才可能表现出人们之间的差别,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差别的“单个的人”,故“人”和“个人”的关系就是我们在哲学常识上册中讲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人”是只有在思维中才能把握的概念,我们感官接触到的都是“个人”,“个人”中包含了“人”的特征,“人”又概括了所有的“个人”。综上所述“个人”是指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单个的人”。其次,要区分“社会”与“社会发展”,“社会”我们在前面作了解释,这个概念指的是这个共同体的静态。那么“社会发展”这个概念可以说指的是这个共同体的动态。社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上,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之中。如近代历史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形态并没有改变,但社会内部已发生了几次大的技术革命,使同一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生了不少变化和进步。
师:我们区分了“人”与“个人”,“社会”与“社会发展”后,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看书、阅读、思考、举例。(略)
师:让一个同学概括二者关系: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我们先来看关系的第一方面内容。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师:为什么个人活动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个人活动,之所以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作为社会的人,具有能动作用,即人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人和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人类社会。
师:同样是个人活动,为什么有的人的活动起推动作用,而有的人的活动则起阻碍作用?
生: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之所以性质不一样,这是因为有的人的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活动就能对社会生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例如: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之所以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又如: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之所以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阻碍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是因为其法西斯战争的性质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
师:同样是个人活动,为什么有的人的活动起着重大作用,而有的人的活动作用又小得多呢?
生:个人活动对社会的作用之所以有大有小,这是因为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等不完全一样,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其作用大小也就不一样。具体地说,杰出人物由于他们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为当时的社会需要服务,比普通人站得高,看得远,能掌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历史发展趋势,提出历史任务并组织群众为之奋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起着较大作用。但必须注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没有一个个的普通人,就无所谓人民群众,因此不要小瞧普通个人的作用,一个人再伟大,离开人民群众也难以发挥作用。
师总结归纳:
任何个人的活动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推动作用,有的人则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在程度上也是不同的,有的人起的作用大,有的人起的作用小,一句话,人人都对社会发展有影响,但人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师:我们分析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看来社会发展对个人的活动也是有影响的,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社会发展对个人活动有什么影响。
2.社会发展制约着个人的活动(板书)
第一,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这里的社会环境,既包括一定社会的物质条件,也包括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精神条件。
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外,也是因为符合当时社会条件、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要求。
例如秦始皇,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顺应了实现社会统一的要求;
封建社会中,适应农民革命战争的需要,出现了黄巢、李自成、洪秀全„„
南宋,适应抗金的需要,产生了岳飞;
清末,适应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产生了孙中山;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因此,并非任何个人的主观努力都能有所收获,并非任何个人的奋斗都会有成绩;只有那些个人努力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主观努力才会有所成就。
认识到这一点,启发我们的个人活动也需要顺应社会的具体条件。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为个人成长提供了哪些条件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归纳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认识个人成长的条件:
(多媒体显示)
有利条件:
①经济条件: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我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有了普遍提高,为青年的成长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条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的不断健全,为青年学生的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思想文化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文化制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条件。
④政策和社会风气等条件: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也在逐步形成。这都是青年学生成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条件。
不利条件:
①经济上生产力还比较落后。
②政治上民主法制建设的程度还不高。
③思想文化上剥削阶级思想道德残余的影响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存在,党风、民风中的腐败现象等,都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阻碍作用。
面对这些客观现实条件,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呢?
教师归纳:归纳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应: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②在不利条件面前,不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而要奋发图强,借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变不利为有利。
第二,个人活动还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个人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就会受到规律惩罚。
我们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人们有着良好的动机和愿望,希望一下子摆脱贫穷和落后,希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跃进”,反而因此而延误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是希特勒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
②希特勒为什么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
③毛泽为什么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希特勒所以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希特勒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客观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①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政治危机,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十分恐惧,将希特勒推上了台。②社会生产关系决定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对外政策。希特勒发动二战是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对内镇压,对外争夺殖民地的需要。③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有密切关系,如坦克、飞机、大炮等物质条件。当然,也不可否认希特勒个人的好战因素。
希特勒曾经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煊赫一时,但他不可能达到目的。是因为法西斯战争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非正义的战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失道寡助,必定灭亡。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能指引中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军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也是由中国的客观的社会条件决定的。①帝国主义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统治使中国贫穷落后,民不聊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努力均告失败,于是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毛泽东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已经腐朽,无产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农民阶级与中国工人阶级是天然的同盟者。因此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③蒋家王朝的腐朽统治违背社会发展趋势和全国人民利益,遭到人民的普遍反对,势必退出历史舞台。当然,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丰功伟绩也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每个人的个人活动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教师归纳小结:
(围绕讨论题目,评价学生发言,结合实际和存在的问题讲述,把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下面是供参考的几点看法)
(l)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个人发展条件?
①要全面看条件。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这里说的“条件”主要指社会客观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经济制度与体制、政治制度与体制、法律制度、科学教育文化的水平,社会道德风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不能只看到某方面的条件,要看到多方面的条件及其总和。
②个人发展条件的比较。横向比较,与一些发达国家比,在财力、个人经济待遇、设备等方面我国确实有差距,这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但这只是一方面的情况。在其他方面(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社会道德风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我国又有许多优越之处。纵向比较,与旧中国相比,现在的个人发展条件好得不可比拟,这一点不用说了;与“文革”时相比,现在为个人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也好得多了,这也是必须看到的。如受教育条件,“文革”期间大学停止招生,许多“老三届”中学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虽然还不能使所有想升大学的都升入大学,但究竟已能使相当一部分青年上大学深造了。现在国家还办了许多职工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电视大学,实行自学考试办法,使许许多多已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中年人仍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这就能保证我国下一代都能受到9年义务教育。
③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是相对而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到乡镇企业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这就不能笼统地说了。因为乡镇企业人才缺乏,求才若渴,青年知识分子一去就成了“挑大梁”的骨干,可能很快做出大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就成了这个人发展的有利条件。如果他到了某个人才济济的大机关、大单位,许多事情轮不着他,他只能“打打下手”,日子过去了,无所作为,这样,大机关、大单位就不一定是这个人发展的有利条件。所以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必须具体分析。
④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主观条件也不能忽视。例如,同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里学习,可以说客观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有的同学学得好,有的学得差,这种差别的原因只能从主观上去找了。许多自学成才的青年们所处的客观条件并不好(有的甚至是很差的),只是由于有报效祖国建设四化的强烈愿望,有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而取得了大的成绩。
⑤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各方面改革的深入将给个人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自从海南岛要改为海南省的消息公布后,许多青年人、中年人涌到海南去求职,掀起了一股“海南热”。这是因为海南岛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需要大批人才,也就是说,那里将有个人发展的优越条件。但许多人到了海南求职未成,原因是那里的许多事情还处在计划、准备的阶段,个人发展的许多客观条件还未形成,暂时还容纳不了那么多求职的人。但毫无疑问的是,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必将给许多人的发展造成良好的条件。不过,从长远的观点看,即使不去海南,就在原来地方,个人发展的条件也会越来越好的。青年要做创造者和开拓者,要在为社会进步的奋斗中去求得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要从自己所处的实际条件出发,找出其有利的方面,克服和改变其不利的方面,解决个人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和有效途径。
(2)如何全面分析和正确看待个人发展条件和机会的“均等”?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在个人发展条件和机会方面排除了出身、门第、性别、财产、职业、民族等方面的人为地限制,实现了平等。
②条件和机会的“均等”是相对的。一方面它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就是生活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由于地区的差别,发展情况的不同,也不可能完全等同。如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省、市、自治区里的不同地区,直至一乡一村、一个单位,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基础不同、发展不平衡,人们工作的条件、受教育的机会、晋升的机会显然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这种“历史局限性”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另一方面,即使客观条件一样,但由于每个人的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等的不同(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也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例如同一个班毕业的中学同学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就不可能均等)。所以,“均等”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总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是绝对的。
③目前由于党风和社会风气尚有不正之处,有些人利用职权和“关系”搞不正之风,人为地增加了不均等的因素。人们对此感到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人们要求消除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也是正当的。对此我们必须认识:第一,破坏条件和机会“均等”的不正之风是不得人心的,它的存在也是不会长久的,但我们也不能设想在“一个早上”就会消灭这种“社会弊病”。第二,我国党和政府正在通过深化改革,通过制订法律和政策来解决问题,例如高考招生已有一套制度和办法来保证择优录取;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在人事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监督嗖欤蕴岣吒刹克刂剩郧蟠痈旧隙啪耙匀彼健敝嗟牟徽纭5谌嗄暧σ允导市卸种撇徽纾饫锛劝ㄅψ芏肥垢鋈巳娣⒄梗〉贸杉ǎ玫缴缁岬某腥希舶ㄍ徽缱鞫氛?/p>
④社会环境的良好,个人发展条件的全面具备,“均等”的社会条件和机会的发展和增多,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要靠每个人的辛勤劳动去推动和创造。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坐等“个人发展良好条件”的到来,而应该努力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
师:从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每个人要在社会中进行个人正常活动,都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那么,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板书)
人们常用“海洋”比喻广大。例如把酒量大叫海量,把气量大叫海涵,形容心胸宽广为心胸似海。海洋确实大,浩瀚无涯万古不枯,站在它面前,只见水天相连,眼界顿时开阔,肃然起敬!然而组成这万顷波涛的却是无数小小的水珠,水珠一旦脱离了海洋不仅渺小,而且将化为气体。
相传商末弧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反对武王伐纣,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兄弟俩愤而不吃周朝的粮食,逃进深山老林,和社会一刀两断,结果呢,都活活饿死在首阳山上。
我们生活中的“海洋”就是社会,是集体,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它。“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师:现在我们用哲学的原理分析一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提问:什么是矛盾?矛盾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略
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
①二者相互区别
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
②二者相互依存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任何社会都是由个人组织的,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③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看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曹操问刘备,谁称得上英雄?刘备将当时的名流一一道来,曹操都一一否定,说他们都称不上英雄。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曹操,谁称得上英雄呢?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有你和我!”
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曹操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过于自信,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达到了狂妄自大的程度;二是过分夸大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把个人看做随意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
[课堂小结]
(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普通个人的实践,总会或多或少地、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历史产生一定的作用,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
d.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决定作用
答案:a
2.爱迪生一生为人类社会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为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对爱迪生的活动理解有误的是()
a.是个人活动
b.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d.是个人实践活动,不是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d
3.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之所以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进步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是由于()
a.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
b.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d.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
答案:b
4.在我党历史上,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我党、我军和革命根据地受到巨大损失。可见,王明的个人活动()
①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②对社会发展进步起了阻碍作用 ③背离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 ④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答案:d
5.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这不是由于()
a.个人的素质状况的差异
b.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不完全一样
d.个人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
答案:d
6.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趋势的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这里所说的制约因素,主要不是指一定社会的()
a.生产力状况b.生产关系的性质
答案:d
●课后作业
1.小论文:试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①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②小草•森林•大地
2.辨析:
①适应社会需要就意味放弃个人发展。
②有人说:“国内个人发展条件差,不少人想出国深造,无可非议,就是到国外定居也没什么,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在哪儿工作不一样?”
3.请结合实际就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板书设计
●备课资料
关于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教材中没有涉及到。但是,它在青年学生中相当突出。如果所在班级学生对这个问题仍比较困惑,那么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意义上,可以作为难点讲清楚。
讲授这个问题时可作如下分析:
(1)自我设计和社会需要的区别:第一,内容不同,自我设计是指自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职业和奋斗目标等;社会需要或社会设计是根据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社会成员的发展在总体上提出要求和规划。第二,原因不同,个人之所以要进行自我设计,是因为个人总是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例如个性、爱好特长和客观条件等,需要从个人的这些情况出发去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选择自己的职业。这种自我设计既是每个人的权利,又是个人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个人发展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2)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相互联系:第一,国家、社会尊重一切从社会利益出发的个人自我设计。我国大学招生尊重个人志愿,积极引导社会青年选择自学成才的道路,鼓励青年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工商业等政策和措施,都是国家、社会对个人自我设计的尊重。第二,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相互促进。自我设计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要服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社会需要要考虑个人的要求与可能。离开社会需要的“自我设计”是无意义的,而离开个人的努力,片面强调社会需要的做法也是会落空的。辽宁出了个女“猪孩” 女娃变“猪孩”,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
1974年12月23日,王显风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柱子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其母因幼时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生活不能自理。其父王文乾是继父,性格内向,与别人极少交往。王家住在村子最末端,四邻不靠,主要以养猪为业。
王显风出生后,由于经常吃不饱,她刚一学会爬就学着自己找食物了。一天,父母都不在家,饥饿的小显风在院子里爬着找吃的时,她家养的一头母猪恰好跑在灶房里给刚出生不久的一窝小猪崽喂奶,懵懂的她不觉竟爬到猪崽们中间,叼起母猪的一只奶头便开始吮吸起来„„从此之后,王显风便开始了与猪为伴的生活。喝猪奶,吃猪食,学猪爬,没过多久,就完全适应了猪的生活习性,成了个彻头彻尾的“猪孩”。虽然继父王文乾也曾想过许多办法,试图能让女儿重新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可是都因小显风积习难改而没有成功。
1983年4月的一天,一个名叫王允林的中学教师无意中发现了“猪孩”并写信报告给中国医科大学,希望医学专家们能对这一罕见的“猪孩”现象进行研究,并设法拯救王显风。
这一年6月2日,医大派出考察组赶来对“猪孩”进行实地考察。在随后20多天的时间里,医学专家们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当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终于逐渐弄清了“猪孩”的家族史和个人成长经历。
回到沈阳后,专家们广泛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结果发现我国当时尚无任何有关“兽孩”的记载,而在国外关于狼孩、熊孩、豹孩的43例记录中,也未找到一个“兽孩”经后天培养而回归人群的成功案例。显然,中国女“猪孩”王显风的发现,对于进一步了解人的心理本质,解开学术界一直争论的“人的心理发展关键错过之后能否逆转”等难题,具有极其重大的研究价值!
1983年11月,王显风在中国医科大学接受了全面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检查。结果表明,她的身体发育多项指标虽然数值偏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可是她的感知世界却是一片混沌,没有男女、大小、颜色和数的概念,语言词汇贫乏,情绪极不稳定,无羞耻感,不懂礼貌,几乎没有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和思维能力,智商(iq)仅为39,只相当于一个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专家们最终得出了结论:“猪孩”王显风属后天环境性心理障碍,她既不是“兽孩”,也不是“野生孩”,而是一名因特殊环境而导致猪性与人性共存一身的异常儿童。
经过商议,中国医科大学决定与鞍山市心理测量研究所合作,对这名世界上罕见的“猪孩”进行立项研究,设法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与实验,使王显风改掉身上猪的习性,逐步恢复其应有的人性。
从1984年9月7日,王显风被课题组从台安农村接到鞍山市社会福利院后,她仍像过去那样随地便溺,还经常跑到院子里嚼花叶,啃青草,像猪一样撒欢、蹭痒、哼哼„„
专家们像照顾病人一样日夜陪护着王显风,他们采取心理学上的“自然疗法”,领着小显风到社会上和人群中去开眼界长见识,见物学物,遇事学事,不断强化她的各种认知能力„„随着与人交往的增多,王显风身上的人性一天天地凸显出来。克服猪性,恢复人性的13年
3年过去了,“猪孩”王显风在福利院里已长成了一名13岁的少女。良好的教育实验环境使她的身心发育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智力水平也有了可喜的提高。为了让王显风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课题组成员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让“猪孩’促进一个正常家庭,补上“亲情”这重要的一课!
1988年3月,鞍山市立山区育智学校的姜玉香老师担当起了这副重任。从此,“猪孩”王显风便和姜老师一家人同吃同住在一起,成了这个家中的一名成员。
为了让这个特殊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姜老师夫妇对待“猪孩”就如同亲生女儿一般,吃、穿、用一视同仁。抓住“猪孩”好吃的习性,每次吃饭或吃水果前,都成了姜老师对“猪孩”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今天吃的是什么饭?蔬菜叫什么名字?水果是什么颜色的?”这些“猪孩”以前模糊不清的概念,都被当作问题在饭桌上提出来。每答对一个问题,姜老师就用好吃的来奖励她。通过这种方式,“猪孩”的感知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姜老师还把她安排到自己所在的育智学校上学,亲自教她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慢慢地,小显风逐渐与班里同学打成了一片,并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后,“猪孩”甚至还产生了许多高级情绪。比如,她见到客人能按年龄大小和辈分称呼,并主动热情地招待客人;每次吃完水果后,她都知道将吃剩的果皮和果核扔到垃圾箱里去;正值青春期的她还喜欢用口红为自己化妆,并跟着电视学唱流行歌曲等等。应该说,这时的“猪孩”王显风已基本克服了猪性,更像是一个有教养的城里姑娘了!
1993年8月,19岁的王显风从育智学校毕业了。此时,她已经能读写1200个汉字,会背古诗,能借助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她生活上能够自理,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掌握了做菜、编织、缝纫等多种手艺;她的智商已经上升到69,接近了正常人的最低水平(智商为70),同时社会交往能力也基本达到了正常人的水平。
在课题组的安排下,王显风告别了与她一起生活了5年的姜玉香老师一家,到鞍山市社会福利院当上了一名服务员。工作中,王显风表现出了勤劳、善良等优点,受到了福利院职工和孤儿们的喜爱。又经过半年多的观察,课题组的专家们认为王显风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能力,于是决定让她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1994年3月2日,王显风终于回到了她阔别多年的家乡锅柱子村。大家做梦也想不到,10年前那个到处乱拱乱爬的“猪孩”,如今竟长成了一个举止端庄、模样清秀的大姑娘!显风的继父王文乾更是如梦初醒,欣喜的泪水涌出眼眶„„
回到农村老家后,王显风很快便成了继父的好帮手。她不仅学会了锄草、收割等各种农活,还每天帮家里洗衣、做饭和喂猪,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也一直由她照料。在这期间,课题组始终没有中断对王显风的追踪观察,“后天的教育实验结果能否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检验”,成为课题组的专家教授们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寒来暑往,转眼间又过去了3年。课题组对“猪孩”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整整13个年头。1997年9月,课题组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两位著名心理学专家,一起对“猪孩”王显风的心理发育状况作最后的鉴定。鉴定会上,王显风面对专家们的各种提问,言语表达准确自然,行为举止文明得体,对原来在学校里学会的大部分知识和技能仍记忆犹新„„最后,专家们得出了一致的鉴定结论:王显风心理发育状况十分稳定,已经是一名智力接近正常、能够自食其力的女青年了!
至此,这项长达13年之久的拯救“猪孩”人性的行动,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猪孩”当妈妈,科学与真情创奇迹
1998年,经亲友们牵线搭桥,王显风与同镇大高村农民李俊来确立了恋爱关系。1999年12月20日,在亲友们的一片祝福声中,两个情意相投的年轻人走进了新婚洞房。
小两口婚后的日子是幸福而甜蜜的。2001年8月,王显风怀孕了!2002年5月2日凌晨,怀胎十月的王显风在家人们的期盼中顺利地产下一名男婴。小宝宝身体健康。5月30日,姜老师和原“猪孩”课题组的部分专家一起专程赶到台安,看望了正在家中坐“月子”的王显风。原课题组组长、71岁的心理学专家赵声咏教授不顾一路的颠簸劳顿,一进屋就开始动手给显风的小孩做起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完全正常!”当她微笑着向大家宣布检查结果时,所有关心母子俩健康的人们都不禁轻轻地舒了口气。赵教授感慨地说:“想不到啊,王显风竟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原来,国外发现的众多“兽孩”虽然也都经历过后天教育,但却无一例外地过早夭折了。
第三篇: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原理的典型运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原理的典型运用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个人活动对社会
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其次,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即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根据社会条件和规律从事个人活动,使
个人得到发展。
典型例题: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
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试结合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辨证关系原理,思考青少年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发挥积极作用?
标准答案: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大小和好坏之分,受到个人思想道德素
质、科学文化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影响。因此,青少年学生应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2)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还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国家
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因此,青少年要学会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
(3)个人活动还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一定要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达到预期的目的。
(4)个人活动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每个人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
因此,青少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篇: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传媒在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间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说的新经济,新经济的核心就是文化产业经济。而且我们判断我们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我们国民经济中的总额逐渐开始下降,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第四产业已经比重越来越上升。而且我们会发现随着一个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所占的比重就越强,而媒体就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很多省都在将文化产业作为未来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思路。而且文化产业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面,而且它可以带动这个地区的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比如,你的城市的文化品格提高了,文化产业发展了,你可能会带动旅游业、你的工业产品的销售、各种各样的日用消费品、汽车工业等等。大家知道,美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跟好莱坞电影有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好莱坞电影建立了全球对美国商品对美国制造的信任,美国制造的产品之所以在全球流通,跟美国的文化产品在全球流通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媒介经济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媒介自身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它能够给其他相关产业带来看不见的经济效益。
媒体和日常社会生活之间也有密切关系。也决定着我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媒介报道什么集中报道什么重点报道什么,实际上决定了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基本判断,所以如何让媒介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介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很多人对媒介上充斥着暴力充斥着大量的事故性报道有很多反对,因为大家都知道交通事故暴力事件的报道,其实它在生活中频率没有那么高,也许在生活当中它是万分之一,可是你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可能就是十分之一。打开一个新闻性节目你看到的灾难性报道、社会当中的一些矛盾性的报道可能在里面占了三分之二,但事实上它在生活中并没有构成这么重要的元素,但这可能产生观众对社会认知上的误解,会使观众认为这个社会是不安全的,不正常的。所以新闻报道有一个概念我们经常讲就是要追求平衡,追求客观,追求公正,而这平衡、客观、公正不仅体现在对一条具体新闻的报道上面,而且也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分布上面,在新闻信息的密度上面。因此在这些方面应该说我们有非常多的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表面上意识不到我们的媒介在对老百姓对社会的认知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一个负责任的媒介是公正、平衡、有责任心的,而且是应该让公众完整的全面的了解我们社会生活的一种媒体,这样我们才能对生活产生一个正确的判断。在这方面我们中国的传媒有可能是过分的强调舆论导向,而影响到另外一方面的平衡,就是让公众知情的那方面的平衡。但是如果我们过分的强调对负面报道的数量和份量,实际上又会影响到公众对社会整体秩序的判断,所以这中间有一个平衡点需要我们去摸索需要我们去探索。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再次证明了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带来跨媒介、跨产业融合的全球传播新格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在竞争与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共同发展。以即时、海量、互动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正在兴起,其影响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1、对人类社会时代的影响。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的生产力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生产力,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换到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虚拟,就其本身来说,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因此在信息科学技术影响下,虚拟时代、数字时代即将到来。网络媒体的力量也将日益显现
2、对教育方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即新媒体的发展,给教育方式带来巨大影响,表现在:第一,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工业社会中,教育以消耗物质资源如校舍、桌椅、粉笔等维持,因此教育投资的重心主要是物质资源的投入。而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具有无损使用、无损分享、不可分割、公平性等特点,使其将取代自然资源、资金、人力等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投资的重心也将转变为信息的开发上,因为信息产业是开发费用高、使用费用低的产品,其低廉化使用是建立在高投入开发的基础上的。因而,教育一旦依赖于信息资源,则其开发问题将制约网络化教育发展,教育的投资由过去重在物质条件的扩充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第二,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将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取代。“班级授课制”这种曾大大提高过教育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被信息技术打破,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师生关系,使异地授课,网上学习成为可能。利用互联网可以十分便捷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料,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无法进入学校读书的人获得必要知识成为可能;学生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计算机终端设备便可上网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奠定了基础。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通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多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3、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由于信息化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讯系统,从而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第一,通过网络体系,人类的观念大大地流通、渗透、互相影响,这将有利于人们按照共同利益协调行为。第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工作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由以前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通过网络体系处理各种资料和信息。第三,人们的访友、购物、会议、娱乐等许多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在不远的将来,人们还可能通过住网络住宅、使用网络冰箱、乘坐网络汽车等,进入科技家庭的生活模式,体验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总之,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由它引发的社会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时代。
第五篇:高二政治个人教学计划
高二政治个人教学计划
王玉凤
本学期担任高二的政治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工作计划、文理科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以往工作经验和不足,特拟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上: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突出政治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学生全面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学生。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手段,深刻理解高二这个年级的极端重要性,贯彻学校的教学计划,做好高二这个承上启下的年级的教学。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安排以下:
1、认真备课:
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在集体讨论备好课后,自己再写一份教学案,在备课过程中,虚心听取师傅及其他老师的意见,多向他们请教。写自己的上课教学案时,尽量写得详细,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发挥自如。
对于备好每一节课,我又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备教材。备课前,首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并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真正做到全面透彻地掌握好教材的内容,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认真阅读每一课的新课标,掌握、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和真谛,从而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
②备学生。备课时,上课前,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及知识层次,要按学生的知识层次性与差异性,以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上课时问题提问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注重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③备教法。认真贯彻学校的以学生为本,从而做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关积极去探求适合不同班级,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有条件的话,运用多媒体及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考虑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和启发性。做到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④备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教外,还有学生学的过程,因此,在课堂前,备课时除了备教案、备教法外,还要备学生的学法,这是课堂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备好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着重注重知识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毕竟,在三维目标当中,过程与方法就是其中一个,可见其重要性了。
⑤写好教学案。长期以来,教师都只写“教案”,只强调教师上课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现代来说,以前传统的教学已经全部改变。应加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组织课堂,从而做到在教学工作的优化,从而达到学校优的更优,后进生有所进步的目标,做好培优扶差。写好教学案,尽量去提高课堂的效果。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备好教学案后,将教学案认真贯彻到每一堂教学中去,保证教学目的的实施,自觉、有机地渗透德育,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等,做到、做好教书育人,上课时要满腔热情,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指导,做到师生互相信任,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贯彻执行学校提倡的“自学、探究、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浓度去自学,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从旁引导、点拨,做到教与练的结合,做到当堂的内容,当堂练习检测,进一步巩固知识,真正做到堂堂清,周周周清,月月清。
3、做好课后的反思工作。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写好教学后的反思,总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的,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北朝鲜善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的。做到在反思当中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以便于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学骨干教师。
4、完善自身学习继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认真研究教学业务,学习教学资料专业杂志,及时了解教研教改动态,自觉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做个合格的二十一世纪的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