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作者姓名:张金海 单位:宁远县莲花小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70809958@qq.com
内容摘要: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好一个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引导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探讨得最多的话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近年来我县推行的新课程 “四环节”教学模式(学——议——评——练)就是在借鉴各地的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县的教学实际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现将我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介绍如下:
一、做好自主学习的课前准备
(一)要求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每学一个单元,都要让学生提前自主预习,学会本单元的重点,了解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之前,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与时
间有关的单位及进率,还要了解闰年、大小月、闰月、年历等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老师讲的时候才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自学指导”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帮助。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中,“自学指导”(或称为自学提示、自学提纲)可以为学生自学而提供的必要帮助和指导。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就是每个老师要刻意去追求的问题。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想方设法诱发学生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让学生带着足够的自信、认真的思考,积极投人到探究新知中去。教师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明确、细化、可检测的“自学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的导学性、启发性、探究性、合作性、层次性,注重自主学习指导的有效性。教学时,将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布置给学生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方向、目的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如在教学《含有分母的方程的解法》时,就可以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纲:
1、请认真阅读P92的内容,弄清以下问题:(1)这四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2)请你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2、请你认真阅读P93的例4,弄清以下问题:(1)5×5﹢5×2÷2这个式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2)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计算这间房子侧面墙的面积吗?画一画,算一算。
3、你认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提示去自学,解决这3个问题,这节课的基本内容也就掌握得差不多了。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最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便需要有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动力,没有
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环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主动参与的积极最高,实践能力最强。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引导课堂
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主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使用如“谁愿意说„„”,“谁想补充„„”,“请你讲一讲„„”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形成师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的碰撞,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师生间只有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使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出愉悦的氛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创建民主、宽松、友好、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教学中,针对疑惑或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学习表内乘法后,出示这样一道计算:“9+9+9+13”,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让积极争议,讲错也不要紧,形成宽松、民主课堂气氛。然后,让学生交流多种解题方法:
① 按计算顺序逐步计算 ② 9×3+13
③(9+1)+(9+1)+(9+1)+10 ④(9+1)×3+10 ⑤ 9×4+4 ⑥10×4(或4×10)
显然,后三种方法更具有灵活性、新颖性,是一种创造。学生收到了许多反馈信息,形成一种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的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主体,自主学习的幼芽在儿童的心灵中萌发。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正面的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可谓是学生自主学习强大的精神后盾。我们的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都储备了一定量的知识,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了,但我们常听学生说“我不行”、“我不知道”、“我做不出来”、等托词。有的老师上课时发言的同学总是那么几个,而其他同学总是干启不发,真是老师头疼,家长无奈。这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一份生勇气、一份自信心,缺少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习惯于老师填鸭式地向自己灌输知识,而不敢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能领略到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那种茅塞顿开的激动、登堂入室的欢欣,不能开动自己的大脑,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最强烈。”因此,教师就要深入学生,合理选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一)用“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立场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巨大动力,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来创设情景,激活他们的思维。如教学《年、月、日》时,创设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回答后,接着又提问:“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这样连续问几位同学,让学生感悟到一般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最后设疑:“小亚满12岁了,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个个情绪高涨,这时教师抓住机遇,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内驱力,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索,自觉地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用“质疑”——诱发自主学习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精心扶植学生的自主学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如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先出示:“一张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纸多少张?” 让学生尝试解答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1)20×10÷(5×5)=8(2)(20÷5)×(10÷5)=8,接着,把习题中长方形的长改为18厘米,继续让学生尝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18×10)÷(5×5)或18÷5的计算结果有余数,这是为什么?余数又表示什么呢?错误又在哪里呢?应该怎么办?„„激起学生思维火花,使学生感到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然后,经过充分讨论、操作、反思,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解决问题基本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灵活的方法进行解答,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达到教学目的前瞻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自觉地学习,努力攀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评、议”环节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在自愿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例如:在三年级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达到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喜悦的目的。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自主思考的时间。在自主学习方面,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自学、探究、质疑、评价、反思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这些自主的时间,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每节课起码要拿出2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并亲自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良好的自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思想,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创设适宜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文献:
1、《自学指导教学法》
2、《新课程标准》
3、《走进新课程》
4、《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5、《教师月刊》
第二篇: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平桂管理区沙田镇狮洞小学 黄味香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兴趣培养、指导观察、及时反馈、减少缚束、认真修改五个方面谈了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关 键 词】兴趣 观察 反馈 减少缚束 认真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现、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全面参与活动呢?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其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参与整个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注重兴趣培养,让学生乐于写作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的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更注重学生写作兴趣和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
1、开展趣味活动,以趣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而这种状态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积累相关联,也与他们的热情与自信紧密相连。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乐于写作,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用自己的机智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然后与学生一起确定习作的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觉进行构思和写作。在创设情境中,我有时通过一个游戏,一个活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或者利用办小报、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引导他们讲述,然后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有时还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习作训练。
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让他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拔河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非常生动。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到,“我队同学咬紧牙,憋着气,脸涨得通红,双手握紧绳子,身子往后倾„..渐渐地,对方的阵脚乱了,力量削弱了,绳子一下子被我队拉了过来。当裁判员挥下小旗时,我们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大声喊到:‘我们赢了!我们赢了!”这样拔河比赛时的真情实景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的愉悦形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2、开放感受系统,激发欲望。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诱发学生内在兴趣,激起写作欲望。比如,学完《失物招领》一课后,我让学生到校园里、街上去找找,看看身边的环境是否常有“失物”无人招领。回来后,学生们纷纷向我汇报看到的现象,随即我组织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交流,学生交流的欲望很高,到最后甚至主动提出给丢东西的人们写一封信。这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正达成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目标吗?
3、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满怀乐趣地去写作,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二、指导观察,引导学生主动写
学生的参与度是衡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尺。小学生参与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写作材料。因此习作时便存在无话可写、内容空洞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曾有许多专家指出:“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而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努力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周围的环境,从而积累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如针对学校组织的科技小发明比赛,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1)在制作前是如何看图纸的,又是怎样对照图纸弄懂零部件的?(2)在制作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3)当你看到自己的作品后,心情又怎样?这些思考题,既可以用于操作动手之前,也可用于操作之后。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考察,一方面运用感觉器官去摸、闻、看、想大量积累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又提出具体要求,对人、事、物依据不同的条件仔细观其形、辨其色、嗅其味、说其义。从而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三、及时反馈,激励学生勤于写
及时反馈可以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在习作后对自己的写作状况和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价,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学生根据反馈的结果对自己的习作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我们要注重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地想、大胆地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勤于写作,一是在教学环节上时时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看——说——写的操作中得到锻炼,不断加强参与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在习作教学中,不仅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发挥作用,还要使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克服恐惧感。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这部分学生多采用面批的形式,边批边改,让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确实了解自己的不足,在认识、接受、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
四、减少束缚,自主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应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应学生独体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加个性化。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改革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每次命题都可以多样化,多名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给出命题范围,让学生有自己选择的空间。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带一元钱来,问:一元钱能干什么?学生说:能买一个冰激凌;能买一支圆珠笔;能买一张卡片等。于是我让学生带着一元钱,去偿试一下一元钱的用处。回来后,学生的交流变得热闹了。有的用一元钱买了生日卡片;有的用一元钱四个包子,解决了早餐问题;有的用一元钱。两本作业本等。这样,《生日卡片》《我的早餐》《偿试》等一篇篇作文写出来,有的甚至写出想象作文,《我是一元钱》,假想自己的奇遇。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受拘束。
五、养成修改的习惯,让学生勤于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叶圣陶先生曾说:“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实践训练中,首先我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我认真批改后,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我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我 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总之,新课改新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习作,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做到写中求乐,乐中愿写。
第三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来源:铁岭县大甸子中心小学 | 作者:陈海涛 | 日期:12-04-24 12:12:42 | 字体:[大 中 小]
铁岭县大甸子镇中心小学陈海涛(课题主持人)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2010年4月,我校申报了辽宁省科研管理协会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经总课题组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在总课题组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等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时代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关键是教育的竞争。我们的学生走向新世纪,面临的是竞争与挑战,他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了使学生以后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与挑战,就教育而言,必须用“主动发展”这一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由”,使他们从继承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达此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当务之急。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滞后,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爱护和启迪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陈旧、僵化、呆板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重新构建一个充满生动和活力的、有利于新颖人才脱颖而出的现代教育新模式。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其关键和基本的内容。
(三)、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仅靠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知识已不可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再说,学校教育只是其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完,把知识塞得满满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引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指点式的培养活动,它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帮助和指导。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策略”,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数学教育的第七次国际会议的数学学习理论小组会上,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哈塔罗列举知识获得的五个特征:
(一)知识是通过主体的积极建构而获得,而不仅仅是通过传递而实现的。
(二)知识的获得涉及到重新构造。
(三)知识获得的过程既是一个内部的过程也是一个外部的过程(受到诸如语言、符号之类的文化产品的影响)。
(四)知识具有学科特殊性。
(五)知识的获得是置于情境的。这五个特征是多数认知心理学家和数学教育专家所认同的,其强调了知识不能由教师传递,它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建构,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教师的目标。
教师的研究水平、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并形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要创设一个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其次,要善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生的目标。
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数学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学会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主动地参与操作,参与观察,参与小组学习、全班讨论,主动地参与总结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和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会调控:使学生在受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五、主要研究内容
(一)、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1、学校结合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需要,构建“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即:成立以学校科研员为中心,下设教导处、学科教研组三位一体教科研管理小组,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及各种教科研活动(学教材教法、讲汇报课公开课、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学校掌握第一手实验研究材料。
2、教师要不断钻研,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知识,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数学课程标准》作为行动的指南。博览群书,使自己具备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学科知识、社会知识、信息知识、逻辑知识等等。
3、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灵活运用和驾驭教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授受式”的教学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买东西,以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这种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可极好地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三)善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组织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A、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B、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C、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A、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B、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C、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在课堂上,我们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六)、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改变以往非对即错公式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赏学生,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要从激励与关怀的目的出发,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与不足,杜绝讽刺挖苦的语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还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要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方式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查资料、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形式。
在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评价的同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数学学习中的成果记录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缺陷,同时做好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对学习中有等靠思想、缺乏参与意识的学生,通过评价激发其自我意识,培养其自觉能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
六、主要的研究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二)、案例研究法: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教师的数学教学案例进行研究。
(三)、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四)、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五)、比较研究法。主要是对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调查对比。
七、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4月)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人员和实验班级,提出实验假说,申请立项,制定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2年2月)
(1)、初步探索阶段。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实验因子进行调控,初步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计划如下:
2010年5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2010年6月至8月: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自主完成暑假作业,质量较高,并能阅读健康的课外书籍,做好心得日记。填写好家长问卷调查。
3、深入实施阶段。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四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索的能力,积累相关案例、课例,撰写经验论文并收集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优秀成果作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充实成长记录袋。
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课题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并做好下一步实验规划。
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四疑”的教学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前进行比较,剖析成果,对问题进行改进。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及学习态度的变化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完善成长记录袋,做好实验资料的积累。
4、总结、结题阶段:(2012年3月-4月)整理有关资料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申请专家组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二)具体的实施措施: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我们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进行了学习,并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邀请专家来作专题讲座,外出观摩学习,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上。通过学习,课题组每位教师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并自觉地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视为己任,努力改进和优化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提高课题活动的实效。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还在每学期初安排课题组教师上试验课,不断地“研究——试验课——反思——交流总结——再上试验课”,我们始终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观点,认真总结经验。同时发挥实验成果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从实验教师到全校数学教师,从班到级再到全校。
3、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七:主要研究成果
在省总课题组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我校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利于学生发展
1、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的意识。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探究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内容自主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增强
为了检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三年级两个班,结果如下:
实验前
实验后
强
一般
弱
强
一般
弱
人
数
百分比
人
数
百分比
人
数
百分比
人
数
百分比
人
数
百分比
人
数
百分比
自主学习
乐于合作
20%
50%
30%
64%
30%
6%
乐于探究
25%
40%
35%
73%
9%
18%
参与意识 16%
34%
50%
67%
17%
16%
创新学习
乐于合作
11%
37%
52%
63%
17%
20%
乐于探究
23%
40%
37%
71%
12%
17%
参与意识
14%
56%
30%
68%
25%
7%
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及创新学习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自主性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实验前有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整占个教学过程的比例增大了。两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断提高,参加各级数学竞赛均名列前茅。
3、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在探究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能激发学生奋勇当先的积极性,形成同学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4、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利于教师的发展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课堂不时传来“你真棒”、“你回答的很好”等赞美的语句,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实验中,我们要求老师们必须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积累教学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大量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还要求经常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两年来,教师通过积极实验、不断探索,积累了经验,撰写优秀论文有13篇,经验总结4篇,优秀案例8个,教学课件22个,大部分成果都获得各级奖励。
八、研究后的反思:
(一)、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一)、如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三)、我们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四)、我们要加强教师的理论与信息素养。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一课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如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后进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不放任自流?“重合作、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重主体、轻主导”,“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都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在我们题组内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资讯
·新学期新教研新希望
·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家长学校上课纪实
·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少先队工作计划
·“《弟子规》进校园”活动
·大甸子小学读书活动方案
·大甸子镇中心小学工作计划
最新推荐
·大甸子中心小学幼儿园领导小组
·幼儿园伙食管理制度
·幼儿园预防疾病制度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
·幼儿园晨检制度
·幼儿园安全工作制度
·幼儿乘车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一般说来,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往往就是有较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理想追求的民族,往往是有凝聚力和文化生命力的民族。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社会愈是发展,愈是需要其成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时代的要求,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概念,重新调整和安排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研制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思想品德(2011课标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初中思想品德(2011课标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实践性是很多课程的追求,但是本课程更加关注这一点。因为思想品德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而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思想品德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与课程改革的探究性学习的追求相结合。教师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必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必须是开放的,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成性品德养成的活动。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倡导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因而,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2011课标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做主”的形式。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
课标提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含义:(1)向教师提出要求,如上所述,要启发、引导、创设条件、营造氛围等;(2)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也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要形成学生持久的提升自己思想品德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与愿望;(3)在思想品德课中,自主学习的方法,主要有调查、讨论、访谈等等,并要求学生之间合作、互助。
三、小组合作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调查、讨论及访谈,可以班为单位集体活动。但通常会将班再细分为小组。在教师的统一布置下,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会增强,且学生间的互动会更深入。关于小组的组成,可以有几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来组织,一种是由学生自愿组合而成。小组成员间的相似程度,可以是异质的,也可以是同质的。有研究表明,学生自选的小组经常是同质的。当然,所谓的同质也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如男生选男生,成绩好的选成绩好的,等等。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由于相互间更熟悉、更了解,所以通常有更多的创意,无论是讨论还是调查、观察等活动,都会比较深入,组内气氛也比较融洽,但同时,这类小组也很可能脱离教学任务,从事与教学无关的话题。因此,教师在安排小组时,既要照顾到学生可能需要同质伙伴的要求,又要考虑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小组规模,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及具体情况来确定。研究表明,不同的小组人数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且小组的规模不同,其组员的行为特征也不同。
1、两人小组。这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讨论小组,通常为同桌同学。这样的组合方式,借助了自然形成的小组,较容易产生讨论。由于人数较少,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一旦发生分歧,任何一方都没有支持者,也没有人充当调解员,容易使讨论陷入僵局。
2、三人小组。三人小组具有少数服从多数的特征。为了得到小组的认同,小组的一个成员通常会放弃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使小组讨论不能深入,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
3、四人小组。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也常采用,通常由前后两组同桌同学组成。与两人小组一样,可能在小组内出现两两结组的现象,从而将四人小组转化为两个两人小组,遭遇与两人小组同样的困境。
4、五人小组。五人小组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小组规模。五人小组与三人小组相比,虽然都是奇数结构,但五人小组更符合一般社会组织的特征。它与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的偶数结构不同,不会形成相对封闭的小小组,却可能形成2:3的结构,从而使少数派得以坚持自己的意见,激发小组内的讨论,又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5、多于五人的小组。可能会削弱每个人表现自己的机会,组织相对较为困难。
在教学中,学生间的讨论、合作,既是进行教学的具体方式,更是学生学习过民主生活的要求。教师要给以特别地关注。
第五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核心,教师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身份让学生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语言上凸显学生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 “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主动性的欲望。
四,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还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