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3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一篇:《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二节中一个探究性实验,是学生了解弹簧弹力大小与其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弹力”是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这一章中介绍的第二种性质的力,是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基础,而本章又是力的基础知识,是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本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在这一章里,主要讲述了两种重要性质的力——弹力和摩擦力,以及对物体基本的受力分析,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的基础。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是在学生了解了弹力的产生,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常见几种弹力方向之后,进一步了解弹力的大小与其形变量的关系,那么,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何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分析】

初中教材第十二章(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力和机械”中的第二节就是“弹力”,在这一节中,讲了四个名词:弹性、塑性、弹性限度、弹力,还讲了弹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并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测弹力大小的原理,没有提到弹力的方向和胡克定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是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弹力”的初步知识,对弹力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如何求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不明确,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一般有无弹力的判断,明确了弹力的方向,本节课我们就进一步了解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对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其形变量的关系做定量的研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弹力和形变关系的理解;

2、了解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正比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中一般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秤、钩码、直尺、铁架台)16套、CAI课件、多媒体展台。

学生准备:三角板、笔、草稿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知 识

什么叫形变?

2、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1、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按性质可以分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或塑性形变)。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明确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引 入 课 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弹力的产生、产生条件以及它的方向,认识了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弹力,既然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量有关,那么对弹簧而言,弹簧形变产生的弹力与弹簧形变量具体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吗?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通过设问,使学生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留有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实 验 探 究

在弹簧上先挂上钩码,随着钩码数量逐次增多,让学生观察并定性分析,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怎样定量地描述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先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实验的步骤,形成统一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准备派代表回答。

在实验室巡视,并询问情况,请学生回答„„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时的长度;

2、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平衡后测出弹簧的总长并计算钩码的重量,填在记录表格里;

3、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重复上步实验多次,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4、用=-计算出弹簧各次的伸长量,填入表格 将仪器发给学生,每4人一套

在实验室巡视,检查并指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抽查学生统计的表格,并在实验展台上展示,然后给出参考表格:

根据学生设计表格中测量的数据,示范数据的处理方法:

1、以弹力为纵坐标,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等。

抽查学生数据处理情况,抽出几张结果在多媒体上展示,并进行点评,好的给予肯定,不好的进行修改和鼓励

学生注意观察随着钩码数量逐次增多弹簧弹力的大小,讨论并分析实验现象 阅读课文并积极讨论。

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处理数据„„

教师演示

通过学生分组,阅读并分析课文,锻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

学生通过做实验,体会科学家发现建立实验定律的基本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有利于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学习或发现。

实 验 总 结

1、根据—,猜测—函数关系;

2、函数关系式中常数的单位如何?常数与图象中的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并讨论„„ 归纳实验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正比。

函数表达式中常数k的单位是:牛/米(N/m),该常数叫劲度系数

培养学生通过物理图象处理一般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出物理规律。多媒体展示实验结论

实 验 拓 展

前面我们探究了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得到了结论,如果弹簧被压缩,则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压缩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压缩的长度X正比:

学生探索实验„„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

分析胡克的其它贡献以及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郑玄在为《考工记》;分析讨论课本“讨论与交流”;布置作业。

思考与讨论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胡克定律: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其中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为劲度系数,跟弹簧的粗细、材料、长度等因素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本身的特性,与和无关。【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提倡科学探究,“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适合做一个比较简单但完整的实验探究,结合本节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本教学设计中,着重突出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和解决问题这四个探究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情境,重视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思考,注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体现新课程理念。

第二篇:《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教学设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课题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弹力后,知道弹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性质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弹力同时也是物体受力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种力。弹力于形变:“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高一物理必修)。但弹力与形变究竟有何关系,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只给出了定性的关系,原因是弹力与形变关系比较复杂。为了降低难度,减小知识的跨越台阶,课程设置为探究性学习,且只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形变的定量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比较生动,有讲解,有实验,有板演,有讨论,有归纳,有练习,可以上成一堂比较典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我们改变课堂视角,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中作了一些探索,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体味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加深弹力和形变关系的理解,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实验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3、学习本课题所用的科学方法;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点】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秤、钩码、直尺、铁架台)12套、cAI、多媒体展台。

学生准备:三角板、笔、草稿纸。

【教学地点】

物理多媒体实验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并引入课题

师:[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叫形变及弹性形变?

生:回忆并作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书的弹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书;而桌面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电线对电灯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撤消外力,物体又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师:[在投影上展示]用手拉弹簧,弹簧会伸长,用力越大,弹簧伸长也越大,手放开弹簧,弹簧立即恢复原状。请同学们分析演示的实验原理。

生:……

师:分析并设问

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且平衡时弹簧受到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可见:伸长(原因)→发生形变(原因)→弹力。那么弹力和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本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关系。

二、实验探究

师:[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1、采用什么方法给弹簧施力?

2、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3、需要测量那些数据?如何记录数据?

4、弹簧能否被过分拉伸?

5、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用什么测量?

师:将学生前后两桌四人一组,阅读课文并讨论问题,形成统一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准备派代表回答。

生:阅读课文并积极讨论。

师:在实验室巡视,并询问情况。

……

师:请学生逐一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

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当钩码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3、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弹簧的原长和每次所挂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数据可用表格记录,也可用有序实数对记录。

4、加在弹簧上的拉力不能太大,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5、用直尺测量弹簧挂钩码时的长度与未挂钩码时的长度之差,就是弹簧的伸长量,师:将仪器发给学生,每4人一套。

生: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

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生: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师:在实验室巡视,检查并指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抽查学生统计的表格(可能有多种表格),并在实验展台上展示。然后给出参考表格如下:

0

x

x0

x1

x2

Δx

0

Δx1

Δx2

m

0

m1

m2

F

0

F1

F2

引导学生将表格中数据转化为有序实数对:

1、(F1,Δx1)

F,Δx)(2、(F2,Δx2)

3、(F3,Δx3)……

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在F-Δx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师:根据学生设计表格中测量的数据,示范数据的处理方法。

[多媒体展示]示范图形:

1、以弹力为纵坐标,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含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生:学生处理数据……

师:抽查学生数据处理情况,抽调几张结果在多媒体上展示,并进行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差的进行修改和鼓励。

师:

1、根据F—Δx图象,猜测F—Δx的函数关系;

2、函数关系式中常数的单位如何?常数由图象中的什么决定?

生:讨论并回答。

师:[投影展示]

1、根据图象猜测得到函数:F=kx;

2、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单位是:牛/米(N/m),该常数叫劲度系数。

三、根据实验总结

师:根据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实验步骤。

生:学生归纳总结在草稿纸上。

师:[多媒体展示]几组学生的归纳总结

1、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2、将记录数据转化为有序实数对;

3、以力为纵坐标,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4、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尽可能让更多的点落到曲线上,不能落到曲线上的点应大致对称分布在曲线两测。

5、以弹簧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

师:归纳实验结论。

生: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的长度Δx成正比。

四、实验拓展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探究了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得到了结论,如果弹簧被压缩,则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压缩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学生探索实验……

总结得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压缩的长度Δx成正比。

五、例题分析

师:[多媒体展示]题目:由实验测得某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该弹簧的原长为多少?

(2)劲度系数为多少?

生:学生思考并表述观点。

师:[多媒体给出解答过程]解:弹簧不产生弹力时的长度等于原长,由图可知该弹簧原长为L0=15cm。

据劲度系数的定义:

由图线可知,该弹簧伸长Δx=(25cm-15cm)=10cm时,弹力ΔF=50N,所以N/m=500N/m。

六、课堂练习(潜能开发,思维上升)

师:[多媒体]先出示题目,待学生做完后,再出示答案。

例:某同学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上画出了a、b、c、d四个坐标点。

(1)根据a、b、c、d四个坐标点,画出F—Δx图线;

(2)由图线,若弹簧原长50cm,要使弹簧伸长到75cm,需要多大拉力(仍在弹性限度内)?

分析与解答:(1)见图,判断四个坐标点基本在一直线上,使它们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这样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2)本题k=600/20(N/cm)=30N/cm,根据F=kΔL,得到拉力F=30×(75-50)N=750N。

七、家庭巩固练习

1、实验表明: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有如下关系f=k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式中的k反映了某个具体弹簧的一种性质

B.k与弹簧所受外力大小成正比

c.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后的长度

D.把某弹簧一分两段,k的大小减小一半

2、有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原长为10cm,每根弹簧挂重物G后,弹簧伸长都是1cm。现把三根弹簧依次串接成一条长弹簧,再挂上重物G,则三条弹簧的总长是()

A.31cm

B.33cm

c.36cm

D.30.3cm

3、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量为G的物体,弹簧长度为L1,如弹簧下端固定,上端放同一重物,弹簧长度为L2,该弹簧自然长度为

,劲度系数为。

4、一个弹簧秤,由于原弹簧损坏,换了一个新弹簧。经测试,不挂重物时,示数为2N,挂100N的重物时,示数为92N,那么,当读数为20N时,所挂重物的实际重量是。

【教学说明】

本课内容单纯,最终归结为胡克定律:F=kx。若强迫学生记忆,并加以训练,应对考试,98%的学生是能掌握的,同时还能省一个教学课时。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对教材进行思想性发掘。对学生进行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验研究,理论探索兴趣,献身科学事业等多方面教育。这些教育应渗透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教学,不仅仅注重与学生用F=kx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突出了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方法:“观察现象、初步分析→实验研究→猜测→得出规律→重复实验、检验结论。”

这种在具体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的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领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其重要性不亚于具体物理知识的学习,因为它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参考资料:

[1]《关于物理文化对话》姜水根北京科学出版社XX

[2]《志鸿优化设计》任志鸿

海南南方出版社

XX

[3]《教材精析精练》丁尧坚姜启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XX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物理》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5]《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阎金锋

沈阳出版社

990

第三篇: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用具: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橡皮筋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我们把橡皮筋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在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不能恢复原状.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二)新课教学 1.弹力

实验:拉准备好的橡皮筋(或弹簧)现象: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分析总结: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c)。问: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 分析: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

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的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右上图)分析: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2、弹簧测力计

实验: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察 现象:女同学拉得较短,男同学拉得较长. 问:拉力器被拉的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析:长短不同,说明了两个同学力的大小不同.可以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定力的大小.

根据道理可以制作一个测力计

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投影: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简单介绍其它弹簧测力计(握力计、拉力计等)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实验:

(1)用不大的力拉一弹簧,伸长后撤去外力,弹簧恢复原状。(2)再用较大的力拉弹簧,伸长后撤去外力,弹簧不能恢复原状。分析: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结论: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否则即不能准确测出力的大小,还容易损坏测力计.

实验:让两名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其中一个测力计的指针离零点较远)测同一物体的重力。

现象:结果差异较大 主要原因:没有较零

其它原因: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是否正对;拿弹簧秤的时候,是否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事项: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小结: 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四篇: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录象片段

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


新课学习


一、弹力


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


2.要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3.给出弹力的概念。


4.练习题。


二、弹簧测力计


1.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组成,并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列举出生活及生产中见到过的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针对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师生交流评估。


4.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三、弹簧测力计的制作


1.提出问题:能否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呢?


2.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


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84中的“迷你实验室”


在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所选的器材及做法。


3.交流评估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找出其优点和不足。教师都要予以肯定表扬。


4.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测力计测定一些力,并与弹簧测力计测定的力比较,看准确程度。


四、测评与小结


1.投放学生练习题。


2.让学生简单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欣赏画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感悟出弹力的概念


学生做练习题。


观看弹簧测力计。


回答。


参照教材P84写一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动手测定力。


动手制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做练习题并回答。


总结出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写使用说明书,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1N、5N、10N力的大小。


可以几人一组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收集数据并比较谁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更准确。


教学反思:

本节教案设计特别注重:1.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制简易测力计。2.给弹簧测力计写使用说明书。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而且也很容易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第五篇:《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 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 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并以此能拓展认识到其它基本测量工具都是如此。

4. 通过“使用测力计”的分组实验总结出使用的要领,并且联系前面学过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们有共同的使用要领,从而对逐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产生一些自发的认识。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弹性、塑性及弹性限度

1、演示一:

(1)拉橡皮筋,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恢复原状。

{2} 拉泡泡糖条,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不能恢复原状。

(3)压海绵,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4)压橡皮泥,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5)压钢尺,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6)压铁丝,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2、用示意图再现以上六个演示实验的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将以上六个现象分类。

4、各抒己见再导向统一,得出弹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较大,很大的力分别拉同一根弹簧,观察其能否复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弹力

1、学生动手实验: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弹簧、尺子对手的力。

2、分析以上弹力的产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1)皮筋在被拉长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2)弹簧在被压缩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3)钢尺在被压弯时,对手施加的力叫弹力。

将“皮筋、弹簧、钢尺”抽象为物体;“被拉长、被压缩、被压弯”抽象为发生弹性形变;“手”抽象为使前者发生形变的物体。之后顺势得出弹力的概念。

3、板书弹力的概念,强调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4、巩固记忆弹力的概念。

先介绍记忆的方法,而后让学生叙述,教师做示意动作。

三、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

1、自制测力计

引领学生一起“无意”制作,而后再“意外”发现如此装置能测量力的大小,最后模仿温度计、电流计的命名方法将如此装置命名为弹簧测力计,板书出标题:二、弹簧测力计。

2、观察仪器厂家生产的实验室所用的弹簧测力计:

观察视频资料:测力计的构造与原理。

3、归纳测力计的构造原理:

先师生共同归纳后教师板书。

4、观察其他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观察视频资料:各种测力计。而后总结其共性:都是利用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把力的大小转化为长度或角度。最后再回想温度计、电流计、电压表以拓展理解基本测量工具的共性:将抽象的大小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大小。

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分组实验:测量头发的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学生各自说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涉及到“0”刻度线时放视频资料:0点的校正。

3、归纳板书: 看清量程

看清分度值

看清“0”刻线

正看刻度板

4、拓展:引领学生回想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计的使用要领,从中发现基本测量工具具有共同的操作要领。

5、练习读数:条形刻度板测力计读数、扇形刻度板测力计读数。

五、小结与作业: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两块知识,从而点出本节课的标题:13、1弹力、弹簧测力计,而后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此标题。最后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3、1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的力叫做弹力。

产 生 条 件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得越多。

2.构造:

弹簧、指针、刻度板。

3.使用:

看清量程、看清0刻线、看清分度值、正看刻度板。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2.弹力和弹簧测力计说课稿

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反思

4.《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反思

5.《弹簧测力计》物理教学反思

6.《弹簧形变和弹力》说课稿

7.《弹力》的课程教学设计

8.弹簧的造句

9.《弹力》教学反思

下载《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弹力教学设计

    雅安市田家炳中学 张明俊 2.3 弹力 学习目标: 1. 了解形变的概念。 2. 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3. 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4. 能够正确判断弹力......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商南县鹿城中学陈改焕 一.教材分析 “弹力”是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与深化。通过对弹力的......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邹平县实验中学 曹志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

    教学设计(弹力)

    《弹力》启发诱导式教学设计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艾田中学 蒋显翠 摘要:本文主要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2节《弹力》的启发......

    课题:13.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精)[五篇范例]

    课题:13.1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

    初中弹力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依据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弹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一、学习目标1.知道弹力是接触力2.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