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作文序列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作文序列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近几年来应试作文愈演愈烈,公式化模式化,所谓的考场作文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说假话,写假事;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大操练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序列,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当前,许多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总体来说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没有切合实际的具体内容,具体的途径、有效的策略可供借鉴。因此,作文教学是当前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通过研究写作教学方面的价值和内涵,在充分借鉴别校写作教学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写作过程的动态分析,来进行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2、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好地运用写作这一表达交流方式的课程资源,有效避免出现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无米为炊”的局面,也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丰富的资源中获取相关作文内容和技巧。
3、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作文教学序列,便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教学,避免其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完整性。
4、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作文评改体系,一方面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减轻教师繁重却低效的批阅负担,有效提高评改质量,并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2、学生生活与写作紧密联系的研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并高于生活。
3、以班级为单位,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序列训练。三个年级各有侧重,力争达到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体设想为:
第一,按表达方式确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第二,按写作流程确定: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第三,按课标规定的写作环节确定: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第四,按表达凭借的手段确定:先说后写,以说带写,用口头语言作为书面语言的先导。
第五,按写作的本质确定:观察—→思考—→感悟—→作文。
第六,按作文的类型确定: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策略
1、确立合理的、可行的写作能力培养目标。将初中三年作文教学学生写作能力目标作三年一贯整体设计,学生写作能力目标在总目标下,按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阶段六个学期分别提出分阶段目标,从而体现初中作文教学的整体性与阶段性。
2、研究几类写作教学的创新课型
一是理论指导课型。一般包括明确作文范围与要求,赏析借鉴经典范文,写作知识与技巧的指导,反馈、交流评点等几个环节,设计有独创性的指导训练。二是实践活动课型。常见的活动型的作文课,如阅读赏析,参观访问,成果汇报,探究辩论,经验交流等等,活动设计科学合理,可根据作文训练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及本地资源设计好活动课型。
三是讲评课型。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作文成功与否的一次检阅。讲评课一般分为三种:教师讲评;学生互评;师生面评。四是升格课型,也叫修改课型。对不同类别的作文,通过教师或学生讲评后进行修改,使学生的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达到学生比较满意的一种作文教学方式,是实践操作中最为行之有效的课型。
3、强化思维训练。依据初中学生的思维年龄特征与作文思维能力要求的匹配性,在大量调查研究学生写作中的实际困难或问题的基础上,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入手进行切实有效的训练,形成螺旋递进式的作文训练阶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案例法、调查法、文献法相结合。具体说来就是:
1.以年级为单位,在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确定研究序列,就写什么、如何准备、如何指导、怎样写、如何评价、怎样修改等确立案例,进行各种文体的前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并做好追踪档案;
2.搜集相关文献结合学生实情制定好暂行序列训练体系;
3.按暂行序列训练体系进行训练,并做好学生的档案追踪记录、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并做出分析与后期调整计划。
4.对每一个专项训练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撰写报告。5.编制具体、实用的作文序列训练教材和具体实施方案。
六、前期主要研究工作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初——2012年6月中旬):
(1)成立了“初中语文作文序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领导小组。(2)撰写课题实验方案;
(3)申报立项,并进行了开题论证。
(4)组织相关教师培训,学习有关理论和经验文章,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中旬——2013年6月底):(1)制订工作实施计划与定期工作研究措施。
(2)以年级为单位,确定初中三个年级的训练序列,并做好分工计划。(3)邀请专家学者来我校指导课题实施的研究。
(4)各科研究成员撰写研究反思或案例分析,上交阶段性材料。(5)定期召开总结会,进行交流。做好各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1、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作文教学和指导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作文课随意性大、系统性不强等缺点,形成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作文指导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作文指导。
2、学生的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在阅读欣赏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有了提高。
3、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由看到作文就害怕的心理中解脱出来,逐步变为喜欢写作、愿意写作、习惯写作的良好现象。有了对写作的初步兴趣,愿意动笔,乐于表达,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把自己的点滴感受、体会、收获、反思等都用文字进行了记录,我们把这些思维的火花汇编成册,形成了优秀论文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我们也进行了收集、整理,汇编;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大面积的提高,每次作文,都形成一大批优秀习作。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升学率”的阴影时时笼罩在我们心头。在各学科重重挤压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写作时间,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品味生活?如何取得家长的理解、更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问题,还值得我们去探索,但我们坚信我们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2、相关的资源相对匮乏。有关初中作文教学研究的书籍和成果较少,特别是序列化研究的的相关内容更少,与之相关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内容几乎没有。
3、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程度差别很大,在一堂课中,有的同学已经成文,并开始互评,有的同学刚刚写到一半,影响整个课堂进度。
九、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1、继续整理和收集研究中的材料,深入探讨,使课题研究更系统,更有据可依。
2、继续完善和编订优秀案例、论文,让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有法可依,让学生在写作之前有章可循,让优秀案例、论文引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3、开展作文观摩指导课,依循“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三段式教研模式,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
4、针对班额大、学生层次差别大等问题,深入展开讨论,多方征询意见,找到一套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摘要】朗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指出了朗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作用。新课改后也强调,初中生的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朗读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有效措施。所以,要明确语文课堂朗读的必要性,注重改变其现有的不足,使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
(一)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朗读中要求学生眼口并用,调动学生感官的同时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更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带给学生新鲜的课堂体验。尤其是初中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对许多新事物存在好奇心但又存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缺点。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教师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若可以采用合理的背景音乐伴奏,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朗读,那么在朗读的过程中文章里浓浓的父爱以及孩子对父亲的心疼自然而然就深入学生的内心。长此以往,学生就更愿意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因为在朗读中,他们有直接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会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向往和探索心理,有助于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二)朗读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是培养学生信心的手段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学习,都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无疑,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中是积极主动的,但青春期也使得他们存在一定的羞怯心理。此时,朗读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他们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勇于站到人前,并大声朗读,这对他们的胆量是一种极佳的锻炼,而朗读收获的掌声进而又树立了他们自我的信心,以后无论遭遇何种情况,定能以此道待之,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有这样的一个实例,某初中生因成绩差感到自卑,但其语文老师发现该生朗读课文十分富有情感、动人,抓住这一特点,老师鼓励他在课上为同学们进行朗读示范,并多次表扬他,该生受到鼓舞,更用心朗读,这极大地锻炼了他的胆量,也使他有了自信,各科成绩竟有了起色。可见,朗读无形中带给学生勇气,是增强初中生胆量、信心的有效手段。
二、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对朗读的重视仍有欠缺
调查发现,在初中语文的课堂里,许多教师并没有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去强化朗读在课堂中的作用。比如,许多教师将朗读仅安排在课前几分钟,时间太短。其次,他们采用较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如更多的语文老师是自己读,学生只需要听,而后他们的任务仅是概括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从头到尾都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很强的参与实践感,自然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更可怕的是,许多教师将朗读僵化为一个必要程序,所采用的形式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生出厌恶无趣的心理。如此,朗读反而成了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阻力。
(二)朗读的实施过程存在不合理
许多教学案例表明,许多教师将朗读带入初中语文课堂时,所采用的形式是不科学合理的。具体说来,大部分教师不区分各种课文存在表达思想、文章体裁等的不一致,统一采用的或是全班齐读,或是小组轮读,或是单个抽读的形式,反而掩盖了朗读的情趣。除此之外,也要关注的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并不重视自身的练习,无论是朗读的技巧、情感的传达,甚至是最基本的普通话标准也达不到。试想,若老师都无法率先做出表率,又如何能指望学生受到熏陶爱上朗读,爱上语文呢?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更关注的是应试,强调的是硬性灌输学科知识,却忽略了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文之美,这是语文教育的缺失。
三、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水平
(一)呼吁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重视朗读
教师和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想朗读教学有质的提高,就要彻底改变二者固有的观念,让他们真正重视并用心朗读。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把控者,首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首先要把朗读重视起来,如可以在课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更长时间的朗读。其次,初中生作为语文课堂的主体,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文章的朗读中,明确朗读对自己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科学实验指出,同校相邻的两个班,两个语文老师各自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一个十分重视朗读,时常在课前组织学生一起诵读当堂课所要学习的文章,旨在振奋学生精神,提高他们上课的注意力。而另一个班的老师却不是十分重视,对朗读总是不了了之。结果,前一个班的语文成绩明显优于后一个班。这也更加证明,师生都重视朗读,才会更利于语文教学的进行。
(二)优化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比如,针对教师普通话问题,教育部门应提高对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为上岗的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定期的普通话培训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其次,应加强教师对朗读的应用水平,尤其是针对不同题材、风格的文章,教师一定要有区分意识,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举例来说,教师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祥林嫂》时,可以尝试分组、分角色朗读,让组内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分析人物情感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最后相互点评,学生不仅可以实践起来,也能在朗读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也就可以根据各自的表现给出点评,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章,走进作者。
(三)注重语文课堂中朗读的创新
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成长。所以,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朗读为了保持独有的生机与活力,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文课堂中朗读的创新。从选材、形式各方面进行创新,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的朗读选取多国语言的朗读版本,让学生感受语言与文字交融的魅力。又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朗读引进更多形式的配乐,增强意境。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中,朗读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永葆生机。
总的来说,朗读带动了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培养人生自信心,我们一定要重视其现阶段的不足,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改进,才能确保朗读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出现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道路上,成为他们有力的助推剂。
(编辑:龙贤东)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从写作课堂、阅读课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 初中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写作课堂
(1)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写作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对课堂进行创新式的改革,让学生写作的作文内容进行开放,真正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多采取材料作文的训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华丽的辞藻和有层次的结构而进行命题的训练。在材料作文的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言,对材料内容进行剖析。切忌评判对错,而是要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自圆其说,告诉大家为什么。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写作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对学生十分有益。
(2)将作文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策划和开展,还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互动游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校级的扶贫互助、敬老爱幼等的一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扩展阅读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多种文化知识的摄取。多看一些名家名篇或者是散文诗歌,发散自己的文学思维,培养自己的文学敏锐度,这对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也大有裨益。
(3)创新作文评价形式。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工夫,而是通过大量的错误改正和不断的积累逐步的成长。因此,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作文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创新教学。创新写作评价机制,就是更正传统教学中固有的教师进行全班作文批改的形式,转而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制、学生互相评价制、学生自我评价制等等新式评价制度。
2阅读课堂
(1)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创设出以形象为主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章的内涵。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形式,在讲课前,通过图片或者音乐给学生一定的展示,用多媒体再现场景,使学生对课文有感性的接触,提高学生抒发情感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简直是空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精心选择文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词汇量有所增加。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阅读计划,使学生在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收集到课本内外的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把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摘抄,做好笔记,这样的坚持一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
(3)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应该尽可能地安排教学课程,制定出细致规范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能有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授课,重点关注文章的构思和作者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能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传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师中,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很少,许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教学生识字、解词、语法修辞、总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而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
(2)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课改目标。学生完全处于接受学习的被动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要求,即使有这种愿望和要求,也往往被教师繁琐的讲授取代剥夺甚至扼杀了。学生必须且只须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忽视了学生学习愿望和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对语文学科厌倦。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研试题、精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平时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研读考试说明、卷面试题类型研究要了然于胸。考试要考字词,要求掌握字词的形音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好多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写错的字。考试要考诗词欣赏。在课堂上就要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写法技巧上欣赏诗词。要考阅读理解、我就要指导学生怎样理解课文、要考作文就要加强作文训练。
(2)研解题、教方法、减轻学习负担。教师研究解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对各类文体阅读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都要做归纳,通过课堂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分析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要考虑:内容上告诉我们什么?结构上什么作用?修辞手法极其作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平时还要考虑它的位置如果在文首,往往是点题、点中心、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如果在文尾,往往是点题、深化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如果在文中又往往是呼应上文或下文某句话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有时可能这些作用都有,有时可能只是重点突出其中一两个作用,这要因文而异。
(3)研教材、探教法、培养学习兴趣。传统教、教师导。作为教师我们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单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考试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上传: 蔡金枝更新时间:2012-5-22 19:44:0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背景
世纪之交,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信息、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虽学经九年,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第四,新教材的启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出台,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上新教材容量陡增:课外读本、推荐名著,综合实践活动等。指明了,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系统论中的整体
2.优化论
3.教育学心理学
4.《语文课程标5.准》
三、理论假设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一)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如朗读课、讨论课、研读课、自读课、实践活动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
(二)重视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压式”,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思维的情绪。
课堂上应该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还给学生现象参与行为,自主的体验感悟、质疑、解感,形成种种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激发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以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原则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系统论又决定要以此带动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师要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
同时,要体现以课内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实践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以读为主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6.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在校初一至初三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实验研究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3.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自主研究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语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成果等等。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8,1---09,3)。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09,4---09,9)。开展研究及时处理相关资料,形成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9,10---11)。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形成综合性总结报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落实到位,向纵深发展,力争获得实质性效果。现将有关研究事项安排如下:
一、本计划研究阶段:准备阶段
二、计划内容:
1、精心布置,全面考虑,认真做好准备阶段工作。
2、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对研究工作进行整体布置。
3、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4、组织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5、拟定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此计划
突泉三中语文课题组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