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初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宁县铁王初级中学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困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两大因素:其一,受语文界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理解、轻阅读感悟这种大气候的影响,多数学生家庭读书环境差,缺少读书必需的物质条件。其二,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老师一命题,学生扯头皮”现在的学生最怕的可能并不是高难度的试题,而是看起来容易,提起笔来却叫苦连天的作文吧!就现状来看学生能够写出一篇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在阅卷场上就已经很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法眼了。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之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作文集《雏鹰》,教师经验总结、论文集能够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
3、全体语文组教师能够得到专业引领、在语文教学上能够得到更快速的成长。
4、我校学生作文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课题领导小组
行政主持:陆鹏程
专家指导:李建荣(陇东学院副教授)组长:周立锋
组员:郭 龙 刘富海 豆海斌 郑会霞 冯永奇 王刚宁
五、具体分工:
陆鹏程:负责课题管理,专业引领及工作协调。
周立锋:负责课题前测、后测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雏鹰》的组织;档案管理。
郭 龙:撰写本小组阶段小结,协助开展全校性作文比赛活动;
刘富海:主持一至三年级各项具体实验工作,撰写本小组阶段小结,协助资料整理;
各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年级读书活动的策划、组织与资料整理工作。
其它实验教师:负责完成课题组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所任教班级的实验工作,与组长一起完成结题报告的写作。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
2、独立写用与平台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调查法
通过调查和问卷,对家长、学生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解,摸清现实状况,观察课外阅读的实际动态,做出详细记录,根据这些发展变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指导计划,并加以实施。
2、行动研究法
即在动态的变化中,不断验证指导效果,及时调整指导内容和方法,以求得更好的指导效果。
3、比较法。学生作文水平前后的比较。
4、评比激励法。对积极参与写作,取得良好成效及明显进步的同学、班级,给予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学生多写作。
八、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学生、老师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主要计划及预期成果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状况。(前测)
2、学习相关理论,制定实施方案。
3、申报课题,制定符合实际的年级组实施方案。
4、聘请专家李建荣老师专业指导、开题可行性论证。
5、开办我校作文集《雏鹰》。
6、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二)研究阶段(一)(2011年9月——2012年1月)
1、学校建立《我行我秀》校园网上作文展。
2、努力办好作文集《雏鹰》争取上一个档次。
3、组织全校学生假期写成果展评活动。
4、借助网络开展“每周美文”评比活动。
5、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6、班级周记活动检查。
7、向各大杂志推荐学生优秀习作。
8、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研究阶段(二)(2012年1月——2012年7月)
1、表彰读书活动优秀作品、各类积极分子。
2、制定新学期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3、邀请专家指导研究课题工作。
4、争取能够采用这种模式在我校上一节县级公开课。
5、优秀家长经验介绍。
6、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三)结题研究阶段(2012年8月——结题)
1、实验后测工作准备;
2、整理课题研究各类材料。
3、撰写经验总结、论文及阶段性总结报告。
4、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习作集。
5、进行后测。
6、形成校本教材。
7、申请结题。
8、进行后续性研究。
第二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城固县朝阳中学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课题结题报告
为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情感水平,以文载道,自2011年2月,我校积极参与城固县县级教育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开题两年多来,按照课题的实施方案,在县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指导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实验教师认真扎实地进行研究实验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实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创新写作课题研究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活动。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
但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只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创作个性无法张扬,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低下。而且新教材只关注写作内容的知识而忽略了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的知识,这让一线老师很困惑。作文教学也由于失去了知识这一抓手,陷入了盲目性、随意性和无作为的教学现状,1 无本可依,无章可循,无法可教,老师们能够凭借的只有直觉和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各显其能,当然也就谈不上作文的系统性训练。
我们意识到要突破作文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必须要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因此我们把《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作为我校研究的课题,期望通过创新写作教学,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实验,从中找到一条较为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创新写作实验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创造力,这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的需要;同时充分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创造精神。因此,我们研究的重点确定为“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实验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具体如下:
1、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
2、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
3、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和个性特色。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课题方案确定之后,组织实施是关键。有序的操作可保证课题实施顺利开展;精心的组织,严密的管理可保证课题高质量运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 要求课题组成员明确各自目标、任务,积极实践,大胆创新。1、2011年4月3日,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何彦老师做了开题报告,张娴老师宣布课题研究方案及本学期课题工作计划,明确了此次课题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确定了课题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教师做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老师们积极建言献策,勇挑重担,由此全面展开了课题研究工作。
2、学习理论,明确研究方向。
利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间,我们围绕课题,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广泛进行作文教学的理论学习,统一思想,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运用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
3、抓好阅读和写作指导教学,同时组织教师听课,特别是写作教学课,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安排学生阅读名著和现代经典著作,并由彭秀萍老师进行了《名著阅读赏析》的专题知识讲座,教会学生欣赏名著,更多地为学生积淀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课题实验要求坚持日记习作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或理性表达。对于中学生,日记对于写作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日记可 3 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其次,日记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再者,多写日记还可以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
5、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作文知识讲座、名著赏析讲座、手抄报比赛、课外名著赏析搜集、整理、书法比赛、“弘扬个性、鼓励自主创意表达”知识讲座、交流读书笔记、考察家乡名胜古迹、搜集家乡名人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创新作文竞赛、撰写“关注生活”小论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也激发作文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的热情,而且留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特别是坚持课前五分钟口练活动。或朗诵精美散文,或讲述寓言故事,或展示个人优秀习作,或介绍时事要闻,或阐述个人看法„„形式多样的口练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升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语文教学,也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如“全国普法征文大赛”,“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大赛”等,部分学生获得省、市、县级奖项。创办学生写作专刊——《朝花集》。通过我校朝阳文学社,开展校内优秀作文大赛,涌现了一批热爱写作的学生和充满着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的美文佳作。
7、养成习惯,内化素质。
课题组会同全校语文老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规定。规定每天做好两件事:看电视新闻和“新闻透视”,读二张报纸;每周必须做好三件小事:读一本课外书(文艺的和科技的读物),写一篇练笔文章,学会唱一首歌;每学期必须做好二件大事: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或有重大意义的活动,编订一本习作手册(个人或团体);通过这些措施,进一 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促使学生有不竭的写作源泉乃至灵感,用良好的习惯内化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通过实验与研究,我校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课题组成员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有十多篇。
(二)构建学生创新写作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质。
1、构建创新素材积累体系: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校教师为促使学生积累材料,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阅读和摘记。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主要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鼓励学生购名书或上网查询,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2)看电视与上网。和读书相比,电视与网络能让学生更快、更有选择性地接受到更多的、更新的信息。为避免它们的消极作用,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较大程度地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把看电视与看书、参观、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各种积累互相联系,更系统化,更容易记忆积累知识。
(3)写观察日记。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 5 根源是不善于观察。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并随时随地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2、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如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课前五分钟口练等活动。特别是开展了多样化的写作方式,给学生以广阔的创作空间,如:(1)进行片断作文训练。《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文章,就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依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扩展充实,把插图还原成富有个性特点的作文来。(2)编写课本剧。给学生讲明剧本的一般写法并提供名家名作,让学生依照编写,可以有自己的内容,语言依据原文适当更改,人物动作也可以适当夸张。(3)仿照文章句式仿写句子。这一方面的内容对仗句居多,主要让学生在工整的句式,限定的字数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力求使学生形成凝练,含蓄而又意味隽永的语言风格。(4)自己编写小品,快板,相声等表现复杂的社会人生,抒发自己的爱憎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等。
3、构建创新作文评价体系: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所以作文评价的标准也应顺应这一时代的洪流,结合学生实际,追求人性化的评价。
(1)随改随批,给学生惊喜。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写作成长的脚印,我们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肯定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优秀作文,教师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在朗读作文的 过程中,学生知道老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被朗诵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而其他的学生则心向往之。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等有了全面认识。
(2)当面点评,平等对话。每一次作文批改要成为一次与学生的诚恳交流,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在写作上也是如此。教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索然,所以教师把与学生的当面讲评当作是一次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和风细雨以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3)发挥集体优势,自改互改。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些学生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对社会的看法非常偏激缺少辨证;有些学生马虎对待小练笔,缺少认真;还有些学生对陈旧老事一写再写,缺少创新„„让学生自改互批,可以让他们从高处来俯视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自改互改前讲清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作评价,再推荐优秀作文。新课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自改互批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修改文章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必要环节,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4)让评语精彩起来。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中学生的道德品 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教师站在尊重,理解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性和积极性,使每名学生都喜欢作文,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完善“社”“刊”,发挥课外兴趣小组的优势。
我校的“朝花文学杜”成立已多年,我们以此为基地,不定期地开展作文竞赛、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会、古诗文背诵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兴趣发展搭建平台。文学社定期组织活动,发表学生作品,为学生树起标杆,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并不难,别人行,我也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登台亮相。班级刊物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一篇作文“榜上有名”,成为全体学生展示才情的大舞台,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全校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作文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四)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在实验中,我校教师吸取了过去单一的只重知识传授,批改包办代替而收效甚微的教训,挖掘学生自己动手的潜能,注意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系统地提出了“重视真实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训练学生“相信自己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心理素质,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体现在七、八、九三个年级各个阶段、各个板块的教学之中,从而确定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这一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强调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指导学生学习作文如何表情达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实验教师深切地意识到,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没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道德素养,要把文章写得有价值,有深度是不可能的;没有敏锐的思维能力,也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内容丰富生动的文章。写作能力的提高,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此,我们必须担负起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任务,指导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尽量扩大视野,关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研究丰富的现实世界,并运用联想,想象去提炼深化这些材料,使他们成为自己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材料。其次,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崇高的理想,鲜明的是非观念,养成诚实谦让的品德,富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培养奋发向上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美好心灵。有了这些基本素质,学生就有了成才的基础和动力,也就奠定了做好人写好文章的坚实基础。
总之,创新作文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将进一步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模式上下苦功夫,更多地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艺,也真心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习练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力争自己的习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2013年是我校课题结题阶段,我校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请各位专家老师验收评估。
最后,再次衷心的感谢教研室领导及学校领导对我们课题工作的支持与指导,也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实验教师!
谢谢大家!
执笔人:张 娴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八日
第三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中期报告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中期报告
灵武回中
桂文娟
一、课题基本情况
2011年5月,我校语文组申报的中国语文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子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被正式立项,一年多来我们课题组在市教研室的引导、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课题进行研究。
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学创新写作教学的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作文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完成了我校写作方面的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在当时就进行了的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结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网络培训、教材解读培训活动中,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开题初,2011年5月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在课题组长的主持下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研讨课题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2011年6月召开第二次课题组会议,此次是由课题组负责人与承担课题任务教师碰头,安排问卷调查工作,并进行阶段工作小结,收集学生优秀作文,撰写课题论文。2011年9月召开会议传达课题组成员赴扬州学习精神,交流学习经验。2012年7月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阶段工作小结,收集学生优秀作文,撰写课题论文。3、2011年7月课题组成员桂文娟、杨克强赴江苏扬州参加了中语会在扬州举办的“十一五”结题和“十二五”开题报告会,聆听了许多专家关于“创新作文”的理论报告,观摩了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创新作文”课堂教学,参与了创新写作论文评比。在这次评比活动中我校教师桂文娟等七人分别获得“创新写作”案例、论文一、二、三等奖,学生许静等十二人分获一、二、三等作文奖。4、2011年6月和2012年8月课题组分别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本阶段研究进行了小结,收集了这一阶段的学生作文进行评比,撰写了相关的论文,参加了中语会的课题评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5、一年多以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方案进行了实践研究,作了以“创新写作”为主题的写作教学,提高了教师写作教学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6、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创新写作研究。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初中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写作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学生写作的能力提高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评判最有权威性,而灵活的教法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老师在课堂里起着主导的作用,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和学生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还兴趣盎然,并积极地去回味和反思。
3、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实验学校的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4、学生写作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学习。
5、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课题组教师撰写了一些感悟、体会以及论文等。如桂文娟、杨克强、郑萍、王小荣等老师的阶段性论文或感悟已荣获地全国中语会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一年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做课时,不妨可以把自己所带平行班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一师两法的“同课异构式”教学,然后进行及时的测评,用此方法进行多次反复后,再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各校子课题研究管理力度。下一阶段研究中实行各子课题小组负责制,建立课题组成员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3、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内在规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学习能力。还应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探索有效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一定要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强化实践研究。充分学习和自我研修,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初步形成可操作的范例,完善操作要点。于2012年4月,各子课题组报送一节优秀录像课,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观摩与研讨。
5、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实验学校里的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活动场景
设计、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调查表、评价表和活动小结等的保存和整理。将选出的优秀录像课、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分类管理,并推荐参加区市级评选。
以上是课题组第一阶段所做工作的简述,我们虽尽力而为之,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分析报告指导和批评。
第四篇: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
孟村镇袁丽萍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背景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育教学改革多年来,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习作教学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积累了不少经念,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仍然是语文教学界谈论的焦点,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农村的学生在习作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明显比县城的学生差,学生作文水平低,习作中出现了抄袭、内容空洞、说假话、想象脱离实际的现象,学生作文采用“拼、凑、压、挤、抄”等“合作”方式。习作语言晦涩,作文素材匮乏,缺乏真情实感。作文题材不新,写的内容都是,人见亦见,人感亦感,没有认识作用和教育价值。语言呆板干燥,缺乏生活气息,罗嗦,不精炼,容量小,机械套用模仿。一到作文课人人手中不离《同步作文》或各种作文大全,改头换面,死板硬套,根本没有我手写我心的真实感,思想肤浅,脱离生活,缺乏观察和感悟,写的东西缺少新意和创意,雷同痕迹明显,不能用独特的眼光观察、感知、创作。
二、研究意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读和写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其具体目标:阅读能力应该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写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的从其自身特点看,学生习作就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想象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习作的过程就是学习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鉴于上述原因,我们选择了“小学创新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点。
三、研究目的
1、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树立写作自信心,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会说会写。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实现作文内容上的创新。
3、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转变教师作文观念。
4、在愉快作文,创新作文的基础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复合新课标精神及新教材内容的完整的作文教学的方法及理论并推广使用。
5、从我们已有的作文教学经验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实验研究基础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作文教学的操作模式,包括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系,作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作文教学的手段,及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等。
6、随着创新作文教学的研究带来的学生作文的积极快乐高质的效应,建立一种一作文教学为基础理论的现代教育观,并实现小学作文整体层次的一个飞跃。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创新作文教学探索”。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本课题的研究运用当代创新理论和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理论、建构以创新为目标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爱习作、会习作、习好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我们确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内容:
1、进行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的研究
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是建构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它对作文创新教学模式的运行发挥着导向作用。本研究要注意诸如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教育等教学思想如何在创新性作文教学中加以运用;要特别重视接受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指导,例如感悟他关于“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以及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等等有关创造教育的涵义并迁移到作文教学中来;特别重视叶圣陶关于“教是为了不教”等教学思想对作文创新教学的启迪。
2、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研究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制定作文创新教学目标体系的探索中,除了要站在创新的高度来审视之外,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按照低、中、高不同年级构建递进层次目标。教学评价既是调控教学范式运行的手段,因此作文的教学评价也必须创新,要摒弃影响创新教学和学生习作积极性的评价方法,转变评价观念。
3、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作文创新教学理论为指导,对低、中、高各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过程及常规步骤进行改革,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范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落脚点。
⑴有效地利用本校的已有资源,为学生的写作服务。例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班级图书角等以及校内外的其他可以进行实践的基地,使学生的积累不断丰富。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外出采风、体验生活场景等,到社会大舞台中去观察事物,城市重大建设和细微变化,农村面貌的巨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各行各业服务水平的优劣,人们的环保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勤俭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关心帮助他人意识、尊老爱幼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科学文化意识等;在学校、在课堂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演讲、竞赛、办报、班队会、读书活动及课堂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有意义事情等。⑶探索一条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作文的写作模式。尝试以下的写作流程:实践的积累和体验——素材的整理和加工——集体的点评和完善——新作的成形和展示——认识的提升和发展
⑷师生在共同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自己的写作方法。师生应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会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变化,勤练笔,用独特的笔法记录自己的真实体验,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的东西要有血有肉,不拘一格。⑸师生在共同的写作中不断涌现出创新之作,成果明显,形成彼此的作文专集。各年级具体内容如下: 低段(1—2年级):
1、写话兴趣的培养。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积累习惯的培养,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习惯的培养。
4、学会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中段(3—4年级):
1、培养留心观察,乐于动笔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段(5—6年级):
1、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学会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五、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法:研究创新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陶行知创新教育理论和最新创新教育理论;收集叶圣陶作文教学理论和相关最新作文教学信息;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形成合力,提升作文教学效果。
2、理论指导法:用创新教育理论和作文教学理论及新课程理念指导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作文创新教学范式,并围绕初步摸索的范式反复验证,主要通过课题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教研活动和公开教学,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
3、总结推广法: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对阶段性成果及时作出处理,写出相关随笔和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省级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1、准备阶段
2013年9月——2013年10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制定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
①2013年11月——2013年12月,诊断界定阶段。带领省级骨干教师组通过自主学习先进理论知识、读书笔记、集体学习、交流等形式寻找现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2014年1月——2014年5月,设计策略阶段。根据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创新,针对问题设计出一套新方法,通过听、评课,上公开课、研讨课、开设专题讲座,向教师推广新方法。③2014年6月——2014年7月,个人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搜集学生优秀习作,自制学生优秀作文一本,撰写结题报告。④2014年8月——2014年9月,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一份。
2、《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相关论文一篇。
3、《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相关教学案例一篇。
4、自制学生优秀习作集一本。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 组 员:
第五篇:2007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阶段总结
2007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阶段总结
靖宇县第七中学孙平刘丽娟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写作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师一直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的力气没少费,学生也感觉很累,可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研究,我们觉得,中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较低,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抓不住作文规律。
2、材料贫乏,没的可写。
3、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成文。
4、抄袭现象严重。
5、作文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写文、教师讲评的“三环节”作文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素质教育的需要。
2007年根据我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进行了“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这一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效果,初步形成了“作文讨论课”、“作文评改课”等作文教学课型,并建立了“学生作文档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积累素材、选择材料、语言表达、限时作文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研究此项课题,旨在通过对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应用,来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研究方法、被试的选取:
(1)研究方法:实验法。
(2)被试:我校初
一、初三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过程:
(一)对以往作文教学模式的分析: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一定的作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在提出这一课题之前,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在网上查阅了部分相关资料。归纳一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师出题、学生写文、教师判文、讲评作文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作文前的准备活动,学生的思路没打开,就盲目去写,因此,很难把文章写好。另外,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判文上,而忽视了写文之前的指导和写作规律的,因此,力气没少费,却事倍功半。
2、大运动量训练模式。这种方法,“涸泽而渔”,把学生作文的激情和文思彻底毁灭,无异于揠苗助长。
3、“套路”作文法。有的老师,想走捷径,作文课上,教给学生一些程式化的作文套路,甚至包括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抽象干瘪,缺乏生气。
4、“因文设题”法。长期以来,初中作文课采用的写作训练模式都是用文章范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体系。就是用一套文选教材来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表面看,这种写作训练模式理论结合实际,似乎比前几种写作训练模式有些进步,但实际上,这无异于让学生照虎画猫。初中生尚处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而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之作,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好看,但够不着,越看这些名作,越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拿不出手。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和发展。
近几年,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一些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有:
1、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补充教材:《作文》:按文体,分年级,分单元安排训练内容;片段练习与整篇作文结合;把作文知识穿插在单元训练之中。每个学期六至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训练要点、训练指导、训练题目、引路范文。
2、“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法:《北京教育丛书》·《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概论》把作文分成:‘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
3、“四段九步”作文法
4、“四定六步”作文法:定时、定量、定格、定性;六步:作文指导、学生作文、批阅作文、作文评改、学生自改、写作心得(郑尚洲)。
5、农村中学四步作文法:即初作、互批、反批、重作。
6、九步训练作文教学法:即讲、听、说、记、思、仿、写、改、评。
7、“三课型、四课时、五步骤”作文模型教学。
8、中学作文教学“四步法”:即观察以取材,摘抄以炼句,练口以激趣,感悟以构思。
9、八步十六字作文程序:即初作、议改、阅批、导评、复作、批改、品尝评优。
(二)各阶段研究情况:
1、课前准备阶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课上,学生提起笔却没的可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可供作文的材料。课前准备阶段,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和积累作文的有关材料。准备的方法:
(1)短期准备:提前一星期公布作文题目,让学生准备材料;
(2)长期准备:平时,指导学生写日记、随笔和观察笔记。
在建材料库的过程中,还要把积累的材料分类整理在材料簿里。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根据需要随时查找。实践证明,建材料库是帮助同学们解决“无的可写”的好办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这一阶段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也获得了多数语文老师的肯定。
2、课上讨论阶段
作文讨论课,就是针对某作文题目,发动学生从审题、选材、组材、详略、确立中心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
由此,我们认识到:以前学生提起作文就发愁,并不是学生不爱作文,而是不会作文。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让学生明白怎样写文,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程老师的作文课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就能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积
极性,从而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我校课题组的老师在改革实验过程中,都体会到了这一点。
3、学生写作阶段
综合讨论课上同学们对某作文题的意见和自己的理解,列作文提纲(训练一个阶段后,可打腹稿),按规定开始写作。写作阶段,当堂作文与课下作文相结合。
4、作文评价阶段
以前我们上作文讲评课时,教师先把学生的作文归类,然后找出各类例文到课堂上去读,并指出这些作文的优缺点,告诉学生怎样去修改。还有的老师把作文课上成了表扬与批评课,对好的作文及作者大力表扬,对不好的作文及作者进行批评甚至挖苦。这些做法,不但起不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还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厌写情绪。
上作文评价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评价中意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作文评价课上,我们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具体作法是:
(1)学生分组阅文
把全班 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循环阅读其他组的四篇作文,每人按自己的理解给作文按 A、B、C、D(由好到差的顺序),评出等级,填写在《作文评价表》(见文后附1)上。
(2)小组讨论
小组内对四篇作文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在《作文评价表》上填写每篇作文的评价意见。
(3)班内讨论
各小组长,对所评文章发表评价意见,然后推选全班得A等最多的一篇作文,让作者在课堂上朗读。朗读后学生自由发言,谈文章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去修改。在发言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去感悟自己的文章还存在什么问题。最差的文章拿到班内去讨论、分析,指出那些地方存在问题,怎样去克服,也可以,但最好不提作者的姓名,由别人代读为好,以免挫伤该生的自尊心。
(4)总结规律,扩展作文层面。
在评价课结束前,总结这次作文的规律,进而扩展学生作文的层面,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例:写人的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写人,要反映某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怎样去反映?人不离事,要通过事的记叙来反映。写什么事,怎样写,结构怎么安排?怎样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运用什么技巧来写等等。都可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中找到作文的规律性。
扩展作文的层面,是指在归纳总结出某篇作文的规律性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能够在该类作文上有较大的突破,写作的水平跃到一个新的台阶。
5、学生修改阶段
根据评改课上同学们的意见和老师的总结,修改此篇作文。
四、改革实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