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颜色和书
英语漫谈 颜色和书
我们已学习了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颜色和书可以连用,表示不同的意义,下面我来告诉你:
White Book白皮书(某些国家的政府、会议等公开发表的有关政治、外交、财政等重大问题的文件)
Yellow Book 黄皮书(法国政府的报告书)
Blue Book 蓝皮书(英、美等国政府就某一专题发表的报告,外交文书)Green Book 绿皮书(英国、意大利等国政府共讨论的提议)Red Book 社会名人录(不能翻译成“红皮书”)
Black Book 黑名册,黑名单(列有曾经违反道德、法律或任何规章的人的册子或记录个人或集团的违法行为的册子,不能译成“黑皮书”)
第二篇:我和书
我和书
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而你最多只是站在滩头的弄潮而已。
在我读一年级时。我最喜欢看搞笑的《
第三篇:我和书
我和书 人生中最宝贵的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是珠宝,有的人认为是金钱,而我认为是书。
书伴着我成长。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与书结缘,记得一周岁时,我就已经能坐在澡盆里边玩边看一种特别的书——洗不烂、撕不破的“洗澡书”了,刚开始看的书的内容是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的图案。随着我的长大,书上逐渐增加了一些文字,让我的眼界开阔起来。从童话到寓言故事,从神话传说到历史典故,从短篇文章到小说。我认识了造福于人类的女娲,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抗金英雄岳飞;我学会了辨是非,识美丑;培养勤劳、勇敢、忠诚正直的品格。
书是我的老师,它无穷无尽的知识,为我解答各种疑惑和难题。比如,看见猫在追老鼠,我就在想:猫为什么会追老鼠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找了《十万个为什么》,我才知道了猫原来是喜欢老鼠身上的牛磺酸才追它呢。当我读书看报遇到不会的生字时,都可以请教书桌上的老师——《新华字典》。读的书越多,就越让我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书是我的朋友,长大了,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在书香里畅快地遨游。现在,我最喜欢一些文学类的书籍,比如:《感动青春》、《读者》、《儿童文学》……书,为我铺展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书,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见识了大千世界的精彩纷呈;书,为我讲述一个个幽默风趣的故事,引领我做人的道理;书,为我展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激发了我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而不懈努力的壮志。
我爱书,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会一直爱护它、阅读它、品味它。
第四篇:富兰克林和书
富兰克林和书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牛顿的天赋并没有明显的超人之处,然而他特别勤奋学习,学习和研究都专心致志,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他常常一连几个星期都留在实验室里,直到实验完成。有一次,他迷着搞实验,竟把手表当鸡蛋放到锅里去煮。又有一次,牛顿的朋友来看他,他把饭菜摆到桌上后,又一头钻进了实验室。这个朋友等得不耐烦了,就先吃起来,吃过后没有告辞就走了。牛顿做完实验后出来,一看桌上的盘碟,自言自语的笑着说:“我还以为没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说着又走进实验室去了。
安培
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相传还有一则趣事:
一天,安培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猛抬头,发现前面有一块黑板,不由喜上心头。马上掏出一支随身携带的粉笔,把脑中思索的问题写下,计算起来。这块黑板向前移动了,安培跟着往往前移。渐渐黑板移动得更快了,这位专心的计算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跑了起来。路上的行人看到这种情形,不禁拍手大笑。当他实在跟不上而停下来时,发现这并不是什么黑板,而是马车的后背。他望着车背上的公式渐渐远去,遗憾地叹了一口气:“唉!可惜还没有算完。”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第五篇:我和书
我和书的故事
在我小的时候,身边并没有什么书可看,只限于爸爸桌上那一堆堆花花绿绿的报纸和杂志,有时我也会费力踮起脚尖,从中抽出一两张,装模作样地看着,用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聚精会神的地打量着眼前尤如蝌蚪般的文字.后来,我上了小学,每到星期天,便开始嚷嚷:“妈妈,老师又推荐了一本好书,我要买。”在妈妈的带领下,我一钻进书店便不见了踪影,这常使妈妈满书店地找。大约半小时后,我已在收银柜台前抱着满过下巴,重得手快脱臼的一摞子好书。妈妈检阅了一番,接下来就是让我最痛心的时候了,妈妈说:“这本书留着下次买,这本太贵了,这本适合初中看,还有这些„„”捧着那些被妈妈筛选后幸运地留下来的书籍,我急切地回到了家。我家并不大的书房里有着一个和房间格格不入的大书柜,我小心翼翼地把心爱的书放进大书柜里,然后抽出一本书,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如鱼得水一般,在书的海洋中穿梭着,我沉浸在知识的王国里,沉浸在那些文字所描述的意境中去了。当我读到《时代广场的蟋蟀》的时候,深深地被柴斯特、塔克和亨利的真诚友谊打动着„„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算是妈妈在我耳边叫喊着,我也无动于衷。
现在的我常无端地想起小时候那傻傻地坐在桌子前,装模作样地看着那些不太看得懂的报纸„„虽然许多记忆都已模糊了、淡化了,但这种场景却总是那么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