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 新人教版 sy
陇上墨客:472850588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2.知识目标
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以及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二、教材分析
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
本课侧重于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这个时期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转化时期。“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是本课的重点子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异彩纷呈,其中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使我国的书法升华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世称“唐诗、晋字、汉文章”。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伟大的艺术宝库。它们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结晶,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难点: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⑴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统治者除了加强统治外,也迫切需要利用精神武器,来瓦解人民的反抗意志,佛教的快速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统治者提倡佛教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借大力提倡佛教麻痹人民,希望佛教成为麻痹人民精神的鸦片,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统治者自身也希望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同时,佛教自身所具有的欺骗性,也是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佛教宣扬“不修今世修来世”,并极力渲染“未来世界”的快乐,这对痛苦中的人们有一定的诱惑力。佛教的“生死轮回”、“回果报因”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的幸福,这就更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饱受战乱之苦,许多问题找不到现实的答案,因而极易接受佛教的宣传。
所以,佛教在魏晋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
⑵“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如他们分不清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等。这给本课的学习带来难度。学生可临摹同一汉字的不同字体,在鉴别中化解难点。
陇上墨客:472850588
三、教学建议
1.教法运用
(1)教师可投影填空式图表,让学生回答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主要成就及代表作。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上一课讲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本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就此引入新课。
(2)教师生动地讲述“书成换白鹅”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教师投影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种不同字体,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的发展变化。
(4)教师提示学生欣赏课文中王羲之像及《兰亭序》(摹本·局部)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王羲之端秀清新书法的喜爱,然后提出问题:“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可作适当指点。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中的第一段小字,并回答我们应学习王羲之在治学上的哪些品质。本目中的第二段小字和“书成换白鹅” 的故事相呼应,教师要点破王羲之爱鹅和他研究执笔运笔有密切关系。
(6)教师提出问题:“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教师结合小字解释顾恺之的画为何活泼传神。本目课文中的小字生动有趣地介绍了顾恺之的“三绝”。关于“痴绝”,有人也做过另一种解释,即顾恺之有些“糊涂和怪异”。这种解释也颇有道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文人、艺人常因无权而受欺。为了专心艺术,一些有为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大智若愚”“难得糊涂”,顾恺之或许即是此类“痴绝”。
(7)引导学生阅读“佛教盛行和《神灭论》”一目,思考《神灭论》内容及评价,教师画龙点睛地做简要介绍。
(8)教师提出问题;“十六国、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大石窟,石窟中的雕像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可做些生动的讲解。结合本目中的小字,教师可说明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完成于孝文帝迁都之前,其第20窟大佛是北魏早期石窟造像典型,也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9)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应当怎样对待石窟的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石窟艺术的大部分内容和统治者开凿的意图,虽是要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通过讨论,可促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物古迹观,形成爱护文物古迹的良好意识。
2.学习导航:
(1)教师事先可安排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概括提炼本课的基础知识。教师可通过上课提问检查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与不足。
(2)手脑并用,“知动学习”。教师让学生课前尽量搜集一份摹本王羲之字帖,结合课后“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动手临摹其中几个字,加深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和理解。
陇上墨客:472850588(3)开展疑难问题的讨论。教师提出疑难问题,使学生学会通过讨论方式,集思广益,纠正偏见,加深认识。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均属北魏统治者为宣传佛教、加强统治而开凿,这些石窟还有现实意义吗?我们应怎样评价这种带宗教色彩的石窟?通过讨论,使学生正确区分石窟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形成正确认识。4.新课讲完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课下设计制作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简表,以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四、板书结构设计:
书法艺术:王羲之绘画艺术:顾恺之
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承上启下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㈡教学新课
1.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顾恺之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主要是运用流畅绵长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形容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栩栩如生,布局严密。2.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②佛教的盛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战乱和各族统治者的残暴而使许多人寻求精神寄托。
范缜,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论思想家。508年,范缜写出《神灭论》,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失。《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3.辉煌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陇上墨客:472850588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㈢活动与探究
1.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
除《兰亭序》外,王羲之还有“黄庭经”“乐毅论”等诸多书法名作。学生自由列举。王羲之成名后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王羲之在东市见到一位卖扇子的老太婆,她的白纸扇子久久没有人买。王羲之同情老太婆,就在她的每把扇面上写六个字。老太婆着急地说:“新扇子都没有人要,你写上几个字,不就更没有人要了吗!”王羲之笑道:“你就说扇上的字是王右军写的,没人要我赔你。”老太婆如其言,结果发了笔财。第二天,她再去找王羲之写,王羲之不再写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妻每次给王羲之斟满酒,王羲之常看着酒杯发愣,不时用筷子蘸杯里的酒在桌面上画来画去,练习书法。渐渐地杯里的酒越来越浅了,桌上却布满酒痕。这事一传开,有人便称王羲之为“字疯子”。(还可另举其他故事)㈣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领略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感受到了此时期艺术的光辉夺目的繁荣局面,这些艺术成就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同学们觉得这节课还不过瘾,还想知道关于这一时期的更多艺术成就及书法、绘画、石窟等艺术的话,就请你们平日里多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㈤你学会了吗? 1.选择题:
(1)东汉时的光武帝曾赐给日本的倭奴国国王一颗金印,印上的“汉倭奴国王”五字的书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
(2)被塔利班分子毁掉的阿富汗的巴米扬佛,高四五十尺,装饰十分华丽,此佛像存在了约1500年后。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见过此佛像
C.郦道元对此佛像做过详细介绍
D.塔利班分子为反对佛教,破除迷信而毁佛,应受到世人的支持(3)下列哪一个名胜古迹是典型的中外艺术的结晶
A.秦始皇陵兵马俑
C.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4)排列下列成语源出史实的先后顺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D.四川青城山道观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
B.秦朝的万里长城
A.此佛像与云冈石窟的开凿时间大体相当
①画龙点睛
②纸上谈兵
③破釜沉舟
④三顾茅庐 2.列举中国古代字体的演化过程。
陇上墨客:472850588
答案与提示:
1、选择题:
(1)B(2)A(3)C(4)B
2、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六、课外阅读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隶、草。他的书法自南朝以来就被朝野所重视,唐太宗李世民尤为酷爱,因而流行愈广,世称“书圣”。
《兰亭序》
《兰亭序》又称《兰亭帖》,行书字帖,王羲之33岁那年,与一些好友宴集会稽山阴之兰亭时所写。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范缜》
范缜(约450—510),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论思想家。南朝梁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字子真。出身寒微。少年时从沛国刘瓛(huan)学习,精通经术。先后在齐、梁做官,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梁武帝萧衍及竟陵王萧子良笃信佛教,朝野风靡。缜因著《神灭论》,提出“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主张,以驳斥佛教三世轮回和因果报应说。因尚书令王亮事,缜不平,被御史中丞任防所劾,徙广州。
《神灭论》
《神灭论》,范缜所著的一部无神论著作,全书用问答体写成,计31组问答,共二千一百多字,文字通俗易懂。该书坚持物质第一性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认为人的神(精神)和形(肉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的东西,肉体死了,精神也就随着消灭。肉体和精神的关系,肉体是本质,精神是作用,像刀的锋利是刀所发挥的作用一样,离开了刀就无所谓锋利,离开了肉体也就没有精神。《神灭论》的发表激怒了整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许多佛教徒纷纷写文章责难范缜,但没有一个人能拿出事实来证明鬼神的存在。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州)山上。武周山山势逶迤,如一抹青云,因名云冈。在这里劈山凿窟造佛,自北魏神瑞迄正光年间,历时百年。而大型造像则始于文成帝时沙门昙曜。后经累年增构,遂成长达里许的石窟寺,佛像数万躯。唐宋时称灵严寺。清顺治年间,总督修养量重修云冈,于山最高处建飞阁三重,阁前有康熙御书“西来第一山”五字。清末失修,又为外人盗窃,佛像损毁达1400尊。解放后重加修葺,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
陇上墨客:472850588 有佛窟53所,佛像五万一千余躯,高者数丈,低者数寸。造型艺术,上承汉代刻石,兼受外来影响,为东方艺术极有价值之古迹。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山(即伊阙)。自北魏宣武帝至晚唐,历代帝王在龙门山阙口东西两山断崖所凿,共计有窟龛二千一百余,题记3680种,造像九万七千余尊。保存了自北魏以来历代大量佛教艺术,通称龙门石窟,或龙门造像。解放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刻志的题记铭文,书法为魏碑法式之一,俗称龙门二十品,字体雄挺峭拔,称为龙门体。
第二篇: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教学设计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 学校:宜安镇中
作者:王战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是书法、绘画艺术。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讲授新课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王羲之和顾恺之
1、“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2、“三绝”顾恺之
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顾恺之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主要是运用流畅绵长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形容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栩栩如生,布局严密。而且,他还是一个绘画的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家。所以,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吟诵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杜牧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佛教在南北朝时非常盛行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一、长期战乱和统治者的残暴而使许多人寻求精神寄托。
二、统治者的扶植)
2、佛教的盛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一、各地广修寺庙。
二、僧尼众多)
佛教的盛行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的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不断有人出来反对佛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南朝的范缜范缜,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论思想家。508年,范缜写出《神灭论》,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失。《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带动了与佛教有关的石窟艺术的繁荣
三、辉煌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四、小结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成就辉煌。这些文化成就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组织学生讨论
如果你是一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永葆艺术魅力。
六:习题
1、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
2、我国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3、下列关于石窟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仅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4、古代被尊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陶渊明
B王羲之
C王献之
D顾恺之
5、南北朝时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
①云冈石窟
⑿龙门石窟
③莫高窟
④麦积山石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附:板书设计
一、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二、绘画艺术: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思想:范缜著有《神灭论》
四 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
朝文化》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以诱思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还应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难点
圆周率及其涉及的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技术运用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预习交流
精讲释疑
合作探究
拓展训练
评价升华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今天,我们来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部分。我们说,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是承上启下。承上:指上承两汉;启下,指下启隋唐。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又为什么会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祖冲之的生活时代是______,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经后的第___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间,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______年。
2北朝的______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3北魏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精讲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该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促使南北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2、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合作探究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齐民要术》B《水经注》c《本草纲木》D《天工开物》2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
①《缀术》②《水经注》
③《齐民要术》
④《论衡》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c、农业生产要要遵循自然规律
D、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①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①
5下列关于祖冲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在北朝时代的数学家
②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③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④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八位
⑤编写成《缀术》一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二列表题:
人物
生活时代
主要贡献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那么请问同学们这一时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承上启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前是昌盛的秦汉时期,之后是繁荣的隋唐时期,秦汉和隋唐都是统一的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和。政权分立使得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倒退,民族的融合又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方面上承了昌盛的秦汉文化,另一方面,又为之后繁荣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就是:承上启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开端。
通过预习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难点问题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巩固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板
书
设
计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一、数学:
祖冲之——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二、农学:
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三、地理学:郦道元——《水经注》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简单,应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布置课前预习,补充相关内容,加以适当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篇: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王粲和蔡文姬;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通过对建安诗人和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成就”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归纳总结的结果中体会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同时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建安诗人和陶渊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建安诗人和陶渊明又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学生了解了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诗歌史是经过了诗经、楚辞而魏晋而唐诗的演进过程;
石窟艺术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化遗迹,它的营建与当时佛教盛行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进程。教学难点
建安诗人和陶渊明诗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古诗词的欣赏不仅要明白其字面之意,更应该理解诗的意境,这对于初—的学生来讲,比较难。地位分析
本课的地位比较重要。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是我国文化成就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文化史上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它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石窟艺术”建议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向学生出示充足的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灌输健康的审美观念。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建安诗人和陶渊明”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采取讲授的方法,直接点题,介绍其内容,列举出其代表作,通过作品来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并归纳出它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建安诗人和陶渊明;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建安诗人和陶渊明诗的特点
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是谁?他写的《神灭论》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教师导入:通过大家的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同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图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的确,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远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一种骄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一、建安诗人与陶渊明
1、建安诗人:“三曹”与“建安七子”
教师首先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最高的要属诗歌。在我国诗歌史的发展史上,这个时期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诗歌的发展不仅植根于当时政治经济的土壤之中,而且受到前代诗歌的影响。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建安诗人植根于当时政治经济的土壤之中,又受到前代诗歌的影响,那么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的特点是什么?前代诗歌指的是什么?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汉乐府民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称这一派诗人为建安诗人?建安诗人包括哪些人?代表作品是什么?“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称作建安文学,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人称为建安诗人。其代表人物是三曹、七子和蔡琰。代表作品是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
教师出示曹操的《蒿里行》和王粲的《七哀诗》,并让学生讨论、分析建安诗人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曹操描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社会所带来的灾难:铠甲成了虫蚁的栖身之所,成千上万的人倒毙疆场,无人收葬,白骨遍野,袅无人烟,活命的还不足百分之一,想起来使人断肠。)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这是王粲描述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催、郭汜作乱关中的景象:战乱波及之处,民不聊生,一个饥饿的妇人,把亲骨肉抛弃,听到婴儿的哭啼声,硬着心肠擦着眼泪走开。)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加以总结:建安诗歌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痛苦;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悲凉慷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特色被称为“建安风骨”。
2、陶渊明与田园诗
教师出示陶渊明画像,让学生根据预习和阅读教材,简单介绍一下陶渊明。然后教师出示陶渊明的诗,提出问题“对比建安诗歌来谈一谈陶渊明诗的特点”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教师加以概括:在陶渊明之前,从没有—位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来歌咏农村风光、生活,他独创的这类诗歌被称为田园诗。田园诗的特点是清淡自然,真实动人。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一组诗。陶渊明的文赋也写得非常好,代表作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陶渊明的诗文以及他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唐朝的大诗人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都曾经热心地学习他;他笔下的桃花源更是成了人们心中理想世界的代名词。陶渊明的成就,使他成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
二、王羲之和顾恺之
1、“书圣”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教师出示王羲之画像和《兰亭序》的摹本,并直接向学生讲解:东晋王羲之,东晋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做过东晋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集书法之大成,独创一家。他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他又是书法的多面手,特别是善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我们观赏他的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令人赞叹和陶醉。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笔势开放俊朗,结构十分严谨。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这是行书的绝代佳作。王羲之的妻子和7个儿子都爱好书法。尤其幼子王献之,能继承他的书法艺术,也是笔飞墨舞,人们尊称他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
2、“三绝”顾恺之
教师出《女史箴图》并讲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擅长人物画。所谓人物画,是指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即刻画人物质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样。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而且,他还是一个绘画的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家。所以,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
三、石窟艺术
1、云冈石窟
2、龙门石窟
教师强调一下石窟开凿的时间、地点,之后出示有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图片,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自己学习。
小结: 项 目
人 物
朝 代
代表作品
建安诗歌
曹操父子 王粲等建安七子 蔡文姬
三 国
《蒿里行》、《七哀诗》。
田 园 诗
陶渊明
东 晋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书 法
王羲之
东 晋
《兰亭序》
绘 画
顾恺之 东 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板书设计
第五篇:第24课_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难点:书法、绘画艺术。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回顾: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学生回答: 祖冲之:圆周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郦道元:《水经注》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学案导学,分组导学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分组导学.(1)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介绍王羲之,朝代,生平,艺术特点,代表作,历史地位等,成功经验等。优胜者加分.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顾恺之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主要是运用流畅绵长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形容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栩栩如生,布局严密。(2)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战乱和各族统治者的残暴而使许多人寻求精神寄托。范缜,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论思想家。508年,范缜写出《神灭论》,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失。《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3)辉煌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三、小结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成就辉煌。这些文化成就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组织学生讨论
如果你是一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永葆艺术魅力。
课堂小结 石窟艺术的大部分内容和统治者开凿的意图,虽是要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课后习题
你认为王羲之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板书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