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55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55年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
说明
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
小学语文科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强有力的工具。
小学语文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教学过程必须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才能实现,儿童语言能力的水平越高,各科的教学就越容易取得成绩。必须通过小学语文科的教学,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掌握了正确地听、说、读、写的技巧,然后能够让他们去吸收知识,接受文化,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提高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发展儿童语言的工作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教儿童从语言的丰富的表现方面学习;一是教儿童从语言的规律方面学习。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面,指导儿童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跟这些工作相适应,小学语文科的内容,主要的是:
(一)阅读课。选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初小阶段,还要选读有关自然、地理和历史的科学知识的文章。
(二)汉语课。教儿童初步掌握汉民族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
(三)作文课。指导儿童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儿童掌握语言的书面形式──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因而小学语文科的内容还有:
*[编者注]本大纲草案(初稿),1955年秋季在几个省市的部分小学试行。
(四)识字课。
(五)写字课。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跟思维过程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儿童的语言也就是发展儿童的思维。用来作为学习语言的教材都是按照教学的目的选择的,让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从文学作品受到品德的陶冶,从科学知识的文章得到科学的初步知识,而且把学到的运用在实践里,成为指导实践的力量。这是小学语文科的教育任务。分开来说,这个教育任务就是:
(一)树立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三)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四)培养爱美的情感和审美的能力,(五)培养对本族语言的热爱。
教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汉民族的共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小学语文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准备课
教学大纲里规定,在小学语文科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准备课。
准备课进行说话的教学,教儿童从口头语言的听和说里知道话是一句一句说的,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词有一个音节的也有几个音节的,初步建立句子、词、音节的观念。同时要教他们学会注意听教师讲话,学会回答教师的问话,学会向教师发问;要把学校生活一些必须用的词介绍给儿童;要从儿童的说话里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注意他们有什么语言上的缺点;要设计一些讲述材料说给儿童听,用来发展儿童对于语音的听觉。
在准备课里,要教儿童写字的正确姿势,教儿童正确地执铅笔,正确地运用铅笔;还要教儿童作点、横线、竖线、斜线等练习,学习运用腕和指头,学习运用目力测定位置,使下笔有把握。
在准备课里,要让儿童初步认识入学的目的,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要让儿童知道一些重要的当前就要做到的“小学生守则”;还要让儿童认识学校的环境。
识字课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目前汉字还不是拼音文字,识字教学不能在短时间完成,所以教学大纲里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在这两年里比较集中地教会儿童认识必要数量的常用汉字。有了这个基础,小学语文科的阅读教材才不致处处受生字的限制,而有可能做到内容丰富,语言精确生动;小学语文科的阅读教学才有可能提高质量和效率。
一二年级虽然以识字为重点,但是并不是孤立的教识字,而是要在语言的教学中教识字。教材并不是孤立的汉字,而是为了便利识字教学的进行经过选择编排的具有一定内容的词、句子和短文。运用这些词、句子和短文,既可以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同时又便于识字,给儿童打好以后阅读的基础。
识字教学是包括在阅读教学里头,凭借阅读教材、通过词汇教学来进行的。
识字教学要通过词汇教学来进行。一个字作为单音词的时候,词汇教学是和识字教学一致的。一个字跟别的字组成复音词的时候,必须通过那个词来教儿童认识这个字。小学语文教学一开始就应当让儿童认识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在小学整个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要离开词来讲字。
字音的教学必须依靠拼音字母。识字课开始就教拼音字母,教儿童掌握拼音字母的读法、拼音和声调。识字教学中运用拼音字母来注音和正音,让儿童遇见生字能够读出来,而且读得正确。一个字有几个读音的,必须据词定音。字音的教学也是跟词汇教学相结合的。
就汉字字形作适当的指示,对于识字教学是必要的。开始的时候可以就新识的字逐步教儿童认识汉字各种笔画的形状,知道汉字各种笔画的名称,并且把书写的笔顺教给儿童。识了较多的字以后,就字的结构(偏旁和其他结构单位)作适当的指示,可以帮助儿童记忆字形,并且使识字的心理过程简化。因为他们认识汉字结构的较大单位逐渐增多,以后识字可以从结构的较大单位来辨认,不必个个字都一笔一画地细细分析,这就减少学习的困难,增进学习的效率。但是运用这个方法必须有选择,有步骤,必须十分谨慎,以真正有助于识字为限,不可以滥用拆字办法,不可以追溯字源,据字形来教字音,讲字义。
识字教学要注重正字工作和正音工作。在识字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下列三种字:(一)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几个音的字,(二)同音字,就是形状不同而声音相同的字,(三)形近字,就是形状近似的字。要通过词汇教学,通过练习,让儿童多观察,多比较,掌握这三种字的字音和字形,以防止错别字的发生。
识字的巩固主要是靠多次的反复。反复虽然在课本的课文里和练习里已经有了,但是教师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儿童跟已经学过的字多见面。
关于字形的巩固,可以作两种练习;一种是偏旁相同的字的归类练习,一种是形近字的辨认练习。这两种练习都拿儿童已经学过的字做材料。第一种,偏旁相同的字除由教师汇集作成“练习”外,也可以指导儿童自己汇集,并作成“分部字汇表”。第二种,形近字,包括下列几种:(1)字的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如“士”与“土”,“由”与“甲”);(2)字的形状相似,只有一两笔的笔形不同(例如“外”与“处”,“干”与“千”);(3)字或偏旁的形状相似,而笔画多少不同(如“日”与“目”,“亻”与“彳”);(4)字的形状相似,而结构单位多少不同(如“床”与“麻”);(5)字的结构单位相同,而位置不同(如“部”与“陪”)。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经常注意,如果儿童已经学过的字,有了这样形状近似容易写错的,就要收集起来,作成“练习”,让儿童辨认,并且让儿童在写字课里书写。教师也可以指导儿童,作成“形近字字汇表”。
从三年级起不再把识字当作教学的重点。因为,第一,到了三年级已经有前两年识的字做基础,生字在课文中的比重已经很小,不再是“拦路虎”了;第二,已经有前两年语音方面的训练和字形结构方面的认识,遇有生字,教师随时给儿童指点,认识它也不很困难了。从三年级起在教学上要继续注意新出现的偏旁,要继续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要继续注意坚守通过词来教识字的原则,要继续注意使每一个生词儿童都能掌握它的意义、发音和写法。从四年级起教儿童翻词典,靠词典来认识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贯彻中国文字改革的精神。首先,要采用简体字。新教的字,教给简体,不教繁体;已经教过的繁体,要和简体比较、代之以简体;已经废除的异体字,不要再教给儿童。教师写的字,儿童写的字,都一律用简体。其次,还要认真教拼音字母。除了用来帮助识字,还要用来学习普通话。要让儿童初步认识语音是语言的主要的东西,知道学习标准音的重要。记录语言,现在是用表意的文字,将来要用表音的文字,为今后中国文字拼音化做准备。
阅读课
小学语文科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要求儿童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阅读内容和语言都是他们可以懂的文学作品和科学书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必须是自觉的阅读,因为阅读的自觉性决定阅读教学的质量。自觉阅读的基本指标是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思想。
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语言来理解的。换句话说,理解过程是通过形式抓住内容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做种种工作指导这个过程。启发儿童的思维,引导儿童的活动,要求儿童对课文做种种作业,逐渐养成他们认真地阅读的习惯,逐渐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词句,正确地分析课文,正确地叙述课文里的事物,养成善于通过复杂的语言形式抓住思想内容的阅读能力。
教师始终要注意语言中的理智因素和感情因素是不能分开的。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体会和表达课文里的感情,要善于引起儿童的感情,让儿童不仅有所知,还要有所感;不可以片面地只注重理解,不注重感受,使教学流于客观主义。
阅读教学的进行采取讲读法。讲读就是讲解的阅读,不仅是指教师的讲述和解释,而是培养儿童自觉的阅读能力的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的综合。从准备谈话起,词汇教学,朗读和默读的指导,教材的分析,教材的分段,教材的复述,一直到总结谈话:这些工作都包括在讲读里头。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随儿童年级的升高,阅读教学中对儿童提出的要求逐渐提高,逐渐复杂;随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中儿童独立阅读的成分逐渐加多。最后达到养成儿童独立地自觉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凭借阅读课本来进行的。阅读课本是按照教育的目的组成的有系统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必须体现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目的,同时,还必须适应语文这一学科的特征,还必须符合教学的原则,提供实现教学要求的最大可能性。
阅读课本的课文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作品,一类是科学知识的文章。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谜语、谚语、歌谣、诗、小说、剧本和文艺性散文。科学知识的文章主要是按照小学自然、地理、历史三科教学大纲的规定编选的以这三科的知识为内容的文章。到了高小阶段,自然、地理、历史都单独设科,阅读课本就以文学作品为主。
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讲读方法。一般说来,文学作品采取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科学知识的文章采取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使儿童感受,要使儿童的感情意志得到陶冶,要使儿童对作品有全面的领会,对形象有完整的认识。
阅读作品之前要进行准备谈话,目的在引起儿童一定的情绪,引导儿童注意作品的基本思想,使他们有深入领会作品的准备。这种谈话要简短,不要把作品全部内容详细说明。为了作好阅读的准备,教师有时要讲一些儿童理解作品所必须知道的事实,要解释篇中阻碍儿童理解作品的一些词语。有时可以让儿童回忆他们在远足参观的时候所得到的印象,有时可以让儿童看一些画片,这些印象,这些画片,和作品内容很接近,可以引起儿童对作品的兴趣,使他们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方向,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容易领会作品。
在进行准备谈话之后,开头就读整篇作品,以求对作品有初步的全面的领会。读完整篇作品之后,作一次简短的谈话,提出一些综合的问题,考察儿童对作品内容是否已经得到一般的了解,感情上态度上有了怎么样的反应。然后一段一段地分段阅读,加以分析,对每一段的要点提出问题,并可使儿童复述每一段的内容,使初步的领会更确切,更深入。这样,在阅读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中,作品的基本思想就渐渐具体起来,明确起来。基本思想越具体越明确,儿童的感受越深,爱憎越分明。最后在结束的谈话中概括所得的体验,就作品的思想意义作出必要的结论,对作品中人物作出正确的评定。
在高年级,篇幅长的作品,不妨采用把全篇分成若干部分来了解的方法,可是必须注意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连贯性,注意保持儿童对作品的领会的完整性。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要多方引起儿童的想像,要让他们把文字所描写的在头脑里想像出一幅幅图画来,就是要使跃然于纸上的形象跃然于脑中;有时还可以让他们依据作品内容画图画,让他们用图画把文章复制出来。这些工作,要和词汇工作,如分辨和挑选比喻的词语、形容的词语、意义相同而色彩浓淡不一的词语等等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要使儿童理解语言的精确、恰当、生动对于表现思想的重要。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起儿童的感情。儿童的感情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像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此外,教师朗读的音调,教师所提的问题,也都能给儿童以影响,引起他们的一定感情。儿童对自己生活的回忆,儿童对作品中美的语句的体会,也都能引起他们的一定感情。这种种因素教师都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就表现在儿童阅读之后有分明的爱憎。
教学科学知识的文章,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这篇课文要传授哪些知识,必须考虑怎样把这些知识跟儿童已经学过的和以后要学的东西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他们的知识的系统。在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必须把儿童引入阅读这一课所要触及的那些知识的范围里。整个教学过程应当以直观为基础。例如关于自然的教材,有的需要跟远足、参观配合,有的需要跟生物角工作、实验园地工作配合,有的需要长时期的观察作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要在适当的时机让儿童进行观察或实验,要看教材的性质分别运用或演示各种实物和直观教具。这一切都是要使儿童在直观基础上理解教材,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知识。同时在直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的思维,要依据可接受性原则,在儿童能理解的范围内,善于把儿童生活经验中的材料和教材结合起来,善于使儿童把直观所得加以概括,使儿童的认识从感性的渐进于理性的。
一篇科学知识的文章常常分为几个逻辑上完整的段落。一般说来,按照段落阅读,逐步推进,对于传授知识是有好处的,所以教学科学知识的文章,一般采取从部分到全体的方式。进行了启发的教学工作之后,由学生先读第一段,读完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儿童研究这一段的内容,有时还可以找出这一段里含有中心意思的句子,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有时可以由教师作一些为理解内容所必需的补充说明。彻底领会了第一段,然后第二段,然后第三段„„这样一段一段地进行阅读和分析,最后就全文作出概括已经取得的知识的总结。这样通过逐步理解课文各个段落来理解整篇课文的方法,可以培养儿童独立阅读报纸和通俗科学书籍的能力。科学知识的文章,假如内容比较复杂,理解比较困难,也可以先由教师把全文读一遍,然后由学生分段阅读。
在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中,教师要善于提问题,所提问题必须是能启发儿童的思维、帮助儿童理解课文掌握其知识内容的。所提问题必须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对一年级提的问题,绝大多数是为了详尽地说明课文内容的;年级越高,所提问题可以越简短,而所要求的答案却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
阅读历史内容的文章,应该参用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儿童要评定课文里的人物,指出他们的历史和生活的环境,要理解课文里所述事件的意义,要形成对于人物和事件的正确的态度。
科学知识的文章,有的用文艺的手法来写,有的简直就采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教学这样的文章应该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主要从教学的目的来判断,看它的目的是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儿童呢,还是用艺术的形象来感染儿童。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还得教师掌握教学目的来灵活采用。
为了完成讲读的任务,还要进行下列各项工作:
一 词汇教学
在阅读课上,必须正确地布置词汇教学。词汇教学的目的在使儿童理解所读作品的内容,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同时扩大儿童的词汇,使他们对于自己的词汇理解得正确并且运用得正确,从而提高儿童语言的能力。
词汇教学有三个内容。
第一是词的声音。这首先要求依照普通话的语音进行教学;在方言区域须特别注意正音工作。其次要求据词定音,对于由多音字构成的词尤须特别注意。其次要注意词中的形近字,防止因为字形相近而读错的毛病。最后要注意同音词,注意词中的同音字和词中的音近字,把词汇教学和正字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因为音同音近而写错别字的毛病。
第二是词的意义。关于词义教学,要注意下列各点:
(一)词汇教学,首先要注意因社会前进而产生的新词。祖国在飞跃发展中,各方面都出现很多新事物,儿童对这些新事物迫切地要求了解,教师必须把儿童认识周围生活所必需的新词教好。
(二)多音节词,要从整个的词来解释词义,不可一个字一个字拆开来解释。有的多音节词,它的构词法是儿童可能理解的,也可以提出来教给儿童,逐渐培养儿童根据构词法来理解词义的能力。
(三)词汇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随时相机解释生词。在阅读前的准备谈话中,要解释妨碍理解课文内容的那些词;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要解释只有读过课文才能理解它的意思的那些词。
(四)解释生词要简单而正确,要尽可能利用直观,使儿童对词义理解得明确而具体。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要通过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概括来理解,要用具体的生活现象来解释。
(五)阅读文学作品,要特别注意作为修辞手段的词语,如形容语、比喻语等。要在课文中指出这些词语,要让儿童想像出这些词语所描绘的形象,要让儿童懂得它的意义,体会它的美。
(六)阅读科学知识的文章,要特别注意科学术语,使儿童能够正确地理解,正确地运用。儿童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科学术语,就不能掌握知识。
(七)解释生词的时候,要注意这个词在本课中应该怎样解释,不要脱离了课文内容来解释;要注意这个词是否因受上下文的影响而有特殊含义或特殊色彩。
(八)从儿童的语言基础看来,课文中的生词可以分三种。有一些词是儿童口头上已经会说,而且对这些词代表的事物已经很熟悉,这些词教师只要让儿童认识它的书面形式,不必解释。有一些词是儿童虽然也在口头上说,可是还理解得不很正确,往往用错,这些词教师要加以解释,使儿童得到正确的概念。有一些词是代表儿童还没有的概念的,儿童对于这些词代表的事物完全不熟悉,这些词教师必须利用直观,利用儿童已经有的知识,使儿童理解。教好这些词,才能扩大儿童的词汇,提高儿童语言的能力。
(九)从字跟词的联系看来,课文中的生词也可以分三种,有一些多音节词是全由生字构成的,有一些多音节词是由生字和熟字构成的,有一些多音节词是全由熟字构成的。第一、二种词里的生字,应该按照识字教学的方法,认真教学,使儿童能够掌握。第三种词中往往有意义全新必须解释的,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忽略过去。
(十)要注意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首先,让儿童分辨这些词。可以使他们对于词义理解得更明确。但是要注意,对于多义词、同义词的分辨,必须适合儿童程度,以对课文的理解有分辨必要的为限,不能辨析过细。其次,在教学一个生词的时候,善于利用同义词、反义词来对照,可以使儿童了解这个生词跟已经学过的其他的词之间的关系,因而使这个生词容易进入儿童的词汇,容易掌握。其次,教学一个生词的时候,用已经学过的反义词一对比,儿童就容易理解;用同义词来比较,可以让儿童认识它们的同异,加深理解,因而能正确运用。在小学里让儿童熟悉一些反义词和同义词,对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很有益处。教师除在阅读课中经常注意以外,还要善于和汉语课配合,拿这些词做材料作成一些练习,让儿童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这些词。
(十一)词汇教学要注意培养根据熟词所组成的上下文来理解生词的能力。
第三是词的用法。这首先要注意词的配搭。就是要让儿童从实践上知道,某一个词能够跟一些别的什么词配搭;语言材料的积累到了可能加以概括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知道某一些词能够跟哪一些词配搭。到高年级,词义的褒贬,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大小等,可以选择一些最常见最浅近的实例指示儿童。这一项工作,除在阅读教学中随时指示外,还要选择一些用法比较多的词,比较容易用错的词,设计一些练习。
要巩固生词,要使儿童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生词,教师必须善于设计一些有系统的练习;同时要估计儿童的能力,力求练习的分量适当。
所谓掌握一个词,就是儿童要能够:(一)正确地读出、说出、写出;(二)在上下文中读到或者在语言中听到的时候懂得它的意思;(三)在提问题、回答问题和其他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作业中正确地运用。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要注意儿童掌握词汇的程度。在儿童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听,儿童用词是否正确。儿童对于词汇的掌握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达到完善的地步的,从理解到运用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的词,儿童只能领会它的浅显的含义,而不能领会它的深刻的含义。有的词,儿童只能理解,而不能运用。要在教学进行中不断地提高、深入和熟练,因而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对他们掌握词汇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从三年级起,儿童要备一本笔记簿,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之下,用来抄录生词、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等,还用来抄录形容语、比喻语等。
从四年级起,教儿童翻词典,靠词典来了解生词的含义。
二 朗读和默读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的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
朗读首先要求发音正确而清楚,不念错,不把一个音节重念两三回,不漏掉音节,不拖长尾韵。要让儿童逐渐掌握发音的技巧,能把自己的声音运用自如。
在阅读教学的初步阶段,要教儿童从容不迫地朗读,因为这是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必要条件。可是同时要注意让他们能够随理解速度的加快而逐渐加快朗读的速度,还要注意让他们学会随课文内容的不同而决定阅读的速度。
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儿童的理解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要唤起儿童的想像,使他们能够清晰而具体地想像出课文所描述的情节和形象,第二要引导儿童领会课文的基本思想。对课文缺乏足够的思想分析,而只公式化地告诉儿童,课文里的某些词句要用怎么样的语调读,这样的方法是效果不大的。只有儿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领会了课文的基本思想,才能流露出符合课文内容的语调。反过来说,朗读又能加深儿童的理解,从朗读中回环吟味,可以提高儿童理解的程度。
朗读要有感情。但是必须儿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对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有了正确的一定的态度,朗读才能有感情。在语言中,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是统一的。作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用感情把自己的思想加以渲染。必须儿童受了作品的感染,引起了这种感情,领会了这种感情,读的时候感情才能自然流露出来,才能有很好的表情朗读。要是儿童还没有这种感情,强求表情,那就只会有捏造的腔调。表情朗读要读得自然,读得像说话一样,不是高声叫喊,不是过分地矫揉造作。理解越深,感染越深,朗读的表情就越好。儿童对作品的理解和所受作品的感染,就表现在朗读的表情上。教师可以凭儿童的朗读检查他们理解和感受的程度。
朗读要达到读者与听者思想感情交流的目的,就是朗读的儿童要把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自己对课文里事件和人物的态度,传达给听的儿童。
从开始朗读短文起,就要注意逐步提高朗读的质量。第一,要让儿童逐渐掌握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等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调。这个工作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展。一句问话,必须儿童明白了什么人在问,他问什么人,他说这问话用什么态度,有什么愿望,带什么感情,才能用正确的语调读出来。第二,要让儿童逐渐学会把句子里逻辑中心所在词语和修辞手段的词语用声音的强弱、轻重、疾徐、长短等区别出来。这并不是说要突然大声地重重地读这些词语,尤其不应当用尖锐的声音读这些词语,应当用很自然的声音把这些词语跟句子里的其他词语区别出来。第三,要让儿童学会依照标点符号作适当的停顿。第四,指导朗读,教师必须注意整个句子当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要在领读的时候把它拆开来读。例如教师领读“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这一句,教师先读“秋天来了”,让儿童跟着齐读,然后教师再读“天气凉了”,儿童又跟着齐读。这是一句复句,表示两个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拆开来读,儿童就不容易体会这个关系了。这样读,不能达到发展儿童思维的目的。
朗读要读得清楚明白,要有适当的速度,要区别出逻辑中心所在的词语和作为修辞手段的词语,要作适当的停顿,要用适当的语调表达课文里的思想感情和读者对课文里事件和人物的态度。
默读的目的在培养儿童独立阅读的能力。整个阅读教学的最后目标所要养成的阅读能力,指的就是默读能力。
默读要以朗读做基础。朗读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全面的理解。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默读。没有朗读的基础,不符合理解课文的要求,默读的质量就会降低,──匆匆过目,不求甚解,这就不能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任何声音,连嘴唇也不要动,只用视觉从文字写出的词句来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这就省去了发音器官活动的过程而使阅读的进行加快速度。
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开始默读的学习。开头,只默读很短的课文,读后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或者提出问题,让儿童默读课文的某一部分之后来回答。以后,随年级的递升,默读的材料可以逐渐加长,有时默读个别段落,有时默读整篇课文。要使儿童能够通过默读理解课文。要使儿童在默读训练中逐渐加快阅读的速度。从二年级起,默读可以用来作为儿童完成某种作业的准备,在回答问题、分析课文、重述课文、编写段落大意、表情朗读等作业之前,都可以让儿童默读课文或其个别段落以为准备。到了中高年级,要更多地注意培养儿童在课外阅读中善用默读来理解读物内容的能力。
三 编段落大意和复述课文
编段落大意的目的在使儿童深入理解课文,抓住全课的思想内容,把全课的思想内容在头脑里构成一个提纲。这个工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儿童独立阅读书报的能力和听报告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儿童连贯地有条理地叙述和作文的能力,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有极大的意义。
这个工作,要随儿童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其独立性,一二年级多半由教师编,二年级也可以在教师领导之下集体编,从三年级起,由教师领导编之外,儿童也要独立编。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教师备课的时候,要先把课文分为几个逻辑上完整的段落(低年级段落要分得短),要在每一段里找出含有这一段中心意思的句子,找出可以作为这一段小标题的语句,如果没有现成语句可以作为小标题的,教师要拟好一个标题的底子;要想好可以引导儿童概括每一段课文内容的问题,以备在课堂上向儿童提出。同时教师要分辨课文里的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要研究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要理解这一篇课文的结构,就是要
理解这一篇课文的材料作者是用怎么样的次序安排的,用什么线索串起来的;最后要把全部内容归结到这一课的基本思想。这样备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儿童理解课文的基本思想,同时理解课文的结构。
引导儿童概括每一段课文内容的问题,开头要提得简单浅近;在教学过程中,随儿童理解的逐渐深入,问题也要提得逐渐深入;最后要求儿童能用一句话把这一段的意思概括起来回答;如果课文里有现成的含有中心意思的句子,可以让儿童找出来,用来回答。每段的小标题,可以利用课文里现成的语句,教师要引导儿童把这语句找出来;如果没有现成的,可以由教师领导儿童做,儿童把小标题提出来,大家选择、修改、拟定;最后由儿童独立做。每段加上小标题之后,把这些小标题连起来就是课文的提纲。
编段落大意,在低年级,要根据具体事实的联系;到了中高年级,要更多地注意课文内容的各种联系,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复述课文的目的在使儿童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复述个别段落或者复述整篇课文;大体依照课文复述或者用自己的话复述;详细的复述或者简要的提纲式的复述;扩大课文内容的复述或者节略课文内容的复述;改变课文原有人称的复述(例如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改变课文原有次序的复述等等。教师必须依据儿童的能力,循序渐进地使儿童练习各种各样的复述。一般地说,一年级只作详细的复述;从二年级起可以作简要的提纲式的复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可以多作简要的提纲式的复述,文学作品可以多作创造性的复述;短文大都作整篇复述,篇幅很长的课文可以参用挑选主要部分来复述的方式。
复述要有正确的词汇作业、课文分析、编段落大意等作准备。复述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注意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怎么样,也要注意儿童语言的表情性怎么样。
发展儿童的思维是各种教学共同的任务。语言是思维过程实现的工具,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研究现实和发展语言两方面同时进行的。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好发展儿童思维的工作必须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是如何指导儿童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指导儿童比较事物的异同,找出事物的特征,确定事物的类属,说出有同样特征的事物的一个共同名称,列举一个共同名称所概括的事物,把事物归类或分
类(同时也就是把学过的词归类或分类)„„这些工作一方面帮助儿童形成概念,一方面也就丰富了儿童的词汇。直观教学应当注重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形成概念就是发展儿童抽象思维的第一步;抽象思维又是具体事物的手段,要使儿童逐渐学会运用概念来认识千变万化的具体事物。
第二是如何指导儿童使他们的概念逐渐完善逐渐精确。儿童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是逐渐由浅入深,从不完全到完全的。教师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依据科学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地指导儿童注意事物的新的方面,使儿童对于昨天他们还漠视的现象今天会注意,使他们今天得到的知识比昨天的更精确更深入。这个工作,要和提高儿童了解词义的水平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儿童对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年龄作出各种不同的然而回回都是正确的判断,对于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年龄得到各种不同的然而回回都是正确的了解。
第三是要指导儿童逐渐学会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去观察事物,要指导儿童逐渐学会从课文里体会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各种联系。让儿童从课文里找出一些文句来证实一个主要思想,让儿童指出课文里事件发展的地点和时间,指出课文里人物的历史的生活的环境,让儿童重点阅读课文,让儿童编写段落大意,让儿童理解课文各部分题材之间的关系,把课文各部分归结到课文的基本思想„„这些工作都能培养儿童找出事物间的联系的能力。
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课外阅读指导的工作进行得好,可以让课内阅读的教学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同时在完成语文科教育上有很大的帮助。指导儿童阅读优良的读物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工作。
课外阅读指导的进行要重视读物的选择。选择的标准,首先是要求符合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教育目的,其次要配合课内阅读的教材,要配合自然、地理和历史三科的教学要求,要配合祖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再根据儿童的程度,谨慎选择。选择不是限制。选择是向儿童提供关于社会、关于自然的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限制儿童只读几本指定的册子。在选择读物的工作中,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的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应该充分注意。
课外阅读的指导,主要在鼓舞阅读的兴趣,指示阅读的方法。要造成读书的风气,要培养爱好读书、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善于利用规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的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介绍、叙述、讨论、考查等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种种机会,指导儿童从事有关阅读的活动,朗诵会,演讲会,文艺晚会,电影戏剧座谈会,和作家见面等等。不要把课外阅读局限在课堂上,变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
教师要指导儿童阅读“中国少年报”和“新少年报”和其他适于儿童阅读的报纸杂志。
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要跟少年先锋队的工作密切合作,还要跟儿童的家长合作。
汉语课
小学语文科汉语教学的任务是:教儿童学习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能够基本上掌握汉语的语音规范,能够听懂普通话,能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回答问题,发表意见;能够掌握汉语的基本词汇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上所必需的词汇,能够掌握构成这些词汇的一定数量──三千至三千五百──的汉字;能够认识汉语的最基本的语法规律,并且能够用来帮助理解,用来正确地表达思想。
汉语教学的内容,依照语言科学本身的系统应该是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标点符号五项。在小学阶段,因为汉字的特点和儿童年龄特征的关系,这五项内容的学习要依靠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实践,一部分教学工作必须在阅读课里进行。也可以说,小学语文科的汉语教学是和阅读教学密切结合的。在这个前提下,小学语文科汉语教学的内容如下:
(一)语音。小学语文科一开头就要教学标记汉语语音的工具──拼音字母。掌握了这个工具,一面用来学习普通话的语音,一面用来帮助识字。语音教学的课题已详列大纲中,除开头拼音字母课独立教学以外,大部分的工作是要跟阅读课的识字教学、词汇教学、朗读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的。
(二)词汇。主要在阅读课内教学,在汉语课里可以跟词汇教学配合,作一些练习,如关于同义词、反义词等练习。
(三)语法。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综合。关于词法,小学所教学的主要是词类,各类词的特点,词的构造(包括词头、词尾等),词与词的结合等项。关于句法,小学所教学的主要是通常的由主语谓语两部分构成的简单句;从功用上分类的四种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最常见的复合句。
(四)文字。主要在阅读课的识字教学中教学。在汉语课里可以就学过的字作一些练习,如偏旁归类、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练习。
(五)标点符号。在阅读课里认识,在汉语课里结合语法教学讲解、练习。
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小学语文科的全部教学任务两方面考虑,小学汉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学年是第一阶段,三、四学年是第二阶段,五、六学年是第三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汉语教学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以从实际上认识普通话的语音规范,从实际上认识汉语的主要的语法规律为主;关于汉语规律,一般只在儿童语言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只就实例指示,不用抽象的术语解释。从第二个阶段起,汉语教学按照自己的系统开始独立进行。有些必须让儿童自觉地掌握的基本规律,应当用儿童容易懂的说法提出来,指导儿童把这些规律运用到他们的语言实践中去;有些儿童容易懂的主要术语和定义也应当结合实例,逐渐介绍给儿童。第三个阶段,在儿童于前四年学习中所积累的汉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综合概括,并加入儿童已经能够接受的新课题,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小学汉语教学首先应当着重培养儿童自觉地正确地组织自己的语言的能力。就语言发展情况说,儿童在小学阶段运用语言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游戏中,跟周围的人进行语言交际,随着语言交际经验的积累,他们构成了一种不自觉的单凭经验的语言概括,于是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言规律。但是,他们只是不自觉地掌握而已,他们对于这些规律,不能理解,不能自觉地运用,还不免常出错误。小学汉语教学就是要使儿童从实际地掌握语言逐渐进于自觉地掌握语言,从不自觉地会说合于规律的话逐渐进于会自觉地使自己说的话合于规律。在整个六年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儿童实际地掌握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儿童能够接受的原则下,逐步让儿童认识一些基本的语言规律,自觉地掌握这些规律。例如,在一年级,做一些练习,从这些练习里归结出由主语谓语两部分构成一句句子的句法,用浅近而容易懂的说法把这种句法介绍给儿童,同时要求儿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题和回答问题都要用完整的话,把这个基本规律在实践中运用。这才能培养儿童自觉地正确地组织自己的语言的能力。
依据儿童年龄特征,小学儿童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很薄弱,初步汉语教学,还只能是在教师指导之下,把儿童积累的语言实践的经验,作出关于规律的概括。进行教学所凭借的必须是足够的具体的材料,从具体材料概括出来的规律又要从语言实践中来认识和理解。要让儿童认识和理解,必须有足够的材料经过反复多次的学习,必须有足够的实例经过反复多次的观察比较,儿童才能看出从它的特点得出的概括。这就是儿童掌握一个语言规律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汉语教学中,材料的积累是极重要的,教学大纲里所列课题,大多数都要先经过足够的反复的学习,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指出它的特点,提出它的规律来。
掌握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领会知识,而且是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不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学就不会有充分的效果。语言教学始终不能离开语言实践,依照前述的过程,让儿童认识了一些语言规律,可是教学过程到这里并没有完了,必须更进一步,善于指导儿童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到语言实践中去。所谓善于指导,就是要在教学每一个课题之后,看课题性质,看儿童能力,向儿童提出各式各样的实践的要求。例如教学了表示疑问的词,可以要求儿童在提问题的时候正确运用;教学了肯定否定的说法,可以要求儿童能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正确运用;教学了代词,可以要求儿童在阅读的时候把课文中代词所代的名词指出来。又如儿童认识了某种句型,就可以要求儿童在读过的课文中找例证,也可以要求儿童用这种句型来说话,也可以要求儿童换个说法来跟这种句型的说法相比较。这样地用种种方式向儿童提出实践的任务,是领导儿童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最好办法。
小学汉语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练习,因为练习是让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语言规律的最好方法,也是让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规律的最好方法。教师对于教学大纲中所列各个课题,必须估计儿童的语言能力,结合阅读课上所积累的语言材料,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以认识为目的的练习要富于启发性,要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以运用为目的的练习要富于实际性,例如改错练习,题中的错误必须是事实上儿童常犯的错误,不能是故意制造出来的错误。练习的要求要单纯、具体而明确。练习的分量要适合儿童的能力,只求能达到课题的要求,题目不必太多。最重要的,练习必须是自觉的练习,不是机械的练习。
观察比较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要使儿童认识语言的规律,必须从阅读课本中,从儿童日常语言中,找一些语句做实例,让儿童观察,比较其异同,然后儿童能看出它的特点,认识它,理解它。儿童学会了观察比较,学会了分辨这一结构和那一结构的异同,这样的认识积累既多,就容易进一步做综合概括的工作,找出规律来。找出规律之后,如果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还在语言实践中犯错误,那就应当再
进行观察比较的工作,让儿童确切知道怎么样的语句才是合于规律的。儿童观察比较实例的时候,教师应当用简单的话,指出观察比较的要点,把儿童的认识活动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切不可用繁琐而抽象的话来解释。多举实例,少讲空泛的道理,是小学汉语教学方法上的一个要点。
分析也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儿童认识和理解语言现象,必须逐渐教他们学会把语言划分为一些小的部分。儿童往往只把词作为一种事物的代表,而不能把它当作语言的成分。分析语言的初步工作就是教儿童学会把词作为语言的成分从句子里分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词的本身成为儿童认识的对象;是要使儿童的认识不仅趋向于语言所表示的事物,而且趋向于语言本身。这是儿童对于语言的新关系。汉语教学必须帮助儿童形成这种新关系。一年级教学开始时的准备课和拼音字母课就应该教儿童把说的话分成句子,从句子里分出词来。进一步教儿童认识词组,从句子里分出词组来。教学大纲所列课题中,对于词组的划分特别注重,因为划分词组,认识词组在句子中的功用,是分析句子的最好方法。进一步教儿童分析具有复合成分的单句的各个成分,分析复合句的各个子句,儿童学会了分析的方法,就容易区别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容易确定句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容易看清楚句子的结构,容易理解造句的规律。
用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必须注意那些作为种种关系和种种结构的标志的词。例如:“在”“给”“为”“拿”等等是种种修饰成分的标志;大多数连词是种种分句的标志;“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分项或分段的标志;“把”是一种前置宾语的标志;“是”是一种名词谓语的标志;“又„„又„„”“一面„„一面„„”等是一种联合结构的标志;“先”与“后”相呼应,是时间顺序的标志;“东”与“西”相对举,是地点的不定指和遍指的标志。此外还有许多实词,可以用为数量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的标志;还有一些助词,可以用为语法上“时态”的标志。儿童认识了这些词,知道了这些词的作用,就可靠它们作为标志来看出语言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清楚语言的结构,对于理解对于运用都很有帮助。方言区域的教师必须注意普通话中这些词;其中如果有与本地方言所用不同的,尤其要善于教学,让儿童学会。
分析工作必须与综合工作相辅而行。小学汉语教学要教儿童逐渐学会把语言划分为一些小的部分,反过来,也要教儿童逐渐学会自觉地依照语言规律把一些小的部分联成较大的部分,把词联成词组,把词和词组联成句子,把句子联成连贯性的短文。所以教学词法的时候,应当经常要求儿童看清楚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教学句法的时候,应当经常要求儿童看清楚句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看清楚句子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培养儿童综合的能力,儿童必须先认识语言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养成了掌握各部分同时掌握整体的习惯,然后能进行综合工作,自觉地正确地组织自己的语言。
汉语教学要把语音、词法、句法、标点符号密切联系起来,不要孤立地教。例如:教有些词素和有些助词必须同时教轻声;教顿号必须同时教句子里的联合成分;量词要和名词联系起来教;一大部分词组要和介词联系起来教;名词谓语句要和判断词“是”联系起来教;疑问句要和种种表疑问的词联系起来教;
复句要和种种连词联系起来教;从功用上分类的四种句子要和语气、语调、标点符号联系起来教。标点符号是语言结构的标志,可以帮助儿童进行语言的分析,教师必须教儿童学会句法同时学会标点符号。
作文课
小学语文科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文分为口头的和书面的两项,都包含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方式。用一句话答一个问题,用几句话说一件事情,讲一个听到的故事,说明一幅或一套看过的画,描述观察或参观所见的自然景物或劳动场面,复述一篇作品的内容,介绍一本课外读物,讲述一篇儿童报纸的论文和新闻,直到独立的作发言、演说、报告等等,都可以作为口头作文的作业。用一句话记一件事,把观察所得写在自然历上,把生物角、实验园地、乡土研究的工作作成记录,给图画加标题或写说明,根据读过的作品写一篇东西,作课外读物的摘录,作会议记录或听讲笔记,直到独立的写创造性的作文,跟别人通信,为壁报和儿童报刊写稿等等,都可以作为书面作文的作业。
作文教学首先要求说的话和写的文章有内容。内容不是凭空来的。作文教学决不是凭空给儿童一个题目,让儿童凭空想出一些话来说,凭空想出一些话来写。一切口头的和书面的作业,都必须在儿童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儿童阅读文学作品和科学知识的文章所得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就儿童的实践活动说,阅读课中和高年级自然、地理、历史课中的观察、参观、实习、试验等等活动,就是作文的最好资料,要训练儿童把这些活动的经过和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凭借观察教作文,是应该经常采用的有效方式。低年级自然历的记载,就是这方面的一种基本训练。这种训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把客观事物、思维、语言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三者的紧密结合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原则。要使儿童在认识了什么之后就能说什么写什么;反过来,要使他们说什么写什么必须先使他们认识什么。要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始终不懈地遵守这个原则,始终不让儿童凭空想些话来说来写,然后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其次,作文教学要求说的话和写的文章要有合乎逻辑的连贯性。用某一事物为题来作文,关于这个事物可以说些什么,得有个底子;什么先说,什么后说,得有个次序。如何联句成段,积段成篇,步步开展,首尾一贯,必须好好安排,这是组织语言的能力。作文教学就是培养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
这方面的初步训练,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由教师向儿童提出逻辑上有联系的几个问题,一个一个让儿童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这几个回答的句子连起来说或者连写下来,就是逻辑上完整的一篇短文。也可以让儿童看连贯性的几幅画,把每一幅画的内容说成一句话,再把这几句话联成短文。这样,可以教儿童学会如何把各个独立的句子联接起来,成为一段完整的文章。第二步的训练是逐渐养成儿童作提纲的能力。在阅读课中,先让儿童学会编段落大意,按照段落大意复述课文内容。在作文课中,开头应当由教师准备提纲,随后应当在教师领导下集体拟定提纲,把作文所要表达的内容首先是什么,其次是什么,最后是什么,依次拟定一个一个的标题,全部标题合起来就是作文的提纲。在拟定提纲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儿童对于题材都有思索的机会,对于提纲中的每一个标题说出自己所想到的意思来。提纲可以是问题式的,低年级儿童可以按照全部问题叙述,也可以只就一部分问题叙述。到高年级,可以让儿童独立作提纲。作提纲是作文教学一个主要的环节,要培养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用连贯性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必须让儿童学会作提纲,能够在开口或下笔之前,把题材如何选择,如何安排,用什么线索贯串起来都考虑停当。
连贯性的语言切忌各部分间缺少联系,上句不接下句,上段不接下段;切忌前后不相照应,甚或自相矛盾;切忌重复。在写作完了以后,还应当先让儿童检查自己写的东西有没有上述这些毛病。
作文教学要达到这两个要求──要有内容,要连贯,得做种种准备工作。上面说到的准备题材、准备提纲之外还要在语言方面做若干准备。思维与语言是不可分离的。形成思想,表达思想,必须运用词汇,词汇不是凭空来的,要靠平日积累。形成思想,表达思想,必须运用各种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各种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也不是凭空来的,要靠平日学习才能掌握。这是平日的准备。至于作文课前的准备,可以通过观察、谈话、诵读、摘录等作业,让儿童重温一些旧词,学习一些新词,知道一些确切生动的说法,以供表达之用。词汇的准备工作中,有的词含有多音字,同音字或形近字的,要提示儿童加以注意,防止写错别字。
准备工作应该随着年级的递升,逐渐加强儿童的独立性,逐渐减少教师的帮助。
作文教学要按从说到写、从述到作的顺序来进行。
第一,要从说到写。发展语言的工作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先导。因而在作文教学中,书面作文──写──要用口头作文──说──做基础。正确的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能力开始。在这方面最基本的工作是培养儿童口答的技能。教师要经常注意儿童在班上的口头回答。一个问题,哪怕儿童只用一句话两句话回答,也要注意是否说得正确明白。先要求儿童能说好一两句话。才能进一步要求儿童说好连贯的话。比较复杂的答话,更须注意是否说得首尾一贯,理由充分。正确,明白,首尾一贯,理由充分,是好的说话应当具备的条件。在阅读课中,让儿童反复读好的句子或段落,背诵诗歌,用种种方式复述课文,这些工作也都可以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能力。至于作文课的书面作业,在儿童动手写之前,必须做种种口述工作:作文的提纲要先经过口头的讨论确定,观察所得的印象预备写上去的要让儿童先口说一遍,已经学过的形象的语句可为写作之助的要让儿童朗读或背诵一下,文中主要部分尤其要经过口头的充分描述。这些工作做完之后,还需要指名几个儿童把自己要写的东西先口述一遍。
教师还要善于做一些工作,帮助儿童从说过渡到写。例如在集体作文的时候,儿童有所创见,口头说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教师就把儿童用来表达这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儿童说了一句很确切生动的话,或者说了一个很好的譬喻,教师也就把这句写在黑板上;讨论提纲的时候,共同拟定文章各部分的标题,每拟定一个就在黑板上写一个,讨论完了,全文内容怎么样,可以写一些什么,儿童也就了然于目了。这样做,可以使儿童容易从说过渡到写。
第二、要从述到作。初步作文教学要注重“述”,要求儿童能够把自己阅读的和别人讲述的东西用语言叙述出来。受了“述”的基本训练之后,逐步加强创造性,逐步过渡到“作”。就像画画一样,得先从写生、素描学起,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这些基本训练都受过了,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说得上创作。初步的作文教学注重“述”,目的就在训练儿童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基本技能,为创造性的“作”打基础。当然,就在“述”的阶段,也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除了用在课本上读到的语言和从别人听到的语言来表达之外,也要要求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即使在低年级,儿童的口头的或书面的作业中,也往往有虽然简单可是新鲜、真挚、富有创造性的话,教师要善于发现,加以奖励。有了“述”的基础,就要进一步指导儿童创造性的作文。教师一定要珍视儿童想要表达某种自己的东西的企图。作文指导就是帮助儿童很好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不是使儿童的思想受束缚。在讨论作文题材的时候,要让儿童各抒所见,有创见的要加以奖励;在讨论作文用的语言的时候,要鼓励儿童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语句。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不要使儿童大家都写出内容千篇一律语言刻板的东西来。
作文教学应当跟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阅读课教不好,作文课也教不好。就语言材料说,必须平日在阅读课中通过种种作业,逐渐扩大儿童的词汇,然后儿童的作文不致词汇贫乏,内容枯窘。必须平日在阅读课中把词汇教好,使每一个词的意义儿童都能正确理解,然后儿童能在作文课中正确运用,用在恰好需要这个词的地方。必须平日在阅读课中把同义词的工作做好,然后儿童能在作文中选用得当,从意义类似的许多词里选择最适于表达文中意思的一个词来用。要使儿童的作文没有词汇贫乏和词儿乱用两种大毛
病,以阅读课的词汇教学做好为前提。就表达方法说,文学作品可以给儿童许多范例。阅读文学作品,最能影响儿童,使他们的语言富有形象性。表达生动,譬喻适当,对比分明,这些表达方法,儿童可以在阅读课中逐渐学会。平日在阅读课中的工作,如摘录譬喻语,形容语,背诵诗歌,抄写课文中描绘自然景色、生活环境和人物特征的文句,都可以使儿童熟悉一些表达方法,给作文打下基础。阅读教学中,复述、编段落大意等工作也对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平日在阅读课上做好上述工作以外,上作文课的时候,也必须和阅读课密切联系。让儿童以读过的作品为基础,做各色各样的口头的和书面的作业。即使不以读过的作品为基础,另行命题作文,凡是读过的东西,与作文题材有关,可以供儿童应用的,也应当让儿童应用。在写作之前,可以让他们把这些读过的东西回忆一下,朗读一遍,背诵一回,或者作一些摘录工作。儿童把读过的语言运用得好,教师应当予以奖励。
作文教学还应当跟汉语教学紧密地联系。汉语教学中学过的种种语言的规律都应在作文课里充分应用。语言的规律应该从语言的实践里学习,作文就是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就在初步学习的阶段,儿童用一个词,说一句话,教师也都要用学过的规则来衡量,对的给予肯定,错的给予纠正。儿童的作文能力逐渐提高,不仅能够组词成句,而且能够积句成篇。这时候的教学工作,也不能放松对于语言规则的注意。要在这样严格的训练当中才能够培养儿童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的种种规则并不是给语言实践以限制,相反地,而是提供运用语言的种种表达方法的类型和格式,让我们选择利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儿童从学过的语言规则所提供的表达方法里,选择适当的加以利用。这才能够加强汉语学习的积极意义。
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不应该离开思维方法是否合乎逻辑孤立地只问语言是否合乎规则。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语言规则之外,还要要求儿童不要用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词,不造不合事实的句子,不把在逻辑上不能联系的概念联系起来;积极地要求儿童每说一句话都有事实根据,都有充分理由。
作文教学也要跟写字教学联系。批阅作文卷子,要注意儿童写字写得怎么样;作文卷子上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错字,要在写字课里提出来练习书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儿童未来生活上和工作上需要的语言技能。例如数词,在实际活动中是常常要用的,在报告里计划里如何用数词,这样的技能就该注意培养。有些日常文件如书信、报告、计划、合同、会议记录等的教学也应该列为作文教学的课题之一。日常文件的教学,要教给儿童一些必要的格式和写作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至于这些文件的内容应该怎么个写法,那跟一般的文章一样。一般文章写作的能力提高了,日常文件也就会写,也就写得好了。忽视了这一点,光靠几篇书信、报告的范例,让儿童“依葫芦画瓢”,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法是没有效果的。
作文教学以在课内进行为原则,每次一课时,高年级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一次连续用二课时。有时也可以在课外写作,这要看作业的性质、准备的程度,由教师郑重决定。有一部分工作可以指定为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时间不应当长。
要养成儿童自己检查自己写的东西的习惯。每一次作文,儿童在写完之后,还应当自己先检查。检查不止一遍,先检查内容,是否说完全,有没有不衔接、颠倒、重复等毛病;再检查书写,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脱落的字,有没有多出来的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也应该检查一遍。
要注意正字工作。作文题材所需用的词,如果有难写的字,或者儿童容易写错的字,教师应当先板书。在写作中,儿童有写不出的字,可以让他看课本,翻笔记,查词典,也可以问教师。有时可以让儿童把写不出的字用拼音字母记下来,查出之后再写上汉字。
作文卷子的批改必须及时,不能延搁。批改的时候,每一本卷子都要仔细负责地看,发现它的优点和缺点。逻辑方面要注意:有没有主要内容没有说、不合事实、把在逻辑上不能联系的一些概念和推论联系起来、自相矛盾、前后重复等毛病。语言方面要注意:用词是否正确适切,造句是否能完整明确地表达一个思想,用词和造句是否合于语法规则,标点符号有没有脱落或用错。书写方面要注意:有没有错别字、脱落的字和多出来的字。教师手头要备一本笔记本,把多数儿童一般的错误和个别儿童的错误分别记在上面。重要错误必须把它的原因分析清楚,改正方法考虑好。批改的时候,必须体会儿童原意,尽量保持原文,不能涂改得太多。有的错误也可以用简单明了的符号标示出来,让儿童自己修改。
发还作文卷子的时候,要指出优点,共同研究好在哪里;有些好的句子可以板书,好的卷子可以整篇读给全班听。要指出缺点和错误,共同研究为什么不好,为什么错了,怎么改。这工作也应当利用板书,使儿童看见不好与好对照、错误与正确对照的实例,确实领会。一般的错误除了提出改正之外,还要作必要的练习,防止再犯。
要注意指导儿童保持作文簿的整洁,不要污损,写错的划掉另写,不要涂改,不要撕去。作文簿的整洁与否应列为记分标准之一。
写字课
小学语文科写字教学的任务是养成儿童写字的技巧。写字的技巧包括两个方面:
(一)认识的字写得出来。指标是正确,不写错字和别字。
(二)写得好。指标是清楚,不潦草,不彼此混淆,整齐,字的本身和行列都不歪斜,字与字不大小悬殊,不高低参差,让人一看就认识;随着年级的递升,逐渐地做到写得相当迅速。
写字教学的任务,除了专设的写字课应该担负之外,识字课、阅读课,汉语课以及语文科的各项书面作业都负有写字教学的任务。不仅语文科,各科教师都有责任注意儿童的书面作业能不能达到上述的指标,加以指导和纠正。
写字教学要注意自觉性的原则。要让儿童写一个字,不仅知道它的笔画形体,还要知道它的读音和含义。有的写字作业,还可以让儿童写一个一个的词。在写字教学的初步阶段,儿童写完一个字或一个词以后,要让他们读一读。离开了自觉性的原则,把写字变成无意识的临摹,只会写,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这就减低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写字教学进行的顺序如下:
(一)准备练习。在准备课里就开始,教儿童写字的正确姿势,教儿童正确地执笔和运笔,还要教儿童作点、横线、竖线、斜线等的练习,这些都是写字教学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在识字课的开头教儿童写拼音字母。虽然拼音字母的写法跟汉字的写法不同,可是训练儿童指和腕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对于写汉字还是有好处的。
(二)阅读教学开始以后,在阅读课中,结合识字教学,逐步把课文中生字的各种笔画及其名称,书写笔顺,结构单位及其中常见的偏旁的名称,教给儿童,并作生字的书写练习。这种书写练习兼有巩固掌握字形的作用。在这里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生字都同等看待,叫儿童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次数练习写字,字的笔画、结构单位、结构形式全没学过的要多练习,有一部分已经学过的可以减少练习次数。
(三)从第二学年起,每周用系统的写字教材进行写字教学三次,每次半小时;阅读课中的书写练习随之而减少。因为经过第一学年的教学,出现在生字中的新的结构单位新的结构形式需要详加指示多加练习的已经减少了。
(四)从第二学年起,书写练习有一部分结合阅读课、汉语课和作文课的书面作业进行。除注意正确、清楚、整齐(尤其是行列整齐)外,并注意速度的逐渐加快。同时要把标点符号的书写教给儿童。有特定格式的书面作业,也要把格式教给儿童。
(五)高年级不特设写字时间,各科的书面作业同时就是书写练习。
(六)写字从临写开始,其次加抄写,其次加听写,其次加默写。从第二学年起,可以结合书面作业,多作听写练习。
(七)要逐渐加快写字的速度。最初的时候虽然要让儿童看一笔写一笔,看一个结构单位写一个结构单位,可是以后要逐步养成儿童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看一个词写一个词、看一句写一句的习惯。
写字教材必须依据汉字字形结构加以选择编排。就是要把儿童已经认识的字,依据字形结构加以选择,并且按照便于比较异同以及逐渐由简易到繁难的原则加以安排。编成有系统的写字教材。选择写字教材的时候要注意下列各点:
(一)要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
(二)要包含汉字的各种结构单位(例如“席”字的结构单位是“广”“廿”“巾”)。
(三)要包含汉字的各种结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独体、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围”“风”“问”等、半包围结构──“司”“句”“床”“这”“匠”等)和各种结构配合时之比例(例如上下相等、上大下小、上小下大、左右相等、左宽右窄、左窄右宽等)。
(四)要包含常用的形近字(例见前“识字课”项下)。
(五)难写的笔画、难写的结构单位、难写的结构形式在全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要大些。
这样的写字教材,目的在给儿童以汉字结构的基本训练,帮助他们有效地掌握字形。儿童学习之后,遇见任何汉字,即令结构复杂,也能够没有困难地写出来了。
写字教学要跟识字教学结合,进行笔顺教学。关于笔顺教学,要注意下列各点:
(一)开始时要一笔一笔的分析,例如:“丨日日日旦早”。逐渐做到按结构单位分析,例如:“木棉棉”。有些字可兼用笔画和结构单位两种分析,例如:“丿色色”。
(二)随着儿童书写经验的积累,可以告诉儿童:笔顺一般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自外而内的,可不是绝对的。
(三)有些难写的独体字,笔顺和上文(2)项所说的不一致,例如:“也”“水”“止”“我”等,虽然儿童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书写经验,也还是要用一笔一笔分析的方法教给儿童。
(四)有些难写的合体字,从哪一个单位写起和上文(2)项所说的不一致,例如“兜”“近”“建”等,也要特别加以指示。
写字的工具第一二学年用铅笔,第三学年起兼用钢笔(没有条件的地方可兼用毛笔)。教师要注意养成儿童正确地使用和安放工具的习惯(如果兼用毛笔,用具比较多,准备工作也比较繁杂,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写字只写中字和小字。中字用于书写技巧的基本训练,小字主要用于各种书面作业。写字的本子,中字用二公分见方的田字格。教师要把田字格四个部分的名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告诉儿童,以便教师容易指示儿童,也容易确定一个字的各笔画在格子内的位置。小字用一公分见方的格子连成的横行,行与行间须有适当的距离。高年级可以兼用只分行不分格的本子。
要逐渐让儿童学会检查自己写的字,首先注意有没有写错,其次注意是否写得清楚、整齐。还要让儿童养成爱护文具和保持纸面干净的习惯。
教 学 大 纲
一年级
准备课(12课时)
一 从口头语言的听和说里初步建立句子、词和音节的观念。
二 发展儿童对于语音的听觉。
三 写字的正确姿势。执笔运笔的练习。
四 学校生活常规的训练。
阅读(196课时)
一 本学年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
二 自觉地、正确地(不读错音,不落音节)、流利地(不一字一顿,不拖长尾声)、清晰地朗读课文。
三 词和词组的教学。开始识字。
四 简单句子的阅读。简短课文的阅读。篇幅稍长而生字不多的课文的阅读。
五 认识和理解课文里的词:(一)儿童口头语言里已经有的词,其中有一些词的意义还没正确理解的,经过教师的解释,能够理解得正确;(二)代表儿童不熟悉的事物的词,经过教师的解释,能够正确理解词的意义。(三)选择个别生词让儿童造句来检查理解是否正确。
六 逐步认识汉字的各种笔画,知道它们的名称。逐步认识汉字的结构(偏旁和其他结构单位)。
七 通过词汇教学,辨认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必要时通过句子的教学)。
八 依照教师的指导,读课文的时候,能够按标点符号作停顿;能够把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语调读得对。
九 表情朗读诗歌。表情朗读童话和故事的片段。
十 背诵教师指定的诗歌和散文。
十一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十二 复述所读童话和故事或其一段,讲述课文插图的内容。
十三 默读很短的课文,默读以后能够把课文的意思讲出来。
十四 阅读全用熟字写的短文。阅读生字极少,内容容易懂的儿童读物。
汉语(116课时)
一 识字教学之前教拼音字母(60课时),要求:
(一)学会字母,会念,会写。
(二)学会拼音。
(三)认识四声符号,初步掌握四声的读法。
(四)认识轻声符号,依照教师的指导,把该读轻声的音节读轻声。
二 从一年级起各学年的汉语课和阅读课,都应该经常进行语音教学和关于语音的练习,使学习拼音字母的成果更巩固,并逐渐扩充语音教学的内容。语音教学应该跟词汇教学(包括识字教学)、语法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一年级的语音教学要注意下列各项工作:
(一)在开始识字的时候,要让儿童认识,我们说话里的一个音节,写下来一般说来就是一个字。每个音节,可以用拼音字母写下来,也可以用汉字写下来。
(二)正音工作,特别注意:含有发音困难的声或韵的字,含有发音容易混淆的声或韵的字,同音不同声调的字,多音字。
(三)结合诗歌、谜语等,学习初步的押韵知识。
(四)学习轻声的读法。
(五)学习课文里的儿化词的读法。
三 从实际上建立词的观念。
四 从实际上认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名称。名词后头的补助成分“子”、“儿”、“头”。名词后头表领有的“的”。
(二)动词。动词后头表时态的“了”、“过”、“着”。动词前头表能愿的“要”、“会”、“能”、“肯”、“敢”、“可以”、“应该”。
(三)形容词。形容词后头的“的”。
(四)数词。
(五)量词。量词后头的名词的关系。
(六)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和加“们”的多数形式。
2.指示代词“这”、“那”、“这里(这儿)”“那里(那儿)”“这么”、“那么”、“这样”、“那样”。
3.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哪儿)”“怎么”、“怎样”。
五 从实际上认识词组:
(一)动词跟名词搭配的词组。
(二)数词跟量词跟名词搭配的词组。
(三)形容词跟名词搭配的词组。
六 从实际上认识句子──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的句子。能够指出句子里说的是谁(或什么),谁(或什么)做什么,谁(或什么)怎么样。单给一个主语或单给一个谓语,让儿童把话说完全。
七 认识下面的几种句型:
谁(或什么)做什么。
谁(或什么)怎么样。
“„„是„„。”“„„不是„„。”
“„„叫(叫做)„„。”
“„„做„„。”(例“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
“„„有„„。”“„„没有„„。”
八 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九 认识句号,并在书面作业里应用。
作文(课时与阅读课合并计算)
一 讲述看过的图片的内容,观察过的实物的特征,内容宜单纯,要几句话就说得清楚的。
二 讲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周围生活的情况,内容宜单纯,要几句话就说得清楚的。
三 讲述听过的简短童话和故事。
四 回答教师设计的成套的问题(一套包含四五个问题),用一个完整的句子回答一个问题。然后把各个句子连起来说。
五 看全套四五幅、每一幅内容都单纯的连环画,把一幅画的内容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说出来,然后把各个句子连接起来说。
六 把由四五句连缀而成的短文拆散,不依照原来的次序一句一句地分开写,要求儿童恢复原来的次序,连起来说。
七 用学过的词造句。
八 抄录回答过的问题和答语(从第二学期起,由教师选定)。
写字(84课时)
一 教儿童知道写字的正确姿势,依照着做,并养成习惯。
二 教儿童学会怎样拿铅笔,怎样削铅笔,保护铅笔。
三 教儿童学会怎样安放习字本和书面作业簿,并熟悉习字本和书面作业簿上的格子。
四 教儿童作画线练习和书写各种笔画的练习,培养他们正确地运用前臂、手腕、指头和正确地运用目测的技巧。
五 结合识字教学,教儿童逐步认识汉字的各种笔画,并且知道它们的名称;教儿童逐步认识汉字的各种结构单位,并且知道其中常见的偏旁的名称;教儿童逐步认识汉字的各种结构形式,并且能够辨认各种结构配合时的比例;教儿童书写的笔顺,并作生字的书写练习,教笔顺,开始按笔画分析,逐渐做到按结构单位分析。
六 书写阅读课、汉语课、作文课中的简单书面作业。
二年级
阅读(238课时)
一 本学年的阅读教学仍以识字为重点。
二 自觉地、正确地、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三 认识和理解课文里的生词。能够挑出课文里自己不懂的词。
四 在教师要求之下,对于课文里的某些生词,能够从学过的词里举出它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来。
五 在教师要求之下,能够找出课文里的某些形容语、比喻语。
六 汉字结构(偏旁和其他结构单位)的认识。
七 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的分辨。
八 为回答问题作准备,为复述课文作准备,默读简短的课文或课文的个别段落。
九 根据课文内容完整地回答问题。
十 复述课文个别段落(由教师指定)的基本内容。
十一 在教师讲解分析内容之后,把课文分段。
十二 在教师帮助之下,表情朗读故事、童话、诗歌、寓言和某些科学知识的文章。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逻辑重音,停顿和语调也要符合课文的内容。
十三 有表情地背诵教师指定的诗歌和寓言。
十四 根据教师提出的段落大意,或不根据教师提出的段落大意,自觉地有表情地复述整篇课文或其个别段落。
十五 讲述读过的童话。
十六 讲述课文插图的内容。
十七 独立阅读全用熟字写的短文。阅读生字很少、内容容易懂的儿童读物,复述其内容或其一部分的内容。
汉语(68课时)
一 继续前学年第二项,继续培养和巩固发音的技巧,并增加下列项目:
(一)从本学年起,在阅读课中把正音工作与正字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因读别字而写别字。
(二)认识的字能注出拼音字母来。写不出的字能用拼音字母写出来。
(三)听写学过的词,其音节中含有发音容易混淆的声母或韵母的。听写含有学过的同音词的句子。
二 巩固词的观念。
三 继续前学年第四项,并增加下列的项目:
(一)名词后头表方位的词“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和加“面”、“边”、“头”的复合形式。
(二)动词后头表趋向的词“来”、“去”、“上”、“下”、“进”、“出”和“上来”、“下去”等复合形式。动词后头的“得”。
(三)人称代词“您”、“咱们”、“大家”、“自己”、“别人”。逐指代词“每”、“各”。
(四)有关数的词语“多”、“少”、“多少”“几”、“一些”、“有些”、“一点儿”、“一半”等。序数词的词头“第”。
四 从实际上认识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
(一)介词“在”、“拿”、“用”、“给”、“为”、“从”、“往”、“向”。
(二)副词“很”、“只”、“都”、“才”、“不”、“没有”、“别”。
(三)连词“和”、“跟”、“同”、“或”。
(四)助词“呢”、“吗”、“吧”、“啊”。
(五)叹词“啊”、“唉”。
五 继续前学年第五项,并增加下列项目:
(一)副词跟动词搭配的词组。
(二)副词跟形容词搭配的词组。
(三)用介词带头的词组。例如用“在”、“从”、“往”、“向”带头表地点的词组,用“拿”、“用”带头表动作的工具或材料的词组。
六 继续前学年第六项,并增加下列项目:
(一)动词谓语句里的宾语。
(二)动词谓语句里的补语。
七 继续前学年第七项,并增加下列句型:
“„„是„„的。”
“„„就是„„。”
“„„是„„,不是„„。”
“„„成了„„。”
“„„像„„。”
“„„是不是„„?”“„„有没有„„?”
“„„,好不好„„?”“„„,成不成„„?”
八 继续前学年第八项。
九 认识疑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并且在书面作业里应用。
作文(课时与阅读课合并计算)
一 同第一学年第一至第三项,在连贯性方面,要求可以提高一点。
二 同第一学年,问题可以加多到七八个。
三 同第一学年,画幅可以加多到七八幅。
四 同第一学年,句子可以加多到七八句。
五 用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形容语、比喻语造句。
六 依据画片(一张或一套)内容,按照教师作的提纲写简短的故事。
七 依据读过的故事的内容,按照教师作的提纲作书面叙述。
八 在教师指导之下,把观察自然现象所得记在自然历上,大概记四五句话。
九 在教师指导之下,就远足和参观所见作简短的书面叙述,把生物角工作和园地工作作成简单的记录。
写字(102课时)
一 巩固第一学年第一至第四项的各种技巧。
二 按照系统的写字教材进行学习。
三 继续第一学年第五项,限于笔画和结构新出现的或者难写的字,分量和时间都要减少。(笔画和结构新出现的或者难写的字已经编入写字教材的,在阅读课中也不必作书写练习。)
四 逐渐培养儿童加快书写速度的能力。
五 书写阅读课、汉语课、作文课中的各种书面作业,包括标点符号的书写。
三年级
阅读(204课时)
一 自觉地、正确地、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 认识和理解课文里的生词。能够挑出课文里自己不懂的词。
三 正确理解课文里的科学术语。
四 在教师要求之下,对于课文里的某些生词,能够从学过的词里举出它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来。
五 在教师要求之下,对于课文里的多义词,能够说出已经学过的这个词的意义。
六 在教师要求之下,能够找出课文里的某些形容语、比喻语、对比语。
七 新出现的汉字结构的认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的辨认。
八 为完成教师提出的作业(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表情朗读等)默读内容浅显的课文或其个别段落。
九 说出所读课文的基本内容,说出所读故事里的人物。
十 把篇幅短的、内容和结构都不复杂的故事、寓言、科学知识的文章分段,并在教师帮助分析内容之后,提出每一段的标题。
十一 表情朗读课文,逻辑重音、停顿、语调、速度都符合课文的内容。
十二 有表情地背诵教师指定的诗歌和寓言。
十三 根据或不根据段落大意,有表情地复述整篇的故事和科学知识的文章,或复述其中的一些段落。
十四 在教师指导下,作附有例句的“同义词表”“反义词表”“多义词表”。
十五 阅读内容和语言都容易了解的儿童读物,复述其内容。
十六 阅读儿童报纸,复述报纸上短文的内容。
汉语(68课时)
一 继续前学年第一项,并增加下列工作:
(一)听写学过的有声同韵近的音节的词。
(二)听写学过的有声近韵同的音节的词。
(三)把学过的同音异调的字注音并标调号。
(四)把学过的形近音异的词注音。
(五)汇集同音词,并用以造句。
二 巩固词的观念。
三 继续前学年第三、四两项,并增加下列项目:
(一)构成名词的“的”。
(二)动词前头表能愿的词“必须”、“一定”、“得”、“愿意”。
(三)表任指和虚指的代词“谁”、“什么”、“哪里”。疑问代词的联锁形式“有什么吃什么”、“谁见谁爱”等。
(四)表不多的数词“两”、表多余的数词“多”,表约数的数词“把”、“来”和“三两天”、“七八个”一类的说法,表包举的“所有”、“一切”。
(五)副词──表程度的“全”、“总”、“太”、“极”、“十分”、“非常”,表次序的“先”、“后”、“又”、“也”、“再”,表时间的“刚才”、“从前”、“过去”、“现在”、“将来”、“不久”、“已经”、“曾经”、“正在”、“将要”、“常常”、“赶紧”、“立刻”。
(六)介词“为”、“被”、“叫”、“让”。
(七)连词“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八)表疑问的词语“多会儿”、“什么时候”、“怎么”、“为什么”、“做什么”、“干什么”。
四 在实际上认识各类词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词类的观念。
五 继续前学年第五项。在实际上认识各种词组的基础上,建立词组里的词序观念。
六 继续前学年第六项,并增加下列的项目:
(一)定语。作定语用的词和词组。
(二)状语。作状语用的词和词组。
(三)双宾语和带双宾语的动词“送”、“给”、“借”等。
(四)宾语前的“把”。带“把”的宾语在句中的位置。用“把”和不用“把”的比较。
(五)宾语前的“连”。带“连”的宾语在句中的位置。“连”和“都”、“也”的用法。
七 继续前学年第七项,并增加下列的句型:
“„„被„„。”“„„叫(或让)„„给„„。”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
“„„越„„越„„。”“„„又„„又„„。”
“„„一方面„„一方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要是„„就„„。”
“如果„„,那么„„。”
“„„必须„„,才能„„。”
八 认识顿号、逗号、并在书面作业里应用。
作文(68课时)
一 同第二学年第一项,可以要求作内容稍丰富的连贯性的讲述。
二 用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形容语、比喻语造句。
三 依据画片(一张或一套)内容,按照在教师领导下作的提纲写简短的故事。
四 依据读过的课文的内容,按照在教师领导下作的提纲作书面叙述。
五 把观察自然现象所得记在自然历上,大概记五六句话。
六 在教师指导之下,就远足和参观所见作较详细的书面叙述,把生物角工作和园地工作作成较详的记录。
七 以周围生活为主题,在教师领导下拟定提纲,并按照提纲作文。
八 在教师领导下写简短的信。
写字(68课时)
一 巩固第一学年第一至第四项的各种技巧。
二 教儿童学会如何使用钢笔、墨水、吸墨纸(或如何使用毛笔、墨、砚台)。
三 按照系统的写字教材进行教学。从本学年起,以培养儿童掌握汉字的各种结构形式和各种结构配合时的比例的技能为重点。
四 继续第二学年第三项,分量和时间都更减少。
五 逐渐培养儿童加快书写速度的能力。
六 书写阅读课、汉语课、作文课中的各种书面作业,包括标点符号的书写。
四年级
阅读(204课时)
一 自觉地、正确地、流利地、有表情地读课文。
二 能挑出课文里自己不懂的词,并逐渐学会自己查词典。
三 能正确解释并运用课文里的科学术语。
四 能根据课文内容,解释同义词、多义词、形容语、譬喻语、对比语。
五 新出现的汉字结构的认识。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认。
六 为完成教师所提出的作业(分析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编写课文的段落大意)默读课文或其个别段落。
七 说出课文的基本思想。
八 评定和比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九 就结构不复杂的文学作品和科学知识的文章,独立编写简短的段落大意。
十 表情朗读课文,逻辑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都符合课文的内容。
十一 有表情地背诵教师指定的诗、寓言和文艺性散文的片段。
十二 详细复述课文,根据独立编写的段落大意复述课文。
十三 从实际上辨别阅读课本里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故事,童话,诗,寓言,谚语,谜语。
十四 在教师指导下,作附有例句的“同义词表”“反义词表”“多义词表”。
十五 阅读内容和语言都容易了解的儿童读物,简要地复述其内容。
十六阅读儿童报纸和儿童杂志。
汉语(68课时)
一 继续前学年第一项。
二 巩固词的观念。
三 巩固词类的观念。能够把词性显著的词说出它的类属。
四 巩固词组里的词序观念。能够按学过的词组的搭配方式把词组成词组。
五 继续认识各类词,并增加下列的项目:
(一)动词的重叠。
(二)形容词的重叠。
(三)名词后头表方位的词“附近”、“一带”、“左右”、“处处”、“到处”、“里外”、“前后”、“上下”。
(四)表时间的副词“当时”、“一时”、“暂时”、“向来”、“从来”、“当初”、“后来”、“最后”、“时时”、“渐渐”、“随时”、“忽然”、“永远”、“始终”、“经常”、“偶然”、“终于”、“早晚”。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前言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是:
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掌握常用词语,学会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听人说话,能理解内容;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
(一)语言文字训练方面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 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学汉语拼音,要以声母、韵母和拼音方法为重点。要重视教给学生拼读音节的方法,逐步培养拼读音节的能力;进行直呼音节教学的,一般可以由熟练拼读逐步达到直呼。音节教学要分步进行。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着重进行常用音节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重视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要重视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的书写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字母的笔画、笔顺,利用四线格把字母和音节写得正确、工整。
2.识字、写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
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要教给学生一些汉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教会学生查字典,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必须予以重视。要教学生学会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逐步加快查字典的速度,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要重视正音和正字。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
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怎样执笔、运笔,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铅笔字、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切实加强书写指导。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要保证写字课的正常进行,不断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对于爱好书法的学生要加以鼓励。
3.听话、说话
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小学阶段听话、说话的要求是: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
听说训练要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听说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年级的语文课都要重视听说训练,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听讲、朗读、复述、答问、讨论、口述作文等,都是听说的实际训练。低年级要上好说话课,有计划地进行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他们听说的愿望。要在学生的听说实践中,指导他们怎样听、怎样说,逐步提高听说能力。
4.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
要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重视句子的教学。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个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要使学生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体会出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要注意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
段和篇的教学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懂得有时候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成为一段。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段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归纳段落大意,要抓住重点,语句要简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边默 读,边思考。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当提高默读的速度。
要重视复述和背诵。复述和背诵,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阅读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了解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5.作文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
作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做到:1.有具体内容。写一段话或是写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2.有真情实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说假话。3.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4.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5.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6.展开想象。要能够从实在的事物出发,适当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更丰富些。7.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8.写完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的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
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 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有的也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
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拟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出一个题目,也可以出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但都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展开思路,有内容可写。
作文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习有一定的质量。教师应当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安排作文教学。还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要重视作文的指导。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启发学生作文的愿望,提出明确要求,开拓思路,指导学生选择作文材料和恰当的表达形式。到了高年级,还要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讲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抓住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也可以选择学生的好作文,让学生观摩、讨论。作文讲评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方向。
(二)思想教育方面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觉性。
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1.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语言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懂得社会主义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
4.使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思想教育切实有效。
四、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语文课外活动。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经常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组织各种读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检查阅读效果,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书法小组、朗诵小组、写作小组和墙报小组等。适当组织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开故事会、读书会、演讲会,进行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等。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注意和其他学科活动的协调配合。开展课外活动要讲求实效,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明确培养目标,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既要防止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思想教育;又要防止脱离语言文字的训练,架空进行思想教育。
(二)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
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
(三)要注意教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各个阶段、各项教学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要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教师既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总要求,又要把握所教年段的教学重点,并注意各阶段教学的连续性。
要重视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互促进。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还要注意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做到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四)要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启发诱导。教师的提问、讲解等都要富于启发性。要讲求实效,使学生能够把理解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课内外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负担。
(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师要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六)要改进成绩考查的方法。成绩考查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是实现语文教学总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确定考查范围,改进考查的内容和形式。要对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查。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要安排好期末的成绩考查,更要注意对平时学习情况的考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第一讲
语文课程评价的内涵
评价,就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语文教学评价就是运用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语文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过程。其主要问题表现为:
重选拔、轻发展;
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
重量评、轻质评;
重结果、轻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个体系:纵向讲,贯穿一个过程,横向看,增强一个多元、多维。
五个评价功能:鉴定、导向、激励
1、评价的目的: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
2、评价的特点:“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
什么是整体性和综合性?一是做到全程评价。不能只抓期中、期末,更要重视对平时教学情况的考查。俗话说,“学理如建塔,学文如聚沙”,语文素养形成是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有些进步并不立竿见影,更应注重评价的整体性。二是做到全面评价。不仅看知识,还要看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不仅采取书面的形式,还包括口头的以及课外阅读、练笔和参加语文活动等方面的评价。
3、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2)“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4、评价的主体: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新课程倡导多主体评价,这就给了学生多一份激励,多一种力量,多一种可能,多一份希望。
1、师评。
(1)重视评价的作用。
(2)明确评价的目的。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盯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用真诚的话语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增进师生感情,发挥隐性教育的效果。
(3)研究评价的方法(表扬后进生)。
2、生评。这是评价中新区、开发区。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3、家长评
家长参与评价,可以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评价改革,促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而且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完善的信息,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有助于学
用意: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到了评价中来。他们用积极的眼光,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第二讲
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1、检测诊断功能
2、调节反馈功能
3、展示激励功能
第三讲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
1、知识和能力的评价
(1)对语文知识的评价。
知识和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基础知识和文学知识等。
(2)对语文能力的评价。
语文能力:
①听说读写这些语文的基本能力。
②语文的“发展能力”,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
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制定不同学段的评价标准,评价中应着重关注:识字写字知识评价、读写知识评价、文学知识评价、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评价、语文发展能力的评价。
2、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1)价值功能。过程与方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学习。
(2)如何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制定不同学段的评价标准,评价中应着重关注:听说读写的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积累的过程与方法、思维想象的过程与方法、自学的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1)价值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是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材料的积累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因此学习语文课程,还有一个在语言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语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问题。
(2)如何评价。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着重关注: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语文学习的交往与合作、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参与语文实践的情况等。
评价的难点在第二和第三维度。
改革的思路是:
第一和第二维度可以定量评价。
第三维度评价用定性评价。
(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评价
语文课程的评价内容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时应注意各学段的层次性。一)汉语拼音
1、结果性评价:具体考察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普通话的能力,能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2、过程性评价:考察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识字与写字
1、结果性评价:考察识字量、书写的质量(正确、端正、整洁),对要求掌握的汉字的意思理解。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视书写积极性。
(三)阅读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评价建议?
阅读评价综合考查阅读过程(感受、体验、理解与价值取向),阅读兴趣与习惯(选择材料、阅读量)和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运用。
加强感情朗读,鼓励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尊重独特体验。
语言文字知识不求系统,但求实用,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
阅读评价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筛选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
(1)朗读、默读的评价。朗读是阅读教学评价的重点。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区分不同文体,并考察其对内容的理解。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精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3)略读和浏览的评价。略读与浏览不同于精读的深入钻研,而只求通览全篇,概览大意,吸取其精华,获得其旨趣。因此评价学生的略读和浏览能力,不能从语言的品位、思路的展开、到主旨的把握、写作的探究全面加以考核,而应把重点放在阅读方法和由此获得的信息量上。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理解是阅读过程的中心环节,它要求综合读物所有的字词、句段、篇章,获得对读物的一种整体性的理解,并获得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并通过他们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
(5)背诵的评价。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学生背诵的评价,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诵积累,反对生吞活剥的死记硬背。要保护和扶植学生背诵名篇佳作的积极性,反对把背诵当成是惩罚学生的手段。
(四)习作
1、结果性评价:
(1)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0分钟能按要求完成规定字数的习作。
2、过程性评价:
(1)重视考察学生写作兴趣(如编书、办报)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2)重视考察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
(3)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五)口语交际
1、结果性评价:
(1)听别人的话,能理解并复述大意。
(2)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2、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意和态度,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考察学生。
(1)是否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六)综合性学习
1、结果性评价:见课标各学段要求。
2、过程性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及基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第四讲
学生学业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量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照评价的作用,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照评价的参照系,可以分为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按照参与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等。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967年,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提出的两种评价类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评价,是对语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的评价。布鲁姆说“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语文课程的动态过程,反馈有关信息,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语文课程的根据。(平时、单元)。
终结性评价又叫总结性评价,是对语文活动结果的评价。在语文课程开发或语文课程实施完成之后对语文课程计划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其目的在于了解语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并对语文教育活动的成效优劣进行甄别。
因此,应淡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构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单元%+期中30%+期末40%)。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又称为量化评价或数量化评价,就是力图将语文教学现象和语文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对语文课程的成效作出定量的评价结论,如用分数来表示学生语文成绩、根据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等都属于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具有简明、精确、客观的特点,客观、可信,它能够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定量评价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占据了评价领域的主导地位,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风靡的评价方式。在我国的语文评价中,定量评价所占比例较大,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常用定量评价的方式,有些定性评价也要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思想品德8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定性评价方法在对量化评价的反思、批判而发展起来的。
定性评价又称为描述性评价,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的揭示和描述语文课程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它不片面追求数量化的方法,而是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语文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与分析,力求全面深刻地说明被评价对象的性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品德评语)。
定性评价方法具有全面、深刻、形象的特点,能对于不宜、不能量化的对象作出质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评价者对课程现象的某种解读,更适用于对复杂的课程现象的评价。它无须制定详细繁琐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会因为量化的不科学性而造成偏差,也会减少惟量化给被评价对象带来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二)评价方法
1、考试法:
2、考查法,以对学生的考查为例,考查通常分为两种:(1)日常性考查(2)总结性考查
3、评语法 评语法指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对被评价者参与语文课程实施的表现作出价值判断,并得出相应的评价结论的方法。评语法是我国传统的评价方法,多用于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常用的评语有两种:(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口头评语(2)作业、作文中的书面评语
4、成长记录袋,又称 “档案袋”,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一种定性评价方法。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和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艺术
评价是一门艺术。有五个基本元素。
1、尊重
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关爱学生生命的立足点。
2、鼓励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3、宽容
赞科夫主张“对于'后进生',更加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
4、委婉
面对学生错误,是严厉地训斥,还是委婉地批评?大凡高明的教师都采取后者。
5、引导
维果茨基说过:“教育学不应当把眼睛看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看着儿童发展的明天。”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特点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3、评价语言要多样、亲切。
4、评价语言要独特、创新
第八章 问题解答
一、填空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是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创始人,他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精神运动(运动技能)领域,最为语文教学界所采用的是 教学目标。认知领域
语文教育家张新仁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分析,认为整个写作历程涉及相当复杂的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包括“计划”、“转译”和“ ”等三个重要过程。回顾 陈龙安的“问、想、做、”创造思考教学法。评 魏书生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是:定向、自学、讨论、、自测、自结。答疑 钟德赣反刍式单元教学法按照现行课本教学单元的特点,采用单元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单元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总览、阅读、写说、评价、。补漏 反刍和 是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两个基本原则。迁移
奥斯本为研制产品,设计开发出一系列提问题方法,人们把这种方法叫 提问方法。奥斯本
联想思维方法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联想和推测联想。象征 培养与训练学生反思的一般方法主要有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和。知识传授法
二、名词解释
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
智力:通常叫智慧,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学法: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集体激励法;也叫头脑风暴法,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要求参与者在较短时间内自由地、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类比思维法: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性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逆向思维法:也叫反向思维法,“反过来想一想”,这样能够避免正向思维和单向度认识过程的机械性。
系统思维法:把一个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或者从整体观点出发,考察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以获得最优效果的思维方法。
直觉思维法:在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获得某种启发,直接觉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做出直接综合判断的思维方法。猜测、预感、假设、灵感等都属这种思维方式。
联想思维法:在头脑中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把一事物的思想或表象推移到另一事物上去的思维方法。
想象思维法:对头脑中已有的观念和表象进行重新加工和改组,以建立新观念和新表象的思维方法。
自我提问法: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并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创新学习能力。
相互提问法: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的自我反思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后,依据问题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
知识传授法:通过传授学习方法的有关知识,特别是自我反思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三、简答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2)系统性特征。(3)规律性特征。(4)效率性特征。
电脑辅助语文教学的有哪些优点?
(1)以学生为中心。
(2)教师事前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学生拥有控制权,自己控制学习进度。(5)学习材料生活化。(6)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1)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2)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5)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论述
简述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1)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2)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时并举。(3)发展智力要贯穿在语言训练的全过程中。
简述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2)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试析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流弊。
(1)它以“写好一篇文章”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2)与西方细节分精的精确性相对照的话,文章整体认识在观念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3)过于强调模式而易导致八股化。
(4)其他:语文能力与文化修养的畸轻畸重、缺乏系统、练得不够、讲得太多、诵读讲解的投入不足、释词不能触类旁通、不认真处理范文中的瑕疵、轻视略读与课外阅读。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年级试卷:《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拼音教学要求的嬗变(上)
在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说明》中明确规定:
汉语教学。教儿童初步掌握汉民族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
语音。小学语文科一开头就要教学标记汉语语音的工具──拼音字母。掌握了这个工具,一面用来学习普通话的语音,一面用来帮助识字。语音教学的课题已详列大纲中,除开头拼音字母课独立教学以外,大部分的工作是要跟阅读课的识字教学、词汇教学、朗读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的。
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目前汉字还不是拼音文字,识字教学不能在短时间完成,所以教学大纲里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在这两年里比较集中地教会儿童认识必要数量的常用汉字。
字音的教学必须依靠拼音字母。识字课开始就教拼音字母,教儿童掌握拼音字母的读法、拼音和声调。识字教学中运用拼音字母来注音和正音,让儿童遇见生字能够读出来,而且读得正确。一个字有几个读音的,必须据词定音。字音的教学也是跟词汇教学相结合的。
在识字教学中要贯彻中国文字改革的精神。首先,要采用简体字。新教的字,教给简体,不教繁体;已经教过的繁体,要和简体比较、代之以简体;已经废除的异体字,不要再教给儿童。教师写的字,儿童写的字,都一律用简体。其次,还要认真教拼音字母。除了用来帮助识字,还要用来学习普通话。要让儿童初步认识语音是语言的主要的东西,知道学习标准音的重要。记录语言,现在是用表意的文字,将来要用表音的文字,为今后中国文字拼音化做准备。
《教学大纲》规定:
一年级 汉语教学(116课时)
识字教学之前教拼音字母(60课时)。
从一年级起各学年的汉语课和阅读课,都应该经常进行语音教学和关于语音的练习,使学习拼音字母的成果更巩固,并逐渐扩充语音教学的内容。语音教学应该跟词汇教学(包括识字教学)、语法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一年级的语音教学要注意下列各项工作:
(一)在开始识字的时候,要让儿童认识,我们说话里的一个音节,写下来一般说来就是一个字。每个音节,可以用拼音字母写下来,也可以用汉字写下来。
(四)认识的字能注出拼音字母来。写不出的字能用拼音字母写出来。
“作文教学”中还规定:“有时可以让儿童把写不出的字用拼音字母记下来,查出之后再写上汉字”。
“写字教学”中还说什么——“在识字课的开头教儿童写拼音字母。虽然拼音字母的写法跟汉字的写法不同,可是能训练儿童指和腕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对于写汉字还是有帮助的”。
1957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汉语拼音教学开始全面铺开。
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将汉语拼音从“标记汉语语音的工具”提高到“辅助识字的工具”,并具体安排了教学内容和要求。
《大纲》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拼音字母是辅助识字的工具,要充分利用。
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拼音字母,发挥辅助识字的作用。
识字。先教拼音字母,再教识字。
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能用来帮助识字。
总的说,汉语拼音的功能逐步扩大,教学要求逐渐提高。
《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是:
初小第一册 本册课本开头是拼音字母教材,内容有声母、韵母、声调、拼音等。本册课文和生字全部用拼音字母注音(初小高小各册的生字都注音)。
初小第二册 全册课文约二分之一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初小第三册 全册课文约三分之一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教学生大写字母。
初小第四册 全册课文约四分之一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教学生隔音符号。
初小第五册 从本册起,课文不再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每课生字仍继续注音。编入汉语拼音字母表,以便学生查音序排列的字典。
“文革”之后,1978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1980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将汉语拼音从“辅助识字的工具”修改为“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总的说来,汉语拼音的功能逐步扩大,教学要求逐渐提高。
《大纲》仍然在“识字、写字教学”当中规定: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重视和学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为将来实现汉字拼音化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教学汉语拼音,要使学生学会声母韵母、声调、拼音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要求默写声母和韵母,抄写音节。
二年级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会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认识大写字母,会利用拼音查字典。
以后各年级教学中,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运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阅读注音读物,并逐步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至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年级
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0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以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17.读书的姿势正确,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作文
18.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19.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
20.学习使用句号、问号。
二年级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继续学读轻声。认识大写字母,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750个左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学习辨析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
4.学习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能运用。能初步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
6.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学会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听话、说话
8.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9.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认真思考。
10.继续学习说普通话。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
11.当众说话,做到语句完整,有礼貌。
阅读
1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3.学习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14.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15.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16.能阅读注音的儿童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作文
17.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18.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9.能写留言条。
20.学习使用逗号、感叹号。
三年级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550个左右。能辨析学过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学习用部首法和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学习从字典中选择词义。能初步独立识字。
3.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能初步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学习积累词语。
4.能熟练地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5.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上学期学习用毛笔描红,下学期学习用毛笔仿影,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别人说的一件事,能转述内容。对不理解的问题能够提出来。
7.能听懂少年儿童广播,听故事能边听边想象。
8.初步能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9.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阅读
10.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2.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13.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
14.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
1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6.能阅读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作文
17.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18.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学写简单的日记。
19.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20.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四年级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400个左右。能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
3.能在阅读和作文中使用字典解决有关字词的疑难问题。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初步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进一步学习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参加讨论,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
7.养成专心听、认真思考的习惯。
8.参加讨论能主动发言,能用普通话讲清自己的意思。能复述课文。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9.当众说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阅读
1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12.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找出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13.能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14.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
15.学习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提出问题。
16.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作文
17.练习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18.初步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习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学写书信。
19.学习使用顿号。
20.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能理顺段落错乱的短文。
五年级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250个左右。能独立识字。自觉地纠正错别字。
3.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初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继续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理解主要内容。
7.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
9.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阅读
1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1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3.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14.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15.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16.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作文
17.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18.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学习编写作文提纲。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表扬稿和简单的建议书。
19.学习使用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20.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年级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150个左右。
3.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钢笔写字,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听话、说话
6.听讲话和广播,能转述主要内容。
7.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阅读
9.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0.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一定速度。
11.对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或体会感情色彩。注意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12.能初步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落大意,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3.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14.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15.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文
16.能用正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17.观察事物注意抓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8.能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根据要求选择材料,编写作文提纲,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19.初步会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和省略号。认识分号。
20.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