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策略12

时间:2019-05-12 15:0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策略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策略12》。

第一篇: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策略12

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

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之一。笔者通过追溯引导失效的原因、追思倾听的本质、实践倾听的策略、追寻倾听中的责任,就思品课引导教学中的倾听策略作了一点粗浅的探索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倾听策略,找准教学中引导的起点与契机,适时适度地调整和完善引导的方式与方法,对“夯实认知停靠点、巧设情感激发点、铺设思维展开点、构建心灵交汇点,提高引导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一.缘起:引导失效的困惑

在日常的思品课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精心预设的问题从课标及课程要求来说可谓完美无缺,但是,在问题抛出后学生总是启而不发,犹如石沉大海,无人问津,整个课堂鸦雀无声,毫无声息,总是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激情,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或者出现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情境之后,过于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于一个相对确定的问题,有的回答视角独特,有的牵强附会,有的一语中的,有的浅尝辄止。而教师往往是“观其不言”、“听其不语”,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这样的教学引导使得思品课最终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引领,失去了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反思这样的问题引导,不仅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精力与聪明才智,反而会误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科学性受到严峻挑战。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这样的问题引导也会因自身失去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力渐生自卑,久而久之因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丧失对教师生涯的使命感和执着追求。

综观以上司空见惯的教学事件,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到底是什么因素制约着教学引导的效能?有的认为,是教师引导过程中的教育机制不当;有的则认为,是学生不够灵活,思维呆板,缺乏灵气;有的则指向执教者,认为执教者没有在引导之前创设相应的和谐情境等等。笔者反思自身二十多年的思品课教学实践,总觉得有一点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或隐或现———教学引导出现的问题不只局限于课堂因,我们还应该从更为广阔的课堂之外去寻找原因。比如:我们是否具备了实施引导的诸多条件,其实质就是有没有科学地界定好引导的起点、把握好引导的契机。你引导的问题是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没有在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内”展开引导。事实上,大大超越或大大低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准,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的引导最终不可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激情,根本谈不上师生之间真诚的心灵交汇。这里就有一个引导前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的问题。笔者以为,教师对学情把握的程度最终制约着引导教学的效度。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学情,并据此实施有效地引导呢?学会倾听,是教师了解学

情的一种重要能力。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倾听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教书育人本领的高低。

二.追思:倾听的本质内涵

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它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倾听就是静静地、耐心地、仔细地听,而不是匆忙作出结论性判断,倾听是弥散的、渗透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倾听彰显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折射的是教师虚怀若谷的虚心。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在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倾听不是孤立的,要伴之以观察、思考、讨论、选择、设计等其他各种教育方式和行为;倾听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它包括教师倾听学生、学生倾听教师、学生倾听学生;倾听的对象不仅仅是人,还应包括倾听文本与环境所表达和传送的信息;倾听之后教育决策转换的时间和方式应是多样的,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隔时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甚至倾听以后并不一定要作出决策;倾听不是万能的,教育中的所有方式和方法都要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作用。

教学中娴熟运用倾听策略,有利于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的本真状态,为实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实践:倾听策略的初步探索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在学习某科学知识之前,头脑里对此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的个人知识)。乌申斯基语曾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可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等应当成为引导教学的关注点和实施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引导前、引导中,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倾听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见解,在教育教学的动态运行中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需求、思维水平,只有真实地弄清这些要素,我们才能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倾听是对学生的把握,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教育教学要义的领悟。倾听可以使教师领会到学生的需要;可以使学生感到接纳、体会到自我存在;倾听可以使我们老师发现问题的存在;可以使学生得到支持,体会到参与的喜悦;倾听可以可以使老师领悟到学生潜能,可以使学生在平等、理的氛围中发挥出创造;倾听是师生平等交往的前提、驱动力和真实的写照。反之,不善于倾听,甚至拒绝倾听,就会失去了解学生的机会,失去教育教学的前提和根基,教育就会变得虚无缥缈,成为无的放矢的无意义行为。

新课程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就是对话。所谓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对话平台的的两边分别是老师和学生。对话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需要首先倾听对方的话语,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决定讨论的内容和方向。不去倾听,就会失去对话的基础,失去对话的意义,对话就可能成为独白,甚至是单方面的训话。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从倾听开始,倾听是教学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无所谓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无所谓教学。教育教学应当而也必须从倾听开始。

(一)平视学生,真诚接纳,展开生命对话

帕系玛曾说过:“专心倾听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它在某种程度上耗费着我们的心智,令我们身心疲惫,也令我们大为震惊,但当我克制自己进行权

威性判断的冲动时,这件事情也就容易做到了。一旦我克制着内心想要说的话,只要一小会儿,我就可以全心接受外部的言论。”由此可见,教师倾听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欢迎和接纳学生,不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来接纳,而是把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这种接纳体现的是一种平等与尊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尊重。在这样的师生观指导下,倾听就会转化为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自觉行为,而不是作秀或者装饰。作为教师就会自觉地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表达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耐心地听取不很简练、不很清晰、不很连贯的表述并给以适当的支持,就会自觉地欣赏学生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发言、每一个独特的声音。总之,只有真诚地接纳,教师才能通过倾听真实地把握学情,准确确立教学中的认知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汇点。

(二)望闻问切,适时评价,实施价值引领

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课堂引导教学的出发点。学生原有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总是制约着下一步学习进展的幅度。我们只能根据这一客观实际设计问题并加以有序引导。是否能真诚倾听,准确把握学情,是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回避的课题。我们要通过观察、静听等方式及时洞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实情,并根据大量可靠的学情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别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尽可能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开展引导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相反,超越或滞后于学生客观实际的教学,必然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陷入启而不发、导而不明的尴尬境地,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显性或隐性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诚然,学情时刻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我们要善于在运动中倾听并把握准学情,在运动中根据学情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教学引导的节奏、密度和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通过“望”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闻”学生的发言,适时追问学生思维的缘由,通过思考、判断、甄别等方式,揭示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与瑕疵,找寻最佳“切”点,实施适时点拨、引领,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促进智慧生成。

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出输入,更不象电报、书信等那样简单,只要输出信息,输入端也就完全可以接受。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表情、神态和语言表达等动态表现的观察与倾听,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理解的程度。教师利用这些信息,就象医生利用诊断器一样,可以及时获得病人的病理和反馈信息,用以诊断病情,以便对症下药。一旦学生思考问题时出现偏差,不只是由教师直接加以纠正,教师应当有机地参与其中,通过引领商谈的内容、材料、方式等,以达到在商谈中实现学生价值观的自我构建。

(三)参与体验,协同探究,促进教学相长

倾听,不是教师一个方面进行的活动,它只是师生交往活动中的一部分,倾听也不仅仅是对说话声音的捕捉,它还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因此,教师一味地“静听”,是不能完全听懂学生的心声的。雅斯贝尔斯说过,“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与敞开,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行为,均会使人类萎缩。”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允许有旁观者的,它本身要求参与其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要注意倾听,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悟学

生的需要,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生成。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墙”被推倒了,学生可以在老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挑战老师的权威;而碰上一时不能肯定的问题时,教师则可以大胆地向学生坦言:“这一点,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探究吧。”

总之,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要力图在倾听与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倾听者不是旁观者,而是行动者、创造者。教师要通过倾听参与学生的成长,参与学生的创造。这种“参与”不是主宰,不是外部控制、干预,更不是对学生发展的替代,而是一种引导与促进,目的是帮助学生、促进自身,一方面是使学生的声音从单调、混乱和僵化发展为复调、有序和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是使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探究中借鉴并吸收有益的成果,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四.追问:教师在倾听中的责任

日常生活中,参与倾听的各方是平等的,一般不存在谁领导谁、谁服从谁的问题。而教学中参与倾听的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倾听过程中的引领者。教师作为倾听中“平等的首席”,必须担当起价值引领的责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价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社会认知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为培养目标的课程。可见,在引导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地价值引领,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题中之义。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与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基于客观存在的这一价值冲突及时展开价值商谈。价值商谈强调的是引领“商谈”与真诚对话,而不是通过直接告知的方式引领“价值”。而是要通过引领商谈的内容、材料、方式等,以达到在商谈中实现学生价值观的自我建构。倾听与商谈相伴,是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一种心灵交汇。使我们的价值引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联系电话:***详细地址: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市河路54号邮编:226511)

第二篇:思品课教学叙事

思品课教学叙事(转载)

——在新课改中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组织教学应具有趣味多样性,提倡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样要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中结合学生与知识接受、理解、运用的各种关系,把握好教学的地位、评价以及结果。对教师来说,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新型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们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抱有极大的希望。我希望通过此次远程研修,能解决我平时教学中的许多疑惑,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而自己现在更加深深地感悟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教学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课堂教学的变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篇:思品课教学总结

思品课教学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转眼就要结束了,回头想想,我颇有感触,作为一名合格的思品老师,除了要熟悉教材,驾驭教材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学会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要加强业务学习,多读书。不仅要学习所教学科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广泛涉猎各种信息,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只有成为优秀的学习者,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3、要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已有的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得出未知的知识或结论。

4、作为思品老师,必须关注时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将时事热点与所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构建和谐课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具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及信赖感会不断提升,学生对教师的接纳度就会不断加强,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提升教师亲和力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喜欢这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欣赏培根说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经历本次听课,我将更加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为我的生命充值。从细节处反思,不断完善自己,拥有文化人格,思想人生。我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我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我要立足自我,更要超越自我。

第四篇:浅议中学思品教学中的赏识教育12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激发

南京市第十二中 兰登慧

【内容摘要】

思想品德课不仅向学生讲授一些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品课的教师应成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非 智力因素的激发者、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帮助者。但初中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其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极大地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目标。

【关键词】兴趣 师生关系 课堂导入 主体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思品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氛围。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2、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无趣的内容面前,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而

0 新颖 奇特的内容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学生强烈的注意力,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思品课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 “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荡然无存,不利教育教学的开展。

思品课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的类型有讲授课、讨论课、练习课、复习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采访、小品等多种辅助手段,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尽可能新颖,有吸引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每堂课里应有不 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不同的内容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 新鲜感和乐趣,兴趣自然也来了,不认真听课的现象也消失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有利于初中思品课的教学。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满足了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3、良好的课堂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新颖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堂课教学的效果。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引人入胜,巧妙新颖的导入是师生建立情感的第一座桥梁,能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以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为整堂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习疲劳、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良好的情感,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常见的有开门见山导入法、虚拟情境导入法、文学独白导入法、幽默语言导入法、成语典故导入法、通俗歌曲导入法、历史故事导入法等。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又是因课的内容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把握好“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宗旨。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初中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得到老师和同学的 肯定。因而思品课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二者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努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主动成长与发展的帮助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 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 容器”,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 兴趣。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 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的内容的讨论、辩论。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教学理论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小调查,理论联系实际,贯彻思品课的目的,最终要回归社会生活之中。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多方实践来加 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深深 体会到思想品德课实际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喜欢学思品课,使学生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思品课的兴 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 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

总之,只要我们思品课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思品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良好品德形成的促进者,教师做学习的引导者,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帮助者。

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想思品课 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政治教师要在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 课始五分钟,我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 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 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个极具教育启示的事例: 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就被公认为“笨蛋”、“低能儿”、“智商有障碍”。不得已,母亲把他接回家中自己教育。但是,母亲并不认为他是个低能儿,鼓励他、表扬他,使爱迪生不仅爱上了读书,而且喜欢做各种实验。在一次实验中,爱迪生不幸成为了聋子。但是,他一直记得母亲的教诲:“牛顿和瓦特在学校都算不上是优秀的学生,可是他们并不灰心,仍然不断地努力,终于发明了对人类有用的东 西。只要你好好用功,妈妈相信,你也可以发明东西”。成功后的爱迪生说:“我记得我在班里成绩最差。当老师叫我笨蛋时,母亲来到学校为我极力辩护,就从那时,我觉得我不是笨蛋,我很聪明,我行。我感谢我的妈妈。”许多伟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赏识,正是这种赏识不断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坚定地走向了成功。

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当前在用升学率来衡量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用分数来决定一切的情况下。老师的批评多于鼓励,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事与愿违。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你考什么高中。”“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以你的成绩表现,将来多半是临时工的货”。“跟你讲了多少遍,还不会,笨得要命”。本来教师想通过刺激学生,来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却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学生的老师,往往会使学生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赏识学生,实质上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的发展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而自我评价能力却比较低。赏识学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促使他努力进取,不断健康的成长。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一、在思品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意义。

(1)赏识教育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没有信心。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有部分老师为了给学生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上课不屑与这类学生交流,考不好冷嘲热讽。这种方法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相反,看到他们的优点,给予一定的肯定,使他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自卑,有助学生的成长。例如,初一(2)班赵同学,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很调皮。但每次考思品总能达50分以上(满分60分),很喜欢上思品课。主要原因归功于:我对他自信心的培养。看到其优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班集体中表扬他,帮他树立自信,使相他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2)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说明后天的教育对学生相当的重要。思品课要发挥本学科的作用,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肯定,有利于发展,而不是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全部要求考100分,这是不尊重教学规律的行为。尽管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心灵深处都隐藏着对自信心的渴求,渴望得到尊重。老师要学会欣赏,即使是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老师应善于捕捉它,使之发扬光大,而不应漠视,并正确引导,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初一(1)班刘同学,原来哪门功课成绩都不好,哪门课都没兴趣,作业不做,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比较注重穿着。通过思品课的手抄报的活动,抓住她的手抄报做的漂亮,在思品课上表扬她,告诉她人都有优点,只要坚持,优点会不断的增多,激发她学习的主动性,她的潜能得到了发挥,能力得到了体现,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变得很自信,成绩也一步步提高,其他学科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她的手抄报获得了下关区初一组的一等奖。

(3)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思品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完成有关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有助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利用课堂,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失败中吸取教训,鼓励其顽强地站起来,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受挫力。

二、在思品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以赏识为核心的“赏识教育”,是以学生学习和活动为载体,抓住教育的契机,优化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赏识,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完善,超越自我。

(1)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在赏识中树立自信心。1.从课堂中入手,为学生创设被赏识的环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老师应从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赏识的 氛围,让学生在受到赏识的 同时,树立起自信心。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鼓励学生的 大胆发言,回答的情况不是很好,我 都会给予一定表 扬,让学生都努力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优 点。如初一(5)的李力同学,说话结巴,没有自信,学习不主动,成绩都不理想,但每次回答问题,我都给以充分的肯定,给他自信,培养他耐挫的 能力,现在思品课,上课最认真,充满自信。

2.从小事着眼,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都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后进生,我更注意其每一小点的进步,及时表扬和 鼓励。一次在作业中,我发现后进生徐杨的字写得非常工整漂亮,我抓住机会,经常请他上黑板写写,抄抄,做投影时,我不用电脑打,叫徐杨用手写,并把他的 作业和 其它优秀学生的 作业放在一起展览。自此,张杨信心大增,成绩明显提高了,思品课的学习一天比一天好。

(2)优化课堂教学,在赏识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

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具有探索、创新能力的人。为此,作为思品教师,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利的环境,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小组教学有关的原则,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赏识中激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展开丰富想象,为培养新一代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以导促探,以探解疑,让学生在赏识中完善自我。

如教学《我知我家》时,首先在多媒体软件中显示了一幅图——一个富翁醉卧街头,警察要把他送回别墅,他却说他没有家。让学生思考富翁有别墅,为什么没有家?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 很奇怪,为什么没有家呢?他有 豪华的别墅”。另一位学生则问:“富翁家中可能没有儿女和妻子”。于是,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后,都情绪高涨,于是很快就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作了引导,鼓励学生,学生们的脑子里就拼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趣促思,以思求异,让学生在赏识中升华自己。

思品教学中,为了体验情景教学的方法,经常利用表演小品的方式深化教学内容。如教学《如何全面地看待自己》时,请学生排演小品《长颈鹿和小山羊》的 故事。学生积极性很高,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长颈鹿和小山羊各有优缺点,全面地看待自己,既有看到自己的缺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10 使学生在乐趣中思考,在赏识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树立自信心,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思品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要注意的方面:

(1)在思品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

部分教师对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赏识、找优点。但当付出一定精力和 时间后而学生的 变化不大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要求,影响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所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2)赏识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 特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表扬,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班级整体,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承受不了挫折,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

(3)赏识教育要和家庭教育要同步,形成一股合力。

家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因为独生子女的 原因,家长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总觉得自己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感到愧疚,感到郁闷,从而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不利孩子的成长和意志品德的形成。我们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思品老师开设讲座、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赏识教育的结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只有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学生的发展才真正有希望

赏识教育的魅力真是无穷,赏识能够使教师有成就感,品尝到成功喜悦,品尝到了教育的乐趣;赏识使每一个学生成功,它使青草长成青草,并进而覆盖大地,让玫瑰长成玫瑰并进而带来芬芳,让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并进而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周弘老师教你赏识孩子》 周弘著

《怎样赏识孩子的弱点》 叶婕妤著 《普通心理学》 彭聃玲著

这一次成功的教育案例让我想了很多。

一、淡化教育意图

记得有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作为教育者,我们若能抓住恰当的时机,巧妙地创立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会比“直奔主题”的说教,比大声训斥、当面指错、甚至讽刺挖苦的教育方式强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十几岁的青少年正是蔑视权威,渴求独立的年龄,同样的道理,由老师和家长的口中说出,他们往往会看作是说教,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愿接受,;但是由同学或同伴的口中说出却往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法说服刘文参加集体活动,而同学们却能成功说服她的原因。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

德育的目标要让学生能理解,德育的内容要让学生能接受,德育的载体要让学生能喜欢。同样是秋游前的动员,你可以在班会课上,一本正经地1点2点,3点4 点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应准备些什么,应注意些什么;你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索领悟。前者教育目的显露,教育方式单调,陈旧,学生很可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冒,不入心不入脑,教育效果差;而后者,教育目的含蓄,学生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制定规则,自然也就乐于遵守、执行规则,教育效果好。

三、重在体谅感受

老师要体谅学生——学生的处境、心情、难处等等,要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宽容、等待。面对刘文不参加秋游的事情,我们从她的角度考虑,她客观的身体状况,她心中的忧虑,我们便能体谅她的决定;若是我们光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认为她不配合老师的工作,不参加集体活动,破坏班级的纪律,我们便不能理解她的做法,便不能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不仅我们自己要能换位思考,我们还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在秋游动员时,我让学生站在我的角度思考如何才能使这次活动既安全又愉快,这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他们能体会到老师的难处、老师肩上的责任,他们定能自觉配合老师的工作,自觉接纳老师的做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如果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做教育工作时都能做到“关心备至”、“深思熟虑”和“小心翼翼”,用无痕的教育来代替赤裸裸的说教,我们的教育定能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反思】

反思之一:首先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近年来,杜威所提出的“在做中学”这一宝贵思想对现在的课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做中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具备科学课改的探索精神、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和较丰富的创新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创造精神,不能思想僵化,不能认为教学模块、教学项目或是教学任务就是一个教学任务或是一门课程,总以教材为蓝本,死扣教材。更不能让学生只需顺着老师的思路和教材的主线来思考和回答问题,上完了课就等于知识已传授完了,理所当然认为学生也了解掌握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机械地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这种错误的教育教学观念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做中学”要求教师必须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认识学生与教师的主客体关系。尽管近几年的课改,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教育观念,而“在做中学”要求教师遵循“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 13 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活动指导原则,从而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重新确定教材和教学的关系,重新确定各种教学参与者的角色和地位。使学生从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教师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指导者、推动者和合作者。反思之二:“在做中学”对学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要合理控制难度。

“在做中学”对学生的挑战性体现在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如:找到节温器,拆下节温器,合理布置实验器材,合理安排实验进程,适时地记录实验的若干中间数据,较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节温器的好坏,推断节温器在各个温度环境下冷却系中冷却水的流动情况,最后得出实验结果。过程中还要合理辅导学生,不要把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太难或太繁,不切实际的难度设置无异于拔苗助长。案例二的工作页中就加上一些辅导参考知识,可以帮助正在实验的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进行学生的学情分析,以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或合作交流最终能完成为度。

反思之三:学生的好奇心在“在做中学”实践中得以释放,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现在,应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主体。“在做中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没有意义的文字或话语,而是一个个现实 的工作项目或是工作任务及其过程,这可以提升真实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而课改的核心思想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等能力,这是学生提升发展性最重要的基础。

教师应善于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和尝试欲望。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有意识地创设可以实践的条件让他们去探求方法寻找答案。积极探索是“在做中学”的核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是很重要的。

同时“在做中学”中应设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的项目或任务。设置合理的教学项目或任务,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心情愉快,情绪高涨,思维的得到发挥。鼓励学生去发现,学生兴趣提高了,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之四:“在做中学”应有一定的方式交流、反馈和评价。

“在做中学”中还要为学生所提供的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和表达交流经验的活动空间,在这里,学生独特见解和个性化思维将得到发展。同时,在活动结束时,必须体现或留给学生们想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当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有了发现后,无论他们的实践成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应尽可能地为学生间的交流经验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践过程及成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实验的过程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在做中学”的教育过程中,都要求我们必须放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把自己不同的个人见解提出来与大家 一起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根据交流得到反馈,进行总结、概括并加以评价,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归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了解学生的收获,并为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提供参考。

第五篇:思品课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仍秉承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我主要作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作为科任教师和教研组长,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和组织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始终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我校的快乐高效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施教,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范事例和思品课的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2、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始终认为,一个教师无论你教学多长时间都要认真备课,备不好课就不能上讲台。因为知识在不断的变化,面对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变化,你不认真备课,只是吃老本,课就不会上好,3分钟能讲清的知识点用5分钟讲就是失败。所以,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3、完善授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课件,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反思与改进

1、我在教学中还进一步注重教学的总结工作,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感想、思路、经验、教训加以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驾驭课堂的能力,改进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2、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力争使课堂教学能轻松驾驭、游刃有余。

3、对课标需要进一步研究,瞄准中招,进一步提高授课效率。

2015年3月10日

下载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策略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品课教学中的倾听策略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思品课

    九年级思品课《复习聚焦两会》案例评析 广汉市金雁中学 艾述兰 课标依据: 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本案例要求学生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

    思品课教学反思五(范文大全)

    《老师您好》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内涵,真正懂得美来自生活,美来自内心,美来自创造。主要内容是教学生在教师节时制作一个贺......

    思品课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

    《思品课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课题的结题报告 秀屿区莆田十中 郭靖宽一、研究背景 知识信息经济是21世纪的主旋律,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

    思品课教学模式梳理

    课堂小组交流发言稿 孙春雷 2013年12月27日 政治新授课教学案模板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盘点考点】 【知识结构】一、自主学习,夯实双基 二、基本考点......

    初中思品课教学案例

    初中思品课教学案例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第二单元第三课《做自立自强的人》第二框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交口初级中学张莉莉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

    小学思品课教学感悟(★)

    小学思品课教学感悟 小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好奇、敏感、喜欢模仿,但真伪判断能力差,对某事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一些盲......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品课教学反思1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设计思路应当适度......

    三年级思品课教学总结

    2013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