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3节 科学观察 教案
课后练习:
1、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 _ ___。用____ __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_ _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 _ ___和___ ___。
3、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的观察蜗牛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l00米的时间
4、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A.扩大观察范围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操作要有规范性 B.使用工具可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 C.观察实验现象往往要借助仪器 D.用显微镜可观察遥远的天体
6、下列有关观察或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B.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C.如所测数据与实际不符合,可修改所测数据
D.做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7、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少观察刻度线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少刻度尺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少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观察 D.减少由于读数时估计值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8、在试管的使用过程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在拿试管时要拿试管的上部,不可大把抓 B.加热液体时不可固定加热试管底部 C.加热液体时可擦干后直接加热 D.加热试管时要将试管的外部擦干
9、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性观察的有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有______。(填序号)①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②老师清点教室里穿校服的人数;
③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已退烧; ④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9℃。
答案:
1、观察
实验
2、观察力
显微镜
天文望远镜
现象
数据
3、C
4、A
5、D
6、C
7、D
8、B
9、②③ ①④ ①③ ②④
第二篇:第3节科学观察 教案
科学观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
2、知道要排除环境对观察的影响,消除感官的错觉。
3、知道通过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
二、教具准备
课件、鸡蛋、烧杯、食盐、水、药匙、玻璃棒、试管架、试管、胶头滴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碳酸钠溶液
三、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知识回顾: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
提问:你是如何发现酒精灯火焰有三个部分?
回答:观察。
引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观察”。
【新课教学】
一、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二、用心观察
【图片展示】伦琴制作的第一张X光照片、指纹识别器
1、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发现
【探究活动】为什么指纹可以辨别人的身份呢?
2、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影响,因此会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图片展示】海王星
3、科学观察是通过精密计划或研究后进行的。
三、拓展观察力
【图片展示】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小的事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系、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快速物体运动的照片。
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要求:客观、有效、规范
内容:现象、数据
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读图练习】
五、观察与实验
【活动一】混合两种溶液
【活动二】鸡蛋的沉浮
第三篇: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教案
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第一章 科学入门...................................................2
课题: 科学入门 第1、2、3节....................................2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2
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3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
课题:科学入门 第4、5节.......................................7
第四节 温度的测量..........................................7
第五节 质量的测量..........................................8
课题:1.6 时间的测量..........................................10
第二章 观察生物..................................................13
课题:观察生物 第1、2节......................................13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13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14
课题:观察生物 第3、4节......................................16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17
第四节 细胞...............................................18
课题:2.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20
课题:观察生物 第6、7节......................................24
第六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4
第七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25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26
课题:3.1 我们居住的地球......................................26
课题:3.2 地球仪和地图........................................28
课题:3.3太阳和月球..........................................30
课题:3.4观测太空............................................32
课题:相................................................36
课题:3.6日食..........................................38
课题:3.7 宙............................................43
第四章 物性................................................45
课题:4.1熔固..........................................45
课题:4.2汽化..........................................47
课题:4.3升华...........................................49
课题:4.4 物成...........................................51
课题:4.5物质性.........................................53
3.5食和探索质的化与化与华和质的的溶月
月
宇
特
凝
液
凝
构
解
课题:4.6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5
第一章 科学入门
课题: 科学入门 第1、2、3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
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3、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4、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
5、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6、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7、了解体积测量的方法
重点难点:1.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
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2.如何正确的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介绍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的文明。
1.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第二节 实验和观察
一、从观察到实验 重视实验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学们会发现,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做一些小实验,有时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有时到实验室亲自动手,而更多的是在家中进行,可别小看了这些实验,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各种能力,还可以巩固知识。
2.学会观察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同学看到一些感兴趣的实验时非常开心,往往就容易忽略掉要观察什么,最终只是看看热闹,这样的实验就失去了意义。建议大家最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要仔细,正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确这个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
3.人的感官判断事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借助一些仪器和工具不仅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还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实验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
2、停表
3、天平和砝码(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
4、电流表电压表
5、显微镜
6、酒精灯(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引入:
几千年来,人们为了寻找一把标准的尺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古代各国都有自己的长度单位。比如,古罗马恺撒大帝时规定,以罗马士兵步行二千步为“一罗马尺”;罗马帝国的查理曼一世规定以他的脚长为“一罗马尺”;古埃及则用国王的肘拐至中指尖的距离为“一腕尺”;英王埃德加规定,以他拇指的关节长度为“一英寸”。多变的尺子,给制造精密的机器带来了不少的困难。18世纪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迫使科学家去寻找能保持经久不变的国际统一的测量长度的标准。
1.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即用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相比较,这类公认的标准就是单位。比如,长度的国际单位就是米。
2.对于同一被测量,所选的单位不同,测量的数值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的数值后面必须写明单位,没有单位的测量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3.测量需要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于测量工具我们需要了解:
① 测量工具所测量的物理量
② 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
③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④ 测量工具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4.测量工具的选择依据
① 不同的测量工具准确程度不同,根据被测对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② 测量前先估测,根据估测值选择一定测量范围的测量工具,以便于测量
5.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可以选择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或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 使用前,应仔细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一次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即量程,最小刻度决定一把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② 使用时,要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尺的刻度面紧贴被测物。(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应另选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
看正确: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不能斜视。
读正确:先读出刻度线所对应的值(准确值),再在两条刻度线之间进行估读(估计值),即测量值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注意:测量值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测量值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
3.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 根据地图怎么样计算北京到杭州的铁路的实际长度?
“化曲为直法”
“滚轮法”
② 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卡尺法”
③ 如何测量《科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累积法”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p11)
2.量筒(量杯)的正确使用: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导致结果偏大,仰视导致结果偏小)
3.量杯与量筒的比较
① 你觉得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区别是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② 你觉得如果量杯的刻度均匀的,刻度值应该如何标?
4.任意物体体积的测量
① 液体体积测量: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② 形状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测出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③ 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排水法
【典型例题】
例1.下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厘米。若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则测量值应为。
解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时,一定要清楚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刻度;读数时,一定要明确被测物在刻度尺上的始、末位置(被测物长度应为末端刻度和起始刻度之差),且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本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可以达到毫米位,应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即最后一位为估计值。若末端刚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则测量值的最后一位为0,不能省略,为估计值。此空应填3.50厘米;3.5厘米 例2.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记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记录的数据填写上适当的单位
(1)教室的门的高度是23.5(2)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3)一张卡片的厚度是0.24(4)一只普通新铅笔的长度是0.18
解题分析:要注意观察刻度尺上1mm,1cm,1dm,1m有多长。一般教室的门高2m-3m,合20dm-30dm,故(1)应填dm;同学的身高应为1.65m,合165cm;一张卡片的厚度不足1mm,应填mm;而一只铅笔的长度与直尺长差不多,为20厘米左右,合0.2m,故应填m。例3.用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所得的结果为1.446米,最小刻度值是()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毫米
解题分析:在这个数据中,1.44是准确值,估计值是6,准确到了厘米位,故最小刻度值为1厘米。
例4.有下列器材:刻度尺、铅笔、细铜丝,怎样测得细铜丝的直径?
解题分析:由于被测物体(铜丝直径)很小,而测量工具精确度不够时,可将同类待测物体集中,测出总长度后,再求每个单一物体的长度,这种方法称为“测多算少法”
答案: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绕若干圈n
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的总直径l(mm)
③计算铜丝直径d=l/n(mm)
例5.小明家里为装玻璃和窗帘都要测量窗户的长度,应分别选用什么样的刻度尺? 解题分析:装玻璃和窗帘对准确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装玻璃要求精确一些,因为如果相差几毫米都会导致玻璃和窗框不吻合,而装窗帘相对来说要求没那么高,所以选择的刻度尺也有所不同。装玻璃可以选择最小刻度为毫米的钢卷尺,装窗帘选择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皮卷尺。
例6.某同学用“排水法”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木块的体积,他发现木块不能完全浸没在水中,而是浮在水上面,“排水法”失灵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解题分析:
法一:用体积很小的物体将木块压入水中,如针或牙签
法二:可以用一个已知体积的重物和木块系在一起,把木块拉下水。
度计
2.3.法三:用细沙代替 课题:科学入门 第4、5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度计的结构、规定和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温、知道质量的单位,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维护。、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重点难点: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如何正确的使用温度计。如何大致的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 如何正确的使用托盘天平
第四节 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感觉
从书中p15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光凭感觉会产生错觉。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相同温度下对不同质地的物体的感觉、井水“冬暖夏凉”、夏天从室外进入室内再进入空调房、几分钟后走出空调房的感觉等,都能说明我们对温度的感觉并不可靠。要准确知道温度需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实验室常用的水银、酒精等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水银温度计,当玻璃泡内的水银受热时,水银柱会上升;玻璃泡内的水银遇冷时,水银柱则会下降,通过观察水银柱长短的变化就可知道温度的高低。
4.温度计上的刻度
教学过程
5.温度单位及读法: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练习:5℃、0℃、-10℃分别读作什么?
6.正确使用温度计
① 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进一步思考:
① 在实验过程中,用两支实验用的温度计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读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② 该如何对不准的温度计进行纠正?
7.体温计
①
② 为什么体温计能拿出来读数?
因为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在细小的弯曲处断开,上面的水银就退不回来,所以可拿出来读数。
③ 体温计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什么?
在下一次使用前先甩一甩,使水银柱回落
p19练习题
第五节 质量的测量
1.质量的单位:千克
一铅球的质量是4千克,一苹果的质量约0.15千克,一鸡蛋的质量约0.05千克,某
5同学的质量约45千克,一头蓝鲸的质量约1.5×10千克。大家可以估计一些你熟悉的物体
的质量,比如一本科学书或一杯水。
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
2.质量的含义: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用质量表示。
3.物体的质量大小由物体本身决定,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4.5.分度盘,砝码
6.7.思考:宇航员在太空处于悬浮状态,他有质量吗?(有)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结构(自下而上,自左而右,自前而后):p21图1-45 底座,标尺,游码,横梁,平衡螺母(左右),托盘(左右),指针,天平是依靠横梁平衡的原理来测物体质量的 托盘天平的使用 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要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使用期间应注意:
① 使用前:应注意天平的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的质量,被测物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
② 使用时:不能用手摸托盘;不能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必须用镊子轻拿轻放。
③ 使用后:把砝码及时放回砝码盒内,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以免生锈。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
(1)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作等幅摆动,此时横梁平衡。
(2)称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被测物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
(3)称量完毕整理天平,及时将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
【典型例题】
例1.如图为小明观察甲、乙两根温度计读数的情况,其温度值分别为 ℃和 ℃。
解题分析:读数前注意观察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读数时注意保留估计值,特别要注意的是看清楚刻度值是在0℃以上,还是以下。甲的读数是-11.0℃,乙的读数是5.0℃ 例2.温度计一般不能取出来读数,为什么体温计可以?
解题分析:一般的温度计离开被测物时,水银柱就会遇冷收缩,回落到玻璃泡中,所以不能取出来。而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细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柱就会在这里断开,上面的水银柱就下不来,从而可以正确显示人体温度,所以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前,应用力将体温计甩几下,使玻璃管内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中,若事先没有甩过,则所测体温一般不正确,分两种情况:若所测实际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原来体温,则所测体温偏高,还是显示原来体温;若所测实际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原来体温,则能正确显示所测体温。
例3.一支无刻度温度计放在有刻度的尺旁,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在6mm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水银柱在206mm处,温度计水根柱为100mm处温度是()
a.100℃ b.50℃ c.48.5℃ d.47℃
解题分析:根据题意,水银柱6mm处应该为0℃,206mm处为100℃,所以200mm共代表了100℃,而每1mm则代表0.5℃。水银柱在100mm处时,超过0℃时的水银柱94mm,则温度应为94×0.5℃=47℃
例4.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65克食盐。他先将天平调平;然后用手(因为一时找不到镊子)把50克、10克砝码各一个放在天平的左盘里,把游码移到5克处;再把食盐逐渐
加在右盘里,直到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最后,他把盘里的食盐倒在一小张白纸上,包
解题分析:操作错误有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应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放右盘;食盐不应直接放在托盘上;秤量完食盐后没有将托盘清理干净。
例5.用天平称量时,物体应放左盘。若某同学称量铁块时,当天平横梁平衡时才发现他把铁块和砝码放反了,左盘内砝码质量及标尺上游码指示刻度如下图所示,那么他能算出被测物的质量吗?是 克。
解题分析:左盘放物右盘放砝码时,被测物质量 = 所用砝码质量 + 游码所指刻度,即左盘质量 = 右盘质量 + 游码所指刻度,题中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左盘,根据左盘质量 = 右盘质量 + 游码所指刻度,则右盘质量 = 左盘质量 — 游码所指刻度,即被测物质量 = 砝码质量 — 游码所指刻度。所以结果是75克-2.4克=72.6克
例6.有一堆同样规格的小零件,每个只有几十毫克,估计有几千个,手边有一架调节好的托盘天平,请你用适当的方法测算出这堆零件的数目。把你的测量方法、步骤及计算过程写出来。
解题分析:由于一个零件的质量太小,无法用托盘天平直接测量,所以采用累积法。
(1)取1000个零件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天平的右盘放上砝码,调节游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2)读数:砝码的总质量+游码的读数(m)
(3)单个零件的质量m=m/1000
课题:1.6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度。
2、了解时间的历史,会灵活的从自然中“看”时间。
3、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准,从而会灵活的运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重点难点:
1、让学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的使用,让学生有惜时的观念。、时间和时间间隔的区别,通过一些例子进行说明。教学过程:
一、时间的历史 举例说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大概的测量时间,有哪些一起?
问:若你不小心回到古代,没有手表,你会怎么样来测量时间呢?
1、表圭和日晷;
2、滴漏(水钟);
3、火钟;
4、沙漏(沙钟);
5、摆钟(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6、近代机械钟;
7、电子钟和原子钟。
燃香、沙漏、日晷、节拍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更替等等,为什么能用来计时呢?——在自然界,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估计时间的长短)
二、时间的单位
常用单位:秒(s),还有小时(h)、分钟(m)、日(天)、周、月和年等等。
1秒大约有多长呢?做p26 练习3,得出一秒比脉搏(心跳)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稍长些。同时让学生说明1秒钟可以做什么事情?
练习:时间单位的换算:
1年=365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秒=1000毫秒==>>>1小时=3600秒,1天=38400秒。
三、停表的使用
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三步,启动、停止、回表。注意:
1观察,秒针转一圈几秒?最小分度值几秒?分针的读法。○
2不会动或要测长时间的,要先上发条,用时用力不要过猛。○
3注意使用时初时刻要在0.0秒位置 ○
4按下时速度要快?? ○
四、时间概念的应用及意义
1、有了时间的概念,对时间发生的前后有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可以协调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交通。
如:我们学校上学7点10分,其他单位一般8点,可以缓和交通。让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应用(起床时间,从家到学校时间比较,电视报)
2、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如电视节目??
课题:1.7 探究科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4、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科学探究是了解科学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较
和实验能力,的一般过程,高如何提出
结论的能力。
问题,为今
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为载体。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体会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认识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要着重提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怎样收集处理数据,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得出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后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基础。教学过程:
一、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1、例如“海王星发现的过程”
a
b
c
d
e
f
集证据排除了各种
、科学家们为什么会进行这项探究?、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哪几种猜测?、最后排除了哪几种猜测,作出了什么假设,由谁提出的?、为了证实自己猜测,他们如何收集证据?、最后谁验证了他们的猜测是真实的? 为什么天王星运行轨道出现反常现象?他们作出了各种猜测,通过收
的可能,最终作出了“可能存在某颗未知行星”的假设,为了证实这个假设,亚当斯、勒威耶收集证据,查阅资料,运用数学方法亚当斯先于勒威耶提出了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预言,由德国伽勒用望远镜发现了这颗海王星,使假设得以证实。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二、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渡: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对科学家是十分有用的,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很有用的,我们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肚子突然疼起来”的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肚子疼?
作出假设:可能受凉了、可能由食物引起、可能剧烈运动引起、可能是盲肠炎
收集证据:最近是否淋雨了受冻了、最近吃了哪些食物,食物是否过期,肚子疼前做了哪些事,以前有没有这病史,验证假设:检查、化验、诊断治疗
小结:通过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验证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是最为重要的,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课堂例题
例
1、张亮用停表测自己的遥控小汽车的速度,他先在地面上量出50m的直跑道,小汽车从起点出发时,张亮启动停表,当小汽车冲到终点时,他摁停停表,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张亮的小汽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
分析:
遥控小汽车的跑道长为50m,停表上显示的时间为10s,这是小汽车经过50m所用时间,由可求出小汽车的速度。
答案:5
例
2、时间单位中,比秒大的常用单位有天(d)、年(y),则1d=____________s 答案: 86400
例
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某次频闪摄影的频闪光源每秒钟闪光50次,则它每隔____________ms闪亮一次,每次闪光持续的时间大约1/1000s,合____________ms。答案: 20;1
例
4、高速摄影抓拍子弹运动的瞬间,曝光时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秒,持续____1___μs。例5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
果比较(c)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第二章 观察生物
课题:观察生物 第1、2节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类、两栖
3.、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学会使用放大镜。重点难点: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如何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如何对动物进行分类。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一、观察蜗牛
1、观察蜗牛
(1)放大镜的使用p30:移动被观察物体,头部或放大镜,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距离。
(2)观察蜗牛的身体
蜗牛的形态结构:壳,触角,眼,口,腹足
(3)探究蜗牛的感觉
总结,蜗牛有视、触、嗅、味觉,没有听觉。
二、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能生长、繁殖、运动、进行新陈代谢、有应激性(含羞草)等特征,而非生物没有。
练习:请说出下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有哪些?
三、动
物与植物
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即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直接从外界摄取食物。其次是一般来说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而植物不能。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
一、动物的分类
一般根据有无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分类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用这种方法分类,可根据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级的动物,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将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型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
二、脊椎动物
(1)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的表面有鳞片。
(2)两栖类的幼体与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有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生活在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3)爬行类动物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常见的有蛇、龟、变色龙、鳄鱼等。
(4)鸟类身体表面有羽毛,体温恒定,能飞翔。
(5)哺乳动物是目前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一大类种群,他们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其中最易被错误分类的哺乳动物有白鳍豚、鲸、蝙蝠。
三、无脊椎动物
(一)节肢动物:蚱蜢、虾、蜘蛛、蜈蚣、昆虫等
(二)环节动物:蚯蚓等
(三)腔肠动物:海蜇、水螅等
(四)软体动物:蜗牛、螺、蚌、乌贼等
(五)线形动物:蛔虫、蟯虫等
(六)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等
【典型例题】
例1.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a.生物会动,而非生物不会动)
b.生物可以吃,而非生物不能吃
c.生物是有生命的,而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 d.生物对刺激会作出反应,而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解题分析:自然界的物体都是在运动的,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a不正确;以人体为例,平时除了要以生物为食以外,还需要水、无机盐等非生物,所以b也不正确;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但非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刺激作出反应,如冰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融化,由此看来d也不对;这里只有c是正确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命。
例2.植物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不能动 b.能否吃东西
c.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 d.有没有运动器官
解题分析:植物大多是绿色的,含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从外界去摄取现成的食物作为养料,所以两者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即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故答案应选c
例3.向日葵的花能随阳光运动,一碰含羞草的叶它就会耷拉下来,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说明植物也有 觉,它们能对环境的变化产生,我们称之为应激性。解题分析:感觉,反应
例4.植物的叶一般是绿色的,但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如红枫的叶是红、橙黄或黄绿色。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为什么呢?
解题分析:植物的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而红枫的叶虽然是红、橙黄或黄绿色,但它也含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所以说它是植物。例5.对照下面表格写出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例6.下列哪类生物,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出现()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解题分析: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爬行类和鸟类用肺呼吸;两栖类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所以两栖类动物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出现。
答案:b
例7.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特征有:身体 形;有羽毛;前肢特化成 ;鸟类骨骼,减轻自重;没有牙齿等等。
解题分析:鸟类的身体纺锤形,前肢特化成翼,骨骼中空等,都是鸟类利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特征。
例8.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a.蟾蜍、蝗虫、虾 b.孔雀、蜥蜴、蝙蝠
c.牛、苍蝇、蜗牛 d.蜈蚣、虾、梭子蟹
解题分析:可根据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抓住这一特征即可找到正确答案,a中蟾蜍是脊椎动物,c中牛是脊椎动物,d中都不是脊椎动物。所以选c
例9.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蜕皮,其主要原因是()
a.蝗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
b.外骨骼不会随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从而限制了蝗虫的生长
c.外骨骼非常坚韧
d.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解题分析:蝗虫是昆虫,属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部分,一般有两对翅,三对分节的足。蝗虫的一生要经过几次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会随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从而限制了蝗虫的生长。所以选b
例10.下列全部属于变温动物的是()
a.蝗虫、小黄鱼、家鸽、斑马 b.大鲵、眼镜蛇、猫头鹰、蝙蝠
c.家鸽、猫头鹰、斑马、蝙蝠 d.大鲵、眼镜蛇、蝗虫、小黄鱼
解题分析:体温恒定的动物只有两类,就是哺乳类和鸟类,另外的都属于变温动物,选择d
例11.鲫鱼、蝮蛇、家鸽、蟾蜍、老鼠,它们都属于哪类动物? 请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解题分析:鲫鱼属于鱼类,蝮蛇属于爬行类,家鸽,属于鸟类,蟾蜍属于两栖类,老鼠属于哺乳类。分类方法有多种,只要合理即可。
胎生:老鼠
动物 有羽毛:家鸽
卵生 有鳍:鲫鱼
没有羽毛
没有鳍
幼体在陆地生活:蝮蛇
课题:观察生物 第3、4节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3、说出族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5、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各种动植物细胞能有形象的认识。
6、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7、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重点难点:1.如何将植物进行分类
2.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3.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对各种动植物细胞能有形象的认识。
5、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6、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7、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
植物的花
植物的果实
你知道植物的果实里面有什么吗?
第四篇:七年级上科学记数法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看课本54页插图,这些大数怎样表示好呢?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读和写都比较困难的大数,那就是科学记数法。探究新知
1、你知道102,103,104,105分别等于多少吗?10n的意义和规律是什么?
2、我们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数,例如:
2567=5.67×100 =5.67×10
670=5.67×1000 =5.67×10
456 700=5.67×10000 =5.67×10
5567 000=5.67×100000 =5.67×10
引导学生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并指出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1≤a≤10,n是正整数),并指出这种表示法便是科学记数法。
强调:567 000=56.7×10或0.567×10
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不是科学记数法
46教学目标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感受大数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探索归纳出科学记数法中指数与整数位之间的关系
新知的升华
1、让学生讨论上面这些式子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
什么关系?
指出在计算中,不用把中间转化的过程写出来,可以直接写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
教科书55页的例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面各数: 1 000 000,57 000 000,123 000 000 000。
1、做一做:教科书56页练习创建时间:2012-7-11 22:20:00 PM
七年级数学教案
记数法表示的数,你能知道他的原数是多少吗?
5、补充例题: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是什么?
73.2×10-6×10 3.25×10
6、做一做:教科书56页练习创建时间:2012-7-11 22:20:00 PM
919 3482.50.75
一只苍蝇
×106
有几位整数
第五篇: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意义:1.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
2.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制造有机物
3.对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自身体内。动物和阳光
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二歧分类是一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先后选择某一特征的是与非进行层层分类。植物的分类
植物的分类:1.藻类2.苔藓3.蕨类4.种子(裸子,被子)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1.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动物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无脊椎动物占95%以上,但脊椎动物是更高等的类群。保护濒危生物
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地区,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方式。能量
能量的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本领 各种能量:1.光能:发光物体对外释放的能量
2.声能:物体振动发声
3.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4.动能:物体运动具有能量
5.电能:使电器运动的能量
6.化学能:潜藏于生物体内的能量(燃料)
7.内能:物体内部具有能量
8.核能:原子核内的能量
能有多种形式:光能,声能,势能,动能,电能,化学能,内能,核能等。其中,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能的转化
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时可同时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但能的总量始终是守恒的。
能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规律之一,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常用的能的转化器
能的转化器:1.非生物能转化器
2.生物能的转化器 输出能量小于输入能量: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损耗,以热能或其他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热传导
热量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或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称为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就热传导的快慢来进行比较,某些物质(或材料)善于传热,称为热的良导体;某些物质(或材料)不善于传热,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
差
2.传递方向: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3.终止:温度相同
4.方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热辐射
热辐射的特点:1.可以传递任何物体
2.传递不需介质
3.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
物体因自身有较高的温度而向外沿直线发射能量的过程叫做热辐射。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物体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热辐射是远距离传热的主要方式。太阳的能量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传给地球的。对流
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液体或气体一般都是热的不良导体,但它们却可以通过对流很好地进行热传递。热可以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水和空气的热传导本领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若能控制水的对流现象产生,则水的热传导本领是很差的。空气的热传导性质和水很相似,它也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温与散热
若能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尽可能避免,就达到了有效保温的目的。动物的保暖
动物皮毛的空间里藏有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热的传导,而且动物的皮下脂肪也可以起到保暖作用。常用能源
常用能源:天然气,煤,石油,太阳能
能源:1.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从自然界获得直接使用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代而成 2.不可再生能源:短时间内不可恢复补充能源 能源利用史:薪柴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人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对自然界的能源进行了分类。根据能源能否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来划分,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能够循环再生的,不会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等;不能循环再生的能源,称为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自然界存在的柴薪等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电能等是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能源危机和节能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正在开发的能源
垃圾分类:1.可回收垃圾
2.不可回收垃圾:有害有毒垃圾,厨余垃圾,其余垃圾 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人体营养物质:1.糖类(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
3.脂肪
4.维生素
5.无机盐
6.水
营养素有六大类,包括糖类(如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如钙、铁)、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水。
第七营养素:粗纤维
日常必需食物五大类:1.谷类,主要提供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
2.蔬菜及水果,主要提供无机盐和维生素
3.动物性食物,如肉、禽、蛋、鱼虾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4.奶类、豆类及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
5.油脂类食物,包括动植物油脂等,主要提供脂肪 良好的饮食习惯
维生素A:胡萝卜,玉米,肝脏(视线明亮)维生素B:牛肉,豆制品,大米(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C:水果(维持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维生素D:肝脏,蛋黄(促进吸收钙,磷和骨骼发育)科学的饮食原则是:1.食物种类要多样化
2.膳食的容量要适当
3.粗细要搭配
4.油脂要适量,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量
5.三餐要合理,一般早餐占全天总热量的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肝脏:分泌胆汁,消化脂肪 大肠: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 胃:消化蛋白质,吸收少量水和酒精
小肠: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转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胰脏:分泌胰液
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肝(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胃腺(分泌胃液)
小肠特点:1.长度5~7米
2.绒毛加大了小肠的表面积
3.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4.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管内分解成为能被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吸收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食物中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部分,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人体内水分的平衡与调节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痛,肾结石,肾衰竭,尿毒症,肾炎,肾盂炎
泌尿系统:肾: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排泄主要途径:呼吸(二氧化碳,水蒸汽)
排尿(水,无机盐,尿素)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排除代谢废物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量最大、排泄物质种类最多的是肾脏生成的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96%是水,2.5%是尿素和尿酸,1.5%是氯化钠等盐类。皮肤的汗腺可排泄水、氯化钠和尿素等。另外,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从肺呼出。运动增强肺功能
呼吸系统: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呼吸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场所 肺泡特点:1.肺泡数目多,约有7亿个
2.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 3.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人体两肺约有3亿个肺泡,总面积可达90㎡左右。肺泡壁很薄,仅有一层细胞,上面布满毛细血管,使肺泡成为高效的气体交换器官。肺容积扩大:吸气 肺容积缩小:呼气 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心脏和血管组成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心脏是一个肌肉质的动力器官,它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全身的血管中不断流动,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分,同时把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送到肺、肾等处,排出体外。
心脏一旦停止跳动,血液就不能循环,身体各处组织既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也排不出二氧化碳和废物,生命活动就停止了。经常运动可以使肺泡数量增多,使肺活量加大,可以使呼吸肌更发达;可以使心脏容量增大,心肌的伸缩能力增强,使每次的血液输出量增大。休息、习惯与健康
睡眠是神经系统休整的过程,也是人体贮备能量的过程。睡眠时,血压下降,脉搏减慢,皮肤血管扩张,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保证9小时。
烟酒对健康的影响
烟气中明显有害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
酗酒的危害:1.少量饮酒有利于健康(调高食欲,消除紧张,提高心血管功能)
2.大量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药物与人体健康
药物都有副作用,既能治病,也会致病。世界上没有无副作用的药品。药品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科学用药很重要。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国际禁毒日:6/26 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诱因:1.慕虚荣,赶时髦
2.盲目好奇
3.追求刺激和享乐
4.无知和轻信
5.赌气或逆反心理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圈层:地壳(我们生活),地幔,地核
地球是由一个物质分布不均匀的同心球层构成,由外向内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岩石与土壤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不同种类的岩石具有不同的颜色、形态和特征。岩石又是由更小的被称为矿物的颗粒组成的,具有利用价值。许多岩石本身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土壤是由岩石在阳光、大气、水体和生物等综合因素长期作用下破碎风化,才最终形成的。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是由无机盐、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温度,大气,水,水结冰,生物影响
影响因素对岩石的作用: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不均造成岩石破裂
大气、水体的流动:对岩石的冲刷、侵蚀
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膨胀造成岩石破裂
植物根的生长:对岩石的冲刷、侵蚀
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衰退、环境退化而形成类似荒漠的过程。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1.植树种草
2.采取分区放牧的方法
3.退耕还林 认识矿物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硬度最大的矿石:金刚石 硬度最小的矿石:石墨 矿石是由元素组成的。矿石(混合物):单质矿,化合物矿
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有用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矿石称为单质矿,有用物质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矿石称为化合物矿。
矿石还可以根据被利用的元素种类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开采的难易程度与矿石的品位高低和埋藏条件有关。我国的矿物资源
矿物资源的品位是指某种矿石中所含有用矿物的百分比,品位越高,越有利于开采和冶炼。我国有很多矿产资源品位低,总的特点是贫矿多、富矿少,不利于开采和冶炼。如铁矿,全国平均品位只有34%,富矿不到5%。海水的特点
海水的特点:1.密度比淡水大
2.又苦又涩(水,盐类)导致海水咸的成分:氯化钠,氯化钾
导致海水苦的成分: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
海水中盐类含量与海水总量的百分比称为盐度。海水的盐度平均为3.5%(即100千克海水中约含有3.5千克盐类),但盐度会随地域、季节的变化稍有不同。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 水的盐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
人类至今还不能到达所有的海底的原因:含氧低,压力大,温度低
液体内部存在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同的。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过分发展海洋捕捞业,就会导致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重视发展海水增养殖业,建立海洋人工牧场。海洋能源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它们都是可以再生的,如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度能等。
潮汐是在月球、太阳等天体(主要是月球)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的升降或涨落运动。
海洋表层的海水,经常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流(又叫洋流),它和陆地上的河流一样,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海洋能源的优点:环保,总量巨大,不枯竭
海洋能源的缺点:成本高,分散广,无法集中开发 海洋空间
人类已经能够利用海洋空间建造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海底电缆光缆、现代化的海港。
海洋开发与保护
海洋开发项目:1.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3.海洋能源资源开发
4.海洋化学资源开发
5.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6.海洋科技研究 海洋污染:1.河流携带污染物
2.石油污染
3.废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