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语文教案
一、全命题作文
1、命题+要求
题目:留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事
要求: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提示语+命题+要求
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日历具有生命感,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与你的生命史?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明白鲜活的今日需要你去填补?当你翻过一页是,你是否意识到美好的明日等待你去创造?让我们伴随“日历”,将人生岁月谱写成永恒的诗篇。
请你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3、材料+命题+要求
材料:“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为妈妈准备一份礼物。哈哈!这有何难?老师又补充说,请大家开动脑筋,看谁的礼物最新颖、最能令妈妈感动。刚刚还 不以为然的我一下子犯了难。给妈妈送鲜花?不行!送蛋糕?也不行!送什麽呢…… 要求:1.展开合理的想象,替“ 我”想想送什麽样的礼物,“我”又是怎样准备礼物的。2.用上提供的材料把《礼物》写具体、完整。字数500字以上(材料中的妈妈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改为奶奶、姥姥等)
二、半命题作文
1、考题:我终于 要求:1.先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题目抄在作文格里。2.选取自己所做的一件事,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3.文中不得出现个人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2、题目:
和平区2004年小升初考题:
最珍贵
提示:世上什么最珍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友情最珍贵,有人认为诚实最珍贵,也有人认为他人的关怀最珍贵......你认为“最珍贵”的是什么?请选择生活中合适的材料,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三、材料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少于800字。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四、话题作文
1、直接给话题
请以“细节”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提示语引出话题
我(指父母)能给予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我能指导你如何做人,但不能为你所有的行为负责。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做选择。我能教你如何尊重他人,但不能保证你受人尊重。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是什么,但不能替你选择朋友。我能对你谈人生的真谛,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我能告诉你必须为人生确定崇高的目标,但不能替你实现这些目标。我能教给你做人的优良品质,但不能保证你成为善良的人。我能责备你的过失,但不能保证你因此而成为有道德的人……
以上是节选自文章《父母的能与不能》的一段话,你读了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父母与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3、材料引出话题
有诗人曾这样吟咏初生牛犊—
牛犊初生/生命的华彩流溢/眼眸里/写满对世界的惊奇/对着远方咂嘴/山那边的青草总是更丰美/未缚缰绳/任性的蹄子追风撒欢/不惧虎豹/犄角未长的头颅高高昂起……
请以“初生牛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上面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优秀范文赏析: 命题作文
2007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
题目: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记住这一天
我一向不喜欢喝茶,尤其是浓茶,喝进嘴里,那种苦涩的味道真不好受。我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茶,喝果汁、饮料味道不是更好吗?直到那一天,我的想法才有了转变。
五一期间,小姨到我家来,还带来了自家种的龙井茶。听说,龙井茶是茶叶中的珍品,对那些爱喝茶的人可以说是求之不得呢,这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悄悄地来到厨房,找到了那些龙井茶,放进茶杯中用热水冲泡。茶叶在热水中一起一伏,仿佛是调皮的鱼儿在河里钻上钻下,好看极了。接着,那浓浓的茶香便溢了出来,悠悠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嗯,百闻不如一见啊,龙井茶不愧是龙井茶。”我心里暗赞叹着,便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谁知,“哇!”我一下子全吐了出来,这茶比其他茶还要苦!我刚要把茶倒掉,爸爸进来看到了,连忙过来阻止。“你怎么这么浪费!这可是上好的龙井啊!”“什么上好的龙井?简直比药还苦,怎么喝得下去嘛?”
“别急,喝茶和品茶可不一样啊,拿到一杯好茶,就要慢慢点,这样才能品出它的真正味道。像你这样狼吞虎咽的,当然不行,现在你再试试,我相信你一定能尝出两种不同的味道。”我端起茶杯呷了一小口含在嘴里,细细地品尝,等到咽下去的时候,奇怪,居然还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我又呷了几口,苦中带甜的滋味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爸爸,这茶真的很不错。”“你能品尝出来就好,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只要慢慢地学会尝苦,才能感受到甜。‘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感觉即是品茶的短暂瞬间留下来的痕迹,古朴的凝重成了岁月的沉积,正如茶叶的涩味停留在喉口没有散开,茶如人生啊!”
这一天,我收获很多。品茶,本是件微乎其微的事,但龙井茶的苦中带甜以及爸爸的那番话却永远印在了我的心里,予以我深刻的启迪。正如爸爸所说的,人生如茶。人的一生就是由许多困难挫折和平安幸福所铺就的。如果我们囫囵吞枣地看待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只会看到人生中的不幸与灾难,而把一些幸福快乐的事忽略了。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幸的背后也许就是幸福的嫩芽。
我对自己说:请永远记住这一天!话题作文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满分作文
题目: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美在我身边
美,是人生的一种追求,然而,我往往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在追求美的时候,并不知道真正的美在哪里,对早该注意的美倒是熟视无睹。
我从小对画画兴趣很大,美术成绩一直不错。上中学后,我更是把每一幅画画得尽善尽美,但老师似乎总不满意,给的分也总是5分。
又到美术课了。今天要画的是一只普通的花瓶,没有插花,而且似乎很旧。老师也只说了一句:“今天画这只花瓶,只画你看到的,看谁画得最好……”我拿着铅笔,端祥着这只旧花瓶,心里直嘀咕:“怎么用只旧的,还不插花……老师也真是的,就不会换只新的,让我们好画得美点儿?” 我不禁皱了一下眉头,向周围的同学看去,他们也是一脸难相,并不比我好多少。我又抬起头,更仔细地观察着。
呀!我突然一惊,花瓶瓶口居然有一个不算太小的豁口,而且裂纹一直曲折延伸到中间的瓶肚处!我更犯难了。平常画的都是很新很美的东西,作品的效果也好,可这豁口、裂纹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这该如何下笔呢?这时,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我抬头望着她。她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看到什么,画什么。”她向我深深地点了点头,就走开了。我心里一动,迅速拿起笔画了起来。
下课了,我站起来,收我们组的图画本(我是组长),他们一个个都画很得漂亮。
“成绩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都跑到讲桌前,翻找着自己的作品。“听说只有一个5分,不知是谁。” 我听着大家的议论,突然发现自己的签名。这时,美术老师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陆续回到了座位。“把你画的向大家展示一下!”老师对我说。我拿着作品走上讲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只很旧的没有插花的花瓶,瓶口有一个豁口,一条裂纹曲折延伸到瓶肚……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一只没有插花的旧花瓶,表面上不太美,但它是真实的,真实地记录了曾经带给人们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哦!原来,美就在我身边……
一、命题作文练习:
1、指出下面文题中的宽题与“窄”题。想想该怎样将宽题变“窄”,怎样在“窄”题中“以小见大”。
①生活的苦与乐,②我最盼望的,③笑声,④一张照片引起的回忆
下面哪些文题表现出一定的含义?
①春天里的回忆,②童年琐事,③学校生活二三事,④生活中的小小波折,⑤我解决了一道难题,⑥给我一片绿草地,⑦明天会更好,⑧我的一个秘密
下面哪些文题适于“多点式铺陈”
①雷锋,就在我们身边,②论“开卷有益”,③一件出人意料的事,④一次难忘的照相,⑤说“韧”,⑥读《为学》有感,⑦谈谈我对改进语文教学的意见,⑧我校的新教学楼
二、话题作文练习
1、话题: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雪霜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为以下几个话题列出标题 ①奋斗
②青春
③把握 ④挑战 ⑤友谊
排比句练习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补写后面两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补写后面两句)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补写后面两句)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补写后面两句,提示:写秋和冬)
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满分真经】用书信抒发情感,自然;用细节表达主题,深刻。
第二篇:初二语文《三峡》教案
《三峡》是山水文言文,描写了长江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长江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二语文《三峡》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
2、关于《水经注》。
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 二 课 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三
峡
山
两岸连山,重岩叠嶂。
妙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水
夏
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第三篇:初二语文教案(纪念白求恩)
中学语文组集体
教 案
主备人: 时 间:
《纪念白求恩》
(初稿)
教学目标
1.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2.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3.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1.自读课文,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明确:(让一位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要求:(记住重点字词。)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伺? 8.研读赏析课文第一段。
六、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纪念白求恩》
(定稿)
教学目标
1.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2.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3.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1.自读课文,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 明确:(让一位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要求:(记住重点字词。)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明确:(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有理即可,目的只在于检查学生的思考情况。)(参考答案:第一段: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第二段: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匀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明确:(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概括地讲,这些都是共产主义精神。)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进行比较。)(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此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参考: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部分中“二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伺? 明确:(记叙文中的“叙”要生动、具体、细致;议论文中的“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要简明概括。)8.研读赏析课文第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①为本段划分层次。
②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③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自圆其说即可。)(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①划分层次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②……不幸以身殉职。II一个外国人……
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③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与理相结合,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 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夹叙夹议-------------对比鲜明
第四篇:初二语文纪念白求恩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课题:《纪念白求恩1》
一、教学重点
了解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派遣 以身殉职
纯粹 鄙薄 ....【目标展示】
1.概括白求恩的崇高精神。
2.通过阅读、交流、总结,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3.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新知研习】
1.熟读课文并思考:全文四个段落的中心句分别是什么?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2.课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几种崇高精神?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这种精神。3.精读第一段,思考:
(1)本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文章记叙的部分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3)议论的部分揭示了白求恩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归纳总结】 这种将记叙和议论穿插在一起的手法叫“夹叙夹议”,议论完全根据记叙的内容而发出,记叙为议论提供依据,即“议”由“叙”出,“叙”为“议”设。【巩固拓展】 完成课后练习一。【预习指导】
阅读全文,分析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四、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一 国际主义精神。
二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三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四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教学反思
初二语文教案课题:《纪念白求恩2》
一、教学重点
学习白求恩的几种崇高精神,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难点
知道事实论据的论述和正反对比论述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引导学生回顾议论文的知识。【目标展示】
1.知道事实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
2.学习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新知研习】
1.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分三层写:
第一层(从开头至“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至“无不为之感动”):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三层: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精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 明确:第三个方面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多的论述。通过这样的略写,更突出了白求恩对技术的要求是众人皆知的,是不言而喻的。
3.说说作者在赞扬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第三个方面时,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好处? 明确: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运用事实论证,可以通过具体的事实来证明白求恩的崇高精神,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通过白求恩与一些“鄙薄技艺的人”进行对比,更突出了白求恩身上的崇高精神。
4.学生精读第四段,先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含有深意的句子,再通过讨论、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中蕴含的深意。
如:(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 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组成排比形式,气势越发磅礴。)5.学生试着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归纳总结】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当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巩固拓展】 完成课后练习三 【预习指导】
朗读《敬业与乐业》,知道文章的中心论点,懂得“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四、板书设计
纪念白求恩
国际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教学反思
夹叙夹议
第五篇:初二语文教案
(一)湖群,在消失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①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②1949年,面积缩减为435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③40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1-3米,最高达7-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公里。④八百里洞庭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⑤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湖,它的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⑥40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1/5以上。⑦湖北素称“千湖之省”。⑧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公里的湖泊确实多达1066个。⑨经过40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300来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1/3,湖面锐减达6000平方公里。⑩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达1600平方公里。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50年代还有22000多平方公里,到80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公里,减少了45.5%。曾经星罗棋布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据调查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的湖泊,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储量就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已不再和长江相通连。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岩数米到十数米。40年来,为3600公里长江干堤和30000公里支堤,投入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险越加,越加越险。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1.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10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用“∣”在下面序号中标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3.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总起来说明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剧减的一个句子。
4.第3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第4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湖泊大量消失有哪些危害。(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段文字共有5段文字组成,通读全文后,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总体上看,本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是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由于水土流失围湖造田而急剧减少;第二是湖泊大量消失而带来的严重危害。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前三个自然段。第一段提出了后两段所要说明的内容,即 “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二、三段就以生动的事例,具体、确凿的数据以及今昔的比较来说明这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第四段主要从行洪、蓄洪能力的角度说明湖泊消失造成的严重危害,而第五段则从人的生存权利的角度更进一步地指出了湖泊消失的危害的严重程度。
①通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致使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湖泊大量消失,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②第2小题是让我们分析第二段文字10句话之间的层次结构。
第二段主要是以事例和数字来说明“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寿命制减”这一内容的。这一段中所举的例子主要有四个:第一是洞庭湖的例子;第二是鄱阳湖的例子,第三是湖北省湖面锐减的例子,第四是江苏省湖面损失的例子。所以整个第二段的10句话就可以分为四层:①至④句是说洞庭湖的例子,⑤⑥句是说翻阳湖的例子,⑦⑧⑨句是说湖北省的例子,而⑩句则是说江苏省的例子。
③第三小题的要求中说明是标出总起来说明长江中下游湖面剧减的句子。通过以上对全文内容的总体分析,我们知道:文中的第二、三段是来说明长江中下游湖面剧减的内容的,而其中的第二段又是举了四个具体事例,并不是以总体上说明,那我们就可以从第三段落中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第三段中有四句话,其中第①句是以具体数字来说明湖面锐减这一内容的,第②句则是写湖泊的迷人 2 景色业已不再的,第③句则是以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云南高原的湖泊为例说明的,也不是从总体上说明的,第四句不是说明湖泊面积问题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符合要求的句子是第①句。
④第三段中的四句话,第一句中用了举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通过具体,确凿的数字以及今昔的比较突出说明了湖泊面积锐减这一内容,而第三句则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⑤对第四段的内容前面已经有了简要分析,具体归纳一下湖面锐减的危害:前两句说明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第三句说明长江的堤坊工程所浪费掉的人力、物力;第四句说明长江沿岸发洪水威胁的人口众多。
⑥最后一句共有两个小分句,“人把生态义务扔尽长江”意在说明人类没有尽刻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则非常深刻地指出了人类不能保护环境甚至破坏环境导致的严重后果——失去生存的权利。
(二)白蚁的破坏作用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土白蚁行踪诡秘,为害隐蔽。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情形就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①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②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③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④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⑤土白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⑥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⑦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1.下面是对第2段部分内容的概括,选择与其相应的句子,将它(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写土白蚁的社会分工()
写土白蚁的群体生活()
写土白蚁对堤坝破坏严重的直接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2.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第2段第⑤句使用了
______的说明方法。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由整体到部分 B.由主要到次要
C.由概括到具体 D.由结果到原因 4.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
土白蚁的行踪怪异,出乎寻常,且不为人知。
所用词语:(行踪)________
堤坝内蚁巢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所用词语:________
5.文中加线词语“对人类而言”能否去掉?为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的题目“白蚁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通过第二段的说明体现出来的。
第一段主要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土白蚁的破坏作用,从而引出了下文的话题:“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第二段就是承上文具体说明了土白蚁的生活习性以使土白蚁破坏的直接原因及严重后果。
第三段则展望了未来消除白蚁危害的远景。
①第一题是对第二段文字的具体分析。第二段的七句话说明了以下内容:第一句说明白蚁的分类;第二句指出说明的对象土石蚁及其姘征——筑巢;第三句说明土白蚁的生活习性——群体生活;第四句说明土白蚁的分工;第五、六句说明土白蚁在堤坎内筑巢的情况,这也就是白蚁破坏堤坎的直接原因;第七句则是说明严重的后果的。
②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坎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这句话的内容。第二段的第⑤句话则适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两米”、“1—2立方米”、“百余个”等几个具体数字说明了白蚁之所以能使大堤受到严重损害的原因。
③第三题涉及到本文说明顺序的问题,本文的说明顺序很显然是逻辑顺序,但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类型呢?本文开头就指出了土白蚁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的结果,然后又具体说明了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所以应选D。
④这一小题是词语的练习,重要的是先理解题中所给的语意,根据这些语意再去找相应的词语就简单的多了。
⑤这一小题考察的是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说明文的语言以准确为前提,有的文章以平实为主,有的则以生动见长。本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同时,题中要分析的词语“对人类而言”在文中起到的是限制作用,限制了土白蚁危害的对象,使文章的语言更准确,说明内容更科学,如果去掉的话,则只是笼统地说土白蚁是害虫,并且与本文所说明的内容也不能完全一放起来,所以去掉它就不够准确了。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三)(五)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源——太阳能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的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间。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
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量,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两处加点的词语概括说出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从太阳能以外的其它能源——化石燃料,核聚变发电的角度说明“利用太阳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一内容,从而说明了,在一定时期内(化石燃料面监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有商品化的一段时间)太阳能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源这一说明中心。
第二段以具体数字说明了“太阳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这一内容。
①本文适用的说明方法不只两种,题目中要求写出主要的两种,这个“主要”以什么为标准呢?我们知道说明方法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能够直接地,更好地体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说明方法就应该是“主要”的。
第一段中为了说明各种能源的现状及前景,用了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但这些说明方法都不能直接说明本文的中心,第二段中运用具体数字说明了“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这一点,从而也就说明了太阳能对今天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所以列数字是一种主要的说明方法。综合全文来看,第一段中列出了太阳能外的各种其它能源的缺点,局限性,第二段列出了太阳能的优势,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太阳能的取之不尽与油气燃料的面临枯竭,太阳能的清洁与煤炭的严重污染,太阳能在今天的利用价值与核聚变发电的未能商品化,这些比较充分地说明了本文的中心,所以作比较是一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②本文是说明事理的说明文,这类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
③第一段所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是除太阳能以外的其它各种能源的缺点及局限性,但说明这部分内容并非本文的中心,说明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从而突出了太阳能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所以本段的中心句应是最末一句。
从这一题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说明文中所说明的内容必定都与说明对象有联系,所以在找中心句,归纳段意,层意的时候,一定要联系文章所要说明的中心。
④太阳能发电的优势课文中并没有集中,直接地说出来,但是通过太阳能与其它能源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太阳能取之不尽,清洁,而且今天即可利用。
⑤这一小题涉及到说明文语言的问题,说明文的语言以准确为前提,有的比较平实,有的比较生动。结合文中给的两个词语“可能”,“最重要”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词体现的是语言准确这一特点,不能体现出生动的一面,所以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就是严密、准确。
如果在其它文章中有类似的题目我们也要以准确、生动为分析的基础,都能体现的则两者兼有,否则就体现了准确的特点。
(六)高科技污染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这样的垃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说明文运用的四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
5.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很多,举出两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点标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高科技污染仅指高科技垃圾造成的污染。
B.高科技垃圾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
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却很大。
D.对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有很大困难,堆置对环境保护不利,因此,人类始终束手无策。
7.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请你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种类,通过想象,提出一种防治的设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高科技污染,分析文章的四段内容可以发现:四个段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测重说明了高科技污染的种类、危害,影响到的范围等内容。
具体分析,第一段说明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什么是高科技污染、它的类别、污染到的范围。根据本段的内容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内容是概说。
第二、三、四三段分别说明了不同种类的高科技垃圾所造成的不同的汗污染。它们虽然种类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特点:垃圾量增加速度迅速,处理它们难度相当大,污染的后果相当严重等。再加上第一段中提到的影响范围广泛就更进一步说明了高科技污染的严重性了。
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四段文字都在说明有关高科技污染的问题,所以说明对象就是高科技污染。
②本文四段文字都从不同的方面具体谈到了高科技污染的特点:第一段中说明到了“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与下文分类说明的三段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个特点---种类多;第一段中还提到“分布领域日超广泛”的说法,这也是它的一 10 个特点;再有就是二、三、四段中所说到的数量激增,处理难度大,污染严重等,都可以说是本文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这样的垃圾“指代的对象,其实也就是考查我们对代词的指代作用的分析能力。从一般规律上说,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出现在前文的句子中,就本段具体内容看,“这样的垃圾”一句起到了总结本段内容的作用,所以,这里的“这样”应该不仅仅是指与本句紧邻的句中的对象,再从全段内容看,一共涉及到两种垃圾---太空垃圾、核垃圾,由此可以断定,指代对象应该是太空垃圾和核垃圾。
④本文的说明方法,题目中要求说出四种,以全文的角度看,用了分类别的方法,每一类又举了具体的例子,所以举例子也是一种。除此以外,文章开头就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这一概念,还有文中的一些数字说明也是本文所用到的说明方法。
⑤本题目的开放性较强,而且在题目中已经用着重号标出了答题的具体要求,我们在审题时还应注意“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这一要求,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找句子时就有一定的范围了。因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多数是些起限制作用的词语,我们在找时注意会有这样的词语的句子就可以了。比如:“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十分之一”,这些句子都用了限制性词语来准确地说明数字,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另外,表示范围、程度、时间等的限制性词语也可以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⑥此类题目与文章内容有直接联系,我们在答题一定要紧扣原文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还要注意对课文中具体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根据文意,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正确的。
⑦这类题目的开放性也很强,一般说来,审题应慎重,只有审请题目的要求,才有可能做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的要点有三个:一是针对文中提到的某一种类,二是想象,三是防治的设想,如果能符合以上要求,答案就应该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