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动态

时间:2019-05-15 04:1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十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动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十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动态》。

第一篇:近十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动态

近十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动态 张倩 学科教学(语文)821611030063 文言文教学,曾经被钱梦龙老师称作“语文教改的死胡同”,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昔日了无生机的文言文教学也渐渐走出了“死胡同”,迎来了些许活力,但也只是些许活力。因为如果你在中国知网中搜索“文言文教学”一词,显示有1186篇相关的研究文章,仅从数量上来看,也是洋洋大观矣。但是关于“教学内容”一词,就只剩12篇。课改这么多年,文言文教学研究基本上就是在教法上打转,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却是寥落晨星,其中个由确实值得深思。而事实上,内容决定方法,“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旦确定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研究应该与时俱进才是。

1994年在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方面,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主要思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一文中说道:“我主张中学里不但要教文言文,而且要适量多教一些。”主要原因在于“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代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2、重视诵读的指导,注重语感的培养。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一文中指出,重视诵读指导“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也逐渐熟悉”,这种做法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3、重“文”而不轻“言。钱梦龙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于漪的《且说文言文》、韩军的《没有文言文,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等文章均不约而同地指出文言文教学应既重“文”又不轻视“言”的重要性。所谓的“文”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集合体,是一个整体,而在教学中很多教者忽略了对文言文本身蕴含的丰富人文信息的探讨,违背了《课标》的要求,导致课堂上一味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因此很多专家学者不断地呼吁文言文教学应该回归到“文”上。但同时又指出,重视“文”并不代表可以轻视、甚至忽略“言”。于漪先生指出“对于文言作品,只有首先读懂,才能做更深入的领会和体悟。”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的顾金,在其硕士毕业论文里,对目前文言诗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对文言诗文的教学目的重新进行了审视,并依据学习迁移理论提出了一些与文言诗文相关的教学策略。其论文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放在了教学策略上,并从好几个方面作了具体地阐释。在其教学策略上,没有从有效学习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策略也比较笼统。

2007年文言文教育史研究开始得到关注,涌现出一批新成果。

文言文教育史研究是现代文言文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新的特别是西方教育观、教学思想、方法的冲击,着一研究领域一直局限在中国古代欲望教育史,中国现代欲望教育史等领域,未能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但是考察文言文教育过程中的种种现象,有助于我们对文言文教育的一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文言文教育史的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07年度文言文教育史的代表性研究文章有两篇,一篇是易建平[1]的《从选文演变看当代高中文言文教材的发展》,另一篇是刘进才[2]的《国文教学中的文言与白话问题------以二三十年代“中学生国文程度”讨论为个案》。

“文白之争”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三四十年代,也出现了一场类似的“文白之争”,刘进才先生通过观照中学国文教学中文言与白话的此消彼长、理清国文教学讨论中的重大关节点,更深入探讨了中国现代史上的那一场文言白话之争。刘进才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语文教育界就中学生国文程度展开的讨论,凸显了国文教学中的文言与白话问题,随着论争的深入,40 年代,国文与教学超越了文言与白话的两极对立状态,文言教学被看做是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所必要的经典训练。这时候所出现的“抢救国文”的讨论,其实呈现了一种语言观念趋向综合的思考特征。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刘进才对三四十年代“文白之争”的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呈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较之今天的新“文白之争”,是何等的相似。他的这一研究,无疑对我们今天的文言文教育和建设问题,都有所裨益,有所启示。

易建平则考察了建国以来至今的文言文教材建设,他将文言文教材的发展,分为了五个阶段:蒙昧期(1949年-1956年)、觉悟期(1956年-1966年)、迷失期(1966年-1978年)、探索期(1978年-2000年)和融合期(2000年至今)。他从具体的选文篇目出发,结合各时期的而历史背景,分析了建国以来至今的文言文教材的特点及缺陷,这对当下的语文建材建设更有借鉴意义。以上所述的2007年文言文教育的一部分成果,基本反映了文言文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动态和基本问题。纵观2007年我国文言文教育研究的概况,可以看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问题已经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也已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并陆续发表了一批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这地以后的研究也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太多,如何建构一种切实高效的文言文教学新体系,使中学文言文教育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断和现实生活融合,成为当地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或是今后文言文教育教学更应当关注的问题。

2008年,苏州大学的郁停捧的硕士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借助有效教学的相关理念,分析了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并从文言文学习兴趣、教学的意义、教学手段等方面找寻出相应的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方法策略。但仔细分析其策略还不够全面,注重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忽视了课前准备、课后有效教学的反思,及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后期培训与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大都是探讨文言文教育的地位和功效,可分为两大派,一派强调教材中文言文含量要加大,以便于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另一派则一再重申文言文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语文教育的高效,主张尽量减少文言文的比例:局部则围绕具体教法展开讨论: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诵读品味、感悟积累。相关著作有:张中行的《文言浸逮》、王昱昕的《文言文教学研究》、王裕关的《文言文教学研究》;通论性著作有:顾黄初、李杏保主编的《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单篇文章散见于一些学术期刊上,如:庄国民的《对于语文教育回归传统的思考》、《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对文言文的民族性思考》;罗威林《浅谈文言文语感的培养》,以上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和视角参照。但目前的文言文教学改革研究也还存在明显不足;很多论著处在描述的层面,缺少针对性的调查。世纪初开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实施、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探讨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专著、论文有很多。新时期的文言文教学研究与时俱进,打上了新课改的时代烙印,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专著有:周振甫的《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2005 年)、付友梅的《怎样学好文言文》(2006 年)、朱正的《文言入门》(2008 年)、鲍善存《读古文入门》(2010 年)、李秀实的《文言文字词句教与学》(2012 年)张中行的《文言和白话》(2012 年)等。论文有: 刘艳荀的《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04 期)郑丽霞的《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之友》,2005 年 05 期)卜令常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吴风芹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张东剑的《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年)郑青的《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刘文会的《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科教文汇》,2009 年 05 期)徐时趁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问题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陈浩渊的《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文言文传统文化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年)王丽霞的《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低效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年)常慧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语文教学通讯》,2011 年 12 期)黎文华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中学教学参考》,2011 年 22期)王维斌的《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浅谈新课改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学教学参考》,2011 年 25 期)袁祯源的《那些拨动心弦的唯美文字——有感于<项脊轩志>的细节魅力》(《教育观察》,2012 年 01 期)孙云飞、何彦秋的《“有趣”与“有得”——高中文言文教学管见》(《语文知识》,2012 年 03 期)闫密霞的《浅谈新课标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 年 05期)邱晓文的《论新课程教育对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作用》(《现代阅读》,2012 年 19 期)等等。从所查阅的专著和论文来回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的领域,有研究文言文的选文、注释的,有研究情感道德教育即美育的,有针对具体的文言篇目进行教学设计的,有研究教学价值、课堂有效性的,有研究教学现状的,有研究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近十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重实地调研高中一线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以此为出发点,探究问题的症结,然后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比如: 彭蔚兰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困境思考及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年)廖碧的《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调查研究及学习指导》(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张海霞的《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焦翠霞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钱国利的《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础调查与教学探讨》(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 01 期)王丹丹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赵鹏飞的《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现状、成因与对策》(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年)其中也有一些研究者,他们在调研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并据此提出策略的时候,注意到了地区差异性或学段的差异性,比如:杨代瑾的《贵阳市非示范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王小燕《商丘市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与对策报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刘灿的《高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黄冈中学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年)。这种研究具有针对性,与地区教学联系紧密,只可惜类似的研究比较少,从查阅的文献来看,仅有 3 篇。总的看来,大多数研究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教学对策的研究者,多是笼统地谈国内高中的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却忽略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地域差异、学校类别差异、学生学段差异。大多数研究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研究者,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进行研究的,还是只从教师的“教”或者学生的“学”一个维度进行研究的,都只看到存在的问题,都对教学现状极为不满,将高中文言文教学批评得一无是处,而未见长处。

教师教学目标的功利化(着眼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着眼于文言文的“言”,着眼于工具性,高考考什么就只讲什么)、教师教法的单一化(即一包到底的串讲法)、教师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先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等,然后读一遍,接着一句句串意思,讲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翻译等,最后学生抄笔记,从开篇到结尾都是如此)......却没有看到在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的“教”实际上呈现出了多样化,我们教师的“教”又出现了新的状况,比如: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在教授高中文言文的时候教法单一化,也可以看到媒体化、表演化、活动化。又比如: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重工具性的“以言代文”的教法也可以看到只重人文性的“越言以文”的架空文本的教法......在分析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的成因时,多数研究者都关注到了文言文年代古远,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材选文存在艰涩的问题,多数研究者都没看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地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如经济较发达地区盛行的快餐文化、时尚文化的影响),学生特殊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等因素。即便在一些研究者的文章中也能偶尔散见上述一些观点,但是总体上来看,多都缺乏宏观分析和系统化的条理化的分析。在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提出解决策略的文献中,由于研究者所归纳的教学现状及成因不尽相同,所以提出的策略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既有理论架构,也有教学实践案例,值得借鉴;有一些却只是停留在经验性的描述层面,没有理论架构;还有一些只有理论架构,而没有教学实践案例,或者从其教学案例来看,其策略矫枉过正。比如有人说高中文言文课堂存在满堂灌、满堂练、满堂抄的沉闷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要践行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但是却未见谈及如何避免探究姿态的表象化。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研究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灵台二中边仁杰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批判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工具,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领域,了解伟大祖国丰富的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美感熏陶,提高认识水平,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可据目前的学情来看学生是谈文言“色变”,把文言文的背诵和学习当成了语文课的负担,根据这样的现状在新课改的的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高效的学习就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以我之所见老师首先要做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 只有在自己的影响下学生才会对文言文有浓厚的兴趣也才会不至于谈文言“色变 ”。以下我就自己对文言文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抛砖引玉见真情

“文言”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所以“文言文”就是指用文言写的文章。由于语言习惯和语法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所以学生在阅读上就有许多障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必须借助于优秀的古代作品引导学生走进古代社会,了解传统文化,帮他们扫清障碍,从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语言”所以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由于生理和心理正趋向成熟,这时候让他们走进诗的世界去感受真、善、美在合适不过了。在诗歌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朗诵功底,通过老师深情的诵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如在学习《氓》、《关雎》、《采薇》、《离骚》等优秀作品时读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那种凝聚在诗歌当中的真情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纲挈领抓重点

古典文化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古典文化和文言文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就必须精挑细选,抓重点。

新课标下教材对文言文的编排是“分散中见集中”,把各种文学类型分布在五本必修课和三本选修课当中,所以教者必须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列出提纲按不同的文学体裁和内容进行分类整合。这样就很容易形成系统,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掌握不同文学类型的阅读要领和不同时期的文化概况。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散文部分主要有人物传记类、史传类、山水游记类、说理散文、诸子散文等,所以在教学时按照教材的编排由易到难我们可以先从人物传记类的散文学起,像《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苏秦始将连横》等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中去培养兴趣,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从而达到能够读懂浅易文言文的目的。

三、厚积薄发找突破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积累,因此背诵一定篇目的古诗文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从中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些优秀的文章都是经过作家精心锤炼之后的呕心之作,字字如珠玑,句句如金玉,所以对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有着很好的模范作用。再次还必须积累大量的文言常识,根据课标的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120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简单的文言语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必须借助课本上的范文把这些知识点贯穿在整个文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如何处理知识与阅读能力的问题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如果在讲授文言文过程中只注重繁琐的知识点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只注重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文章又会造成学生知识能力的欠缺在面对课外文言文时束手无策。因此在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上面我的做法就是把一些常见的规则在第一次出现时讲清楚比如文言文中的“方位名词常作状语,时间名词作状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语法知识让学生做好笔记每出现一次自己拿出来看一遍这样就不至于每次都要老师去讲。在讲重点的实词时结合《说文解字》告诉他们这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这样一来学生对字义就会有意识的去注意,长时间的积累就会掌握许多实词的意思。对于一些古今异义词讲清楚原因,比如“妻子”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所以它的古义是“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是双音节词所以今义是“男子的配偶”这不仅了解了古汉语的特点也对翻译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文言句子的翻译就是把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在积累了这些知识后再去从文学的角度阅读文言文学生就会从中收获很多也会变的更主动。

四、吃尽黄沙始见金

当我们全面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要领之后方会发现古典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才会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性。纵观历史上一些有成就的大文豪都是在小时候接受了很好的古典文化的熏陶如张爱玲、周汝昌、沈从文、鲁迅等人。

在课内阅的的基础上大量的阅读课外文言文这是提高自己文言文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标所要求的“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从写作课堂、阅读课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 初中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写作课堂

(1)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写作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对课堂进行创新式的改革,让学生写作的作文内容进行开放,真正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多采取材料作文的训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华丽的辞藻和有层次的结构而进行命题的训练。在材料作文的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言,对材料内容进行剖析。切忌评判对错,而是要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自圆其说,告诉大家为什么。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写作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对学生十分有益。

(2)将作文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策划和开展,还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互动游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校级的扶贫互助、敬老爱幼等的一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扩展阅读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多种文化知识的摄取。多看一些名家名篇或者是散文诗歌,发散自己的文学思维,培养自己的文学敏锐度,这对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也大有裨益。

(3)创新作文评价形式。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工夫,而是通过大量的错误改正和不断的积累逐步的成长。因此,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作文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创新教学。创新写作评价机制,就是更正传统教学中固有的教师进行全班作文批改的形式,转而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制、学生互相评价制、学生自我评价制等等新式评价制度。

2阅读课堂

(1)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创设出以形象为主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章的内涵。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形式,在讲课前,通过图片或者音乐给学生一定的展示,用多媒体再现场景,使学生对课文有感性的接触,提高学生抒发情感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简直是空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精心选择文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词汇量有所增加。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阅读计划,使学生在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收集到课本内外的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把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摘抄,做好笔记,这样的坚持一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

(3)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应该尽可能地安排教学课程,制定出细致规范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能有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授课,重点关注文章的构思和作者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能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传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师中,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很少,许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教学生识字、解词、语法修辞、总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而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

(2)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课改目标。学生完全处于接受学习的被动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要求,即使有这种愿望和要求,也往往被教师繁琐的讲授取代剥夺甚至扼杀了。学生必须且只须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忽视了学生学习愿望和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对语文学科厌倦。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研试题、精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平时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研读考试说明、卷面试题类型研究要了然于胸。考试要考字词,要求掌握字词的形音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好多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写错的字。考试要考诗词欣赏。在课堂上就要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写法技巧上欣赏诗词。要考阅读理解、我就要指导学生怎样理解课文、要考作文就要加强作文训练。

(2)研解题、教方法、减轻学习负担。教师研究解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对各类文体阅读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都要做归纳,通过课堂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分析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要考虑:内容上告诉我们什么?结构上什么作用?修辞手法极其作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平时还要考虑它的位置如果在文首,往往是点题、点中心、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如果在文尾,往往是点题、深化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如果在文中又往往是呼应上文或下文某句话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有时可能这些作用都有,有时可能只是重点突出其中一两个作用,这要因文而异。

(3)研教材、探教法、培养学习兴趣。传统教、教师导。作为教师我们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单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考试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落实到位,向纵深发展,力争获得实质性效果。现将有关研究事项安排如下:

一、本计划研究阶段:准备阶段

二、计划内容:

1、精心布置,全面考虑,认真做好准备阶段工作。

2、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对研究工作进行整体布置。

3、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4、组织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5、拟定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此计划

突泉三中语文课题组

2009年11月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上传: 蔡金枝更新时间:2012-5-22 19:44:0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背景

世纪之交,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信息、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虽学经九年,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第四,新教材的启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出台,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上新教材容量陡增:课外读本、推荐名著,综合实践活动等。指明了,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系统论中的整体

2.优化论

3.教育学心理学

4.《语文课程标5.准》

三、理论假设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一)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如朗读课、讨论课、研读课、自读课、实践活动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

(二)重视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压式”,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思维的情绪。

课堂上应该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还给学生现象参与行为,自主的体验感悟、质疑、解感,形成种种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激发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以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原则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系统论又决定要以此带动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师要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

同时,要体现以课内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实践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以读为主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6.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在校初一至初三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实验研究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3.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自主研究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语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成果等等。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8,1---09,3)。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09,4---09,9)。开展研究及时处理相关资料,形成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9,10---11)。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形成综合性总结报

下载近十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动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十年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动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摘要】朗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初中语文作文序列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作文序列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课程......

    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初稿)

    国内近十年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安徽省阜阳市育新小学张军 摘 要:“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写字对于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和全面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自2004年以......

    初中语文现代小说教学研究(5篇)

    初中语文现代小说教学研究 小说是初中学生非常喜欢阅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点对待,提高现代小说教学的有效性。读小......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5则范文

    中学语气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小结

    初中文言文虚词考纲 第一部分 :要求掌握虚词 之、其、而、以、则、乃、于、乎、焉、然、也、者、且 1、【之】 (一)代词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文言文 词类活用(一) 名词 活用(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