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作品2009-2010
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作品2009-2010 1
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作品2009-2010
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作品2009-2010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演讲稿
作者:八年二班3小组 武洪洋等
摘要:中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打游戏机、聊天、浏览不良网页、盗取他人资料、盗版等。家长要对子女进行教育、指导;教科书也要加入一些有教育性的内容;政府最好设立针对中学生进行网上违法犯罪的结构;我们中学生自己也要对不良网页坚决抵制,不做违法的事情。关键词:网络 中学生 利用 学习
在现代资讯发达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网络设备例如电脑的发展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上网,特别是赶潮流,好奇心大的中学生们更踊跃了。几乎百分之五十的同学家里都有自己的电脑。
网络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传输消息的高速和对所消息的高保真,而且它不受国界和区域的限制。因此,它的作用很多。但大多数的中学生利用它来学习、打游戏机、聊天、发电子邮件、更有小部分利用这个先进的网络世界做一些不应当做的事,甚至犯罪的事情。例如浏览不良网页,做一些黑客行为,在网上偷取他人资料,网上盗版、放病毒等,造成社会危害。
中学生肯在网上学习是一件好事,因为网上的确有许多许多有用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这是善用网络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对此鼓励和支持。他们有的还把不懂、急须解决的问题拿到网上去请教别人,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对于上网聊天和交朋友,玩英雄也未尝不可,不过要适可而止。大家都知道在网上世界是五教九流,什么样都有。对方是品德纯良的好人固然是好,但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总有它险恶的一面。而我们中学生对自己的保护能力又不够强,容易上当。所以就要父母来指导。
子女有上网聊天的时候,如果允许,父母可以在旁指导,防止子女交上坏朋友。还有中学生也喜欢在网上发邮件,互相问候。但也有人利用这个来传播病毒和偷取资料,所以不明来历的邮件最好不要随便打开来看。
对于一小部分中学生浏览不良网页,做黑客行为等违法行为。首先,作为父母的平时要时常对子女进行教导,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后果和对社会的危害。针对不良网页,父母可以买一些正版的可以对那些色情网页的软件,特别是经过国家认正的软件,并监督子女把软件安装好。
其次,我们的教科书虽然要教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但最好能在教科书中加入一些有教育性的内容,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浏览不良网页的害处和做黑客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不正确,他学得的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反而就越大。
最后,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都必须一起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二者中有一个发展的不好,社会主义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在现代,网络在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也意味着规范好人们在网上的行为越来越重要。人们在网上的行为规范好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希望国家可以设立一个独立机构,制止中学生在网上的不良行为,对违法的中学生进行教育。
第四,应该谈我们中学生自己了。
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作品2009-2010 我们应该认识到浏览不良网页的害处,要自觉抵制。黑客行为这种对社会危害如此大的事情更不能做。如果是有关系到国家机密资料,我们破坏或偷取了更是危害到国家的安全。我们都知道盗版软件也属于盗版行为,要负法律责任,所以我们也不能做。
总之,网络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好的东西要积极去做,不要利用网络做坏事。
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作品2009-2010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八年二班01组,王冰及全体组员
在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中学生上网的利大于弊。
小荷作文网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普及电脑,鼓励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许多家长给孩子购置电脑,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让孩子到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在社会上还有许多的中学生制作网页比赛等等。这不都说明了中学生应该接触网络吗?网络给学生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教育,并不局限于学校。
这里有一份一位学生的调查报告:我校有83.2%的学生上过网,没上过网的学生中只有3.9%持无所谓态度,其余普遍都很热衷。大多数同学打发周末和课余生活的方式,除了看书之外,位居第二的就是上网。这就说明了网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等许多优点,他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思维方式.人们利用网络,几秒钟之内,便可以收到迢迢万里的来信,就可以获得世界各地各种详尽的资料.不仅如此,许多学校还利用网络开办了远程教育,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
可是,有的人认为,网络传播暴力,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中学生沉溺其中肯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必须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比如,现在社会每天都有绑架,杀人,抢劫等犯罪,难道我们可以因此否认整个社会吗?再说,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再、在电视,影碟中同样存在,为何我们只想着封杀网络,而不把家中的电视,影碟也砸了呢?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只有小部分同学受到不良影响,这说明重要还是取决于自己本身的意志啊。据中国CNNIC调查,截止上半年中国共有网民1670万,其中14至25的占26%.这说明,网络正受到包括中学生在内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眯。
并且上网并不等于就是聊天和玩游戏,也可以查资料、下载更新、在线阅读等。聊天也不一定就坏,也可当作一种娱乐、无顾忌的交谈,因为不知道那头是谁,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快乐都说出来,不是很好吗?
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生作品2009-2010 并且网络是新生事物,犹如刚出生的婴儿.对于婴儿,我们要细心照顾,,还要把他扼杀摇篮里呢? 何况现在是21世纪,不会电脑等于是新文盲。作为祖国下一代,中学生怎能不学上网?
总而言之网络对我们的利处有3点:
一、开阔了学生视野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资料大多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它不仅快捷而且也省去了大量的额外的花销。网上还有新闻、资料、经济、娱乐、文学等各种信息。在网上,中学生可以看到最新,最快,最准确的新闻,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到更广泛的信息,也使更多的学生更快、更早、更接近科技前沿,使他们更热爱科学。
二、扩大了交流渠道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与尴尬。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活跃了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上,他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文化。增强了他们的种种意识,利用互联网就可以学习、研究及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以提供许多的学习知识。这给中学生进行的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改变了许多学生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所以我认为中学生上网的利大于弊。
第二篇: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的教案
案例1 从恐龙灭绝想到的
设计思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正在威胁人类的生存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地球的生命,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恐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种史前动物,这种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后却突然间灭绝了。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问题。恐龙灭绝与自然界环境的变化究竟有哪些必然联系呢?本案例以“恐龙灭绝之谜”为突破口,目的是为了强调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通过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如生活年代、种类、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
2)了解地球受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性,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上网查询、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做科学小实验、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运用语言能力。
3)通过学做小医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通过分析恐龙灭绝之谜,激发学生探究欲,在研究实践中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3)明确环保的重要性,自觉投身到环保工作中,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活动准备:
1、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纪律教育。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3、进行查阅、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及采访技巧、调查报告撰写等方面的培训。
4、做好器材准备(有条件的可准备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三、活动时间:3课时
四、活动过程:
△活动之一:恐龙灭绝之谜
1、目的;安排一次收集资料活动,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收集内容:恐龙的生活年代、种类、名称、外形特点(最好附图片)、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
3、收集方法:上网、查阅书籍等。
4、组织形式:以5—6人为一组自愿组合(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
5、收集活动记录表:
组长: 记录员: 其他成员:
收集时间: 地点:
收集方法:
记录内容:
6、整理收集的资料,重点讨论恐龙灭绝之谜,掌握自然 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恐龙灭绝的根本原因。△活动之二:地球妈妈,你怎么啦?
(一)安排一次访问活动
1、目的:了解地球受污染的现状、造成原因及其危害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2、访问对象:家长、老师、行人、邻居、专家等。
3、访问内容:人们对地球污染程度及其危害性的认识。预想问题:1)你认为地球受污染的程度如何?
2)你知道地球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污染?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3)你了解地球受污染的原因吗? 4)以上这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4、组织形式: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小队长为组长,副小队长负责记录。为了安全,可聘请一名家长或校外辅导员跟随)。
5、访问时间;双休日。
6、访问记录表(略)
访问时间 访问地点
访问对象 参加人员
访问内容
序号 “病症”
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造成什么
(二)安排两个小实验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环境污染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动手实践和分析观察能力,加深体验,增强环保意识。●实验一:水污染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实验器皿:三个大小一致的鱼缸。
2、实验对象:金鱼6条9大小基本一致,每缸2条)。
3、实验用水:清水(未污染)、污染程度较轻的水、污染程度较严重的水。
4、实验记录表(略)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地点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观察时间
5、实验结果分析(略)
水质 清水 轻污染水 重污染水
项目
金鱼体色
行动状况
分 析
6、撰写实验报告:准确记录实验目的、过程及结果,得出明确结论,揭示科学道理。●实验二:土壤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一致的花盆、两棵大小基本一致的文竹、干净土和受污染土。
2、实验记录表(略)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地点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观察时间
3、实验结果分析
土质 净土 受污染土
项目
文竹颜色
文竹长势
分 析
4、撰写实验报告
△活动三:我给地球当医生
1、目的;请专家进行一次专题讲座,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通过和专家的探讨,找到解决地球污染的办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认真聆听专家讲座,积极探求解决污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学做医生给地球开药方,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药方一
时间:
处方:
医生: 药方二
时间 病症:
处方: 医生:
六、活动实施过程:
(一)恐龙灭绝之谜
1、感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上时光倒流器,去认识生活在大约两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的一种动物。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显赫一时。(课件出示书上六幅恐龙图片)问:你认识它们吗?能不能介绍一下它们的名字、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2)你还认识哪些恐龙?介绍一下(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讨论
1)可是在6500万年前,不知发生了什么灭顶之灾,使恐龙突然灭绝。你了解到关于恐龙灭绝的哪些观点?(交流收集的资料)。
2)小组讨论:这些观点分别造成了哪些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使得恐龙灭绝?
3、总结
1)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你觉得:恐龙的灭绝跟什么有关?完成填空:恐龙的灭绝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有关。概括地说,恐龙灭绝与 有关。
2)发挥想象:你觉得恐龙适宜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3)我们现在的地球适合恐龙生长吗?(过渡到活动二:地球妈妈,你怎么啦?)
(二)地球妈妈,你怎么啦?
1、交流采访到的情况: 1)地球受到了哪些污染?
2)这些污染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这些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4)这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取的?
2、交流实验过程及结果。通过明显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环境污染的危害。
3、讨论
1)这样的环境恐龙能生存吗?为什么?
2)我们该怎么办?(过渡到活动三:我给地球当医生)
(三)我给地球当医生
1、请环保部门专家为学生做一次专题讲座(主要渗透如何环保)。
2、学做小医生,以小组为单位和专家一起探讨治污染的行之有效的药方。
3、评价谁的处方开得最好。
4、制订行动计划:以小队为单位组建护绿小队、小白鸽小队等,从保护身边一草一木开始,制订环保计划并付之行动。
时间
有利于环保的事 评价(打☆)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七、活动展示:
绘画作品、队报、图片、录像、实验报告、采访记录(日记)等皆可。
八、活动评价:
评价成果名称:
评价时间:
自我评价意见:
小组评价意见:
值得借鉴的:
需要改进的:
九、活动延伸:
1、发倡议书;号召全社会人共同环保。
2、根据行动计划持之以恒开展环保活动,把每天做过的有利于环保的事记录下来,并在“评价”一栏中打上一颗星。如果每周得五颗星,就是班级里的“环保之星”啦!
3、调查:平湖受到哪些方面污染/如何解决?可以写成文章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十、活动建议:
本活动有一定难度,适合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开展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实验等活动前教师一定要细心辅导,活动后要指导学生及时填写有关表格,写好总结材料。有些活动应提前进行。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延伸活动,使活动能扎扎实实开展下去。案例
2、小小设计师
一、活动意义:
“设计师”这个称号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一般是不会把它和自己相联系的。应该讲大部分的人都这么认为,设计房子、衣服、室内装饰等都是设计师的事,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和家庭环境的设计者。本案例设计了两个主题:分别是设计生活用品和设计我的小天地。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设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活动设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体现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这门课程的开设正是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学习活动,通过已有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教学理念。本案例中我设计的是第二个主题,这个专题在学生尝试设计一件生活用品,获得初步的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设计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较大的设计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由于设计的素材更多,设计的自主性更大,设计的要求也更有挑战性,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这些,我在设计活动时,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等能力为主导思想,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意的一次活动。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需要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并认识到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通过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设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 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创造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3、通过活动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及学校活动的思想,使他们主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二)活动重点:通过创作设计物品或环境,培养学生一种主动参与的思想,并且其作品的不同的个性。
(三)活动难点: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创造适合的物品,并具有美感,使其有开拓创新的思想。
(四)活动时间:三课时
(五)活动准备:
1、各种现代家庭内部设计图和一些布艺宣传图片(在实物投影仪上用或者制成课件)。
2、前一节课设计的各种生活用品及自己在生活中感到实用的小用具。
3、要求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种类和质地的窗帘、沙发布。准备画图用的美术纸及各种画图工具。
(六)活动过程:
1、展示评比:
(1)展示上节课设计的小物品。比如自己设计的小靠垫、玩具箱小书架等,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一环节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2)学生评比。
这个物品有什么优点或不足;这个物品的创意好在哪里;认为值得学习的是什么;有些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用学生自己的眼光来判断,更能体现自身的品味,发挥各人的想象,使作品更有创意。)
2、参照对比:
(1)出示几幅具有现代风格的儿童卧室设计图。设问:这样的 环境给人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
(2)学生发言:这样的环境整洁舒畅,色彩淡雅,富有童趣,特别是物品的设计精美。
(3)出示一幅乱七八糟的卧室图。设问:你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会是怎样的心情?有何改进的好办法?
(4)讨论:对这样的环境你有何改进的方案或可以应用哪些我们同学们设计的物品?
(通过两种图不同效果的比较,激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促使其有改进的欲望,同时也有改进的方向。)
3、引导创意:
(1)出示几幅各色布艺宣传图片(许村几家布艺厂的广告明信片)。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布,能把这些布做成这样的物品,能把前面这个房间打扮得很美吗?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布原来可以做成那么美的作品时,参与的欲望和动手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特别是有些学生用的是自家的产品,那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2)议一议:怎样才能做出更实用更漂亮的物品呢?(3)小组讨论汇报:参考现有的产品、查资料、请教厂里的设计师„„
(4)出示室内装饰效果图。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评议,认为哪些可以为我们所用。
(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同学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潜能。小组合作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的思想。)
4、初步创意:
(1)讨论:我们手中的布还可以做成什么样的物品?(2)小组汇报:除窗帘和沙发外,可做床罩、床单、桌布、各种电器的外套等大物品,还能做杯垫、鞋套、墙上的杂物袋、布贴画„„
(3)引导:我们要把生活的环境装扮得很美,只利用布产品是 不够的,还应利用哪些小物品?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通过前面图片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美化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经教师这么一点,思路就打开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4)小组研究结果,发现有许多物品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环境。如花瓶、鲜花、小挂件、水果、各种画等,甚至书也是新式的一种既实用又有价值的装饰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路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我们发现他们内心丰富的色彩。)
5、研究创意:
(1)讨论:怎样才能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变成“我的小天地”?分小组研究或找同伴合作。
(2)研究结果汇报:写一则设计方案,画一幅设计图,用各种物品制作一些装饰品来点缀。
(3)制作的形式: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好朋友合作或个人。(多合作讨论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入催化剂。在小组讨论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和制作方式,为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6、课外制作:
(1)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个人的喜好、制作水平等来完成设计,可听取朋友或家人意见,以达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程度。(这个活动扩展到课外,是为了更发挥个人之长,体现不同的情趣和个性,以便取得与课内不同的效果。)
(2)画一画:用我们学过的图例来表示房间中的物品,设计自己学习生活空间。
(3)写一写:写一份自己小天地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摆放哪些物品、物品放的位置、自己还要制作些什么物品等。(4)做一做:根据个人需要,用布或其他材料制作一些小物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开展活动的又一个目的。根据学生不 同的兴趣、爱好、能力,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更能体现不同的个性需要。)7 成果展示:
(1)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设计图或实物,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设计的意图及设计效果。
(2)议一议:这个设计你认为最好或不足之处在哪里?(3)评一评:从设计形状、材料、颜色、布局等来总体看评出“智慧奖、环保奖、奇思妙想奖、创新奖、精美奖、能说会道奖„„”
(对劳动成果的肯定是对劳动者的最好奖赏。虽然我们学生的作品是幼稚的,简单的,有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曾经激动过,思考过,做过,他们学到的远远超过作品本身。)
8、活动扩展:
(1)试一试,根据教室的情况布置好我们的教室,大家评价一下是否合理并有创意。
(2)做一做,帮助低年级布置他们的教室及黑板报。分组进行并且评比。
(3)自己的房间或家中的一个房间布置好,并让家长给予适当的评价。
(4)评一评,给经常自己整理房间或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奖励,评出“小小设计师”和“生活小帮手”的称号。
案例3 力与生活
设计思路: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我们日常所观察的现象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就是运动,可以说力学是个运动的科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部分。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掌握获得科学概念的能力,本案例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规律设计了三个专题,即“摩擦 力与生活”、“省力”、和“反冲玩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实验等直接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为培养21世纪探求科学奥秘的人才奠定基础。
5.摩擦力与生活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及摩擦力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动手试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大小及其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3、通过想象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橡皮圈、纸盒、小棍或铅笔。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趣质疑。
1、出示背景资料设计的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为什么在冰上能飞速滑行,而在地面上推重物就那么费力呢?(进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出活动主题。)
二、做一做。
让学生用手在玻璃和粗糙的木板上摩擦,体验不同的感觉。让学生知道这种在两物体接触面见摩擦是所感觉到的不同大小的阻力便是摩擦力。
三、说一说。
1、出示背景资料中的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和困难?
四、做摩擦力试验。
1、根据试验步骤做好纸盒。
2、通过在不同情况下拉动纸盒,对橡皮圈被拉开的长度进行测 量、记录、分析,探求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填写试验表格。
五、说一说。
1、出示资料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摩擦力的?又是如何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实例吗?
六、我的收获。
我从试验中明白了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系。我想出一个 办法,使我的。
七、活动延伸。
想一想: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6.省力 活动目的:
1、通过对怎样能够省力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尝试动手设计或制作一件省力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在动脑动手的活动过程中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活动准备:教学挂图、线轴、金属丝。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在生活或生产中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常常想出许多省力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寻找省力的办法。
二、想一想。
1、出示背景资料中的四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2、你有办法让图中的人省点力气吗?快帮帮他们。
三、说一说。
1、你想出了哪些办法?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说一说,以便引发更深层次的探究。
四、试一试。
1、根据试验步骤做一个简单的滑轮,试试能否省力。
2、你还设计了哪些实验,找到它们省力的原因了吗?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省力?是怎样省力的?
3、填写实验记录。
五、我的收获。
我知道了利用、、可以省力。我想出了 个省力的新办法。
六、活动延伸。
1、议一议:有一箱苹果,要把这箱苹果从一楼搬到三楼,用什么方法能省力?
2、试一试:为你的家庭或学校设计一种省力的工具。
7.反冲玩具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懂得知识源与实践。
2、在动脑想、动手做的过程中尝试和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鸡蛋、针筒、蜡烛、火柴等。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钻天猴”和火箭是怎样升上天的吗?
2、它们是靠反冲力升空的,是一种反冲现象。所谓“反冲现象”就是当一个物体向某一方向射出或抛出它的一部分时,这个物体的剩余部分将向相反方向运动。
二、试一试。
1、把气球吹鼓,再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2、把一个洗涤灵的瓶子制成喷水转筒,从转筒下方洞的斜向喷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3、通过做前面的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三、做一做。
1、分小组,根据实验步骤做“喷气鸡蛋”。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喷气鸡蛋”跑得快、跑得远。
3、你发现了什么?还能改进这个玩具吗?
四、我的收获。
我知道了反冲力的作用。我利用反冲力设计了 个玩具。
五、活动延伸。
1、试一试:你能试着做一个反冲船吗?
2、比一比:谁做的反冲玩具好玩。
案例4 神奇的纸
设计思路: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为人类提高了一种轻便、价廉、又能大量生产的书写材料,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及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纸的变化越来越大,纸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纸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作用?本案例通过“不同形状的纸”和“精美的纸制品”两个专题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展示。学生通过对这两个专题的学习,将会进一步了解纸、认识纸,提高充分利用纸的能力,进而培养自己开发、研究纸的兴趣。
8.不同形状的纸
活动目的:
1、对不同形状的纸具有不同的“本领”的研究,激发学生研究身边的纸的兴趣。
2、对各种形状哲的应用研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 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3、搜集、制作、检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纸、剪刀、铅笔等。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纸是人一生始终离不开的“亲密伙伴”。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纸呢?这些纸都分别用来干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将对纸进行一次“再认识”。
二、说一说。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制成的?
2、这些纸都是什么形状的?
3、人们为什么要把它做成这些形状?
三、想一想。
出示背景资料的图画,思考图中哪种形状的物体承受力比较大?
四、做一做。
1、小组做实验,改变一下纸的形状,看看哪种形状的纸支撑书的数量最多
2、填写实验表格。
五、比一比。
1、用硬纸搭一座纸桥,看看谁搭的桥承受力最强。
2、想办法把自己做的纸桥能够承受的中量检测出来。
3、填写实验记录。
六、我的收获。
我对自己所做的纸桥感到。我明白了不同形状的纸承受的重量。
七、活动延伸。
1、想一想:把纸做成不同的形状还能做成什么?这些形状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试一试:你能让普通纸或旧报纸站起来吗?用能站起来的纸做一间小房子,有可能吗?
9.精美的纸制品
活动目的:
1、通过用纸制作各种精美制品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研究身边各种纸张,并把它们制成精美制品的兴趣。
2、通过纸制品的研制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废物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活动准备:教学挂图、纸。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启发认识。
纸不仅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不信,你瞧!(教师出示背景资料的挂图)
二、研究活动。
1、出示背景资料的图片,问:你玩过或做过这些纸制品吗?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
2、你还知道哪些纸制品?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这些纸制品都有什么用呢?
三、实践活动。
1、想自己动手做一件纸制品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精美的纸卡吧。
2、根据实验步骤做纸卡。
3、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的纸卡最精致、最漂亮。
4、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请你用纸制作几种各具特色的贺卡或礼品,并把你认为最好的一份展示出来,请同学们欣赏。
四、我的收获。
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今天的活动使我了解了纸的神奇还表现在。
五、活动延伸。
1、做一做:收集或制作各种纸制品,举办一次纸制品展览会。
2、说一说:根据同学们收集和制作的纸制品,编几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案例5 玩石头
设计思路:石头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一些特殊的石头还是地球历史变迁的见证。让学生去认识各种石头、了解石头对研究自然界地质变化、生物进化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动手动脚操作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本案例设计了两个专题,让学生从两个侧面对石头有所了解。第一个专题是“收集石头做标本”。内容以了解石头的各种类型,制作石头标本为主。第二个专题是“石头告诉我们”。主要是通过了解、认识化石得出石头对研究地壳运动、生物进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作用。
这两个专题围绕一个“玩”字,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类型石头的特点和作用。利用石头大形状和质地,让学生做出许多有趣的石头玩具,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以及动手动脚操作能力。10.收集石头做标本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各种类型的石头,激发学生对研究石头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收集石头,查找有关石头类型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收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石头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 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收集一些石头做标本。精美大石头图片,少数石头实物。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导入。
1、出示许多精美石头图片及一些实物,让学生在惊叹石头标本之精美的同时产生想细致了解石头,并想自己动手采集、制作的愿望。
2、教师:喜欢这些石头吗?它们可不是人类的杰作,而是大自然中天然形成的石头。
二、活动组织:
1、出示课文第37页的5幅图,引导观察、辨别。
2、小组讨论这些石头所属的类型。
3、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如雨花石形成的原因;砾石有什么特点以及象牙化石的作用、形成的过程。
三、查一查:
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石头呢?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
四、做一做:
1、怎样才能拥有精美的石头标本呢?(平时留心搜集)
2、制作标本:(分组合作)(1)、制作标本盒
(2)、把纸条粘在盒中,隔离出一个小盒,然后把棉花垫在下面。
(3)、把岩石摆放进标本盒,要把岩石最漂亮的一面朝上。(4)、展示制作好的标本盒。
五、我的收获:
今天,我的收获真不少。我知道了许多种类的石头,有()、()、()、()„„还知道了制作石头标本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看了石头标本并通过实际操作,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二、讨论研究:
1、每人将自己课前搜集的石头放在桌子上。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这些石头的特点。
3、说说你是如何搜集到这些石头的。
4、制作石头玩具
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石头,准备用它来做什么玩具,如何设计?需要哪些材料?
三、活动延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下两题自选其一)
1、做“做一做”中的石头小鸟。
2、用自己收集到的石头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石头玩具。
四、奇石博览会:
将搜集到的奇珍异石收集起来,办一个“奇石博览会”。
11、石头告诉我们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化石的外形来给它们起名字的活动,激发学生广泛认真地研究石头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研究化石来了解生物的起源进化和地球上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科学研究的欲望。活动准备:
鹅卵石若干个,教学挂图。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借用课文第41页《琥珀》一文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想一想”中的化石图片,引导仔细观察。
1、想一想图上都是些什么化石,有什么特征,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相似。从化石上可以推测出什么。
2、在课文中填空。这个石头像(),它的名字叫()。
3、引导思考:科学家们发掘化石,研究化石有什么用呢?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头有能让人们知道什么呢?
三、议一议(小组讨论)
1、第一幅图是一枚卷螺化石。观察图片,认真阅读每幅图片的化石自述。体会地球上生态环境的变迁。
2、第二枚是螃蟹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结果。
3、第三幅是恐龙骨骼化石。了解当时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状况。
4、在课文中填空:现在关于我们的传说和科学研究不计其数。因为,研究我们孔龙家族可以()。
四、试一试
1、出示图片,观察:知道下面的图片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2、把你对图的破译结果告诉大家。
五、查一查
1、出示卵石实物,引导观察,结合课前所查资料,说一说:
2、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六、我的收获
今天我又认识了许多石头,它们告诉我们()。
七、活动延伸
想一想:石头在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用途?案例6 多彩的夏天
设计思路:
夏季是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学生对于它并不陌生。但是,人、动植物、天气等在夏天都有哪些特殊的表现,怎样才能健康、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暑假生活如何安排才更有意义等一系列与夏天有关的问题,恐怕学生很少去想。夏天,阳光强烈,气温较高,人易中暑、易晒伤、易疲惫,应该采取哪些科学的保护措施,这些都需要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从而增强安全意识,实现自我保护。正确引导学生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暑假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在有限的暑假生活中,他们可以去感受更多积极、正面、美好的东西,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接触社会,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等等。为此,本案例设计了两个专题活动:“寻找夏天”和“怎样过夏天”。
12、寻找夏天
活动目的:
1、通过交流对夏天特有的感受,培养学生互相倾听、相互尊重、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感受的态度。
2、通过室外观察、查阅资料、记录填表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学生勇于参与、积极合作的意识。
3、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夏天在各地的不同表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资料、录像。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夏天风景图,根据经验回忆再现
1、引导观察,图上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是哪一个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2、揭题:今天我们要对夏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寻找夏天。
二、找一找
1、出示课本上的八幅图片,辨认一下哪些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特点。
2、举例说说周围哪些事物或活动能够说明或证明夏天的到来。
三、到校园里寻找夏天。
1、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工具、选择观察对象,寻求科学简便的科学方法,常识整理记录结果。(参照课本中“寻找夏天观测记录表”)
2、鼓励学生在集体内部进行交流展示。
四、画一画
你喜欢夏天吗?把你看到的多彩的夏天用笔画出来。
五、我的收获
我找到了夏天,它表现在()。
六、活动延伸:
1、议一议:你们找到夏天了吗?你们都发现了夏天的哪些秘密呢?
2、查一查:查找资料,了解全国各地的夏天在气温、降水、人类活动方面是否一样。
13、怎样过夏天
活动目的:
1、通过研究活动,了解人类的过夏方式,知道怎样才能健康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2、通过学生的自主设计、选择、准备、安排、探讨等研究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健康的意识。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活动参考资料(教参)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视听结合
1、思考:夏天的蜗牛为什么要钻到沙土里睡大觉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启发思考:我们怎样度过炎热的夏天呢?
3、学生独立阅读背景资料,让学生转述背景资料中的趣闻。
4、揭示课题:怎样过夏天
二、说一说
1、夏天这么热,我们怎么过?
2、在四个实践情境中进行自主设计、自由选择、独立准备、独立安排,从而认识夏天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1)、饮食篇:赶快吃点东西降温!吃什么呢?(引导依据课本中表格调查设计)
(2)、休息篇:按一天的作息时间给自己安排一个作息时间表。(3)、卫生篇:夏天该怎样注意卫生?
学生结合平时情况及相关卫生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在班上反馈,记录下来。
(4)、游玩篇:你认为夏天最好的游玩活动是什么呢? 同桌合作制作一表格。(参考课本第50页)提醒应如何预防中暑?夏天出门最好带哪些东西呢?
三、查一查
其他地方的小朋友也放这么长的暑假吗?
四、扩展交流
分组议一议:怎样才能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五、我的收获
今天的活动让我知道夏天原来有这么多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去做。我准备()。
六、活动延伸
1、写一写:把你暑假生活合理安排一下,制定一个计划。(参考课本第52页的制定计划要考虑的问题)
2、议一议:把你的暑假计划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哪些地方可行,哪些地方还要调整。
第三篇:高中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中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
--------关于圣诞节与中国节日的异同
张永岗
一、学习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近年来,西方节日悄然传入中国,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而我国中学生既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圣诞节是什么样子呢?时值圣诞节前夕,各地学生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各商店也不失时机,装点着圣诞树,其店员扮成圣诞老人兜售着精美小商品;一些媒体也在大肆渲染,积极营造节日气氛。我认为这是一个利用圣诞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临近的节日又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学习目的
1.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学习英语背景知识。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西方人特有的风俗习惯给英语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所以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英语背景知识,为其最终掌握这门语言做好知识铺垫。
2.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移到了校园外,求知的空间更为广大,同时亦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风的目的。
3.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该项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推断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去获取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去求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三、学习重点
该项活动的重点是比较西方圣诞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圣诞节的差异。对于西方的圣诞节,学生大概了解一些。纵观周围的节日气氛,大家似乎在模仿西方人庆祝节日的模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兼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圣诞节在中国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学生需要仔细了解的地方。
四、学习难点
大家都知道过圣诞节时要装点圣诞树,吃圣诞大餐,唱圣诞颂歌,甚至还有圣诞老人。可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这些节日特征是同时形成的吗?它又是怎样传播到中国来的?所以西方圣诞节的由来、演变与扩散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整理方能解决。
五、学习内容
由于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学习的内容,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建议活动分小组进行。如果学习者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减少活动建议或活动提示,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圣诞节在中国》的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二学生,所以给出了“圣诞节文化”、“中国式的'圣诞节'”两个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建议和提示。(见附一和附二)附一 圣诞节文化 活动建议:
1.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的圣诞节。2.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相关资料。活动提示:
1.“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2.圣诞颂歌有哪些?圣诞礼拜时必唱的歌曲是什么? 3.圣诞老人是怎样出现的?在节日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4.圣诞树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什么?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5.常用的圣诞祝福语有哪些?
6.你吃过或见过圣诞大餐吗?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食物是什么? 7.西方人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 附二
中国式的圣诞节 活动建议:
1.询问亲戚朋友,了解他们过圣诞节的情况。2.深入社区,听取群众意见。3.上网查询其他相关资料。活动提示:
1.圣诞节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2.全体中国人都喜欢过圣诞节吗?有没有年龄特征和区域特征? 3.中国人过圣诞节时用的圣诞树有无自己的民族特色? 4.中国人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会举行崇拜仪式吗?
5.有些人认为圣诞节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6.喜欢圣诞节都是为了享受节日的快乐吗?有没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商家为了赢利。7.你对圣诞节的态度如何?
六、学习过程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难度,整个活动时间累计为18个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问题提出与选定(1课时,提出所需学习的内容,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2.小组分工与合作(1课时五人一组,责任到人)。
3.素材搜集与整合(10课时,上网2课时、进图书馆2课时、社区调查4课时、整合2课)。4.成果商讨与定稿(3课时,剪辑录音、图片,组织书面材料,写出学习心得)。
5.成果展览与评价(3课时)。
七、学习成果
1.从研究性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活动后掌握的内容要反映出来,所以要求每组学生搞一个成果展。
要求:(1)关键词及圣诞节祝福用语要求用英语表述。
(2)每个小组成员至少要展示一件成果,有引用的地方要注明出处。(3)要注意图片的排版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2.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道德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把活动中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汇集在档案袋中,并标明出处。
要求:档案袋中应包括活动中搜集的所有相关资料及一份活动小结。
3.从信息的交流与讨论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上一堂汇报课,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就有关内容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要求:把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新内容,用一次独具特色的汇报介绍给大家。
八、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研究过程中的度、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都应该给出一个公正、客观、科学的评定,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表。(见附三)附三
1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有无责任感
2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是否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独立查询资料数量以及档案袋的建立(具体展示、说明)
4个人承担的任务有无完整的记录(文字、录音和摄影均可)5活动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用实例加以说明)6活动成果的展示 7活动成果的汇报 评价等第:优良中差
第四篇: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
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
中国的圣诞节
一、此研究活动提出的背景
随着各国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西方节日悄然传入中国,圣诞节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而我国中学生既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圣诞节是什么样子呢?时值圣诞节前夕,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利用圣诞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临近的节日又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圣诞期间这方面的知识及话题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的目的1.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能力。
2.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3.学生在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同时,形成小组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团体意识。
三、研究的重点
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中国圣诞节的了解,借助自己从书本上和网络上了 解到的西方的圣诞节的相关信息,比较西方圣诞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圣诞节的差 异。让学生了解到圣诞节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圣诞节在中国不断产生的变化以及 中国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兼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都是该活动的重点。
四、研究的难点
实际上在这个活动中,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大量的信息采集,资料查询 和材料整理,这将会是学生在次活动中的一个难点。
五、研究的成果
要求每组学生上交一个成果。上一堂成果汇报课,各组以口头报告的形式 就有关内容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六、研究的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情况都应该给出一个公正、客观、科学的评定。
评价等第优 良 中 差
第五篇: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宜于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 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
(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 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2、实践体验阶段
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②调查研究。③初步的交流。
3、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除了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 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答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应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2、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4、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进行重点的指导。
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1、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可以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 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2、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
3、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
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安排管理(一)课程安排
2010年秋季起,在我校高一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用2节课,每周六、日学生自行安排2小时时间用于社会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
(二)课时安排
高一上学期:
1——6周:组织学习,立题;
7——9周:修定,开题;
10——16周:探索研究,教师指导;
17——18周:中期交流,分享心得。;
高一下学期:
1——8周:探索研究,教师跟踪指导;
9——12周:资料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13——16周:期末结题,评价,班内总结;
17——20周:校际性总结,展示成果。
(三)组织方式
高一年级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由学生推选管理成员,确定指导教师开展研究。
高
二、高三学生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采用“开放式长作业”的形式,一般一学期完成一专题。
(四)课程实施流程图
宣传、发动—掌握研究方法—提出问题(专题、课题)—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和进度表—开题报告会—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调查研究—交流—小组汇报,期中级内交流—研究,实地考察—期末成果汇总—评价—期末交流成果报告会。
(教师全程做好调控指导工作,并对研究成果写出500字左右的评语)
(五)研究结果的表现
“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次活动设计的方案。
八、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一)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包括:
组长:** 副组长:**
组员:**,高一年级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高一各班班主任,专职教师
(二)成立“研究性学习”学科组
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研究性学习”学科组,具体组织实施,成员包括:
组长:刘世鹏
组员:张帆,李向红,高一年级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高一各班班主任,专职教师。
(三)有关规定(暂定)
1.教师工作量
专职教师暂定每人带三个班为满工作量。兼职教师其工作量与语、数、英权值等同。
2.课程档案
(1)学生必作
研究方案:含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人员分工、进度安排、成果形式、指导教师等内容,开题前上交,并在教研处备案。
研究周记:每人每周学习研究的情况记载。每篇不少于400字。含时间、地点、研究内容(要具体)、收获、体会、问题等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期末总结要求1000字以上,每周上交专职教师批阅。
研究成果:每小组或个人从下列内容中至少选择一项: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设计、科技作品、软盘、录像资料等,期末上交专职教师。
(2)教师必作
指导笔记:含对全班或所负责小组(个人)指导的详细记录,有时间、地点、对象、主要内容、效果、体会等内容,由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每周一次,每月底交教研处。项目总表:专职教师将所教班学生的所有研究项目进行汇总,含名称、项目成员、指导教师单位和联系渠道、进度所需资源等内容,开题会后交教研处备案。
学习心得:要求专职教师每两周读一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刊,并写学习心得,每月底交教研处。
项目评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对指导项目写出结论性评语,要求指出项目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每篇不少于500字。
工作总结或论文:专职教师在学期末要对工作做出全面总结,或以论文形式总结经验。
(3)教务处必作
检查记录:每月末检查专职教师的指导笔记和学习心得,按A、B、C、D四级评分。每月末检查兼职教师的指导笔记,校内的兼职教师同样要评分。每学期抽查每班各项目小组(个人)的研究周记两次,并按A、B、C、D四级评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科研论文:每学期以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为研究范围,写一篇科研论文。
每学期编辑一本优秀研究成果集。
1、校内设施设备使用
校内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阅览室、电脑室、各科实验室等,根据需要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班级开放。特别安排指导教师于周五上午提出,再由校教务处安排。
2、学科组活动
“研究性学习”学科组每双周四下午集中学习、交流一次,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特别是本校的兼职教师要必到,要做好会议记录。
3、奖励
视工作进展情况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