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之拙见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之拙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人已从事十多年的物理教学,认为做好物理实验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像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而且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都应该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不至于上课时,由于仪器等原因问题做实验万一失败了而慌了手脚,本来自己胸有成竹的实验,却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闹得自己尴尬而下不来台。在此同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预习情况。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学生就怕看到预习了实验的同学先做实验,而自己得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情况,下次做实验时就记得迫使自己先去预习实验,慢慢地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3、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而实验恰恰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好动、对事物好奇、有想法的年龄阶段,所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会事半功倍。而且在观察这些物理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的条件和说明的道理。
4、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部分实验都配有插图,老师应引导学生识图画图来学习图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实验,也便于学生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比如在做重力——质量图象实验时,列好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直角坐标系描出各点,再绘成G—m图象,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绘图,就基本能掌握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关系。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绘图可能就能牢固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
5、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和小制作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教材上有很多章节中或习题后面配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比如:用纸盒烧开水,学生开始不相信、怀疑,通过自己动手后才确信了,由好奇产生动手的欲望;这些小实验简单易做随处可以完成,但却能说明道理,这样使教学变得轻松了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实验、小制作的动手,从而和课堂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何乐而不为!
6、自制教具
有些学校的条件不是很好,缺少这种或那种仪器,很少能做一个完整的实验。其实我们可以自制一些简易教具,有些教具虽然简易,但可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呢!比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可以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用一张扑克牌横切过去,让杯内无气泡,再倒过来,使劲向下摔,扑克牌不会掉,杯内的水不会流出来,现象很明显。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惊叹到底是什么把扑克牌和水牢牢地托起呢,甚至有学生还想到可能是水的粘力把扑克牌粘在杯口上,所以扑克牌不会掉,水不会流出来。从而引出课题,效果真的很好!另外,老师经常自制一些教具,学生对老师的敬业会更钦佩的,这样会收到双重功效。总之,上好一堂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第二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
如何上好实验课
高兰英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总结十几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我认为做好物理实验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像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而且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都应该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不至于上课时,由于仪器等原因问题做实验万一失败了而慌了手脚,本来自己胸有成竹的实验,却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闹得自己尴尬而下不来台。在此同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预习情况。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学生就怕看到预习了实验的同学先做实验,而自己得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情况,下次做实验时就记得迫使自己先去预习实验,慢慢地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3、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而实验恰恰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好动、对事物好奇、有想法的年龄阶段,所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会事半功倍。而且在观察这些物理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的条件和说明的道理。
4、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部分实验都配有插图,老师应引导学生识图画图来学习图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实验,也便于学生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比如在做重力——质量图象实验时,列好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直角坐标系描出各点,再绘成G—m图象,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绘图,就基本能掌握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关系。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绘图可能就能牢固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
5、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和小制作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
教材上有很多章节中或习题后面配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比如:用纸盒烧开水,学生开始不相信、怀疑,通过自己动手后才确信了,由好奇产生动手的欲望;这些小实验简单易做随处可以完成,但却能说明道理,这样使教学变得轻松了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实验、小制作的动手,从而和课堂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何乐而不为!
6、自制教具
我们的条件不是很好,缺少仪器的时候时有发生。其实我们可以自制一些简易教具,有些教具虽然简易,但可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呢!比如:在讲焦耳定律时,可以取一节干电池,将口香糖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后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由于中间电阻大,通电时会迅速升温发热,从而引起锡纸点燃。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又比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可以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用一个乒乓球横切过去,让杯内无气泡,再倒过来,使劲向下摔,乒乓球不会掉,杯内的水不会流出来,现象很明显。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惊叹到底是什么把乒乓球和水牢牢地托起呢,甚至有学生还想到可能是水的粘力把乒乓球粘在杯口上,所以乒乓球不会掉,水不会流出来。从而引出课题,效果真的很好!另外,老师经常自制一些教具,学生对老师的敬业会更钦佩的,这样会收到双重功效。
总之,上好一堂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第三篇:上好物理实验课的一点反思
上好物理实验课的一点反思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总结和思考而得来的。教师要教好物理这门课,学生要学好物理知识,都离不开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物理知识,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正是新的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所要求的。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地演示、科学地组织指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才能上好物理实验课?通过多年来的物理教学,我有如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对学生加强物理实验课课堂纪律教育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物理实验课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课能否顺利进行及课堂教学效果。对初中生,尤其是初二学生而言,他们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对什么都会感到好奇,进入实验室,有的学生往往会动动这个,摸摸那个,有的可能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来回走动,乱拿仪器,甚至在实验室里打闹取乐。试想,如果是这样的课堂纪律,教师如何能顺利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学生又如何能安下心来做实验。又如何能保证课堂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在学生走进实验室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加强课堂纪律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如《学生实验守则》《危险品使用规则》《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使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养成遵纪守规、文明实验的好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实验损失及实验事故的发生,并且确保实验教学时间及课堂教学效果。
二、要对实验了然于胸
教师在上物理实验课前,无论是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一定要先到实验室去预做实验。通过预做实验,全面、具体、熟练地掌握实验内容、过程、方法、操作要领及重难点之所在。明确实验中哪些地方操作危险性较高,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在上实验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万无一失。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问题。
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开始就有一个“真空中的闹钟”课堂演示实验。这个实验看似很简单: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抽气盘上,用玻璃罩罩住,逐渐抽去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声音。由此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然而,当我在实验室预做实验时发现,当逐渐抽去玻璃罩里的空气时,声音的改变并不明显,更不能达到听不到声音的程度。把闹钟换成小电铃、手机再做,同样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玻璃罩中的空气没有被抽出来吗?而玻璃罩与下面的抽气盘已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显然,玻璃罩中的空气已经被抽出来了。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后来,通过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我想,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无论是闹钟,还是小电铃、手机它们在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会不会是它们把自身的振动通过抽气盘传了出来,因此听到了声音。于是,我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首先在闹钟下面放上一块毛巾来做,实验效果有所好转。但是还是不太理想。由此看来,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后来,我在闹钟下面放上了厚厚的海绵,并把抽气盘托在手里再做时,终于成功了。随着抽气盘中的空气被抽出来,闹钟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一点声音。我很高兴自己在上课前到实验室预做了实验。否则,如果在课堂上做,产生了上述现象,真不知道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心理产生什么影响,也不知道会浪费多少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由此看来,教师在课前预做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三、严格遵循实验流程,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1.全面检查。在动手做实验前,要求学生全面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认真阅读有关仪器的使用规则、使用范围、精确度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2.耐心调整。有些实验仪器,在实验前要做调节准备。如托盘天平在实验前要调节平衡,电流表、电压表读数调零等。这些调整工作对实验的成功与否有决定性的作用。
3.认真操作。这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仪器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有危险性或损坏性的实验时,教师必须要先检查确保正确无误后,再让学生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或意外的发生。
如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部分串联,保证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避免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端烧坏电流表,避免电源正负极直接相连烧坏电源。如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应特别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应该用灯帽盖灭。如果发生因使用不当使酒精溢出并燃烧现象,不能用水去灭火,因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这样,燃着的酒精会漂在水面,随水流动,容易引起火灾,要用湿布盖灭。
4.如实记录。实验时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读取实验数据,并如实记录,不能为了迎合实验预设结果而有意改变实验数据,发生较大误差时要认真分析,耐心重做,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5.认真分析。实验误差在所难免,因此,要求学生对实验误差进行认真分析,积极思考探索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系统总结。实验课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回顾,按照要求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
7.反馈思考。每做一次学生分组实验,学生都会有一次实验体验,积累一份动手实验经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会看到一些物理现象,出现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实验误差?如果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并努力提出解决方法,积极改进实验,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大有益处。
(责编 闫祥)
第四篇:怎样上好物理实验课
怎样上好物理实验课
实验在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单向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教与学的双方似乎并无时间也并无精力去怀疑、探究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实验也就成了强化知识的另一个方式,是为了适应另一种题型考试的必须。没有研究和探索,自然就没有悬念和魅力。加上时间、空间和手段的制约,学生的自主性更无从谈起。于是,在教师的心目中,分组实验的地位一直比较微妙,有如鸡肋。至于学生,对实验本身虽然没有兴趣,但对实验课的环境转换、方式转换似乎还是有一定的新鲜感,觉得和体育课、活动课差不多,很“好玩”,所以根本不愿意听教师的安排,也不愿意沉下心去做该做的事情。
但是,一堂课总该有一堂课的收获,实验课的规范化教学总是必要的。为了避免使学生实验成为“赶场子”、“凑热闹”和玩游戏,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做一些工作。
一、扎实备课
仔细对比教材和(学生配套的)的《实验报告》,从原理、器材、步骤„„等等,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左的地方应以教材为准。这是规范要求的第一步。
从原理和操作的角度,研究本实验的知识点和注意点,决定课前应该讲解的内容。
研究和本实验相关的历届考试题,归纳热点知识,以备实验习题课之需。
实验课教案的格式,可和实验报告的格式差不多,而不一定和新课的格式相同。
二、操作前讲解
实验前的讲解可以包括:实验原理的简短介绍,和与本实验操作密切相关的细节。必要的话,还可以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指明该带好的文具和书本。
讲解的地点,选择在(去实验室前的)教室比较合适。因为到了实验室,场面容易失控,学生情绪一般比较“激昂”,要听进老师的要求是不现实的。讲解的内容,切忌冗长,毕竟学生此时已经跃跃欲试,讲多了自然听不进,再者,讲多了学生也记不住,等于没讲。重要的细节,教师可以将仪器搬到教室示范一下,这样比讲的效果可能更好。
和解题相关的注意点和相关知识,应放在配套的习题课上去讲。
三、进实验室快、静、齐
规定好从教室到实验室的路途时间,不允许疲塌、迟到。
进实验室后立即规范座位,然后吩咐纪律检查干部开始考勤,避免溜号的现象发生。在实验的中途,纪律由教师把关,坚决杜绝中离(包括上厕所)、早退等不正常情况出现。
四、过程辅导
鉴于分组实验一般都有专职实验教师当班,科任教师的操作辅导可以相对少一些,而应将精力注重在学生的实验态度上。对于懒散、扯谈,甚至嬉戏打闹的,教师要坚决制止(必要的进行批评教育)。
为了防止学生磨洋工,教师还要对实验的进程进行督导。该测量多少组数据的,在相应的时间是否已经跟上进度。提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能够完成任务,等等。
当然,对于操作技巧,教师也应耐心指导。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较普遍问题,教师在辅导、解答之后,还要记在心中,以备习题课中集中讲解。
五、总结反馈
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收拾好器材,教师验收后方可让学生离开。对于个别效率较低、操作速度较慢的学生,实验可能没有按要求完成,但又必须按时离开实验室,教师可要求他们就在现有的状况下书写实验报告,千万不要虚构测量数据。
学生写完实验报告后,教师要对报告进行批改和评价。批改后,要对报告的完成情况(结合实验室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好的典型,批评做的不够的。只有这样,教师在下一次实验提要求的时候,学生才会感到“有所谓”,也才会把实验课当成一堂真正的课去看待。
第五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正确领会概念,抓住概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物理知识。但物理概念却总让初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一、选好方法,引入概念
1、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引入概念
例如:“压强”概念的引入,先列举学生在生活中的熟悉事例,用手往墙上按图钉,图钉就被钉进墙里,用锋利的刀切肉省力,而用钝刀切肉十分费力;当人们走在海滨沙滩上时,沙滩便留下一窜脚印;骆驼靠又阔又扁并且富有弹性的掌蹄,行走时不会被陷进砂里,故称为“沙漠之舟”,而牛马行走在沙漠中时,蹄子就会深陷在砂中。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也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2、演示实验引入概念
例如:“浮力”概念的引入,先做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挂重物,用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的示数变小。分析由于重物受到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秤的示数变小;在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分析由于重物受到水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从而引入“浮力”概念。
3、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概念
如:“力”概念的引入,学生对力已经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抽象出力的物体性,进而引入力的概念。这样,学生对力的概念体会深刻,便于理解。
4、用类比方法引入概念
例如:“电压”概念的引入,先将请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
5、从物理现象引入概念
例如:“惯性”概念的引入,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汽车突然起动,刹车、加速和拐弯时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
6、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
例如:“大气压强”概念的引入,可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又如在引入 “磁场”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的故事。通过物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总之:引入概念的方法很多,上述只列举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法,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不断“诱思”,理解概念
“诱思”就是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抓住关键,去诱发、激活学生思维。例如:讲授惯性概念时,首先,从外力停止作用后的标枪、自行车等物体仍能沿原来的方向继续运动这些事实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运动着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仍可能继续运动。摒弃了“外力是使物体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然后演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当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进入毛巾铺着的水平面上时,小车通过很短的距离就停下了;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入较光滑的水平面时,通过的距离就要长的多。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越远。对这一事实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减小是由于接触面对它的阻碍作用引起的。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推理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设计一个理想实验:从斜面上冲下来的小车进入一个绝对光滑的平面,由于不受任何阻碍和牵引作用,可以判断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既做匀速直线运动。突出了“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本质的特征,而摒弃了“物体要受恒力的作用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错误观点。在层层递进的思维活动中充分理解了“惯性”概念。
总之,揭示概念的本质,不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定义、熟记定义,更为重要的是应让学生以定义为基础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全面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且认清概念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剖析异同,深化概念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明确概念中要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一些类似的概念进行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不断深化概念。
例如:“压力”和“压强”是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有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就要对两个概念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压力和压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压力是反映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用大小、方向、作用点来描述它,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是由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决定的。它们的联系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如果我们能对不同概念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四、精练细评,巩固概念
例如: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越大的物体比热容越大;B、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越多,物体的比热容越大;C、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越多,物体的比热容越大;D、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越多,物体的比热容越大。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量度式为c=Q/△mt,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与物质数量多少无关的物理量,比较物质比热容大小的基本方法:相同质量的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越多的比热越大,所以,A、B、C均是错误;而D是正确的。换句话说,我们利用量度式c=Q/△mt,来进行物质比热容大小的比较时,采用使Q、m、Δt中的两个因素固定,再根据第三个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而固定一个因素或一个因素也不固定,是无法比较的。
综上所述,要上好物理概念课,应做好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深化、概念的巩固四个环节。在今后物理教学中,本人还要不断地探索教学规律,总结出了一些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