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发表在《中学物理》2012年2月
周同仕 朱 敏
(江苏省淮阴中学 江苏 淮安 22300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课顺其自然也应成为物理教学的一大亮点.而新课程的实施,更为广大物理教师大胆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也成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自由、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主阵地之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物理实验课堂逐渐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使得部分教师对实验课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个别教师甚至不愿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课教学.而这薄弱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课堂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为:①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很感兴趣,上课前后异常兴奋但是秩序混乱.②对物理实验课不重视,从心底里压根没有将实验室当成课堂,只是来玩玩而已.导致实验课堂呈现一种虚假繁荣现象,做实验的不如看热闹的多,忽视了自身实验技能的训练,随便看看别人的实验成果,最后对于应该获取的实验数据任意编造,实验报告也是随便抄抄了事.③很大一部分学生实验课上就只等着做实验,对其余活动基本没兴趣,理论知识根本不听,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结果不是效率低下就是实验失败.④考试时和实验有关的题目失分率较高,就是实验课教学有效性低下的最好说明.如果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那么实验课只是流于一种形式,课改也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如何保证物理实验课有效性教学已成为我们亟
有目的驱动性的课堂必定是高效率的课堂.比如制作人造彩虹实验、制作杆秤实验、制作孔明灯实验、制作程控电路实验等,可以和学校的科技文化节一起搞,这样学生就会将在家的闲散时间或双休日时间变成了实验课堂,并能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完成自己预定的任务.2.3 利用自修、培训契机,提升掌控实验课教学能力
教师应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学习先进的实验课教育、教学理念,总结每一次实验课教学的经验教训,优化教学流程,不断提升课堂组织教学的创新能力.每一堂课都力争给学生带来一个惊喜,能让学生对你敬佩有加,刮目相看.3 发挥实验小组长作用,多头打造高效实验课堂
小组长一词似乎已经过时,但是,在实验课上小组长是不可或缺的,小组长作用发挥好坏,对实验课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初二的一个新教师,一开始进行实验课教学时,由于没有充分准备,整个实验课堂乱糟糟,学生乱喊乱叫,教师疲于奔命,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我们帮助、指导他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小组挑选一个成绩比较优秀、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当小组长,每一堂课充分发挥实验小组长的核心作用,保证了实验课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实验小组长核心作用的发挥是经过课前培训的.课前教师先对各实验小组长进行集体培训,提前进行实验操作,并对一些事务进行交待.到了实验课堂,每一个实验小组长就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可以负责分发实验器材,可以负责当堂的分组实验演示,可以负责实验器材的适时补给,可以负责对其他同学做一些实验方面的友情提醒,可以分散到各个小组进行现场实验指导,还可以负责检查汇报
456-
第二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形象来传播知识的.实验又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要达到这个要求就更离不开实验的支持。然而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教师忽略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教学;即使在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要么没有做成功或者出现“意外”,要么成功了但效果突显不出来,要么有效果了但学生看不清,要么学生看的清了但看不懂;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瑕疵。因此有必要对演示实验如何完成的更好,如何使学生看的清看的明白做进一步研究。即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如何发挥最大教学效果的研
究------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物理 演示实验 有效性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形象来传播知识的.实验又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要达到这个要求就更离不开实验的支持。然而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教师忽略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教学;即使在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要么没有做成功或者出现“意外”,要么成功了但效果突显不出来,要么有效果了但学生看不清,要么学生看的清了但看不懂;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瑕疵。因此有必要对演示实验如何完成的更好,如何使学生看的清看的明白做进一步研究。即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如何发挥最大教学效果的研
究------演示实验有效性研究。
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研究演示实验的有效性不仅对课堂的教学,也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演示实验课前的准备:
1.演示实验目的性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必要进行演示实验,怎样设计、采用什么方法,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要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出发,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就应当下功夫多设计一些实验。比如关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上是让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下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如果我们再补充一个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挂一物体匀速上升或下降(一定要控制好匀速),再一次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这样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认识就比较全面。作为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补充的则要补充,不一定只针对重、难点,只要学生中有存在问题,也要针对性地做一些演示实验。比如学生通常都认为“磁铁吸引铁”,但铁是否吸引磁铁很少有学生考虑。如果教师用一个大铁块靠近小磁铁时,磁铁被大铁块吸引过来稍加演示,会有助于学生弄懂相互作用的同时性问题,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会勤于思考,善
于发现问题,并能用实验去验证。
2.演示实验准备要充分
演示实验准备不能马虎,要认真检查仪器,课前要认真进行试做。有的教师课前演示实验准备不充分,没有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要求,没有进行试做。上课时有可能现象出不来,或者极不明显。于是手忙脚乱,急得满头大汗,语无伦次,学生则索然无味,实验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所谓演示实验要有思考性,就是说由于学生对实验应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对实验现象也不会深入分析。因此,教师在准备演示实验时,不能照本宣科,要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总之,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课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注意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以确保实验成功,提高
课堂效率。
二.演示实验课时的操作:
1.注意实验的可视性,是取得实验教学效果的根本。
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做到可视性。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实验时发生的现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a.实验时用的仪器要大一些,演示桌的高度要适当;教师在演示时身体不要遮住仪器,或挡住一部分人的视线,仪器之间也不要互相遮挡。b.演示桌上的仪器布局要合理。主要的仪器或发生主要现象的仪器应放在突出的位置,辅助仪器放在次要位置,没有用的仪器要放在桌上,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仪器太小或现象不够明显,可用实物投影的方法演示。c.实验时,要处理好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使对象尽量突出。例如,在仪器的关键部位涂上鲜明的颜色;在实验装置后面配上适当颜色的衬板,把被观察的实验现象衬托出来;在水或其他无色液体中加入适量的染料,以提高其可见度;用烟雾箱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透镜成像等实验,使光路清
晰地显现出来等。
2.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创设实验情景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教学实践证明:一旦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景所感染,或者说学生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便会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课本上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教师先让学生看课本开头一自然段关于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再拿出“马德堡半球”,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它在学生面前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它在中学生的视觉中就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使演示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实验情景,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制造矛盾,提出疑问,引起学生主动联想。这些问题的设置应该围绕实验主体教学的实质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中及结果中得到强化。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错误地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提问说明什么?(2)用弹簧测力计挂铁块慢慢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3)换用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提问液体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什么不同?总之,创设实验情景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获得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3.注意演示的方法,技巧,取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比如课本的有些演示实验,如果按照课本简单重复,学生会索然无味。如果教师稍加改变,推陈出新,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课本上的带电体吸引纸屑实验,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玩过。如果教师把该实验换成一块已带上电的包装用泡沫塑料往某学生头上放,塑料块未放下时,学生的头发突然向上飞蓬。此时,教室里的学生必定全堂哗然、目瞪口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再比如,我们在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实验前,先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几次,结果非但不合拢,反而更散开。通过演示学生会感到很奇怪,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实验。这样,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课本中有的演示实验,在学生的想象中,其实验结果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损坏东西等。在老师演示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实验的进行。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来设计实验。例如,演示盛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块玻璃片后倒置,在大气压下的作用下,玻璃片不会掉下来,水不会流出来的实验。教师在演示时,将该实验放在讲台教师用书正上方进行,学生观察时会马上想到老师的书会很危险,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总之,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用心设计一些好的演示方法与
技巧,演示效果就会得到大大的加强。
三.演示实验课后的反思:
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必须做到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因此在学生实验时,应该积
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同时教师也应对演示实验的最终成败做反思不断
完善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第三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
如何上好实验课
高兰英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总结十几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我认为做好物理实验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备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像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而且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都应该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不至于上课时,由于仪器等原因问题做实验万一失败了而慌了手脚,本来自己胸有成竹的实验,却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闹得自己尴尬而下不来台。在此同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预习情况。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学生就怕看到预习了实验的同学先做实验,而自己得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情况,下次做实验时就记得迫使自己先去预习实验,慢慢地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3、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而实验恰恰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好动、对事物好奇、有想法的年龄阶段,所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会事半功倍。而且在观察这些物理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的条件和说明的道理。
4、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部分实验都配有插图,老师应引导学生识图画图来学习图中所包含的意义。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实验,也便于学生理解实验、掌握实验。比如在做重力——质量图象实验时,列好表格,然后要求学生用直角坐标系描出各点,再绘成G—m图象,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绘图,就基本能掌握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关系。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绘图可能就能牢固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
5、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和小制作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
教材上有很多章节中或习题后面配有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做好这些小实验,小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比如:用纸盒烧开水,学生开始不相信、怀疑,通过自己动手后才确信了,由好奇产生动手的欲望;这些小实验简单易做随处可以完成,但却能说明道理,这样使教学变得轻松了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实验、小制作的动手,从而和课堂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何乐而不为!
6、自制教具
我们的条件不是很好,缺少仪器的时候时有发生。其实我们可以自制一些简易教具,有些教具虽然简易,但可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呢!比如:在讲焦耳定律时,可以取一节干电池,将口香糖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后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由于中间电阻大,通电时会迅速升温发热,从而引起锡纸点燃。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又比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可以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用一个乒乓球横切过去,让杯内无气泡,再倒过来,使劲向下摔,乒乓球不会掉,杯内的水不会流出来,现象很明显。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惊叹到底是什么把乒乓球和水牢牢地托起呢,甚至有学生还想到可能是水的粘力把乒乓球粘在杯口上,所以乒乓球不会掉,水不会流出来。从而引出课题,效果真的很好!另外,老师经常自制一些教具,学生对老师的敬业会更钦佩的,这样会收到双重功效。
总之,上好一堂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追求的。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和较好的评价体系去实现。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注意广泛搜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真实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所有的认知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所以提问不论对于学还是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疑,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提问时,要注意:(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先易后难,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3)设计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要尽可能地运用物理学科术语。这是高效课堂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教师讲,而是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该讲的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研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受浮力是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等是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这样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作为检测和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练习的作用举足轻重。有些教师怕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习惯性将练习放在课后,其实每节课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课堂练习的内容要注意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教师要对训练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练习,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技能,掌握知识,体现了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课堂练习的完成,一定要注重限时和精选两个细节。限时:要根据作业量的大小,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且争取做到当堂反馈。课堂的高效,并不一定指向所有学生都学会,而是应该通过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哪些学生会了,哪些学生没有学会,到底是哪里不会,有利于下一节课的辅导。精选:作业一定要精心选取和编写。精选需要比较,需要研究,需要有教师亲自做一遍的体验。
总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感染学生,都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五篇: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起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思考、探究的课题,而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是同样如此。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对其的实现策略加以研究、探索等,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将物理学科的价值、效用等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其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对于物理这一学科而言,其最终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情感,使其掌握必备的物理知识、技能等,以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至此,在实践教学中,为了将该学科的价值、效用展现出来,教师一定要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实现,对教学形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加以规划等,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而贡献力量。
一、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所谓的有效性教学,通常情况下就是指,教师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可以使学生们获取到相应的进步、发展,使教学获取到相应的收益。但假如教学并没有获取到效益的话,其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并不是指教师教得不认真、或教学内容没有完成,而是学生学的好与不好。总之,要想使有效性教学得以实现,就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其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避免一些低效、无效现象的发生。
对于有效性教学这一理念而言,主要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点:1.关注学生们的进步、发展[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好教学对象,意识到教学并不是唱独角戏,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交互,以进一步地突显其的主体地位,使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大大加强。
2.应对教学效益加以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效益与时间的观念,不能完全的按照感觉走,也不能将“效益”简单的理解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讲授最多的内容”,教学收益并不取决于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单位时间等加以综合性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使学生们从中获益。
3.关注教学中的量化、可测性。在此方面,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应尽量的具体、明确,以为教师教学效益的检验提供依据,但是也并不能认为量化就是最好的、最科学的,而是要做到结果与过程、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教学表现展现出来,拒绝量化、过于量化。
4.应强化反思意识。在开展完课堂教学之后,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应对自身的日常行为、教学行为等加以反思,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充分地考虑,应反复地探究“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吗?”“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算是有效呢?”“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呢?”借助于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完善、更有效,将有效教学这一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
5.增强自身认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深刻地意识到,有效教学也是教学策略中的一种,其要求,教师应运用相关的策略知识,结合于实际的教学情景,来做出教学策略。至此,教师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价值、效用等展现出来。
二、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营造课堂氛围,构建有效教学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要想使最终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一定离不开课堂环境的构建[2]。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认识到这一点,并要结合学科特点,致力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从而有效地降低物理知识的枯燥性、抽象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较为有限,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将自身的效用展现出来,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将该学科的内涵、价值、作用等发挥到最大。
例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致力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全面地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们乐在其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将一个猜纸牌的小魔术融入进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使其对课堂的参与兴趣得以强化;而在魔术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魔术的奥秘,也就是运用了平面镜这一原理,以进一步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并对课堂氛围起到了一个活跃的作用,促使授课目标得以逐步地落实。
(二)培养自学能力,构建有效教学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自学能力的培育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至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其逐步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以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1.指导课前预习。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证明,部分学生之所以物理学习的成绩、效果差强人意,与其学习习惯的好坏,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部分学生难以自主地学习、掌握、分类、总结知识等,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漏洞,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至此,教师就可以从课前指导入手,促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讲解《认识浮力》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来设计出导学案,并将其用于学生的预习中,全面地增强学生预习的有序性、规律性、实效性等,使其的预习效果得以显著性的增强。
2.引导总结归纳。在物理这一学科中,主要包含了物理概念、物理实验、物理规律等,以形成了物理学[3]。至此,为了促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保障有效教学的实现,教师也应注重于总结归纳这一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记忆物理知识,在其的脑海深处构建起知识表象,强化其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完善性等,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例如,在讲解《电流做功》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引导作用,将微课这一资源引入进来,借助于微视频的方式,将各个知识要点集合起来,在微博、QQ等平台中上传给学生,便于其在总结、归纳、复习中使用,使其实现查缺补漏,促使其学习习惯的逐步形成。
3.注重错题纠正。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是轻易的就可以规避的,部分学生可能在后续学习中依旧会二次出现,对其最终的学习效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至此,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增强,教师也应注重于错题纠正,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而助力。例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将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纠正方式等记录下来,并在复习、闲暇时间内反复观看,避免此类错误二次出现,促使学习习惯的养成。总之,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就一定要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育工作,促使其实现自主学习、长久学习、终身学习等,为其后续的学习、发展等打下有利基础。
(三)应用现代技术,构建有效教学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技术也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并成为教师们实现有效教学的路径之一。至此,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学习体验等,促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
例如,在讲解《多彩的光》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引入进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呈现出水中倒影、铅笔“折断”、小孔成像、日食形成等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找出哪一现象是反射、折射现象等,促进其的思维发展,使教学效果得以增强。在此形式下,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带给其一定的新颖感,也能够活跃其的思维,使其辨别物理知识,累计生活经验等,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最终效果。
(四)注重实践探究,构建有效教学
在物理学科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物理实验,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其探究能力的路径之一。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对物理实验引起必要的注重,并要大力的鼓励学生课外实验、分组实验等,使其在实验中大胆创新、大胆想象、大胆实践,以在强化其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物理素养的同时,促使其获取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动手能力较差,不会对照电路图来进行连接、在连接电表上的正负极时出现错误等。至此,针对于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等,应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实验探索,促使学生在这其中验证物理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创造力等,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们的主战场,促使其获取知识,保障有效教学得以持续地落实。
(五)开展小组合作,构建有效教学
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落实好三维目标,已经成为教师们所关注的焦点。至此,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保障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教师也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组织作用,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引入进来,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促使学习任务的完成。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譬如,分组不合理、合作目标设定的不恰当等,需要教师下意识的规避,保障教学活动得以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
例如,在这其中,教师应秉持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应保障每组既有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也有中等生、后进生等,促使其实现资源互补、共同进步。另外,在设定合作目标时,教师也应结合教学需求、学生学情等,保障目标设定的合理性、科学性,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助力。在此模式下,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使三维目标得以逐步地落实。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借助于此,不仅有利于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的更新、创新,也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新颖感等,将学科效用发挥到最大。虽然,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意识还较为淡薄,但我确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使这些不足得到完善,向高效课堂的构建迈进。
参考文献:
[1] 赵瑞.以人为本,在物理课堂渗透人文教育[J].考试周刊.2015(73)[2] 单秀平.初中物理课堂如何体现“让学引思”的几点思考[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6(10)[3] 庞秀玲.初中物理课堂生成性教学法运用之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