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用类文本教案
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访谈)阅读学案
编制:于宝龙 审核:房立平2012-11-26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l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l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 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 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 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2)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3)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她只能活七小时”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个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得打电话,要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 “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6分)
2.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6分)
3.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寂寞出学问
——《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
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绍德: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 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而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当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当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的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着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原载《解放日报》2009年9月11日第17、18版,有删改)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6分)
20.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6分)
21.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第二篇:环保类教案
[一]课题:“地球做了一回原告” [二]教时计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目前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2、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法律意识和表达能力等。
2、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情感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任翁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育学生从每一件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难点〉: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把环保落实到行动中。
[五]课前准备:
1、、资料及道具准备
在课前的一个星期内,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及相关法律等方面收集图片、图表、数据等资料。同时准备法庭上的道具(职位牌、原告牌、被告牌、法官服装、观众席等)
2、分组
根据课前教师布置的任务,按照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
声污染等,将学生大约分为四个小组。[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开庭审理“程序
1、角色扮演:由班长担任“审判长”(穿上自制的法官服装,戴上法官帽),课代表扮演 “地球”作为原告方,A—J十位同学分别代表被告方。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作为双方的辩护律师。教师和其他同学作为观众。
2、“审判长”、原被告双方及代表律师到教室前方入座。
2、“审判长”宣布案件:二零一零年的某月某日,“地球”将A—J十种人类告上了法庭,控诉他们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碳、乱砍滥伐、制造“白色污染”等种种行为。
3、“审判长“告知当事人相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如没有任何异议,正式“开庭”。
(二)进入控诉与辩护程序
1、原告方呈现证据
目前,“地球”正在遭受的折磨:(1)森林面积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2)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
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是不可逆转的污染。(3)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 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4)世界人口急剧增长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多亿人口,而且还在快速增长。由于人口暴增,使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也愈加严重。(5)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6)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7)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
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8)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9)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10)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2、原告律师甲发言
作为辩护律师,我代表当事人发言:A—J严重破坏了我当事人的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A使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和破坏;B使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加剧;C使野生动植物大量灭绝;D使世界人口急剧增长;E使水污染不断加剧,饮用水资源越来越少;F大量使用农药和其他有毒化学品;G使海洋污染严重,渔业资源减少;H使臭氧层遭到破坏;I使酸雨破坏土壤及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J使地球温度明显上升,出现“温室效应”。
3、被告方乙律师答辩
虽然环境被我们改变了,但是我们人类已经改变了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经济已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人类不管是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比起以往已经多得更多,我们也不再称地球为“地球”了,我们已把她改名为“地球村”、、、、、、难道在失去一部分东西的同时,我们又得到了更多东西,这也错了吗??
(三)进入互相辩论程序
1、原告方辩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生命的家园,她是我们全人类的妈妈。我们应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爱护她、保护她,而不是肆意的破坏、践踏她!
2、被告方辩护:地球她本身在很多方面就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况且在地球上有很多东西都是可再生的。我们没有必要只顾眼前的这些利益而放弃更长远的利益。为了我们人类,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3、其他同学加入辩论、、、、、、(四)进入终结程序
1、“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观众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2、判决结果:根据《世界环境保护法》及各方意见,原告方“地球“取得胜利!
(五)小结
由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收集与讨论的结果。
例如:
1、随手关闭水龙头;
2、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
3、不乱扔废弃物;
4、买菜、购物多用布袋;5;吃完口香糖后包好、放好;
6、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和废旧电池、、、、、、[七]教师总结
(一)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每个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都应该做到:
1、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防治城市环境污染;
4、推广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环境,坚持植树造林;
5、加强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环保产业;
6、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7、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境意识;
8、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二)为了人类的美好未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用法律这一武器来维护环境。例如我国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三)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自觉接受环境教育,并积极传播环境科知识,同时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探究与学习,学生们应该基本上认识到全世界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这些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希望青少年学生能把环保意识带入学习和生活中,最好落实于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而我们作为成年人,作为师者,更要起带头作用,不为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也应该爱护、珍惜、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地球!我们中国也一定会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也已证明,我们成功而完美地举办了“绿色世博”!
第三篇:爱情类教案
爱情婚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不管中国还是外国,人们情感体验是一样的,都有酸甜苦辣,都会经历离别的相思、相聚的甜蜜和分手的痛苦。我们现代人要谈恋爱要结婚,其实古人也是如此。那么今天通过对古典爱情诗词的解读,来了解古人的爱情婚姻生活。
一、先秦爱情诗歌
先看《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集中收录很多反映爱情和婚姻的诗,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距离我们两千多年的古人的爱情婚姻状况,了解他们在爱情婚姻上的体验,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旨:对所爱之人(伊人)的苦苦追寻。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主旨:青年男子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踟蹰:音chíchǘ,徘徊不定。娈luán相貌,美好。悦怿:喜悦。牧:野外。洵:实在,诚然。
主旨: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主旨:女子思念情人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杰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伯兮》的主旨: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思妇诗 伯:丈夫的尊称。
谖草:又名萱草,俗名黄花菜、金针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以为可使人忘忧。译文:真英勇啊我那伯对,他是国家的英杰,丈二长杖拿在手,为王出征走前列!自从出征他往东,头发不梳乱蓬蓬。哪是缺少脂和粉,为谁梳洗为谁容!盼落雨啊盼落雨,谁知红日东方起。每次想起伯出征,痛在头来苦在心!哪里找到忘忧草,栽在北堂要趁早。每次想到伯出征,心中郁结多烦恼!《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诗中诉说了她与氓恋爱、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抒发了胸中郁积的怨愤。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下广大妇女受欺凌损害的悲惨命运。
再看《楚辞》。《楚辞》是我国南方文学的代表。《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二、汉代爱情诗
再看汉乐府诗歌。《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xī!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山头),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下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的大意是----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附:韦庄 《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jiān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这是一首弃妇词。弃妇上山采蘼芜,下山时遇到弃她而去的丈夫,问他新人何如。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文人所作。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是一首思妇诗。妻子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三、唐代爱情诗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四、宋代爱情诗词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回忆往昔与唐琬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
第二层: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写词人被迫与唐琬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两层: 第一层:换头三句。写沈园重逢时唐琬的表现。
第二层:最后几句。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陆游《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第一首:回忆与唐琬离异后在沈园偶然相遇的往事,写物是人非之感。借景抒情:斜阳黯淡,画角声哀,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之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枝老不吹棉。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第二首:主要抒发诗人对唐琬坚贞不渝的感情,写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清照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
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安上已脱’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
一剪梅 李清照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阙,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政(正)易安作也。”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中国式婚姻破裂十大元凶
夫妻经常不重视生活细节,常引起夫妻间的冲突或冷战,为此,权威专家总结了家庭生活中影响婚姻幸福的十大细节,同时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手段。
“这么晚才回家,你和谁约会去了?”丈夫一回家,妻子就不停地翻他的手机,检查有没有陌生的电话号码和肉麻的短信,甚至当他与异性多说几句话也醋意横生。
点评:这是因为给对方的空间太少。多培养自己的爱好,到小区健身中心去跳舞、散步,当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后,就不会把注意力一味地盯在对方身上。
以性为罚:
女方裹着被子先躺下,男方随后也上床并要求性生活。女方坚决不同意。
点评:把不良情绪和性生活掺到一起,会对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时,丈夫应该询问妻子是身体不舒服还是不开心或者工作太累,随后给予对方适当安慰。妻子如果情绪不佳不愿意进行性生活,最好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让丈夫了解自己是因为愤怒没有发泄才没有心情过性生活,而不是对丈夫的一种惩罚。警惕:我正遭受丈夫的“性报复” “离婚”威胁:
吵架时,丈夫说:“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吧。”妻子说:“我怎么嫁给你这样的人,真后悔。”
点评:常把“离婚”挂在嘴边是给对方的一种威胁,时间久了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会出现信任危机。婚姻不只是一纸证书,更是一种责任。
改造对方:
一方的家人吃饭时喜欢聊天、夹菜、劝酒,他们觉得这样才热闹、才亲近。而另一方的家人在吃饭时却不喜欢说话,吃菜要夹离自己近的,想吃其它的菜就要使用公筷,他们认为这样才文明。家庭聚会常常因此不欢而散。
点评:夫妻千万不要互相指责,应该通过沟通向对方改变,两个人慢慢地向对方靠 拢,就会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切记不要有改造对方的想法,这样做是徒劳的,因为人改变自己都很难,何况是改变一个家庭。
一味索取:
“婚后的家务活都是我一个人干,她连碗都不洗一个,却挑剔我切菜块太大,这个菜糖放多了,那个菜盐又放少了。”
点评:夫妻都要记住这样一句话:“有付出才有回报。”当你从对方那获得关爱时,就要用语言或行动来表达对对方的感激。例如,当妻子正在做家务时,即使你插不上手,最好站在旁边和她聊聊天,说句“你辛苦了”,让她感到劳动的价值得到丈夫的充分认可。当然,如果在做家务时认为它是一份苦差事,那么最好别干。因为越干心情越差,而且还随时会把这份坏心情当成袭击对方的炸弹。主张:宝典 逃避做家务的超级秘籍
不予体谅:
不少职业女性在紧张工作一天之后,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做饭,正在厨房忙碌时,由于丈夫在单位受了领导的气,一进门就开始发火:“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做好饭,你都干什么了?”
点评:当对方发脾气的时候,要给予应有的体谅,“你辛苦一天,先洗把脸,饭马上就好”是最好的“灭火器”。当然,发泄不良情绪的一方应该经常去做一做体育锻炼,让怨气随汗水一起蒸发掉,或者在小河边和树林里等无人的地方大喊几声。
恶语伤人 :
夫妻俩一起开车去上班,女方一路狂喊,“你有病是不是?这样超车,你想死我还不想死呢!”阅读:高人高论 婚前婚后用眼技巧
点评:夫妻更要互相尊重,说话要给对方留一定余地。不可无所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非常过火的话“杀伤力”太强,这样就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委屈。
互不谦让: 有人常抱怨,“好不容易又盼到周末,上周末陪他去应酬了,这周他总该迁就我一下,陪我去逛商场了,可是他又有朋友结婚,还非要拉着我去。”
点评:如果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那么看问题的视野就变得十分狭窄。当冲突来临的时候,要体谅对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两个人才能找到一个和谐的切入点。
忽视丈夫:
不少女性有孩子后,就忽视了丈夫的存在,把心思全放在小孩的身上,一心想把孩子抚养好,甚至在情感上更依恋孩子。这让丈夫觉得除了孩子,妻子的心里还有自己的位置吗?
点评:当孩子长大后,夫妻就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在生活中要以夫妻为中心,只有三足鼎立的家庭才最稳定。一旦丈夫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到外面去寻找感情支持,这样很容易出现外遇,会使夫妻感情出现危机。
长期冷战:
“回家后,他就坐在电脑前面上网聊天或者玩游戏,根本不理我。”
点评:许多感情、婚姻的破裂都是从冷漠开始的。冷漠是婚姻生活中最可怕的,冷战时间过长,就会有一方厌烦这种状态,单方亮出“免战牌”,要么选择逃跑,要么投到新知己的怀抱。
一定不要小看这些小细节,这些生活中你不经意间的行为,不满都有可能会导致你们的婚姻出现危机。
幸福是一种能力
徐俐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能力,换句话说,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让自己获得幸福。这个能 力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女人首先要修炼自己,让自己有好的品德,好的性格,让自己成为一个可爱的女人,让自己值得被宠,被爱,被呵护。我相信,这也是男人一致认同和真心希望的。
我和先生也经常谈到这类话题:什么情况下,人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遇而保持爱情与婚姻的纯度?想来想去,除了忠诚于爱情这些形而上的理想之外,彼此的在意和关系的平等制衡,兴许是最有效的了。
因为平等,可能才会格外在意,谁也不能够轻意伤害谁,谁也伤害不起谁。平等意味着谁也难以离开谁,同时,谁也都离得开谁。这样的离开,伤害是对等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为了避免这种残酷的伤害,人在寻找外遇的时候,也许会多一层制约,多一点顾忌。除此之外,在很多时候,道德根本形不成制约力量。
我知道,我在这里处心积虑地说明,关系对等是阻止外遇的可能办法,在有些人看来几近可笑:有婚姻在,这年头外遇算什么?问题是外遇是要伤害婚姻的,而我总觉得在现而今这种浮躁得莫名其妙几乎让人羞愧的社会风气充斥过后,人们总该认为爱情和婚姻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一件事,那点神圣感迟早会在心底再度泛起。近期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女明星对媒体说,对爱情都不执著,人还有什么可执著的。哦,平时对她的戏没感觉,看到她说的这句话,立刻觉得这女子还是蛮可爱的。
寻找对等的匹配,不要寄希望于道德感的约束,我尤其主张女性在寻找婚姻匹配的时候,能找到和对方平等的最大公约数,这是自己给自己购买的最安全的保险。我们确实不能寄希望于别人。你要不漂亮,你就别要求对方太漂亮;你要没钱,也别要求对方太有钱,否则凭什么呀。除非你能找到可以与之换算的东西。
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人,通常在大的层面都比较清醒,所谓做大事,判大势,这种能力会给男人相当的压力。所以,适时地示弱应该是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聪明选择。不可能有全方位都优秀的男人,你的示弱就是对他所欠缺的最好体恤。装傻、示弱,女人其实并不损失什么,用示弱可以换来和谐,用示弱可以给予男人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男人大都幻想过这样的豪迈:身为男人,玉树临风,宽阔厚实的臂弯里偎着小女子,不管何时何地,小女子都大无畏地跟着男人勇往直前。这是一个很有原始质感的画面,很美,也很和谐。但在这幅画面里,需要女人很好地配合。男人会本能地寻找小女子,而大女子也要把自己嫁出去,嫁完了还要过得好,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会适时地示弱。再次强调,示弱其实并不损失什么。示弱的结果就是男人觉得自己很强大,示弱者藏在男人强大的怀抱里享受呵护。这样不好吗?
第四篇:爬行类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蜥蜴与陆上生活相适应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殖发育的特点。
(2)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2.能力方面
(1)学生通过进行观察、分析、类比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对爬行动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爬行类和两栖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比较,以及对占代爬行类中兽齿类牙齿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重点难点
1.蜥蜴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因为:
(1)蜥蜴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特点是理解晰踢适应陆生生活的前提;
(2)这部分知识是学生理解爬行动物的特征的基础;
(3)是理解爬行类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基础;
(4)为学习鸟类和哺乳类奠定基础;
(5)可使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观点和进化论的观点。2.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有亲缘关系为本节难点。因为学生对古代爬行动物了解不多,对兽齿类这个过渡类型更是陌生,不易接受。所以把这个知识点划为难点。教具准备
1.爬行动物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殖的录像;
2.龟、扬子鳄习性的录像或挂图;
3.兽齿类挂图;
4.模拟古代爬行动物生活的录像;
5.龟、蜥蜴标本。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出示标本引出课题
第五篇:朱子语类教案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二、作家、作品介绍
1、作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三、介绍理学产生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见教参
四、具体研习第一则。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数(shù)过:几次 略晓:大略通晓 厌:通“餍”,满足 得趣:明白其中旨趣 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
2、分析课文(师设疑)
(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熟读、精思、不贪多
(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他还特别指出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 者,须教有疑,有 口到。(3)对你学习的启示有哪些呢?(学生说)然后在轻松的下面两首诗的朗读中结束教学。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竹子 【今】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无肉令人瘦,无书令人愚。人瘦尚可肥,士愚不可亲。
第二课时
一、导入第二则的学习。
一天有人问朱熹:“平时做事时知道哪是天理哪是人欲,可是行动时却往往被人欲引了去,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样回答的。
二、朗读第二则,多种方式并用(一生读,齐读,自己大声朗读)
三、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
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仁:实现仁德
自家:自己 大段:仔细 以为:以„„为
四、朗读并思考理解文意(师设题生回答)
1、大路、小路指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大路:天理 小路:人欲 “无克己工夫”
(外物无官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
2、很明显这一则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理欲之间是怎样选择的?
圣人:自然存天理 贤人:先分辩再行动 普通人:克制私欲
(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比圣人稍差,普通人则在后天的修养中更加用力,时刻克己复礼,不为人欲所牵引,最后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
3、作为常人,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五、朗读二则三则。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朱熹的弟子问他:“现在应当读什么书?”那么他是怎样指导他读书的呢?到底应当读些什么书呢?让我们来学第三则。
二、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切己:切身 说话:说教 睹:察看 剖(pōu)判:辨别,分析 喻:明白 不肖:不才,不正派 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
三、理解文意。
1、本则围绕一个什么问题展开? 义利问题
2、怎样阐述义利问题的?(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
义利来源于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 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子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
3、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重义轻利”的观点?
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苟利国家生死以, 人生自古谁无死,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四、朗读全文,师简单总结
第一则:读书方法→义理 第二则:天理、人欲 第三则:义、利
五、合作探究
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
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该案将择期判决。
今年1月14日晚,重庆南岸区铜元局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称楼上房屋严重漏水,而该业主不在家,保安不能擅自进入他人住宅。民警随后赶往这处小区。
警方人士赶到后,发现这户居民的水管爆了,物管开始处理漏水,民警则发现卫生间有8个矿泉水纸箱,用胶带密封着,但被水浸泡,已经打湿。民警和物管人员帮着把这些纸箱搬到室内干的地方,却发现下方已被泡烂的一角露出了一扎一扎的红色纸张,里面竟然全是百元大钞,总计为939万元。这一案件很快被移送到重庆市纪委。钱的主人很快明确:它们都属于一位名叫晏大彬的男子。检察机关查明:晏自2001年底担任县交通局局长到2007年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63次共接受建筑承包商送钱2226万元——这一金额,相当于当地年财政收入的20%强。
参考发言: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朱熹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这才是朱熹原本的意义。朱熹不是教大家不吃不喝,而是为了说明精神的需求最重要,不要为了物质的需求,把精神的需求都废除了。这和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不因为物质生活低下而放弃理想的行为是一致的。
一个贫困县,挖出大贪官。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位巨贪,某家刊物还曾专题报道了他的“清廉勤政”事迹。今天,我们重提朱子的学说,不光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更重要的是,合理继承古人的精神遗产,为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今社会,物质虽然高度丰富了,但一些人仍是欲壑难填,在物质的狂迷中丧失了自己,完全突破了伦理道 德乃至法律的底线,“人欲”无度,“天理”何存?在对待个人获取财富的原则和途径问题上,朱熹倡导儒家“见利思义”、“先义后利”,认为对于“天理之公”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但不应否定,还应该加以宣传,而对于“人欲之私”的利己之心,则应受到道德和论理的规范和限制。因为“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地使用“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所以说,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的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六、课堂寄语: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