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八 Word图文混排
位置:第六章 实验指导->Word图文混排
实验八 Word图文混排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公式的编辑方法;
2)掌握图片的插入和编排方法; 3)掌握艺术字的使用方法; 4)了解Word中的绘图方法; 5)掌握图文混排技术。
二.预备知识
公式编辑、图片的插入与混排、艺术字的使用、Word的绘图工具。三.实验内容
练习一 公式编辑
公式编辑需要使用Microsoft公式编辑器。Microsoft公式编辑器在“插入”菜单中的“对象”框中可以找到。在实验八中,我们已经练习了如何将公式编辑器按钮添加到工具栏上,如果你的工具栏上没有,请按实验八中介绍的方法将它添加上去。
点击工具栏上的“公式编辑器”按钮,得到工具编辑器的工具栏,利用该工具栏上的工具就可在文档光标位置编辑一个公式。请练习编辑一些数学、物理公式。
练习二 使用图片
(1)插入图片
插入的图片可以是来自“剪辑库”的剪贴画,也可以是计算机中任何图形文件中的图片,其插入方法是:
1)来自剪辑库
① 将文档光标移到要插入剪贴画的位置;
② 打开“插入”菜单,指向“图片”,选择“剪贴画”;
③ 在对话框中选择“剪贴画”标签,再寻找需要的剪贴画类别,然后双击打开;
④ 选择需要的剪贴画,点击它,再点击出现按钮条中的“插入”按钮。
2)来自文件
① 将文档光标移到要插入剪贴画的位置;
② 打开“插入”菜单,指向“图片”,选择“来自文件”;
③ 在对话框左侧“查找范围”栏内选择文件夹,如有图形文件,中间框中会出现相应的文件名;也可以打开对话框右上角的“工具”按钮选择“查找”,设置查找范围(如“C:”,包含文件夹)后,可找到很多图形文件;
④ 点击中间框中的图形文件名,观察右边的图片,选到需要的图片后,点击“插入”按钮。
(2)编辑图片
1)移动图片
用鼠标左键按住图片拖动,将图片移动到文字中的某个位置,观察文字与图片的排列情况。
2)缩放图片
单击图片将其选中,图片四周出现八个控制小方块;用鼠标左键按住任意一个小方块拖动,可对图片进行缩小和放大。请用此方法将图片缩小到插入时的一半大。
3)裁剪图片
选中图片后,会出现一个图片编辑工具栏,先将鼠标分别指向不同按钮,认识各按钮的功能。
按下“裁剪”按钮,将鼠标指向图片四周的八个控制小方块之一(注意观察鼠标标志的变化),按住鼠标左键,向图片内侧移动,松开左键,图片被裁去一块。用此方法将图片上的不重要部分裁剪掉,使图片保留原大小的一半。
4)调整画面
利用“图片”工具栏上的按钮,可以对图片的画面进行调整和重新设置。请对插入的画面进行亮度、对比度等的设置。
5)设置格式
选中一张图片,点击“图片”工具栏上的“设置图片格式”按钮,可得到“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对图片的多种格式进行设置。
请选择“版式”标签,将图片的文字环绕格式设置为四周环绕。移动图片到文字中,观察文字与图片的排列情况。
用鼠标右击图片也可以对图片进行编辑处理。
练习三 使用艺术字
(1)插入艺术字
① 将文档光标移到要插入艺术字的位置;
② 打开“插入”菜单,指向“图片”,再选择“艺术字”;
③ 在出现的“艺术字”库中选择需要的版式,按“确定”;
④ 在“编辑'艺术字'文字”框中输入要作为艺术字的文字内容后,按“确定”。
(2)编辑艺术字
与编辑图片类似,可利用“艺术字”工具栏对插入的艺术字对象进行多种编辑和排版。
请用“艺术字”工具栏对插入的艺术字进行编辑排版练习。
练习四 用Word绘图工具绘图
利用Word的绘图工具,可以在文档中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请练习以下操作内容:
① 在窗口工具栏上点击“绘图”按钮,打开“绘图”工具栏;
② 将鼠标分别指向每个按钮,认识各个按钮的功能;
③ 按下“绘图”工具栏上的“矩形”按钮,观察鼠标标志的变化;
④ 在文档中找个空白位置,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出现矩形框,放开左键,得到一个矩形;
⑤ 点击“绘图”工具栏上的“填充色”按钮旁的小三角,选择一种填充颜色;
⑥ 用同样的方法,设定矩形的“线条颜色”。
请按以上方法再进行以下练习:
1)画一个椭圆并配上颜色;
2)绘制线条和箭头,并选择不同的线型和配上不同的颜色;
3)使用自选图形;
与图片和艺术字一样,绘制的每个图形在文本中都是一个对象,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一些常规的编辑,如移动、缩放、旋转、文字环绕等。请自行练习。
[ 上一实验 ][ 下一实验 ]
第二篇:实验八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SQL
Server
数据库基础
任课教师:
池宗琳
实验名称:
存储过程
年级、专业:
2018级电子信息工程
学
号:
20181060093
姓
名:
马
信
日期:
2019
年
月
日
云南大学
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SELECT语句实现对数据库的简单查询
2、掌握使用SELECT语句实现对数据库的多表链接查询和子查询
二、实验内容、方法、步骤、结果与分析
完成以下各题功能,保存或记录实现各题功能的Transact-SQL语句。
1.在数据库HrSystem中创建存储过程avg._wage,用于求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并通过输出参数返回该平均工资。要求在创建存储过程之前要首先判断该存储过程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其删除。
USE
Hrsystem
GO
IF
EXISTS
(SELECT
name
FROM
sysobjects
WHERE
name
=
'avg_wage')
DROP
PROC
avg_wage
GO
CREATE
PROC
avg_wage
@AVWAGE
AS
FLOAT
AS
SELECT
@AVWAGE
=
AVG(Wage)
FROM
Employees
@AVWAGE
GO
2.执行第1题创建的存储过程avg_
wage,打印员工平均工资。
USE
Hrsystem
GO
DECLARE
@avg
AS
FLOAT
EXEC
avg_wage
@avg
3.在数据库HrSystem中创建存储过程max_
wage,根据指定的部门名称(输人参数)返回该部门的最高工资(输出参数)。要求在创建存储过程之前要首先判断该存储过程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将其删除。
USE
Hrsystem
GO
IF
EXISTS
(SELECT
name
FROM
sysobjects
WHERE
name
=
'max_wage')
DROP
PROC
avg_wage
GO
CREATE
PROC
max_wage
@Dename
varchar(20),@MAX_wage
FLOAT
OUTPUT
AS
SELECT
@MAX_wage
=
MAX(Wage)
FROM
Employees
WHERE
Dep_id
IN(SELECT
Dep_id
FROM
Departments
WHERE
Dep_name
=
@Dename)
GROUP
BY
Dep_id
4.执行第3题创建的存储过程max
wage,指定部门为“财务部”,打印该类部门的最高工资。
USE
Hrsystem
GO
DECLARE
@MAX_wage
FLOAT
EXEC
max_wage
'财务部',@MAX_wage
OUTPUT
@MAX_wage
5.删除存储过程avg_
wage和I
max_
wage。
USE
Hrsystem
GO
DROP
PROCEDURE
max_wage
GO
DROP
PROCEDURE
avg_wage
(二)触发器
创建一个“学生信息”数据库,包含“学生基本信息”表、“专业”表和“系”表,各表包含的字段如下。
“学生基本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出生日期;专业编号。
“专业”表:专业编号;专业名称;系编号。
“系”
表:系编号;系名称;系简介。
各字段类型按其实际含义自行定义,输人-
-些数据,要求数据要有代表性。
以下操作要求全部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中完成,保存或记录实现各题功能的Transcat-SQL语句(包括测试相应触发器是否生效的相关语句及测试结果)。
1.在“专业”表上创建一个INSERT触发器“TRG1”。当发生插入专业表操作时,将显示插入的记录。
USE
学生信息
GO
CREATE
TRIGGER
TRG1
ON
专业
FOR
INSERT
AS
DECLARE
@depid
INT
DECLARE
@depname
varchar(50)
DECLARE
@number
INT
SELECT
@depid
=
专业编号
FROM
inserted
SELECT
@number
=
系编号
FROM
inserted
SELECT
@depname
=
专业名称
FROM
inserted
PRINT('系名:'+STR(@depid)+'专业名:'+STR(@depname)+'系的编号:'+str(@number))
INSERT
INTO
专业
(专业编号,专业名称,系编号)
VALUES(@depid,@depname,@number)
2.在“专业”表上创建一个DELETE触发器“TRG2”,当发生删除操作时,将给出警告、列出删除的记录并撤销删除。
USE
学生信息
GO
CREATE
TRIGGER
TRG2
ON
专业
FOR
DELETE
AS
PRINT('警告!禁止删除')
ROLLBACK
TRANSACTION
3.在“专业”表上创建一个UPDTAE触发器“TRG3”,当发生更新“专业名称”字段的操作时,给出警告并撤销更新
USE
学生信息
GO
CREATE
TRIGGER
TRG3
ON
专业
FOR
UPDATE
AS
DECLARE
@temp_proid
INT
DECLARE
@temp_xiid
INT
DECLARE
@temp_porna
varchar(50)
SELECT
@temp_porna
=
专业名称
FROM
inserted
IF
@temp_porna
IS
not
NULL
BEGIN
PRINT('禁止修改专业名称')
ROLLBACK
TRANSACTION
END
ELSE
BEGIN
SELECT
@temp_porna
=
专业名称
FROM
deleted
SELECT
@temp_xiid
=
系编号
FROM
deleted
SELECT
@temp_proid
=
专业编号
FROM
deleted
UPDATE
专业
SET
专业编号
=
@temp_proid,系编号
=
@temp_xiid
WHERE
专业名称
=
@temp_porna
END
4.在“学生基本信息”表上创建一
一个更新触发器“TRG4“,当发生更新“学号”或“姓名”字段的操作时给出警告,并撤销更新。
USE
学生信息
GO
CREATE
TRIGGER
TRG4
ON
学生基本信息
FOR
UPDATE
AS
DECLARE
@temp_stunum
char(11)
DECLARE
@temp_name
char(10)
DECLARE
@temp_gender
BIT
DECLARE
@temp_class
varchar(10)
DECLARE
@temp_date
DATETIME
DECLARE
@temp_proID
INT
SELECT
@temp_name
=
姓名
FROM
inserted
SELECT
@temp_stunum
=
学号
FROM
inserted
IF
@temp_name
IS
NOT
NULL
OR
@temp_stunum
IS
NOT
NULL
BEGIN
PRINT('禁止修改学号或者姓名')
ROLLBACK
TRANSACTION
END
ELSE
BEGIN
SELECT
@temp_stunum
=
学号
FROM
deleted
SELECT
@temp_name
=
姓名
FROM
deleted
SELECT
@temp_gender
=
性别
FROM
inserted
SELECT
@temp_class
=
班级
FROM
inserted
SELECT
@temp_date
=
出生日期
FROM
inserted
SELECT
@temp_proID
=
专业编号
FROM
inserted
UPDATE
学生基本信息
SET
性别
=
@temp_gender,班级
=
@temp_class,出生日期
=
@temp_date,专业编号
=
@temp_proID
WHERE
学号
=
@temp_stunum
END
5.删除以
上各题创建的所有触发器。做好“学生信息”数据库的备份,以备第10章、第章上机操作时使用。
USE
学生信息
GO
DROP
TRIGGER
TRG1
DROP
TRIGGER
TRG2
DROP
TRIGGER
TRG3
DROP
TRIGGER
TRG4
三、实验小结【对自己而言,通过实验学到的关键技术方法】
掌握了触发器的一些基本方法:
1.创建触发器
2.分清了触发器的种类,但是还是需要深入了解dml触发器中三个种类触发器的不同。
3.了解了触发器在我们实际操作中的作用
4.
第三篇:上机实验八
实验八 折半查找
一、实验目的1、熟悉visual C++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C语言的结构特点。
2、进一步掌握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3、掌握查找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4、掌握查找的基本运算及其实现。
二、实验内容(参照课本上的第220页)
设计一个算法,实现折半查找算法。
三、实验要求
参照课本220页算法9.2
四、实验报告要求(参照《数据结构题集》第83页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必须有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源程序、测试结果(打印界面的形式表示)。
第四篇:实验八 概率算法
实验八
概率算法(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快速排序算法;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概率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利用随机序列选取枢轴值,改进快速排序算法。
三、实验步骤
理解算法思想和问题要求; 编程实现题目要求;
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 验证分析实验结果; 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提示
void QuickSort(int r[ ], int low, int high)
{
if(low i=Random(low, high); r[low]←→r[i]; k=Partition(r, low, high); QuickSort(r, low, k-1); QuickSort(r, k+1, high); } } 四、实验过程 优化选取枢轴 三数取中,即取三个关键字先进行排序,将中间数作为枢轴,一般是取左端、右端和中间三个数,也可以随机选取。对于非常大的待排序的序列来说还是不足以保证能够选择出一个好的pivo tkey,因此还有个办法是所谓的九数取中,先从数组中分三次取样,每次取三个数,三个样品各取出中数,然后从这三个中数当中再取出一个中数作为枢轴。 public class QuickSortRealize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QSort(arr,0,arr.length-1);} /* * 对顺序表子序列作快速排序 待排序序列的最小下标值low和最大下标值high */ public static void QSort(int[] arr,int low,int high){ int pivot;if(low QSort(arr, low, pivot-1);//对低子表递归排序 QSort(arr, pivot+1, high);//对高子表递归排序 } } /* * 选择一个关键字,想尽办法将它放到一个位置,使得它左边的值都比小,* 右边的值都比它大,我们称这个关键字叫枢轴。*/ 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int low,int high){ if(arr == null || low<0 || high>=arr.length){ new Exception();} int pivotkey; ChoosePivotkey(arr,low,high);//选取枢轴值 pivotkey = arr[low]; while(low high--;} Swap(arr, low, high);while(low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int low,int high){ int temp = arr[low];arr[low] = arr[high];arr[high] = temp;} /* * 三数取中 选择枢轴 将枢轴值调至第一个位置 */ public static void ChoosePivotkey(int[] arr,int low,int high){ int mid = low +(int)(high-low)/2;if(arr[low]>arr[high]){ //保证左端较小 Swap(arr, low, high);} if(arr[mid]>arr[high]){ //保证中间较小 Swap(arr, mid, high);} if(arr[mid]>arr[low]){ //保证中间较小 Swap(arr, mid, lo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50,10,90,30,70,40,80,60,20};QuickSort(arr);for(int array : arr){ System.out.print(array+“ ”);} System.out.println();} } 五、实验结果 六、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利用随机序列选取枢轴值,改进快速排序算法的实验,我熟悉快速排序算法,并加深对概率算法的理解。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姓名:课件密码:29379 学号:实验题目:液晶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 组别:第三组实验时间:2012.3.22 【前言】 1、实验目的① 了解液晶材料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与应用 ② 掌握DCC法合成胆固醇丙酸酯液晶材料的操作技术。 2、文献综述与总结 2.1 液晶是某些物质在熔融态或在溶液状态下形成的有序流体的总称。液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88年, 奥地利植物学家F Reinitzer 发现, 把胆甾醇苯酸脂(Cho-lesteryl Benzoate, C6H5CO2C27H45 , 简称CB)晶体加热到145.5℃会熔融成为混浊的液体, 145.5℃ 就是该物质的熔点。继续加热到178.5℃, 混浊的液体会突然变成清亮的液体, 而且这种由混浊到清亮的过程是可逆的。O Lehmann 经过系统地研究指出,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有些物质的机械性能与各向同性液体相似;但是它们的光学性质却和晶体相似, 是各向异性的。因此, 这些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相被称为液晶相。 2.2液晶态既可以通过加热纯的化合物获得,也可以通过改变双亲性分子在水溶液(或者更复杂的多组分体系)中的浓度和温度得到;前者被称为热致液晶,后者被称为溶致液晶。在热致液晶中,分子形状的各向异性(如棒状分子或盘状分子)及分子内不同化学结构单之间的微相分离作用(如刚性核与柔性链之间的不相容性)是形成液晶态的主要驱动力。形状各向异性的分子倾向于平行地排列起来,从而最有效地占据空间,这样既获得了长程的取向序,如向列相,分子仅表现出取向序,而又不具有长程的位置序。进一步,当分子内化学结构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的微相分离作用使得分子内性质不同的结构单元彼此分离地聚集起来,便形成了具有一维、二维乃至三维位置序的复杂液晶态结构,如各种近晶相及结构更为复杂的立方相等。 2.3液晶显示器件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液晶是具有广泛用途的功能材料, 主要是用来制作电、光显示器件的, 其应用范围包括各种类型的显示器和光阀, 生命过程, 生物膜及信息传递等。液晶已被广泛应用到高新技术领域中, 在电子工业中作为显示材料, 液晶显示与其它显示相比, 有低耗能、准确性高、灵敏度高、色调柔和、无X 射线、安全可靠的特点, 由于消耗功率极小, 一般在10-100μw/cm2 的数量级, 因此不需要庞大的电源就可制造显示面积大而体积小的器件, 可实现大屏幕显示, 也可制造微型器件。液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计算器的显示屏, 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 液晶电视等。液晶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液晶平板显示、生物膜理论、液晶温度传感器、液晶压力传感器, 液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等。 2.4液晶材料的其他潜在应用:人工肌肉——Gennes 首先提出液晶弹性体作为人工肌肉的设想: 通过温度变化使其发生向列相到各相同性态之间的相变, 引起弹性体薄膜沿指向矢方向单轴收缩, 因此可以用来模拟肌肉的行为。然而其局限性在于液晶弹性体薄膜自身具有的低导热性和导电性, 因而对外 界刺激响应比较缓慢。对于以上缺陷, 可以通过掺杂导热导电物质的方法来提高其响应能力。Shenoy 等[ 7] 报道了通过液晶弹性体表面涂覆碳涂层, 使用红外二极管激光器产生光吸收, 从而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而且弹性体薄膜的机械性能未受影响;纳米机械——1973 年, Shibayer 等首先从理论上预料Sc * 相液晶可能具有铁电性, 并于同年首次合成了具有铁电能具有铁电性, 并于1984 年首次合成了具有铁电性的手性液晶聚合物。Vallerien 小组采用10-1 ~ 109 Hz的介电谱研究了网络聚合物和线性材料的铁电性, 结果证实了在某些具有Sc* 相的网络中确实存在铁电性。Brehmer 等合成了第一个毫秒级短开关时间的铁电液晶弹性体。通过铁电性液晶弹性体的大的侧向电收缩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可以改变目前纳米尺寸的制动, 主要用某种晶体(如石英)和智能陶瓷中的线性压电效应来实现, 但是应变却很小(小于0.1%)的状况。Lehmann 等报道了铁电液晶弹性体作为薄膜型液晶纳米器件的研究结果, 在硅氧烷主链上含手性侧基和交联度为10% 的液晶弹性体在115 mV/cm 的电场下表现了垂直电场方向的收缩率为4% 的反压电效应。与过去所用的偏氟乙烯共聚物同样数量级的电诱导应变需用的电场相比低2个数量级;人工智能——Yu Yanlei 等报道了改变偏振光的波长和方向能使液晶弹性体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可逆地卷缩和舒展的机械效应, 可望用于微米或纳米尺寸的高速操控器,如微型机器人和光学微型镊子;形状记忆——Rousseau 等报道了近晶C 型液晶弹性体的形状记忆效应, 与传统形状记忆聚合物相比具有恢复精度高(99.1%)、在低温下(-120℃)仍保持橡胶结构等优点, 可在低于室温条件下应用。这种液晶弹性体可以通过不同单体组成复合来定制转变恢复温度。 【实验部分】 1、实验仪器与药品 1.1实验仪器 有机合成实验玻璃仪器一套(必须含蒸馏、抽滤设备)、磁力搅拌器、薄层检测用荧光仪、显微熔点仪、红外光谱仪 1.2实验药品 胆固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丙酸、N,N-二甲基苯胺、二氯甲烷、石 油醚、薄层检测用硅胶GF254、乙醚、HCl溶液(1mol/L)、NaOH溶液 (1mol/L)、蒸馏水、无水乙醇、无水MgSO42、实验原理 胆固醇脂类液晶为热致胆甾型液晶,其在一定条件下,会随温度、磁场、电场、机械应力、气体浓度的变化,而发生色彩的变化,可用于制作液晶温度计、气敏元件、电子元件、变色物质等,还可用于无损探伤、微波测量、疾病诊断、定向反应等化学、化工、冶金、医学等领域。 长期以来,在胆固醇脂类液晶的合成中,多采用操作复杂、路线较长的酰卤路线,而采用操作温和、路线短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简称DCC所合法仅有少量报道。 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缩合法合成胆固醇脂类液晶过程中,多使用3级有机碱进行催化,特别吡啶的衍生物,如4-二甲氨基吡啶(简称DMAP)、4-吡咯烷基吡啶。不足的是,DMAP等吡啶的衍生物价格昂贵,随刻依据其催化机理,用便宜的N,N-二甲基苯胺作为3级有机碱进行替代,但耗时长、产率低。 3、实验步骤 DCC法合成胆固醇丙酸酯 ① 加料在干燥的带有磁力搅拌子、干燥管的圆底烧瓶中,加入胆固醇(1.93g)、脱水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24g)、丙酸(0.4ml)、催化剂(除水促进剂)N,N-二甲基苯胺(0.15ml)、溶剂二氯甲烷(100ml),在常温下搅拌,固体先溶解,后逐渐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 反应监测搅拌下反应20~24h后,以30份石油醚和1份乙醚混合液为展开剂,薄层检测反应终点。 ③ 后处理反应结束后抽滤,出去未反应玩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生成的酰脲,用HCl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分别洗涤滤液后,然后加入MgSO4干燥。 ④ 产品精制蒸馏除去溶剂二氯甲烷后的黄色油状粗产品,加入无水乙醇重结晶三次(每次8~10ml),抽滤,干燥,得到白色针状晶体。 ⑤ 产物鉴定称量,计算产率,测定熔点等。 4、实验现象与结果 测定Rf值为:2.1/4.3=0.488,按照文献值应该为0.54,明显比较少,可以看出产品的制备并不是理想的,有可能并未能生成该物质。 产品的外观性状:胆甾醇(胆固醇)丙酸酯为白色晶体,胆甾醇(胆固醇)酯的熔点测定数值为92℃~110℃,文献值为102℃,以上数据均为其他同学的产品制得,我们本小组的实验并没有成功作出该产品来。 【结果与讨论】 DCC 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路线短等优点,在胆甾醇酯合成的报道中用得最多。该方法主要是用有机酸和胆甾醇,在脱水剂DCC作用下合成胆甾醇酯,通常还加入除水促进剂。除水促进剂可大大加速反应的速度,同时提高反应的产率。DCC法中用到的除水促进剂有4-二甲基吡啶(DMAP)、4-吡咯烷基 吡啶、2,4,6-三甲基吡啶盐酸盐、N,N-二甲基苯胺等。其中DMAP 最常见,但其价格昂贵。为了有利于脱水缩合,DCC法合成胆甾醇酯时一般采用无水二氯甲烷作为反应的溶剂。 根据文献资料知:用N,N-二甲基苯胺作除水促进剂也可以合成胆甾醇丙酸酯,但是产率不高,且反应时间较长,反应24h基本检测不到产物,只有在反应72h后才能检测到产物,产率16.4%.用N,N-二甲基苯胺作除水促进剂合成胆甾醇苯甲酸酯时,可能由于苯甲酸中苯环存在较大的空间位阻,反应72h也未能得到胆甾醇苯甲酸酯。另外,以N,N-二甲基苯胺为除水促进剂,用于DCC脱水缩合法合成酯类化合物鲜见于文献报道,常用的除水促进剂多为吡啶的衍生物,如4-吡咯烷基吡啶,DAMP,2,4,6-三甲基吡啶盐酸盐等,其价格昂贵。 因为其他小组做的是用DAMP作为除水剂,通过两个用不同除水促进剂的实验对比,发现用DAMP作除水促进剂合成胆甾醇丙酸酯的反应时间和产率都要比用N,N-二甲基苯胺作除水促进剂要好,24h后胆甾醇丙酸酯的产率即可20.4%.【参考文献】 [1] 陈经佳,汪朝阳,郑绿茵等.DCC法合成胆甾醇酯.浙江化工.2005,36:(2).[2] 王瑾菲,蒲永平,杨公安.高分子液晶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陶瓷.2009,3 [3] 王海涛,白炳莲,李敏.几类非常规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化学通报.2012,75:(1) [4] 宋秀美,汪朝阳,毛郑州.胆甾醇酯的合成研究进展.广州化学.2008,33:(1)第五篇:实验八,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