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初探

时间:2019-05-12 03: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初探》。

第一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初探

构建阅读教学朗读感悟式课堂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总结

——太阳城小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都知道,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课堂绝不能以教师的机械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感悟,这在当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了较充分的自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和体验得到了较充分的肯定和发展。但与此同时的很多时候,我们又不难发现学生课堂上的自主感悟缺乏深度,教师畏有“牵引”与“越俎代庖”之嫌,引导与点拨之举尤显无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课堂上的感悟“自主”而“深入”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很重要。本次活动中,我校对“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进行了粗浅的尝试,现对本次活动做简要总结如下:

一、呈现资料助感悟——“四两千斤”

教材里的课文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有描摹自然风光的;有介绍科学常识的;哟蕴涵人生哲理的;有歌颂伟人事迹的;还有记载历史故事的„„其中语文教师感到教学难度最大的就是历史故事类课文的教学。这些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不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就无法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文燕老师执教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第十册的课文,这篇文章教学的重难点是“既然彭德怀那么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它呢?”课文中写到当时断粮了,然而课文对长征断粮的情形并未做过多描写,只用了一个成语“燃眉之急”一言以敝之。因此学生不能理解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举动。张老师在此处的教学中播放了一段录象资料:画面中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行进在无边的沼泽地里,走在前面的战士要为后面的战士留路标,否则随时都有可能陷入沼泽。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只见一个战士累倒在草地上,他饿极了,用手拔起一株沾满泥水的野菜,他用颤抖的手将野菜送入口中,就着面前浑浊的泥水吃力地咀嚼着那株野菜。可是他连咽下这株野菜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个战士最后还是倒下了,永远倒在了草地上。这段资料催人泪下,冲击了学生的感官,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讨论“既然彭德怀那么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它呢?”这个问题时,学生尽吐肺腑之言,直奔重点“因为彭德怀虽然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他的战士,所以,他迫不得已杀骡子救战士”。此处教师资料的呈现有效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可谓“四两拨千斤”!

二、对比朗读促感悟——“一箭双雕”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新课标”指出“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最经常,最有效的手段,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

入学生的语言仓库,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在读中品味语意,从而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葛瑞老师执教的《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夹竹桃既不名贵又不美丽,为什么却是最值得我留恋和回忆的花呢?”(因为夹竹桃有韧性)然而学生对作者季羡林笔下的这种韧性并无深刻体会。于是,葛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将作者描写的“院子中的四季繁花”与“一墙之隔大门内的夹竹桃”的相关句子进行对比朗读。——“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争奇斗艳的时候”“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的开放„„”“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满院生辉的时候”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地开放„„”“秋天玉簪花、菊花、一串红迎风怒放的时候““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地开放„„”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对比朗读中,学生的心潮也随着作者,随着文本跌宕起伏,学生对夹竹桃不因季节交替而变更的可贵韧性达到了心领神会。此处的对比朗读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同时学生也在一遍又一遍地对比朗读中领会到了作者借四季繁花来反衬夹竹桃韧性的表达方法,可谓“一箭双雕”!

三、巧构矛盾激感悟——“欲擒故纵”

课堂上要调动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积极性,就要充分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勾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最为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语文阅读教学若能让学生在一种强烈的探究需要的驱动下进行自主阅读感悟,那么课堂上的阅读感悟才能真正地自主,课堂上的对话才能层层深入。王芳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每天攀登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打扫天游峰明明是件很累的事,扫地老人为什么却连说不累呢?”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真正领会老人“身累心不累”的心境。王老师在教学中计巧妙地利用了文章的语言素材,架构起了老人“累”与“不累”这一对矛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学习作者描写天游峰的片段,充分地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险,接着又学习了作者描写游客攀登天游峰的片段,感受到了登天游峰的不易。此时学生已形成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登天游峰是件很累的事!那么,文中这位70多岁的老人每天要一边攀登、一边扫地,为什么还说自己不累呢?教师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思维的漩涡,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被完全激发,他们便主动关注课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去走出这个漩涡——弄清老人“不以为累”的原因。此时不是老师在要求他们读书,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在促使他们自觉深入地去读书、去感悟。课堂交流中产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章主人公之间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碰撞。教师这样巧妙地从课文中找到看似矛盾的问题,制造学生的思维旋涡,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读感悟、明理思辨的机会,可谓“欲擒故纵”!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感悟,要牢记学生的感悟应该是在受到语言和语境的触发后才产生的,离开了对语言和语境的感知,就不可能有感悟。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直接阅读语言文字、亲身投入语言环境,这是感悟的前提和基础。另外,自主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具有浓厚的个体经验色彩。对同样的语言和语境,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红楼梦》”。因此,学生阅读中的感悟是独特的、是多元的,不能用一个模子、一把尺度去评判学生。最后,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指向的主要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隐藏于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因此要让学生深入地感悟与体验,教师定需有效的策略,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的桥梁,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情

味、意蕴、意趣、文采、文脉„„

第二篇: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学生自主改错,教师个性指导

一.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改错

错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思考—改错—理解—反思的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体系中来,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在改错反思后才能在头脑中留有痕迹,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才能看到数学本质的东西。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每次做完家庭作业后,首先在固定时间独立完成,其次对照答案进行自主改错,再次对错题进行重做及分析。反思自己到底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本人所带的班有75%的学生都能每天主动进行自主改错,并且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 学生自主改错带来的教与学的变化 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养成自主改错习惯

经过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班中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改错,并且他们体验到了自主改错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下面摘录了两名同学对作业改错的认识。

高一(7)班于丹格:改错是必要的,每一道题都必须弄懂!总结不只是抄错题,总结的应该是发法及对自己认知的改变!

高二(4)班胡易铭:对于作业的改错,实际上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改错来认识到自己在做题时没注意

到的漏洞。以此来提醒自己下次做题时注意。并且还可以在改错中理清自己的做题思路,争取更大进步!

2.案例分析

本班有一名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本人对自己的数学学习也极为痛苦。我就带着她进行自我改错指导。最开始的时候,她的错题很多,我就对她的问题逐一分析,解决,帮助她通过错题建构知识体系,归纳知识方法。渐渐地,她开始爱学数学了。自己主动总结,纠错,成绩也从不及格上升到及格线以上。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学生在目睹她的成功后,都纷纷进行作业的自主改错。班里学习数学的兴趣极大提高。以下照片就是她的作业自主改错。

从她的作业改错中发现:首先,无论是老师和学生再看到作业时,都能清晰的发现做题者做题时的问题,以便进行改进!其次,通过她认真的改错,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及运用,并且能够把知识、方法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再次,出错的题可以当做考试前的复习资料,对知识、方法进行巩固。3.教师

(1)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困难。

学生认真进行自主改错后,教师在判作业的时候能够发现班级的主要数学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原本我要上一节课的习题讲评课,但实施自主改错—讨论后,共同问题只需要在每节课开始或结束时占用几分钟讲完就可以了。对于个别孩子的数学问题,我就放在课下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2)为学本课堂奠定基础

本校正在实践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法。我指导学生进行的自主改错为学本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资料。我在进行问题解决课时,设计问题开发单时就可以参考学生的自主改错题,整理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安排。

(3)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

班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掌握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自主改错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没有实施自

主改错环节时,我在讲习题时,针对性就不够好。有时讲的题是少部分学生未明白的,但放在全班进行讲解,就会浪费大部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自从运用自主改错后,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我就不再班里集中讲解了,而有的放矢的对大部分学生有问题的题进行讲解。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也得到了改善。他们养成了每天早晨进行小组讨论的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4)课程整合

通过学生自主改错,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拿它当做参考指标,对于那些学生已掌握的课型,就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合并成一节问题综合解决课。这时就需要学生将作业当做预习内容完成,上课就集中讲重难点问题。学生听起课来也会更有针对性。三. 反思 1.成果

经过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同时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存在问题

自主改错虽然使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生生合作的能力,但是每天完成此项任务,耗费的学生时间较多。因此,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当学生当晚总作业量较大时,他们就不能精益求精的完成,会出现敷衍的现象。

经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潜力

是无限的。教师只有调动学生,发动学生,才能达到师生双赢!

第三篇: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意境

古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意境

一、感受诗意,陶冶情操

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诗句、词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这既可深化学生理解诗意,又可引导学生自然地体会、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诗意的语文课堂不能把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作理性的分析,应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质地,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古诗词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宣泄内心情感成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字,是作者心血的凝炼。而我们读者,要凭借含义深远、高度浓缩的文字体会诗词蕴含的境界,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运用丰富的联想。如孟郊《游子吟》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复吟咏之间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学生通过吟诵感受,读透了,讲述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学生的情操也能得到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熏陶。

一、抓诗眼,感悟诗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对他眼睛的观察。学诗亦如此,想要彻底了解一首诗的意境、诗情,最好的方法是紧扣诗眼。抓诗眼首先是诗的题目,所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析诗题,对理解诗意,完成教学目标是相当有益的。就是通过题目了解作者生平的情况及有关诗文的一些简单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诗的语言是构成诗的意境的要素。所以教学时,要凭借已经创设的诗歌描写的情境,也就是为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在这个境界中来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

二、品词句,体会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好处。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一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三、反复吟诵,以读为本,感悟诗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古到今,伴随着中华儿女的成长,不可或缺的便是从小对古诗文的吟诵。古诗文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念的“活水”,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儿童学习古诗,进入了诗境,弄清了诗意,品味了诗句,最主要的还要体验、感悟诗情,而这些不是孤立地一项一项的进行的,应该是在诗境中,通过儿童进入情境激起的情绪,再通过咀嚼、品味诗句,体验、感悟诗的情感进行的,在这中间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读”,而且是反复吟诵。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朗读,通过吟诵,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时诗的语言便成为了有声有色的图画。反复吟诵,直接诉诸于儿童的听觉,那诗的韵律、节奏,激荡其间的情感,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促使儿童势必带着情感,又通过儿童自己的运动觉,吟诵出来的那感受必然是深入了一层。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一般说来,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往往就是有较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理想追求的民族,往往是有凝聚力和文化生命力的民族。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社会愈是发展,愈是需要其成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时代的要求,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概念,重新调整和安排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研制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思想品德(2011课标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初中思想品德(2011课标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实践性是很多课程的追求,但是本课程更加关注这一点。因为思想品德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而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思想品德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与课程改革的探究性学习的追求相结合。教师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必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必须是开放的,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成性品德养成的活动。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倡导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因而,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2011课标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做主”的形式。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也涉及学习方法。

课标提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含义:(1)向教师提出要求,如上所述,要启发、引导、创设条件、营造氛围等;(2)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也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要形成学生持久的提升自己思想品德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与愿望;(3)在思想品德课中,自主学习的方法,主要有调查、讨论、访谈等等,并要求学生之间合作、互助。

三、小组合作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调查、讨论及访谈,可以班为单位集体活动。但通常会将班再细分为小组。在教师的统一布置下,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会增强,且学生间的互动会更深入。关于小组的组成,可以有几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来组织,一种是由学生自愿组合而成。小组成员间的相似程度,可以是异质的,也可以是同质的。有研究表明,学生自选的小组经常是同质的。当然,所谓的同质也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如男生选男生,成绩好的选成绩好的,等等。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由于相互间更熟悉、更了解,所以通常有更多的创意,无论是讨论还是调查、观察等活动,都会比较深入,组内气氛也比较融洽,但同时,这类小组也很可能脱离教学任务,从事与教学无关的话题。因此,教师在安排小组时,既要照顾到学生可能需要同质伙伴的要求,又要考虑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小组规模,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及具体情况来确定。研究表明,不同的小组人数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且小组的规模不同,其组员的行为特征也不同。

1、两人小组。这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讨论小组,通常为同桌同学。这样的组合方式,借助了自然形成的小组,较容易产生讨论。由于人数较少,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一旦发生分歧,任何一方都没有支持者,也没有人充当调解员,容易使讨论陷入僵局。

2、三人小组。三人小组具有少数服从多数的特征。为了得到小组的认同,小组的一个成员通常会放弃自己的不同意见,从而使小组讨论不能深入,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

3、四人小组。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也常采用,通常由前后两组同桌同学组成。与两人小组一样,可能在小组内出现两两结组的现象,从而将四人小组转化为两个两人小组,遭遇与两人小组同样的困境。

4、五人小组。五人小组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小组规模。五人小组与三人小组相比,虽然都是奇数结构,但五人小组更符合一般社会组织的特征。它与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的偶数结构不同,不会形成相对封闭的小小组,却可能形成2:3的结构,从而使少数派得以坚持自己的意见,激发小组内的讨论,又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5、多于五人的小组。可能会削弱每个人表现自己的机会,组织相对较为困难。

在教学中,学生间的讨论、合作,既是进行教学的具体方式,更是学生学习过民主生活的要求。教师要给以特别地关注。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摆正关系,激发兴趣。

首先,要摆正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受到语文训练,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教师不能包办一切。在教学中,“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我确定,学习方法由学生自我选择,学习过程由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结果由学生自我反馈。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主体的学是决定因素,是内因;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是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个性活动,扩大个体活动的参与面。如我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看图学文时,先让学生读自己的学习目标,再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观察图画,凭借图画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践和经验谈各自的看法。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和合理想象,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既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次,要创设宽容民主的自主学习氛围。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质量,就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健康地进行语言、思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自觉地和学生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只有教师的真诚、宽容、鼓励和启发,才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认识到教师应充当多种角色,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有时还是学生的学生。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的创见和批评,尊重他们的意见。上《桂林山水》时,有学生认为课文中描写漓江水的一节,前后有两处讲到水的静,可以调整句序,合在一起写,先写水的清和绿,再写水的静,这样更好。我没有指责学生的狂妄无知,而是衷心地赞扬学生的创见和自主意识。当我上公开课时,由于疏忽出现拼音错误,学生当着众多听课老师提出批评时,我公开及时地给予肯定,为学生不迷信教师的正确情感而高兴。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见更是常事。上《忆铁人》,在初读第一次整体感知时,有学生认为铁人高傲自大。话说出后,不少同学向他投来责怪的目光,神情十分紧张。我并不怪他打乱教学进程,而是笑着对他说:“你敢讲真话很好。不过,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说说好吗?”当学生说完,我启发学生针对几种不同的认识去读书思考,去议论交流。在结束讲读时,再让那孩子讲讲对铁人的印象,讲讲现在和开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的创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使学生处在良好的心境下学习,不仅学得实,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乐学、好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学生主动地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设良好地自主学习的情境。如在教学《宴子使楚》一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设想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适当地加以动作表演,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在朗读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展开了想象,发展了思维,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启发鼓励,质疑释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有启发性、有层次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让学生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掌握质疑释难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着重写了大榕树的长势,讲这部分时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对榕树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是静态的描写,并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写事物的静态。阅读课文后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1、写榕树的这部分是静态描写,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进”、“卧”等动词?

2、课文中描写榕树静态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为什么写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时又写“……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榕树的长势的句子,先总结出榕树大而美的特点,再品味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榕树的千姿百态。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大家谈了这样的看法:

1、把榕树的近景远景交织在一起,更能突出榕树的与众不同;

2、把这句话加在近景的描写中,写法新颖,巧妙地把近景和远景融合在一起,远中有近,近中有远,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因为前面有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来的描写:“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所以有“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的话,文章前后照应。经过指点,学生摸准思路,自己解决了难点,享受到质疑解疑的乐趣。

三、教给方法,放手去学。

设疑并非目的,解疑然后掌握方法才是最终结果。学生在学习中所提的疑问,可以凭借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能解决的自行解决,能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的就商讨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作必要的学法指导。如遇到意思不懂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抓住重点词或联系课文,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结构相似的段落,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课文记叙同大妈、大嫂、小金花告别的三个典型场景时,文章各用一段来写,写法大致相同:话别--追忆--赞扬。教学这三段时,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段上。通过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第二、三段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段,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在教给方法的同时,“放手”二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思索;也可以按自己的认识去体会文章,提出问题,完全可以各抒己见。作为教师,既不担心学生说错,也不害怕学生说出教案内容。只要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错的可以纠正,暂时不能统一的也可求大同存小异。这样,学生常常会为自己的一个新见解而感到兴奋不已。久而久之,他们便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宽容民主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教给方法,提升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载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的策略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来源:铁岭县大甸子中心小学 | 作者:陈海涛 | 日期:12-04-24 12:12:42 | 字体:[大 中 小] 铁岭县大甸子镇中心......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语言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体验”“感悟”出现频率飙升,在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领域更是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五篇模版)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引导感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范文大全]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榆次区逸夫小学 范美英 在“三步导学”模式的民主导学中,我应用最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核心,教师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一,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

    践行“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赋予自主学习的权利 如果说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创设条件,提供自主的空间则是学生......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5篇)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摘 要: 语文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状况,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是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变陈旧......

    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探索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抱由镇光明小学 王晓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