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学案[定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学案---概要
第一课时
一、基本常识
1.隋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为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朝很快灭亡了。魏征是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3.饮茶之风在唐朝时风靡全国。唐朝制造了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唐朝创制的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唐都长安城中,坊为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由于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朝后期改名为“回鹘”。
6.由于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人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唐玄宗时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贞观年间,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7.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李白人称“诗仙”。“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
8.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宋朝人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画圣”吴道子开后世写意画先河。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9.契丹族建立辽。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宋真宗时,辽和北宋订立了“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女真族建立金。南宋名将岳飞在抗金中取得郾城大捷。后来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0.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为著名的瓷都。临安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第二课时 11.妇女缠足的陋习始于宋代。宋代的邸店就是旅店。由于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东京城中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场所“瓦子”。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12.铁木真统一蒙古,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13.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制成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14.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词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豪放派有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15.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建文帝手中夺得皇位。1421年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16.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击倭寇,曾经九捷台州。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
17.明朝后期,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的“文字狱”。
18.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被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康熙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9.清朝把生活在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维吾尔等族人称为“回部”。乾隆帝平定了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冲破沙俄的阻挠,重返祖国。清朝基本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版图,并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20.明代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的商人以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元朝将银锭铸成马蹄形,称为“元宝”。
2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明朝李时珍写出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清朝的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京剧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第三课时
二、主要问题
★
4、科举制有一个创立、完善和发展、废除的过程,它在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录取极严;武则天时进行殿试,开设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发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明朝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范围命题,应考人不得有个人见解,文体必须是“八股文”。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10、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开始、完成?
答:原因:南方战乱少,北人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开始:唐朝中后期。完成:南宋。
15.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答:①改革行政: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设立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③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④实行消藩,加强君权。
19、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答:①1684年设置台湾府。②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册封“**”“**”,设置驻藏大臣。④平定回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⑤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
2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影响?
答:原因:推行“重本抑末”政策,认为国家物产丰富,害怕危及自己统治。过程:清初实行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曾经开放四个港口,后来下令只开放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经,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
23、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答:新疆: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③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西藏: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③清朝康熙以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台湾:①三国时,孙权派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②元政府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③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第三课时
三、材料解析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答:①这句话是哪位统治者引用古人话所说的?②反映他有什么认识?③他采取哪些了措施?④史称他的统治为什么?
答:①唐太宗。②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最为重要。③重视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注意用贤纳谏。④史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回答:①上述材料记载了8世纪初发生的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③举出唐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④这个民族曾生活的地方现在称之为什么?⑤这个地方从哪个朝代起成为中国的正式行政区?
答:①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②吐蕃。③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④西藏。⑤元朝。
★20.“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回答:①这种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②这种现象出现的地区和部门分别是什么?③
“机户”和“机工”分别是指什么?④“机户”与“机工”是一种什么关系?说明了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生产关系?⑤清代具有这种性质的手工业有什么变化?
答:①明朝中期以后。②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③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④机户与机工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⑤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第四课时
四、重要言论
4.“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看重科举制)―――《唐摭言》
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民族平等政策)―――-唐太宗李世民
10.“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财政收入来自东南)―――《宋史》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9.“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治,中外一家”(民族和睦,内地和边疆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20.“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夷货物以通有无”(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进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
五、知识归类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秦朝的统治。
隋唐时期我国出现的清明政治:唐朝――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西晋和东晋。
★活字印刷术和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朱棣登上皇位与李世民相似。
努尔哈赤和完颜阿骨打有许多共同之处。
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蒙古和元朝。
★明朝和清初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抗击沙俄、渥巴锡抗击沙俄。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建辽,党项族建西夏,蒙古族建元,女真族先后建金、后金、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之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
一知识要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_________________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为筹备建立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_________隆重举行,会议的内容有:通过了《》,选举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____________为国旗,以 _______________ 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__________,采用________ 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一座________________以纪念革命先烈。
2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_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
3 最可爱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从_________年10月到________年7月,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_______战_______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__________附近。志愿军在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精神,其中杰出的战斗英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4 土地改革的时间是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年底,土改的法律依据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改的具体内容是:废除___________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___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_________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________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_______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_______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被消灭,___________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年。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 ___________农业和___________,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_。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__________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架喷气式____属于交通方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_桥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从此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3.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建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___________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从此,我国开始
进入________________阶段。
4中共八大:年在北京召开,这次会明确指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
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_____,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
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八大以后,党中央于1958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发动了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运动这两项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虽然有失误,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显著成就,如______
油田建成,并且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_ 两弹元勋____________
援藏县委书记____________。
6文化大革命十年指从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年.文革是_________错误发动的,被反革
命集团所利用。文革中形成了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首的两个反革命集团。1976年,粉碎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革的结束。文革中,广大干部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最大的冤案是_________被迫害致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年底
地点:在________召开
内容:会议否定了____________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的思
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
来,实行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_________路线、______路线和________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_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1979年颁布了《》1982年颁
布了《》 1986年有颁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重要法律。
3改革开放:改革先从__________开始,在农村实行制 最早实行这
一制度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村,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改革是重点。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了________ ______
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___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上海_____________开发区,现在,对
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
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5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是__________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
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中共十三大还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邓小平同志南巡是在________年,这一年召开了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次会议形成了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中
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中国是由________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__________ 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这一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央
提出实施_______________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新气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_____________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
得到迅速发展。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__________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
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_________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
橡胶基地。
3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___________制度,根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
2月20日对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____政策,两岸关系发生
了历史性的变化。现在,海峡两岸经济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
5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坚持____________的原则,加
强两岸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在____________举行会谈。1995年初,_____________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促进和
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二 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页)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13页)
3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25)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38页 39页)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68页)
三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50年10月,全国人民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
祖国……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
面。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
到鸭绿江》
材料三: 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期间,专门
抽出四个小时,前往朝鲜平安南道的桧仓,凭吊为捍卫世界和平而长眠在那里的130
多位中国军人,其中包括中国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同志。参加凭吊活动的共有300
多人。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
(2)“跨过鸭绿江的中华好儿女”指哪支部队?曾被一位作家誉为什么?
(3)与此同时,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还开展了哪项运动?
(4)中国政府派兵赴朝鲜“打败美国野心狼”的原因是什么?
(5)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请说出其中一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哪些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
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
重视“三农”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图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50----1956年间,人民政府为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生产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见图三,左上角的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2)图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村中的什么事件相关?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以后,在农村又实行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的农村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制定?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学案_7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读教材,了解作者,掌握字词,了解内容,识记精彩语段,鉴赏突出写法。
2、其中对于古诗要会背诵会默写,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教学重难点:
1、鉴赏突出写法。
2、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 直接导入
2、目标
(1)通读1-3单元教材,了解作者,掌握字词,了解内容,识记精彩语段,鉴赏突出写法。(2)其中对于古诗要会背诵会默写,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
二、学习
1、自学
自我总结,你认为的重点,同桌之间相互讨论(1)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2)字音字形(3)名句的默写(4)古代诗歌鉴赏(5)文言文阅读
2、展示阶段
选代表说说你总结的重点内容,大家共同学习。
3、后教(师总结)
(1)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苏联(国籍)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一面》节选自《鲁迅回忆录》,作者阿累。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通过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刻画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同时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从文章的选材看,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我的老师》节选自《魏巍散文选》作者魏巍,当代作家。本文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为感情线索。通过具体记叙和描写七件小事:假装发怒、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看老师写字、排除小纠纷、梦中寻师。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作者余玮,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题破峙后禅院》作者常建,唐代诗人,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唐代诗人。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该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柯岩,现代女诗人,这首诗运用“询句—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主题特点。表达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该诗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起到了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的效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仁,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
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月迹》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三颗枸杞豆》作者程海,本文运用回忆的笔法,生动细致的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本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
《柳叶儿》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宋学孟,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儿童时代在那饥荒严重的岁月,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但如今回忆起来,有种苦中带涩的滋味儿,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黄纱巾》体裁微型小说,作者薛涛,作品运用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个镜头流露了人与 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全文按瞻仰者的行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大碑座上的十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说明热情赞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佳绩,同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巍巍中山陵》以空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凡尔赛宫》向我们介绍了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凡尔赛宫,通过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今昔地位突出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文章插叙了一段历史轶事,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黄鹤楼》节选自《文苑英华》作者阎伯理唐代人,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特色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于园》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这篇园林小品,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按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层次井然。(2)字音字形 《童年的朋友》: 绺liǚ
鬃zōng 诅zǔ咒zhîu 《一面》: 窘jiǒng
摩挲suō
颓tuí
恣zì情 《我的老师》:
卜bǔ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榀pǐn 剔tī透
犊dú
遗孀shuāng
遴lín选
轩xuān然大波
摩mï天
萦yíng系
水榭xiâ 《赵普》:
阖hã户启箧qiâ
薨hōng
龌wî龊chuî 《古诗二首》:
万籁lài
钟馨qìng
吴楚东南坼ch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â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珊shān 瑚hú珠
攒cuán
敛liǎn
人迹罕hǎn至
觅mì食
秕bǐ谷
宿sù儒
蝉蜕tuì 人声鼎dǐng沸fâi
拗ǎo
盔kīu甲 《月迹》:面面相觑qǜ
倏shū忽
袅袅niǎoniǎo
掬jǖ 《三颗枸杞豆》:叶鞘qiào 蹑niâ手蹑脚
腻nì味
殷yān红
《我们家的男子汉》: 嗫niâ嚅rú 《柳叶儿》: 捋luō
噌噌cēngcēng
兀wù
茬chá 《两小儿辩日》:辩斗dîu
孰shú为汝多知zhì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镏liú金
上溯sù
重chïng幔màn
庑wǔ殿
挑tiǎo衅xìn
逾yǘ越
天堑qiàn 《巍巍中山陵》: 麓lù
莽mǎng
巉chán岩
灵柩jiù
竣jǜn工
陀tuï
深邃suì
牌坊fāng
琉liú璃lí
门楣mãi
趺fū
嵌qiàn 参cēn错suî
穹qiïng隆
《凡尔赛宫》:摒bìng弃
镶xiāng嵌 挥洒淋lín漓lí
静谧mì 恬tián静
心旷kuàng神怡yí 粼lín粼lín 参cān天
婷tíng婷tíng 轶yì事
加冕miǎn 《黄鹤楼》:
费祎yì
闼tà门
《于园》:
槛jiàn 《文笔精华》: 圜yuán
厩jiù
炫xuàn耀
(3)名句的默写
1、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4)古代诗歌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
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5)文言文阅读
三、训练
默写
师批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 直接导入
2、目标
(1)通读4-6单元教材,了解作者,掌握字词,了解内容,识记精彩语段,鉴赏突出写法。(2)其中对于古诗要会背诵会默写,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
二、学习
1、自学
自我总结,你认为的重点,同桌之间相互讨论(1)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2)字音字形(3)名句的默写(4)古代诗歌鉴赏(5)文言文阅读
2、展示阶段
选代表说说你总结的重点内容,大家共同学习。
3、后教(师总结)
(1)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松鼠》选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布丰文选》,另外他还著有《自然史》,本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
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世界》,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
《黔之驴》选自《柳宗元》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本文是作者寓言作品《三戒》中的一则,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从本文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蝉》是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作者唐代诗人虞世南,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孤雁》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尽情。
《鹧鸪》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乡愁旅思。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必不可少部分,有时还可以加上结语和背景。真实准确是消息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报道要迅速及时,语言简洁明快。
《三个太阳》这是一篇文艺通讯,作者黄传会,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活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录音新闻》是指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的报道事件。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解放军等团结奋战为祖国贡献的精神。《“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本文按时间为序,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以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按时间各事件本身的特点,真实、迅速的报道了我军中西东三路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中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则消息生动全面报道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当代诗人,诗人以“独白”的口吻写下了“七子”:澳门、台湾、香港、威海卫、九龙、旅顺大连、香港岛“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痛苦,以及迫切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殷殷情怀。
《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报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卜算子、咏梅》“卜算子”词牌名,“咏梅”是题目。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毛泽东的这一首词与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通过咏梅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感情有所不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体裁长篇叙事诗,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诗中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互文、反复、排比、比喻、反衬、顶针等。
《观刈麦》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白毛女》。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再别康桥》选自《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有《志摩的诗》《猛虎集》,康桥又名剑桥,英格兰的一个城市,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这首诗叙述温婉柔静,娓娓道来之中,感受诗人沉静的心。《我的中国心》作者黄霑香港词作家,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身在异国他 乡海外赤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者陈晓光,词作家,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快,充分抒发了劳动人民幸福自豪,和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的感情,通过对现实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黄河颂》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曲,这是抗战初期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作者唐代诗人王维。本诗叙事与写景结合,又重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黄鹤楼》作者唐代诗人崔颢,诗人从传说写起,又由登楼逃眺异乡风景,引动日 暮怀归之情。
《归园田居》作者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人,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平凡而美好的劳动生活,意境醇美。
《采莲曲》作者唐代诗人王昌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莲叶》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诗人用清新秀逸的笔调咏荷叶的高尚品质。
《赠荷花》作者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人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出荷花与叶坚贞不渝的品质。
《白莲》作者唐代诗人陆龟蒙,借咏白莲淡雅高洁的精神和内心的怨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 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莲》作者宋代诗人苏轼,通过叙事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谈闲适的心情。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宋朝哲学家,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这篇哲理散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2)字音字形 《松鼠》: 驯xùn良
矫jiǎo健
缨yīng
榛zhēn
榉jǔ实
蛰zhã伏
苔tái藓xiǎn 《松树金龟子》: 锹qiāo
颚â
献媚mâi
无动于衷zhōng
抑yì郁yù
螽zhōng斯
《国宝—大熊猫》:
濒bīn危
貘mî
上林苑yuàn
璀cuǐ璨càn
邛qiïng崃lái
浩瀚hàn 孤僻pì 分娩miǎn 仔zǎi 翌yì日
繁衍yǎn 《黔之驴》: 好hào事者
憖yìn憖然
大骇hài
远遁dùn
以为且噬shì已
搏bï
狎xiá
跳踉liáng
《古诗三首》: 婑ruí
藉jiâ 《三个太阳》:亘gân古 呕心沥lì血 碴chā 吞噬shì 铠kǎi甲 伫zhù立
翩piān跹xiān 罗布泊pō
蹙cù 粗犷guǎng 舷xián窗 俯fǔ 瞰kàn 《录音新闻》:
悫quâ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绥suí
问鼎dǐng苍穹qiïng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荻dí
要塞sài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愍mǐn
氤yīn氲yūn
硇náo洲
髁kē
蹴cù 蹋tà 《咏荷诗歌五首》:
菡hàn萏dàn
蕃fán
淤yū泥
濯zhuï清涟lián而不妖
亵xiâ玩焉
噫yī
梵婀ē玲 《毛泽东词二首》:
分fâ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咏yǒng梅
俏qiào
驿yì
寂jì寞mî
《木兰诗》:
可kâ汗hán大点兵
鞯jiān
辔pâi头
溅jiān溅jiān 啾jiū啾jiū
朔气传金柝tuî
策勋十二转zhuǎn
著zhuï我旧时裳 《观刈麦》:
妇姑荷hâ箪dān食
饷xiǎng田
《破阵子》: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的dì卢
《回延安》: 白羊肚dǔ手巾
糜mãi子
黍shǔ
《再别康桥》: 荇xìng 《歌词三首》:
萦yíng
烙lào
炊chuī烟
穗suì
梳shū 妆zhuāng
澜lán
《古诗三首》: 塞sài上
燕yān然
荒秽huì
(3)名句的默写
1、垂绥饮清露。(虞世南《蝉》)
2、望尽似犹见。(杜甫《孤雁》)
3、相呼相应湘江阔。(郑谷《鹧鸪》)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5、风雨送春归。(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6、,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8、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9、《登岳阳楼》中写景的诗句是:。
10、虞世南的《蝉》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质的点睛之句是:。
11、郑谷的《鹧鸪》诗中以湘江暮景渲染悲剧气氛,透出诗人沉重的羁旅相思之愁的诗句是:、。
12、郑谷的《莲叶》从视觉角度写莲叶的形象和色彩,从嗅觉角度写了莲叶的香味的句子是:、。
13、陆龟蒙的《白莲》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用幽静清新的环境气氛衬托它清逸绝俗的意志和个性的诗句是:、。
14、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从假设的角度,写出 梅花惨痛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自赏的品格的诗句是:、。
15、白居易的《观刈麦》诗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
16、辛弃疾的《破阵子》: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穷感叹的句子是:、、。(4)古代诗歌鉴赏 《蝉》
“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后两句隐喻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品行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居高”的“高”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孤雁》
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诗中“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作者写孤雁自比,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鹧鸪》
这首诗首联咏其形,以华贵的山鸡类比,写出鹧鸪的“喜暖”的习性、斑斓的羽色。颔联咏其声,以青草湖边迷蒙的雨色、黄陵庙里飘零的落花等景物加以衬托,使鹧鸪的啼声倍觉悲凉。颈联写游子佳人闻其声而触动情怀。尾联写鹧鸪在苦竹丛中寻觅暖巢,衬托出诗人羁旅相思之愁。
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沁园春 雪》
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卜算子• 咏梅 》 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的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阖,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卜算子• 咏梅》
抒发了作者孤傲清高之情。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陆游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作者在此诗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他苦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木兰诗》
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写边塞夜景表现军旅的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战争的激烈悲壮的诗句:将军百
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观刈麦》
表明全家人艰辛劳动的诗句: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破阵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追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使至塞上》
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全诗紧扣题目,叙述描绘了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
“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途中得知军情,语透英豪,显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黄鹤楼》
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最后一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归田园居》
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写辛勤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5)文言文阅读
三、训练
默写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
重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元朝行省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统治,五个盛世局面
1、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措施:
⑴隋朝①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创立科举制: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先河,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影响:打破门第限制,便于统治者在全国选拔和笼络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对后世影响大,各朝都沿用。
⑵唐朝①沿用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
②完善科举制:常设科目明经科(考试内容:考四书五经)和进士科(考试内容:考诗赋、政论)影响:打破门第限制,便于统治者在全国选拔和笼络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⑶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全国广大疆域
②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地区
⑷明朝:①废丞相,设三司p77,影响: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
②设立厂卫制度:目的是监视官吏,镇压人民。影响:皇权进一步加强
③实行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发展为八股取士,即考试内容只考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影响(评价):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④文字狱: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影响(评价):
⑸清朝:①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影响:皇权空前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②大兴文字狱
2、五个盛世局面: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⑴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关注民生,赢得民心②重用人才③减轻赋税,重视发展生产④整顿吏治⑤勤于政事⑵以史为鉴,请谈谈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或应注意哪些问题?得到什么启示?现实意义?)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解决民生问题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③关注“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④⑤⑴⑵⑶⑷⑸
第五篇:201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导学案
隆兴乡初级中学校导学案
1.掌握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点。
2.培养分类归纳知识的能力。
3.培养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类归纳知识并记住。学习难点:运用考点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预习案】
(一)明确七年级下册中考范围并在教材目录上勾划好
2课: “贞观之治”
7课和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二)
13课和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二)(2012年新增加的内容)21课和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二)(2012年新增加的内容)
(二)、预习目标(请同学们按下面知识点认真阅读课本[包括图表,小字部分],边阅读边理解,把这些内容做好勾划和批注并识记。
第二课“贞观之治”
(2009年和2010年都有考试的内容;2011年在材料题中关于唐太宗的农业措施的内容。)
(一)唐朝的建立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唐高祖后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因其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唐太宗,汲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被称为镜子的敢于直言的魏征等)。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开明和有作为的君主,“民贵君轻”的思想有一定的代表性(了解书上的名言和图P8)。
(三)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七课和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二)
(2009年—2011年都有考题,2011年在选择题中考雕版印刷的时间)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建造)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
2.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看图)。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代遗留下来的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2.代表人物:
① “诗仙”李白,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蜀道难》,其诗语言豪迈奔放、清新飘逸。②“诗圣”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③白居易诗歌则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隋唐时期,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
2.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的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自创“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笔谏)自成“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并称为“颜筋柳骨”。3.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人称“画圣”,开写意画之先河,作品有《送子天王图》。
(五)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由于集中了大量的石窟艺术珍品(彩塑和壁画)而被誉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十三课和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二)
(2012年新增加的内容)
(一)活字印刷书的发明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
3.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三)四大发明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注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科技成就)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五)宋词和元曲
1.词在唐朝出现,到两宋发展快,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2.代表人物和作品:
①苏轼(北宋),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李清照(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③辛弃疾(南宋),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词中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3.元朝出现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六)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两宋绘画的特色:表现市民的风俗画出现并且增多。代表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的风光,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2.元代的画家赵孟頫,他的画被称为“神品”。
3.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二十一课和第二十二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二)
(2012年新增加的内容)
(一)雄伟的北京城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得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李时珍(明朝)写成了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明朝)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书中强调人类和自然协调、人力与自然力相配合。外国学者它这本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明朝)作品《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1.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代表作品(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
①《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②《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③《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根据唐僧取经的故事创作的。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④《红楼梦》,清朝,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曹雪芹。
(四)戏剧的繁荣
1.汤显祖的《牡丹亭》。
2.以徽剧和汉调为基础,融合其它剧种,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五)书画的成就
1.董其昌(明朝)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徐渭(明朝)善用泼墨。扬州八怪(清朝)发扬了这种风格。
【合作探究案】(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
(一)组间督促:组间互相检查课本的勾划情况。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小组内解决收集问题把问题反馈在小黑板上。
(1)我的问题:(经过自学,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组内探讨)
(2)、我们的问题:(小组共性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有价值的问题)
2.展示: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并且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他是以下哪一位诗人()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 D.王维
2、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也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现
实主义的风俗长卷。它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社会风貌?()
A.北京B.南京C.西安D.东京
3、“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歌曲《龙文》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A.书法艺术B.绘画艺术C.音乐艺术D.舞蹈艺术
4、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这一项是()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
C.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