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5 04: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原生动力。在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改革中,我们也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思考,真正掌握数学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锤炼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8.040

一、充分尊重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只有满足被爱包围与受尊重的需求,人民才会感到在社会中有价值、有能力、有用处,就会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强烈意愿,迸发出不断创新的精神火花。”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全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就会营造出轻松愉快、率真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不会感到压抑,不会感到被教导,不会感到被牵着鼻子走,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求索的主动性。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在思考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及时予以肯定和称赞,对学生跳出课本、课堂的思维想法予以适当引导,学生就会感到创新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们在受到鼓舞后,就会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发散思维,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由上,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主体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在教学中致力运用启发学生一起思考的教学方法,在生活中也要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启发创造性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想法,定期、不定期地当着全班同学进行表扬,引导大家发现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新想法、新点子,要立即进行全方位地解读,为他们全面解释清楚,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收获创新思维的成果。

二、鼓励质疑问难,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明代有位学者叫陈献章,他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起源于发明者提出的疑问。疑问是思维的驱动力和发现问题的钥匙。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会对听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请教,请教师再次进行讲解,这是创新意识最基本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有些学生还会立足教师讲解的内容,对其展开发散联想思维,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和意见建议,从而实现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升,这也是学生拥有创新意识的表现。

因此,在授课中,要热情地响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看法,认真解答有关疑问,采取各种奖励方法激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多考虑相似性和可行性,引导他们大胆主动地质疑问难,点燃新思维的火花,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与发现者。比如,我在讲授《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的概念,使学生大概知道它们是多大面积,然后我会让学生在身边寻找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有哪些。学生瞪起发现的眼睛,很快地进行观察和对比,有了新的思考“老师,我的指甲盖是1平方厘米”“我们的每只眼睛大约是1平方厘米”……虽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有的表达不准确,我并没有对他们的问题置之不理,而是适时引导他们正确进行比对,选择合理的测量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发现的问题。这样,在答疑解惑、相互交流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创新思维得到保护和发展。

三、推行开放尝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放性题目是存在很多种前提和可能性,或存在很多种思考角度,没有固定唯一答案的练习题。它要求学生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发散思维,进行全面、创新的思考,采用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对学生多布置开放性题目,就能督促学生开展发散思维,多去思考各种可能性,得出创新的答案。同时,发散性题目通常非常新颖有趣,也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增强学习知识的乐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设计合理的、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断强化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讲授《倍的认识》这堂课的时候,我们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圆形个数是三角形的2倍,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尝试创新的条件和氛围,促使学生在两种量都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努力体现自己的拼摆和别人不一样。这样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在不断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他们拥有创新精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拥有创新能力。有学者指出,能力会随着知识的传授“降临”到学习者身上。其实,这是非常片面和不充分的。填鸭似的知识传授模式,让学生生硬地掌握了科学知识,但是却没有掌握发现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本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己努力求索,真正理解和全面把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解析技能,从而得到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在教学中,对我们讲授的知识点,要积极主动地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自己去探求出最后的结论。而且,不仅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也应当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后,我带领学生在学校操场走1千米,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父母一起体验1千米的路程。学生在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有所感悟,实践能力得以锻炼,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综上,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被肯定的欲望,?崆楣睦?他们提出问题、质难问疑,尽可能多的进行开放性题目的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全方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习者。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作为一下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股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在解决问题方面“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如何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实施创新教学呢?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确立创造型的教育观。

教育观涉及到教育者对教育的职能和如何进行教育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小学数学学科实施创新教学,首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观点,确立创造型的教育观。

1、淡化“应试”意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总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传授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教学目标,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教学过程中根本就不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许多人除了能在考试时取得高分外,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实际问题,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一位美国的教学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中国学生比较适应于特定问题的特定解法的‘算法’的学习,而美国学生则善于解决那种开放性的、含糊的、具有观实主义的,并需要更多创造性、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这些话是很·令人深思的。所以实施创新教学,首先必须淡化“应试”意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到突出的地位。

2、增强“主体”意识,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虽然早就提出“主导主体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仍是“教师中心论”。在许多数学课上,由于老师过分强调“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把学生实际放到了一种教育“客体”的地位。有的甚至把学生看作了“录音机”·、“录像机”,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以追求考试中的高分,把本来应该充满生命活力的课

堂教学异化为一种忽视人性发展的‘‘训兽式”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影响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培养。所以,实施创新教学,必须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维来获取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一句话,就是要“严肃严格地进行基本功训练,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3、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与数学素养

当前的数学学习内容很多是现实性强、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学习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而恰当有效的利用这些数学活动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及其质疑问难等科学品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敏锐的数学思维品质),还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学

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个体的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受到以下六个因素的影响:智力,它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将影响个体对问题情景的感知、表征、定义和再定义以及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等过程,即影响信息的输入、转译、加工和输出的过程;知识,即有关的经验,知识结构,给创造性思维提供加工的信息;认知风格,即认知活动过程的风格或倾向性。认知风格有三种类型:立法式的认知风格(即乐于建立自己的规则和善于解决非预制的问题)、执行式的认知风格(偏向于用现成的规则解决具有现成结构的问题)和司法式的认知风格(用判断、分析和批判倾向看待事物,乐于对规则和程序作出评价,对现有的结构作出判断,从而来检查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创造型个体常常具有立法式的认知风格;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刘创造力发挥着重要影响,其中对模糊的容忍力、冒险性、毅力和坚持性以及成长的愿望和自尊至关重要;动机,这是驱使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动力;环境,环境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抑制创造力的发挥。上述六种因素对创造力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以综合效果发挥作用的。心理学的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学,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将数学知识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给学生,通过例题的示范来让学生模仿。长期的“模仿”必然导致创新意识的泯灭。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法,其用意也在于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当然,这种发现也只能是一种“再发现”。这里的“再创造”、“再发观”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根据布鲁纳的研究,发现学习具有以下四大优点:有利于开发学习者的智慧潜能;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习者学会探索的方法;有利于知识的保持。把发现学习的四大优点和上面所述影响创造力的六个因素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对智力、知识、动机、立法式认知风格的形成都是有益的,它无疑是培养学生初步创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那么,如何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呢?根据布鲁纳的发观学习理论和小学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是否可以把这个学习过程具体化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

即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使其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小学数学课上,创设问题情境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以旧引新,让学生用“旧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引起矛盾,产生悬念; ②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一些熟悉和有趣的现象,从中发现依靠原有知识还不可能正确解决的现实问题,引起好奇心、求知欲;

③通过直观演示、故事、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问题,引起思考。

(2)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虚拟情景,提出即让学生置身于研究性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思考、交流、讨论,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新经验。

(3)推测、归纳,由具体办法得出一般结论。

(4)验证、反思,并通过抽象概括,把获得的新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

(5)让学生通过多层次的练习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使所学的新知得到

巩固和深化。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再发现”式的创造思维的积累和发展。只有“再发观”式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达到真正的创造发明的高度。因此,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刁二能急于求成。另外,这种“再发观”、“再创造”式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局限世,比较费时、费力,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实践证明,只有把它和其他的一些教学方法结·合作用,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知识是影响创造力的„—个重要因素。关于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知识增加的过程中,某些可贵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如思维的灵活性)可能会减弱,使人变得循规蹈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约束创造力的发挥。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种说法:“创造就是要忘掉你所学的一切。”另一种观点认为,知识越多,方法越多,形成“新观念”的可能性越大。于是便有了另一种说法:“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创造,”这两种说法其实郡是有一·定道理的,它们刚好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这正好说明知识是影响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对创造力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问题是看主体所县有的是什么样的知识。一般来说,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由此联系起粟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可迁移性,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刑于解决不熟悉的新领域里的新问题,就具有一般迁移的能力。即这样的知识有利于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并应注意加强比较,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

3、运用多种训练形式,活化创新思维

创造力与智力密切相关,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性的思维,它的产生是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交互作用促成的:根据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充分重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多和形式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林崇德教授的研究发现,数学概念学习中变换叙述方式、多向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解、简化环节、简便运算、估算;几何初步知识学习中的注重视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和直党思维、发观条件和找出关键、补充条件和问题的练习、扩题和缩题的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练习、自编应用题等等,不仅对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极为有利,而且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氛围。

创造活动作为人类最特殊的活动,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作用,还需要非智力因素一一动机和个性的推动和协调。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积累和发挥,促进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形成。为了能有效的实施创新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相信;教师并不是具有最高创造力的人,学生有可能超过老y币;

(2)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3)教师要以“助手”、“顾问”、“合作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适时地参加与学生的讨论,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换意见;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新奇问题予以特别重视;

(5)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实施创新教学不仅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以上所谈仅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愿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

第三篇: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目标中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从教育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须经过这样三个阶段:课堂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开放的创新教学大环境的创设。因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如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等,这类内容极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能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等。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为此,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证学生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对于个别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探究其过程,推出结论,以辨正误。这样做,一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让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三能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第五篇: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

沭阳县龙庙中学孙巧英

摘要: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策略、模式的探讨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力求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得以改变,在教学行为上得以改进,在教学效果上得以提高的同时创新教育。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环境教育、策略、模式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创造的品格和创造的能力,以此来影响,带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最后,不容忽视的是家庭成员也要提高自我意识,思想决定意识,影响力不可小趋。

二、数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

何谓“数学素质”?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③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课堂如何更好地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让学生始终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以下三个过程:

1、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师的指导过程。

3、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过程。

三、如何实施数学创新教育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

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

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

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

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

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

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

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第三、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

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

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

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四、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的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

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自学和科研来获得。根据

心理规律,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

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第二、笔记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

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

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

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

第三、语言习惯。数学语言是由许多数学术语组成,而数学术语是描述数

学现象和过程的专用词语。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

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知识,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先就要

经过大脑的加工进行整理。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思

维的整理。作为教师必须身先垂范,在讲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对一些容易

混淆的问题要反复比较、强调,通过提问、学生讲解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言习

惯。

第四、质疑习惯。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

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

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倡导学生“敢想、敢问”。对提出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

扬、奖励,努力创造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发展更高层次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最佳

氛围。

第五、交流讨论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交流

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往往能自己寻找到解决问

题的思路和途径,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

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

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熟知教材中的每个环节,并能灵活运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而形成创新技能。总之,任何创造发明,都来源于大胆的想象猜测和验证,而创新教育

是培养创新能力之根本,数学中的创新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国外问题解决数学课程述评》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大出版社

[4]《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素质教育论文选》中国人事出版社

下载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咱果中学吴秀云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那么,作为一名英语......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田鹏飞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0期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教育 摘要:“人人学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基本出......

    浅谈在艺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在艺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沈洁 摘要:小学艺术教学的内容逐渐趋于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合理化,因此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多媒......

    略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略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内容摘要: 说话、作文都是学生的自主表达行为,最能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气质。传统作文教学忽视学生在写......

    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zyq 摘 要: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一代又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把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

    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人的素质中很重要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整体入手,注重教学目标的渗透,重点是课堂上营造心理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