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时间:2019-05-12 22:1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第一篇: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的策略

抱由镇光明小学

王晓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自主学习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具体表现为:

1、自主学习能激活、诱导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心态的形成。

2、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可以更自觉、更深刻、更持续地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自主学习能让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得到充分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构建教与学的互动模式的教学方式。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就应该建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励机制,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我们的教达到不教的境界。下面我就根据我所设计的一节思品课来谈谈我在教学中所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第二课 我们的校园

一、主题目标:

1、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等。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校园探密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结伴参观学校的各种功能室,猜一猜有什么作用。

2、多媒体课件、校园相片。

3、各种设施名称的小纸条。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策略一:激发兴趣)同学们,开学三个星期了喜欢我们的校园吗?我们都要在这所学校里度过六年的时间,我们都要共同爱护我们的学校,你对我们学样了解多少呢?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哪些场室,这些场室各有什么用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我们的校园(板书课题)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思想品德教育的瓶颈所在也是兴趣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问题至关重要。)

(二)“小小探密员”汇报,初步了解校园(策略二:学会探究)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大家,让你们做一回“小小密探员”结伴去参观各种功能室,下请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到了电脑室,里面有电脑,我看见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在电脑里画画,可好看了,我想快点长大,好快点到电脑室上课去。

生:我去了图书室,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书,可好多书名的字我都不认识,我要好好学习,识多一些字,好快点能看懂图书室里的书。。。。师:这些小小的密探员真不错,了解了我们学校的那么的功能用室。不过我们学校大着呢,除了你们说到的这些,还有好多你们不知道的,想知道吗?

(此环节我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心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校园的环境,从而对校园环境有所认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探究,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是未来具有竞争力人才所具备的关键素质。

探究是一个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

(三)一起看看我们的校园,深入了解校园(策略三:学会参与)

你们想参观我们的学校吗?现在我们跟着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参观我们的校园。然后分组讨论。

(四)深化扩展,进一步了解校园各地方的作用

1、课件出示图书室的图片

(1)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怎么做?

(2)分组讨论:要安静,不能大声说话,拿放东西要轻。。

2、课件出示喝水处的图片

(1)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怎么样做?

(2)分组讨论:要排队喝水,要做到互相谦让

(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我在教学前精心设计富有“参与”气息的课堂教案,此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分成小组讨论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是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建构和应用知识;接受、内化道德、审美观念和价值;掌握思想方法,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发展。假如没有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内省,那么,道德观念的内化、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是一句空话。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适时创设冲突情境,设置疑念,让学生去讨论,去合作,在情境冲突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冲突情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五)紧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出示写有教室物品名称的条子,先由学生对照实物贴一贴

2、玩游戏:把写有校园设施名称,使用情景的条子分给学生。由一名学生介绍他纸条上的内容,与情景或设施对应的学生起来做朋友。

3、集体评议。

(六)画校园,表现自己对校园的爱

1、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多媒体上展示学生的画,让该生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七)课外延伸:试着和同学一起找找学校里的这些地方。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指出:“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的认识、动机、行为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就能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摆正关系,激发兴趣。

首先,要摆正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受到语文训练,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教师不能包办一切。在教学中,“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我确定,学习方法由学生自我选择,学习过程由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结果由学生自我反馈。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主体的学是决定因素,是内因;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是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个性活动,扩大个体活动的参与面。如我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看图学文时,先让学生读自己的学习目标,再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观察图画,凭借图画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践和经验谈各自的看法。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和合理想象,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既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次,要创设宽容民主的自主学习氛围。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质量,就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健康地进行语言、思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自觉地和学生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只有教师的真诚、宽容、鼓励和启发,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师应充当多种角色,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有时还是学生的学生。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的创见和批评,尊重他们的意见。上《桂林山水》时,有学生认为课文中描写漓江水的一节,前后有两处讲到水的静,可以调整句序,合在一起写,先写水的清和绿,再写水的静,这样更好。我没有指责学生的狂妄无知,而是衷心地赞扬学生的创见和自主意识。当我上公开课时,由于疏忽出现拼音错误,学生当着众多听课老师提出批评时,我公开及时地给予肯定,为学生不迷信教师的正确情感而高兴。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见更是常事。上《忆铁人》,在初读第一次整体感知时,有学生认为铁人高傲自大。话说出后,不少同学向他投来责怪的目光,神情十分紧张。我并不怪他打乱教学进程,而是笑着对他说:“你敢讲真话很好。不过,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好吗?”当学生说完,我启发学生针对几种不同的认识去读书思考,去议论交流。在结束讲读时,再让那孩子讲讲对铁人的印象,讲讲现在和开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使学生处在良好的心境下学习,不仅学得实,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乐学、好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设良好地自主学习的情境。如在教学《宴子使楚》一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设想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适当地加以动作表演,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在朗读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展开了想象,发展了思维,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启发鼓励,质疑释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有启发性、有层次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让学生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掌握质疑释难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着重写了大榕树的长势,讲这部分时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对榕树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是静态的描写,并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写事物的静态。阅读课文后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1、写榕树的这部分是静态描写,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进”、“卧”等动词?

2、课文中描写榕树静态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为什么写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时又写“……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榕树的长势的句子,先总结出榕树大而美的特点,再品味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榕树的千姿百态。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大家谈了这样的看法:

1、把榕树的近景远景交织在一起,更能突出榕树的与众不同;

2、把这句话加在近景的描写中,写法新颖,巧妙地把近景和远景融合在一起,远中有近,近中有远,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因为前面有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来的描写:“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所以有“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的话,文章前后照应。经过指点,学生摸准思路,自己解决了难点,享受到质疑解疑的乐趣。

三、教给方法,放手去学。

设疑并非目的,解疑然后掌握方法才是最终结果。学生在学习中所提的疑问,可以凭借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能解决的自行解决,能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的就商讨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作必要的学法指导。如遇到意思不懂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抓住重点词或联系课文,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结构相似的段落,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课文记叙同大妈、大嫂、小金花告别的三个典型场景时,文章各用一段来写,写法大致相同:话别--追忆--赞扬。教学这三段时,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段上。通过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第二、三段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段,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在教给方法的同时,“放手”二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思索;也可以按自己的认识去体会文章,提出问题,完全可以各抒己见。作为教师,既不担心学生说错,也不害怕学生说出教案内容。只要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错的可以纠正,暂时不能统一的也可求大同存小异。这样,学生常常会为自己的一个新见解而感到兴奋不已。久而久之,他们便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宽容民主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教给方法,提升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初中思品课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浅谈在初中思品课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

教学是由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知识传授和学生认识同步发展的过程。它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注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体验,教学就很难达到新课程教学要求。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学过程是从教师如何教、如何应付考试来设计的,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适应考试的需要,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充其量是“配角”,这还是就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能算是“群众演员”。尤其在我们普通的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几乎成为教师唱“独台戏”的舞台,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严重缺失,自主性、主动性受到压抑。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就教师而言,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问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过程。就学生而言,要明白发展主体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发展主要靠自己,别人是辅助而不能替代。教育学生懂得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这样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不是替代,还每个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让他们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去行动,去实际操作,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让思品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

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学习是一种多边活动,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也是有差异的。要使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设立有层次、有差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和客观标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更上一层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达到合格要求,重在基础。

2、实施有效的学法指导。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习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不同的组织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

3、设置多层次作业与练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立多层次作业和练习,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则及时地向学生反馈作业的情况。

4、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不同的评价策略。对学困生着重肯定其闪光点,给予热情鼓励,使其增强信心;对胆小者,则帮助其克服怯弱害羞的心理,使其鼓起勇气;对优生则着重提出其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其快马加鞭。

三、保障学生的参与机会

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和需求,为学生安排必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提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多种感官的机会,促进他们全方位参与,提高参与质量。

1、留足时间让学生参与。

首先,要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只有通过一连串思维活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才会更深刻、更全面。教师要善于捕捉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关键点、疑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产生求知需要,专心思考。同时给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和途径,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时,适当进行补充,帮助暴露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其次,要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现有思品教材是学习知识的主要依据,可读性较强,并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者的心理规律来组织材料,注重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因而在教学中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研究探索、自求解决的良好学习习惯。

2、提供机会调动学生参与。

首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语言不仅是课堂中师生知识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同学互相评价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同时传授说的方法、艺术,以培养说的习惯、能力。通过有条理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说解题思路,说对知识的理解,说学习感受等,使学生把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也可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说话中反馈、了解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其次,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实践。人的思维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依靠动手实践。手脑并用更有利于人的不同机能充分应用,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课更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去实践,去调查研究,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总结与评价。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总结与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应当与教师共同进行这项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回顾,提高总结与评价的质量。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学法、重难点及自己的掌握程度等进行总结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教师等,可以吸取他人之长,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参与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主动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四篇: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学生自主改错,教师个性指导

一.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错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思考—改错—理解—反思的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体系中来,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在改错反思后才能在头脑中留有痕迹,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才能看到数学本质的东西。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每次做完家庭作业后,首先在固定时间独立完成,其次对照答案进行自主改错,再次对错题进行重做及分析。反思自己到底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本人所带的班有75%的学生都能每天主动进行自主改错,并且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 学生自主改错带来的教与学的变化 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养成自主改错习惯

经过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班中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改错,并且他们体验到了自主改错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下面摘录了两名同学对作业改错的认识。

高一(7)班于丹格:改错是必要的,每一道题都必须弄懂!总结不只是抄错题,总结的应该是发法及对自己认知的改变!

高二(4)班胡易铭:对于作业的改错,实际上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改错来认识到自己在做题时没注意

到的漏洞。以此来提醒自己下次做题时注意。并且还可以在改错中理清自己的做题思路,争取更大进步!

2.案例分析

本班有一名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本人对自己的数学学习也极为痛苦。我就带着她进行自我改错指导。最开始的时候,她的错题很多,我就对她的问题逐一分析,解决,帮助她通过错题建构知识体系,归纳知识方法。渐渐地,她开始爱学数学了。自己主动总结,纠错,成绩也从不及格上升到及格线以上。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学生在目睹她的成功后,都纷纷进行作业的自主改错。班里学习数学的兴趣极大提高。以下照片就是她的作业自主改错。

从她的作业改错中发现:首先,无论是老师和学生再看到作业时,都能清晰的发现做题者做题时的问题,以便进行改进!其次,通过她认真的改错,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及运用,并且能够把知识、方法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再次,出错的题可以当做考试前的复习资料,对知识、方法进行巩固。3.教师

(1)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困难。

学生认真进行自主改错后,教师在判作业的时候能够发现班级的主要数学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原本我要上一节课的习题讲评课,但实施自主改错—讨论后,共同问题只需要在每节课开始或结束时占用几分钟讲完就可以了。对于个别孩子的数学问题,我就放在课下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2)为学本课堂奠定基础

本校正在实践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法。我指导学生进行的自主改错为学本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资料。我在进行问题解决课时,设计问题开发单时就可以参考学生的自主改错题,整理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安排。

(3)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

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掌握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自主改错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没有实施自

主改错环节时,我在讲习题时,针对性就不够好。有时讲的题是少部分学生未明白的,但放在全班进行讲解,就会浪费大部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自从运用自主改错后,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我就不再班里集中讲解了,而有的放矢的对大部分学生有问题的题进行讲解。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得到了改善。他们养成了每天早晨进行小组讨论的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4)课程整合

通过学生自主改错,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拿它当做参考指标,对于那些学生已掌握的课型,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合并成一节问题综合解决课。这时就需要学生将作业当做预习内容完成,上课就集中讲重难点问题。学生听起课来也会更有针对性。三. 反思 1.成果

经过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同时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存在问题

自主改错虽然使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生生合作的能力,但是每天完成此项任务,耗费的学生时间较多。因此,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当学生当晚总作业量较大时,他们就不能精益求精的完成,会出现敷衍的现象。

经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潜力

是无限的。教师只有调动学生,发动学生,才能达到师生双赢!

第五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来源:铁岭县大甸子中心小学 | 作者:陈海涛 | 日期:12-04-24 12:12:42 | 字体:[大 中 小]

铁岭县大甸子镇中心小学陈海涛(课题主持人)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2010年4月,我校申报了辽宁省科研管理协会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经总课题组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在总课题组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等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时代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关键是教育的竞争。我们的学生走向新世纪,面临的是竞争与挑战,他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了使学生以后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与挑战,就教育而言,必须用“主动发展”这一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由”,使他们从继承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达此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当务之急。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滞后,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爱护和启迪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陈旧、僵化、呆板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重新构建一个充满生动和活力的、有利于新颖人才脱颖而出的现代教育新模式。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其关键和基本的内容。

(三)、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仅靠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知识已不可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再说,学校教育只是其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完,把知识塞得满满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引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指点式的培养活动,它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帮助和指导。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策略”,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数学教育的第七次国际会议的数学学习理论小组会上,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哈塔罗列举知识获得的五个特征:

(一)知识是通过主体的积极建构而获得,而不仅仅是通过传递而实现的。

(二)知识的获得涉及到重新构造。

(三)知识获得的过程既是一个内部的过程也是一个外部的过程(受到诸如语言、符号之类的文化产品的影响)。

(四)知识具有学科特殊性。

(五)知识的获得是置于情境的。这五个特征是多数认知心理学家和数学教育专家所认同的,其强调了知识不能由教师传递,它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建构,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教师的目标。

教师的研究水平、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并形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要创设一个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其次,要善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生的目标。

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数学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学会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主动地参与操作,参与观察,参与小组学习、全班讨论,主动地参与总结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和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会调控:使学生在受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五、主要研究内容

(一)、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1、学校结合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需要,构建“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即:成立以学校科研员为中心,下设教导处、学科教研组三位一体教科研管理小组,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及各种教科研活动(学教材教法、讲汇报课公开课、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学校掌握第一手实验研究材料。

2、教师要不断钻研,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知识,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数学课程标准》作为行动的指南。博览群书,使自己具备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学科知识、社会知识、信息知识、逻辑知识等等。

3、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灵活运用和驾驭教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授受式”的教学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如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顾客买东西,以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这种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可极好地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创设情境的种类很多,比如有问题情境、合作情境、操作情境、开放实践情境等,而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比赛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三)善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组织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A、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B、自做实验。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C、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A、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B、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C、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在课堂上,我们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个亮点间的一部分,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六)、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改变以往非对即错公式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赏学生,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要从激励与关怀的目的出发,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与不足,杜绝讽刺挖苦的语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与困难。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还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要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方式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查资料、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形式。

在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评价的同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数学学习中的成果记录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及时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缺陷,同时做好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对学习中有等靠思想、缺乏参与意识的学生,通过评价激发其自我意识,培养其自觉能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

六、主要的研究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二)、案例研究法: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教师的数学教学案例进行研究。

(三)、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四)、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五)、比较研究法。主要是对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调查对比。

七、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4月)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人员和实验班级,提出实验假说,申请立项,制定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2年2月)

(1)、初步探索阶段。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实验因子进行调控,初步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计划如下:

2010年5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2010年6月至8月: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自主完成暑假作业,质量较高,并能阅读健康的课外书籍,做好心得日记。填写好家长问卷调查。

3、深入实施阶段。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四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索的能力,积累相关案例、课例,撰写经验论文并收集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优秀成果作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充实成长记录袋。

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课题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并做好下一步实验规划。

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四疑”的教学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前进行比较,剖析成果,对问题进行改进。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及学习态度的变化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完善成长记录袋,做好实验资料的积累。

4、总结、结题阶段:(2012年3月-4月)整理有关资料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申请专家组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二)具体的实施措施: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因此,我们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进行了学习,并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邀请专家来作专题讲座,外出观摩学习,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上。通过学习,课题组每位教师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并自觉地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视为己任,努力改进和优化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提高课题活动的实效。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还在每学期初安排课题组教师上试验课,不断地“研究——试验课——反思——交流总结——再上试验课”,我们始终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观点,认真总结经验。同时发挥实验成果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从实验教师到全校数学教师,从班到级再到全校。

3、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七:主要研究成果

在省总课题组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我校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利于学生发展

1、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的意识。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探究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内容自主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增强

为了检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三年级两个班,结果如下:

实验前

实验后

一般

一般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自主学习

乐于合作

20%

50%

30%

64%

30%

6%

乐于探究

25%

40%

35%

73%

9%

18%

参与意识 16%

34%

50%

67%

17%

16%

创新学习

乐于合作

11%

37%

52%

63%

17%

20%

乐于探究

23%

40%

37%

71%

12%

17%

参与意识

14%

56%

30%

68%

25%

7%

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及创新学习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自主性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实验前有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整占个教学过程的比例增大了。两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断提高,参加各级数学竞赛均名列前茅。

3、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在探究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能激发学生奋勇当先的积极性,形成同学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4、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利于教师的发展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课堂不时传来“你真棒”、“你回答的很好”等赞美的语句,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实验中,我们要求老师们必须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积累教学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大量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还要求经常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两年来,教师通过积极实验、不断探索,积累了经验,撰写优秀论文有13篇,经验总结4篇,优秀案例8个,教学课件22个,大部分成果都获得各级奖励。

八、研究后的反思:

(一)、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一)、如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三)、我们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四)、我们要加强教师的理论与信息素养。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一课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如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后进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不放任自流?“重合作、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重主体、轻主导”,“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都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在我们题组内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资讯

·新学期新教研新希望

·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家长学校上课纪实

·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少先队工作计划

·“《弟子规》进校园”活动

·大甸子小学读书活动方案

·大甸子镇中心小学工作计划

最新推荐

·大甸子中心小学幼儿园领导小组

·幼儿园伙食管理制度

·幼儿园预防疾病制度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

·幼儿园晨检制度

·幼儿园安全工作制度

·幼儿乘车安全管理制度

下载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

    践行“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赋予自主学习的权利 如果说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创设条件,提供自主的空间则是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

    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探索

    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探索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初级中学 李名月课程整合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两大热点和重点,而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性学习是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根据同学们的爱好,特长与志向,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借助科学思维和......

    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策略12

    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也......

    激发初三学生思品课积极发言策略探索_1

    激发初中生课堂积极互动交流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要确立“学生为主体”。 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初探

    构建阅读教学朗读感悟式课堂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 ——太阳城小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

    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探究

    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探究 时间:2011年3月9日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主讲人:兰冠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