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时间:2019-05-15 05:1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写作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第一篇: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综合材料 2009-04-01 11:32 阅读233 评论

1字号: 大 中 小

领雁工程省骨干语文教师培训记录

(十二)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余永刚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余永刚,就叫他刚哥吧,这是我这次对他的讲座记忆最深的一样东西,顺便还有这次讲座的衍生物《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写作的阶梯训练》,始终让我觉得他在推销他的这本书,或许是我对他误解了,但现在是我们误解了,可见刚哥对这本书的宣传力度确实盖过了他所要讲述的内容,这或许也是一种功力,能把一堂作文课上的像推销课,这其实让我们很多学员感到困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刚哥的推销还有点兴趣,很想看看这本书里面到底蕴含了什么精华以至让刚哥念念不忘,但到后来他在老师对这本书的疑惑的解答进行中,我想所有的老师都对他所深爱的这本书渐渐的失去了兴趣,以至到最后对他的这堂课失去了兴趣,即使我们很需要这种写作教学的讲座,但我们选择了消极视听。而真正把他的尴尬和我们的兴趣挑动起来的还是他在最后和我们所讲的“精神恋爱”,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和想法我并不敢苟同,但作为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也不愧是一个好的素材。刚哥,或许是我们太过挑剔了,或许是你太随意了,或许你并不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即使你也还是一名基层教师。

刚哥的幻灯片开场白是一段很长的自我简介。自我介绍:余永刚,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研究领域:中学作文教学。发表四十余篇教研论文,出版两本关于写作教学的专著。主持两个课题:“高中语文心灵写作的研究与实践”获宁波市优秀课题一等奖;“生命化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立项,正在进行时。其实刚哥大可不必如此,只要您的讲座对我们有启发,其实您就是没有读过书的农民,我们也是举双受欢迎。但刚哥不知道或许也没人和他讲过。接下来就进入正题吧!

首先他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写作?当然答案肯定是自问自答:(1)写作是语文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要求。这是性质决定论。(2)考试考作文。中、高考都有写作要求,且比重占40%以上,写作起决定性作用,写作好语文成绩就好,写作不好语文绝对拿不到高分。所以,作文跟中高考成绩密切相关,也跟每个学生录取学校、人生发展密切相关;当然也跟我们的老师考核有关。这是应试决定论。3.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要用文字与周围的人交流。这是实用决定论。4.内心情感需要,不吐不快,是一种倾诉的需要。这是情感需要论5.写作是人的天赋,是人的本能。这是天赋决定论。语言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是符号的动物,语言符号则是 “人类最惊人的符号手段”。没有语言的媒介,人就无法生存。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语言天赋;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是人脑由遗传得来的,是人脑具有的理解和创造句子的机制。它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一种物种属性。人都有一本天赋的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具有自我表现的动机。6.写作能够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写作不仅是倾吐,还是吸收、熔炼和提升。

这是写作教育决定论。

二、当前写作教学状况与困惑1.学生的写作动机困惑。福建师大教授潘新和曾经在浙、闽、苏三省10所高师、30所重点中学,作过一个关于“语文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对写作的态度统计结果是:很喜欢6.1%,喜欢39.6%,不喜欢的44%,害怕的10.3%。这样的统计数字还不是很难看,我们学校的统计数字比这难看。如果现在调查的话,还有下滑的趋势。也希望各位老师调查自己学生的写作态度。而动机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为应试而写、为分数而写是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单

一、匮乏,学生“不愿写”“不喜欢写”,是当前写作活动的核心问题。应试动机被强化放大,却日益疲惫、后继乏力。当应试动机成为写作主要甚至唯一的动机后,我们的写作或写作教学就必然性地走向实用主义:追求文采,讲究技巧,脱离生活,轻视阅读,甚至张冠李戴,随便拼凑,胡编乱造。教师技术批发,学生技术实验。结果就是假大空流行,照抄套时尚,技术化泛滥。迷航于“技术化”的写作教育,把原本个性的心灵表达实用为简单的技术劳动,把原本精致的言语生命欲求异化为肤浅的技术写作,脱离人的发展,忽视人格养育。这种虚假浮华、功利实用的写作观正悄然冲击着广大中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人格,导致人文丢弃,个性丧失,人格卑微。写作与人格一旦隔离,其后遗症便是严重贫血、软骨缺钙、失魂落魄2.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困惑:初中写作课程目标有十条解说要点,分别从写作对象、情感体验、捕捉特征、表达方式、文体要求、训练方式、独立完成、交流心得、使用标点、训练数量等十个方面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是笼而统之,大而化之。严格地说,这不是写作课程目标,而是空洞的泛泛的写作教学要求。它缺乏写作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发展性和精确性(层次性:指课程目标有鲜明的等级差异。发展性:单项能力提升的逐层分解目标。精确性:指每一阶段发展能力的准确性表述,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科性学。)比如写作文体要求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我认为这样的表述实在是不负责任,太轻描淡写了。首先这三种文体的轻重是有区别的。初中六册教材共三十六单元,记叙抒情类20个单元,说明文3个单元,议论文5个单元,其他实用类体裁8个单元;由此看出记叙文是训练重点,20个单元的训练怎能用一句“做到内容具体”概括得了呢?其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能力要求的层次性与发展性又体现在哪里?课程标准都没有回答。其次,这三种文体的能力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记叙文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最快也最完善,而议论文体所依赖的抽象思维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在初中还只是初级发展阶段。这一点在课程标准

里也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课程目标的经验性的粗率的表述,就失去作为指导初中写作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的意义。从深层次说,这样的课程标准是造成今天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混乱的重要源头之一。谈作文教学改革,首先得从

语文课程目标处改革。

附: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

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

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

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3.新教材写作单元的困惑。初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的作文教程编写与老教材比,应该说有巨大的进步。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按照主题模块编写,突出写作与生活、社会、自然、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联系,写作主题系统化,突出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二是基本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材料比较明确集中,即使需要补充也不是很困难。三是有一定的操作性,提供了写作教学的相关情境,有少量的操作步骤。困惑在哪里呢?首先是有训练项目的却没有训练目标,使写作教学陷于盲目,流于形式,失于效率。好比赛跑,只要大家跑起来,至于你跑多少跑到哪里是不管的,这叫什么训练?其次是没有精确的评价标准。什么情况达标什么情况不能达标,教材没谱,课程标准也没谱。结果只能老师说的算,一千个教师一千个标准,所以最终老师说的还是不算。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教学活动,只能以随意散漫收场。最后是单元写作专题由多项活动(写作 口语 综合性学习)交杂组成,围绕主题,相互渗透,彼此联系,逐步深入,对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既是挑战也是高标。因为有前面两种困惑,加之应试教育的干扰,写作专题活动往往得不到落实。四是写作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或者学生有生活没体验,写作易陷入感觉的困惑。举例:第七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这一专题,有三个活动:介绍自然界的朋友,感受四季风景,心中的美景。这三个活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心中的美景”突出想象力;“感受四季风景”突出感受力与描写力;“介绍自然界的朋友”除了观察细致、说明有条不紊,还要有心灵交流。要组织这个写作活动,就要拟订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评价标准,就要组织三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唤醒体验,促进交流。

工作量大,要求极高。4.语文教育写作教育的现实困惑。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塌陷,写作问题到大学集中爆发,病根在中小学(当然有外部环境问题)。病因有:文体意识不清,五种基本表达方式有缺陷,尤其议论能力弱化,实用写作遗漏,缺乏写作动力,没有精神内核等等。——这是危机感。

“ 秦朝时,秦孝公运用管仲的„商鞅变化[注:原文如此]‟使国富兵强”;“ 战国

时 期的曹操,在赵文姬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上历史政治舞台……最后终于和赵

文卓结为夫妻”;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宝钗吟道:你是风儿,我是沙;孔子从小读书勤奋刻苦,四书五经不知道背得有多熟,有一次进京赶考,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 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做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东坡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霍金曾经是美丽的女孩,年轻的时候很可爱,后来瞎了眼睛,写了《假如给我天光明》” 那个忧郁的大盗(2003年全国高考零分作文)

写的是一个小偷的经历:

我的职业与众不同。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工作;别人没有保管好的东西,我帮他保管,我就是这么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对于和我一样的职业的人,大家都称为“小偷”。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名字,我既不小,也不偷小的东西。所以,我叫自己“温柔大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我要的东西……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我带

走了很多的钱财。“最后说一句:老师,你就看着给个分数吧,只要你出则对得起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入则经受得了良心深处的拷问,你随便给。不然也无可奈何,就算我在任何一条街上咒骂,也不能损你一根毫毛。”

这两段文字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存在以下问题:

1.张冠李戴、随便拼凑、胡编乱造。2.内容庸俗,歪用经典,玩世不恭。

3.许多学生知识储备亏空、文史常识匮乏、轻视阅读积累的现象是多么严重!这是极度的贫血,是软骨缺钙,是失魂落魄。徐江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为啥这样差?学生从小学到高中12年里,为学语文仅课堂时间就用了2800多课时,到头来文章写不通顺者还大有人在?……我们的语文教育教了太多太多没有用的东西,浪费了孩子们宝贵的时光。”他进而指出当下的语文教育是“无效教育”,是“愚民教育”。徐老的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他确实击中了当下语文教育的弊端。我们认为,教育是高尚的事业,也是危险的事业,因为教育可兴国,亦可误国;教育可

育人,亦可害人。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滞后于中国当前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灿烂文明、写作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是我们的紧迫感。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捍卫汉语的尊严,守护人的精神价值,不跪着教书,对语文教育要有一片赤子之

心——这是我们的使命感。三.写作教育与人的成长——写作是慢教育。传统的写作观只关注写作的表达功能与表达技巧,而心灵写作十分重视写作的养育功能,因为心灵(人格)是写作之本,是表达之源。我们欣喜的发现,初中新教材的编写有了新的变化,以主题系列为编写方式迎合了心灵写作的要求。富人格学养,并不是一促而就的事情,而是慢的教育。这是因为,首先教育是慢的艺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养成,经常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就像种子的生长,你无法打乱它生长的节律。我们经常要等待一个学生的成长: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有时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态度,一句话就是人格与学养。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而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所以,人格发展是心灵写作的根本任务。教育如此,写作教育亦不例外。如果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待写作教育,我们会获得新的开阔的视野。写作首先从阅读的慢滋养中开始。读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源头之一。初中三年应该是读书的最好时光,是培养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没有课外阅读,没有专题阅读,只读教材,只在语文课上读课文,甚至这课文也是教师代讲代读,并没有自己的解读与品味——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不上读书。课内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注重讲,而不注重读;只注重背诵,而不注重体验;只注重字词句篇,而不注重思想内蕴与哲理智慧;只注重应试,而不注重与学生人格成长的联系。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既没有学养,也无法从读书活动中汲取营养获得人格成长,那么,他的作文也一定荒芜贫瘠。所以,写作的慢教育成长,必须从阅读的慢滋养中开始。慢教育须从寻找心爱的作家开始。林语堂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教育是储存、传播和再生产精神产品的主要形式,而读书就是储存、酝酿的过程。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如无一个心爱的作家,则是迷失的灵魂。他依旧是一个未受胎的卵,一个未得花粉的雌蕊。一人的心爱作家或“文学情人”,就是其灵魂之花粉。写作慢教育须从文化与精神的沟通开始。读书主题讨论活动可以弥补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建立文化与学生精神的联络通道。如“孔子哲学”、“庄子哲学”、“生命哲学”等哲学专题,对学生的智慧启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大有裨益。丰厚的传统文化和当代许多先进的文化是促进学生文化人格发展的沃土。优秀的文化人格包括以下品质:追求真理,坚守原则;热爱祖国,善待生命;胸怀宽广,心忧天下;善于学习,积极向上;敢为人先,勇于担责;富贵而仁,贫穷有义等等。写作慢教育须从培植善良人格开始。朱光潜认为:“文学教育的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心灵的陶冶、丰富和升华,即是写作的纯正趣味,是诗意的人格意识。这“高尚纯正的趣味”中许多最美好的因素,就始于对生命、对自身、对他人的垂爱与怜惜。孟子有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没有恻隐之心,就谈不上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就是怜悯心、同情心,它是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一切良知的基础。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精心“编织”长达八百页的“美德书”把同情列在经典性的、不会随着时代与价值变迁而消逝的永恒美德的首位。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人沦为兽,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由此下去可以干尽一切坏事,晚上可以听贝多芬,白天到集中营干他的勾当,成为暴徒,成为恐怖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善良人格应包括以下美好品格:同情、悲悯、善良、羞恶、辞让、是非、感恩、宽容、博爱、敬畏。褚树荣老师曾讲:“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文教育与写作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悲悯、学会怜惜,拥有一颗利他、向善之心。这样的人文关怀教育,就促使学生的言语人格从狭隘成长为宏阔,从自爱发展到他爱、博爱,从自我中心到推己及人,从卑下走向崇高,从为名为利升华到为人生、为人类,使学生成长为心灵丰盈、精神饱满、充满爱心的人。这就是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所应给予的人文关怀。写作慢教育须从审美的构建开始。美最能打动人的心灵,故审美乃人生一大乐事。纪伯伦说: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听李白的歌吟《将进酒》,我们既感觉到诗人那挟天风海雨迎面扑来的磅礴气势,也体悟到那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的巨人式的感伤。诗人以豪迈奔放之笔,赐予每一位读者惊心动魄的审美情趣。读杜少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不禁感时伤坏,思绪万千,与诗人同悲同戚。读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有胸襟开阔,视野无限,目尽之处是苍凉静穆的壮美。审美是诗意的创造,诗意是审美的天眼。要欣赏美,就要有审美感受力、创造力、想象力,要有情趣、理趣和谐趣,能分辨崇高与卑鄙、优美与粗放、高雅与世俗。审美是超实用的。不美满的人生有了审美,也会流溢出超凡脱俗的美感。生活中有了美,人生就有了缤纷的色彩、无穷的趣味。但是,今天语文教育与写作教育,实用至上,应用第一,难有审美立锥之地,自然弃之如敝履。学生如此“成长”的代价,就是感觉的钝化,天真的丧失,审美“天眼”的闭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有“劳绩”而无“诗意”的人。

四.诗意的作文教育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每个人都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是啊,常走进心灵的“地下室”,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这就是心灵写作,就是诗意人生。写作应该是一种诗意的、审美的精神生活。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着,会使我们感觉到不曾经意的竹外桃花、荷尖蜻蜓、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可以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可以闻琵琶而青衫湿,可以赏松间明月听石上清流而无比闲适,可以万里悲秋叹艰难苦恨而与诗圣同悲苦……诗意地栖居,让我们每一个心灵都蕴藏着朴素的诗,面对大千世界,即使是苦难,它也是人生的财富;即使是磨砺,它也弥足珍贵。心灵生活是写作的主要土壤。每个人都生活在两种世界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纯客观的,物质的,表象的;一个是心灵的世界,纯主观的,精神的,内敛的。写作需要的生活主要不在前者,而在后者,即人的心灵世界是写作者的主要土壤。所以我们曾经认为,只要客观地观察、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这种观察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只是浏览生活的表象,因为他们观察的只是现实的世界,只是物质的表象,而缺乏对心灵世界的充实、改造甚至扣问。席慕容看到贝壳这样感叹道:“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造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既而又联系到自己:“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就是心灵生活,就是开悟,就是诗意。平凡生活也能显出珍珠的光辉。我们不必用羡慕的眼神去追逐外面世界的精彩,也不必寻寻觅觅走“千里路”去捡拾别人的生活。只要打开心灵的天线,接受生活的频道,就能走进生命的湿地,捕捉生活的喜怒哀乐。即使是平凡的东西,只要你用心灵抓住了,它就能显出珍珠的光辉来。不是吗,梵高用心灵挥洒向日葵太阳般的热情;达芬奇用心灵洋溢着蒙娜丽莎幸福的微笑;朱自清用心灵感受年迈而潦倒的父亲的背影;史铁生在地坛用心灵体悟生与死的意义。他们的作品之不朽,是因为他们用“心灵”写作,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诗意。即使是枯燥、抽象的科学研究也有美,也有诗。数学家克莱茵就讲:“一切精彩巧妙的证明,精神上近乎一首诗。”日本数学家冈洁先生曾经说:“欣赏田野上绽放的一朵紫罗兰之美的心就是数学。”多么有诗意呀!写作缘自生活,又超然于生活,表达生活。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我拾起一片叶子/秋天脱下的红羽毛/不知道今年/它要飞到哪里去/会不会又来/我的心里做窝/孵出一堆/唧唧喳喳的忧愁/叫我无法/在雨夜里安眠诗人把拾起的一片叶子想象成一只鸟,让它停驻心间,然而这只不安分的小鸟,像“两个黄鹂鸣翠柳”般,唧唧喳喳地做窝、孵蛋,孵出的却是叫“我”无法安眠的忧愁。从诗中我们读出了相思或乡思,读出了离愁与别绪,也读出了诗的鲜活的生命力。写作就是这样缘自生活,又超然于生活,表达生活。真的好作品,是把黄金的粉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就写作本身而言,没有大作家、小作家之分,只有大细节、小细节之别。观察得细致,想象得生动,感悟得别致,你心灵的世界就丰富多彩,你心灵的土壤就丰厚肥沃。用生活滋养你的心灵,用心灵捕捉生活的细节,写作的诗意就会长流不息。五.介绍名家写作教育实践与研究。名家的写作教育思想与理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资源,他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是我们借鉴的重要经验。下面介绍李镇西、毕淑敏、赵谦祥、韩军等几位特级教师或专家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理念。

(一)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特色

李镇西作文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指导学生办报纸。李镇西喜欢指导学生办报纸,乐此不疲,走到哪儿办到哪儿,先后办了三分报纸,第一份报纸叫《未来日报》,因为在乐山一中带的班级叫“未来班”,故名《未来日报》。第二份报纸《玉林日报》是在成都玉林中学办的,第三份叫《石室早报》,在成都石室中学。学生办报,积极性高,踊跃参与,每一份报纸都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李老师认为自办报纸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少好处,收到多方面效果。主要表现在:

(1)促进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关注周围生活、写日记、查字典等(2)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己办报,就是一块“作文自留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编辑能力、阅读扩展及其他方面的社会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社会视野。比如时事评论、热点讨论都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关注视野,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和责

任感。

(4)延伸语文课堂教学。比如介绍语文小知识,引伸课文内容,探讨课文

观点。(5)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比如介绍其他学科学习方法、自然现象、社会知识等。

(二)毕淑敏《我的成长我做主——心灵快乐游戏》 毕淑敏有这么几个头衔: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她的“心灵快乐游戏”,其实就是一个作家与心理学学者结合的产物,是一份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写作教材。举例:书中第二个游戏叫“枫叶档案”。游戏分个人玩法和集体玩法。这里介绍集体

玩法。有四个步骤:

1.拣一片叶子。

2.看叶子,画叶子。注意它的大小、颜色、轮廓、柄的长短、叶脉的走向

以及有无残缺。

3.把班上所有同学的叶子都汇聚在一起,然后让同学们再一个个找出自己 的那片叶子。一般都能找得到,个别粗心鬼可能一时难找。

4.看着你的叶子,谈谈你的感想……

5.请同学们谈自己曾经自卑的经历。并举例一些名人曾经自卑。这个游戏很简单也引人思考:世上有没有标准的叶子呢?没有。世上有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呢?也没有。叶子是渺小的,是不是该自卑呢?不是。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珍贵的,这一片不能代替那一片。这便是叶子哲学。联系到人,就有如下结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能代替的,都是无比珍贵的,一个人不比另一个人高贵,不因他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自负或

自卑。这就是人生哲理。

从写作教育看,这是游戏式作文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个教学过程清晰简易,便于操作。

2.游戏有趣味性、生动性,学生易进入,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3.思考有启发性、深刻性和针对性,容易开悟,突出人文性。

4.贯穿各种能力训练:观察力、思考力、口语表述力。

(三)赵谦祥:绿色作文

赵谦祥的“绿色作文”概念是与“灰色作文”相对应的。灰色作文也就是应试作文,就是照抄套假大空。那么绿色作文的内涵有哪些呢? 1.以人为本。就是扎扎实实地教育人发展人,让写作教育成为人的成长平 台,而不仅仅是升学的敲门砖,是应试的成绩单。赵谦祥老师曾写过“„人‟之我悟”的四句话: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以人为本,要有“三动”:心动、笔动、行动。2.以活为源。活,首先是鲜活、灵活,与“死”相对。教师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活,还指生活,生活是写作之源。“把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美国文艺复兴领袖、散文大师爱默生。3.以悟为魂。赵谦祥老师认为题材是文章之肌肉,而悟性则是文章之灵魂。没有悟性就无法对写作素材加工制作,就无法提炼创造,只能照抄套,玩空手道。对“悟”字,赵老师也有自己的解读:从左往右看,乃“思之吾也”;从右往左看,乃“吾之思也”。“思之吾”,旨在做一个思想者;“吾之思”,旨在求一种独创性。故此,“悟”,乃追求个性鲜明的创造思维之谓也。

4.以真为纲。即以倡导“真话”为其纲领,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感受,真中有“我”。写真话,才是提纲挈领,才是抓住“绿色作文”的牛鼻子。5.以导为脉。“导”重在导悟,就是开导、引导、诱导、指导,类似于雅斯

贝尔斯的“摇动”与“唤醒”。

(四)韩军关于文言与写作 网上流传一段口头禅,说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

(鲁迅作品),三怕文言文。学生普遍害怕文言文,觉得枯燥、难懂、无用,如果不是高考要考,文言文肯定无人问津。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文言是汉语的根,是白话的母亲。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大部分双音节词是由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绝大部分鲜活的成语源自文言典故。汉语的“整齐、精练、优雅”“讲究审美,讲究联想,讲究神性与灵性”,指的不是白话而是文言!没有文言博大精深的根,就没有白话的枝繁叶茂;没有文言母体的滋养,就没有白话的茁壮成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汉民族的心灵寄托在方块字,寄托在文言里。中国文坛在20世纪上下半叶有一个鲜明而令人深思的现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一片璀璨的群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他们的作品90%用白话写成,灵动的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他们可以说是运用白话的语言大师。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顿失光彩,黯然失色,再也没有像20世纪上半叶那样以群星方式涌现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能够堪称“白话大师”的寥寥无几。形成如此反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就是这些文化旗手在少年时期都受到严格的文言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可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小学阶段开始截断了系统的文言教育的血脉,使得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的文人们在少年时期就断奶了,从白话学白话,不是通过文言学习白话。有研究表明,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而通过白话来学习运用白话,写出的文字难以达到以上境界,反而可能拖沓、冗长、烦琐、欧化、罗嗦。所以,通过白话学习白话,似近实远,事倍功半;通过文言学习运用白话,似远实近,事半功倍。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褚树荣老师曾有过文言仿写教学实践,见于他的专著,这篇案例叫《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堂仿写课上出了文言之趣味、真味,仿写体例丰富,有绝句,有歌词,有文言名篇;有学生写,有教师写。把文言的简洁、干净、纯粹、典雅、传神等特点比较完美的展现出来,既有实效,又妙趣横生。

六.作文教学关注事项与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就写作教学过程而言,一般包括前作文、中作文、后作文三个阶段。前作文就是教师的辅导、学生的酝酿与腹构,中作文是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后作文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评讲与修补过程。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一般比较重视前作文,忽略中作文,不太重视后

作文。2.前作文的核心问题,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写作目标空白的填补。有四个空白。以第七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专题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文写作。首先课标中关于记叙文的课程目标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样的课程目标实在太简单太廉价,这是一个空白(?)。其次,“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也是课程目标中的一个要求,如何捕捉?自然的特征有哪些?这是第二个空白。第三,教材的写作单元是按主题编排的,也就是按人文素养专题编排,却没有写作能力写作技术的专项要求与训练——这是一个麻烦,以前是只有技术训练没有人文素养的训练,现在全反过来了,这是写作能力目标空白。第四,这堂作文训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没有,评价的空白。这四项空白我们必须要填

补、要明确。

例如第七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专题,空白可做如下补充:

课程目标(人文素养):通过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的审美能力。训练目标(技能目标):检测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感受力与描写力;语言技巧组织力(譬如“介绍自然界的朋友”就要有拟人的技巧)等。评价目标:是对上述两项目标的达成的评价。例如对自然的情感是真是假是深是浅是柔软是生硬,文字是骗不了人的,一目了然。想象与联想是否具体细致

丰富? 3.后作文评讲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写作的优点和缺点,要有步骤有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以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是鼓励性的批评。李镇西老师作文评讲课做得好。他的作文评讲课一般有六个环节: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出谋划策,恕我直言,老师试笔。4.写作教学情境的创设,作用是激发动机,增强感受,唤醒体验。原理是以“境”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层层递进,相互联动。教学情境的创设手段是很丰富的,有图画、音乐、游戏、语言以及生活现场等。下面以2006年浙江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全民老师一堂音乐感受课为例,说明

写作教学的情境创设的方法与作用。

课题:感受?唤醒?表达——关于一次自由写作的对话

主讲人:张全民 主要环节的四个层次:

(1)对马思聪《思乡曲》的初步感知,学生表达听后感。(2)教师“现身说法”:朗读自己作品《这个世界很美——关于马思聪<思 乡曲>》的三个片段,然后谈自己的写作体验:欣赏艺术,感受人生,需要文化的介入,需要知人论世,方能触及灵魂。

(3)对马思聪《思乡曲》的深度感知:课堂里《思乡曲》缠绵感伤的旋律再次响起,学生一边听一边进入写作状态。曲终,学生再次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4)课堂小结与祝愿。

这堂课除了张全民老师比较出色的个人素养、流畅的教学组织,有两点做得特别好:一是音乐选择好,《思乡曲》有很强的感染力,最大程度满足现场学生的想象与个性化体验;二是教师的下水文章能够唤醒学生体验,开启学生思路,从课堂表现看,教师的现身说法是起到了唤醒的作用,学生确实进入“悱恻”状态,写出了很多动情的文字。因此,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摇动与唤醒,需要多层

次的组合与呈现。

最后刚哥给了我们一次再回首:再回首,写作,是人的自我确证与自我实现。言语是存在的家,是生命的寓所,是幸福的彼岸。也衷心的希望刚哥能圆满的顺利的达到他所到达的彼岸。祝愿是真心的,即使收获是甚少的。因为我们知道不管这堂课是好是坏它都是您的劳动成果,而我们会尊重它,我想这是我们每位有道德修养的老师所具备的。我们还是真心的谢谢这堂付出了您劳动力的课。

谢谢。

第二篇: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网络上电脑文本的文体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重大变化?

答:电脑网络的多媒体方式,使电脑文本的呈现突破了二维平面的局限。如电子文本包括许多百科类光盘系统的文本,都可以提供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通道的呈现方式,以便让读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去感受文本信息对象的艺术魅力。

超级文本链接。向读者展示出意义生发的不同路径和多种可能。超文本组织信息的方式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有相似之处,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和处理信息。超文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种差不多可以用无限多的方式组合、排列和显现信息的系统。

电子文本结构呈现独特变异。由线性结构向链接结构转化,定型结构向弹性结构转化,由封闭结构变为开放结构。

电脑文本语言风格表现为简明化、符号化、节点化。简明化就是文字简单明了,与网络文化的快节奏相适应。符号化是为了节约时间和空间,把一些复杂的情感和形象的事物,借用简略的符号和缩略语来加以代替,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节点化主要是对超文本而言。超文本中的链接点的文字,常常是用变色体字符加以表示。这些变色体字具有了链接的功能,是超文本链接的生发点。2.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谈学习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进行和表述思维、相互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进行思维、表述思维、实现人际交流的活动语言则是进行这种活动的最基本手段。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最主要的交际手段首先是它的信息运载量最大如《现代汉语辞典》收字、词五万余条《辞海》收词目十二万条《牛津英语辞典》收辞达数十万条这些字、词再组成词组连缀成句所能包容的内涵可想而知是多么丰富。其次是语言使用的范围最为广泛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用语言交际而其他种种交际方式使用范围都非常有限。所以归根结底语言才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3.结合实例谈谈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阅读李兆权的叙事散文《丑娘》回答问题。

丑 娘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云南日报》1991年7月27日)

1.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答:我们应从现在起,努力的学习,认真的生活,为了父母,拼搏、加油。我们可能永远不明白我们的父母在想些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他们平凡地生活辛辛苦苦的工作是为了我们。我想等我们明白时,我们也许已是自己子女的父母了。但我们应该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和对我们的付出!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2.文章标题的拟制有什么艺术的功能?

答 :文章的标题是《丑娘》,这种标题的设置是独具匠心的。作者使用“丑娘”的标题,是 为了同母亲美的心灵造成强烈的对比。3.其主题的表达有什么具体特点?

答:不侧重于人物表面的抽象,而侧重于人物美妙的心灵世界来表达主题。

三、作文题(4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我与磨炼”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磨炼是人生的另一颗太阳。

历经一次磨炼,就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如同月穿云层,光华照人。磨炼使人生充满智慧。

人生的命运是一尊雕像,磨炼犹如一把锋利的雕刻刀,人是用这把刀来刻画命运的雕塑家。一尊美好雕像的诞生,需要经过磨炼的洗礼,还需要雕塑家的坚毅与深沉。哲人说,空白的人生,才没有磨炼。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同时,磨炼也以它的冷峻和无情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与升华。

我与磨炼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正如音乐里所唱得那样,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就看不见成功的曙光。成功犹如一束灿烂的阳光,风雨就是每个成功人士都必须经历的一些挫折、困难„„成功人士的背后,谁不是经历无数的挫折、困难,谁不是受过磨难的呢?或许没有吧。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但是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们对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实上,他为自己订定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除了改良照明之外,还要创造一套供电的系统。于是他和的伙伴们,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更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他就是“发明大王”爱迪生,成功之后爱迪生说了一句话“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与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和爱迪生一样,我也经历了无数困难,今年暑假,我练习滑活力板,但是一开始滑不一会儿就摔跤,虽然带着防护用品,但一样摔得很疼,后来,我掌握技巧,不在像以前似的,但滑得很慢,还不如走快。因此,我都要放弃了。但我想:如果我连这点小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我还能干什么呢?所以重新鼓足信心,又开始练习,一遍滑不好我就滑两遍,两遍滑不好我就滑三遍,就这样,我一遍一遍的练习到现在,我什么动作都会做,什么地方都会滑。

“风风雨雨都接受,让生活与众不同„„”我也更加相信,风雨后的阳光,是最灿烂,最耀眼的;风雨后的彩虹,是骄傲而绚丽的。我也一定会克服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向属于我的“彩虹”冲去。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是荆棘与坎坷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受“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严峻挑战。是荆棘,是坎坷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磨砺是人生的一种美丽,毕竟天空总会有阴霾.要成就自己的人生,就必须经历磨砺,因为只有经历风雨,才会见彩虹!

第三篇: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感悟生活和激发想象的关系是什么?

答:感悟生活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激发想象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而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生活的一些向往。因此它们有一些因果关系: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能更好的激发一些想象!

2.结合写作实际,谈谈你对古人“作文必先定体”这句话的理解。

答:古人说“作文必先定体”,不确定体裁,文本的主题、结构、表达、语言等也就无所适从,信笔写去,必定是个“四不像”,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无法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独特表现功能的众多文体模式。我们在写作前,一定要根据自己想表达的主题性质、题材类型及写作意图,来确定所采用的相应文体模式,同时经过写作过程中的创造性、灵活性的变异,写出具有作者个性的优秀文章或作品来。目前在大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文体知识的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有的学生缺乏较强的“文体意识”,这是阅读和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什么是电脑超文本,它有什么新的特征?

答:超文本,是含有热单词、热短语或热图形的文本,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数据。它主要由节点、链和网络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信息存储于节点,上下文关系则是由链来表示的。点击某个热短语或热图形,浏览器就会跳到当前超级文本的另一地点或另一超级文本。超文本的节点常常是变色字体。点击它就可以进入与此节点词相关的另一阐释文本。它是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网络上的超文本具有超越时空障碍的辐射力。超文本虽然能增强人们的发散性想象思维,有助于开拓思路,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但却会削弱定向性的深度思考。在传统文本的写作和阅读中视为毛病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游离中心”,“信马由缰”、“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等,在超文本中却是一种正常现象。

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阅读章武的抒情散文《北京的色彩》,回答问题。

北京的色彩 章 武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来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也有人告诉我:北京是“蓝色的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全是一色蓝大褂„„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树、柏树,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后来,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

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热烈、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香山饭店,素雅,纯净,不知怎么,使我怀念起家乡那冰清玉洁的水仙花„„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天,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北京的日子是短暂的。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我也忘不了作为一名外地的顾客,挤进川流不息的人群,去逛逛慕名已久的西单、王府井和大栅栏,去选购首都的时装。我发现与我摩肩擦背的人群中,穿蓝衣衫者毕竟已是少数。更多的人,是身着各种质料、各种颜色的西装、卡曲、夹克、猎装、中山装„„甚至,还有刚刚从电视屏幕和洛杉矶奥运会走进服装柜台的“大岛茂”式外套,和“栾菊杰”式的击剑服。许多人托我代购的“长城牌”和“大地牌”风衣已供不应求,暂时脱销。我常常不无遗憾地伫立在十字街头,用羡慕的目光追逐那些风衣在身的匆匆过客。秋风掀动风衣的后摆,使他们显得多么潇洒!我发现,连风衣的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米黄色了。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凡是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凡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的,我们首都——全都有!(《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刻主题?

答: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北京是中国的象征,经过时代的洗礼,北京乃至全中国己经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色彩。

2.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脉络。

答: 开头,作者以人们传统的观念即北京是一个红色和蓝色世界,为后文的展开作了反面铺垫。其次,作者分三个层次来展示北京丰富的色彩。一是北京自然色彩的丰富性,二是北京建筑色彩丰富性,三是北京服装色彩丰富性。服装色彩的巨大变化,正是人们身心解放的表征。色彩的丰富性,正是人们心灵世界丰富性的体现。

3.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作者运用色彩描写来间接地深刻揭示文章的主题。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一种象征的作用。

三、作文题(40分)

以“我心中追求的时尚”为题,写一篇短文,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我心中追求的时尚

什么是“时尚”?刚工作时,总以为时尚就是穿着国际名牌服装,拿着价值不扉的包包,可以骄傲自如地行走于聚光下给人顶礼膜拜,争相模仿。通常说他这个人是个“时尚”的人,多为物质上的,如衣服,化妆品等等。人家说你“时尚”,你口里不说,但心里肯定会偷乐一番,似乎证明了你没有落伍,已是个“前卫”的人了。还有一种可想而知,当然是精神上的。所谓精神时尚,就是总干出随大流的行为,当然能初称为“时尚”的人是要有足够的金钱。时尚只是这样吗?

其实时尚就在不远方,就在我们心中。在世界的个个角落里也会出现时尚的标签,也许不经意的一个瞬间,你正与时尚擦肩而过,或许在你的身上正在演绎时尚。动一动脑筋想一想哪件衣服才是真正适合你的,不去追求时尚,而铸造属于你的风格。

一个有风格的女人,一定是一个优雅的女人。也许你会觉得优雅只属于名媛和明星,只属于身材高挑苗条,皮肤白皙,年轻漂亮的女人。特错大错了,如果你已经30岁,那么你错了三十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余真心以为,优雅属于每一个爱惜自己和有自信心的女人,无论胖瘦,无论俊丑,无论高矮,无论黑白。

同样是买衣服,有一些人穿出来会很快埋没入人堆里,而另外一小撮人穿出来,却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她穿出来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气场。

同样是化妆,有一些人化出来状如女鬼,而另外一小撮人化出来,却有妆似无妆,或者浓妆淡抹总相宜。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她妆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气场。

Coco Chanel,她也许是目前国内最广为人知的服装设计师,双C反扣的标志也常常出现在各种奢华商场和精品店铺中。一部分人也许知道她为了纪念她的英年早逝的挚爱而设计出了举世经典的小黑裙,知道她为了符合她的幸运数字“5”而造就了每个女人都为之狂热的Chanel NO.5。其实她开辟经典的理由在简单不过——一种超越那个年代的先锋理念。由于童年被父亲遗弃修道院的经历,她先于同时代的女人更深刻的懂得了独立对女性一生的重要性,所以在她简约而优雅的设计中,一直鼓励每一个女人解放自己的身心,独立而勇敢的追寻生活中的乐趣,做一个无谓而快乐的人。Coco一生都在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她对时尚的信仰。

同样,说到风衣,大家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Burberry,这个经典的英伦品牌不仅是品质人士的首选,还被英国女王多次授予皇家御用勋章。早在1856年,Thomas Burberry在英国汉普郡开设了一间成衣店,并且研发出一种防水耐穿的斜纹布料。Thomas Burberry利用这种布料在1901年设计出第一款风衣,被当时英国军方制定为高级军服,就这样,Burberry的风衣就有了双排扣、肩章等军服元素,流传至今,已成为代表英伦风尚的标志。对品质的追求和对文化的解读成就了Burberry今天的地位,一款风衣能代表一个国家,Thomas Burberry完成了这个了不起的信仰。

时尚并不是随波逐流,不是简单的跟着流行走!!正如CHANEL所言:流行易逝,风格永存!!只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并继续下去 你本身就是 时尚!!就是独一无二并让人印象深刻的你!!

第四篇: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练习题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练习题

(一)一、论述题

1.谈谈主题在不同文体中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形态。2.结合实例谈谈记叙类文体的写作要点。3.作者在文章中主观上想表达的“主题”,同读者阅读时理解的“主题”,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

4.结合实例谈谈应用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5.举例谈谈文艺评论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思辨性。6.结合自己写作经验谈谈学习语言的重要性。7.结合实例谈谈议论类文体的写作要点。

8.请评价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模式,分析其长处和局限。9.在文章写作中应该怎样正确地来提炼主题? 10.谈谈体裁、文体、语体三个概念的异同点。

二、阅读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具体说说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2).简要分析一下此文的逻辑结构层次。

(3).这篇文章的立意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跑题”教授带来的智慧

李大强

泽布罗夫斯基博士是一位大学教授,以善“跑题”著称。在美国的巴顿鲁治南大学,学生们的评价是:这位先生可以把任何问题与物理学联系起来。从古代南美人的交通工具到英国的巨石阵遗址,从《格利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到恐龙的灭绝,种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都是课堂讲授的内容。泽布罗夫斯基绝对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在他的叙述下,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变得像小说一样生动,像音乐一样亲切。因此,讲课“跑题”非但没有遭到批评,反而使他备受欢迎。

以这种风格执教多年以后,泽布罗夫斯基把授课风格移植到其著作中,写就一部《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物理宇宙》。这本书回答了一系列奇妙的问题:在伟大的古代建筑工程中,为什么大量应用滚筒却不应用轮子?时钟的发明对于探索地球为何如此重要?地球表面为何崎岖不平?巨人和侏儒哪一个更有力?当地心说的数据比日心说的数据更精确时,什么原因使得某些天文学家宁愿选择不精确的日心说?闪电为什么会干扰收音机?天体的运行与钟表的运行何以一致?中世纪的宏伟建筑为什么使用巨大的拱顶?神秘的微观粒子是否存在?比这些问题本身更令人惊奇的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问题汇聚在同一本书中?这恰好是这本书的高明之处:把迥然不同的各个问题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之下,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介绍知识细节,而是介绍一些奥妙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把读者引入深刻的惊奇。

泽布罗夫斯基的这本书是为这样一类读者服务的: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数学和科学训练,但是可以领略和欣赏精美的思维艺术,并且对人类的理智成就怀有长久而强烈的好奇。中学的数学或物理教师可以用这本书充实自己的课堂,望子成龙的父母可以用这本书刺激孩子对科学的向往——这是很容易设想的实用目的。当然,许多读者会出于非实用的目的拿起这本书,这些人不关心这本书有什么实际的功用,而仅仅出于对智慧的爱好。就像康德说的,智慧本身就是好的,不必追问她有什么用。

最近10年来,中国读者对科普著作青睐有加。从霍金的《时间简史》在中国引起轰动开始,众多的重量级科普著作在中国赢得荣誉,其中不乏一流科学大师的惊世之作。欣慰之余有一点遗憾:这些让中国读者激动的作品几乎全部出于欧美作者之手。在发达国家,科普(popular science)是一个非常繁荣的领域,许多一流专家在学术研究之余致力于通俗科学工作,很多报纸和期刊设臵稳定的科普专栏,聘请专家主持。相比之下,中国学者尚无值得称道的建树。幸好,与科学一样,科普是没有国界的。文化和种族的差异并不妨碍我们享受共同的来自智慧的乐趣。《圆的历史:数学推理与物理宇宙》的翻译出版,希望能给中国的读者带来一点乐趣。

2,阅读章武的抒情散文《北京的色彩》。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刻主题?(2).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脉络。

(3).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北京的色彩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来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也有人告诉我:北京是“蓝色的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全是一色蓝大褂……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树、柏树,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后来,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

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热烈、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香山饭店,素雅,纯净,不知怎么,使我怀念起家乡那冰清玉洁的水仙花……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天,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北京的日子是短暂的。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我也忘不了作为一名外地的顾客,挤进川流不息的人群,去逛逛慕名已久的西单、王府井和大栅栏,去选购首都的时装。我发现与我摩肩擦背的人群中,穿蓝衣衫者毕竟已是少数。更多的人,是身着各种质料、各种颜色的西装、卡曲、夹克、猎装、中山装……甚至,还有刚刚从电视屏幕和洛杉矶奥运会走进服装柜台的“大岛茂”式外套,和“栾菊杰”式的击剑服。许多人托我代购的“长城牌”和“大地牌”风衣已供不应求,暂时脱销。我常常不无遗憾地伫立在十字街头,用羡慕的目光追逐那些风衣在身的匆匆过客。秋风掀动风衣的后摆,使他们显得多么潇洒!我发现,连风衣的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米黄色了。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凡是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凡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的,我们首都——全都有!

(《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阅读张坷的思想随笔《这也是幸福》,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在主题的提炼上有什么新意?(2).这篇文章的主体结构有什么特点?(3).你是怎么评价他的幸福观的?

这也是幸福

我从没有刻意地去追求幸福,也没有苦苦地去理解幸福。我只知道:

在月儿很圆很亮的夏夜,拉灭昏昏欲睡的灯,轻轻撩开窗帘,让月光柔柔地漫过眼睫,漫过没有一点皴皱的心地,这也是幸福。我只知道:

在风儿很轻很淡的秋日,独自跑到很远很远的山上,寻一块被阳光染成金色,散发出阵阵清香的草地躺下来,把手枕在脑后,任酸的甜的咸的辣的思绪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飘浮成千奇百怪的云朵,这也是幸福; 我只知道:

在被慵困的暖意包裹起来的冬日的中午,端一把小椅,拿一本《龙门阵》,坐在门前新砌的堤坎上,悠悠闲闲地翻上几页,然后用书盖着被太阳烘出了两团粉红色温情的脸颊,迷迷糊糊地小憩一会,这也是幸福; 我只知道:

在远离故乡的天涯海角只身拼搏,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假期,带着一身疲惫踏上归家的旅程,在陌生而又熟悉的汽笛声中溅开满眼晶亮的泪花,想象着靠在母亲膝上的时候,会有一只粗糙而亲切的手慢慢梳理自己的每一根乱发,抹平心头的每一道创伤,这也是幸福。

在我看来,伏案握笔绞尽脑汁爬上半天格子后,伸伸发酸的脊背,然后信步走出门去,投入那日愈强大的“侃”大军,陈谷子烂芝麻嘻嘻哈哈神聊一番,直到每个细胞每根神经都松弛得想转身回去做点什么的时候,这就是幸福。雪花初落的时节,搜遍羽绒服大大小小14个口袋,掏出一把又皱又破的零钱,去买上一大兜青菜、莴笋和豆腐,外加一筒没有标签的降价佐料,和两三个朋友围着小煤油炉有滋有味地吃起“素火锅”来,直吃得鼻尖儿冒汗脑门儿发亮脚板心发烫才撤火罢战,这也是幸福。不信你就试试看。

我从来没有把每回过生日爸妈都要拿出100元钱塞在插满蜡烛的蛋糕下看成是幸福,那只能叫“得宠”;也没有把高中一毕业就冲出了“黑色的七月”,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看成是幸福,那只能叫“走运”,当然也没有把刚谈了十天零八小时的恋爱就得到漂亮女孩一个倾心的吻看成是幸福;更没有把到市里名声赫赫的进出口公司工作才一年半,还没来得及发发办事员的牢骚,就被通知去领科长的薪金看成是幸福,那算什么呢?大概只能算做“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吧。在我的眼里,幸福无处不在,可有时却又很难握在手中。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我只知道,它是一种很美很美的情致,一种很美很美的意境。只要你不把它看得太神秘,太伟大,它就会悄悄走进你的小屋,走进你的心里。

不是么,你看那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一泻千丈是一种美,而山中那不知名的小溪淙淙的流淌不也很美?!伸出手来哟,拥抱那就在你身旁的幸福。幸福,叫我时时想着别人。

(《散文》1990年第9期)

三、作文题

1,请从以下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有启示性的观点,自拟标题,联系个人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罗兰曾经说过:“不要急于知道什么才是成功,哪里才是巅峰。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灵魂中最可贵、最有把握的那一点是什么,然后把它发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慢慢的,你自会走向成功。不管别人是否比你更聪明,更伟大,成就更高。只要你尽量发挥你自己的天赋专长,你自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成就。”

2,以“我心中追求的时尚”为题,写一篇短文,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3,请结合以下材料,联系社会和个人实际,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见解或思考。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文字在800字以上。

罗兰曾经说过:“不要急于知道什么才是成功,哪里才是巅峰。你只需要知道自己灵魂中最可贵、最有把握的那一点是什么,然后把它发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慢慢的,你自会走向成功。不管别人是否比你更聪明,更伟大,成就更高。只要你尽量发挥你自己的天赋专长,你自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成就。”

(二)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作业题2

一、论述题

1.网络上电脑文本的文体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重大变化?

2.宽松的写作环境应该包括哪几方面?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怎样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

3.谈谈电脑文本与传统文本在结构上的异同点。4.一个人的隐性非智力因素对写作有什么具体影响?

5.电脑写作为什么要注重文本的审美形态?它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 二,阅读题

1,阅读李兆权的叙事散文《丑娘》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2).文章标题的拟制有什么艺术的功能?(3).其主题的表达有什么具体特点?

丑 娘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

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2,阅读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回答问题:(1).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文前写作者父亲误听歌词的事,对文章的主题表达起什么作用?(3).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表达手法?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棵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象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象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三,作文

1,金圣叹《消闲四品》中有33则“不亦快哉”,列举以下几则:

其一: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其人:夏月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其一:街行见两措大执争一理,既皆目裂颈赤,如不戴天,而又高拱手,低曲腰,满口仍用者也之乎等字。其语刺刺,势将连年不休。忽有壮夫掉臂行来,振威从中一喝而解。不亦快哉!

其一: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其一: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一:久客得归,望见家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

其一: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

请模仿写20则“不亦快哉”,来显示自己生活中的情趣和快乐。

2,请结合以下的某一段话,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观点,联系自己的读书实践,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培根《论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论述题 :30% 阅读题 :30% 作文题:40%

第五篇:写作教学研究的课题

《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睢宁县城西中学 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臵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农村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本课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农村初中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标准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这些论述,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本课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农村初中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理论意义:

1、研究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2、课题研究是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效落实。“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农村素材作文教学提供了政策背景。

3、研究是打破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

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探讨开放式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本校教师写作教学观念的更新,提升教师写作教学水平;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提高我校学生写作水平。课题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乡村风情中陶冶情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明白是非之道。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写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

2、生活教育理论。人民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即教育”、“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到流个不歇。”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

3、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代的文联主席曹文轩说:“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所谈意思即是,写作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每个人所看到、听到的经验。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五四以后,不少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沈从文、老舍、冯骥才、汪曾祺、萧红等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乡土文学百花齐放,相应的文学研究也发展起来。

2、国内外生活化作文研究已有不少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作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其写作的视野向广阔的生活扩展。写作将是学生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一种方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搭建学生习作展示平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真正使作文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怎样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

2、研究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感受生活的美的能力。作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深刻而细腻多角度感悟生活、表达生活很值得我们探究。

3、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其写作兴趣。考虑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进行作文命题;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符合学生习作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趣。总之,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怎样具体操作与实施,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4、教师下水文促进学生写作的研究。让研究教师更新写作教学观念,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写作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睢宁县城西中学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共6个班,23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组织实验教师对相关理论与经验进行学习研究,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2、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调查学生作文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根源,探究解决方法。

3、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

4、榜样示范法

以教师的亲力亲为为先行者,教师范文指导,学生优秀文章表彰,优秀作品结集,引导学生品味生活。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实验自2011年3月——2011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 4月)

1、申报立项,成立课题实验机构:根据研究内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确定《初中语文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为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课题,正式的实验工作于2011年4月开始。为了使实验课题顺利进行,我们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教师,进行具体分工。

葛大鹏:主持本课题的全面工作(成员培训,研究报告的撰写)。

李喜讯:七年级实验教师,主抓作文教学与农村生活联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季萍:八年级实验教师,主抓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作文生活化习惯的研究

申剑:九年级实验教师,主抓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感受生活的美的能力。

2、制定课题相关制度与实验方案(1)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及学习制度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各组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以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落实课题实验。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叶圣陶等生活作文理论,改变旧教学观念。充分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贯彻建议,从理论上认识实验的重要性,把握实验要义,明确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分析,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实施方案,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3、课题组对实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情、教情,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2011年3月,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为了应付写作文,70%的同学在写教师布臵的作文时,要参考或模仿作文选;约9%的学生作文拖拉甚至有逃写作文的现象;21%的学生作文有过不符合要求而重写的经历;57%的学生感到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

经过召开课题研讨活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1)作文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不够;(2)作文训练强调形式和技能,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指导;(3)作文训练缺少素材,教师训练随意化,导致效率低下;(4)阅读匮乏,学生文学知识积累欠缺。综上所述,不论是从教师还是到学生,造成作文水平落后的原因,最主要是作文与熟悉的农村生活脱节。所以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作文融入到农村生活之中,结合我们特殊的地域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1.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1)参研教师积极外出参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课题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参观的机会,使教师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2)参研教师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五千字。

(3)积极参加专题讲座学习。积极参加暑假由教育局组织的“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讲座,和初中语文研讨会,听取“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案例”等专题讲座。

(4)参研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讨。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信息,围绕实验课题进行研讨,做到“三个一”,即:拟定一份实验方案,上一节教改活动实验课,写一篇实验总结。(5)组织参研教师进行教学观摩。除了加强本校观摩研讨外,积极创造条件到外校观摩研讨。

经过培训,课题组教师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提供了保证。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竞赛,优秀作品展览,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3.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反馈,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农村生活为素材作文教学途径、模式。

具体的操作步骤: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的教学策略。

(2)课题组研究成员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学习课改精神以及有关作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做好学习笔记。

(4)搜集家乡的名胜、民俗、传说等资料,为农村素材的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5)对研究过程中,组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7)每学期实验教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心得、论文,整理学生的优秀习作。(8)通过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4、构建开放作文课堂,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作文的指导思想上贯穿“开放”二字,不再局限于几节作文课上,而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鼓励学生养成每周练笔的习惯,教师坚持每周批阅,并坚持讲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整理课题研究各类材料。在研究后期,我们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2011年12月,由课题负责人盖执笔,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学校召开了课题成果汇报会,将研究经验向全校推广。

2、为能顺利通过结题验收,我们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将研究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和学生优秀习作,在全校进行成果展示。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初步摸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农村素材的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

1.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生活,进而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1)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学生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4)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的,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内活动作为练习内容,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

学校每学年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如:歌咏比赛、队列比赛、演讲比赛、拔河赛、越野赛。同时班级也利用班会组织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激情,比赛中精彩激烈的场面,都深刻的印在脑海里,成为练笔的好机会。

(5)身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是学生可以亲身感知到的:国家惠农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实惠;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乡镇企业的崛起;获得“最秀美乡村”称号的国家级文明工作先进村的村貌;乡镇小学教学大楼平地而起,优秀企业家、村干部的风采,村里淳朴厚道的邻里之情……都是学生观察社会,感受时代气息的桥梁,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领域。

在农村素材的作文研究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我们身边的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利用材料帮助作文,从而提高作文的水平。

2.组织开展作为竞赛,鼓励学生创作。

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燃起继续写作的兴趣和信心的火花。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精心为学生搭建展示习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我们课题组定期将各种作文竞赛,和平时写作时教师推荐的学生佳作汇编成册,办成刊版,向全校师生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课题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下水文先行,熟悉的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教师的读书笔记,生活小记,都给学生以示范,以引导,鼓舞大批学生爱上读书,爱上写作。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生觉得熟悉的生活中无什么可以,一篇篇具体的给定题材的作文,让学生学会留心生活,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当学生有东西可以,又乐于写,在不断的坚持中,文笔自会生花。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多篇被校报选用。

4、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每一个日出与日落,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有美可以发现,天天在眼皮底下的小树,在季节变化中也多姿多彩起来。

(三)通过研究,参研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主要表现在:参研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参研的四位教师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现在已经成长为各年级的中坚力量。葛大鹏老师所带班级被评为徐州市先进学生集体、辅导的学生李金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老少携手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征文比赛中获徐州市三等奖,曹梦、王慧琳同学获优秀奖,所写论文《语文教学语言口语化要求》获徐州市“科研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在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辅导的学生袁离乡获省级个人一等奖、王慧琳、高娟获市级一等奖,王艳艳获市级二等奖;季萍老师在2011“我理想的课堂”优质课评选中荣获县级语文学科一等奖、论文《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语文课》获徐州市第八届“创新杯”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申剑老师的论文《让“假设”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趣点》获徐州市第八届“创新杯”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如何扮演语文教师的角色》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让古典文学的美育渗透于语文课堂》获徐州市“科研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李喜讯老师辅导的学生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所写论文《试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获徐州市“创新杯”二等奖、《让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全体参研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变化是:都向课堂要效率,逐渐克服了上课随意性的毛病。在备课的针对性上下功夫,以文本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写作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九、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积淀了如下思考:

1、农村素材的作文教学要引领学生进行更多的生活实践活动,而有些实践活动会受到周围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去参加更多的生活实践活动。加之安全工作的强调,教师也无法独自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2、新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和手段尚未健全。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目的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需要。家长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新的以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正在探索,有待进一步总结完善。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

3、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待于再提高。

在农村素材的作文教学研究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以指导学生习作,语文教师的工作烦而杂,课题组成员怎样有更充足时间提升自我,进行课题的交流反思,如何更好的积累资料、进行课题数据的监测;怎样取得一些实际的、科学的指导;学校电脑配备不足,工作不便,怎样去克服等问题还有待于解决。

总之,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倾注了热情,付出了努力,饱尝了艰辛,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课题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作文教学模式和策略,开发习作资源,为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 叶圣陶《叶圣陶随笔——生活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下载中学写作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写作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中学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中学诗歌教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诗歌教学的概念有了明确界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教师为主导的诗歌教学也逐渐开始关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绍兴阮真著 序近年以来,西洋各国因心理学教育学的发达,对于各科教法教材上都经科学的研究而大有进步。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了没有几年,各......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目 录 摘要„„„„„„„„„„„„„„„„„„„„„„„„„„„„„„„„2 导言„„„„„„„„„„„„„„„„„„„„„„„„„„„„„......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城固县朝阳中学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课题结题报告 为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情感水平,以文载道,自2011年2月,我校积极参与城固县县级教育科......

    对外汉语商务写作课教学研究

    浅谈商务汉语高级写作课的课堂教学 摘 要:本文先对对外汉语写作课的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接着通过本人的实践经验,主要探索商务汉语高级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指出具体的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西南大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试 考试科目培养单位级别学年学期姓名学号类别领域答卷纸2013年 1 月25 日 研究生院制一、一年来的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1)、如何有效的组织课......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共5则)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网络上电脑文本的文体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重大变化? 答: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五篇范例)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感悟生活和激发想象的关系是什么? 答:感悟生活是让人通过时间,增进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