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14: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

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1年11月10日

我们县物理学科的教师在教研员禹桂芝老师的带领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全县物理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子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子课题探究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

2.发展心理学理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4.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5.“做中学”理论。

6.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富有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美国科学家曾对人的大脑遗忘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以下各种学习方式的遗忘率分别为:阅读90%,听课80%,应用70%,看电影60%,看展览50%,讨论30%,讲话30%,自己动手做10%,学生教学生5%。由此看来,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是一种终身难忘的过程。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奇感。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创设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放大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3.设计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4.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6.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8.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可实施性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对本课题的研究寄予厚望。

2.学校丰富的第二课堂资源:全县十三所初中有着丰富的校园课程文化,倡导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发现自我潜在能力和价值。

3.本课题组成员:十三个校区一线物理骨干,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意识。

4.规范的管理制度:学习交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制度等,确保课题正常开展。

5.可供利用的平台:杜蒙物理教研室QQ群、杜蒙初中物理教研室博客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措施:

(一)时间规划

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3年(2008年3月~2011年10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08年3月~2008年5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08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08年9月~2010年6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4.汇报成果阶段(2010年6月~2011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专家评审(2011年10月)

7.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1年11月)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 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开放、动态、灵活,实践探索性强: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性成果

1.通过对整个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案例的梳理,拿出一套体系完整的物理实验探究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

2.与各校的校本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初步形成物理实验课的评价标准。

4.物理实验课的优质课范例。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研究负责人:禹桂芝

2.理论研究负责人:杨伟星 包晓春

3.实践研究负责人:鞠立卫 刘国秀 霍忠金 陈彦章

4.课题科研管理负责人:顾艳丽 王明柱 李子民 付春媛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开题报告

《关于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的组织的研究策略》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理解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学生分组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各种物理现象,验证物理规律,巩固理论知识,学会有关实验方法和使用仪器、工具的技能,学会测定物理和参数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理论应用实际工作的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中学物理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课改进程的加快,我们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途径,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不无失落地看到,有些学生似乎没有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持久的快乐。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鉴于此,我校物理教师力求从改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入手,师生共同开展物理实验,为全体学生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增强每一个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自主活动的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一)基本内容:

(1)挖掘课本教材上的分组实验内容,因地制宜,开足所有实验。

对教材上每个实验进行细致研究,对实验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做到了如指掌;针对实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改进实验模式;结合学校自身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实验效果更显著、更富趣味性,更加突出新课标要求,更具探究性和启发性。

(2)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小创作小实验展示竞赛活动。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矛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身边常用物品开发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物理实验。

家庭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物品或材料,有其不同的物理性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性能(如强度、脆性、弹性、柔性、硬度、延展性、隔热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有所了解,结合初中物理的知识,将物理课堂与日常生活二者有机结合,显现其内含的物理特性。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对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二)重点:

根据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该课题的一些优化策略或建议,并力求做到提供的策略具有可行性,(三)难点:

很多实验存在现效果不明显,现象不直观的缺点,学生观察之后看不懂,我们要对这样的实验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努力做到由繁入简,使实验现象变得简单直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实验探究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开展什么实验,学生在实验前教师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扫清障碍,同时教师必须课前为学生作好物质准备。特别是实验前学生必须通过实验预习报告单的填写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有清晰的认识。

2、加强实验完成之后的总结工作。学生在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时,由于认知差距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度还相对较差,因此会导致时间的大量浪费。

3.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小创作小实验展示竞赛活动。

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发扬校本精神,开发设计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或者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物理小实验。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小创作小实验展示竞赛活动。

四、本课题研究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和实验受关注的程度,及时发现问题。

2.实验法:不断地进行实验的改革,对一个实验要多次改进,达到知识和趣味的最有益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

3.调查法:通过学生的反馈(问卷和课后询问相结合),获得最直接和最真实的实验效果评价。

五、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保证

课题主持人2007年6月毕业于陇东学院物理系,之后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教学成绩突出,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现任我校九年级物理备课组组长。参与过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一线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强,对科研有活力,有热情,也有一定的科研经历。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整体物理组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也会推动整个物理组乃至整个学校教科研的发展。

六、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1.2016.3-2016.6,课题准备阶段,理论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落实方案。

2.2.2016.6——2016.7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3.2016.7——2016.9针对学生分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策略。4.2016.9——2016.11实施策略,记录策略实施情况。

5.2016.11——2016.12 成果总结,形成文字。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实验教学案例、器材等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部分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或发表

第三篇: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虽然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小组热闹一阵子后,常常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有的小组成员互相埋怨,渐渐地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冷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更有甚者有好的思路,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探究。

针对上面的现象,更深入思考、探究,还会发现许多问题:

(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

(3)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因此,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低效的学习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合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习导论》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三、课题的提出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两年多了,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

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意义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减少差异,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五、研究对象

初三、四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

(二)、研究内容

研究课上学生合作学习新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策略。

研究课后学生学习如何实现合作,巩固学习效果的策略。

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物理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

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四)、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七、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初三、四学生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

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八、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1、我们从新目标教材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性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新教材倡导合作探究。提偿在活动中学,由此得出结论合作学习更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确定课题

依据烟台差异教育课题,我们确定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互教优势全面提高探究、表达、交流技能及合作精神。

3、成立了课题实施小组

确立了xx为物理课题负责人。并确立研究对象为全体初三、四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员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4、大量查阅了有关合作学习方面的书籍并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7月)

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详细给出小组合作评价,进行起步阶段的具体操作:

(一)进行小组合作分组,选拔组长及成员分工

(二)课上实施

(1)小组会话,互帮互助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2)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全班共享与互教。

(3)知识点互考,小卷互批,作业互相监督,形成组内互相制约,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4)课堂评价策略的有效运用为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习题随堂跟踪测评,取数次成绩之平均为其平时成绩,同时进行小组的捆绑评价。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

1、在总结前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老师学习借鉴。

3、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向各级刊物推广。

九、课题组成员

组长:xx

组员:刘晓棠、王绍荣、张学波

十、保障措施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可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查阅到很多的资料,既快捷又方便。

3、课题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获得多次优质课,在省市发表过多篇教学设计和论文。

4、我校有较浓厚的科研氛围。

十一、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平时抽测的数据汇总、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研讨会、论文或心得体会等。

第四篇:物理实验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生活中保护听力小窍门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⑴ 噪声对听力的损伤。⑵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⑶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⑷ 噪声对动物的影响。⑸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中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

结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中的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和

第四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研究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科知识的得到具体应用,而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对自己听力系统保护的意识。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噪声对人的影响和危害跟噪声的强弱程度有直接关系。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隔声就是将声源隔离,防止声源产生的噪声向室内传播。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

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众多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出适合学生自己的小窍门。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的对象:校园、家庭以及生活里其他环境中噪音的主要来源,导致听力下降习惯 研究的问题:如何保护听力?

研究的方法:①调查研究法:: 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②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形成小窍门

可行性分析:

学生比较熟悉,能通过资料、网络、教材等搜集到信息,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感兴趣。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即可进行研究,增强了学生环保和保护自己的意识。课题研究的步骤:

由2人负责资料搜集整理,2人负责调查噪音的主要来源和学生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2人负责统稿形成报告。主要工作是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防控噪音的方法、校园、家庭以及生活里其他环境中噪音的主要来源、我们哪些习惯导致听力下降。最后提出建议和对策,找出保护听力的小窍门。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形成分析报告,找到小窍门,总结形成文字。以电子稿形式提交研究成果。

课题导师:初二物理老师课题组成员:学生6人

第五篇: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习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习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2、延伸拓展:

筛选部分中外现代优秀诗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3、实践活动:

结合现代诗歌单元内容,组织诗歌欣赏、个人创作、诗歌朗诵等活动。欣赏诗歌可由老师选择,创作诗歌可据不同情况自定,朗诵诗歌可在语文教材、扩展读本、课外或自己创作中选择,也可把中国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进行朗诵等。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交流讨论等。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4——20xx.8)

搜集资料,学习理论,编写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等。

2、实施阶段(20xx.9——20xx.4)

(1)访问调查

了解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查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摸索可行方法等。

(2)具体实施

走进课堂,具体实施现代诗歌教学;利用课余,开展多项研究活动;等等。

3、总结阶段(20xx.4——20xx.5)

(1)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2)搜集整理其他研究成果;

(3)上传上级课题负责部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制作多媒体现代诗歌教学视频;

2、撰写《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报告》;

3、组织学生将自己创作、翻译或改写的现代诗歌结集。(鼓励学生编写个人专集,也可多人,建议为诗集起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写出序跋,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和板式等)。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2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11月26日 地点:会宁中学科研处 评议专家:张爱梅,邢台县规划办主席,中学高级教师。 刘诗信,邢台县会宁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毕立敏,邢台县会宁中学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参与人员:王贵平、王振全、张华。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题目: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

(二)课题内容

1、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各类文体文章的赏评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阅读、评价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分类开展赏评学习;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积累。指导学生积累各种各样文体阅读的具体方法,总结有利于教学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学习。

2、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在赏评中积累语言,并在不断阅读中提炼观点,围绕观点表达独具个性的阅读见解;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融生活于鉴赏、评析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能力;

3、解决赏评教学中的评价和考评办法,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有针对性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把学生真正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

4、总结一种教学模式:自学预设--问题创新(提出预习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解决突出问题)--阅读赏评(口头表达评析--书面赏析表达)--展示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力争让学生在自学预设中掌握知识,在问题创新和阅读赏评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评价中找到自信。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有收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以学促学。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运用诗意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积累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体材料经验。重视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习过程的和谐。

2、案例分析法 以全国知名语文教师诗意课堂的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主研教师所任教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课堂教学案例,探索诗意课堂的教学规律。

3、经验总结法 教师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实践者。要求实验教师积累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动的诗意语文课堂,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课题组织 课题主持人:王贵平课题研究成员:王振全、张华。

(五)课题分工 王贵平,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王振全,负责课题统筹规划,理论构建。 张 华,负责开题报告和课堂实录。

(六)研究进度 实验时间为1年(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

学习教育理论,选定申报,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0月)课题研究实验阶段

1、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以学习、讨论、课例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3、以学期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材料整理、小结。

4、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课题研究提高总结阶段

1、根据第二阶段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4、经验推广。

(七)经费分配 科研经费有自筹经费和学校提供资助的方式。请专家指导和参加课题研讨会的费用实报实销。

(八)预期成果

1 20xx.11- 20xx.5 高中语文诗意课堂的构建 论文 王贵平

2 20xx.5-8 作文教学的自主评改 论文 王振全

3 20xx.8- 20xx.5 自主课堂教学设计 课件 王贵平

4 20xx.8- 20xx.9 语文自主课堂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张 华

5 20xx.8- 20xx.9 语文自主课堂实录 录像课 王贵平

最终研究成果

1 20xx.8 《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论文 王贵平

2 20xx.9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研究》 研究报告 张 华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专家一致认为,课题提出的“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的主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课题有扎实的实践基础,作了不少先期调研,对课题研究有了充分认识,方向明确,步骤清晰,针对性强。

专家也对课题提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1、“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2、理论意义方面,申请书没有明确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研究内容要具体,如在主课题下分设若干子课题。

4、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做为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总结的“教学模式”是一般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课型,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变通,在开题报告要明确指出。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民族地区落后的英语教学越来越跟不上形式。

(1)教学软硬件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2)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模式相对较为传统,需要根据新课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日益脱节。众多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一线的老师只有想办法从自己做起,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标准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变我们课堂教学中僵化,呆板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最终结论。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就是机械地学习,忙于听讲,忙于记笔记,课堂氛围沉闷。教学互动很少,老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极差。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每个教师的课堂模式设计都各有千秋,致使教学效果差异也很大。但肯定地说,如果我们通过对高中教师处理听说读写及语法板块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比对、分析和总结,让更多的老师们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取长补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好的教学模式去调控自己的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有改观,这个调查研究就没有白做。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实际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英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此课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一线教师一定能找到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有帮助的教学模式,从而共同提高水平和教学成绩。最终目的是:

(1)共同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调控课堂的策略,优化我们的授课模式;

(2)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3)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主动探究,参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探索学习规律的能力。最终培养起使其受益终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他们走上终身学习的人生道路。

三、课题研究的预想:对象、目标与内容

1、研究对象:本课题将围绕我校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我县的其他名优教师的教学模式展开,同时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去优化相关的模式,为教学服好务。

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本小组想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群策群力地找出适应新课改要求,并能优化指导我们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让我们的教学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以下的目的:

(1).研究这一课题,能对实施新课程以后,尤其是“减负增效”政策下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高探索一条可行之路。我们这些处在一线的教师,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改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各种有效的'模式,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提供成长平台,最终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2)通过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升我校英语教育质量,保证英语学习顺利进行。

3、研究内容:

(1)高中英语课堂listen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2)高中英语课堂speak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3)高中英语课堂read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4)高中英语课堂writing的各种教学模式

(5)高中英语课堂grammar的各种教学模式

四、实施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以及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有关的其他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2、建立交流研究的信息平台:

(1)建立一个公共邮箱;

(2)建立英语课题研究qq群

3、调查师生教学现状,组织研究力量,调查教师的教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及师生的能力水平,确定研究的起点和平台。了解课堂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我们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确定方向和策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各人制订好自己的研究方案。

2、密切关注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高考的各项情况,从而有效的、针对性的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策略和方式方法必须和高考动向相结合,也必须和新课改要求一致。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听课,评课,研讨,进一步观摩名师相关讲座,用心去思考,改进,反复实验交流,进行深层的研究学习,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为下一步的研究找策略,并形成阶段性的理论模式。

第三阶段:完善实践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将研究成果在本校巩固实施,进一步提高完善。

(2)请上一级教研机构对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实践。

(3)完成阶段性各个板块的初步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该课题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五、课题相关说明

说明:由程晋梅组织组员选题、规划并制订实施方案,至始至终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不光负责好自己专长的板块研究工作,还要共同帮助,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做好各个板块的协调工作。最后顺利圆满结题。贡献出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性和指导性文献。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师优秀教案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

3、成果报告:形成的相关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组:

2、课题指导组:

3、课题实施组及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程晋梅

主研人员:程晋梅、张元林、苏琴、刘倩、秦毓志

参研人员:会理县实验中学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近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学习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平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习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习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习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习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习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习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习情况。

2. 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习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习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平时学习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习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习时期或学习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习很努力,且学习效果很好,但后期学习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体现 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习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习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习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习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习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习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5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 最优化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明确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呢?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哪些辅助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如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以此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的教育相比,有明显的特色:

(1)设备先进。包括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微机、液晶投影。

(2)表现形式多样。现代媒体可用图像、声音、色彩、空间等有形有声地表现教学内容。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掌握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的熏陶。总之,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内,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运用,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既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因此,将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运用到素质教育之中,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去探索现代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运用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本课题实验研究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6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立项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今天的小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习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习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2、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性定量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

3、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各年级之间,作文教学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手段,坚持实践第一,加强综合研究,为推进我县“有效教学”展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6、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五、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2、怎样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3、怎样批阅作文更科学、更有效?

4、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作文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调查研究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做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3、通过初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针对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初中各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三个学段)不同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5、通过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

六、具体思路和方法步骤:

本课题拟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试验准备阶段

1、收集材料,加强理论学习,审定方案,落实任务。

2、试验班级的确定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十二个班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试验实施阶段:

1、调查访谈初中生语文作文的个性心理,内容习作兴趣、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作文质量、语言积累运用情况、学习习惯、学生对作文的认识等;调查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心理;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调查学生已有语文学习策略及教师语文教学的一般策略,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作文教学现状、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借鉴先进作风,结合教学实际,研讨适合我校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

3、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

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验经验,反思实验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5、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第三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月):试验总结阶段

利用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法,探讨研究的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在弥补缺漏。

七、保障措施和基本要求:

(一)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姜延魁同志任组长,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研究。

2、上报学校,申请研究经费初步确定三千元,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3、创办作文期刊《新月》。有语文组主办,吸纳学生编排。

(二)基本要求

1、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意见,统一思想,修正研究思路,调整研究方案,确定近期研究重点。

2、立足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堂细节,捕捉课堂信息,加强理论学习,大胆实践操作。

3、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有价值的经验,并及时记录。同时还要将教学中的疑惑点、可研究点记录下来,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研究和探讨。

4、各参研人员一定要踏实的进行研究,及时进行记录、统计数据、做好总结,并写好阶段总结报告。

八、理论、方法的学习与研究:

组织参研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认知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等,并探讨作文教学方法(借鉴的先进教法,探讨适合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的方法)。采取集中学习和分别探讨相结合,个人探究和集体交流相结合。

九、组织分工与经费管理:

(一)组织分工

姜延魁副校长任组长,马耀武、刘伯枭、王秉泰、王艳梅、李占辉、张莉莉为主研人员的《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中,马耀武老师全面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姜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将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

(二)经费管理

本项课题预计需经费三千元,采取经费使用报批制,高效使用经费。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9

由雨花区教科中心专家朱紫彪老师牵头申报的“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经长沙市教科院批准,列为市级规划课题,现根据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系统研究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做文章教学的10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述”等,都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是我区中学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学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语文老师们常把作文课堂教学定位为如何搜集素材,如何讲评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师认为,学生写作的效果跟教师系列化的引导、点拨、指导有直接的关系。在听课过程中还发现作文课堂教学大多流程单一或者呆板,基本为“命题——指导——写作——批阅——讲评”。这样的程序无法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即使点评覆盖面也有限,角度单一,标准呆板,课堂内容往往是话题唯一,能力训练单一。课堂设计往往很难契合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只觉课堂难熬,索然无味,作文也就是草草应付了事。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课题通过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角度,对于快速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写作兴趣、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极力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强调儿童的兴趣,从做中学,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这点正好切合了写作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特点。本世纪的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能够尽可能谴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美国中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写作,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科举时代,作文就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它倍受人重视和推崇。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写作也作为一门专门的语文内容进入教学的范畴。即便如此,作文的教与学却显得步履蹒跚、龙钟老态,如圈内人士称是“内容泛化、情感虚设、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语文圈内外人士,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指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诸种弊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增加,我区的11所中学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这些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怕写作,拿起笔就皱眉头,咬笔头,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或者杜撰出来,也是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计划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辟了语文新课改中写作的教学领域,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上更好的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全面反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有效,不仅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有效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实践课题。

2、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

“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是指推进全区教师群体的、外显的作文课堂驾驭能力,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写作能力。该课题对我区写作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区学生主要来源农民工子弟,大部分学生语言功底差,写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围;鉴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3、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内容主要分为口头作文教学和课堂写作教学等方面。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就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的10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说明有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我们的构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论运用到作文指导的活动设计中来,一方面通过覆盖多种智能的活动形式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得到肯定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智能活动的形式,使得作文课堂从某种角度再现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作文的动力,写下自己的真实体验。

2、写作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源于实践,文学源于生活,所以要进行创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经历,就要先认识生活。在语文课程标准 “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3、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构建中学口头作文教学和书面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研究内容:

1、作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序开展的研究

2、学生自主探究式写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反思的研究

4、通过有效作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思维、语言发展、写作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生活内容等多元、多维度的交织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螺旋式递进的认知规律。并点拨学生用自身独特的视角,体验、观察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和心声。

八、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观察法听课评课,进行教学评价,形成作文课堂有效性评价记录。

2、行动研究法:采取初步设想、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研究结果的整体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始终。

3、比较研究法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比较既包括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既有面的比较又结合点的对比,既有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又将本校作文课堂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既有静态比较又可以把比较放在动态中进行。

九、预期成果

1、探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形成研究报告。

2、汇编作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例。

3、形成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件库,制作课堂录像光盘。

4、组织汇编教师的研究论文和师生校园文学作品集。

十、组织管理:

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朱紫彪

核心成员:付晓芹、刘炜伟、张捷、胡登高、陈春燕、范益群、张艳红、贺卫兵、彭献、潘雪凌、黄天宇、陈雅妮、冯娟、李六英、黄静宇、刘蓉、史果红、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报与立项阶段。搞好前期宣传工作,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分课题。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出版作文课堂活动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近几年来出版专著若干,发表论文37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级、市级课题5个,已获奖的3个。本课题组负责人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奖,课题组有主要研究人员 20 人,其中中高职称3人,均为本区各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年轻的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师在市级赛课和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特一等奖,专业、年龄、职务(称)搭配合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前期已经就口头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材料搜集,举行了全区各学校参与的“口头作文”赛课,推出教师上市级口头作文公开课。同时,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区教科中心领导及课题研究的专家,使本项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证。

十三、经费预算及开支:

合计共5万元:国内调研 0元 ;小型会议费15000元 ;开题费3000元 ;

结题费 20xx元; 成果印刷费5000元 ; 奖励 5000元 。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0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

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 + 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1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三、巩固实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一月)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下载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实验课题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初高中衔接(欧姆定律)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初中教学时,经常有已经毕业的学生谈到高中物理好难,物理听得懂但用不来,究竟初高中学习物理的区别在哪里呢?高......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

    如何上好实验课 高兰英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

    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初探 一、 构建新课标要求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最终定稿)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1、 新课引入 时间:不超过3分钟 方式: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 2、 预习交流 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

    小学系列化作文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作文)

    “小学系列化作文教学的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课题负责人王寨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

    初中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题开题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初中各科教师都一直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

    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最终定稿]

    一、研究的缘起 高中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学研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更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