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答案(教学指导)

时间:2019-05-15 04: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答案(教学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答案(教学指导)》。

第一篇:毛概答案(教学指导)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指导》

“综合练习”的参考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D 5.B 6.C 7.C 8.B 9.C 10.D 11.A 12.B 13.C 14.D 15.B 16.A 17.B 18.A 19.A 20.A(二)多项选择题

1.AC 2.BCD 3.ABC 4.ABC 5.ABCD 6.ABCD 7.ACD 8.BC 9.ABCD 10.ABC 11.ABCD 12.ABD 13.AB 14.ABC 15.AB 16.BC 17.ABC 18.ABC 19.AB 20.ABC 21.ABC 22.ABCD 23.ABCD 24.ABCD 25.ABC

(三)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就是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使之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5、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6、答: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而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要求。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必要性:

(1)它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2)它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3)它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相互关系: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其中,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或“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材料分析题

1、(1)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以及其他领导者集体带领全党在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地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而,毛主席像永远保留下去。

(2)如何理解习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具意义? 答:①“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②“两个不能否定” 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当前国际形势、国内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作出的又一个准确务实的判断和清晰的论述。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长期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这是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起点。

2、(1)答:“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和以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的争议。

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斗争。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中国先进分子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答: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些具体主张上有一些具体差别,比如孔子的思想中虽也有大同社会的设想但毕竟是一种空想,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它把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提升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它从对少数人的思想批判,理想社会的设想逐步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但又应看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又不是绝对对立的,他们都为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在一些具体主张上它们也有相通之处,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这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AAADC 6~10:ABABA 11~15:DABBC 16~18:ABC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CD

4、ABCD

5、ACD

6、ABC

7、ABCD

8、ABCD

9、BCD

10、ACD

(三)简答题 1、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③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首先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④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⑤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⑴必要性: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⑵重大意义:①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还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四)材料分析题

(1)、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原因在于: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必要性: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重大意义:第一,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CCACA

6—10:BCBAD

11—15:CCDDC

16—18:DBC

(二)多项选择题

1、BDE

2、ABC

3、ABC

4、ABCD

5、BCD

6、ABC

7、ABE

8、ABC

9、ABC

10、ABC

11、ABCD

12、ABCD

(三)简答题

1、教材P75-76:

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二、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统战关系;

三、我国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执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教材P78-79: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3、教材P82-8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

三、广大劳动人民成为了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四)材料分析题

(一)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第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第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教材P85-8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5:DDBBC 6—10:BBBBB 11—15:CCDCA 16—18:AB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 3.BD 4.BC 5.ADE

6.ABCD 7.ABCD 8.AD 9.ABC 10.ABC

(三)简答题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教材P95:

一、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三、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把握哪几个方面?、教材P106:

一、不改革就可能亡党亡国;不初探就无基础;

二、初探的许多正确主张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

三、改革开放前是积累条件,改革开放后是坚持、改革、发展。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教材P102-105: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四)材料分析题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材料1、2、3中所指的积极因素有工人、农民、中间势力以及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点和长处,消极因素为反动势力,反革命以及其他民族、国家的短处和缺点。

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一对矛盾,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这两种因素的矛盾中通过他们之间又统一又斗争而实现的。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积极因素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是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可靠保证。

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因素比较多、比较快地向积极因素转化,并同时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的逆转。

(3)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国外经验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在贯彻《论十大关系》所确立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因而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方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5 ACDAD 6—10 BAAAA 11—14 CAA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 3.AC 4.ABCD 5.ABCDE 6.ABCD 7.ABCDE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①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②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概括。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答:(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3)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是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四、材料分析题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决定的。首先,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下已经实现的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其次,我国的现实国情是生产力还非常落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进入到成熟的社会主义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的;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标准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2)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有助于我们克服过去经常出现的急躁冒进情绪;其次,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第三,要求我们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5: AABBA 6-10: BCABD 11-15: ACCCA 16-19: DBDDD(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 3.ABC 4.ABCD 5.ABC 6.ABD 7.ACD 8.ABC 9.ABC 10.ABC

11.AB

(三)简答题

1.(教材P133)答:(1)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2.(教材P140)答: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发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3.(教材P141)答: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第三步战略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1)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家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3)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4.(教材P143)答:(1)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全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四)材料分析题

(1)答: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邓小平同志发表

了关于科学技术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讲话, 邓小平同志以革命家的胆略和理论勇气,敢于面对现实,坚持实事求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澄清了许多大是大非问题,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等著名论断。这篇讲话,如一声春雷,在全国理论、科技、教育等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震动,一扫曾经弥漫于思想理论战线的种种怀疑、诋毁“科技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阴霾。从此,神州大地迎来了郭沫若在这次大会闭幕式上诗意般呼唤的“科学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如春风送暖,激发了科学家的报国情怀,使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所以说1978年的春天是“科学的春天”。

(2)答:邓小平非常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现代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1988年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 BABAD 6—10 BBBCD 11—13 CDA(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CD 5.ABC 6.ACD 7.ABC 8.ABCD 9.ABCD 10.ABCD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三)简答题

1.答:①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2.答:①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②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③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⑤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⑥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答: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邪路。

②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4.答:①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四)材料分析题

(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是中国政府的首个宣传活动,体现了我国政府的一种战略关切,展现了中国制造的软实力。这一广告的主要诉求是竭力在海外宣传中国品牌,提升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使他们不再仅仅将中国看成一个成本低廉的市场。在面临新的世界形势之际,中国的这一宣传举措,对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一次广告宣传可能会换来品牌的关注度,但品牌忠诚度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由“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创造”,这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导向,其必要性在于: “中国创造”更有利于增强中国技术,有利于提升中国品牌,有利于增强中国利益。

第八章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5 CACCC 6—10 ACBAC 11—15 DCABC 16—20 CDCAA 21—25 BACBA 26—30 ACCCC 31—32 AA 多项选择

1ABCD 2.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D 7.ABC 8.ABC 9.BCD 10.ABCD 11.ABCD 12.AC 13.AB 14.ABC 15.ABC 16.ABC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BCD 22.ABC 23.ABC 24.ABC 25.ACD 26.ABCD

三、简答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理论意义:“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现实意义: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坚定了我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着我们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伟大力量。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所有制结构。第二在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上明确肯定了其姓“社”不姓“资”;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在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上,破除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单一化封闭性,提出了多样化的实现方式,第四,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⑵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动员、激励和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又是其落脚点。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

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答:(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材料分析题

1、(1)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垄断问题? 答:垄断一般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独占生产和市场。我们国家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大型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权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不能把大型国有企业称作垄断企业。深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经济效率等问题的治理,只能靠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来解决,决不能进行私有化改革。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产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有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控制力方面。即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 答:“大猫”指公有制经济,“小猫”指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还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也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各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好地解决就业,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非公有制成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形壁垒,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三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是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答: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C

5、B

6、C

7、D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ABC

4、ABC

5、ABCD

6、ABC

7、BCD

8、ABCD

9、ABC

10、ACD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3、为什么说“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答:“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国策,是国际社会和平地解决国家争端,稳定世界局势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1)“一国两制”发展了国家本质和国家职能的理论。

(2)“一国两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理论。

(3)“一国两制”发展了国体与政体相互关系的理论。

四、材料分析题

(1)答形势: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国坚定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立场: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保持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方针:和平统一; 政策:“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港人治港;

意义:洗刷了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并为解决国际上类似争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答:坚持一个中国及“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的政治前提,坚持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统一模式。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D

5、B

6、C

7、A

8、C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BC

3、ABC

4、ABCD

5、ACD

6、ABCD

7、ABD

8、AC

9、ABC

10、ABCD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 的结果.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独自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

(1)第一,蒙哥马利的思维依然是国强必霸的思维,这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国崛起进程中的铁律。所谓“国强必霸”的逻辑既有悖于中国的历史,也有违中国人民的意志。

第二,中国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是由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所决定的。

(2)第一,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第三,中国坚持合作共赢,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第四,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 CDCAB 6~10 ACBCB 11~16 BDCAA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BC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

9、ABCD

10、ABC

(三)简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3、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党政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4、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

第三、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一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实践,体现了坚持根本建军原则、军队根本职能、特有政治优势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永远站在人民立场、捍卫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要求。

(四)材料分析题

(1)、新疆发生暴恐事件的原因,包含着历史与现实、世俗与宗教、经济与政治、民族文化差异、地缘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综合而言,它带有古老地区性宗教冲突(圣战)的现代变种的色彩,具有现代泛突厥、泛伊斯兰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当代继续的性质,是多民族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文化认同断裂的暴力表现,是新形式下国家制度及民族政策失效的征兆,是国家及新疆内部现代化发展尤其是不平衡、欠公平发展刺激的产物,是文化失范、社区尤其是乡村有机结构坍塌的结果,是全球化浪潮及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刺激、作用或干预的效应,也是境内外过度反应的放大与扭曲。这一切加之新疆绿洲生态的脆弱性,就决定了所谓“新疆问题”注定是复杂的、长期的。

(2)、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的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紧紧把握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一切分裂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BCB 6~9 BAB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D

3、ABC

4、ABD

5、ABCD

6、ABD

7、BCD

8、ABCD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

3、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

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

(四)材料分析题

(1)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本质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从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第二篇:毛概答案

第九章

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4.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度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15.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过渡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有民资资产阶级;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个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1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18.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第十章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一章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二,实践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二章

2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0.胡四点: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1.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友好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第十三章

32.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的依据: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发展是当今两大带有全球性战略的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史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问题已经解决。

33.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3.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35.怎样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2.中国工人阶级 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36.为什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3.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创造的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3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第十五章

3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要求。

39.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0.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第三篇:毛概答案

一 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简述马克思中国化的精髓

从整体性的角度和根本性上来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根本点,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内在统一的。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

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伟大复兴,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

5.新民主主义去的胜利的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6.简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8.简述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第二,实行“两种制度”。“两种制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互相竞赛、互相支援、共同发展,“决不是我吃

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二是两种制度有主次之分;主题是大陆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只有在主体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才可以允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第三,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第四,宪法和法律保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二 辨析题

1.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p66(错)

近代中国国情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不是旧的,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实现全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化(正)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是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4.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p216

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就为长期稳定有序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前提和保障,人地协调,才能不断进步!如果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环境极度恶化,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阻碍生产力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

5.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p1

42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6.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p121加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7.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正)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而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是亿万劳动人民为自身的彻底解放而从事的事业,劳动人民既要求摆脱经济上的被剥削地位,过富裕的生活,也要求摆脱政治上的被压迫地位,争得民主自由。因此,社会主义的目标既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又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实现高度的民主

三 论述题

1.论述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p167 重要性: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非常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前进越发重要。

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并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深刻的、伟大的革命,但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国,决不能在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不是放弃或改变这个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而不是放弃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结合实际,论述新时期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P214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在经济发展中,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请尝试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一个定义并给予简要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4.请结合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年轻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概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中国社会本质的认识并作出简要分析

P120,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6.结合实际,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p330

第一、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物。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基本立场,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1)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物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以自己的国家为利益最高准则,同样也尊重别国的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平等互利,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真正的不结盟。

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物。我们同谁都往来,同谁都交朋友,说公道话,办公道事,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斗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中国永远不称霸。第二、维护和平。

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人民的愿望。我们主张和平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我们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关系。

(2)坚持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

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物”四项原则建立和发展新型的党际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

(3)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我们主张从稳定国际关系的大局出发,用和平手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种分歧和争端。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置。求同存异,反对诉诸武力,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

(4)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共同繁荣。

7.总结并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5)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6)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从基本国情出发,正确判断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的历史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既反冒进,也反保守,更要反对倒退。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8.试述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一以贯之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接受新考验的要求。首先,60年长期执政产生执政危机的可能性,对我党的执政指挥、执政胆魄、执政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次,进一步改革开

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进程中,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如何继续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是我党建设中绕不过去的难题。第四,从“人口大国”到“影响大国”的变化,要求我党要学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党员干部要不断拓宽世界视野,以符合世界趋势,以顺应时代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面对新队伍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要把握机遇,接受新挑战。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决定》中提到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的六大严重问题,说明了急需加强管党治党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学会善于通过国家政权组织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逐步走向法治成熟国家的执政党,“学会善于”以适应新时期执政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紧迫性任务。

主要内容: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

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第四篇:毛概答案

(1)什么是拉美陷阱?

(2)拉美陷阱对我国和现代化建设有着哪些启示?

答:(1)拉美陷阱,是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在经历的经济的高增长之后,由于经济社会和畸形发展,不恰当的收入分配和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长的一种现象。

(2)拉美奇迹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二元矛盾尖锐,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众多,债务负担沉重,自然环境恶化,由此带来的社会政局动荡,经济增长乏力。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拉美陷阱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警惕,其深刻的启示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转变、完善和创新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理念、道路、模式、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和社会建设?(2)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1)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人利于不断提高人民和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令人瞩目的收入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2)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五篇:毛概答案

毛概

1.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的伟大创造。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 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它始终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人类文 明进步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深深植根中 国大地,着眼解决中国的问题,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中国化 的表达,汲取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用事实说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步 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的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情况,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当今国际国内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 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只 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只有充分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在 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所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 2 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 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 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 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出了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 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 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 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的伟大

实践。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怎样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单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问题,而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的目的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是指共同富裕本身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并把人类引入共产主义阶段共同富裕的大门。

把共同富裕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时,并不意味着将来有一天实现了共同富裕,人类就不再前进、社会就至此停滞了。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细枝末节上的描述,而是对社会主义公平和理想的一种形象概括。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富裕。今天所谓的共同富裕只是相对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普遍贫穷而言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单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问题,而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的目的全在于实现共同富裕;是指共同富裕本身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并把人类引入共产主义阶段共同富裕的大门。共同富裕的动态过程性,也是由人类追求富裕生活的无止境性决定的。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追求富裕的历史。所谓理想,在今天是实现低层次的共同富裕,在明天就是追求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只要人类还在,理想就不会湮灭,对富裕的向往和追求就不会停止。

5.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现状,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人民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国家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提高改革决策看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第三、把不断

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的该噶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

6.面对今天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可以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中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体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步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8如何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联系实际,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措施。

答: 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它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将对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仅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而且要通过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当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等于政府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更不等于代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联系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上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我国不发达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基础上运行的;第二,它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运行的;第三,它是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运行的。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大胆地借鉴世界各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吸取它们失败的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借鉴人家的经验,吸取人家的教训,建立起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失衡的现状、原因,思考解决分配失衡的措施。答:一.收入分配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2.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3.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5 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合理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 特征、经济体制转轨、发展的阶段性等原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包括对资源享有的初始不平等、行业或部门垄断、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等原因。三.措施:以民为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 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 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一)针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出要“四个提高”,“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 财产性收入”(二)针对我国收入分配调节能力弱化,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三)针对收入分配调节中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体系”10.比较中共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策、主张的异同?马英九上台后,台海局势出现哪些新变化?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认识台湾岛内民意对其社会政治的影响。

答:相同点:和平统一为主 不同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 策,经历了一个从“武力解决”到“和平解放”的变化过程。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 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国 两制”的战略构想,开创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提出了在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 项主张,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新一代的领导人对于台湾问题的基本的想法没有改变,但是积极促进两岸的交流特别是经 济、文化方面。例如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的文化交流,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这些活 6 动,都是前几届

领导人没有实行过的政策。这些政策有利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为日 后的解决两岸的关系提供的条件。我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不能改变,还有 我们自身的态度,中国应该坚决地告诉世界:台湾是中国的,台湾问题我们一定能够科学解 决。马英九上台之后,台海局势没有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那么紧张,而且还出现一些缓和的现象。马英九政府还会支持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活动,台海局势出现新变化。但是这些 事情对祖国的统一起的作用不大。众所周知,马英九团队与国民党作了某种形式的切割,其亲信子弟兵几乎没有访问大陆 的经历,而连战、吴伯雄等人登陆频频,但并非马英九执政倚重的对象,而是利用的对象,尊而用之,并准备随时弃之,一旦岛内台独民意上涨,马英九恐怕会乾脆利落地斩断与国民 党的联系,就像李登辉当年一样果决。马英九想超脱蓝绿纷争,其实质是在蓝绿间搞平衡,西瓜偎大边,投机性很强,而且他 的所谓“不统、不独、不武立场”,表面上满足了北京“不独”的要求,但实质上是美国反 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翻版,更符合美国利益。介于两者之间,马英九政府的上台还会坚 持这样政策。所以说统一目标难以实现。民意是全体公民的意愿代表。它代表着民众需要什么的政府,代表着民众希望政府怎么做,代表选择过怎么样的生活。所以说,民意对一个政府来说没事重要的。台湾要不要回归祖国 大陆,不是马英九说了算,也不是国民党说了算。这里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台湾岛内的民 意。陈水扁时期,打击台湾岛内的民意。使得台湾人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时间长了 就会引发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最后,陈水扁因为贪污案,名誉扫地,而搞得台湾的政坛乌烟 瘴气。民意就执政党制定政策的一个准则、一个标准,台湾的“执政党”一定要对尊重台湾 岛内民意,这样才可以对岛内的社会政治有利。

11.谈谈你对当前形势下,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看法。

答: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 家。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 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 强国加以保障。进入21世纪,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洋的资源与战略价值更加重要,尤其是《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革,围绕海洋权益 7 的斗争日趋复杂尖锐,海洋在我国安全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经略海洋已事 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大局。在此背景下,我捍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发 利用海洋资源等战略需求日益迫切,需要我们抓紧制定海洋强国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面临若干有利条件和重要战略机遇。其中既包 括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又包括有利的国内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把握有利条件,加速推 进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从国内情况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我国 海洋强国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为海洋强国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思想基 础、技术基础、实力基础和组织领导基础。在21世纪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既存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我国必须正 视挑战与不利因素,力争掌握战略主动权,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努力把海洋强 国建设推向前进。

考试采取开卷形式,考场自带资料,不限于教材,但绝不允许互相交头接耳及互换资料,绝不允许使用通讯设备。

下载毛概答案(教学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答案(教学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答案

    1. 无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和各革命阶级的() C、政治领导 2.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 A、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 3. 新时......

    毛概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

    毛概答案

    案例一:在京城必胜客吃完比萨饼,欧洲人不愿意接受全球化,他们热爱自己祖辈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他们坚持不懈的保护着它,传播着它,与人们分享着这份瑰宝。 讨论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毛概答案

    第一讲理论·创新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

    毛概实践指导

    一、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自觉地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利用寒假期间,走出校门,就近就便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参观、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当前改革开......

    毛概大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

    毛概简答题答案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把它作为体现社会制度属性的范畴。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概问题答案

    习近平18大以来一系列讲话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新形象、新作风、新行动,让人感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凸显了我们党在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