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教案1(样例5)

时间:2019-05-15 04:5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教案1》。

第一篇:《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教案1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教案

1、说教材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是高一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讲述的弹力、摩擦力与初中学的重力合称为高中物理三大力,是受力分析的常见力,受力分析又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本节为本章的第一节,所以教学尤其重要。此外,弹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本节的知识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相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特点之二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三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2。说目标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知道各种常见的形变。

2、了解弹性、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3、掌握弹力,胡克定律。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

经历实验探究弹力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生活中的弹力认识物理规律的价值。

根据高考考纲对本节的要求和考虑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常见弹力的方向和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力大小。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不易接受相对形象的弹力,对判定弹力是否存在和正确确定弹力方向,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弹力方向的判定和正确确定弹力方向和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点的突破着重介绍“消除法”即消除接触面刊物体的状态,保持原状态无弹力反之有。

(2)教学难点 :

判断微小形变,判断弹力是否存在,正确确定弹力方向和大小。

3。说教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另外做演示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发现F=kx的规律并理解其物理内涵,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4.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弹力应用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5.说程序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分钟。)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师生共同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有形变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出同点从而给形变下定义和各种形变将导致怎样的结果,那些有利于生那些不于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这节课的必要性。

2、课教学程序如下(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1)思路:实验探究→导入新课→认识形变→弹性和弹性限度→探究弹力(只讨论方向)→相关运用

(2)重难点的突破:〈1〉、教材处理本节两个课时,做到当堂学当堂消化〈2〉、微小形变:通过多媒体展现教材第五个图,第六给图做演示实验来突破着一难点。〈3〉、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断弹力是否存在:教授学生“消除法”克服断弹力是否存在,再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消除法”判断哪些有弹力哪些无弹力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弹力的产生条件。〈4〉、正确确定弹力方向: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教材最后两个图只总结出常见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的方向从而降低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3、巩固与练习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 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和练习。具体做法是:先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黑板上的知识内容,接着做这两个练习:教材练习

1、5题然后评讲。

4、布置作业

预习胡克定律(各班根据情况而定). 6。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一半简写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图。以上是对本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二篇:3.1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学案(粤教版必修1)

3.1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3.2 研究摩擦力 学案(粤教

版必修1)

1.弹力存在的判定

(1)弹力是否存在,对于形变明显的情况,可利用形变直接判断.

(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用“________”判定,就是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施加了弹力(或者没施加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示意图,判断受力情况与原有状态是否矛盾.若矛盾,说明假设不正确,则两者间无弹力(或者有弹力);若不矛盾,说明假设正确. 2.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

(1)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__________的方向.(2)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______的方向.

(3)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______物体.

(4)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并指向______物体.(5)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________的连线上,并指向受力物体.(6)球与球相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来源:学.科.网Z.X.X.K] 点的________,并指向受力物体.

(7)轻杆两端受到拉伸或挤压时会出现弹性拉力或压力,拉力或压力的方向沿______方向.因为此时只有轻杆两端受力,在这两个力作用下杆处于平衡,则这两个力必共线,即沿____的方向.当杆受力较复杂时,杆中弹力的方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滑动摩擦力

(1)静止的物体______受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______,也可以与运动方向______,要注意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来源:学,科,网Z,X,X,K](4)滑动摩擦力f=μFN,f随FN变化而变化. 4.静摩擦力

(1)运动的物体______受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但一定跟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具有可变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关于弹力方向的分析

例1 画出图(1)~(7)中静止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注意图中球形物体的接触面光滑).

二、关于摩擦力的分析

图1

例2 如图1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以及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面间无相对滑动);

(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4)汽车刹车,木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5)汽车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时.

图2

变式训练1 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2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后滑动停止,以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是()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来源:学科网ZXXK] 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三、关于物体的受力分析

图3

例3 如图3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A.f1=5 N,f2=0,f3=5 N B.f1=5 N,f2=5 N,f3=0 C.f1=0,f2=5 N,f3=5 N D.f1=0,f2=10 N,f3=5 N 听课记录

图4

变式训练2 如图4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A=1 kg,mB=2 kg,mC=3 kg,物体A、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体拉动,则作用在C物体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g取10 2m/s)()

A.6 N

B.8 N

C.10 N

D.12 N[来源:Zxxk.Com] 【即学即练】

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图5 2.如图5所示,两个相同的长方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今用水平力F拉B而两长方体均保持静止,则针对此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B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B.AB间有静摩擦力作用 C.B与桌面间有静摩擦力作用 D.若撤去外力F后,则A与B,B与桌面间都没有摩擦力

图6

3.如图6所示,用力F把铁块紧压在竖直墙上不动,那么,当F增大时(设铁块对墙的压力为FN,铁块受墙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N增大,f不变[来源:学科网ZXXK] B.FN增大,f增大 C.FN变小,f不变

D.关于FN和f的变化,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图7[来源:Zxxk.Com] 4.如图7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A.6 N,3N

B.1 N,1 N C.0,1 N

D.0,2 N

图8 5.如图8所示是主动轮P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Q的示意图,A与B、C与D分别是皮带与轮缘相互接触的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点相对于A点的运动趋势方向与B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B.D点相对于C点的运动趋势方向与C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C.D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与D点的运动方向相反[来源:Zxxk.Com] D.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

图9 6.如图9所示,一重为40 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其中F1=13 N,F2=6 N.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又如何?

[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来源:学科网ZXXK] 课前自主学习1.(2)假设法

2.(1)恢复原状(2)收缩(3)受力(4)受力(5)球心(6)公切面

(7)细杆 杆 3.(1)可以(3)相同 相反 4.(1)可以(3)相对运动趋势 解题方法探究 例1

例2 见解析

解析(1)木箱随汽车一起由静止加速运动时,假设二者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汽车加速时,木箱会保持原有静止状态,因此它将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而实际木箱没有滑动,有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木箱运动方向相同,是动力.

(2)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木箱将相对汽车向前滑动,而实际木箱没有滑动,但有相对汽车向前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后的静摩擦力.因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木箱运动方向相反,是阻力.

(3)木箱随汽车一起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木箱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假设木箱再受到汽车的水平向前的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上支持力与重力抵消,但水平方向上没有力与摩擦力抵消,这样物体不能保持平衡,故假设不正确,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作用.

(4)汽车刹车,木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木箱和汽车之间有相对运动,且相对汽车向前滑动,故木箱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因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木箱运动方向相反,是阻力.(5)汽车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时,木箱和汽车之间有相对运动,且相对汽车向后滑动,故木箱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因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木箱运动方向相同,是动力. 变式训练1 BC [选项A把“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误解为“总是阻碍物体运动”;选项D没有从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入手分析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而是凭生活经验臆断物体受到一静摩擦力,以为物体向右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选项A、D都是因为对摩擦力的概念理解不深造成的错误.] 例3 C [为了考查a、b之间的摩擦力情况,以物体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后得到a、b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

为了考查b、c之间的摩擦力情况,以物体ab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后得到b受c向右的静摩擦力f2与Fb平衡,故f2=5 N,如图乙所示.

为了考查c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情况,以物体abc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受力分析后得到c受向左的静摩擦力f3与Fc-Fb平衡,故f3=5 N,如下图丙所示.

] 变式训练2 B 即学即练 1.D 2.B 3.A

4.C [应用整体法,即AB整体水平方向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地面对B无摩擦力.以A为对象,水平方向必受大小与F相等,方向与F相反的静摩擦力,故选项C正确.] 5.BD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要确定相对运动趋势常用假设法,即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分析皮带和轮之间有无相对滑动,若有,可判断出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此题应先明确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关系.如皮带光滑,主动轮转但皮带不动或皮带转动而从动轮不转,由此可判定摩擦力的方向.主动轮可通过摩擦力带动皮带,皮带阻碍主动轮转动,同理皮带可带动从动轮,从动轮阻碍皮带的转动,故B、D选项正确.] 6.见解析

解析(1)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水平方向所受外力和为零.由于F1>F2,故静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F1-F2=7 N.(2)当只将F1撤去时,由于F2=6 N,比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滑=μFN= N小,故不能运动起来,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大小为6 N,方向向右.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由于F1=13 N比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滑=μFN=8 N大,此时物体开始运动,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8 N,方向向左.

第三篇:形变与弹力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4.2 形变与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3.通过实验得出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知道胡克定律;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创设物理情境,通过对具体现象的分析,体会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使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及微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巧妙.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理解胡克定律,重点强化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的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和例子,使学生感知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2.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学生体验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提高协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方向的判断;实验探究胡克定律.难点:胡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实验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弹簧,铁架台,刻度尺,橡皮筋,气球,微小形变瓶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思考:运动员利用撑杆的目的是什么? 视频:运动员撑杆跳的视频.教师总结:运动员在撑杆跳这个项目中是利用撑杆的弹力作用使得其可以越过横杆.体验:手拉皮筋,压气球,用物理语言谈谈感受.学生分析回答:在拉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皮筋和气球发生了形变,力越大,形变的效果就越显著.二、新课教学 1.形变

演示实验:压缩弹簧和橡皮泥.弹簧原状 施加外力产生形变 停止用力形变消失

弹性形变 橡皮泥原状 施加外力产生形变 停止用力形变保留 范性形变

提问:以上两个实验中物体发生形变,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弹簧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橡皮泥在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教师总结:物理学中把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称为范性形变.提问:所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任何时候是不是都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呢?

教师总结:当对弹簧所施的力超过一定的值时,使得弹簧不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我们把那个值叫弹性限度。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是用肉眼可以明显观察到的,而用手按压厚实的玻璃瓶,玻璃瓶会有形变吗?让学生用手挤压桌子上玻璃瓶的不同部位,观察微小形变? 学生思考分析:发生了形变,只不过形变太微小,肉眼无法识别.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最后得出一切物体都会发生形变.演示实验:

教师总结:这就是微小量放大的研究方法.2.弹力

通过观察弹性剑的视频,让学生得出弹力的定义.学生思考后回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教师总结:我们初中所学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也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它们都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大小的关系

讨论:弹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弹力的大小跟形变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着消失.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弹簧弹力和伸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前,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分组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及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如标度的选取要合理,得到数据要尽量分布在直线的两侧.(1)实验器材:带指针的弹簧、钩码、刻度尺以及铁架台.(2)实验过程:

(3)实验数据

(4)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利用学生得到的一组实验数据进行描点作图,并且提醒学生,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得出规律: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种关系.F=kx这个公式是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其中F是弹簧受到的弹力大小;x是弹簧的形变量,既可以是弹簧的伸长量,也可以是弹簧的压缩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每米,符号是N/m.生活中常说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指的就是它的劲度系数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的特性.4.典型例题

课本P67页例题.三、课堂小结

弹力的理解比较抽象.其一是从弹性形变的方向来理解弹力的产生,从而分析弹力的方向.其二是通过弹簧弹性形变的特性来探究胡克定律.要从中体会微小量放大和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学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归纳出规律.四、板书设计

1、形变(1)定义(2)分类

2、弹力(1)定义(2)产生条件(3)弹力的方向

(4)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大小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课本P69页第1、2、3题

六、教学反思

反思:通过上完这堂课,感觉自己在以下一些方面有一些不足。这是一节以实验数据为主要内容的课,学生应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出胡克定律。对实验数据的作图一些注意事项没有交代清楚,比如做图的标度选择一般都取整数倍,像1,2,3;10,20,30;5,10,15等,而不能取一些带小数点之类的数,所以学生在课本中作图时导致有些不知所措。对例题讲完后,应该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一个更好的掌握。该堂课没有涉及到一些常见弹力的方向,所以在下次讲课时,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在大体把握上能更游刃有余。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而不能说反;弹簧静止时,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备课中能注意这些缺点。

第四篇:高中物理:《形变与弹力》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 形变与弹力

一、知识架构

1、列举实例,叙述弹力的定义。

2、说出弹力产生的条件,能区分弹力和重力。

3、说出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三、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圆

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玻璃瓶的形变

如下图所示,在椭圆形的大墨水瓶瓶塞中插一根内径约1-1.5 mm毛细管,瓶内装满染色水,管后衬白色纸屏。演示时,在瓶的截面短轴方向(图a所示方向)施加压力,水柱上升,说明瓶体微小形变使容积减小;撤去压力,水柱下降到原位。在瓶的长轴方向(图b所示方向)施加压力,水柱下降,说明瓶的容积变大;撤去压力,水柱升到原处。

演示长轴方向施力时水柱下降,可纠正学生错误认为是这是瓶内水柱受热膨胀所致。玻璃管的长短、内径的大小要经实验选择,以液柱变化明显为宜。

(2)桌面的形变 如右图所示,用激光束照在桌面平面镜上,经两次反射后照在墙上。演示时,用力压桌面,墙上的光点会发生明显偏移,说明桌面受外力而产生形变。若无激光器可用幻灯代替,用一块开有狭缝的黑纸片插在透镜前,利用墙上的狭光带偏移演示桌面的形变。

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形变与弹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 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

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成正比,即:

式中 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的串并联进行研究。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题2:

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内容:学生自行组织利用工具研究弹簧的劲度求解,方法不限,记录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实验 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结论。

第五篇:弹力与形变说课稿

0引导语

大家好,我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弹力与形变。首先 1说教材

《形变与弹力》是司南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础内容。本章从最常见的力入手,讲授力学的基础知识。作为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之后的物理教学。依据教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如下: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2.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形变,这些形变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可见,这里注重了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物理内容,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这里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最后要求学生知道胡克定律,对于胡克定律不必出现繁难的计算。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形变;2.弹力,胡可定律;3.弹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力现象,学会基本的力学研究方法,并结合形变来研究弹力的由来、大小、方向,强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此外,弹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2.说目标

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形变,了解形变产生的原因。2.知道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3.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4.探究形变与弹力大小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变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2.通过思考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3.学会利用微量放大法实验观察微小形变,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到日常某些不易观察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合作精神。

3.通过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让学生养成“把生活中的物理实际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习惯。3.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弹力的原因 2.(难点)让学生掌握弹力的力学三要素。4.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其产生的原因。因此我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配合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5.说教学过程(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流程图:

(1)创设情形认识形变(引入新课)由同学们已有的形变知识入手,引入新课.播放一些生活中物理情景图片:拉伸的橡皮筋,面包上的手印,拉弯的弓箭、被扭曲的海绵 得出形变的概念及各类形变。

[设计意图:引用生活中常见形变的例子是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设问:

刚才我们看到橡皮筋、海绵等的形变很明显,容易观察;那生活中有很多坚硬的物体像玻璃瓶、桌子这样坚硬的物体,我们用力挤压它们,发生了形变吗? 演示微小形变放大实验:

由于这种形变不容易观察,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有没有发生形变?解决的办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为什么光点会往右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后得出结论: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但是形变不明显。为后面解决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做好铺垫。[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1.()探索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演示弹簧拉伸,压缩都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被压缩后不能恢复原状。学生概括: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和橡皮筋,结果被拉坏了。学生概括:得出弹性限度的概念。教师总结规范概念。

[设计意图:演示生活例子,多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知识,自主概括概念,最后老师总结;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1.()探索弹力 图片:运动员撑杆跳。从图中分析力的作用得出 1.弹力的概念。

2.常见弹力及其方向的确定。

⑴压力;⑵支持力;⑶绳子的弹力

接着引导学生探索绳子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的确定。

●判断如图所示,相互接触的A、B两小球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采用“假设法”分析,让学生知道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弹力。3.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1)相互接触(2)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

[设计意图:利用分析运动员撑杆跳的产生原因,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让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同时感受到探索物理问题的成就,从而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 1.()探究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

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

引出问题: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罗列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弹簧的粗细、长度、材料、大小以及形变量等供学生们思考。由于弹簧粗细,大小,原来的长度都是归结为弹簧的本身因数。可以得出其外在影响因数是形变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探究。

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有些组使用的弹簧是不一样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 实验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弹簧的长度L/cm 弹簧的伸长量x/cm 弹力的大小F/N

利用Excel软件绘出F—X图象。

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得出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的颈度系数)

[设计意图:在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定量关系时,由学生进行猜想、实验和得出规律,并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绘制F—X图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和物理学科的整合。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学理念。对探究实验过程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探究物理规律;再加上熟练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板书设计

一、形变

1、定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2、产生条件:外力作用

3、分类: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二、弹力

1、定义:弹性体形变时,恢复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 施力体:弹性形变的物体

受力体:与之接触的物体

3、产生条件:(1)、(2)、物体

三、胡克定律

1、定义: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性体伸长量(缩短量)成正比,这就是胡克定律。

2、公式:F=KX

下载《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教案1(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说课教案1(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教案1

    一:Cultural Corner:the European Union I. Content Module 1 Cultural Corner The European Union II. Teaching aims A Knowledge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

    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相同点: 说课与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如,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说明,上课是对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

    《重复与变化》教案 说课 1

    《重复与变化》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悠然自得:悠闲的样子。 疏疏落落:稀疏零落的样子。 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去筹划管理。 荒谬绝伦:极端错误,非常不......

    高中英语说课教案1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 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单元背景分析 学生刚从初中步入高中,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新同学。如何与新同学建立友谊,如何理......

    电教说课教案1

    教案设计说明 教材:人教版(新课标)学科:英语 册别:必修2 课题名称:unit 5 music (warming-up, reading) 教育技术: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想: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课题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弹力后,知道弹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性......

    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教案 (800字) 弹力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

    鲁科版必修一4.2形变与弹力 教学设计+教案(5篇范例)

    上中学学科网,下载精品资料!! 第2节形变与弹力(参考书上) 从容说课 关于弹力,中学阶段经常遇到的大都是支持物的支持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和绳子的拉力,教材着重讲解这两种情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