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小医生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家庭小医生
姓名:xiaomao 学号:11
《家庭小医生》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完全避险、自救自护”的知识和本领,增强、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快快乐乐地健康生活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疾病,偶尔也会碰到一些意外事故,如何正确对待,及时处理,避免产生更大的伤害和更严重的后果,需要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基本方法,同时需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物知识,对待事物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专业人士,实地调查以及与人合作进行活动探究,获取应急、自救以及救护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一些急救方法。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1)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疾病介绍及预防。
2)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的知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分。3)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意外事故的急救方法的演示。3.课时安排:6个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并学会预防这些疾病,掌握一些保健知识。
2)了解药物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学会科学用药。3)了解一些简单的急救常识,并学会运用到生活中去。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有关疾病介绍、药品常识及应急、自救等资料的收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交谈,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与他人分工合作,提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通过展示一些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法,提高应急、自救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从预防疾病和安全用药做起,增加学生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学会自救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体验救护生命的过程,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分组,确定主题 1.导入课题----家庭小医生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生过病吗?都生过哪些病啊?你们还记得你们生病时候的症状吗?你们生病后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治疗啊?是打针呢还吃药啊?吃药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生病的时候能随便吃药吗,为什么?你们知道怎样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吗?那你们受过伤吗?都受过什么样的伤啊?还记得当时是怎样处理这些伤口的吗?
学生积极发言,老师认真听,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将老师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成几个大的课题。然后再将这些大的课题细分为几个小的子课题:
1)《常见疾病篇》:包括感冒、发烧、拉肚子、中暑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的发病的症状和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等内容
2)《安全用药篇》:包括怎样科学的用药、药物的分类、药物的贮藏等 3)《意外伤害篇》:包括日常生活中划伤、摔伤、碰破等小伤口的止血、消毒方法,轻度烧、烫伤的处理方法和不小心被动物蛰,咬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以及煤气中毒,电击等急救措施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大课题(从这3个课题中任选一个)。老师发几张纸,纸的上面都写有常见疾病篇,安全用药篇,意外伤害篇这几个课题,同学们喜欢哪个课题就在该课题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把纸收上来,并进行统计,根据同学们的喜好,老师自行分组,每四人一组。让学生们自己选择一个小组长。
3.分完组后,再让他们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得出他们都感兴趣的一个子课题。
比如:《常见疾病篇》中有一组,经过交流讨论后得出的子课题为“中暑”,那么,这一组就要对中暑的症状,原因以及中暑后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查讨论。
第二课时 拟定活动方案
1.老师告诉同学活动方案应包括的关键词:主题、目标、内容、方法、分工、时间安排、地点安排等。
2.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拟写活动方案。活动实施阶段(课外的两周时间)
1.老师指导学生可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去医疗站、医院调查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研究资料。
2.学生利用放学后或周末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有的小组成员全体一起去图书馆;有的小组成员各自分头调查,然后再将收集到的资料集中在一起汇总整理;有的小组学生利用周末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实地调查和询问,如怎样认识感冒发烧基本症状、怎样处理小伤口„„ 第三课时 交流、整理资料(处于实践阶段)
1.各个成员以小组的形式把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讲出来,然后在小组内或 小组外进行交流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向组内的其他成员汇报自己的活动进展。然后再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2.这时老师也可以在旁边听,了解学生们的进展,并对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第四课时 交流、汇总、整理资料(实践阶段接近尾声)
这个时候,学生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最后得出本组所研究课题的一套完整有序的研究成果。第五、六课时 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1.展示:每个小组就要上台汇报本组的最终调查成果,可以以幻灯片、ppt的形式,也可以口头汇报或现场演示的形式(选择意外伤害篇的小组最好是以现场演示的形式展示),展示形式多种多样。
2.他评:在每一组展示完后,在下面观看的同学要对这组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可以评价优点和缺点,也可以给出建议。然后向这组成员进行提问,该组成员要进行回答。
3.自评:他评完后,该组就要选一个代表进行自评。评论自己在展示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在这次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以及通过这门课学到了哪些东西。
4.教师点评:最后就是老师对该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评价每个组的优缺点,然后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贴近生活,易于调查研究,且通过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活动方案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调查研究中给予了学生极大地空间,充分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与人沟通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在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充分的显示出了他们的才能,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篇:我是家庭小医生1
“我是家庭小医生”实践活动指导
时间:2011 4 地点:校内+医院 年级:五年级 组织领导:马东 指导教师:许鸿
一、活动背景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完全避险、自救自护”的知识和本领,增强、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快快乐乐地健康生活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疾病,偶尔也会碰到一些意外事故,如何正确对待,及时处理,避免产生更大的伤害和更严重的后果,需要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健、自我救助的基本方法,同时需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二、活动时长及活动目标
(一)、活动时长
活动的总时长:2011年4月(总长约一个月)。
分阶段时长: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第一周)
1、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医学常识知多少”。
2、做好环境布置,张贴海报,宣传。
3、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建活动小组,制定个人健身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第二——三周)
1、学生根据个人健身计划开展活动。
2、教师认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家庭小医生》《认识传染病》等。
3、聘请医务人员到校做急救知识讲座。
4、收集医学常识,制作小报。第三阶段:评比阶段(第四周)
1、活动成果展示:读书小报展、知识竞赛
2、拔河、跳绳、踢毽、跑步比赛
3、组织学生进行健身心得交流
4、评比班级“救护小能手”,“健身之星”。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大致了解感冒、中暑等常见病的起因、症状,以及如何预防、治疗等常识。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主动获取自我保健与救护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初步掌握参与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和研究、探索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着平等交流,友好协商,主动分享,学着争取他人的支持与参与。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通过合作完成共同任务,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良好的到的情感。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活动准备
教师:聘请医护人员来校作讲座、宣传海报,上课等。
学生:制定健身计划、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病症以及处理方法,制作家庭小医生的小报等。
四、活动过程
1、学生自愿组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2、具体指导:
第一周:明确活动主题
(1)小组1:设计调查问卷“医学常识知多少”。(附件1)学生通过采访校内同学,获得学生对医学常识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张贴海报,通过红领巾广播进行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
(2)通过前期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解卫生常识的重要性,制定健身计划。(附件2)要求学生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第二、三周: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1)各小组围绕“我是家庭小医生”这个课题,各小组分别确定研究的内容。
各小组研究了:感冒、中暑等常见病的起因、症状,以及如何预防、治疗等常识;在运动中扭伤、如何正确服用药物、鼻子出血应如何处理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资料,并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及时地整理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便于资料的保管、查阅、分析提炼和查漏补缺。在活动中可以小组合作运用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
(2)充分利用家长和亲朋好友这一社会资源,聘请医务人员到校作急救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伤害。
(3)课堂教学《家庭小医生》(附件3教案、附件4活动图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日常生活中划伤,摔伤,咬伤,烫伤等伤情的正确处理方法。通过创伤、烧伤、咬伤等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应急自救,救护的实践能力。
(4)各小组成员依据收集所选择问题的详细资料,制作卫生知识小报。
第四周:携手共进
(1)12月底,恰逢学校的冬季运动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拔河、跳绳、踢毽、跑步比赛,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
(2)在学生的小报制作完成后,张贴于走廊上,进行医学常识小报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结合班内学生对医学常识的了解,开展卫生知识竞赛(附件5),以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第一周制定的健身计划到本月底已经整整一个月,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健身心得。
(5)依据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由学生评比出班级“救护小能手”,“健身之星”。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一)预期的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学生健身计划、卫生知识小报、知识竞赛、活动图片等。
(二)活动评价
活动小组全面回顾活动过程与收获,准备展示制作的小报;分组展示交流,共享活动成果与活动感悟;组际间相互评议,相互学习借鉴。
小组内反思总结,自我评价,填写《研究性学习评价表》、相互评价的重点是学会赏识别人,对照自己,评选本组中的先进个人。组际相间互评议,推选优胜小组。
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对照方案目标反思整个过程,进行客观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小组内部交流,推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发言,共享反思成果。
小组进一步研讨,明确今后活动设想。
六、活动评析
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尝试与体验,不断有新发现、新思路。由于各小组研究的子课题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各不相同,有的要查阅资料,比如如何预防中暑;有的要调查,比如设计了《医学常识知多少》的调查表;有的要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学习,如在运动中扭伤后如何应急处理„„这所有的活动,都是根据课题小组的分工,学生自己去完成的。这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思维活动,不断提出创新观点。学生不仅学到了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技能,还培养了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会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争论甚至是争吵,但他们的共同目的是更好地研究问题。为了不使本组落于其他组之后,他们总会再次聚集在一起,与伙伴通力合作,努力完成研究活动。研究活动渐渐地让他们懂得了互帮互助。
不足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应是学生张扬生命个性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由于我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等因素,在活动过程中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在合理地确定学习目标,主动规划学习,科学地制定学习策略,主动调节学习情绪等方面要多下功夫,让学生真正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篇:《我是家庭小医生》 教学设计
《我是家庭小医生》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在内容设计上,本课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将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为其个性充分发展搭建平台,促进知识技能自主建构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区,热爱家乡,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生活。在活动方式上,我们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成为探究者、活动者,教师成为学生自主融入社会实践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评价者和管理者。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地实践。
教材分析:教材简单介绍了一些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还有其他伤害的处理方法及一些应急处理知识。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个一些活动,比如说,准备一些止血带、创可贴、好得快等急救药物和用品,进行创伤、烧烫伤,蛰咬伤的应急处理模拟演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划伤、摔伤、碰破等小伤口的止血、消毒方法。
2、了解轻度烧、烫伤的处理方法。
3、了解不小心被动物蜇、咬后的一些应急处理方法。
4、通过各种有关应急、自救及救护等资料的收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创伤、烧烫伤、蜇咬伤等的应急模拟,提高应急、自救的实践能力。
重 点:学会如何止血,了解日常生活中划伤、摔伤、碰破等小伤口的止血、消毒方法及轻度烧、烫伤的处 理方法。
难 点:通过各种有关应急、自救及救护等的应急模拟,提高应急、自救的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向父母询问了解一些小伤的处理方法。
2、课外搜集一些小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学习应急处理知识的重要性。
1、音乐《祝你平安》。平安是每个人的理想,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说(学生说)
是啊,和同学们玩游戏摔了,在厨房里烧东西被烫了,在野外游玩被咬了„„这样的经历,也许我们都曾碰到。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基本的应急处理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医生的角色,学会一些自救和救人的技能。
二、创设问题情景学会拨打“120”
1、一次外出旅游,小健和另一位同学不小心弄伤了手,血流不止,假若你当时在身边,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激发学生进入激昂状态,积极思维。)
2、分析得出打“120”
3、怎么打“120”呢?
现场模拟:一同学打“120”,另一同学演医院救护中心。
角色体验:如此打电话,如果你是医院的救护车司机,你能迅速、准确地赶到出事地点吗?拨打“120”,应该提供哪些必要信息。
分析得出:打“120”时,不必加区号。说清具体地址,主要道路及附近标志性建筑,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候等。
4、强调只有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才能拨打。一般小伤,如果自己知道怎样处理,可以自行解决。但是若是伤势较重,或自己不懂救助的方法时,在学校可向老师、校医求助。在家时,可向邻居求助。在路上,可向行人求助。
二、如何止血
(1)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看着小朋友血流不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达到20%以上,就会休克,所以我们应该及时止血。
(2)、怎么止血呢?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等(请学生说)(3)、大家都想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3)、统一练习小面积止血方法,大面积出血方法请一组同学来演示,然后同桌练习。师检测包扎结果(按小拇指甲,看变色情况)。
三、讲解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
通过查找资料,大家肯定了解了不少意外伤害的处理知识,现在来考考大家一些急救的基本技能及应用。
1、被异物刺伤怎么办?
形式:学生说,然后总结出示课件
2、不小心被刀割伤怎么办? 形式:学生先说,然后总结出示课件
3、开水烫伤怎么办? 形式:视频
4、撞伤后消肿的方法是什么? 形式:提问:热敷行吗?引出正确方法
5、被动物意外咬伤怎么办?(狗、黄蜂、毒蛇)形式:出示课件,请学生观察演示
四、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办法。(两位同学左右)
1、怎样止住鼻出血。
形式:同桌讨论,然后出示正确方法,一起演示。下面还有几种应急处理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中暑的处理(文字出示)
3、触电的急救(视频)
4、煤气中毒
5、淹溺急救
6、小结:(1)刚才好几个地方都说到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那么谁能总结一下这两种方法是什么时候用的呢?
生:呼吸微弱,快撑不住„„
那有没有谁用过或者会用这两种方法?(生答)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方法应该如何使用。(出示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图片,注意部位、力道、协调)
(2)、有几个同学挤压了几分钟,看看没反应就放弃了,你觉得合理吗? 抢救要沉着冷静坚持不懈,不能放松,直到医务人员来到。许多伤员处于假死状态,只要坚持下去,常有复苏希望。
五、总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都是伤害发生后的处理方法。那么根据你的经验,相对来说你觉得是生病了治病容易还是好好保护自己不要生病比较好?(生答)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
1、树立安全意识,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
2、沉着、冷静、智慧地处理意外。
五、结束语:最后祝大家永远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音乐:《祝你平安》)。
第四篇:家庭健康医生手记
家庭健康医生手记
时间很快,龙年已经来到,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家庭健康医生工作责任制也开始了新的一轮推行。
时不我待,我们迅速行动起来。我和还在培训的80后全科医师蒋蓉蓉一组,这样搭配主要是考虑以老带新,其次也是可以照顾她,为了安全期间。
既然要做,就要做好,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在开展工作之前,我和蒋蓉蓉简单沟通一下。在我想象中,80后的孩子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和她讨论工作却很轻松,她能想你所想,急你所急,工作思路也很清晰,思想统一了,事情就好办了!她每次都把每户家庭的信息写好,这样上门签约可以提高效率,每天签约结束后,回去她都做一小结,把今天的重点人群分类,并抄写下一次的入户信息!我怕她太辛苦,想替她分担一下工作,她总是说:“你工作忙,这种事情我们来做!没事的!”感觉她是大姐是的,她来照顾我!
不管是我照顾她,还是她照顾我,同事之间有这一份真诚和理解就足够了!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的工作进度很顺利,在中心名列前茅。在深入社区居民推广家庭健康医生工作责任制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喜怒哀乐的故事,略涂几笔,与大家分享!
喜的是我们在进行扫楼签约时,能得到居民小组长的帮助,他们能陪同我们一起敲门,做签约的解释工作,介绍健康医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刚开展工作不久,小蒋单独一人下社区,我还真有点不放心,过后她打电话给我,欣喜告诉我单独签约了近十户,我真替她高兴,她也蛮有成就感!我想,要是家庭健康医生把能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己任的话,何愁家庭健康医生工作责任制工作任务完成不了!
怒的是我们在敲开居民家门后,对我们吼了一通,尽管我们说尽了好话,解释我们的来意,他们就是顽固不化,不接受家庭健康医生也就罢了,但态度恶劣,起码尊重人都不会。我和小蒋医师经常会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走了!我们心中想对我们态度恶劣也就算了,但我们又少了一个资源!就怕完不成任务,哎!
在我们管辖小区内,有一对下岗夫妻,妻子患有肝胆管结石,已经多次动刀,在家休养,需要长期服用一种去熊氧胆酸的药物,价钱很贵,一盒需要二百多元,他都自费去配,一年来花费不少,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真是雪上加霜。我们上门签约,了解这个情况后,告知他们,可以把社保关系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配药就有很大的优惠了!原来还可以这样,他们恍然大悟!我们一声叹息,如果他们能早一点知道,有多好!开心的事还是比较多,在签约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音乐人,患有高血压,于是我们和他谈健康保健,他和我们谈音乐创作,结果,他同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争取戒烟限酒,我们也得到他打折的音乐创作光盘!哈哈,真开心!
真是你健康,我快乐,家庭医生呵护你,平凡人生无人比!嘻嘻!
此手记写给即将结婚的蒋蓉蓉医师,祝新婚大吉,事业有成!
江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赵湘雄
2012-02
第五篇:户籍家庭团队医生管理工作工作计划
户籍家庭团队医生管理工作小结
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为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程,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功能,优化卫生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实现“户户拥有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我中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主题,开展系列社区卫生服务推进项目,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能力。下面把我在系列活动中的体会小结如下:
1、改变不合理的就医格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发挥的作用极不平衡:大医院人满为患疲于应付,中小医院经营低迷人浮于事,社区卫生门庭冷落步履艰难。这种不合理的就医格局一方面造成“看病贵、看病难”,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基金浪费,医疗保障水平难以实现大的提升。通过实行以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为基础的社区首诊制,从制度上确保社区卫生的基础作用,有病先到社区就诊成为一种自觉,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
2、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目前医疗卫生资源呈“倒三角”状态:人员、设备、技术等优势力量都集中到了大医院;中小医院业务萎缩;社区卫生机构留不住优秀人才,许多医学专科院校毕业生尽管进不了大医院,但也不愿到社区从业。社区卫生机构缺乏好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对参保人员没有吸引力,形成恶性循环。实行以家庭医生联系人为基础的社区首诊制,将大大提高社区卫生的社
会地位,吸引优质的卫生资源向社区分流,形成以社区卫生为基础、专科医院、大型综合医院为塔尖的资源配置模式,改变“倒三角”的状况。
3、纠正医疗行为中的不正之风。发展社区卫生,实行社区首诊制,采取按“人头付费、包干结算”的管理办法,能够强化社区卫生的控费意识,杜绝滥用抗生素、滥开大处方等不良现象,促使社区卫生机构及医生规范医疗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社区卫生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和留住参保人员,实现社区卫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制度约束,使社区卫生机构明确只有彻底抛弃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错误思想,只有利用优质的服务吸引人,发展才有后劲;只有真正为参保人着想,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并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和指导,群众感受到了社区卫生的优质服务,才能信赖社区,才有社区自身的良性发展。
4、提高职工个人账户的使用效益,解决社区卫生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职工个人账户金占征缴基金总量将近50%的比例,2007年青岛市级统筹人员个人账户资金总量约有9个亿,但由于没有统筹互济功能,使用效益差。通过“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如果能从个人账户中提取50%的资金建立门诊统筹金,对普通门诊费用按50%的比例给予补偿,就可以将这9亿资金中的大部分引向社区卫生机构消费,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卫生资金不足的问题。
5、解决住院率过高的问题,形成双向转诊的良性运行机制。近年来我市在结算指标管理、完善控费机制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但
参保职工住院率仍维持在9%左右。受各种利益因素的影响,诱导住院的现象难以根本遏制。建立以家庭医生联系人为基础的社区首诊制,实施以社区为第一守门人的双向转诊,可以在医院与社区卫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良性运行机制:医院接收住院病人,必须依托社区卫生机构的介绍转诊,否则参保人的自身利益受损失;医院对急性期过后进入康复阶段的参保人,必须及时转回社区康复,如果出于利益需要诱导住院引起参保人的不满,社区将减少向该医院介绍转诊的数量;社区卫生机构对无力诊治的参保病人要及时转院治疗,贻误治疗给参保人造成损失的,将受到行政的、经济的制裁,直至取消定点资格。这样的运行机制,参保人和医疗机构多方受益,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