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案(七年级下册)(含5篇)

时间:2019-05-13 02:1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猫》教学案(七年级下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猫》教学案(七年级下册)》。

第一篇:《猫》教学案(七年级下册)

猫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感知文章内容。相称(châ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â)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伏惩戒(chãng)怅然(chàng)2.词语解释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坏事。怅然:不愉快的样子。涩:不光滑。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3、思考问题并回答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根据自家养猫的经历,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3、朗读课文,了解养三只猫的相关情况:来历?有什么外貌特征?性情如何?在家中的地位,结果怎样?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猫》

《猫》学案

教师寄语:做人应严于律己、实事求是。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及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基础知识: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整体感知

4、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 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理解探究

5、朗读课文,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说说第三只猫御前两只猫的区别,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来源:学科网]

[来源:Z_xx_k.Com]

合作释疑

6、第二只猫丢失以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到:“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来源:学&科&网]

7、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误解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没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的误会?

8、按句式分别对课文中的“我”和第三只猫分别说一句话。对于作品中的,我想对你说:。

课内精读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只黄白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着鸟笼凝望。

妻道:“张婶,留心猫,他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他又跳上鸟笼凝望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到:“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他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跑下来,看见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凝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来源:学+科+网Z+X+X+K]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他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罚的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含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了断语,冤苦了一直不会说话辨析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已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她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造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更难过的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0、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要死的?

11、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了,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12、从这只猫的不幸遭遇看,我们可以从猫的身上汲取什么教训?

拓展迁移

一窠八哥的迷 牛汉

小时候,我不会养鸟,却有探险和猎取神秘事物的野性。有一年的麦收的季节,听说城墙上出现了一窠八哥,于是我在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儿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城墙上的一孔洞穴里,四五张鲜红的小嘴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

挂在崖畔上,好看极了。我当下就想把它们掏下来。但壁立的城墙太高太陡,无法攀登。八哥的窠在城墙的上方,用梯子够不着,从城上用绳子缒下来一定可以掏着,但我不敢。我只能立在城墙跟前,仰起头望着那一窠神秘的八哥。

我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县城墙最早是隋朝时筑的土城,明朝时包的青砖。墙面上已经有一些砖朽烂成窟窿。我异想天开,想攀登上去掏这窠八哥。

全村的孩子中,我最会爬树,我相信自己会手扣着脚蹬着那些孔洞往上攀登,总有一天能把这窠八哥掏到手。

我天天练攀登,苦练了一二十天,一天比一天攀登得高。小八哥的爹妈从天空嗖的一声回到窠里喂食,翅膀又黑又亮,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后从窠里伸出头,朝下望着我,吱吱地叫,我知道它们在咒骂我。有几次,头发上落了雨点似的鸟粪,还有脏土。我心里明白,这是大八哥在对我进行反抗。

小八哥抖动着茸茸的羽毛,我闻到了奇异的鸟的气味,再往上攀登三五尺,就能够着八哥了。

一天清早,我来到城墙下,感到有点异样——没有听到小八哥的声息。前几天,我已听出小八哥的声音变得洪亮了起来,不再是嗷嗷待哺,而是牙牙学语,已经很像是在歌唱。八哥的歌,一定不同于鸽子那种柔媚而混浊的声音,更不是麻雀粗糙的吵叫,也不同于村里八音会上的任何一种乐器声。

整个城墙显得铁青铁青,千疮百孔,像死了一样。我顿然明白,八哥一家已经飞走了,已经移居到不可知的远方。

叫卖黄酒的小栽根告诉我,天亮前后,他看见有一朵黑亮的云彩,向滹沱那个方向飞走,那一定就是八哥一家。我伤心的趴在城墙上哭了半天,我知道小八哥还没长到该出飞的时候,它们如何在大鸟翅羽的扶托下逃到了远方,真是个猜不透的谜。我为它们担忧。

我曾在村子上空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叫着,扶托着它们不会飞的蜂王,像金黄色的云朵从天空飞过,后来落在我家院子的老槐树下,父亲用涂了蜜的大笊篱把抱成团的蜂小心的收了下来,于是我家有了一窠蜜蜂,养在西房屋顶上。

我想连那么小的蜜蜂都能扶托着蜂王飞,那窠小八哥一定能够让自己的父母扶托着飞走。但是我不大相信它们能飞的很远。我在村里村外到处寻找,没有发

现八哥的踪影。它们究竟飞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飞过了滹沱河,飞到了二十里以外的北山上?是的,一定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窠小八哥。而且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它们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如何能神奇的飞到了远方?

前几天,有个诗人听我讲述这个故事,深思了一会,对我说:“是小鸟自己飞走的。在灾难面前,翅膀一下子就会长大长硬。”

我有点相信这个解释了。

真的,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我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注]1窠(kē):鸟兽昆虫的窝。

2笊篱(zhāo lí)一种工具。

13、一窠八哥的谜主要指什么?对此可能的谜底有哪两个?

14、本文中作者对八哥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的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

你从文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来源:Zxxk.Com]

参考答案 26课

1、zǔ chàng sǒng yǒng quán

2、B

3、郑振铎

4、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泥土的白雪球

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天生忧郁,不活

更有趣,会捉鼠

地位 宠物[来源:学科宠物 网ZXXK] [源:Zxxk.Com] 结局 死亡

丢失 来

泼,懒惰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死亡

5、第三只猫是只野猫,前两只猫都是主人因喜爱而要来的;论外形,第三只猫毛色难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论性格,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活泼,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更活泼,而且“居然捉到一只很大的老鼠”。论在家里的地位,对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第一只猫、第二只猫则是全家的宠物。

第二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棍打他,他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很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7、答案不强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8、例:

对于作品中的“我”,我想对你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对于作品中的第三只猫,我想对你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来源:学科网ZXXK]

9、猫被诬陷为凶手屈死在主人武力之下,我忏悔不已。[来源:学科网]

10、只根据猫常常对鸟笼凝望着,就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11、第二只猫是宠物,如果它咬死了芙蓉鸟,当然也心疼,不过也许会把罪状缩小,甚至还会觉得它越来越能了。

12、略

提示:这只猫因为不讨人喜欢而惨遭毒打而致死亡,联系到做人,不受欢迎的人更容易成为牺牲品,所以我们做人应力求完善自我。可以自由发表看法,符合文体即可。

13、主要指小八哥是如何飞走的。可能的谜底:一是大八哥用翅羽扶托着小八哥走的,二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

14、开始是好奇喜欢,后来是担忧,最后是对八哥怀着敬意和歉疚。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学案[定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学案---概要

第一课时

一、基本常识

1.隋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为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朝很快灭亡了。魏征是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3.饮茶之风在唐朝时风靡全国。唐朝制造了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唐朝创制的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唐都长安城中,坊为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由于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朝后期改名为“回鹘”。

6.由于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人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唐玄宗时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贞观年间,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7.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李白人称“诗仙”。“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白居易提倡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

8.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宋朝人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画圣”吴道子开后世写意画先河。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9.契丹族建立辽。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宋真宗时,辽和北宋订立了“澶渊之盟”。党项族建立西夏,女真族建立金。南宋名将岳飞在抗金中取得郾城大捷。后来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0.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为著名的瓷都。临安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第二课时 11.妇女缠足的陋习始于宋代。宋代的邸店就是旅店。由于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东京城中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场所“瓦子”。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12.铁木真统一蒙古,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13.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制成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14.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词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豪放派有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15.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建文帝手中夺得皇位。1421年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16.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击倭寇,曾经九捷台州。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

17.明朝后期,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的“文字狱”。

18.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被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康熙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9.清朝把生活在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维吾尔等族人称为“回部”。乾隆帝平定了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冲破沙俄的阻挠,重返祖国。清朝基本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版图,并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20.明代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的商人以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元朝将银锭铸成马蹄形,称为“元宝”。

2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明朝李时珍写出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清朝的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京剧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第三课时

二、主要问题

4、科举制有一个创立、完善和发展、废除的过程,它在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录取极严;武则天时进行殿试,开设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发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明朝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范围命题,应考人不得有个人见解,文体必须是“八股文”。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10、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开始、完成?

答:原因:南方战乱少,北人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开始:唐朝中后期。完成:南宋。

15.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答:①改革行政: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设立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③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④实行消藩,加强君权。

19、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答:①1684年设置台湾府。②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册封“**”“**”,设置驻藏大臣。④平定回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⑤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

2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影响?

答:原因:推行“重本抑末”政策,认为国家物产丰富,害怕危及自己统治。过程:清初实行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曾经开放四个港口,后来下令只开放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经,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23、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答:新疆: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③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西藏: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③清朝康熙以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台湾:①三国时,孙权派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②元政府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③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第三课时

三、材料解析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答:①这句话是哪位统治者引用古人话所说的?②反映他有什么认识?③他采取哪些了措施?④史称他的统治为什么?

答:①唐太宗。②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最为重要。③重视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下令合并州县,注意用贤纳谏。④史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回答:①上述材料记载了8世纪初发生的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③举出唐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件事?④这个民族曾生活的地方现在称之为什么?⑤这个地方从哪个朝代起成为中国的正式行政区?

答:①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②吐蕃。③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④西藏。⑤元朝。

★20.“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回答:①这种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②这种现象出现的地区和部门分别是什么?③

“机户”和“机工”分别是指什么?④“机户”与“机工”是一种什么关系?说明了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生产关系?⑤清代具有这种性质的手工业有什么变化?

答:①明朝中期以后。②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③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④机户与机工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⑤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第四课时

四、重要言论

4.“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看重科举制)―――《唐摭言》

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民族平等政策)―――-唐太宗李世民

10.“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财政收入来自东南)―――《宋史》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9.“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治,中外一家”(民族和睦,内地和边疆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20.“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夷货物以通有无”(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进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

五、知识归类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秦朝的统治。

隋唐时期我国出现的清明政治:唐朝――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西晋和东晋。

★活字印刷术和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朱棣登上皇位与李世民相似。

努尔哈赤和完颜阿骨打有许多共同之处。

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蒙古和元朝。

★明朝和清初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抗击沙俄、渥巴锡抗击沙俄。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建辽,党项族建西夏,蒙古族建元,女真族先后建金、后金、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之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第四篇:七年级政治教学案

课题:8.2严守法律

犯罪要受到刑事制裁 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第1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_

一、自学、质疑、解疑

(一)学习目标(在书上划出“学习目标”的答案。)1.惩处犯罪分子有什么意义?

2.我国刑罚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

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作了哪些明确规定?

(二)预习初探

1.惩处犯罪分子可以 ; 可以。2.我国刑罚的种类及特点: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主刑 运用)附加刑:、、。(附加刑既可作为 的附加刑适用,又可)3.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作了明确规定:

(1)已满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

(2)已满 周岁不满 周岁的人,犯、、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 周岁不满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4)不满 周岁的。

二、展示、反馈、导学 我能找

请找出下列三则犯罪案件的主刑或附加刑

1.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对李某因犯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拘役四个月。主刑:拘役四个月

2.福建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某因犯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罪判处罚金5000元。附加刑:罚金5000元

3.2014年8月7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刘汉、刘维上诉案,认定刘汉、刘维所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等罪,罪行极其严重,数罪并罚,对刘汉、刘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主刑:死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我能说

观看视频《庭审直击》后,请你说出这个犯罪案件中主刑和附加刑,并说说你受到启示。

主刑:死刑 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 启示: 任何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我能写

先根据课本 P81页,小组讨论“谁应当负刑事责任”,后写出答案。

1、小华骑自行车撞人致死案。15岁

小华不用负刑事责任。理由是:案发时小华不到16周岁,按照我国的刑事年龄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其他的案件不用负刑事责任15岁的小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其家长要承担赔偿责任。

2、小文持刀抢劫案。14岁

小文要负刑事责任。虽然数额不大,但已经涉嫌抢劫罪。按照我国的刑事年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小云故意破坏公物案。16岁

小云要负刑事责任。理由是:已满16周岁的小云故意毁坏学校的公共财物,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已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按照我国法律的刑事年龄的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五篇:七年级教学案列

班主任工作案例

张强同学是初一下学期到我班的复课生,他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一次小测试中我发现他的数学基础不错。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能了解一下他为什么上课无精打采。通过谈话我发现他是一个及度缺乏自信的孩子。在教学中我不段发现他的优点,他优点还真不少,在一些事上有认真的态度,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等。发现了他的优点和点滴进步后,我抓住机会表扬和鼓励他。把班级打扫卫生角的工作交给他让他做班级的小主人时刻为班级服务。他的信心渐渐的增加了,但还是不够,怎么让他更自信呢?并我送了他一本《羊皮卷》让他有空时候读,让他养成好的习惯。在他自信慢慢增强的时候,机会来了,我们班要开“扬起自信上风帆”主题的德育综合实践课,我选他当主持人,在主持班会的过程中,他表现的非常的自信。他逐渐增强了自信的同时,他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他的表现也更加的优秀。他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很多同学都向他学习。好多人也进步了。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不自信,自信对每个人还来又是那么重要。因此,让他们在同学的身上,看到自信,在他们的生活中感受自信的力量,是最好的办法。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猫》教学案(七年级下册)(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猫》教学案(七年级下册)(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音乐教学案

    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音乐教学案 备课人:李二勇 备课时间:2010年4月12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渴望春天、第二单元:美丽的山谷、第三单元:海滨音诗歌曲展示汇报课。 教学目的 : 1、让......

    《猫》教学案(精选多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学案_7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读教材,了解作者,掌握字词,了解内容,识记精彩语段,鉴赏突出写法。 2、其中对于古诗要会背诵会默写,文言文在不借助注释情况下顺畅翻译......

    七年级下册《猫》教学案例

    七年级下册《猫》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 学习本文的写作,着重......

    七年级下册 26.猫 教案

    郑振铎《猫》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那些动物呢?有同学喜欢毛吗?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的《猫》,感受他养猫的经力和感受。(出示课件:课题) 二.整体......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4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主备:黄红梅 第4课 人格不可辱 我们的姓名和名誉(1) 【学习目标】: 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

    仁爱英语七年级教学案

    綦江区永城中学七年级英语教学案 课题: Unit 1 Topic2 Section B执笔:杜 一课型:新授课 时间:审核: 班级:学生:第学习小组 Ⅰ. 学习目标 1. 能用who 和 where进行简单的对话......

    七年级作文教学案1

    姜堰市地方课程·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参考教学案七年级下(一)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设计人: 唐余富 一、学情分析(教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基本懂得了平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