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四个注重(精选)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四个注重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目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对于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理解与实践也越来越深入。可是,对于一些农村中学来说,这项改革还只是刚刚开始,在具体的实施中也遇到了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像教学风格比较单一,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均以不变应万变;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或没有,很难调动起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性。但是本人在农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在现有的条件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个性化教学理念,不断尝试一些个性化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注重学生情感上的体验与感知
情感是不涉及任何功利目的的,它是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一次直觉的感受,是一次发自内心的、来自自然的不带有任何经验的感性活动,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第一次睁眼看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很少开讲就介绍作者以及文本的写作背景,也很少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而是先给予学生大量的阅读和感知的时间,让学生用感情去体验、感悟文本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情感,读出自我,读出见解,读出眼泪或者是微笑。这样文本就会首先被学生的情感燃烧了一次,就会被泪水微笑浸泡过一次,那么这样的体验阅读就是最真实的,是最具个性化的,也是最有效最自我的一次阅读。
例如,我在《陈情表》的教学中就没有按照传统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去解析文中的“情”与“理”,而是用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以各自熟悉的方式去读,用各自不同的情感经历去读。尽管学生都泪眼婆娑,但伤心的对象与理由却不尽相同。有人读出了孤儿的不幸,有人读出了家族的没落,有人读出了风烛残年的老朽,有人读出了夹缝中生存的艰难以及社会对于渺小个体的折磨和摧残。尽管都是泪水,但泪水的滋味各有不同或不尽相同。在课堂发言中,许多学生都说,从此文中不但体味了李密和其祖母的不幸,更从中看到了自己、自己的祖母以及自己的将来。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感觉到只有学生感情上体验到,才会在心灵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和升华,才会在道理上不教自通,正所谓“情到理直”。
二、注重文本形象的再现与还原
中学语文阅读的文本很多都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形象说话,是一种“以象写意”的间接而含蓄的艺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是教师仅仅凭着自己或教参的结论去“以意解象”,而是应该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叙述去感知、去塑造文本形象,其中最好的做法莫过于再现与还原了。
所谓的再现还原,就是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把文本中的景象、物象、人物等形象在大脑中想象出来,或者是和自己切身经历的场景联系起来的一种行为。教师应该让以文字叙述的这些形象在学生的眼前或脑海中生动起来,让它们以画面的形式丰富和绚丽起来。高中生正值青春年少,正是想象力丰富、情感最强烈的时候,如果能做到让学生的想象和文中的形象一起飞翔,那对于学生个体意识的激发与培养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啊。即使是同一个文学形象,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也会有形形色色的不同,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在小说《祝福》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讲解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时,我就大胆地采用了再现还原法。在学生对祥林嫂三段肖像描写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我让全班学生都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想象分别再现祥林嫂健康、衰弱、麻木时的画像,然后再用笔在白纸上去用文字描述这个形象。结果同样是健康、衰弱、麻木三个阶段,但学生的刻画和描述有很大差异。单是脸型就有长的、圆的很多种。这样一来每个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又都在自己的再现还原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又创造了一次,也让学生在找到共性的同时,又过了一把个性的瘾。这也就是文学鉴赏中的“以文学解读文学,以形象再造形象”。让学生在阅读中再现还原创造,既理解了文本,又发展了个性,又享受了乐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注重学生思维上的质疑与求证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要学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养成这种能力的基本做法就是要学生学会质疑求证。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重知识,轻思维;重思维的共性,轻思维的个性;重答案权威,轻质疑求证和独立判断。忽视了阅读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行为,轻视了独立分析和思维的成长,从而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也缺少个性,缺少特色,缺少一种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趣味。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标准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为只有善于提出问题,才会更好地促进理解,才会让阅读成为自我的独特的阅读。即使阅读是共同的,但问题也可能是个性的;虽然文本是客观的,但是阅读却是主观的;文本中的思想可以是定论的、唯一的,但是对定论的质疑求证,却可以是发散的、多元的;哪怕是质疑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质疑起码培养了学生求证的能力。因此,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以及训练学生对所质疑问题的求证能力,是语文个性化阅读很重要的一个目标。
同样是《祝福》的阅读教学,在传统的教学理解中,我们往往把祥林嫂的死归结为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但我在此文的教学中却布置了一道质疑性很强的作业题,这就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都有哪些,并说明理由。学生对此问题很好奇,也很感兴趣,小组讨论发言很踊跃。说四嫂有责任,柳妈有责任,婆婆有责任,“我”有责任,祥林嫂自己也有责任。最后得出结论:鲁镇的每个人都有责任。然后我又问:是每个人的问题,还是每个人思想的问题。学生于是又讨论发言,最终落脚于封建礼教。虽然答案是一样的,但是得出答案的过程却与从前很不一样,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且懂得在质疑中借助于求证分析而前进,个体得到发展。后来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中,一个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了林冲上梁山的必然性,并做出精彩分析,获得学生的满堂喝彩。
四、注重对文本的反思、否定与再创造
反思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扬弃性的评价,对自我理解的内容以及文本的写作技巧、表述语言等进行再思索,但不是对文本的识记和全盘接受,而是以学生个体的经验与素养为基础,积极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与教参的对话、与不同见解者的对话,甚至与文本的作者话,与阅读完文本的自己对话,从而形成自我在共性上的个性。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修正与补充,从内容到形式对原来的文本、对原来对于文本的理解做一次全面的审视和改装,在否定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我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小说阅读教学中,我都有一个固定的课后作业,就
是为小说改写一个结尾,颇有当年鲁迅“娜拉走后会怎样”的意思。像“水生嫂成为游击队员之后”,“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之后”,“祥林嫂砍了门槛后”等。很多学生都能结合原文的人物性格和主题做出精彩的另类处理。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古代诗歌,并且很受学生的欢迎,而诗歌这种体裁更适合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诗在诗行之间”,“诗在意象之间”,每首诗歌都给我们留下大片的空白,让阅读者去填写,也最大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个体意识和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极大可能地展示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我在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把古诗改写成现代诗,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写作能力。多年以来本人和一些学生都积累了不少以诗解诗、以诗解文的诗歌作品,他们不但见证了我们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的过程,更是凝聚了师生在阅读之后智慧与创造的汗水。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更是想象力、创造力勃发的时期,也是情感体验、思维能力快速成长的时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善于保护好他们,开发好他们。
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每个实践者都在其中经历了不平凡的经历,也大大小小收获了一些果实,也确确实实碰到过一些钉子。但只要我们抓住学生这个主体,能够让教师做到主导而不是主宰,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只要情感上能做到自我体验,理解上能做到自我还原,思维上能做到质疑分析,并在否定与反思的基础上创造性前进,我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丽。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第四中学(234000)
第二篇: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0-01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讲究创新,教育也不再墨守成规,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个性化,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信仰、教学理念的支配、指导下,通过对教材融会贯通的理解和独具匠心的处理,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富有个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使教学具有强烈的学科色彩和教师教学智慧的印迹,使师生的个性在交流互动中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我们应当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呢?
1.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内涵与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要想实现个性化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结合个性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并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学习问题,改善以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机械模式。传统教学让学生认为只有考试成绩才能决定学生的优异,让学生摆脱这种狭隘的教学观,应让学生产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在学习中能够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
对于孩子的小学阶段是他们学习和培养自我能力和思维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师,语文是学生进步的解阶梯也是学生思想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也是影响学生思维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的方法,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这也是让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个性化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个性化教育的策略
2.1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越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教师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2.2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教师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教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要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内容,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创新。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
2.3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2.4推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保护,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学习的方法,要改变以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成群有组织的进行学习,并且在组织里进行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在小组里发挥自己的想象与个性,让学生可以相互的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单独学习时对问题思考的狭隘不全面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且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时也能获得快乐。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中。所以教师需要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等等影响学习的要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总之,虽然目前个性化教学不够完善,但是,当我们愉悦地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当我们能非常热情地去从事某件事情的时候,那必将会达到我们的目标。
第三篇:四个面试注重事项
面试中的主考官看就职者的态度,一般会注重如下四个方面,以下也是四个面试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可以引以为戒:
1.看你的简历是否合乎要求
简历是求职者的第一门面,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则是第二门面。简历看似一张纸,但却可以从中看到你对职业的态度。如:注水的简历经不起考问就露怯,最后要自食其果;潦草的简历说明你很忙(盲),“盲”意味着可以随便拿自己的职业生硬当儿戏;简历又长又臭,说明你缺乏主体的定位意识与能力,你在用人单位根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推荐阅读:个人简历文字版
2.从你的话言表述中,看你对自己的地位是否有“归零”的态度
所谓归零,就是让自己在新单位从“零”开始。这样,你才可能天天都会有收获,也才能天天都享受到收获的快乐。如果你在招聘者面前无限度地夸大自己的本事,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用人单位急需你的加盟,那就大错特错了。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你觉得什么都懂的时候,授予你学士学位;当你觉得有什么东西弄不明白的时候,授予你硕士学位;当你觉得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授予你博士学位。在求职场上,如果你能用“归零”的外在村托你殷实的内在,那么你一定会给招聘者留下耐读的印象。
3.从你肢体语言里解渎你是否开朗、豁达
应聘者装腔作势,必虚之;扭捏作态,必伪之。一家国企负责招聘的高管正是本着这种“看人信条”,拦住了很多类似这种表现的应聘者。用人单位最需要的是能够真实表现自己的人才,而真实的表现是通过开朗、豁达的语态(包括肢体语言)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如果你在主考官面前装腔作势、扭捏作态,只能说明你的态度并不端正。试想,一开始就在作假,步入职场后还不知你有多假呢!
4.从你的举止观察你是否具备坚忍的品德
坚忍,这是一个称职的员工所必备的素质。面试主考盲为了检验一个新人是否有这方面的素质,可能会给你设陷阱题,即不直接提问题,而是在现场布置一些看似与面试无关的陷阱,然后观察你作何种反应。这里的学问大着呢,假如你对脚跟前的一根烟头无动于哀,假如让你为一盆花代浇一下水,你说你不会;假如你看到主考宫在抽烟,你也从自己口袋里掏烟……那么,你就麻烦了。
当然,主考宫还可以从对话里探出你对未来单位的忠诚度。他会以各种方式试探你求职的目的,你在一个单位究竟想待多久。这些都是对你职业态度进行考核的内容。如果你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招聘单位都可能送你一盆用“不”字做的冰水。
第四篇:语文个性化教学探微论文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具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教师。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创新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敢于并善于跳出现有教育的某些观念,某些程式,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我为主,教出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的风采,使自己成为一位个性鲜明、特长明显、独树一帜的语文教师,使语文课成为“自己”的语文课。
要实现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教学设计个性化
教学设计个性化是指教师处理教材、实施教学的方式方法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科学合理,教学效果卓有成效。具体表现为:①教学角度设计得好。寻找讲解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巧妙突破,引导学生快速入境人情,多快好省地理解把握课文。②教学问题提得好。教师抛出一些高明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③教学环节安排得好。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快慢适当。既与教材内容的难易相一致,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思维规律。整个教学过程丰满、流畅,如风行水上,自然而然。
例如,《祝福》教学中,教师通过咀嚼发现文章中隐含着一条内蕴丰富的信息: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由此,巧妙发问,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祥林嫂生命的悲剧性以及其中所寄托的深邃的象征意义,并且,通过这一线索串起了阅读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达到了以点带面、一悟百悟的效果。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篇幅极长,若按常规讲解,必然用时过长,恐怕师生双方也都会索然无味。教师拟出若干作文题目,如《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王熙凤的“哭”与“笑”》《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宝黛的初次相会》《从贾府的一顿饭的排场说起》《从贾府的府第规模看封建社会的一角》等,作为引子,带动学生自读课文、欣赏课文、提炼课文,使学生的写作、表达、鉴赏、探究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培养,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文学作品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可谓独具匠心。
俗套的教学设计禁锢着我们的创新意识,使我们的教学思维总是停滞在浅白的层次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学的懒惰和僵化,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失去活力和生机。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追求教学设计的新意,力求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进而创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性化
接受美学认为,阅读应该是读者的个人行为,阅读不仅仅是在文本的暗示下发现某种意义,更重要的是创造意义,而且创造无限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对同一作品、同一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会作出不同的解读。而且,越是内涵丰富、深刻的伟大作品,越是见仁见智,常读常新。所以,作为一位特殊的读者,语文教师应具有独立的思想和卓越的判断意识,勇于并善于用自己眼睛解读课文,力求得到深刻的、独到的体会和感悟,同时,尊重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存疑。
例如,《孔雀东南飞》一文,美丽、善良、勤劳的刘兰芝被休,究其原因,教参是主张“自专说”的,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却有不同的质疑和发现。刘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那自专”,这从她被休而向刘氏的辞别中,已经得到充分证实。因此,“自专说”很难成立。也有人主张“无子说”,这似乎很有道理。刘兰芝的确没有生养小孩,而按照封建社会的“七出”规定,不生养而被弃理所当然。但认真推敲起来,也似乎有些勉强。焦仲卿在府中当差,夫妇俩相处时日不多,结婚两三年不能怀孕生子,实属正常。再说,如果真是不能生养的话,那知县、太守缘何纷纷登门提亲,他们就不怕断子绝孙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十分恩爱,这使得早寡且只有一个独子的刘母,产生了莫大的有可能失去儿子的焦虑感,于是迁怒儿媳,拆散他们的婚姻,重新夺回儿子。这在心理学上是讲得通的,在古代社会生活里也有实际的例子。诸如此类的解读虽然只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甚至可能显得幼稚和肤浅。但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应当予以支持和鼓励,惟此,才能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养成创新品质和鲜明个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习惯于将人的思维纳入某一凝固化的甚至荒谬的“定论”中,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使人沦为“标准答案”的附庸,把本来具有的生动活泼极具个性化的语文感知活动逼进一条狭窄的死胡同。要使学生恢复主体地位,形成问题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健康发展的个性,我们这些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人。不迷信教参,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勇敢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在庸俗化的今天尤为必要。施教手段个性化
语文教师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脾气、秉性、谈吐习惯和处世行为,表现在教学上,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形态和教学风格。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包括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材教具的选用,还包括教师感情的把握以及教师性情的表现。每位教师都应勇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自主自立和真性情的人。只要学生接受、喜欢,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有利,各种教学手段都应该大胆使用,尽情展示,肆意挥洒,而不必畏首畏尾。另外,教师还要学会扬长避短。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素质。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对此,笔者深有体会。笔者字写得很难看,口才也不甚好,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可谓是先天不足。不过,自己在写作上还多少有一些“才能”。于是乎我千方百计避丑藏拙,竭尽所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每次作文课,我都力求和学生一道同题写作,并与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样既做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师生感情,使得彼此关系更加和谐。亲自下水作文,也使自己对写作的甘苦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而也能给学生作文以实实在在的指导,有效地避免了作文教学的大而空。讲授完一篇课文,我都要写教学随笔,总结教学的得与失,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课余之际,我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先后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这些文章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的不足,提高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讲解课文、鉴赏文学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和文中人物产生了某种共鸣,笑骂相和,同喜同悲,那么,课文中各种美好的形象便悄然复活,课文的深层寓意便昭然若揭,学生所受到的感染将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一个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发挥和突显自己的长处,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让学生佩服甚至崇拜,让学生“跟我学语文”。
没有个性就是低劣,没有个性就是平庸。当前,我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整齐划一,无视学生个性,把学生当作机器零件,把教育看作机床操作,课堂教学变成了流水线生产,而忽视了学生都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性情的人。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发掘其潜质,发扬其特长,培育其个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特长明显,个性鲜明的人。做为教学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不断探索个性化教学的新方法新形式,努力创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第五篇:注重“四个创新” 力求“四个成效”
注重“四个创新”力求“四个成效”——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的几点体会
惠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肖 毅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了参加“全国党史工作会议” 的全体代表,并向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最高规格的党史工作会议。本人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以下简称《党史工作意见》)的文件精神,我认为在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职能作用,就应该要注重“四个创新”,力求“四个成效”。
一、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力求党史征研工作有 “新成效”《党史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党史征研工作。
一是要认真做好《中国共产党惠城区历史(第二卷)》(1949─1978年)和《中国共产党惠城区历史大事记》的编纂工作。要严格按照“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的“四个到位”的要求,确保这两本党史书籍在明年建党90周年前出版发行,以此向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华诞献礼。
二是要高质量地编辑出版《惠城辉煌六十年——区历届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汇编》,为今后编纂《中国共产党惠城区历史(第三卷)》(1978─1988年)作好相关准备工作。
三是要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的征文比赛,并将获奖征文汇编成册,印发到基层党组织,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交流,迅速在全区掀起一个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 的新高潮。
二、要积极创新工作途径,力求党史宣教工作有 “新亮点”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党史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党史教育工作。今年要在原有9个党史教育实验基地的基础上,拟在“区国税局、九惠药业有公司、黄塘社区居委会、下埔小学、下角小学”增设党史教育实验基地,不断扩大党史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二是要积极创新党史宣教的载体,大力拓宽党史宣教的渠道。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今年初开通的《惠城党史网站》(http://dsyjs.hcq.gov.cn),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学党史交流平台。另一方面要在《惠城组工通讯》杂志上开设《惠城党史之窗》栏目,刊登“上层声音、党史故事、人物传记、征研成果”等党史内容,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党史宣传园地。
三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党史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我们要与组织部门联合举办“牢记党的光辉历史,共创惠城
美好明天”为主题的“全区党员学习党史、党章知识竞赛”,进一步调动全区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四是要把党史宣教“六进”(即: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和军营”)活动安排好、落实好。按照年初计划要组织党史干部到市一中、七中、区直机关党委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少年学生上党史课。
三、要创新工作途径,力求在保护和利用党史遗址工作中有“新路子”
《党史工作意见》中明确要求:“党史遗址以及有关文物资料是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精心保护”。为了将中共中央的这一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我们要认真做好党史遗址的普查、保护和利用工作,力求做到“四个确保”。
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要成立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区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二是确保措施到位。要制定《惠城区党史遗址普查、保护和利用工作方案》,明确此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内容;三是确保工作人员到位。要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四是要确保工作经费到位。要争取区政府拨出专款用于添置办公设备和正常运作,以便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同时,为了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 资源,我们要积极向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建议将“飞鹅岭公园”重新规划、扩建后易名为“周恩来纪念公园”或“东征公园”,并建设“周恩来纪念馆”;将“丰山公园”重新规划、扩建后易名为“东江革命纪念公园”。我们认为,通过易名可以更直观、更贴切地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使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感悟国共两党为
国家统一、民族富强而并肩战斗和东江革命的光辉历程,将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力求党史队伍建设有 “新面貌”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史研究工作者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为了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党史队伍。
首先,我们要把对党史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放在首位。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继承和发扬党史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合作、特别守清贫、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
其次是要加大对党史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工作力度。要积极组织党史干部参加省、市级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今年拟引进一名全日制历史硕士研究生,以进一步充实党史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
再次是要建立健全《中共惠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职责》、《中共惠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学习制度》、《中共惠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党风廉政工作制度》、《干部请休假制度》和《上下班签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党史干部的行为。
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是帮助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一定要凭借“全国党史工作会议” 胜利召开这股“东风”,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工作力量,按照“全国党史工作会议” 提出“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
示人” 的要求,切实把“全国党史工作会议” 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
(此文在《惠州机关党建》2011年第一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