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题《红楼梦》选读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题:《红楼梦》选读
《宝玉挨打》习题精选
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完成后面问题。
1.“宝玉挨打”后,最后出场的是贾母。试从文中摘录关于贾政的行为和神态变化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
2.贾政一开始“喝令”痛打宝玉,为什么贾母出场后又“叩头认罪”?这是否前后矛盾?。
3.宝玉的“流荡”行为为封建卫道者的贾政所不容,而身为贾府至尊的贾母却极力庇护,这又是为什么?。
4.试分析贾母驯服贾政的主要手段。
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分别来探访,依据文章内容比较二人的特点并回答问题:
5.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这是为什么?显示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6.“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是宝钗探望宝玉时,对宝玉说的第一句话。虽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试加以分析概括,并指出宝钗的性格特点。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言外之意: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①对贾政毒打之事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宝玉的劝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宝玉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钗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黛玉见宝玉,哭了半天之后,只说了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包含了黛玉怎样复杂的心情?。
8.就宝钗、黛玉探望宝玉一节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且交待调剂之法。显示了她的稳重安详,也暗含着她急切地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成分。
B.黛玉未见被打的宝玉,却早已“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这“无声无泣”充分说明黛玉的爱是摒弃世俗、强烈真挚的。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也可看出他在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
D.这节内容,曹雪芹以生动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青年男女纯洁美好的爱情,也表现了反动腐朽的势力对这种爱情的摧残。
9.就这一节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言行的对比,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B.作者通过宝钗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的纯真的爱情。
C.黛玉见宝玉,作者着力写了宝玉的心态动作和体贴对方的话。采用反客为主的写法从侧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爱情。
D.宝钗、黛玉的言语丰富深刻,含蓄丰蕴。言虽尽,而意无穷,显示出曹雪芹高超的艺术笔力。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参考答案: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1.迎接→躬身陪笑→跪下含泪→陪笑→叩头哭→苦苦叩求
2.不矛盾,贾政的“痛打”是为了维护封建的道德,而贾母出场阻止的手段也是封建的“孝道”,所以作为封建卫道者的贾政才“叩头认罪”。
3.作为贾府惟一的继承人,贾母对贾宝玉是一种“溺爱”,就像老母鸡爱它的小鸡一样,可是却客观上起到了纵容保护宝玉的作用。
4.贾母用来驯服贾政的是封建主义的“孝道”(分析略)
5.原因:①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②已哭了大半天,“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怕别人取笑。性格特征:①对宝玉爱之深切;②处事小心谨慎。
6.言外之意:①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②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③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但却用“我们”这个代称,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宝钗性格特点:从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钗是一位温柔、贤良、端庄的“大家闺秀”,但又谙于世故,城府极深。
7.这是一句只有深爱宝玉的黛玉才能说出来的话。话虽短,但意味深长,是汹涌的感情,跳过悲伤的阻塞而喷溅出来的一句话,这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而更多的是对宝玉的发自心底的纯洁的爱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8.C 9.B
课外延伸阅读训练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2题。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风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可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主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抬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来,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清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事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座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报进去了。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薄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觑。只听见凤姐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临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间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戍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共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敝,次日一概都蠲了。
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注]①[对牌]用木、竹制成的支额财物的凭证,上有标记,从中劈作两半。支领财物时,以两半标记相合为凭。②[铃()来]约束、管制的意思。钤,销。③[呈文京榜]都是纸的名称。呈文纸是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一种质地较结实、价钱较便宜的纸,旧时写呈文及商店簿记多用之;因其含有麻质,又称麻呈文。京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榜纸,因其规格适宜于向京城销售,故称京榜。④[纸札]也作“纸扎”“纸劄”。这里是“纸张”的意思。札,古代无纸,字写在小木板上,叫“札”⑤[随时举哀]这里指分派奴仆随同死者亲眷一起号哭,举哀本是孝眷的事,但旧时有钱人家为了装满门面,也令奴仆或专门雇人来一同哭丧,以示悲痛。⑥[描赔]照原样赔偿。描,照底样描摹。⑦[黄昏纸」旧时有丧人家,每日按一定时间在灵前烧纸钱,日落黄昏时烧的那一次,叫“黄昏纸”。
1.王夫人“眼看着凤姐出神”,这眼神传递什么信息?
2.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动机是什么?
3.“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这一语言描写表现王熙凤什么性格?
4.“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这一细节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5.“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问的是什么意思?
6.从凤姐想的“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等五件来看,他办事是怎样理出一个头绪来的?表现凤姐什么样的才干?
7.“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这一句的叙述角度为什么跟上文不一致?
8.来升与众人的议论对表现王熙凤的性格与才于有什么作用?
9.从来升与众人的议论中看中国人的民族性,你有什么领悟?
10.从凤姐与来升媳妇说的话来看,前述五个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凤姐的对策是什么?
11.王熙凤布置任务有哪些优点?
12.《红楼梦》全书写王熙凤,总的说不是一个正派人物,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则着重表现她出色的才干,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有一个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王夫人心里已经同意贾珍的请求,就看凤姐自己肯不肯了。
2.卖弄才干,提高威望。
3.才高气傲,非常自信,在王夫人面前又表现得尊重长辈,谦虚谨慎,善于恭维。
4.前面写“王夫人见说得有理,便不做声”,毕竟没有明确表态,凤姐要有王夫人的话才敢接牌,用以表现她在王夫人面前是非常谨慎的,她深知自己的命运维系在贾母、王夫人身上,一旦引起王夫人心中不快,嫌她自作主张,她就会失去恩宠。这一处细节描写也表现了凤姐心细。
5.从凤姐的答话可知,问的是,你今儿打算做什么。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6.她根据自己的了解,分析宁国府的弊端,作出相应的对策。她虽是荣国府中人,但是她对宁国府中事也了如指掌,可见她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个有心人,她思虑周密,条分缕析,能够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制定防范措施。
7.这是作者转向读者说话,一面肯定王熙凤的考虑完全符合宁国府情况,一面引读者注意王熙凤的处事。
8.从侧面烘托王熙凤的泼辣和他的威望。
9.提示:中国向来是个人治社会,一切全看主持者的作风手段,你松,他也松,你紧,他也紧,中国人又是要面子的,生怕脸面上过不去。
10.最主要的问题是“家人豪纵”。对策是整治作风,赏罚分明,而且人人平等,不讲情面。
11.一是分工明确,二是严格的保管制度,三是有严格的财务制度,四是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五是有层层监督制度,六是赏罚分明。
12.辩证地描写人物,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妍媸毕现。
《抄检大观园》阅读思考题
1.引发“抄检大观园”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为什么王夫人“气色更变”、“泪如雨下”?
2.王夫人质问王熙凤时,王熙凤以委婉曲折的方式从六个方面为自己开脱,概括这六个方面,并指出从中看出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征?
3.面对抄检一干人的到来,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现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而惜春胆小,见了这个也害怕,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比较两人的不同,谈谈两人的性格。
4.王夫人没有采纳熙凤“平心静气暗暗访察”的建议,却听从了王善保家“带人到各处丫头的房里搜寻”的话,王夫人的用意何在?暴露出怎样的矛盾? 参考答案
1.一个绣春囊 原因:①怕外人知道,贾府的脸面受损 ②怕在同邢夫人的斗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2.①香袋是外头雇工做的,我不会要 ②我即使有,也不带在身上 ③年轻奴才多,且又常进出园子 ④主子也常带小姨娘过来走走 ⑤园内丫头多,个个有嫌疑 ⑥园内人懂人事的,可能从外头得了来的性格:辩解十分精彩,讲的头头是道,表现了她的百般伶俐机变精明的特点。
3.探春反感这次抄检,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丫环,表现她有胆有识的个性。惜春胆小怕事,惟恐累自己,表现她无情无义甚至冷酷的性格。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4.王夫人有清除宝玉身边“妖艳”丫头的直接目的,更有想在同邢夫人斗争中摆脱被动的意图。暴露了贾府内王夫人和邢夫人两大主子之间你死我活的派系斗争。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第二篇:《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
《诉肺腑》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
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
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抄检大观园》
大观园里住着“金陵十二钗”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宝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还有为这些人服务的大群婢女。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园内山石背后抢到了一个“绣春囊”——这是当时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信物,其实并不足怪,但在持有双重道德标准的荣国府当家人的眼里却如同洪水猛兽,深恐因此而败坏自己的家声,必欲查个水落五出而后已,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如果往深处追究,还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荣国府内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宝玉身边“妖艳”丫头的意图——从王夫人拒绝凤姐“平心静气暗暗察访”的办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检之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这场旨在整肃荣国府内部秩序、改善人际关系的闹剧,其结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内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从此,不仅大观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乐,连荣国府也日见其衰颓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春“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番话,可说是给这场闹剧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揭示了它的悲剧实质。
作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迫害而死,有些被逐出府,连充当抄检急先锋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现世报。
四、品读鉴赏
《诉肺腑》提示: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其思想感情。
方法;点评法
1.课文第三段,史湘云以及袭人对宝玉规劝的一段对话描写: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史湘云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不及宝钗那样深。史湘云的言词表现了她的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袭人与湘云一起规劝宝玉,表明了袭人与宝权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显然,湘云、宝钗对宝玉的规劝是善意的、真诚的;宝玉的反感,是自然的、真实的,都是无可指责的。
2.课文第三段,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账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
袭人道:“„„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宝玉视黛王从来不讲“混账话”,显然,这是宝黛爱情的根本。
3.课文第四段描写了黛玉听了宝玉的知心之语后的内心状态: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烧,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这八个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复杂的心理状态。黛王幼年间也曾受过封建教育,但并不严格,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观念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保持了纯真的天性;又因父母早逝,生活孤单,她只能从寻求知己中获取感情的慰藉。来到贾府以后一她和宝玉很快就达成了感情上的默契,并发展成了爱情;而与此同时,她又不能不想到,宝玉作为荣国府的唯一继承人,身边有那么多的女性,他能唯独钟情于自己吗?现在,她听到宝玉亲口说出“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而且是当众说的,怎能不“又喜又惊”呢?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它能否变成现实呢?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下,没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自由相恋的情人是很难结合的,更何况在这诗礼簪缨的大家族里,“金玉之论”似乎已成定局!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也是寄人篱下的黛玉所特有的一种心态。
4.课文第五段,宝玉对黛玉诉说的肺腑之言。
①宝玉乃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见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这是宝玉对黛玉从内心中吐露的真实之言。
《宝玉挨打》提示:
《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是封建卫道者贾政和封建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第一次以剧烈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场面对面的冲突。品赏的重点放在:①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贾政、宝玉、王夫人及贾母的表现,如何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②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先后去探伤,两个人的言行不同,表现了各自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品赏一:众多人物在宝玉挨打事件中的表现,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宝玉挨打”是怎样引起的宝玉为了丫鬟金钏儿跳井自杀,正在徘徊懊恨而弄得精神错乱时,恰巧碰到贾政走来,和他“撞了一个满怀”!如此莽撞,足使贾政恼怒,何况,贾政因为宝玉没有和封建官僚贾雨村好好应酬,本来就不高兴;喝问之下,见宝玉神经不够正常,气更加惹大了。恰恰又在这时,忠顺亲王府派人来查问名艺人蒋王菡的下落,暴露了宝玉在外结交艺人,在贾政看来是“流荡”行为;偏巧又碰上贾环乘机进谗,把金钏儿投井的事加以夸大歪曲,说成是宝玉“强奸不遂”,在宝玉的“不肖种种”上又加了一条“大逆不道”;这就把贾政“气得目瞪口呆”“气得面如金纸”„„情节的层层推展,把贾政和宝玉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一齐集中起来、交织起来。贾政凶恶地大叫:“拿宝玉来!”
2.贾政的忧虑 宝玉被贾政的仆人逼着走来。“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在贾政看来,封建主义的一套“诗书礼教”已在宝玉身上失效,只有毒打才能改变宝玉。表面上看,这场毒打含有金钏儿投井的因素,好像贾政也十分看重这个婢女的人命。其实并非如此。在“打”的过程中,支配着贾政的思想动机是: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哪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贾政是在担心宝玉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第三篇:红楼梦选修课复习题
《红楼梦》赏析选修课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谐音意义
1、甄士隐 /真事隐去
2、贾雨村 /假语存焉
3、单聘人/善骗人
4、卜世人/不是人
5、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6、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7、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二、填空题
1、《红楼梦》80回作者是曹霑、号雪芹、字梦阮
2、《红楼梦》80回手抄本名叫《石头记》
3、《红楼梦》120回刊印者是程伟元
4、《红楼梦》后40回整理者不是高鹗
5、《红楼梦》后40作者是无名氏
6、《红楼梦》手抄本“甲戌本”是1754年抄写的。
7、《红楼梦》手抄本“己卯本”是1759年抄写的。
8、《红楼梦》手抄本“庚辰本”是1760年抄写的。
9、《红楼梦》的批注者主要是脂砚斋与畸笏叟。
9、曹雪芹祖籍是辽阳,不是丰润与铁岭。
10、曹雪芹民族是汉族,不是满族人。
11、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为1763年2月12日。
11、著名红学家有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张庆善
12、一般所说红学研究包括曹学、脂学、版本学与探佚学。
13、在大观园诗社里,这些人诗号叫什么 贾宝玉——怡红公子 林黛玉——潇湘妃子
薛宝钗——蘅芜君 史湘云——枕霞旧友 贾探春——蕉下客
14、各用什么花作为比拟?
林黛玉——芙蓉花 薛宝钗——牡丹花 史湘云——海棠花
15、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相貌特征如何? ?
16、回目中下面生存编码指的是谁?
痴公子(宝玉)/痴女儿(黛玉)/时宝钗/憨湘云/ 敏探春/懦迎春/慈姨妈/慧紫鹃/呆香菱/贤袭人/俏平儿/勇晴雯/
三、判断题10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宝玉)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宝玉)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宝玉)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宝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黛玉)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黛玉)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宝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宝钗)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湘云)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湘云)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探春)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探春)
四、分析题20 A、下面是《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的场景描写: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请分析:作者描写中为什么没有薛宝钗对刘姥姥笑话的反应?
1、作者是故意不写,不是遗漏,是因为没法写,不写比写好。
2、薛宝钗的性格形象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3、大家得意忘形之际,宝钗表现与人相同,则有失淑女形象。宝钗不苟言笑,则又煞风景。
4、所以,不写为妙。
B、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贾宝玉出场的描写: 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请分析:作者描写中用许贬义词形容贾宝玉,究竟是什么意思?
1、封建礼教标准衡量贾宝玉行为性格确实如此。
2、贾宝玉有着另一套行为准则,是理想社会的追求。
3、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是“世难容”的,即超越各个时代追求个性自由、抵制异化的人类解放的理想社会的人物形象。
五、简答题20 试举三例说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艺术技巧
1、创世纪开篇:境界
2、后果前置:结构
3、伏线千里:情节
4、诗情画意:场景
5、惟妙惟肖:对话
6、镜头语言:视角
7、文备众体:文体
8、生存密码:人物
9、捉刀代笔:摹拟
10、元小说因素:叙述
六、论述题25
(一)试论述贾宝玉与甄宝玉的关系
1、两个人都对女儿情有独钟。甄宝玉比贾宝玉有过之无不及。
2、贾宝玉发现虽与他相貌一致,但话不投机。甄宝玉后考中举人。
3、贾宝玉是真宝玉,甄宝玉是假宝玉。
4、贾宝玉是作者的理想人物,甄宝玉是作者塑造的与贾宝玉对应的人物。
5、但是,两者都不是作者曹雪芹自己。
(二)试论述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的感情婚姻关系
1、林黛玉的贾宝玉的梦中情人(木石前盟)
2、薛宝钗的贾宝玉的婚姻妻子(金玉良缘)
3、史湘云的贾宝玉的续弦妻子(金麒麟)(据考证)
(三)试论述贾宝玉的文学形象与审美意义之关系。
1、贾宝玉是作者塑造的理想的孤独灵魂,是希望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不愿意被环境异化的性情中人。
2贾宝玉是任何社会也不能接受是“世难容”形象。
2、贾宝玉的文学形象是使我们在社会异化中保留童心未泯、抵制心灵变质的镜鉴。
3、现实中,贾宝玉只能作为我们欣赏的对象,不能作为效法的楷模。
(四)试论述薛宝钗人物形象。
1、是与林黛玉、史湘云并列的女性形象。
2、是与贾宝玉世俗婚姻的对象。
3、是在成长中自觉接受封建礼教的女青年。
4、是封建社会家庭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5、是一个相貌美丽不粉饰、才华出众不炫耀、富有感情不展露、刻意作人不要好的淑女形象。
6、是一个令人痛惜的无辜的旧时代牺牲品。
7、是中国文学人物画廊的一个复杂而成功的女性典型形象。
第四篇:[高三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案(二)
现代散文选读2
一、什么是散文
二、散文的分类
(一)叙事散文
(二)抒情散文
(三)哲理散文
四、散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1.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考查的主要形式:
1·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的 2·文段层次安排的作用是什么 3·文段层次的划分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5·文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例1(2006年高考天津卷)的第16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说村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辩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
例2(2006年高考江西卷)第1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臶,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9.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
答:
例3(2006年高考辽宁卷)第2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杨柳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森无所爱好好预防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有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顺利发展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从事贸易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 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扬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屜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期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叫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记得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你是不是越多得高,越行政区域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集会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云,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楮联合行动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楆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扬。
[注]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对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是‚垂杨‛。(文章发表于1935年。有删改)
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
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
布局谋篇的题型
a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a.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b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解题示例:(1)[2006年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附原文首尾两段: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答]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2)[2006年北京卷第20题]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附原文开头两段: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臵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儿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别人玩,自己却借此抽身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地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定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答]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如何爱书,第二段主要写“书虫”怎样爱读书。第二问:从“书虫”爱书,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题
1、高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
2、紧抓主旨句、文眼句不放松
3、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
4、关注散文的写作背景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当堂反馈
一、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4题。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根,枯枝萎叶,也喜欢古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倾斜玉栏折裂,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砍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看到这些零星琐碎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它们,直到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像它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涵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涵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失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以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姓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作者在阐述“破碎的美丽”时,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的?为什么要这样展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诗意的栖居(节选)张晓惠
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地发现,小城那古香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
曾在浙浙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经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中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的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橙黄橙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要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哪怕是缺损的,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的却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近了悠悠的岁月。
小时侯,住在机关大陡的我们是多么的钦美住在这些小巷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进藏打游击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现出她诱人的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棕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走红豆做的眼晴,还有全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呈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郡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折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
诚然,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古巷这块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志的栖居‛又顽固的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西汉的小城,常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讲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铜筋水泥火柴盒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意味。
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的嬗接与链接 ——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公路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浙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1.文章写眼前的古巷“无奈的向着夏目的太阳”、“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二三两段分别写了小巷的哪些方面?这些内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第四段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郡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折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这句话能否省去?为什么?
第五篇:《<红楼梦>选读》水平测试卷
(供高二文科班使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
1.《红楼梦》的别名有《 》、《 》、《 》、《 》等。
2.曹雪芹,名(),是满洲()旗人。祖父名(),父亲名()。
3.《<红楼梦>的神话》一文中说:《红楼梦》中的世界被呈现出来的主线有两条:一
是叙事的主线,即();一是意念上的主线,即()。整部《红楼梦》就以()为经,以()为纬,交相编织并相交映衬而成。
4.舒芜认为《 》堪称《红楼梦》的主题歌。其中有不少名句广为留传,如()()()等。
5.王蒙认为,“宝玉挨打”是个大事件,也是一大高潮;它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王蒙还说,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是圆的而不是扁的”,【当然,对()和()例外,笔到之处,充满厌恶】这个“圆的”“扁的” 文艺理论源自英国()的《 》一书。
6.《红楼梦》第一回有一首绝句:“(,!,?)”第一二〇回有一组偈语:“(,!,?)”首尾圆合。
7.《红楼梦》结构上有三个鲜明特点:()、()、()。
8.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最大的伏脉是(),全书巨大的主题是()。
9.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影响较大的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另外还有蔡元培的()、王国维的()、胡适等人的()、毛泽东的()等等。
10.“金陵十二钗”指的是()、()、()、()、()、()、()、()、()、()、()、()。
二、简答题
11.“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这是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后贾母对王夫人说的一段话。詹丹赞为“神来之笔”,试为之申说。
答:
12.邓云乡认为,《红楼梦》的结尾“是差强人意的”、“是符合《红楼梦》的体例的”。试为之申说。
答:
13.《红楼梦说梦》的作者二知道人说“太史公纪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纪一世家”,“然曹雪芹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试为之申说。
答:
14.刘梦溪说《红楼梦》“就反映生活的丰富性来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其包含的文化因子来说,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试为之申说。
答:
三、语段阅读题
15.阅读“宝黛葬花”片断(见《<红楼梦>选读》p、32),回答文后问题。
(1)“黛玉葬花”有怎样的思想内涵?
答:
(2)宝玉的“水葬”与黛玉的“土葬”表现了二人性格的何种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答:
四、高考典题举隅
16.(2008年江苏卷第24题)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郭沫若创作的《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分别借用了我国女娲炼石补天和天方国古代的神鸟“菲尼克司”从死灰中更生的神话材料。
b.巴金的《家》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它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走到了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其中写了一个幼稚而大胆的旧礼教的叛徒——觉慧。
c.《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脱险后到达南郡,突然大哭,说如果荀彧在,决不会遭此大败,这是曹操在痛骂诸谋士无能。
d.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e.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除了金钱,对任何人都没有感情,他破例为病危的妻子花钱求医,也是因为妻子一死,她名下的财产就要分给女儿。
17.(2008年江苏卷第25题)简答题
(1)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2)《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
18.(2008年福建卷第9题)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要离开曹操,曹操设法挽留他,但关羽去意已定,把曹操送给他的金银财宝和汉寿亭侯的宫印一并送还。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三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