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

时间:2019-05-15 04:4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

第一篇: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

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

古典诗词赏析(初步)

一、导入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赏析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分析考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先看第一小题,同学们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学生回答后评价)这道题的难度不大,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具有代表性,从第一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同学们能分析出考察了古典诗词的哪些知识点吗?

2、(学生回答展示)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内容理解

3.情感把握

4.拓展运用

这四点正是中考中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

二、第一关 字词关

复习第一个基本点。

1.提问:理解诗词内容首先要扫清什么障碍?

对,字词障碍,这是理解诗词内容的第一关。(幻灯)中考虽一般不直接考字词解释,但它是理解诗词内容、进行诗歌赏析的基础。

例如:去年重庆中考试题中第10题有这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提问: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不是冬天呢?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教师分析)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如”的意思,误以为这是春天之景,解题就会出错。

2、字词理解如何强化复习呢?

(学生回答)这里老师有一点提示:

1、细看注释

加强积累

2、结合语境

大胆推断

加强积累,以前我们以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来小小检测一下:

§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第二关 情感关

1、过了字词关,初步理解了诗词内容,这只是诗歌赏析的第一步,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笔下却是情态各异。比如同是花,白居易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与愉悦,李清照却是“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魂。

⑴、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明确)是诗人在诗中注入的感情不同。因此我们迈过的第二关则是情感关。

⑵、面对一首诗,可以从哪些细节来把握诗中的情感呢?同学们有什么经验?

(不错)老师也概括了一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作者的情感

㈠、知作者 明风格

1、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而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如果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我们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

(同学们能说出哪些作家风格呢?)

(在同学总结基础上补充)李白:雄奇夸张 愤世嫉俗

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练习)辛弃疾:悲壮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2、提示: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㈡、看提示,定基调

提示从何而来?

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解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

对,“左迁”一词,被贬,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

练一练

1、《春夜喜雨》——杜甫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㈢、品语句,悟感情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引子,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是“品诗句,悟感情”。诗贵含蓄,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清朝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字面,悟出情感是我们跨过情感关的重点。

那么怎么来品诗句悟情感呢?

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分析景物的特点,联想组成的画面,领悟诗词的情感。这正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当堂练习)品味下列诗句,分析诗人情感

(同学们讨论完成。)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同是写秋,两位诗人选取的景物却不相同?这是为了表现各自的情感决定的。

一句之景:“天”为晴空,“鹤”则排云而上,这两个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明媚画面,正是这明亮旷远引发诗人的碧霄之情。情与景和谐统一,抒发了诗人的进取、乐观的精神。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所写之景

二句之景:“荒凉古道,西风已起。马已疲惫。夕阳下前途一片暮色苍茫”。这些景色所组之画面,萧瑟,凄凉。这正是天涯游子孤独心境。又是一天将尽又是一年将完。断肠人却在天涯之远,故乡亲人遥不可见,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漂泊之悲,思家之苦。

五 第三关

拓展运用关

走进诗,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这决不是赏析诗歌的终极目标,赏析诗歌之美还需要我们拓展运用再创造,这就是诗词赏析的第三关:拓展运用关。在中考中常见的两类题型是

1、描述类。就是给出一句诗,让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表现的画面。答题要求(再现诗词优美意境,准确把握诗中景物特点及诗人的情感并加以想象,语言要生动优美,能恰当第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2、点评类。就是从形式或内容两方面评价给出诗句

这一关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最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及表达能力。例如前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第二小题》: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一题就是拓展运用题中的点评类题。

怎么点评呢?①形式上(修辞、生动形象等)

②内容情感上(表现何种精神、揭示什么哲理、给人何种启示)

③比较鉴别(同类题材比较情感精神上的异同)

我们来分析例题,易于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对从②③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情感上看;是写离别,表现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与其他离别诗相比较。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六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路走来,经过了诗词赏析的三道关口,特别是最后一关是诗歌赏析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究竟把这些方法掌握了没有下面我们来一次实战演习考一考同学们。

(课堂练习)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写出了秦淮河上的朦胧夜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一景象。

(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朦胧的江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水边夜色在月光暮霭中一片迷蒙冷寂……)

2.谈谈你对“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表面是对商女的埋怨,实际上则是批评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患和嘲讽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第二、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第二篇:第73149号(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

古典诗词赏析(初步)

一、导入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典诗词,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

赏析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题中常有诗词赏析题出现。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中考例题: 分析考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先看第一小题,同学们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学生回答后评价)这道题的难度不大,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具有代表性,从第一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同学们能分析出考察了古典诗词的哪些知识点吗?

2、(学生回答展示)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1.文学常识

2.内容理解 3.情感把握

4.拓展运用

这四点正是中考中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文学常识平时多有积累,这里不再罗嗦,本节课将重点复习后三个基本点。

二、第一关 字词关

复习第一个基本点。

1.提问:理解诗词内容首先要扫清什么障碍?

对,字词障碍,这是理解诗词内容的第一关。(幻灯)中考虽一般不直接考字词解释,但它是理解诗词内容、进行诗歌赏析的基础。

例如:去年重庆中考试题中第10题有这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提问: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不是冬天呢?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教师分析)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如”的意思,误以为这是春天之景,解题就会出错。

2、字词理解如何强化复习呢?

(学生回答)这里老师有一点提示:

1、细看注释 加强积累

2、结合语境 大胆推断 加强积累,以前我们以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来小小检测一下: 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三、第二关 情感关

1、过了字词关,初步理解了诗词内容,这只是诗歌赏析的第一步,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笔下却是情态各异。比如同是花,白居易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与愉悦,李清照却是“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魂。⑴、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明确)是诗人在诗中注入的感情不同。因此我们迈过的第二关则是情感关。

⑵、面对一首诗,可以从哪些细节来把握诗中的情感呢?同学们有什么经验?

(不错)老师也概括了一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作者的情感

㈠、知作者 明风格

1、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而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如果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我们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

(同学们能说出哪些作家风格呢?)

(在同学总结基础上补充)李白:雄奇夸张 愤世嫉俗

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练习)辛弃疾:悲壮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2、提示: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㈡、看提示,定基调

提示从何而来? 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解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

对,“左迁”一词,被贬,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练一练

1、《春夜喜雨》——杜甫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㈢、品语句,悟感情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引子,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是“品诗句,悟感情”。诗贵含蓄,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清朝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字面,悟出情感是我们跨过情感关的重点。

那么怎么来品诗句悟情感呢?

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分析景物的特点,联想组成的画面,领悟诗词的情感。这正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当堂练习)品味下列诗句,分析诗人情感

(同学们讨论完成。)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同是写秋,两位诗人选取的景物却不相同?这是为了表现各自的情感决定的。一句之景:“天”为晴空,“鹤”则排云而上,这两个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明媚画面,正是这明亮旷远引发诗人的碧霄之情。情与景和谐统一,抒发了诗人的进取、乐观的精神。我们再来看第二句所写之景

二句之景:“荒凉古道,西风已起。马已疲惫。夕阳下前途一片暮色苍茫”。这些景色所组之画面,萧瑟,凄凉。这正是天涯游子孤独心境。又是一天将尽又是一年将完。断肠人却在天涯之远,故乡亲人遥不可见,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漂泊之悲,思家之苦。

五 第三关 拓展运用关

走进诗,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这决不是赏析诗歌的终极目标,赏析诗歌之美还需要我们拓展运用再创造,这就是诗词赏析的第三关:拓展运用关。在中考中常见的两类题型是

1、描述类。就是给出一句诗,让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表现的画面。答题要求(再现诗词优美意境,准确把握诗中景物特点及诗人的情感并加以想象,语言要生动优美,能恰当第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2、点评类。就是从形式或内容两方面评价给出诗句

这一关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最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及表达能力。例如前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第二小题》: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一题就是拓展运用题中的点评类题。

怎么点评呢?①形式上(修辞、生动形象等)

种启示)

③比较鉴别(同类题材比较情感精神上的异同)

我们来分析例题,易于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对从②③两个方面来分析。

②内容情感上(表现何种精神、揭示什么哲理、给人何从情感上看;是写离别,表现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与其他离别诗相比较。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六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路走来,经过了诗词赏析的三道关口,特别是最后一关是诗歌赏析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究竟把这些方法掌握了没有下面我们来一次实战演习考一考同学们。(课堂练习)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写出了秦淮河上的朦胧夜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一景象。

(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朦胧的江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水边夜色在月光暮霭中一片迷蒙冷寂„„)

2.谈谈你对“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表面是对商女的埋怨,实际上则是批评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患和嘲讽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第二、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第三篇: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古诗词理解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课内中考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2、掌握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诗词内容和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唐宋诗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奇葩。曹操因沧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豪情万丈;仰望泰山,杜甫为它的“,”而折服;游览西湖,白居易因其“,”而欣喜;„„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陶醉;崔颢登楼览物,“,”的心绪触动人心;柳永凭栏远眺,“,”的真情感人至深;苏轼密州出猎,“,”的豪情掷地有声„„

出示中考真题:

2009年中考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答案:7.王维/诗人自己 8.B 2012年中考 天净沙•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2分)答案:7.B 8.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考试手册——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中考古诗词理解一道填空题,一道选择题。09——11年填空题考的是词语解释,12年题型变化,考了概括景物的特征。选择题09——11年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的

理解,12年题型变化,考查了五首诗词的比较阅读。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本节课,我们就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做一次复习。出示教学目标。

二、联系实例,学法指导

请以中考篇目为例,说说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观沧海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2、望岳

1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饮湖上初晴后雨

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钱塘湖春行

14、诉衷情

5、黄鹤楼

1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山居秋暝

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7、送友人

17、四块玉·别情

8、卖炭翁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题破山寺后禅院

18、天净沙·秋

19、天净沙·秋思 20、水仙子·咏江南教师相机进行学法指导。

(一)课内诗歌的分类:

1、按朝代分:三国、唐、宋、元

2、按体裁分:古体诗(四言、五言)、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二)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的方法 1.知人论世 例:曹操、陆游、辛弃疾

2、抓住诗题

例: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

3、看清题材 例:山居秋暝、送友人

4、分析诗眼 例:狂、断肠人

5、辨析词义 例:钟、割

6、解读意象 例:“浮云”、“孤蓬”

7、借助典故 例:万里觅封侯、尘暗旧貂裘

三、联系比较,实践演练:

完成题目,比较相近诗句内容、情感上的异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要将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相结合,提高效率。做好古诗词鉴赏类题目的基础是读通、读懂古诗词。一要了解作者身世、时代背景。二要由诗题入手,理解诗词内容和主题。三要准确理解每一句尤其是名句的意思,懂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四要了解诗词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五、布置作业,巩固方法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内容。比如,送别诗多写离别之情,赞颂对方高尚品格;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戍边将士的生活,借此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2.抓诗题。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仙子·咏江南》等。

3.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

4.联背景。有些诗歌,仅看字面上的词义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背景分析。如果知道刘禹锡就白居易的诗向老朋友予以酬答,并且抒写自己长期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之情,那么,你便知道首联其实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1.结合背景,窥测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写尽厂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

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诗歌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是诗歌的核心,成为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这个字、这个词便是诗歌的“诗眼”。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

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4.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情感。诗人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情等。

知人论世。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断不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捕捉情感了。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告诉我们: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诗人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明白这个意象,你便能体会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情感。

诗人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情等。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

诗歌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是诗歌的核心,成为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这个字、这个词便是诗歌的“诗眼”。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就容易找准其“诗眼”了。

第四篇: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高考必背诗词积累: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行》白居易)

【释义】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中国古典文化赏析之古风诗词

(一)姓名:

一、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子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诗作简介】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词句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⑵思:想念,思念。⑶休:停止。

⑷已:完结,停止。

⑸定:此处为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白话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背景赏析】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作品鉴赏】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诗作简介】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词人对亡妻王弗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背景赏析】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此时诗人四十岁,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词一开始即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苏轼的妻子王弗死于治平二年,距诗人写此词时正好十年。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不幸的是王弗二十七岁时就谢世了。这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诗人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正是由于与妻子的情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持久。这点在《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鉴赏】

纵观全词,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诗人选用《江城子》词调写悼亡之作,恰如其分。《江城子》词调,凡是有韵脚的地方,皆为平声,三、五、七言间用、迭用‘这样音韵谐协而又起伏不平。从内容上看,所表达的正是深沉而又复杂的感情。如上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由于句式参差,虽明白如话,却韵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苏轼在其后的一首与其胞弟子由久别相见的诗中曾有“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显然没有达到此种的意境。再如诗人化用“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填出“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与上阕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充分利用词中长短句的长处,使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这在词的内容的开拓上有它的独特意义。

三、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诗作简介】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词句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⑸会:理解。阑:同“栏”。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⑼消得:值得。【白话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离思(其四)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诗作简介】

《离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诗,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诗词注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白话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诗作欣赏】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

五、无题(节选)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作简介】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白话译文】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干涸。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晚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诗作赏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传诵千古。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作简介】

《鹊桥仙》作者秦观,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诗词注释】

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3.飞星:流星。一说指牛郎、织女二星。4.银汉:银河。

5.迢迢:遥远的样子。6.暗度:悄悄渡过。

7.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8.忍顾:怎忍回视。

9.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白话译文】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诗作欣赏】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传说。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七、君生我未生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沧月改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诗作简介】

驰名中外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既达到当时用以装饰的目的,又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代长沙铜官窑,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瓷窑。在已发现的几百件器物上题写的各种诗句数十首,基本属于流行在市井巷里的歌谣,唐代潭州的民俗风情全凸现在这些瓷诗里。素以收诗最全著称的《全唐诗》中未见这些瓷诗,尤显其珍贵。

八、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或“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诗作简介】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1] 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诗词注释】

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二字(《雨霖铃》词牌当为一百零三字,“留恋处”应为“方留恋处”。),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类似于今天的公交车站)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都门:京城门外。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7.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8.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烟波:水雾迷茫的样子。9.暮霭:“霭”读aǐ,傍晚的云气。[3] 10.沉沉:深厚的样子。

11.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12.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13.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14.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风情:情意。情,一作“流”。15.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16.更:一作“待”。17.纵:纵然,即使。18.那堪:怎能承受。【白话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背景赏析】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诗作欣赏】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九、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作简介】

《上邪》(“邪”读作“yé”)出自于汉乐府民歌。《上邪》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女主人公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上邪》情感真挚,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表达欲突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的真实情感,被誉为“短章中神品”。【诗词注释】

① 上邪(yé):上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② 相知:结为知己。

③ 命:古与“令”字通,使。衰(cui)【也可读作shuai】:衰减、断绝。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 陵(líng):山峰、山头。⑤ 震震:形容雷声。

⑥ 雨(yù)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⑦ 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

⑧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白话译文】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背景赏析】

《上邪》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

《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诗作欣赏】

从艺术上看,《上邪》的抒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间的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气势雄放,激情逼人。读《上邪》,仿佛可以透过明快的诗句,倾听到女子急促的呼吸之声。《上邪》是一首用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爱情篇章,其语言句式短长错杂,随情而布。音节短促缓急,字句跌宕起伏。

《上邪》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十、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邵老师语文工作室

【诗作简介】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诗词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⑿蓦然:突然,猛然。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白话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诗作欣赏】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第五篇: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 诗词赏析

第六讲 诗词赏析

【考查要点】

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疏理】

古今诗词欣赏的知识点主要有:诗词曲的形象、诗词曲的情感倾向、诗词曲的思想内容、诗词曲的语言品味、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诗词曲的阅读体验、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诗词曲中的民俗知识、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

【试题特点】

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诗词欣赏题的题型主要有:问答题、填写题、填空题、选择题、简述题等,以问答题为主。

【解题导引】

例1.(2002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诵读。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B项错在“离别”和“宦游”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第(2)题考查对常识和内容、情感的把握。C项错在对诗句意思的曲解。诗人与朋友已在外做官了。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应善于对比,领悟感情基调独具一格。参考答案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解答诗词欣赏题,首先是要略知诗词的基本内容,其次是要把握诗词的具体形象,第三是要品味诗词的美言妙语,第四是要了解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五是要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这五点没有先后之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取其中任意一点先行突破。抓住一点,再及其余。在涉及到具体试题时,还要针对题型作答。对于选择题,答题时应首先审读题干要求,看清选正还是选误,然后逐行逐字逐句地审读选项,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渐缩小正确答案的范围,直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对于主观表述题,则应准确、简洁地填写,特别是对于开放型的题,要紧扣原诗作答。

【常见失误】 诗词欣赏是近几年中考新增的考试内容。从考试情况来看,考生往往在这样几个方面出现失误:一是难以把握诗词的具体形象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二是难以领悟诗词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三是难以通过诗词具体形象的表面呈现,发掘其深层意蕴。出现这些失误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一个是诗词常识比较欠缺,尤其是古代诗词常识;另一个是接触古今诗词作品太少。

【考点精练】

诗词赏析

1.(2004·海淀)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2004·遂宁)下面对《望岳》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

B.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C.颔联前句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有的“神秀”,而后句则形象的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

D.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2004·襄樊)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4.(2004·无锡)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别云间

文天祥

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5.(2004·临沂)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歌唱大自然的辽阔壮丽,大草原的肥沃昌盛,反映了牧民们以天地为家的豪迈气概和对草原生活的亲切感情。

B.“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像巨大无比的贺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充分显示出游牧民族的生活特色。

C.诗中前几句写平川、大山、天空、四野,意境阔大恢宏,采用了静态勾画,形象逼真;最后一句转入动态描绘,使全诗动静结合,充满了勃勃生机。

D.诗的最后一句堪称点睛之笔,其中的“风”字有极强的表现力。由于风气吹动使牧草低伏,人们才看见了草中洁白的羊群。

6.(2004·温州)对下面这首古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A.这是一首记叙夜泊枫桥的春天景象和感受的诗。B.“江枫”指江边的枫树。

C.“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诗人到半夜没睡着,睡不着的原因是因为漂泊在外羁旅之愁满怀。

D.此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中的景物在诗人眼里都染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7.(2004·重庆)下列诗句表现的自然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2004·昆明)品读下面这首古诗,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朝露待日晞”的“晞”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炼醒目,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9.(2004·资阳)品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

⑴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

三、四两句用“曲”“幽”“深”等字目表现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净的环境。

C.

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⑵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流露出了诗人 倾向。

10.(2004·仙桃)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1)此诗第一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11.(2004·甘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破陈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开狼。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理由: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3)请写出两句描写“风”或“雪”的古典诗词名句。

12.(2004·南通)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13.(2004·西宁)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14.(2004·宾州)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答: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答: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

15.(2004·陕西)下面这首古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选择一个方面赏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骗)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6.(2004·泸州)品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答: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 答: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

17.(2004·四川)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8.(2004·桂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19.(2004·广州)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2004·河南)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②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2004·青海)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

(2)“落花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 比喻。“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 效力的思想感情。

22.(2004·玉林)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田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字根表,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土贳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23.比较赏析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诗)

[乙]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诗)

(1)杜牧、王安石两位诗人对同一历史人物评价的观点不同,请各找一句表达他们不同观点的诗。(用原诗作答)

答:杜诗: 王诗:

(2)①[甲]、[乙]两诗涉及的人物是谁?

②对他的生平事迹有详细记载的是哪部书?

③这部书的作者是谁?

④鲁迅对这部书有两句精辟的评价,请写出来。

24.(2004·黄石)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真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山配飞鸟入林的景象。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

25.(2004·绵阳)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26.(2004·哈尔滨)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7.(2004·河南)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28.(2004·恩施)下面这首绝句通过淡淡的背景、稀疏的笔意,写出了春夜的生意盎然,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

夜月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选自《唐宋绝句选注析》)

(1)第3句诗中专写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的是哪一个词?

(2)第4句用“新透”写“虫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妙。请你把这句诗用散文的笔调展现出来。

29.(2004·黄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0.(2004·荆州)阅读晏殊的《浣溪沙》,然后答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①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

②词中“,”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31.(2004·宿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和 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

②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第六讲

诗词赏析

1.B 2.A 3.B 4.D 5.D 6.A 7.C 8.D 9.(1)D(2)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

颇为浓厚的禅隐

10.(1)浩荡

(2)D 11.(1)C 理由是:其余三项可看作“豪放派”风格,而C属于婉约派。(2)A(3)示例: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③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如弓。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2.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13.豪放、热情

凄愁

借景抒情

14.(1)知时节(或:当春发生)。(2)第二联从听觉来写,第三联从视觉来写。(3)示例:潜;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15.示例:[内容]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写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寓含着深刻的哲理。

16.(1)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

(只要答出四点即可)(2)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3)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 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17.⑴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18.(1)“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2)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9.示例:“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20.①早莺争树(莺争暖树)草没马蹄

②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1.(1)鸣鞭、挥鞭

(2)落花

自己

国家(或民族)

22.(1)A(2)“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23.(1)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为君王卷土来?

(2)①项羽

②《史记》

③司马迁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4.(1)E(2)改“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即有意远看,改“望”此篇神气索然。(3)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2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26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7.(1)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答出“怨愤”之意,即可。)

(2)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28.(1)偏知。(2)春风一吹,万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昆虫在篱笆、墙角发出声声鸣叫,透过绿色窗纱传了过来,这不正是春天来了吗?

29.①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②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0.①春天黄昏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1.①江、鸟、山、花

鲜明的色彩

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下载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复习古典诗词赏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赏析(合集)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赏析 人生就是一个“情”字——亲情、爱情、友情。古往今来一切恩恩怨怨到......

    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1.划分节奏节奏划分方法有两种: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的话,一般五言诗每句可以划分为三个节奏,七言诗每句可以划分为四个节奏。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中考诗词赏析[五篇]

    《观刈麦》 1.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

    古典诗词

    黍离 子衿 彼黍离离,彼黍之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 知我者谓我心忧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不知我这谓我何求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悠悠苍天,此何人......

    中考复习----第六讲 诗词赏析(合集五篇)

    第六讲 诗词赏析 【考查要点】 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

    初中古典诗词名句复习课

    初中古典诗词名句复习课授课教师:陶瑾 复习目标: 1、 了解古诗文默写的主要类型 2、 把握古诗文默写的中考基本题型 3、 掌握古诗文默写的应考策略及解题技巧 复习重、难点: 重......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赏析:《诗经》205篇141-160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赏析:《诗经》205篇141-160 古典诗词赏析:《诗经》205篇 目录 141 诗经·桧风——〈羔裘〉142 诗经·桧风——《素冠》143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1......

    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教案

    2010年语文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教案 复习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2.积累古诗词赏析的有关知识,明确中考古诗词的赏析点。 3.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