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教育案例分析
小班化教育案例分析
从2005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我参加了小班化教育实践。在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班级内学生人数的减少,更需要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把握好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在执教《三字经》这篇古诗文时,改变以往教学文言字、词理解时,以老师串讲为主的方式,而是运用“小组合作”为主的教学形式。事先让同学们回家认真预习,圈划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在课堂上简单介绍文学常识,进行文言文学法指导后,即要求学生把自己回家预习过程中圈划出的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在小组中提出,由小组成员帮助解决。如果在小组中仍不能解决,可在全班交流时提出。
小组交流完毕,我让学生提出在小组交流时遇到的,组内不能解决且共同关注的问题。第三组小李同学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句子‘养不教,父之过’的意思我能理解,但为什么只有父亲的责任,母亲呢?而在我们现在绝大部分家庭中,教育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呀!”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有些同学已在小组里窃窃私语。我却有些发愣——太出乎我意料之外了。因为以前上课,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于这样的句子,学生只要能理解句子意思就达到要求了,且上课的过程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操作,学生几乎不会跳出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好的思路发问;再说,这课文我也上了几次了,从没有学生提类似的问题,我该如何处理呢?
此刻,我脑际中突然闪现叶澜教授的话:“学生的质疑,就是一种资源。”对,我应该抓住它!于是,我就让学生就他们自己提出的这一感兴趣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我巡视了几个小组,了解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讨论的,有哪些观点。在过程中,第二组小张同学问我:“老师,是不是古代父亲在家里说话更算数呢?”“有道理”。同学们的讨论启发了我,渐渐地,我心里有底了。如果我能较好引导的话,这确实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好问题。因为引导学生围绕“养不教,父之过”句中的“父”做文章,不但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而且对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言实词解释的一些规律,及同一个字古今意思的变迁奠定基础。于是,我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父”字展开。
一会儿各组的讨论结果都出来了,同学们都争着发言。他们有的认为这种说法与中国古代封建的意识有关。现代家庭中,父母一起教育孩子,而在古代家庭中男尊女卑,受夫权思想影响,父亲的地位要比母亲高得多,父亲更威严,一般孩子也更畏惧父亲,所以应该父亲教育孩子;有的提出,在古时候,男子受教育的机会比女孩子多得多,所以爸爸的知识要比妈妈的知识丰富,因此教育孩子一般以父亲为主;还有的认为,句中的“父”在这里可解释为父母,既指父亲,也包括母亲等。这些同学的发言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涉及面非常广,不但包括中国古代家庭父母的地位、男女的尊卑等历史人文知识,也涉及到文言实词解释中对于同一个字,由于时代的变迁产生古今的不同理解,进而可借此引申出文言实词解释中“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虽然有些回答不完全正确,但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这句话,把握“父”字的意思,进而初步把握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在各组代表发言后,首先表扬提出问题的这个小组,对同学们的见解做了点评和归纳,并简单举例让同学们了解文言实词解释中“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并适时地引导学生:中国古代的璀璨文化,80%以上均由文言文记载,学好文言文,对于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了解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而学好文言文,在初中阶段首先就要做到正确把握文言实词的意思。今天,同学们就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这堂课上,虽然我在问题提出的一刹那,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然而关注学生内在需求,关注资源生成的潜意识,使我决定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几乎关注了每个组的讨论(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的减少客观上确实为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听、引导每个小组开展合作交流提供了条件)。学生的讨论又让我找到了有效利用资源的灵感,使我和学生成了这个资源的受益者。
这堂课值得我今后教学借鉴的地方在于:在小班化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人数减少提供的优势,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多倾听、多关注,既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又成为学生讨论的倾听者,把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及时引导,转化为教学的催化剂。这堂课体现出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特点,对于我以后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回顾整节语文课,同学们在这堂课中那认真投入的思考,积极主动的发言,各抒己见,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会心的微笑,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久久难忘。
当然,我刚参加小班化教育实践不久,对于小班化教育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有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可能更多的是“形似而神不似”,要达到“形神兼备”,还需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把小班化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
第二篇:小班化教育案例
因材施教,从心出发
一、引言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小班化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在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达到这个教学的目标就得要求教师建立一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案例描述
1、导语: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傲然挺立于寒霜之中的蜡梅,有飘香于幽谷的君子兰,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女作家宗璞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对比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符合学生好奇心活跃的状况。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简单自然奠定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分析作者为什么喜欢紫藤萝?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教师巡回于课堂中,解决学生碰到的字词方面的拦路虎。3分钟后,朗读声消失,举手者寥寥无几,师启发学生可与同桌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步: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和同住交流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品悟和语言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文章情感;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生(1):作者之所以喜欢紫藤萝,是因为它的色彩太美了,“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还有一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这么美的色彩,作者怎么会不喜欢,连我也都喜欢这一片深深浅浅的紫色了。
师:紫色是非常优雅的色彩,它使老师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生(2):作者之所以喜爱藤萝花,是花开得很茂盛,你看“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开得这样茂盛,肯定是富有生机的,因此作者喜欢。正因为作者喜欢,她才用生动的比喻、拟人把花写得这么可爱。
师:你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交代得很清楚,那你能把作者喜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朗读之后,全班齐读这几句话,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生(3):这紫藤萝花还很有情趣,你看它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每一朵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多可爱啊。
师:真是独具慧眼,那么作者用“逃逗”一词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把花比作笑容?
生(4):“挑逗”一般形容孩子,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形容紫滕萝花,既写出它的动态美,又富有情趣。把花比作笑容,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又很可爱。
师:写藤萝花的盛开,作者不仅把它比作笑容,还比作什么? 生(5):比作张满了的帆。师:分析得很不错,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五位同学的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表明作者喜爱花的一大原因是——
生齐说:在于花的外形之美。
师:有没有同学想到的内容不只是花的外形之美呢?
【设计意图: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为学习知识情感作好铺垫,充分达到巩固评价的目的。】
生(6):我知道作者喜爱花的原因还在于藤萝花带走了压在她心上的焦虑与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手足情指的是兄弟骨肉之情,《三国演义》中刘备就说过“兄弟如手足”,生死谜就是有关对活着和死去的疑问。
生(7):生死谜,手足情指作者写这篇文章之时,她最喜欢的弟弟得病死去,她为此非常伤心,但看到紫藤萝这样茂盛,这样富有生机,这种悲伤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看到这盛开的藤萝花,又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那时的花是枯萎的,但十年之后却焕发了生机,由此她想到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于是豁然开朗。
师:“豁然开朗”用得很妙,请大家在书上找到这句话,齐读,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生(8):我认为作者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幸,但要把不幸变为幸运,要化悲痛为力量,咬紧牙关,挺过去。
生(9):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应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生(10):要有信念,相信明天会好起来的。师:讲得很好,这句话跟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异曲同工之妙。师:作者的不幸只是失去了至亲的弟弟吗? 生:不是,她还经历了十年**。师:何以见得?
生(11):十多年前就是指文化大革命,那时候知识分子被打倒了,社会一片黑暗。
3.改文成诗
生作惊讶之状,师以微笑作鼓励,同学完成朗读任务之后,全班同学拿起笔,准备改写。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知识的延伸、情感的参与、方法的运用、兴趣的培养正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生(12):藤萝花开紫瀑布,赏花思花又忆花。芳香扑鼻精神爽,焦虑悲痛脑后抛。
生(13):远看藤萝遍地紫,近看藤萝不见枝。香味四溢无穷尽,乐在其中不知疲。宛如一条小船,在生命的长河中飘荡。
生(14):不由得,我停住了脚步。那藤萝,像一条瀑布。不见发端,不见终极。那紫,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与阳光挑逗。散发着芬芳„„
师:老师为我们班同学的智慧与创造力所折服。看来我们班真是诗人辈出啊。
4.说说我所爱的花
【设计目的: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学会判断,放飞想象,扩展思维。】
师:宗璞钟情于藤萝花,对它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我们同学在生活中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
生(15):我喜欢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喜欢它不畏霜雪的特点。
生(16):我喜欢桃花,都说面如桃花,桃花那么美,所以我爱它。生(17):我喜欢杜鹃花,它虽然普通,但花开时那么热烈,那么红,让我喜欢。
生(18):我也喜欢梅花,因为它意志坚强。如果人有这么坚强地意志,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师:老师相信你也会像梅花一样具备顽强的毅力。生(19):我喜欢昙花,虽然它一开就谢,但开时的香味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师:犹如流星,刹那间划过天际,但瞬间便是永恒,是吗? 生(20):我喜欢莲花,不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说法吗?我就喜欢它不受环境影响。
师:这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名句,确实,能做到近墨者而不黑,是难能可贵的。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利于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问题的设计,答题范围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如针对第一环节的问题设计,语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从花的外形着眼进行回答,而底蕴深厚,思维深刻的同学就可以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展开描述,可见,虽是一个看似平凡的问题,却暗含着分层教育的效果,可引领多数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思考;第三个环节的设计更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这与只有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的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本堂课
教师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回答,尽管有些还不很成熟,但只要自圆其说,又有一定的道理的,教师总是予以肯定,并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提倡答案因多彩而精彩,使得学生在思考、回答时丝毫不受各种干扰,大胆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哪怕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大胆提问,同时也使自己的个性特点得到很好的发挥。
但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仍然存在以下失误:
1.朗读不够到位,尽管在教学设计时念念不忘要把“琅琅的读书声还于课堂”,但在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朗读水平的限制,朗读并未达到教学设想中的在“反复吟咏中达到准确的传情与悟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情境之中”的理想境界,同时语言品味还不够深入。
2.宗璞的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把笔端触及自己的情感及人生,还从藤萝花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华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这一角度,鼓励人们投身于建设祖国的行列之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本堂课对文章的这一内涵没有丝毫提及,可见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使学生就这方面内容深入探究下去。
四、小班教育要素点评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另外,还需要营造教学氛围方式: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小班化教育的归宿是使小班学生在思品、文化、身体、心理诸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个性充分发展的、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自卑为自信、变压抑为开放、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充分利用每个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具有独立人格、活生生的学生个体、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情景,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案例
小班化教学中孩子们可爱的一面
【案例背景】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民勤县近几年教育布局的调整,一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到城区学校就读。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减少,我校各个班级都自然而然的小班化了,和所有农村学校一样,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生源参差不齐,我所任教的课程是大滩完小三年级英语,全班共有19个孩子,这个班级的学生天生好动,课堂上注意力时间较短,总爱玩弄一会学习工具、手指、衣服之类的。这是一堂平平常常的课,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上的是外研版三年级上册Module10 Unit1 This is his head 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是围绕身体部位这一主题,引出相关的句型,学习使用 this is „来正确描述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案例主题】
在这一课时学生学会了使用 this is „来正确描述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布置让学生提前画好各个身体部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反复领读单词,提前让孩子们识记。备课时我预设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来检查学生对身体部位的单词的识记情况,然后通过复习句型This is.......来引出本课内容,结果课堂上孩子们做小动作的较多,注意力很不集中,课堂气氛一点也不活跃,就在我写完板书扭头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教室的主题墙上布置着一片竹林,同时画着两只熊猫,突然产生了灵感。【案例描述】
热身、复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head leg foot arm hand "的图片,使用游戏‘simon say'练习指令'point to'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
【设计意图】 :每节课都复习旧知识,可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日常的会话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检查复习单词时,我并没有让学生一味的拼读,而是让全班19个孩子离开自己的座位,站在过道中间,如:点头、跺脚、摇腿、伸臂等,避免了枯燥乏味,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学习,充分感受到学习、记忆单词的快乐。检查完单词后再结合句型进行操练。呈现新课:
(1)拿出洋娃娃图片,我告诉学生“我们的洋娃娃有许多秘密要告诉大家,请你们认真听”然后我用手指着 洋娃娃图片,模仿洋娃娃的声音说:this is my head.this is my arm.....继而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句型This is....【设计意图】 :积极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使学生对所学单词感兴趣。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在句子中学习单词。
(2)让全部同学站起来,I say ,you do.(先全班同学一起来,再每组派一个同学上来进行比赛,看谁的反应够快)【设计意图】 :通过小游戏,加强新词的练习次数,提高学习兴趣和趣味性。以达到巩固目的。
注意:head 和hand的区别,有很多学生容易混淆这两个单词的发音。
(3)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并要求学生指着自己身体相应的部分,力求“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利用已学过的单词来结合新句型也能让学生觉得新知并不是很难,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操练了新句型。
(4)此时,有一部分同学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读课文有口无心,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突然扭头发现教室墙上布置着一片葱葱的竹林,竹林里前面站着两只熊猫,我茅塞顿开,为什么不请一只真正的熊猫Panpan上来进行真实情景模拟呢?我对孩子们说道,有谁愿意上来体验一下站在竹林的感觉,当一次咱们的熊猫Panpan,这一说,不得了了,全班孩子马上举起可爱的小手,挣着、抢着、大声的喊道“me me me ”.我不失时机的请出了一位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太浓的同学,然后让他模防熊猫的声音跟其他孩子打招呼hello,boys and girs.(这时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行动了,悄悄的,慢慢的离开自己的座位跑来和这只“熊猫”打招呼,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大声喊道:hello,Panpan.(孩子们看到我对他们离开座位没有作出什么反应,渐渐地,18个孩子都簇拥到了“熊猫Panpan”的周围。)我根据课文内容对“熊猫Panpan”悄悄的发出口令:探出你的头、伸出你的胳膊、抬起你的腿等。熊猫Panpan 模仿得惟妙惟肖,在那一刻,似乎大家都走进了那片茂密的竹林,其他孩子更是激动不已,就在我说出“这是他的头”那一刹那,可爱的孩子们都伸出小手指着“熊猫Panpan”的头说“This is his head”,甚至有孩子摸着“熊猫Panpan”的头大声的说出了句子。等我再一次发口令让“熊猫Panpan”抬起腿的时候,孩子们簇拥得更紧凑,抢着摸“熊猫Panpan”的腿,与此同时大声说道“This is his leg”。就这样,一堂预设之外的课,让孩子们表现出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很轻松的就把句型“This is.....”运用自如,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设计说明:课堂预设之外,临时请出“熊猫Panpan”来模拟真实情景,调动了学生手、眼、口、耳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应用身体部位名称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巩固新知。
【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便是如何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在乐中学,经过反思自己的课堂,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教授这一课时,通过旧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引出新授之后,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新授内容以巩固新授,再次加深理解并学会在情境中应用。
2、通过请“熊猫Panpan”来模拟真实情景来达到对身体各部位讲解的目的。
3、充分运用动作、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4、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注重发音。尤其是head和hand的发音区别:hand口形大一点,head口形小,hand有鼻音,而head 没有鼻音。
5、在我校这种小班化的形势下,偶尔也可以打破学生坐端正听课的传统,让孩子离开自己的座位,抓住孩子的天性,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第四篇:小班化家长会案例
让教育插上“多元、立体、交互”的翅膀
——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的家长会
严川川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中国国人对教育的定位越来越高,社会普遍对学校教育的品质追求也随之大幅度提升。为保障教育的高效性和高品质,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班级学生数量的减少控制,对学生个体的培养变得更为细致、更有针对性。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小班化教学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家长会就被视为一项十分神圣而需要专攻性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为家长群体做出的定期汇报交流活动。它正如医学界的名医会诊,一定会把病人的各种病象一一道明,对症下药。同样,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十分荣幸地被赋予了权威,充当了“名医”的角色。学生唯老师之言是从,家长也概以老师之言教子。久而久之,教育便衍变成了教师下达指示,学生照做,家长唯按老师的要求督促孩子。从而,每次的家长会就成了教师填鸭式的劝导;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育的路子也变得越来越狭隘,学生的成长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有限;教育也就逐渐剑走偏锋,成了教师一个人的事。本来一次好好的难得的教育活动,却被引向了死胡同。
究其原因,教师责在不逊,学生责在不真,家长责在不思。传统意义的家长会俨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事实上,教育是一门多元的科学,它不但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教诲,同时也需要学生的反刍和自省,当然也少不了家长在从中进行调节,再结合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因势利导,所以教育脱离了这三者都不能顺利开展。教育也是一门立体式的科学,以前的教育基本上只局限于一本书,而且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远的就不去说了,就说清朝开始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就是一篇八股文。这样的评价标准拿到今天来看,显然是片面的。教育不但内容撒播的面要广,上到天文地理,下至民俗时政。而且传授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可以是视觉形式的,可以是活动实践形式的,也可以是探索研讨形式等等,形式不能再拘泥了书本。教育也应该是一种交互式的科学。教育不是纯粹的教师喂,学生吞。教育的主体不应该是固定的,师生的角色可以转换,师生的“教”与“学”的身份可以转换。
因此,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家长会也同样应该向小班化教育比肩,更具个性和时代特征,应具备“多元、立体、交互”这三大特点。为此,我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给我们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而且我把活动名称也改了,叫做“小班化家校合作交流会”。参与对象不仅有各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全班学生也座列其中。
首先活动开始,我们各任课老师先做了每人5分钟的简短介绍,内容就是自己在教学该学科中所采用的办法和策略,态度谦逊,没有“我的学科我做主”的感觉。英语施萍老师讲了她在英语口语教学上所采用的方法,数学姜乐遥老师则对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和习惯上做出了自己的思考,科学李老师却向家长们介绍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概念及教学理念,供家长们思索和讨论。随后我作为班主任,却充当了活动主持的角色,邀请了几位在培养孩子方面已经初见成效的家长。像郑承悦妈妈平时就喜欢看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她对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吃得比较准,所以邀请了她给全班的师生、家长做了讲座,很多家长茅塞顿开,许多在场的孩子听着听着露出了微笑,我们老师也是频频点头,赞叹不已。又如吴哲雯妈妈给大家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因为班上就数吴哲雯的学习自觉性最高。在学校,老师不用提醒,她所要做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而且作业的书写和准确率都是班上最高的。在家里,现在已经不用家人提醒,她就会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看书,绘画,练钢琴等等。孩子有如此高的自觉性,引起了在场所有爸爸妈妈的惊叹。另外,高则通妈妈关于培养孩子兴趣、罗雪菱爸爸如何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等等,都为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借鉴。接着,我又把话语权交到了学生的手里。我向孩子抛出了“周末时间安排是否满意”这个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孩子都举手发言,大部分对周末时间的安排表示过于忙绿,渴望多一点自由分配和活动的时间,道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平时他们只是一味接受和无奈地忍受父母的安排,敢怨却不敢说,所以在周末兴趣班是参加了不少,但是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衰减,没有对学习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当然也有少部分孩子觉得满意目前的时间安排,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充满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也使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使我们老师认识到教育需要艺术,要多讲究教育途径和方法,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有所收获。在本次家校教育交流会上,我们意外得看到了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参与其中,我们的身份、地位平等,话语权平等,使这场活动变得多元,活动的收获变得真实多元,家长会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多元”参与的家长会。
其次,本次小班化家校合作交流会在交流的形式上也发生了革新。尽量从多个角度来探究教育。显然告别了“教师一份读稿,家长一张纸一支笔”的形式。比如有个别家长(像郑承悦妈妈)的讲座式,讲座很多处引用了生理学、心理学专业术语和知识点,增强了讲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像吴哲雯妈妈那样的交谈式,在娓娓道来中让大家明白了育儿之道,亲切自然;有像罗雪菱爸爸那样,把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到四年级的生活点滴照制作成PPT形式进行播放讲解,用时间来证明一个教育理念和做法,可操作性高。英语老师在活动开始前就在屏幕播放孩子们在英语节中练习并且录制的英语自我介绍视频,我在介绍到看书对写作能力的关系时,用一张统计数据呈现,使下面的家长和学生目瞪口呆,连连点头说:“多看书,作文才会进步!”数学姜老师把学生的课堂作业本拿给了家长看,家长之间通过比较,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写作业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科学李老师则展示了几件学生的科技小作品,直接为大家带来视觉冲击。所以这样立体式的呈现和交流,使教育的范畴显得更为广阔,使教育的途径显得更为多样,使评价的角度更为立体。学生明白了取得学习的进步可以有很多方面,家长明白了培养孩子原来有这么多诀窍,需要这么多付出,教师明白了评价学生原来可以做到如此多元立体。大家不禁明白,教育不只是一纸之说,原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教育要立体”。
再次,在整个交流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排不是单一的,都是交互式的。有互动,有观念的碰撞,有很多生成的资源。当第一轮我作为语文老师为大家讲述如何酿造家庭型学习环境时,张依琪爸爸提出“为什么孩子看书的时候,家长也要跟着一起看书?”我告诉他学习很注重一种氛围,看书也如此。全家人一起静下心来看书的时候,孩子的心自然就安定下来了,她不会再去想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也没有机会可以偷偷开溜。所以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的帮助很大,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听完后,张依琪爸爸若有所思地回复到:“那我以后周末就尽量不干活了,女儿看书了,我也陪着看。”在郑承悦妈妈讲述孩子三四年级所要面临的一个叛逆期时,胡之涵妈妈就有了共鸣,说儿子不是很听她的话,并且咨询应该怎么处理。郑承悦妈妈就这样告诉她:“首先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过于担忧,然后要尝试换一种孩子愿意接受的交流方式,试着去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到它心理在想什么。然后就可以顺藤摸瓜了。”大家听了这番建议,都若有所获。心头的疑云顿时解开了。最后一轮是让学生提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华俊杰就对着妈妈说:“我希望周末的兴趣班能够少一点,让我腾出点自由的时间来画画,我很想多点时间练画。”当听到儿子这样的请求时,华俊杰妈妈的眼眶顿时湿润了,原来这才是儿子真正想要的。最后,当有个环节让父母提出当下面临的困惑时,张依琪爸爸很不明白,“为什么张依琪老是喜欢拿我们的苹果手机玩。我去看看吧,她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让我们知道。” 当听到爸爸如此不理解自己时,张依琪甚至和爸爸当场吵起来,眼看两父女情绪比较紧张,我进行了调和,让张依琪说出了心里话,原来是她想聊QQ,她想认识一些新的朋友,想和朋友说一说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这是四年级学生正常的现象,孩子需要有隐私,更倾向于和同龄人聊心里话。所以如果没有这次家长会,想必父女的心结未必就此解开了。
经历了这样一次家校教育交流活动,我们彼此更加开诚布公了,我们彼此的距离更近了,我们相互之间的了解更多了,我们在面临一些问题时,解决的方式方法更多更为妥善了,我们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有了收获,有了新的成长。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让以后的家长会变得更加精彩,就让教育插上“多元、立体、交互”——小班化特色的翅膀吧!
第五篇:小班化教学案例
小班化教学案例
王建伟
本学期教育局全县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课改风潮,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已经在前面的议论当中总结过,在实际教学当中和理论总有一定的差距。在小班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大大亲密,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也有极个别例子需要我们教师注意,就注意的事项我总结了几个例子:
一、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优势明显,也有缺点,就是在有些学生心中的尊重程度下降,比如说当教师和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学习,是在说闲话,或者是玩玩具,课堂纪律较差。
二、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主,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比如上生活当中的小数,学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可以用各种方式来理解生活当中的小数,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可是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能找出生活当中的很多小数,但在计算当初就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问题,比如有几位小数,保留几位小数都是模糊不清,在小班化教学当中不鼓励教师当一个传授者,只是一个合作者,可是有些知识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后,学生才能清楚知识所蕴含的意义是什么,有些例题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学生才能在实际解决问题当中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这或许是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很好的把解决问题和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很好融合的结果,才出现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好,可是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的原因。
每次的课改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相信只有在实践过程当中总结经验,把每次每堂课精心的上好,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小班化教学成功的带入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