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指导
试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指导
笔者从现今的中小学阅读教学来看,师生们都非常重视单篇课文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导致了学生在阅读方面特别是阅读能力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进和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改和新课标的指导下,充分开发、有效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和高度整合,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课内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精神底子”。因此,笔者向学生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有效指导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整本书的?读呢?现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读书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兴趣是一个人工作和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很积极地去求知、去进行探究活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可见,只有调动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寻求阅读的时空,从阅读中获取各种知识信息,从而增长自身的知识。
1.课内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多介绍本课作者的相关资料,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等知识,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把课文学完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产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欲望,从而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接着,我给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篇目、影视作品等等,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比如在学习了《七律?长征》等课文后,我布置学生在网上搜索并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要求他们自己阅读有关长征的文章。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笔者向学生推荐并要求他们阅读《水浒传》简略本;学习《三顾茅庐》后,笔者向班级中的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学习《变色龙》《人类的老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当然,我们一定要求学生阅读有意义的书,注意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远离低级庸俗的刊物。
2.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在学生通过各种课外阅读特别是阅读了整本书后,他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的佳句妙语,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大量的展示 “才华”的机会,定期举办阅读交流活动,比如专题读书会、主题故事会、好书推荐与置换会、著名作家介绍会、“妙语连珠”、朗读比赛、摘录本展示等等活动,通过开展上面的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和有效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们在读整本书和各种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读整本书的无穷乐趣。
二、重视并践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方式,使学生保持并提升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要“指导”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需要我们注意指导的方式和方法。那么,有哪些有效的指导方法呢?
1.让学生知道先了解整本书的相关信息
比如先关注要阅读的整本书的书名、作者以及作者的写作处境;接着了解书的目录;接下来就是快速阅读书中的序言或者这本书的内容梗概,了解这本书的主要信息……从而初步感受某本书的独特与精彩,形成值得去阅读的认识。
2.让学生掌握最常见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三读法”。①浏览性阅读。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进行浏览性阅读,我把书名、文章名告诉学生,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速读能力,同时也能促发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等。②吸收性阅读。有时学生去某本书是为了寻找某个问题的答案,或者是为了搜集某个方面的知识而去专门读某本书等,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吸收性的阅读。就此种阅读所涉及内容或领域可能是学生熟悉,也可能是学生不熟悉的。所以,这种阅读就不能只求速度了,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要认真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记忆,把这些知识输入到自己的知识库里,把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种阅读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如针对某个疑难问题,我们应指导学生从哪些书中、从什么角度去寻找这个方面的知识,同时教给他们怎么圈画、如何摘抄等等。③咀嚼性阅读。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细品”,告诉学生就整本书中的优美语句、词汇等等应细细品味、认真的感悟,要反复读,慢慢品味,通过“采蜜”、背诵记忆来积累语言,最终习得知识,得到精神升华。
(2)“四到位法”。告知每个学生,并要求他们做到,在读整本书时:①心要到位。读书不用“心”等于死读书。告知并指导学生应边读边思考,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什么?对我有什么启发?我的感悟是什么?②眼要到位。读书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与享受,应看清楚书中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很多经典名著中的每个字都是有特定含义的,都是非常精美的、精准的,让人有百读不厌之感。③口要到位。当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可以组织读同本书的学生进行讨论,提升读的质量。如引导他们讨论书中的各种故事情节、各类人物形象、整本书的语言风格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领悟、深化理解,从而享受整本书阅读带来的快乐。④笔要到位。要求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书中文字的精美度,把有关的字词、语句、段篇摘录下来;也可以对一些重难点画画圈圈,做一些批注,写一些读后感、读评。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及时做好积累、消化。而且还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要让学生有效读好一本书,我们必须抛弃“功利性”的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读自己想读的书,让他们通过读整本书去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促进他们全方面的发展。
第二篇:激发小学生作业兴趣
激发小学生作业兴趣
姬红波
学生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所以灵活多样的语文作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学生自身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很短的,但随着他对他所从事的事情的兴趣的加深,他有意注意时间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我们老师、家长常常抱怨小孩子不会听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作业不好好完成。但是,我给大家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很顽皮的孩子上课不听课,课下作业不完成。一有时间就偷偷摸摸跑出去玩、看电视,而且乐此忘返,此时这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恐怕应该是用时来计算的。这些学生招来家长、老师的责骂批评,但仍管不住自己跑出去、看电视,以至把学习都荒废了。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我们不能一味的抱怨学生如何如何,应该认认真真的从我们施教者身上反省,你给我们的学生增添了多少乐趣?学生需要什么你了解多少?将心比心,作为老师为人师表者,当学校老师开会,领导的话没完没了,你找不出重点时或者同一个话题几个领导补充又补充时,你是否在和同事窃窃私语?你是否在拿一本杂志偷偷翻阅?……。我们大人对没兴趣的东西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制力不知比我们差多少的小孩子了,所以在我们抱怨孩子的同时,更应该问问我们自己,在学习中你为孩子们营造了多少快乐学习的氛围。其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宽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的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帮助学生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由于学生对我留的作业有兴趣,我这语文老师跟着沾了不少光——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说语文老师课讲得棒,语文老师的威信很高。实际上我只不过是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学语文罢了。一成不变的事物人们容易产生厌倦感,小孩子更喜欢新鲜感。我留语文作业很注意优化多样,听、说、读、写、做、玩、观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觉得是为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被动做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一)续写
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如学完《小麻雀》一文后,我让学生续写小麻雀将来发生的事情,通过续写,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不听妈妈的话是要吃亏的,要一点一点的学习,慢慢张大,也体会到妈妈的爱”的深刻内涵。
(二)做资料卡
在学一篇课文之前,我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卡须有一定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你的财富。不要小看学生做成的这张小小资料卡,它里边可渗透着孩子们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学生得先会质疑,我要搜集什么?搜集什么的问题解决后,第二个问题马上来了,到哪里去搜集?这时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从中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锻炼。
(三)观察体验
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 学完《海上日出》一课后,为了感受日出这一壮丽景象,我给学生布置观察我们平原的日出,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还通过观察比较平原日出与海上日出的美的不同点。学完《天窗》一课,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学生兴趣特别浓,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对晴朗的夜空描写特别美,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四)画图想象
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如学习古诗《山行》学生通过创作图画,切实感受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好深远的意境。
(五)排演课本剧
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而且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同时就很好的完成了我们的教学认务。
(六)办黑板报
黑板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大展示的一个舞台。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灵活多样,版面的稚嫩清新,视野的开阔辽远,虽然它们还显得那样的不完美,但没有一份手抄报不透视着小荷才露的尖尖角。
(七)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学生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也是兴趣很浓的。
总之,学生实践性作业形式很多,这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创新,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的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还有什么比学生有求知的欲望更可宝贵的吗?没有!
第三篇:激发兴趣指导写作初见成效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体系中耗时最多的学科。语言文字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无论知识上的学习研究,还是科学上的创造发明,都需要它来进行。有位哲人说过: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习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语文学科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不同的教学内容各有特点,应采取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架设通往知识彼岸的桥梁。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这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的切身体会。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一个少儿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他们渴望父母的赞扬,鼓励,渴望教师的肯定、欣赏,渴望同学们的羡慕、赶超。他们需要感受成功,成功后的喜悦、自豪,会促使他们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成长,孩子做事就有信心,也敢于创新,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有荣誉感,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学完拼音后,我利用学生急于表现的心理,让学生用拼音写句子。这样既熟练地巩固了汉语拼音,又使少儿从幼儿园的会说话自然地过渡到小学的写话,使孩子明白,写出来的句子就是他们想的、说的话,会说就会写,以此削弱学生们长大后怕写作文的心理。二年级开始,我教学生写日记并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达到让学生喜欢写话的目的。学生们除了写周记,还有部分学生参与写循环日记,方法是五人为一组,用一个本子循环,每人写一篇,后一个人读前一个人的日记后,写出评语,再写自己的日记,如此循环,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都有所提高。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发表文章获得成就感的机会,我专门购买了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我在学生每周一篇的周记中选出写得真实具体的好文章,也就是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写出来的文章。(这也正符合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为他们修改,配插图,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黑板报的佳作欣赏栏中展示,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们一个一个地参与进来,欣赏佳作,学写周记,一个学年结束后,我将学生作品装订成册,取名《春笋集》。如今,学生们还是不分先进与后进,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今年,有五名学生的七篇作品陆续在《准东石油报》上发表,这对全班同学都是一个极大地鼓舞,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作为教师,我乐在其中!
我祝愿我的学生们,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附:《春笋集》一本)激发兴趣,指导写作,初见成效激发兴趣指导写作初见成效飞雪第四篇: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甘肃省张家川县龙山镇西街小学孙亚丽
兴趣是乐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所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进学生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的接受自己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呢?
一、设置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特别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教师声情并茂地讲,再加上动听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了。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白雪公主》前,我先讲述了故事的开头:白雪公主的母亲死后,父亲娶了一个漂亮的继母。但是她的心肠非常恶毒,她妒忌白雪公主比她漂亮,千方百计要害死白雪公主。到底恶毒的继母用了哪些方法,白雪公主会不会有危险?欲知故事的结局,请你自己去读一读。学生在这样的诱导下,情绪高涨,自然而然地去阅读。
二、以活动诱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特别在意别人的关注与评价。教师经常开展与课外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将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习《赤壁之战》后,我提出这样的一个话题: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大家课后搜集关于战役的成语咱们举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到课外去搜集资料。汇报交流的时候学生找出了许多有关战役的成语,如: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这样既延续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积累了许多好词语。
三、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如:学了《丑小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的故事》,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人与自然》,学了《少年闰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故乡》。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读物,如:《格林童话》《儿童诗歌》《动植物奇观》《少年百科知识问答》《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丛书》《学会在21世纪生存丛书》等书籍,但强调一点——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
第五篇:如何激发小学生中长跑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中长跑兴趣
中长跑是小学体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锻炼标准》中达标的重要项目。经常参加中长跑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各机能和心血管、呼吸系统有促进作用,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自身的惰性等,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能促进学习和生活效率,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对于这种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运动项目,学生有明显排斥现象,难道其它的体育项目锻炼起来就不累人了吗?这说明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一些偏见,归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品质薄弱、缺乏毅力。中长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会积极主动的锻炼,当然这也有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如场地、教学形式等),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是实施阳光体育的关键所在。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不喜欢中长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长跑耗时长、非常累人,特别是许多女生和一些肥胖的学生,在跑道上跑了一圈后,体力不支、腿脚发软、气喘嘘嘘,由于平时缺乏锻炼,练习不认真、不刻苦,身体素质较差,在中长跑测试中屡次达不到要求,压力较大,所以对中长跑信心不足。这样,就愈发地增加了对中长跑的畏惧心理,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中长跑的认识,让学生懂得中长跑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一般分成:知——情——意——行,如“知”就是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情”即对某一事物建立感情,“意”即产生意志,“行”是积极自觉地行动。当学生对练习中长跑的目和和意义明确后,就会建立感情,从而产生中长跑的意愿,也就会表现出自觉的行动,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也可对学生进行信心的自我回忆训练,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其它运动项目时的感觉怎样?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有利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同时感觉到自己的耐力不断地提高,增强自我锻炼的信心,比教师讲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帮学生认清“极点”现象在中长跑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会出现头晕、胸闷气短、体乏无力、恶心呕吐、口干舌燥等现象,即运动生理学的“极点”现象。这些生理现象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感觉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再也不想跑的念头,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常常“谈跑色变”的原因。针对学生这一心理,在练习前教师应先向学生讲明“极点”是人在长距离跑中,因内脏气管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也是生理变化的正常现象。通常人人都会有,只是有早有晚而已,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也就是锻炼水平高低的表现,此时只要坚持一下,并调整速度及呼吸的节奏,这一现象就会很快过去了。也正因为如此,它是锻炼一个人意志的过程,也是关键之所在,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难关。实践证明,只要学生了解了生理变化的原因和解决给自己带来“害怕”的问题,这样就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产生自觉锻炼的动力。
三、组织教学应灵活多变中长跑的一个特点就是距离长、动作形式单一和趣味性不强,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练习方法再一成不变的话,就会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恐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平时在组织教学中可采用变换跑的形式,如匀速跑、重复跑、间歇跑等,通过经常变换跑的形式,即可改变和调整学生的心理负荷,又能提高学生对跑的兴趣。还可采用变换队形跑、地形跑、图案跑、接力跑、追逐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耐力素质。也可变换练习环境,如爬山、越野或在校园内外的各种自然环境中练习,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到新的刺激,使注意力得到转移,减轻了苦与累的感受。也可采用在一定节奏的音乐的伴奏下跑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缓解靠意志力来坚持跑步时精力的耗费,这样学生的感觉就好多了。有时候教师还可采用项目选择刺激法,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有几名学生对中长跑练习有些厌烦、不想练,但又喜欢其它的一些体育活动,最后与教师交换意见后达成“条件”——学生按要求完成规定内容,教师留一点时间给学生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最后师生双方都达到了目的。当然,这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手段。同时,教师在练习前一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规定凡是按质按量完成者,方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活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和爱好。
四、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当“极点”出现时,学生的身体机能处于低潮,心理活动也较频繁,在表情和行为上有一定的痛苦感和疲劳感,跑速慢了下来。这时的学生意志品质也最脆弱,他们往往就会在此时放弃练习,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克服“极点”。如当学生出现“极点”时,教师就可用“坚持!”、“再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或“再坚持一下!”、“先调整呼吸”、“马上就会好起来”等等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能完成中长跑的练习。有意识的激励性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强化教育的调控,主动消除学生在“极点”出现时打退堂鼓的念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一开始学生往往会拼命跑,此时,教师还应注意提醒他们“先慢点跑”,教育学生要注意方法的使用。
五、确立目标促进催化作用“有志者,事竞成”。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一个学生的理想越远大,他对锻炼的目的就越明确,克服困难的动力就越大,对这,我心有感触。小学生富于理想,往往以人为镜,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心目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作为自己的榜样。由于中长跑运动比较单调、枯燥,加上成绩不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见效,学生极易发生动摇,产生退缩态度。这时候教师就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喜欢的一些体育名人,说说为什么喜欢?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我国优秀运动员们的优异成绩是如何的来之不易,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的成长过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一定要付出代价,从而确定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定向,正确对待自己的未来,在困难面前主动下决心,体会到当遇到困难时尚未下决心似乎“一筹莫展”而一旦决心下定又觉得“不过如此”。使其相信,胜利处处来自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以促使小学生乐于中长跑的锻炼。总之,中长跑运动是体育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成绩又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
让他们保持必要的训练,这些孩子在跑的过程中要匀速,保持他们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随跑,就是跟上一个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不要拉得太开,让他们能形成梯队。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个单步,一直保持吸气,再跑三个单步,一直呼气。如果气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张的太大,否则,进冷气会肚子痛。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或者采用跟随跑战术: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力争在最后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
还有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关于小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几点体会
400米、800米跑是各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的项目之一,也是参赛运动员最多的项目之一。中长跑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耐力,是运动负荷大的周期性运动项目,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有氧耐力。而在实际训练中,中长跑训练往往比其他体育运动项目难以开展,其原因有多方面:教师宣传力度不足;训练手段陈旧、单一;训练过程急于求成,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学生认识偏差,认为中长跑运动是件又苦又累的体育运动;忽略了培养良好的动机和态度等等。由于种种原因,以至到训练时,相当多的学生出现消极态度,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地影响了训练的质量。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中长跑训练课呢?我想除了受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下面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细心引导
1、注重中长跑技术动作的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目标要从小到大,训练的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渐进,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在学习中长跑时,最初先分解技术动作:首先学习原地摆臂,结合呼吸节奏: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正确的呼吸方法,使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协调地配合;再结合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等转入快速跑;然后再练习弯道跑。教师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要讲解示范清楚,而在讲解示范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加以体会,身体怎样倾斜,脚掌怎样着地等。教师再加以概括:克服离心力,身体向内沿倾斜,左脚前外侧着地,右脚内侧落地,左臂离身前后摆,右臂前内往外摆,最后把这些动作连贯起来。在跑的过程中,注意动作的协调性,练习时,有的学生往往出现协调性偏差,跑步技术动作僵硬等,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
2、注重训练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每次训练,教师尽量做到既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又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达到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因材施教,这样,学生个人练习密度和运动量的安排比较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正常情况下,中长跑训练脉搏应控制在(130—150)次/min,最高不能超过170/min。一般情况下,匀速的长时间跑是不易疲劳的,但可使心脏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工作,从而得到锻炼;而较长距离的间歇跑的练习,强度就要提高了。这就是要求在课堂训练中让学生用心率跳动次数来控制自己的运动量。
3、注重中长跑训练方法的创新。在训练时要克服中长跑的单调枯燥给部分学生带来消极的态度,不要让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习、不愿意练习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训练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情况,在实施中长跑练习中采取“注意力转换法”来诱导学生参与练习,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练习中的快乐,享受中长跑训练带来的乐趣。教师可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变换中长跑的形式:采用游戏跑法,如运球跑,“8”字跑,蛇形跑,负轻物跑,3min变换跑(在围绕球场跑,每跑一圈变换一种方法)等方法;也可以采用竞赛跑方法,如超越领跑竞技法(又称你追我赶法),两脚交换跳绳分组竞技法等等,还可以采用自然地形跑:练习时用斜坡等自然地形的郊外跑。这样可以消除长距离跑步的枯燥。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活动下来,虽然个个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活跃了教学的气氛,从而完成了训练任务。
4、注重利用训练结果的反馈作用。学生在学习中长跑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成效,学习成绩的好坏,这些都可以强化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看到自己不足,也可以激起克服缺点的决心。我每日告知学生个人的训练情况和取得的最好成绩,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意义,这种反馈信息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利用反馈信息作用时,教师的评定应力求公正,使学生保存对评定的信任,同时应注意多鼓励少批评,大量事实证明,受表扬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经常受批评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因此,教师要及时告知学生学习结果,要公正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鼓励多于批评,充分发挥反馈信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
二、耐心说服
1、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消极态度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增加对学生的宣传力度,讲清中长跑的意义。首先可从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向学生说明中长跑锻炼对身体的好处,使学生深刻认识中长跑不单单是跑步,而真正是人体重要器官的较量,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中长跑锻炼可通过心脏使血液大量吸收氧气,它使人头脑清楚,学习效果更好;再者中长跑锻炼要大量吸气,在这大量吸气的过程中,它的深呼深吸过程可促进胸部增长和内脏发育,增加肺活量。其次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说明,中长跑能消耗多余的脂肪,是最佳的塑身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重视中长跑锻炼意识。
2、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的解决方法。一个体育教师要上好一节中长跑训练课,培养优秀的中长跑人才,除了抓好日常的训练外,还要兼顾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对人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提高中长跑的能力,要使学生取得优越的中长跑成绩,就先要培养他们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这种优良的心理品质。针对这些,在进行中长跑训练时,教师首先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根据学生体质不同分别采取适当的运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最大限度的运动量,在运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都能克服在练习中出现不良的意志品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来完成,达到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的目的。其次弘扬马家军的顽强事迹,与把自己培养成为跨世纪的人才结合起来,树立为校争光的观念。对学生讲解我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王军霞、曲云霞的成长经历,她们就是从小刻苦训练,才能战胜困难,达到为国争光的目的,达到完成训练任务的目的。
3、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极点”的解决方法。“极点”是长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教师及时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当再现“极点”现象时,会产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四肢无力,但只要加深呼吸,调整跑速,用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迎来第二次呼吸。针对中长跑的“极点”,在训练时要重复安排均速跑、坡度变速跑、追赶跑等,通过这些练习能地改善负氧债的承受力,在较疲劳时还能坚持下来,达到克服“极点”的目的。同时要克服“极点”,教师也可采用心理调节的方法,在学生练习出现“极点”时,用鼓励、说服、命令等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同组参与竞技的同学身上,达到注意力转换的目的。另外,学生也可以用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我命令、自我说服等方法来对个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调整。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困难、难以坚持时,心里默想,“我不比别人差”、“我能”等来克服自卑心理。
总之,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便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个性尽情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按时按质完成,达到完成训练的目的,成绩提高明显了,比赛时自然就会取得好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