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作文讲评课模式探索与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作文讲评课模式探索与研究》开题报告书
开题报告内容
研究课题名称 《初中作文讲评课模式探索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
种文华
强锋
学科分类
语文基础性科研研究
课题参与人
黄
群
王爱兰
张
莉
王玲侠
耿青素
张萍望
樊美婷
开题日期
2015年9月15日
说
明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3、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方案、进度的安排、人员的分工
4、参考的主要文献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创新目前作文讲评教学现状的需要
① 流程单调机械。审视写作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课堂写作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始终没有转移到学生主动学习和兴趣学习的轨道上。作文讲评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内容片面、方式单
一、过程残缺、收效甚微等诸多弊端。
②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作文讲评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点评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讲评无动于衷。
③教学效果不明显。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缺失,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因此重视作文的讲评,创新讲评理念,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创新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讲评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适应我校校情的需要
①我校科研兴校的需要。在教研教改形势下,我校一直力图把科学教育提升到发展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高度对待,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我们一直探索中前列,同时教科研活动也是我校提升办学品位的需要。
②语文学科与时俱进的需要。我组多年来承担校级、县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方针引导下,我校各学科的教学都在改革和创新,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绝对不能滞后。
③我校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切实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让师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④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强调素质教育,对教育的诸领域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教学研究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是摆在教学研究者面前的新课题。因此这要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写作指导与讲评模式,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写作是人类浇铸思想和积淀文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写作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写作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写作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同时近几十年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停留在口号层面,很少注意到实践层面的因材施教,这对学生的个体健康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都有明显的病态影响,因此探索能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作文教学模式也是学生个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四,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实践法
3、经验验证法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现状
1.初中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都把目光和精力都集中在作文教学上。许多语 文教育专家都作过关注且颇有独特的见解。如洪宗礼老师提出的“写作教学要有序、善引、求活”,魏书生老师提出的“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将教‘作文’和教‘作人’结合起来,将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很好地渗透在作文教学中”、黄厚江老师提出的“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于漪老师提出“作文教学既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要激励他们加强写好作文的责任感”等,都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引作用。但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诸多不良倾向依旧存在,如: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等。同时本课题作为专项课题的不多,特别是专门的作文讲评课模式问题的研究在国内还没发现高级别的专项课题。国内的语文专家的相关研究,多数是自发的研究,非课题专项研究,成果也一般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出现。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1.在作文教学理论上提供一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理念。
2.将作文讲评从被动的机械接受式泥潭中解放出来,走出一条以评促学、以评助写的新写作道路。
3.提高教师对课堂的实践能力,改变困扰中学生的无用功写作现状,改变困扰教师的无效作文讲评的现状。
4.为广大教师观察、分析、实践、反思作文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行性较强的参照。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和作后点评兴趣。通过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通过系统的作文讲评,明确作文讲评的核心,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3)根据讲评需要,研究教师如何批阅作文更科学、更有效。
(4)创设作文讲评的平台,构建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作文讲评的海洋中遨游、漫步。
(5)建立科学合理的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积极主动地研究作文教学策略,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作文不是单纯地考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而是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形成适合于本校的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主要内容:
1.初中作文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的研究
2.初中作文讲评课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
3.初中作文讲评课的实践研究
4.初中作文讲评课的模式研究
在前期的实践中,我们摸索探究的作文讲评模式为:
导入(整体评价,分层表扬)——导疑(出示重点,个别突破)——导研(佳作共赏,集思广益)——导评(学以致用,牛刀小试)——导结(师者赠言,锦囊妙计)——导练。
这种模式突出了对“学”的重视,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以学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措施
过程设计: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9——2015.10)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收集有关信息,设计研究方案。(2015.9 ——2015、10)
首先把作文讲评课模式作为研究方向,发动课题组老师搜集有关作文讲评方面的资料,设计好作文课讲评研究方案。具体负责人:种文华
(2)发动课题组教师积累作文讲评课案例,每人至少3个。(2015、10 ——2015、11)
召开语文教研组会议,发动全组同志讨论作文讲评套路,并对课题组老师提出要求,每人至少积累三个作文讲评案例。具体负责人:黄群
(3)针对案例,进行合作研究,总结讲评课模式。(2015、10)
根据收集的案例,集中课题组老师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对讲评课模式进行完善和改进,同时把动员课题组同志发表论文。具体负责人:种文华
(4)做好课题立项申报工作。(2015、10底)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整理有关材料,写好开题报告,做好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具体负责人:种文华
(5)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2015、11)
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规划好下一阶段工作。
具体负责人:种文华
2.初步阶段(2015、11——2015、12)
(1)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学校有关领导、其他课题组组长参加开题,完善研究计划。(2015、11底)
(2)设计师生问卷,了解目前作文讲评课模式的效果。(2015、11)
(3)组织优秀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案例评选(2015、12)
将一年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案例进行汇总,组织骨干老师做好评审工作,并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具体负责人:王爱兰
(4)分年级分作文类型组织作文讲评公开教学活动,实际检验其可行性,完善作文讲评课模式,写成经验论文。(2016.1)
在学校内举办一次作文讲评公开教学活动,安排课题组黄群老师、张莉老师、张萍望老师分别代表三个年级各开设一节公开课,对作文讲评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检验,欢迎全组老师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写成经验论文。
(5)召开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会议,总结得失,调整计划,部署下阶段工作。(2016、1)
由种文华老师负责,牵头课题组全体研究老师,召开第二阶段总结会,交流经验教训,进行论文汇总,根据本阶段研究情况,对下一阶段研究计划进行微调,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分工。
3.深入展开阶段(2016、3——2016、4)
(1)回顾总结,汇编论文集、案例集,撰写中期报告,举办中期成果汇报会,(2)组织论文评选活动,将老师优秀论文和学生优秀习作推荐到相关报刊发表。
4.总结阶段(2016、5——2016、6)
(1)设计师生问卷,了解课题效果。
由老师负责,针对作文讲评模式和讲评效果以及相关细节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课题效果。
(2)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课题理论框架,撰写研究报告。(2016、6)
由种文华老师负责,将课题前期的全部研究结果进行汇总,为课题结题的研究报告的撰写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同时完善课题理论框架,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的初稿。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发挥教育教学理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作用,将组织课题成员对素质教育理论、行为理论进行系统学习。
2.采用科学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实践研究法,紧扣课题思想和目标,关注教学现象和问题,强化过程跟踪,总结反思,拟订对策,自觉实践,着眼于改善教和学的行为,优化作文教学学,经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探索,在过程中始终坚持上述三个理论。
3.秉承严肃态度: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全体课题组的同志都将以严谨、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务实求真的工作精神投入到研究中去,不敷衍了事,不主观臆断,不浮光掠影,不走过场,身体力行,躬行实践,务必见成效,出成果。
4.坚持“实践——理论——实践”的求真务实风格。
四、课题组成员分工
种文华
负责课题立项、计划,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收集整理。
强
锋
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设计
黄
群
张
莉 张萍望 负责课题负责课题的课堂实践,撰写论文。
樊美婷
王玲侠
负责理论探索论文的撰写。
王爱兰
耿青素
负责调查报告的设计、报告结论的撰写。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如何上好初中作文讲评课》,作者侯双霞,发表于2008年第五期《中国教研交流》。
(2)《如何提高作文讲评的实效性》 润州教育网。
(3)《今天,我们怎么上作文讲评课——从“‘校园怪事’作文讲评”得到的启示》,作者黄欣儿 来源于“余杭教育网”。
(4)《作文讲评中的评议修改方法初探》,作者乔文超,来源于《中华语文网》
(5)《如何优化作文讲评课》,作者方朝红,来源于“远程培训——课程学习网”。
(6)《作文教学应切实提高讲评的实效性》,作者佘晓洁,来源于“中国校本研修网”。
第二篇: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探索
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探索
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试卷讲评是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试卷讲评课应具备以下环节:
1.错因分析:要使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错误,教师应做好发现错误的工作,错因可先由学生自我寻找,教师广泛地收集错误及错因,并进行归类整理,如审题不清出错、复习不足出错等,再综合分析,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
2.思路点拔: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各种原因的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其形式可以是同伴引领,也可是教师点拔。这样,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可以使学生从根本上寻找到“病源”,从而对症下药,积极地对待错误。
3.方法归纳: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此,讲评时应重点讲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艺,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避免以后随意答题的现象发生;二是出现知识漏洞,讲评时应及时补充、完善,亡羊补牢是减少下次失误的重要措施;三是粗心大意,多为审题不慎造成,如对关键字眼、隐含条件,答题要求未弄清楚就草草作答,还有是答题不规范,计算出错等,因此,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四是心理紧张,讲评时要提醒学生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培养“平时如考试,考试如平时”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讲评课的目的所在。
4.跟进巩固:讲评的效果如何,附上一些相应的类型题进行巩固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可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及延伸。
二.试卷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地方:
1.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要进行充分的统计和了解,统计题目的出错率,摸清试卷的难题所在,了解学生的出错情况,了解学生的进退变化,对所收集的情况做出分析等。
2.主次分明,评重讲难
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是考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题到综合题逐步延伸。因此,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应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考试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评。综合性较强,与实际联系密切的题目,教师应重点讲解解题思路,教会学生“渔”的本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领悟“万变不离其宗”的内涵。
3.要进行适度的拓展外延
讲评试卷时,还要透过具体问题拓展外延把试题进行变化。可以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借题发挥,也可以将答案要点进行增加丰富,还可以将考点扩展、深化、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试题讲评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并对试题题型、知识点分布,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小结,从中获得规律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试卷讲评课的一个建议:
在学生纠错完成后,可对章节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知识网络图,并重点指出易错的地方,从而达到知识的升华。
第三篇:对高中语文作文讲评课的认识和模式探索
对高中语文作文讲评课的认识和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从作文讲评的本质作用、基本现状、课堂模式探索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交流的初衷展示观点,陈述事实,以期为高中作文讲评课带来新意,促进优化。
关键词:作用意义;现状;平台;阶段递进;前景
一、高中作文讲评课的重要作用
作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突出表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形式。其中,作文讲评都被师生看做作文课的精华部分,就如同一场战斗,结果和总结都在那里体现。而很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在作文讲评课中得到的。为什么作文讲评课如此重要,这么有功效?
1、作文讲评课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我国的基础教育,将语文早就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教学环节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程序,素质教育改革也要延续这种好的形式。
2、全面提升写作水平。写作是一个人展现思想和积淀文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在作文讲评课中,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讲评来影响学生。
二、高中作文讲评课的现状
高中作文讲评课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心理的变化,都在挑战传统,应该说变性较大,既有放弃传统优势的不正常现象,又有过于沿袭原有模式的无创新,既有来自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有新时代气息的正能量。
1、模式单一,开拓性不足。审视写作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课堂写作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始终没有转移到学生主动学习和兴趣学习的轨道上。作文讲评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套路、方式单
一、过程乏味、反馈不足等,严重影响了讲评效果。
2、学生作业没得到发挥。作文讲评还停留在“讲”上面,而不注重“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尤其是大部分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不去关心学生需要什么,没有更多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更没有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展示在讲评课中。
3、供需不对等,落差加大。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多时间讲评,但却不得不压缩,而实际上,就是很短的讲评课,学生并不珍惜,因为,这不是他们需要的。从教师来说,他们更急于强化学生的作文基础技能,让更多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而学生却需要更多个性化的讲评,哪怕是缺点,对他们也是有激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对讲评课没有了兴趣,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缺失,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三、高中作文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探索
改变传统单一的讲评课模式是打破当下高中作文讲评课的突破口,如何去伪存真,发扬传统优势,与时代接轨,创新高中作文讲评课模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关注点。
1、以典型文学作品为平台,推进作文基础规范讲评。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多年精选出来的典型文学作品,他们在写作手法、词汇表达、思想寓意等方面自然是精粹。在作文讲评课中,不该缺少这一部分。这种模式的主流方法就是通过课文分析,将写作要点柔和在里面,用事实和例子来说明问题。
2、以范文为素材,展开个性化讲评。范文讲评也是中学作文利用最多的一类。这类与经典文学作品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范文都指学生范文,所以,更具新奇性,能引起学生更大注意,另外,范文一般是老师布置的题目,所以,这样的讲评更有针对性。从讲评细节上要注意几方面。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深入讲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主题,作文讲评也不例外。传统的作文讲评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只是和普通课堂一样在听,没有选择权,也没有主动性,又加上传统的教学手段,让范文和多数同学的交互性较差,带来整节课比较死板,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没听进去。所谓以学生为主,就是增加范文的量和范围,既有优秀范文,又有一般范文,既要指出优点,又要分析不足。
4、师生协同,写作与讲评同步。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也算是综合的方式。讲评以教师为主,糅合学生的谈论发言,最重要的是,不论老师还是学生得出一个结论都要快速实践。评写结合,师生同步的做法对多数学生会进步较快,能促进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跨步提高。
5、阶段递进,逐次展开讲评。所谓阶段递进是指作文讲评课不是单节独立的,而是“布置作文―初步浏览―成文欣赏―再次修改”成为一个系统,前后衔接,互相照应,让整个讲评更具针对性和实效。
四、高中作文讲评课的模式展望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文作为能体现一名学生综合语言、文字能力的形式越来越被师生重视,而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主要渠道,也是作文课程的最主要环节,它的发展趋势,探索方向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
作文讲评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在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与整体课程转变同步的同时,要紧抓特色,坚持语文教学基础不动摇,教学模式常更新的原则,坚持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为目标,让高中作文讲评课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 李杜娜.“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3.[2] 王国华“.作文与讲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第四篇:初中作文讲评课教案
作文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写景状物的散文(校园的早晨
家乡的田野
美丽的外滩等)教学要求:
1、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2、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有景有情。教学步骤:
1、学生自读本单元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评论。教学设计:
1、按时间顺序。例如春夏秋冬季节顺序等。
2、定点观察:仰视、俯视、远眺、近看、环顾等。
3、移步换景:足迹的移动,空间的转换。
4、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5、景物的特征有静态与动态,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有的静中有动,有的动中有静。
6、写景状物要有明确的立意。要有独特的感受,景中有情。
7、景物描写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多用一些修辞。例如;比喻、拟人、移觉等。教师导语:
我们已经学完了第四单元的课文。了解了写景状物的方法。
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一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见,把握了景物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形象。景物的特征有静态与动态,观察时要着力发现它们的外在形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有的静中有动,有的动中有静。
写景状物的文章和其他文章一样,都要有明确的立意。纯客观地描写景物,即使有几分像,也是无生命无生气的。景物要能写活,必须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情是写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互相交融,做到山水有情,草木知意。例文一
春天的小塘
南方的水乡风光,历来以柔美著称。随处可见的小塘,便是这种独特风格的充分体现。春天的小塘,更是分外的明媚。
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静”字。它静得使人觉得那仿佛不是一滩水,而是一片绿茵。蓝天、白云、绿树的影子映在水面上,春姑娘的手也在轻轻地抚摸着它,浅水处的水草也绿得发亮。小塘的水是那么的清澈,连水底的小生物都一一映在眼里。
春天的小塘,美在一个“动”字。它就像一条变幻无定的绿绸,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当微风吹动水时,水面上便泛起了道道水纹,缓缓地推进。小塘边的绿树也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使人听起来心旷神怡。
春天的小塘,还美在一个“早”字。南国春早,真正的春天在崭新的日历刚刚掀开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来临了。当北国还略寒的时候,这里已经是满塘春色了。瞧,岸边的小草也换上了绿衣,水中的水草也长出了新芽,而一群鸭子则有的在岸上晒太阳,有的在水中嬉戏,生动极了。几只燕子时而掠过水面,在水面上泛起了小水圈 „„
当春雨来临时,小塘又是另一番景象,细细的春雨在天空中下着,密密麻麻的。小雨点儿落在水面上,一朵朵小水花便在水中绽放开来。“刷刷刷”,那声音听起来很有亲切感。偶尔的一两下电闪雷鸣也会给宁静的小塘增添了神秘色彩。
小塘,确实美极了。夏天的小塘,美在亭亭独立的芙蕖;秋天的小塘,美在清幽的碧波;冬天的小塘,美在成熟的收获。而春天的小塘,美在温馨之中。当你学习劳累之时,可到小塘边去走走,感受春天的到来,而烦闷和疲劳便都消逝得无影无踪。
小塘春色,确实美极了!例文二:
夏天的生气
夏天,万物滋生。经春天梳理,春雨滋润的大自然,更显得生意盎然了。夏天的景致无不给人以生气的感觉。
若说春天是四季的少年,那么夏天便为四季的青年时期,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夏天,是创造的时期。夏天,万物正为秋天的收获忙碌着。千万棵树把土地牢牢地抓住,吮吸着土壤的水份;叶儿把面始终对着太阳,接受太阳的爱抚。生灵们也忙忙碌碌地,正为将到的秋天准备着一切。夏天,是充满信心的时期。大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将来的秋天。你不见田野中,作物们正争相高长。一棵比一棵强,一株比一株壮。夏天,是拼搏的时期。山上的野草,虽比不上参天大树,尽把长高定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石缝中、低洼处,到处长满了拼搏者。
而正当夜幕降临,人们进入梦乡,大自然却掩饰不住躁动。田野的青蛙忙碌着,还不停地呱呱叫,在夏夜里形成一曲美妙的乐曲。池塘的青蛙不时“嗵”的一声跳入水中,激起一池的涟漪。树上的蝉儿声声叫着,洞穴里蟋蟀也振动翅膀加入了演奏乐团。
夏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气,而人们也充满了生气。
当太阳不惜把万道光芒撒向大江南北的时候,农民们便扛着锄头到田间劳动了,他们把汗水撒在田野上,他们和大自然一样,期待着秋天的丰收;他们也在创造,为明年的生活而创造;他们也充满信心,充满对秋天丰收的信心;他们也在拼搏,为农作物的增产而拼搏。
夏天的生气,体现在万物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只有夏天,才能让大自然如此富于生气。
例文三:
秋日的早晨
一位诗人就说过:“萧杀的秋天,哪有什么生的延续。”可是就在这个早晨,我发现,生命在秋日里更旺盛,也更有价值。
大概是早上六、七点钟的时候,我一觉醒来,忽然萌动了晨练的念头。说是晨练,其实是到后山上去走几步。
一开门,迎面就扑来了一阵微微润湿的风,但是一点也不冷,反而给人以神清气爽的感觉。我出了门,再紧走几步,来到了屋前的一片空地上。现在已是立秋过后,然而在这样美丽的南方,大雾依然盛行。早上应该起过浓雾,而今已散了不少——既便如此,它依然是美丽的。
看吧,这就是南国特有的早晨。远处的群山,依稀露出了黛青的轮廓,比起平日,越发显得高大雄伟了。在两山夹峙的平原地带,一条小溪蜿蜒曲折地流淌着。此刻,水面上罩着一层厚厚的白雾;远远望去,那雾也似乎随着水流的前行而滚动、升腾。路旁的草丛一簇簇地掠过,将冰凉的露水洒在我的脚跟,抑或是不经意斜倚在路的树枝,调皮地把一叶叶的露珠甩在我的头发上、脸上、脖子上。我登山后山,仍是在草丛和树枝簇拥着的小径上漫步。在不远处,是一座更高的山。雾在那边,愈发的浓。有几个深谷,也许是风不断吹的缘故,雾气就在谷中翻腾起伏,薇为奇观;而在我看来,心潮也随之风起云涌。于是,我的整个身子就飘飘然起来,好像神话中的仙人在腾云驾雾。旁边的一片树里,隐隐约约传来了几声婉转的鸟鸣,伴随清爽的晨风,与我同行。
刚想找一块突石小憩一下,一束金光忽的照在了我的脸上。我抬起了头,阿,太阳升起来了!在天边一抹红霞中,它庄严而又从容地拨开云雾,喷薄而出了!
雾,一下子就散尽了,于是天地间的万物就清新了起来。小溪上,一道道金光不停地跳掷着,跌进田间,跌进小站,跌进村落。远处和近处的山上,也披上了一层迷蒙的阳光,镀金一般。在那片金光中,我看到了满山遍野的绿,松柏常青,即使是在萧杀的秋天,它们依然傲然挺立,而且颜色也转为深绿。松柏的生命力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然而我脚下的枯草不也正蓄着养料,等待来春再发吗?
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在这秋日的早晨,我踏着脚下的败草,掠过道旁的枯枝,迎着阳光前行着。例文四:
冬日的雪
小时候在新疆时,我总特别喜爱雪。
下雪的早晨,我都起得很早。因为,白茫茫的雪一大片一大片的映着天空,天显得特别亮。我无心再睡懒觉,早早地背上书包出外踏雪。
经过大雪纷飞的一夜,天地便全白了,而天上的雪却还在飘着,才觉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句子说得实在很妙。可不是吗?大街上、小路上、房屋顶、大树上到处都是雪,风一吹,疏松的雪花漫天飞舞,就像是天女散花一般。
我伸出手,几朵小花落进我的手心。虽然是天女散花一般,便又融化了,但是那小小的几个雪花瓣却已给我带来了芳香。
我大踏步地向前走着,雪花在我的脚下变成雪块,发出“喀吱、喀吱”的响声。我有些恼怒于自己的不解花意了,但却无奈,因为我已经走在了花海——雪海之中了。大地上无处不是白雪,我竟有些无从落脚了。
但我依旧只能向前走,回头看时,雪地上留下了一排深深浅浅的脚印。
再往前走时,天已更亮了。一些小孩穿着厚厚的绒衣,将雪不停地向前滚动,让它沾上更多的雪花,于是雪花变成了雪球,雪球又变成了雪人。
雪是那么可爱,但有时它也很调皮。冷不防,几朵小雪花存心跟你开玩笑似的,落入你的衣领中,你不禁要打个哆嗦了,可你却又对它无可奈何。当然,你又怎会真的对它生气呢?它也只是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而已。
然而有时候,雪又真令人恼怒了,甚至于憎恨了。路上匆匆行走的人因它的恶作剧而滑倒,笨重的汽车因它的作祟发生交通事故。这时,它是可恼的。
可是,它还不仅仅是如此而已。它用它雪白的躯体掩盖了大地,掩盖住了那纯净外表下的肮脏。有形中,它制造了一个陷阱,无形中,它又迷惑了多少人。
雪啊,我想我对你是又爱又恨了。思及我们的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天都在改善生活,政府每天为人民操心。可难免有一些社会蛀虫在社会主义社会下投机取巧,部分干部也一直为它们遮掩着。
我想,我们都需要一颗太阳来融化雪,照出它的丑,消灭它的脏。
第五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莱阳市沐浴店中心初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2011、11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而学困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研究假设:
数学课堂教学是只面向少数优等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条分水岭。班级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找到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后进生得到一定的转化教学策略呢?
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分层推进提供了传统经验。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育人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工作目标:
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四、研究对象、方法、手段
本年级共有八个教学班,选择二年级二班班作为实验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的分组要根据一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合理分。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五、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分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每个环节做扎实了,才能最终实现课题的基本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欲望。
3、对比性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对照的形式,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六、研究内容
1、分层建组
首先给同学们讲清道理,说明分层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个别学生作好单独的思想工作,然后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结合学生报名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组:C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15人左右;A组,智力因素较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的优秀学生,15人左右;B组是其余的属中游的较多数学生。并向学生说明,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按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调整,引入竞争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层次划定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边实践、边思考、边整改。具体做法如下:
(1)对A层生着重培养创造能力,侧重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加深加宽,尽量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些学生常常得到老师的重视,表扬,得到学生的尊敬,羡慕,心理承受力往往较差,受不了挫折和批评,易产生骄傲和反抗的心理,为了使优者更优,教师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对于缺点和不足,更应及时给予批评帮助。
(2)对B层生着重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往A层方向努力,防止变成C层生,在课堂上多提供他们表现的机会,设计难度中等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对C层生则应注重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提高班级成绩的及格率。对数学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辅导帮助,补好基础;对于没有养成专心听课和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学习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必要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智力水平相对滞后的学生,教师讲新课时开始要慢一些,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为C层生创造取得成绩的情境,如适当减少作业的难度,降低评分标准等,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2、分层备课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预测学生听课,练习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组的同学,要求注重公式的推导、来源及深化,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对B组同学,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对于C组同学,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
3、分层授课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信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同一个实验班级,如何对A、B、C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以C组的目标(A、B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C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B组同学达到B组目标(A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B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A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在同一个班级,授课着眼于B层次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次学生, 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C层次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
4、分层作业
对三个组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弄懂,还可要求完成难度较大的选做题; 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题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通过强化训练,以扎实基础;
A组同学对C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注重做考察能力题,尤其在新课结束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5—2011.7)成立课题实验组,进行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1.8-2011.10)(1)课题组成员开展试验研究,积累实验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2)课题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课题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3)进行课题实验中期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1.11-2011.12)(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
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创设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课题实验,在管理、经费、条件等方面优先考虑。
3、优化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如其分的处理教学内容,加大学法指导的力度,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能力。
4、更新师生关系,树立民主意识。把“讲台” 搬到学生中去,变“教学”为“导学”,变老师“教”为学生“问”老师。
5、有计划地开展研讨活动,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的交流,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创新教育”的热潮。
6、积极争取区、校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
九、成果表现形式 课例、报告、论文。
十、课题组组成 主持人:姜诗昱
组员:李秀梅、宋占浩、张继芳、赵宁、董丽慧、董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