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语文八上5.3幽径悲剧教学设计2
《幽 径 悲 剧》教案2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幽径悲剧”强烈的悲剧效果,反思悲剧根源。(教学重点、难点)
3、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前学习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尝试圈点批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
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
初读感知课文
(一)介绍作者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生介绍之后老师补充。
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入学之后,学业出色,成为当时清华佼佼者,为清华“四剑客”之一。
季老学识渊博,学富五年,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学识了得,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学生回顾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
2文章主要内容既是写古藤萝的悲剧,本文题目为什么不用“古藤悲剧”,而是用“幽径悲剧”?(学生思考讨论之后若不能回答,姑且存而疑之。)
3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古藤萝的悲剧,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根据一些过渡句,把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古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文末)写藤萝的悲剧。
精读品析
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
1、文章开头描绘了幽径之美,美在哪里?用笔圈出,品一品,读一读。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这一句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如入画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教师范读,感情饱满,学生听读感受,说说这里的描写重点突出荷塘中怎样的特点?(礼赞生命力之强烈)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陶醉、礼赞)试读出来。
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
2、作者如此用力描绘幽径之美,是否有些浪费笔墨?因为至此文章的主角——古藤萝还没出场,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思考讨论)
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
明确: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想不想去认识她,了解她?(学生答:想)这便是铺垫、蓄势——用不同寻常的神奇秀美环境来烘托她。
研读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萝之美”
文章中这一颗古藤萝在作者的心中最后似乎已幻化成什么?(一个神话传说中美丽的女子)那我们在研读这一部分时不妨也暂且把古藤萝当作一个这样的主角——神话传说中美丽的女子,经过层层铺垫之后,我们的女主角终于登场了,试想象一下这个传说中的美女拥有怎样的容貌、气质,性情?怎样的举止、声音呢?(注意想象不能游离课文情境)
例:“她如空谷幽兰,淡淡幽香中透出高雅绝俗,她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清纯、脱俗。”
“她身着一袭清纯的白色纱裙,星星点点的淡紫色花朵点缀于纱裙之间,更显示出她娇艳无比的面容。”
“她又是善良可亲的,空中的小精灵时常飞到她身边,扇动着小翅膀与她嗡嗡细语”。
“她时常会轻柔地挥舞着袖衫,飘来荡去,拜访山头的群树,问候池中的荷花,与林中的小鸟快乐地嬉戏、追逐。”
这真是一个如天使一样的人物呀,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毫不留情的,十年浩劫期间,这些美丽的花木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砍伐,同学们可能不能理解,那就查阅一下“十年**”的历史资料吧,寻找故事性较强的资料。
第二课时
交流你所知道的 “十年浩劫”历史,认识“十年浩劫”,揣摩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的思想感情。
1、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
“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是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古藤萝”被无情砍伐是那个时代悲剧的见证。
1、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认识呢?请阅读第10段把作者的认识感触划出来。
“他悲愤、惆怅,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
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对那一段历史他思考的更深,更远,他更悲叹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在真、善、美被践踏、遭劫难之后,这株仅存的藤萝,就具有了特殊意义,不是所有的真、善、美都被毁灭殆尽,如天使一般的真纯、善良、美好的化身—古藤不是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吗?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研读第三部分:感受“古藤萝的悲剧”力量。
思考:“然而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作者以自己前后矛盾的感慨揭开了“古藤萝悲剧”的序幕,怎样理解作者前后矛盾的感慨?
明确:古藤萝存在——意味着人间纯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萝毁灭则意味着人间的纯真、善良、美好遭到杀戮。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看作者如何凸现这悲痛?
1、请阅读11段找出你认为能表现“悲”的描写
如:“它们仿佛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让人想到一幅凄美画面:一位天使般善良的绝色美女在临死前绽放着世间最美丽的笑容。
2、阅读12段后思考
美好人或事物遭到杀戮会让人震惊恐怖,更会悲叹、同情他们的命运,这本是人之常情,作者为什么要说:“我是一个没出息的人,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难道关注小花草、小动物,为它们的不幸流泪、叹气就是没出息,就是渺小的吗?
提示:作者当然不是没出息,渺小的角色,但普通人中也有许多人象他这样怀着一颗博爱之心,难道也都意味着没出息?这是针对文中的什么人而言?(伟人)
3、伟人固然让人钦佩、敬仰,为常人所不可企及,但他们不是圣贤,也会有缺点,也会犯错误,本文这里是针对伟人的哪一缺点而言?对此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思考讨论)
明确:伟人有时缺乏博爱之心,为了一己之私,制造事端,甚至滥杀无辜,这是勿用置疑的。本文这里即是针对伟人的这一缺点而言。
“我”以及向我这样感情丰富,怀有博爱之心的人,也许注定永远都不会有伟人的丰功伟绩,但面对伟人的制造事端、滥杀无辜的业绩,“我”同样鄙视、厌弃。我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普通人,拥有朴素而真实的博爱之心。
4、阅读13——14段感受作者的博爱之心
面对传说中的美丽天使被毁灭的惨状,作者当然会感到震惊、恐怖、悲哀,找出文段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句、段,读一读、品一品。
例:“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悲哀至极„„”。
“14段,表现了美丽的天使被无情的杀害之后,她内心悲叹、怨恨、愤怒、控诉、谴责。作者正是要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天使就是天使,即使被毁灭了,依然让人感觉到她美丽的哀怨的哭泣,感慨她曾经的优雅历史:她是那样的善良,二三百年来与同伴和睦、友善相处,虽阅尽人间沧桑、饱经风霜雨雪,见证了燕园的历史,却从无害人之意;即使遭人暗算,在浑然不觉时依然朝着世人微笑,这是何等的纯真与善良;只有奉献之意,为世人送去淡淡的幽香、绽放甜美的微笑,全无防人之心,这该是怎样博大的胸怀啊!”
“然而愚蠢的施刑者全无恻隐之心,爱护之意,看不到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真正可叹可悲。”
全班齐读,试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之一——讴歌真、善、美,并警醒世人懂得发现与珍爱。
5、阅读15段感受强烈的悲剧色彩,反思悲剧原因。
这一幕悲剧如果发生在“十年**”期间,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可是它发生在“十年**”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这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迅速提高,已经奔上小康之路,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显得那样的贪乏。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维护之,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积极、良好的精神素质的大问题。
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荒蛮野岭之间,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渊源的北大,这里是中国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为解放的最高学府,然而堂堂燕园里竟没有第二个人关注藤萝的生死,并为之悲哀的,这就使其悲剧意味更加浓重,同时也引发读者更深入的反思这种悲剧的根源:除了指挥者的失误,执行者的无知,更主要的是人们心中的流毒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奴化教育让人们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思想,面对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叙说,心灵变得麻木不仁,这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6、鲁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愚昧才能觉醒,进而才能进步发展。
作者在这里不正是想经过一株古藤萝的悲剧来透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悲剧,所以作者叙述的悲剧,绝不是一个小小的悲剧,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能否更健康,更稳定地发展进步的大问题,在世人普遍醉心于改革开放取得的种种成绩,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提高的喜悦中时,万幸还有一位巨人在此时悲叹、警醒世人,希望国人意识到自己精神生活的贫乏、落后、愚昧,呼吁提高国民素质,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的诉说、尊重一切真、善、美,并努力维护它,恢复理性。
这位文化巨匠的民族忧患意识发人深省,尽管面对的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残酷现实,然而他将永不放弃,义无反顾,矢志不移地狐独地为我们的民族抒写悲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季老在这里达到了屈原、鲁迅的高度,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懂得真、善、美,并甘愿做一位孤独的维护真、善、美的勇士。
第二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篇一:《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预习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二.介绍作者
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四.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精读品析,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
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
2、师: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径的特点,而在这条神奇的幽径中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最深?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三.研读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萝之美”
1.师: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认识让作者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角色,速读概括古藤的特点。
明确:精神寄托于安慰.2.作者除了写幽径上的藤萝,还提到哪里的藤萝?作用?
明确: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
5.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是什么让他“悲”,又是什么给了他“安慰”?
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他没有陷于此种自伤而不能自拔。
第三课时
1.师:这是一株怎样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写古藤的语句,概括它的形象特点。
2.这样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
明确:喜爱,留恋,乐之
如:“它们仿佛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
5.面对被毁灭的惨状,作者情感受到什么影响?震惊、恐怖、悲哀,例:“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
1.这个悲剧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
明确:地点:北大 时间:1992年春
2.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猜猜,“毁美”哪些人呢?
明确:愚氓、伟人、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无美的人?? 3.创造美好世界的人们与制造悲剧的人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或者说“毁美”的那些人都缺点什么?
4.“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明确: 这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毁灭者的象征。
5.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作者描写这一株古藤的悲剧,目的何在呢?
引导: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荒蛮野岭之间,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渊源的北大,这里是中国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为解放的最高学府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人们的精神生活贪乏。篇二:《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味、体悟语言和情感
2探究
3建构
1观
2美的决心
1“悲剧”内涵
2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美的决心
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时
入新课
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知悲剧
1商讨给这出悲剧配音方案
2述配音理由:
方法与过程:、情境中阅读、品、层递阅读,合作、引设支架,自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审美、矢志维护真、善、【教学重点】、深刻而丰富的、描写、议论和抒、矢志维护真、善、【教学难点】精炼、【教学时间】一课
一、创设情景,导鲁迅先生说过:“悲
二、情境阅读,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简要阐
(2)、明确配音方案:
第一部分感情基调:愉悦(音乐:如《紫竹调》等)
第二部分感情基调:淡淡地愁怨(音乐:如《秋日私语》等)
第三部分感情基调:强烈地控诉(音乐:如《二泉映月》等)
悟悲剧
死
1第三部分(播放背景音乐,如《二泉映月》等)
之死
2哭泣?
“从无害人之意”;“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诉无门”
的毁灭
3“微笑”,作者为何却说他们是“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美
1第二部分(播放背景音乐,如《秋日私语》等)
1在何处?
认识藤萝之美:
三、探究阅读,体【第一场】藤萝之※阅读现场:、指名有感情朗读、品读交流 ※阅读体悟:藤萝、“吊死鬼”因何“万分委屈,又投明确:真、善、美、初绽的花朵在【第二场】藤萝之※阅读现场:、指名有感情朗读、品读交流 ※阅读体悟: 藤萝之美、活着的古藤萝美引导鼓励从多角度历史的角度来说:
历史悠久、文化气息从其古藤萝形、色、味、声入手,感受其美丽; 形:盘曲而上——“直上青云”、“苍黑古劲像苍龙”
色:红绿相映——“万绿丛中一点红”
味:芳香袭人——“淡淡的幽香”
声:回味无穷——“嗡嗡的蜂声”
从其品质来体验:“眼中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
2表了什么?
人性之美
3古藤萝之死呢?
殇
1荷花如何?
2们”如何?
3林先生如何?
思
古藤萝之死哀伤吗?
味悲剧
一场什么悲剧?【请学生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
死,反照出人类对自然的漠视,对自身栖居的家园的
?改革发展时期,忽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藤萝无辜被毁灭。、藤萝之美其实代明确:自然之美,、作者为何不先写【第三场】藤萝之、面对悲剧,群树、、面对悲剧,“人、面对悲剧,季羡【第四场】藤萝之季羡林先生只是为
三、深度阅读,品思考:藤萝之死是幽径悲剧:藤萝之破坏。悲之二,九十年代,四、延伸拓展
五、作业布置
附:《幽径悲剧》板书
幽径悲剧【季羡林】
悲剧:真、善、美的毁灭
藤萝之美 藤萝之死
形:盘曲而上 成了吊死鬼
色:红绿相映 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味:芳香袭人 控诉、投诉无门
声:回味无穷 哭泣,哭泣,哭泣„„
幽径悲剧——燕园悲剧——时代悲剧——人性悲剧
教学反思:
《幽径悲剧》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15年。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一株藤苏被毁的“愚氓灭美”现象。作者迫切地感到必须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迅速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于是,怀着重大的使命感写下这篇散文。文章通过藤萝之美——藤萝之死——藤萝之殇——藤萝之思的构架来引导读者层层深入的感知文中的内涵。而我在教学中突破了文本中先“美”后“死”的顺序,先让学生感受触目惊心的悲剧,再感受它活着的时候的“美”。并适时的提出“作者为何不先写古藤萝之死呢?”的问题。在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后进而深入阅读,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这出悲剧的内涵。最后拓展延伸,在学生理解悲剧内涵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培养他们更正确的审美观和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篇三: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与反思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启东市寅阳初级中学 李锦辉
《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其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其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其含蓄。文中古藤萝的悲剧,是整个幽径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所以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极佳的阅读教学的文本。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设计此课。
学习目标: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字
w()()jīng()yâ sǒng mãng 摇()2 3 课后学习:
2为一株草、一朵花的折损而伤心过吗?你曾为一只猫、一
幽 径 悲 剧 季羡林
幽径美:(春夏秋冬)充满生机活力
化、外在美、内在美 被愚氓毁灭
悲剧(抒发了作者矢志不渝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一、预习检测 注音或据拼音写汉ān yán 潋 滟 抖 擞()棘 毛骨()然 愚()、在生活中,你曾板书:
美 烘托
藤萝美:历史、文季羡林,作为国学大师,其身正,其文亦深。《幽径悲剧》是他对生活中细微处的深刻发思,而折射出的对人的劣根性的发现,体现着智者的思考和光芒。所以,以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这样一篇蕴意深刻的文章进行解读,确有难度。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强调文本的意义和更深层的挖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学生对文本和季羡林本人性格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回答也应证了这一点。篇四:幽径悲剧教案新
第____________课时 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
二
十四、幽径悲剧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3、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了解悲剧产生的根源,激发学生产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2、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了解悲剧产生的根源,激发学生产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里,在一条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幽静小路,曾经发生了一场悲剧,使人伤心落泪,那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悲剧呢?还是让我们跟随季羡林老先生走进《幽径悲剧》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采用读写大比拼方式)蜿蜒wānyán 懦者nuò 浩劫ji? 诛伐 fá 惆怅chóuchàng 虬干 qiú 愚氓 m?ng 摇曳ya 万斛 hú 潋滟liànyàn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明确:1-6节。
2、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3、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这是一条怎样的幽径?幽静所处的环境如何?
明确:这是一条古老的、不同寻常的幽径。
2、写了山上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天写了什么?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荷花。
4主要美在什么?
5用是什么?
三部分
1第一句写“让我最留恋难忘的还是一株古藤萝”但是没有直接写这株 众藤萝,突出了这些藤萝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萝的历史和藤萝的美。
2的文字,反复朗读,看看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株藤萝的?
“它既无棚„„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3的外在美,你能说一说这株藤萝的内在美吗?
大树和睦相处
幸免于难,从无害人之心、山上、湖中冬明确:写了荷叶、、你觉得幽径之美、写幽径之美的作
四、欣赏课文第二、、生细读第七节,古藤萝,而是写了明确:写了一些藤、请找出正面描写明确: 正面描写::、这是藤这株藤萝明确:(1)和:与(2)善:阅尽沧桑,五、小结本课内容 附板书 美在四时 幽径美景 美在湖山
形:盘曲而上
幽径悲剧 藤萝之美 味:扑鼻之香
色:万绿丛中一点红
声:嗡嗡蜜蜂声
藤萝悲剧
第____________课时 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了解悲剧产生的根源,激发学生产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一、复习导入
1、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二、讨论悲剧产生的原因:
1、藤萝被毁后又是什么样的,找出描写的语言,并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藤萝之惨:吊死鬼 :悬 摇曳 孤儿 微笑(比喻 拟人)
作者的感情:惹起了万斛闲愁 痛苦 悲哀至极
2、想想悲剧发生后,这又是一株怎样的藤萝,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强调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如:可怜 一面是虬感干下面已被砍断,一面花朵还在微笑 采用反衬和拟人表现了作者的痛苦悲哀 等等)
4、藤萝被毁,作者悲哀难过,那么作者自以为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 “没有出息”“感情太多”,是一个善良、有博爱之心和同情心的人.5、自从藤萝被毁后,作者还喜欢那条幽径吗?
(1)“听到古藤的哭泣声” 比喻,融情于景
(1)“我是一个偶然,除了我,不会有人为之伤心” “偏偏??偏偏??偏偏??”
这些偶然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作者深感社会对于愚氓灭美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呼吁社会提高审美意识.(2)“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3、这种现象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八、总结全文:
实施科教兴国
幽径悲剧 提高国民素质
时代之悲 篇五:《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阅读之前,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季羡林的资料,但是介绍是有要求的,就是在同学们收集的基础上,筛选信息,选取和文章有关的内容来加以介绍。
1、首先让我们阅读全文,思考问题:这条幽径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悲剧?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悲剧?
讨论整理:发生古藤萝的悲剧。
2、既然悲剧是美的毁灭,我们来看幽径悲剧怎么描写美
①文章为了要突出表现古藤萝的悲剧,写了哪些美好的事物?
幽径之美(1-6)藤萝之美(7-10)
②作者通过哪些感觉角度写出了藤萝的美,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它为什么美?作者为什么要写它的美?
外在美
视觉 盘曲而上,万绿丛中一点红 形
嗅觉
幽香 味
听觉 嗡嗡的蜜蜂声 声
内在美
从无害人之意
一向与大树和睦相处
结论:藤萝之美(7-10)正面写藤萝的美,渲染悲剧效果
朗读
③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幽径的美?幽径为什么美?
时间顺序,从春写到冬,特点是总有翠色在目,显示幽径神奇,从而衬托“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结论:幽径之美(1-6)侧面衬托藤萝的美
3、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要渲染被毁的惨状;悲剧的气氛因渲染而更为强烈。
朗读
②在古藤萝被毁后,作者有哪些感受,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作者的感受?(注意朗读的语调)
借景抒情直接抒情 这株古藤萝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还有吗,大家看这句话“一向与大树和睦相处······”
师:这是一株和、善、美的古藤萝。在作者心目中的作用:古藤萝在作者心中是个会显灵的圣物。作者对古藤的感觉,是与特定的环境分不开的。“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这一棵藤萝成了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这株古藤萝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是历史的见证人。所以它已是美的化身和历史的见证。这株古藤萝是燕园中仅存的一棵浩劫后充满灵性的圣物。
4、美被什么所灭,关系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思考造成悲剧的原因,你觉得作者通过这一悲剧想要表达什么?(结合文中语句理解)你又从古藤萝的悲剧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
写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文中所写的古藤萝,其实还是在暗示生活中的某一种人,象征一些品德高尚的人
表现作者将永做护美的使者。表现作者将永不放弃揭露美之被毁的悲剧。珍视一切生命,让我们身边的悲剧不再重演。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
总结:
教师寄语: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5、作业:请继续深入研读描写“曲径之美”和“藤萝之美”的相关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上
第三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4、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课时安排】
三课时
【预习安排】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查找有关季羡林的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
一.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
二.介绍作者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生介绍之后老师补充。
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入学之后,学业出色,成为当时清华佼佼者,为清华“四剑客”之一。
季老学识渊博,学富五年,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学识了得,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回顾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
3.按照“幽径”、“藤萝”、“藤萝被毁”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一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古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写藤萝的悲剧。四.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精读品析,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
1、师:文章开头描绘了幽径之美,美在哪里?用笔圈出,品一品,读一读。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这一句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如入画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教师范读,感情饱满,学生听读感受,说说这里的描写重点突出荷塘中怎样的特点?(礼赞生命力之强烈)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陶醉、礼赞)试读出来。
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
2、师: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径的特点,而在这条神奇的幽径中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最深?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
明确: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
3.作者如此用力描绘幽径之美,并没有浪费笔墨,用意何在?(思考讨论)
明确:这便是铺垫、蓄势——用不同寻常的神奇秀美环境来烘托她。
三.研读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萝之美”
1.师: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认识让作者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角色,速读概括古藤的特点。并说说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明确:精神寄托于安慰.2.作者除了写幽径上的藤萝,还提到哪里的藤萝?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幽径藤萝“最有特色”,最美。
3.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毫不留情的,十年浩劫期间,这些美丽的花木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砍伐,同学们可能不能理解,那就查阅一下“十年**”的历史资料吧,寻找故事性较强的资料。
明确: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是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4.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认识呢?请阅读第10段把作者的认识感触划出来。
明确:“他悲愤、惆怅,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5.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是什么让他“悲”,又是什么给了他“安慰”?
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他没有陷于此种自伤而不能自拔。这株仅存的藤萝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四.作业:品味语言,学生选择一句或一段,自我赏析。
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
段(句)好,好在 ”来作答,内容要求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第三课时
一.导入:然而人与自然的故事并不是总以喜剧的形式上演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感受古藤之悲,幽径之悲,作者之悲。
二.研读第三部分:感受“古藤萝的悲剧”力量。
1.师:这是一株怎样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写古藤的语句,概括它的形象特点。明确: 有外在美;无害人之意,献花于人世;二三百年来,和睦相处---即“真善美”的化身。
2.这样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 明确:喜爱,留恋,乐之
3.师:“然而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作者以自己前后矛盾的感慨揭开了“古藤萝悲剧”的序幕,怎样理解作者前后矛盾的感慨?
明确:古藤萝存在——意味着人间纯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萝毁灭则意味着人间的纯真、善良、美好遭到杀戮。
4.师: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看作者如何凸现这悲痛?请阅读11段找出你认为能表现“悲”的描写。
如:“它们仿佛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5.面对被毁灭的惨状,作者情感受到什么影响?震惊、恐怖、悲哀,找出文段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句、段,读一读、品一品。
例:“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悲哀至极„„”。
三.思考悲剧背后的问题。
1.这个悲剧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 明确:地点:北大 时间:1992年春
2.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猜猜,“毁美”哪些人呢?
明确:愚氓、伟人、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无美的人„„
3.创造美好世界的人们与制造悲剧的人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或者说“毁美”的那些人都缺点什么?
明确:前者关爱生命、关爱自然,追求真、善、美;后者缺乏对生命、自然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4.“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明确: 这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毁灭者的象征。藤萝被毁灭的悲剧其实就是世人对美的忽视,对美的否定,对美的毁灭,所以说古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消灭身边的美,这是让作者最为心痛的,而且这样的悲剧每天还在上演着。
5.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作者描写这一株古藤的悲剧,目的何在呢?
引导: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荒蛮野岭之间,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渊源的北大,这里是中国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为解放的最高学府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这一幕悲剧如果发生在“十年**”期间,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可是它发生在“十年**”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迅速提高,已经奔上小康之路,这说明什么?
明确:愚氓多,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人们的精神生活贪乏。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维护之,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积极、良好的精神素质的大问题。
6.然而堂堂燕园里竟没有第二个人关注藤萝的生死,并为之悲哀的,这就使其悲剧意味更加浓重,想揭露什么呢? 明确:人们缺少博爱之心,自私、冷漠。7.那作者借此表达说明渴望呢? 明确:人们珍爱生命,关爱自然。
8.师:反思这种悲剧的根源:除了指挥者的失误,执行者的无知,更主要的是人们心中的流毒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奴化教育让人们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思想,面对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叙说,心灵变得麻木不仁,由此看来,古藤的遭遇是不是仅仅是它自己的悲剧呢?还说明了什么悲剧? 明确:这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四.拓展延伸。1.听音乐欣赏图片。2.课外阅读。“无论谁死了, 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
——弥尔顿 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
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 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一个人村庄》 五.教师小结:
拯救自然环境,实际是拯救人类自己!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
——(法)卢梭
这位文化巨匠的民族忧患意识发人深省,希望大家能与季老先生一起做一位维护真、善、美的勇士。
六.作业: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素质。七.板书见课件
八.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很关键,这取决于老师的思路是否清晰。在这一课的处理上,我的所设计的问题大体上看衔接较紧密。情感上学生理解较深,但从写作的角度,学生收获甚少。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写作与课堂教学相连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苏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幽径悲剧》导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主要写了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视它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此来震憾人们,反思悲剧根源,呼吁人们关注一切生灵,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幽径悲剧”强烈的悲剧效果,反思悲剧根源。(教学重点、难点)
3、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前学习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尝试圈点批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
初读感知课文
(一)介绍作者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生介绍之后老师补充。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入学之后,学业出色,成为当时清华佼佼者,为清华“四剑客”之一。
季老学识渊博,学富五年,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学识了得,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学生回顾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文章主要内容既是写古藤萝的悲剧,本文题目为什么不用“古藤悲剧”,而是用“幽径悲剧”?(学生思考讨论之后若不能回答,姑且存而疑之。)
3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古藤萝的悲剧,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根据一些过渡句,把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第二部分(7-10)写古藤萝之美。第三部分(11-文末)写藤萝的悲剧。精读品析
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
1、文章开头描绘了幽径之美,美在哪里?用笔圈出,品一品,读一读。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这一句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如入画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教师范读,感情饱满,学生听读感受,说说这里的描写重点突出荷塘中怎样的特点?(礼赞生命力之强烈)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陶醉、礼赞)试读出来。
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作者如此用力描绘幽径之美,是否有些浪费笔墨?因为至此文章的主角——古藤萝还没出场,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思考讨论)
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
明确: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想不想去认识她,了解她?(学生答:想)这便是铺垫、蓄势——用不同寻常的神奇秀美环境来烘托她。研读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萝之美”
文章中这一颗古藤萝在作者的心中最后似乎已幻化成什么?(一个神话传说中美丽的女子)那我们在研读这一部分时不妨也暂且把古藤萝当作一个这样的主角——神话传说中美丽的女子,经过层层铺垫之后,我们的女主角终于登场了,试想象一下这个传说中的美女拥有怎样的容貌、气质,性情?怎样的举止、声音呢?(注意想象不能游离课文情境)
例:“她如空谷幽兰,淡淡幽香中透出高雅绝俗,她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清纯、脱俗。”
“她身着一袭清纯的白色纱裙,星星点点的淡紫色花朵点缀于纱裙之间,更显示出她娇艳无比的面容。”
“她又是善良可亲的,空中的小精灵时常飞到她身边,扇动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着小翅膀与她嗡嗡细语”。
“她时常会轻柔地挥舞着袖衫,飘来荡去,拜访山头的群树,问候池中的荷花,与林中的小鸟快乐地嬉戏、追逐。”
这真是一个如天使一样的人物呀,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毫不留情的,十年浩劫期间,这些美丽的花木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砍伐,同学们可能不能理解,那就查阅一下“十年**”的历史资料吧,寻找故事性较强的资料。
第二课时
交流你所知道的 “十年浩劫”历史,认识“十年浩劫”,揣摩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的思想感情。
1、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
“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是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古藤萝”被无情砍伐是那个时代悲剧的见证。
1、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认识呢?请阅读第10段把作者的认识感触划出来。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他悲愤、惆怅,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
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对那一段历史他思考的更深,更远,他更悲叹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在真、善、美被践踏、遭劫难之后,这株仅存的藤萝,就具有了特殊意义,不是所有的真、善、美都被毁灭殆尽,如天使一般的真纯、善良、美好的化身—古藤不是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吗?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研读第三部分:感受“古藤萝的悲剧”力量。
思考:“然而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作者以自己前后矛盾的感慨揭开了“古藤萝悲剧”的序幕,怎样理解作者前后矛盾的感慨?
明确:古藤萝存在——意味着人间纯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萝毁灭则意味着人间的纯真、善良、美好遭到杀戮。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看作者如何凸现这悲痛?
1、请阅读11段找出你认为能表现“悲”的描写 如:“它们仿佛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让人想到一幅凄美画面:一位天使般善良的绝色美女在临死前绽放着世间最美丽的笑容。
2、阅读12段后思考
美好人或事物遭到杀戮会让人震惊恐怖,更会悲叹、同情他们的命运,这本是人之常情,作者为什么要说:“我是一个没出息的人,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难道关注小花草、小动物,为它们的不幸流泪、叹气就是没出息,就是渺小的吗?
提示:作者当然不是没出息,渺小的角色,但普通人中也有许多人象他这样怀着一颗博爱之心,难道也都意味着没出息?这是针对文中的什么人而言?(伟人)
3、伟人固然让人钦佩、敬仰,为常人所不可企及,但他们不是圣贤,也会有缺点,也会犯错误,本文这里是针对伟人的哪一缺点而言?对此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思考讨论)
明确:伟人有时缺乏博爱之心,为了一己之私,制造事端,甚至滥杀无辜,这是勿用置疑的。本文这里即是针对伟人的这一缺点而言。
“我”以及向我这样感情丰富,怀有博爱之心的人,也许注定永远都不会有伟人的丰功伟绩,但面对伟人的制造事端、滥杀无辜的业绩,“我”同样鄙视、厌弃。我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普通人,拥有朴素而真实的博爱之心。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4、阅读13——14段感受作者的博爱之心
面对传说中的美丽天使被毁灭的惨状,作者当然会感到震惊、恐怖、悲哀,找出文段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句、段,读一读、品一品。
例:“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悲哀至极„„”。
“14段,表现了美丽的天使被无情的杀害之后,她内心悲叹、怨恨、愤怒、控诉、谴责。作者正是要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天使就是天使,即使被毁灭了,依然让人感觉到她美丽的哀怨的哭泣,感慨她曾经的优雅历史:她是那样的善良,二三百年来与同伴和睦、友善相处,虽阅尽人间沧桑、饱经风霜雨雪,见证了燕园的历史,却从无害人之意;即使遭人暗算,在浑然不觉时依然朝着世人微笑,这是何等的纯真与善良;只有奉献之意,为世人送去淡淡的幽香、绽放甜美的微笑,全无防人之心,这该是怎样博大的胸怀啊!”
“然而愚蠢的施刑者全无恻隐之心,爱护之意,看不到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真正可叹可悲。”
全班齐读,试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之一——讴歌真、善、美,并警醒世人懂得发现与珍爱。
5、阅读15段感受强烈的悲剧色彩,反思悲剧原因。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这一幕悲剧如果发生在“十年**”期间,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可是它发生在“十年**”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这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迅速提高,已经奔上小康之路,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显得那样的贪乏。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维护之,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积极、良好的精神素质的大问题。
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荒蛮野岭之间,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渊源的北大,这里是中国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为解放的最高学府,然而堂堂燕园里竟没有第二个人关注藤萝的生死,并为之悲哀的,这就使其悲剧意味更加浓重,同时也引发读者更深入的反思这种悲剧的根源:除了指挥者的失误,执行者的无知,更主要的是人们心中的流毒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奴化教育让人们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思想,面对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叙说,心灵变得麻木不仁,这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6、鲁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愚昧才能觉醒,进而才能进步发展。
作者在这里不正是想经过一株古藤萝的悲剧来透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悲剧,所以作者叙述的悲剧,绝不是一个小小的悲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剧,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能否更健康,更稳定地发展进步的大问题,在世人普遍醉心于改革开放取得的种种成绩,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提高的喜悦中时,万幸还有一位巨人在此时悲叹、警醒世人,希望国人意识到自己精神生活的贫乏、落后、愚昧,呼吁提高国民素质,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的诉说、尊重一切真、善、美,并努力维护它,恢复理性。
这位文化巨匠的民族忧患意识发人深省,尽管面对的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残酷现实,然而他将永不放弃,义无反顾,矢志不移地狐独地为我们的民族抒写悲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季老在这里达到了屈原、鲁迅的高度,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懂得真、善、美,并甘愿做一位孤独的维护真、善、美的勇士。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幽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悲剧”的真正内涵,发觉“愚氓灭美”的深层动因。
2、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1,难点同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藤萝的美,藤萝的悲,探究一下作者所写的“悲剧”究竟指的是什么。
二、细节研究
(1)感受藤萝之美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藤萝是美丽的,那藤萝美在哪里呢? 明确:第8自然段:盘曲而上、幽香、嗡嗡的蜜蜂声,万绿丛中一点红。(外在美)
引导:这藤萝真的看起来好美,但我们说美的事物不仅仅要外表看起来美丽,还要具有内在美,请问藤萝有内在美吗? 明确:第14自然段:和依附的大树和睦相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意。以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内在美)
引导:看来,这株藤萝的美是一种广义的美,是大美,内外兼修的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请同学自由朗读第8小节和第14小节,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藤萝的美。
(2)感受藤萝之悲
引导:藤萝如此美丽,却在“今年春天”被毁了,没了,永远地消失了,文中哪一
段描写被毁之后的藤萝的惨状?作者用了哪些词语?
明确:11自然段:吊死鬼悬在空中,孤儿,不能微笑、无处痛苦
追问:你为何选择这些词语来描绘藤萝被毁之后的惨状?
明确:悬在半空说明藤萝此时已经是无依无靠,与生存之根永远地失去了联系。追问:失根的藤萝就像失去母亲的孤儿一样无依无靠,作者为何要将古藤虬干比作吊死鬼? 明确:吊死一般是被迫而死的一种死法,吊死鬼必定生前含有冤屈,此处用吊死鬼做比,既描绘出藤萝被毁后悬在半空的惨状,也暗示了藤萝的死也是被迫而死。追问:课文中有表现藤萝冤情的语句吗? 明确:第14小节。(14自然段:哭泣,细如蚊蝇,万分委屈,投诉无门,哭泣,哭泣,哭泣......)
教师总结:被迫而死,最后成了鬼,这鬼阴魂不散,悬在空中,随风摇曳,悲情四溢。请同学读一下第11小节,语速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让大家感受一下藤萝的悲剧。
(3)延伸:课题是《幽径悲剧》作者为什么要把幽径、藤萝写得如此之美呢?
明确:写美是为了突出悲,越美越悲,形成强烈的对比。教师说出:“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可提示鲁迅先生关于悲剧的一段话)
(4)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作者为何对藤萝的毁灭感到如此伤心?
明确:第8自然段:顾而乐之
第10自然段:感到安慰、喜爱、留恋(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第13自然段:怕走幽径,悲哀至极
教师找出文中这几段话:
(1)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
(2)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明确:(悲愤,无奈)
答案:藤萝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如今藤萝毁于愚氓之手,一方面作者心中的慰藉失去了,另一方面,作者既伤怀于真善美的被毁灭,又为世人对美的毁灭的漠然感到悲哀和无奈。
三:重点探究
1、幽径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答案:愚氓灭美
问:愚氓具体是指什么样的人?明确:不知美的人,没有爱心的人
引导:由此可见,作者表面上是在说藤萝的悲剧,实际上是在说人的悲剧。文章中说“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这句话是在批评世人什么?
明确:作者批评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乏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追问:那作者写愚氓,写世人,仅仅是为了批评他们吗?
明确:警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不要盲目地毁灭美的事物。提醒我们要关爱生命,珍重生命。
追问:生活中像作者这样的人多吗?找出具体语句来说明
明确:不多,世人、三个“绝不会有任何人”,说明不多。
引导:看来作者是孤军奋战,力量太弱小了,作者在这这样的情况下,是选择和世人一样呢?还是继续坚持自我呢?
明确:坚持自我。“我愿意把十字架永远永远、、、”
引导:十字架一般出现在基督徒的仪式中,这十字架对于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答案:信仰)
追问:作者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矢志维护美,爱美的决心。
2、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作者在文中12段,15段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他为什么这么说?请用原文语句作答
明确:12自然段: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绝不会这样的。我甘愿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引导:作者在和伟人的比较中得出自己是个没有出息的人,是个渺小的人,这伟人在作者的眼中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作者真的是个没有出息的人吗?
明确:这是作者在说反话,在责怪那些所谓的“伟人”和周围的人缺乏爱心,对视生命冷漠。
追问:作者这样写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悲愤之情、鄙视厌弃、无力保护生命之美的自嘲、无奈、悼念和惋惜。
引导:面对作者如此哀婉的沉痛之语,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反思?
类似答案: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向季老一样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热爱美,维护美,追求美。
四:课堂小结
白岩松说季羡林先生拥有了人格这一最高学位,这赞誉并不为过,他那悲天
悯人、爱满天下的情怀让我们动容,让我们震撼。他在文章中说:“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如果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就是无用之人的话,我们也愿意成为这样的没有出息的人。世界的万事万物,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的美丽。爱他们,就是爱我们自己,最后,以王蒙的一句话与君共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你若温柔,世界必以礼相待!五:作业布置
请大家以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劝告世人要爱护生命,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