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三路”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理清“三路”,使其畅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三路”
通畅
在教师队伍中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我个人认为就是说,只要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因人因事而宜,不必千篇一律,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照优选越法的观点看,从某地出发,通向罗马的捷径,也就是距离最短,最省时,耗力最少,抵达却是最早的毕竟只有一条。讲一篇课文一定要选取一条这样的捷径,以下就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的状况及本人的教学体会,试作些粗论。
在语文教学中“三路”必须通畅。我说的“三路”是指文章的文路,学生的学路和老师的教路。所谓文路就是作者的思路,即文章的线索。而字、词、句、篇则是文路的铺路石,要把这些铺路石巧妙地串联在文路上,文章才会泛出光彩。所谓学路,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的整个思路。学路对头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路则是指教师在对文路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素质,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学生思维作准备,以便能迅速有效的将学生引入文路,进而理解文章的字、词、句、篇,为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艺术匠心铺述捷径。
假想一下,如果教师始终没有把学生及时引入文路,亦或让学生的学路和文路相交;亦或让学生的学路与文路平行;亦或绕路太远才迟迟进入文路;亦或让学生的学路与文路时合时离,左右徘徊。那么,即使把文章的中心抽象得再怎么完整,或是最完整的把写作特点列举得最详尽,把词语解释得最规范,其教学效果很难说是最理想的。
可以看出,学路与文路是否能有机汇合和通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是,学路与文路能否有机的汇合又取决于教师教路的铺设。有位教师在讲《故乡的榕树》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九十年代初期,海外华人在香港举行的“我最喜爱的唐诗”评选中,李白的 《静夜思》倍受青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的是作客他乡的诗人短梦初回的情景,寂廖的庭院,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照在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乍眼望去,在迷离恍惚的视线里,真好像是在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定睛一看,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举头望月,秋夜的太宝是如此明净!凝望月亮,最容易触动的旅思愁怀涌上心头,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亲人,诗人的头渐渐低了下去,完全沉浸在对故乡的怀念之中了。“人至天涯皆游子,相思难剪故园情。”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曾经轰动海外的乡愁散文,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三十多年的华侨,在一个夏季的黄昏,作者在门前的一棵榕树下与儿子嬉戏,无意中吹出了一曲笛,竟刹那间不能自己,心儿就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的大榕树下,这篇文章见报后,喜好散文的读者爱不释手,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交口称赞,都说它如诗如画,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堪称散文创作之精品。现在我们一道来欣赏它吧!教路里有这样的安排,虽然浪费了大篇口舌来导入,但难说它是不经济的。故乡难离,古今皆同,思乡之愁,人之常情。教者在考虑导语时,着意融入了这样的思想,选择李白的 《静夜思》意在创造与课文情调相称的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情思上产生共鸣,学路自然被引入了文路,而且导语中引用的评语,也激发了学生迫切要读下去的愿望,这样的导语,轻易地把文章的灵魂即思乡在学生头脑中注入了,这时他们精神集中,好奇心激起的兴趣迫使他们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学目的也就不难达到了。
由以上可以得出:影响教学效果最关键因素是“三路”的畅通和巧妙连接,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做呢?
老师们碰在一起时,谈论最多是学生,但谈论更多的是埋怨学生如何顽劣,如何捣蛋,这反映出老师在正确等待学生,认识学生的问题上存在着不足,教师要从心理和现阶段状况出发,去研究学生心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充分理解并明确文章的文路,以便查找相关资料,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文路总是围绕并指归文章中心的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中心是父母对子女两种不同的爱,即是这篇课文文路。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迟取了面对自己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的态度,以及父母之间微妙的冲突,意在让学生明 2
白,在生活中,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爱。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赛课活动中,我听到了一位参赛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聊天时如是说:“希望同学们配合老师把课上好,把你们最棒的一面展示给在座的评委和老师看„„”乍听起来,这样的话是那样熟悉。曾几何时,自己在上公开课前也是这样鼓励学生;而作为听课者,也听不少教者说过类似的话。现在这样的话再次在耳边响起,心中不禁升腾起一个问号:在新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说这样的话,符合课改的理念吗?
由“配合老师把课上好”这句话,我又不禁想到了在执教公开课前某些老师所作的“充分’,的准备:老师事先在同年级的平行班中试教了几次,反复修改教案,甚至在自己的班中先预演一遍,把生字、新词先让学生们都预习好,词典查好,课文先背诵好,上课要提的问题先让学生们知道答案,完全成了一个文艺节目的彩排。到了真正上课时,老师一提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还专门请一些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问题,生怕一些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而影响了原定的教学安排和课堂教学效果。整堂课都沿着老师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看起来非常成功。这样的课,学生的确是“配合老师把课上好”了。老师在公开课结束后也会愉悦地对学生说:“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在教学公开课上,到底是学生配合老师,还是老师配合学生?时至今日,“教是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谁都会说的理念。但其实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未得到真正的认同。不少教师并不讳言:学生如果在公开课堂上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走,自己心里便觉得十分踏实;反之,学生异想天开,畅所欲言,反而心里没底。由此折射出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未跳出传统的教学本位的藩篱。
传统的教学,完全是预设的产物: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预设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写出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照预设开展活动。如果是公开课,教师预设得就更周密、更精心,小至每一教学环节的导语、提问都作细致的推敲,甚至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设想。这样充分预设好的公开课,在我们听课者看来,往往有声有色、精彩纷呈、高潮迭起、顺利圆满。
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去观照这样的公开课,我们不禁要问:一堂公开课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吗?公开课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堂课。在公开课上,学生本身应该获得发展,得到 3
锻炼,个性得到张扬,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教师展示其教学技艺、自身风采而配合教师教学。一堂“学生与教师配合得很好”的看似非常成功的公开课并不一定成功,因为它可能掩盖了一个巨大的缺憾:学生没有真实地学。而一堂“学生与教师配合得不好”的看似不成功的公开课却有可能恰恰让学生学得非常真实和自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果公开课上,教师帮助了一个从来不敢在公开课堂上发言的孩子树立了信心,让一个一直读课文结巴的孩子通顺地读完一段话;让孩子们历炼了学习的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合理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思维真正被激活,认知得到了提升,哪怕不顺利,那也必定是一堂有价值的好课。
其次,教师要注重在文路上设置几个“问题点”,面对一篇文章,要设计出几十个问题并非难事,但有资格成为“问题点”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这些“问题点”必须是文路的指路标,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作者是谁?巴迪是怎样一个人?这样的问题就构不成文路的指路标,而“作者为什么会说他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当初是多么幸运!”和“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两种声音指什么”、“交织在我耳际是指什么?”则是典型的问题点。
第二,不能太难,但一定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太简单了,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动因;太难了,超越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思维只能“静止”。
第三,“问题点”不应是孤立、单一片面的,而应具有系统性、联系性。第四,“问题点”须具有新奇感,因为新奇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诱因。明确了文路,设置了问题点,理清了学路与文路,那么教路的铺设和“三路”的畅通也就蕴然其中了。
如想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好的成绩,须得狠下功夫去总结、探索,语文课教学中的“三路”畅通尚在探索之中,它是否算得上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还有待于今后的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1]《故乡的榕树》选自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2] 李白《静夜思》选自小学语文第三册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李飞老师
在小学语文常规教学的几个环节中,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勤备课,备好课
演戏先排练,上课先备课。术语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日功。可见,备课特别重要。怎么备,备什么?按新课标要求备:备教材,备学生。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任务、目的,备出重点、难点。只有熟悉学生,量体裁衣,才能备出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案。
在备课中,以教材要求的新编体系,采用新的备课方法:分组备,分类备。
具体备每一课:备预习,备重点,备如何突破难点。列出一个个知识点,便于教学;备各个课时授课内容,先备预习状况了解;再备教师讲什么,学生练什么;对难点、重点,更要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识。就《峨眉道上》这课,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从铺路石板之大、数量之多、运送之难;再从铺路时间之长、铺路之辛劳;最后从铺路为方便别人之目的的等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问题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上,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和合作。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学习,从中获得知识将会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使学生自然体会课文中有关句式:“„„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的深刻含义,领悟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样疏导、启发,引进来,再走出去,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有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成功后的喜悦感。总之,备课时应: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择最佳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感受、去领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做到学有所乐,乐有所学。再则,备课的关键应抓住一个“新”字,备出新意,备出新方法,备出新思维,才能常教常新,才能使学生如今吃桃,明日吃杏,后日吃梨,常学常新,兴趣盎然。否则,梨子再好,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也会使学生倒胃口的。
二、讲“活”课,能“乐”学
在教学中,开发快乐因素,引导思维,激发兴趣,使学生变得想学、爱学、乐学。怎样才能把深奥、复杂的问题讲的浅显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我以为,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一次,我结合课文学习了“情不自禁”这个词语后,让同学们用这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回答。当我叫起一位留级生回答时,他吞吞吐吐说:“老师讲的课真好!”我用鼓励协商的口吻说:“算得上好吗?那你怎么知道我讲得好呢?”他说:“我听了后,不由得想说。”我引导他说:“你的感情不由得表露出来,那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可用怎样一个词来说呢?”他茅塞顿开,爽朗地答道:“听了老师这堂课后,我情不自禁地说,老师讲得真好啊!”我当即给了肯定和表扬。我以为:教师的责任,主要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把“似懂”教的“真懂”,把“非懂”处全部“教懂”,决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要知道,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他自己也有能力获得新知识,并且,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会领悟到:“我也行”。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决不能简单给予否定。在课堂提问时,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有的教师就急了,便会说:“坐下吧,别耽误时间了。”就这一句话,却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后的愉快心理才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就上面所说的那位同学,那节课之后,他在当周的作文中写到:“我第一次得到老师表扬,心里是多么的高兴,我觉得自己并不笨,我有信心,一定要学好„„”我看着他的作文,斟酌着教师的语言、行动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一句鼓励的话语,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轻松、自然、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勤指导,树典型
较多地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各种兴趣小组,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具体说,拿我过去教的四年级两班一百一十六名学生来说,要在部分学生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不难,但要在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学生中完成好就难了,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树典型。把好的学生作为典型,给后进生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促后进。对差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启发、激励他们。有时采用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对他们讲:童第周上小学时,校长要他留级、退学。经过他的努力,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说:“我并不比别人笨,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我激励他们:“你们并不比别人笨,好好努力,表现一下自我,让同学们瞧瞧,我想你们准行。”想方设法,触发学生求知的动机。
3、鼓励竞争。对两个班集体,我有意设下“圈套”,要“套住”他们,让他们展开激烈的竞争。到了甲班夸乙班,到了乙班夸甲班。这样,两个班级就自然“挑战”起来,学习上形成浓厚的竞争气氛。在班级内部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开办:比赛台、优秀作文选栏、好人好事上榜等园地,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语言、行动来感化学生,沟通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
我以为,还必须明确:“教过”并不等于“教会”,“教会”更不及学生自己“会学”。“教过”每个教师可以办到,上课、下课,周而复始,要“教会”可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一个班,教会几个、十几个不算很难,难的是教会每一个学生;更难的是“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要以满腔的热忱研究他们的学业状况,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把一颗爱心贴在学生身上,那么就会发现各个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积极进取,掌握学习新知识,这才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四、勤批改,善诱导
老师的工作辛劳,辅导和批改占了大半时间。我认为:学生的本领,是在作业训练中练出来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地练,不断地改——错了——改——改了——再练,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深化。我在批改作业时,采用精批细改得方法。把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归类摘录,然后,具体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在批语中也有窍门。我感触更深的是:一个简单的“好”或“有进步”等,也要针对具体学生,因人批注。批上“好”,可以给学生带来喜悦和求知的欲望,使他更上一层楼;批上“有进步”,对后进生说,也能激励他一步一个高度,一天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作文批改,要注重评析,引导思路,激发兴趣。对后进生,决不能冷嘲热讽,另眼看待。否则,会扼杀他们学习积极性。这样说,我们手中的红笔,决不可随意勾划“√”号或“×”号。的确,它能划出一个孩子的锦绣前程,也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灿烂青春。因此,在批语中,语言要富于艺术性和倡导性,我们要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变得快快乐乐地学,充满信心地学,独立自主地学,把学习当作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
我们的事业就是爱和勤的事业,“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勤于奉献,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如苏”的好效果。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尊敬的各位来宾,家长、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在播种希望,孕育美好,充满幸福的五月里,孩子们的笑脸像鲜花般绽放,幸福伴随你们茁壮的成长。在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地召开六一国际儿童节庆
尊敬的各位来宾,家长、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在播种希望,孕育美好,充满幸福的五月里,孩子们的笑脸像鲜花般绽放,幸福伴随你们茁壮的成长。在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地召开“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师,向全体少年儿童表示热烈的节日祝贺,向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学生家长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感谢你们多年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同时更加感谢工业园和居委会关工委对我校少年儿童的关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的取得都来自于各级领导的关怀,来自于全体老师的辛勤耕耘,来自于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同学们,在庆祝你们自己的节日时,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辛勤培育你们成长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年的“六·一”是一年级小同学刚刚步入校园学习生活度过的第一个节日,希望你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快乐成长,让文明礼仪伴着你们度过小学六年的生活。今年的“六一”是六年级同学即将完成小学学业,在母校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希望你们记住母校,记住老师、家长的殷切希望,升入初中后更加刻苦学习,开拓进取,把母校的“文明礼仪”带上伴你过一生。小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纯洁无暇,最天真活泼,最美好幸福的时代。
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雏鹰,祖国的未来靠你们去开创。愿你们珍惜这童年美好的时光,脚踏实地、拼搏进取、锻炼体魄,用真才实学振兴我们的祖国!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节日快乐!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个阳光灿烂、姹紫嫣红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你们最快乐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这欢乐的时刻,我代表全校老师衷心祝愿你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同时真诚感谢一直关心、支持、帮助中富小学的各界朋友;更要对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艰苦劳动、倾注无私爱心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当你们背着书包兴冲冲地来到了中富小学,我们的校园顿时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朗朗的读书声是你们求知的回响;整齐的广播操是你们健身的韵律;追逐嬉戏的笑声是你们快乐的音符;运动会上矫健的身影是你们拼搏的勇气;方方面面的进步是你们汗水的结晶……
同学们,今天的你们还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我们每位老师都愿化作不知疲惫的园丁细心呵护你们;愿化作阳光,温暖你们;愿化作甘露,滋润你们。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为祖国的花朵更加茁壮,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同学们,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我们要在学习中获得幸福、享受快乐。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为别人创造更多的幸福,报答所有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心血的人们。
可爱的同学们,昨天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因为你们已付出了努力;今天是应该好好把握的,因为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就意味着把握好了今生;明天是充满竞争和希望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夯实基础、信心百倍地去面对。
在今天,这个你们最快乐的日子里,作为校长,我再一次衷心地祝福你们,愿你们——中富小学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健康成长,不断进取,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鲜花烂漫,绿草如茵的初夏时节,我们迎来了孩子们的盛大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我非常荣幸地与小朋友们一起共度这美好的节日。值此机会,谨让我向全体小朋友、少先队员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并向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即将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
少先队员、小朋友们,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希望的挑战的新时代,你们幸运地生活在一所关注师生生存状态,追求最大限度满足师生成长需要的学校;一所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核心办学理念,倾情打造“附小教育”品牌的学校;一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实验学校,以英语特色为核心的育才(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内涵的新型学校”;一所以自己的理念和实践,同家长一起践行“咱们的孩子、咱们的学校、咱们共同努力”这一家校合作口号的学校,你们的学校环境优雅,你们的老师技艺高超,你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成绩斐然,刚才给你们学校授牌就是对你们学校的充分肯定。
少先队员、小朋友们,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担的一代。古人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繁荣昌盛的美好前景在召唤着我们。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再接再厉,使自己成为新世纪祖国建设需要的栋粱之材。同时,也希望我们师范附小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荣誉。
谢谢大家!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会上校长讲话稿》相关的文章。庆六一校长讲话稿
同学们: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全校师生欢聚在一起,将用愉快的心情、嘹亮的歌声、欢快的锣鼓、优美的舞蹈来共同庆祝你们节日。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小朋友、少先队员们致以节日的祝福,祝你们的节日快乐,并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无私爱心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5月份我们组织了全校各班比赛唱国歌的活动,今天我们将以文艺联欢活动的形式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我们光荣中国共产党。
小朋友,少先队员们,你们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生长在祖**亲温暖的怀抱里,在老师的教诲下茁壮成长。我希望你们,从小开始,从现在开始,勤学苦练、全面发展,扎扎实实地学好各门功课,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最后,预祝今天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ldjhxxjh/86401.htm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同学们的祈盼中到来了,这是少年儿童们自己的盛大节日!气球带着心愿迎风飞扬,礼花带着希望尽情绽放,在这个阳光灿烂,姹紫嫣红的日子里,我代表大石佛庄小学的全体教师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向新入队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健康成长的少先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你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有这么多人一直关心着你们的健康成长;你们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因为你们的人生历程是与新世纪的前进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的你们是天真灿烂的红领巾,明天的你们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新世纪的少先队员是末来世界的主人,希望你们树立理想的航标,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养成道德好习惯;希望你们拥有强健的体魄,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希望你们插上智慧的双翼,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新者。
面对新世纪,我们每一位老师更是始终不渝地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让星星火炬代代相传。
最后,让我再一次代表学校向同学们祝以节日亲切的问候:祝大家永远快乐,健康!
第四篇: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体会
马敏毅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为推动新课程的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纷纷加强研究、实践、总结、提高,已出现了瓜果遍地香的可喜局面。然而,在这一阶段,在基层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还是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教师为了给课堂润色,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类。
一是游戏型。凡是对话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凡是有故事情节就制道具上台模仿,不分课文的类型,这样不但没完成当堂课的教学知识点,而且还让课堂变得无法驾驭。二是合作型。合作学习是当前老师们教学改革中的一大热点,由于认识上编差,有些教师把合作型学习简单的落实在“合坐”学习,同时,有的老师也不分问题难易、有无讨论价值,通通采用,导致学生座位频频调整,降低了课堂效率。三是朗读型。注重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读应层层深入,该读时必读,但如果只是为了体现语文特点而采用。追求形式上的合格仍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我这里并不是否定这些教学形式要回到传统的教育上去,而是强调这些教学形式的适度运用,绝不能为“活跃课堂气氛”而用之。
在这次“小学课程改革报告会及教学观摩活动”中,我重新认识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杜绝新课堂的形式主义,应返朴归真,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一、朴实、真实、扎实
“朴实、真实、扎实”的常态优质课正是本次活动推崇的精神。在教学中,不追求浮华,讲求实效,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里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真真切切地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重庆巴属小学 潘德梁 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堂课,潘 老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适时纠正学生字音,达到多练至熟化的目的;抓住重点段落“老天鹅破冰”和“整群天鹅破冰”两个部分进行深入朗读、体会,读得有层次,读得深入,体会也宽而实,让学生不断深入地感觉语言文字的魅力。
再如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实验学校 强洪权 老师执教《中彩那天》,强 老师从第一课时上起,充分让学生读,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充分重现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一遍遍地读,有层次地读,往往一个不易读好的词就让学生反复读上几遍。他十分注重读、写、说、议,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体会文中的“道德难题”,深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整堂课,就是在朴实的氛围上,让学生去读,去感悟,不作秀,不形式,务本求实的教学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语文教学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这也是学习语文永恒的主题。
二、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这正是 崔峦 教授所讲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略经历备课、上课、反馈三个步骤。备课是基础,是对文本的钻研过程,是对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对整个教学的预设过程,有准备地上课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课堂游刃有余。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行色匆匆,为了完成教案而形而上学,应随时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结构。几堂观摩课也清晰地体现了“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教学风格。
我们来看人民路小学 刘燕 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老师让学生自读自悟,“把文中最美的地方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体会体会。”然后学生经过一番学习、讨论之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谈到自己的体会。这时,教师顺势引导,根据课堂情况适时调控,当学生提出一个地方,教师就引领他们细细品味,层层深入,使课堂随着学生的步伐前进,“把读书、感悟、交流、练习还给学生。”老师呢?不闲着,“把激趣、启发、引导、点化留给自己。”
又如江苏的 强洪权 老师在执教《中彩那天》一课时,他要求学生:“熟读等 1-9自然段,把心中的想法汇聚在一起,给同学提一个问题,比赛谁的问题最能引起大家思考,甚至争论,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学生兴致勃勃地默默读课文后,每个同学都争先提出自己认为是最棒的问题。老师呢,这时肯定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预先的设计来组织,所以,强 老师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当时让学生解决,遇到有价值、有争论的则简明地板书在黑板上,以便继续深入讨论、体会。老师的教学设计因课堂的变化而
灵活调整,充分让学生参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三、立足文本,适时延伸
在报告会上,崔峦 教授也指出:“语文教学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紧扣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同时又不能视教科书为主宰,应适当地拓展和引领。”同时,他也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时间有限,知识有限,母语学习应课内学方法,课外学知识。”是的,我们不能离开文本去建空中楼阁,去追求虚无飘渺的拓展延伸。这一点,在 强 老师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课堂上听到最多的是“请读课文后再回答”,“好的答案在课文之中”,“从文中找答案”,这充分体现了 强 老师的教学立足文本,立足于字里行间。同时,他也在课文理解透彻之后,将问题引向深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大笔财富。”最后再让学生体会“财富”的含义,就引向了一个大的方面,并且让学生写上自己的感想后附上自己名字作为自己的座佑铭。这些都充分地表现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文本,又要拓展延伸。
回顾我的语文教学,接受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兼而有之,曾一度为了抓质量采取传统的灌输,也曾一度为了走近新课程跟随他人的足迹,没有将新课程作一个真正的定位。新型的语文教学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课程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习观、新的教师观。从备课到教学到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立足于实际,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发展。
总之,新型小学语文教学应追求“朴实、真实、扎实”的教学作风,夯实基础,强化能力,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构建实而活的课堂。我想,这也是我们语文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新”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力改赶时髦、搞形式、华而不实的做法,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研究、总结、实践、提高,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返朴归真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一点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一点体会
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
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每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做到以问促答、答必所思,以议细论、论能明理。要精心设计导学提问,每次让学生小组学习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探讨。课堂导学提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意外出现。有时明明是A方法,上课时却变成B方法了,这也不要紧,教师可以随堂调整,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达到课时要求即可。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人说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
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学习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成员合作探求中掌握知识技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只要我们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
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