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写写帮整理)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这也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倡导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深入、全面的理解教材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教学研究
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以教学需求为基础,通过创建、制造或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或者为学生创建恰当的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全面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如何创建语文教学情境并恰当的利用,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分析
要恰当的利用语文情境教学,就要对情境教学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否则将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通过将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较,可以看出情境教学的特点。传统教学核心在于讲,小组谈论式教学在于讨论,而情境教学的核心就是情境。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创建的情境一般有如下特点:
1.富有情感性。情感是语文情境教学的核心,缺乏感情色彩的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如果学生缺乏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很难确保教学效果的。在国家大力倡导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不应再是冷冰冰的,而是应该倾注教师和学生情感的。富有感情的课堂才能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富有感情的情境教学除了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外,还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就是要利用课文创建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文章的美和语文的乐趣,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2.富有想象力。意象和情绪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象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想象的内容、教材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能够让学生醍醐灌顶,想象力不断涌现出来。由于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创建的情境具有想象力、情感性等特点,因此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改善语文教学效果,这也是情境教学优于其他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扰乱了教材文本内容。国家大力倡导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初中教师也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例如知识竞赛、讲故事、演讲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生动新颖。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哲学、美学等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各个学科的渗透应该做到适量,也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渗透,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说明性文章中,可以用静态的画面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形象有理性的了解,例如在《布鲁塞尔大广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广场的布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对于小说、散文等体裁的文章,则不宜用这种方法。在某位教师教授《山居秋暝》这节课的时候,“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文的鲜明特点,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王维诗文的“画意”,就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用画来描绘诗,但是初中生绘画水平有限,本来应该是优美的山水和秀丽的渔舟,学生画出来的却是呆板的线条,不仅没有体现出诗文的“画意”,还将诗情诗意冲刷掉了。语文的基础是语言,而语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的特点,用图画是无法体现出文字描绘的意境的。
2.偏离教材文本中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有的知识点都采用创建情境的方法开展教学显然是不可行的,会降低整节课的效率,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应该通过创建情境的方法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实际上一堂课或者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基本只需要抓只一两个关键问题去创建情境,引发学生的探讨和思考,就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一些教师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太过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却忽视了对教学起关键作用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冯骥才《花脸》的教学中,本文的核心是通过作者小时候买花脸、戴花脸的行为,体现出对英雄的爱慕和渴望成为英雄的豪情,但是教师却在花脸上创设情境,花费大量时间教学,向学生介绍花脸的画法、类型和唱腔等,本末倒置,偏离了教材文本的中心。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1.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深入探究的动力,对于教师来说,在创建情境时同样要注意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死海不死》这篇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如下开展教学:
教师: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说明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第一页一共有两个说明文单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说明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题目很吸引人,同学们猜一下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
(学生看书后举手)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是哪篇课文了,那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这位同学请你来回答一下。
学生:应该是《死海不死》这篇课文。
教师:对,你真聪明,那么为什么你会猜是这一篇呢?
学生:题目中是“死海”,但是又说它“不死”,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教师:刚才有很多学生举手,那么同学们都猜到是这一篇吗?
学生:对,也是这一篇。
教师:那么同学们猜这一篇的理由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吗?
学生:一样。
教师:那么我来考考同学们,题目中的两个“死”,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学生:第一个指没有生命,第二个是指死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猜两个单元中可能要学习的文章,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被教师的问题深深吸引,然后教师让学生理解题目中两个“死”字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自然而然的展开教学,学生对教师的引导印象深刻。
2.在情境中揭示矛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矛盾,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对于死海,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死海不死》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同学们已经了解到的知识,相信已经不用我再重复了,同学们说是吗?
学生:对,老师能不能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的?
教师:可以,但是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文,看看哪些知识是你们不需要教师教就能掌握的?
学生:我觉得文章中列举数字说明的方法可以不用教。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课文中庸列举数字的方法,是为了让说明更加准确简介,这种方法一看就能知道,因此不需要教。
学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在课文中用了一些数据来说明死海的含盐量较高,这些数据主要是为了让读者对死海含盐量高的特点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因此这个方法是不用教的。
教师:很好,课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死海中盐分和其他物质的含量,我们一读就能知道死海含盐量大的特点,但是如果不教这部分,可能一些知识你们还是无法掌握,请同学们看课后习题,习题中要求学生区别“约数”和“确数”的区别,那么同学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用约数,什么情况下适合用确数吗?
学生:这部分还是要老师教我们。
教师:那么请一名同学回答一下,这位同学,你能举例说一下约数的用法吗?
学生:大约400米,大约在2000年前,这里用的都是约数。
教师:那么使用约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一般都要加左右、大约这类词语。
教师:如果不用这些词语,能表达约数吗?
学生:能,例如这块木头有四五米长。
教师:非常好,看来你已经掌握了约数的用法了。
3.通过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有良好的学习行为。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是在紧张、枯燥的氛围内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那么就很难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创建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诗文表现了作者马致远的所见所感,但是学生对诗文描写的情境很难真正领会,这时教师可以用手机播放古筝曲目中表现秋日情思的曲目,并用电脑在黑板上投影画面:有着枯藤的老树,一只乌鸦呆立在树枝上,一座小桥下流水潺潺,如血的夕阳下一匹瘦马在古道上缓慢行走。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文表现出的苍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4.通过情境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成为辐射思维、开放思维或者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认知加工的方式,发散思维主要是以问题作为起点,按照不同的方向,寻找不同形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要求不唯一的答案以及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为文学作品,其中小说能够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因为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特点鲜明,学生可以从多个层次和多个角度去认识、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特别是对人物过去和未来的推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建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课文描写了小弗朗士的变化但是没有交代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弗朗士在上完最后一课后会怎么样?”来引导教学。
综上,情境教学是几年来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情境教学也会有新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灵活的创建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继洪.浅析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学[J].新课程.2015,(07):32.[2]马聪.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操作策略[J].语文学刊.2013,(10):50.[3]李桂侠.巧设情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2015,(12):63.(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庄初级中学)
第二篇: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本问卷是为研究之用,不用署名,对所涉及的问题,请提供真实的答案。谢谢你们的参与和配合!(填写要求:请将符合情况的选项填写在题后的()中,除特别注明的选项数外,其余均为单项)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喜欢B.有的老师上课我喜欢C.不喜欢
2、如果你认为上语文课很枯燥,主要的原因是什么?()A、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懂B、上课形式单一,老师上课不是提问就是讲解
C、老师语言太乏味,缺少吸引力
3、上课伊始,你喜欢老师以怎样的方式进入课堂教学?()A、有趣的问题情境B、复习旧课开始C、直接进入
4、你更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什么类型的情境教学?(此题可多选)()
A、语言设境B、图示或实物展示C、音乐渲染D、角色表演
E、多媒体综合运用F、其他
5、你有过下课后还沉浸在课堂上的体验吗?()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A、有过B、偶尔有C、从来没有
6、你喜欢语文课堂上老师设计怎样的问题让你们回答?()A、简单的B、有争议性的C、有创造性的7、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你学习的兴趣吗?()
A、从来没有B、偶尔C、常常
8、你认为有创设情境教学的语文课堂比传统教学()A.、更能引发思考和学习的兴趣B、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C、没有多大差别
9、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对于情境教学应该()A、尽量多的创设B、没必要创设C、无所谓
10、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问题探究时,你最希望成位一名()A.指导者B.参与者C.旁观者
11、你心目中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具备()
A、富有经验,教学严谨、细致B、教学方法科学且灵活多样C、具有人格魅力
12、在你上过的语文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老师创设的情境教学课是什么样的?请简单地叙述一下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从写作课堂、阅读课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 初中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写作课堂
(1)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写作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对课堂进行创新式的改革,让学生写作的作文内容进行开放,真正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多采取材料作文的训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华丽的辞藻和有层次的结构而进行命题的训练。在材料作文的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言,对材料内容进行剖析。切忌评判对错,而是要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自圆其说,告诉大家为什么。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写作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对学生十分有益。
(2)将作文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策划和开展,还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互动游戏;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校级的扶贫互助、敬老爱幼等的一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扩展阅读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多种文化知识的摄取。多看一些名家名篇或者是散文诗歌,发散自己的文学思维,培养自己的文学敏锐度,这对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也大有裨益。
(3)创新作文评价形式。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工夫,而是通过大量的错误改正和不断的积累逐步的成长。因此,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作文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创新教学。创新写作评价机制,就是更正传统教学中固有的教师进行全班作文批改的形式,转而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制、学生互相评价制、学生自我评价制等等新式评价制度。
2阅读课堂
(1)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创设出以形象为主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章的内涵。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形式,在讲课前,通过图片或者音乐给学生一定的展示,用多媒体再现场景,使学生对课文有感性的接触,提高学生抒发情感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和积累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简直是空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精心选择文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词汇量有所增加。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阅读计划,使学生在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收集到课本内外的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要把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摘抄,做好笔记,这样的坚持一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
(3)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应该尽可能地安排教学课程,制定出细致规范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能有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授课,重点关注文章的构思和作者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能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传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师中,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很少,许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教学生识字、解词、语法修辞、总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而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
(2)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课改目标。学生完全处于接受学习的被动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要求,即使有这种愿望和要求,也往往被教师繁琐的讲授取代剥夺甚至扼杀了。学生必须且只须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忽视了学生学习愿望和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对语文学科厌倦。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改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研试题、精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平时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研读考试说明、卷面试题类型研究要了然于胸。考试要考字词,要求掌握字词的形音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好多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写错的字。考试要考诗词欣赏。在课堂上就要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写法技巧上欣赏诗词。要考阅读理解、我就要指导学生怎样理解课文、要考作文就要加强作文训练。
(2)研解题、教方法、减轻学习负担。教师研究解题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对各类文体阅读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都要做归纳,通过课堂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如分析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要考虑:内容上告诉我们什么?结构上什么作用?修辞手法极其作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平时还要考虑它的位置如果在文首,往往是点题、点中心、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如果在文尾,往往是点题、深化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如果在文中又往往是呼应上文或下文某句话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有时可能这些作用都有,有时可能只是重点突出其中一两个作用,这要因文而异。
(3)研教材、探教法、培养学习兴趣。传统教、教师导。作为教师我们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单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考试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落实到位,向纵深发展,力争获得实质性效果。现将有关研究事项安排如下:
一、本计划研究阶段:准备阶段
二、计划内容:
1、精心布置,全面考虑,认真做好准备阶段工作。
2、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对研究工作进行整体布置。
3、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4、组织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5、拟定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此计划
突泉三中语文课题组
2009年11月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上传: 蔡金枝更新时间:2012-5-22 19:44:0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背景
世纪之交,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信息、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虽学经九年,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第四,新教材的启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出台,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上新教材容量陡增:课外读本、推荐名著,综合实践活动等。指明了,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系统论中的整体
2.优化论
3.教育学心理学
4.《语文课程标5.准》
三、理论假设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一)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如朗读课、讨论课、研读课、自读课、实践活动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
(二)重视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压式”,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思维的情绪。
课堂上应该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还给学生现象参与行为,自主的体验感悟、质疑、解感,形成种种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激发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以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原则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系统论又决定要以此带动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师要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
同时,要体现以课内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实践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以读为主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6.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在校初一至初三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实验研究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3.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自主研究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语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成果等等。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8,1---09,3)。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09,4---09,9)。开展研究及时处理相关资料,形成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9,10---11)。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形成综合性总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