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成长体会

时间:2019-05-12 01:3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语文教学中的成长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语文教学中的成长体会》。

第一篇:谈语文教学中的成长体会

厚积薄发潜移默化---谈语文教学中的成长体会

文/秦玉洁

做学生的日子在惶惑间悄然远逝。虽然岁月已模糊了大学老师的音容笑貌,但那句铿锵的话语仍留存于心--厚积薄发,潜移默化。

2003年毕业至今,我已走过了10年的教学历程,回顾过往,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都没有离开过这句话。

语文学习的特点重在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旨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又要在课堂内外用语文的思想去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我把基础知识的积累分为两个体系,一是教材体系,一是高考知识体系。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在教学过程中,每课的知识点很重要,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工作之初我只是力求备课时加深加宽,没有过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基础。经过调整后,我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融入高考考点的讲解和解题技巧的渗透,把高

一、高二的授课和高考联系了起来,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还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课内的知识点以小考的形式及时让学生强化和巩固,尤其是要求背诵的篇目更是严格检查。同时利用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每天监督学生进行成语和字音字形的积累,这种做法我已经在所带班级中施行了一年的时间,学生基本养成了日常积累的习惯,每天都会自觉地记忆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只是养成记忆积累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阅读和写作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语文成绩。

阅读,主要是以摘抄和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边读边抄,积累词句;边抄边想,整理成文。高

一、高二学年,注重学生兴趣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为其日后深入、自觉地学习语文奠定基础。但个性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有时还可根据教材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和篇目供学生阅读,例如,讲解朱自清《荷塘月色》时,配合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我向学生推荐了林清玄和周作人的部分作品。不管阅读什么内容,最终都要求学生形成读后感。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读后感定期检查,并挑选出优秀篇目,如果有可能可以整理后打印出来供学生浏览。

有时我还把阅读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竟然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高二第四册小说单元的教学,每篇课文讲解前我都给学生布置一个读后感,课前批阅后挑选几篇立意深刻、见解独到、语言优美的习作进行范读,然后由学生点评,进而引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了课文,同时在范读和点评时也起到了良好的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致很浓,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

写作,主要以作文和周记为主。为了避免学生把周记写成凑数字的作业,和无病呻吟的流水账,我布置的周记以读后感和人物形象评论为主,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不至于互相抄袭,有时在学生的周记中真的能够发现一些深邃的思想和闪光的语言,遇到这样的习作我都是修改后整理打印出来。对学生的进步在评语中决不吝惜赞美之辞。至今我们班整理了两期的优秀周记,我想,当学生可以在老师和同学肯定的目光中感受到文字带给自己的快乐时,那么,写作应不会再是一种强迫了。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而我已尝试着把语文延伸到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学生耳濡目染,接收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5年担任班主任以来,我以一个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在班级的墙壁上为自己开辟了一方天地“班主任寄语”。以委婉含蓄,朗朗上口,言简意丰的诗歌传达班主任对学生和班级真实的感受。我总是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渐渐地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方式,现在我和学生交流的文字经常会出现在他们的摘抄本周记本、作业本和小考本上,语文已经进入了我和学生的生活。

回首来时路,苦也无数,乐也无数,自己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遗憾和不足,我会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厚积而薄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永远以语文的名义用我不华丽但真切的情感铸就脚下的三尺讲台。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二高级中学)

第二篇: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语文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以及进行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小学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语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在新课标理念的推动下,语文教师更需肩负起时代的重托,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如何搞好提语文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语文知识。

教师必须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己任,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所有特征都离不开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去谈语文教学改革,便失去了改革的立足点。中小学生年龄小听觉敏锐,思维活跃,机械记忆力强,活泼好动,好奇好胜。与成年人相比,这是他们学习语文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我们语文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优势,抓住机遇,帮助他们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学生个性的千差万别,同样的教法,不可能让每个学生收到相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开始学习语文,半个学期的新鲜感一过,就会有人掉队,接着便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怎样对待“两极分化”现象,将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试金石。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慎重的问题,对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优异的学生,我们老师都不会感到忧虑,关键是掉队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更细致的做好两件工作:一是,在教学开始的第一天就立足于防止两极分化,而不要等到出现两极分化以后再来想对策。“亡羊补牢”固然于事有补,但未雨绸缪岂不更好?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广度,让学生百分之百参与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密切注意任何可能导致两极分化的因素,把两极分化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二是,以满腔的热忱帮助后进生,查找掉队的原因,适当降低要求,激励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去弥补知识缺漏,缩小差距,迎头赶上。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都能找回自信,都能的达到新课标的最低要求,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自甘掉队,放弃语文的学习。

其次,我们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语言是人们交换信息的第一载体,是人类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其内涵极其丰富,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注重开展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充分利用好民族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熏陶。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时,应借助课文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语言的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智力,结合例文,对学生进行智力培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审美情趣。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勤动脑、动手的习惯和劳动技能。在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领会了语言的内涵积累了知识的同时,又陶冶了情操。语文教材是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劳动实际编写的,内容充实而富有情趣。我们应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劳动和文体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达到既培养知识,又陪养能力的教育目的上来。

最后,要注意学生的个性,让其主动的发展。

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还要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个性。

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发展了个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比如:有的学生爱唱歌,有的学生爱表演,有的学生爱运动,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有的学生字写得漂亮,还有的学生负有组织才能。我们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应注意到这些学生的差别,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条件,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既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要辩证的看待个性的发展,更好的适应新课标所提倡的实事求是的观念。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各个具有专长,就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是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要想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极易对这门学科产生敬畏情绪,不愿意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在教学中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还有就是,尽量的运用各种手段如图画、声音、视频、游戏、活动等,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我要学”的内动力驱使下,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学习,就如同置身于一个大宝库里一样,总会有欣喜的收获。

总之,学语文很难,教语文更难,但是只要我们肯多动脑筋,多花功夫,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取得教学工作的成功。

第三篇: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在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上笔者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花架子太多,讲风、问风太盛,虽然课堂上不乏精美的课件,动情的语言,巧妙的课后延伸……可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却是越来越少。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忙着应付回答问题,问题回答完了,也就下课了。这样的课堂,许多孩子连课文的内容都读不顺畅,读不出感情,谈何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失去了语文的本色。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归我们的语文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抓好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最根本的策略。“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因此,书声琅琅应当成为本色语文课堂的最强音。

例如,在确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方法时,我就经过一番挣扎,是遍寻资料制作好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再现桂林山水的美还是解放自己,解放学生,简简单单教语文?最后,我采用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书声中感悟桂林山水秀美的教学方法。因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桂林山水》一课的文字虽美,但因为没有真实的体验,孩子们还是会觉得是比较枯燥的,只有指导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孩子们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语境,感悟其内容。于是,从课始到课终,孩子们始终处在读读,品品的情绪中,情感被点燃,语言被内化,桂林山水的美也就深深地烙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没有合作学习,没有表演,没有唱唱画画……有的只是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领孩子们与课文的优美语言文字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在读中感悟文章的真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对文本的理解,老师根本不用挖空心思地追求情境再现,不用太多的言语,作无谓的解释,让孩子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读,在读中品词品句,说出自己朗读的体会,老师只要加以点拨,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语文的素养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何深化这个要求?以读贯穿于我们的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做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都要把读书的训练摆在第一位。荀子说过:“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短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成诵;长的文章可选取重点部分、精彩章节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消化吸收;浅显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顺畅流利;深奥的课文要让学生读得明白,读出滋味。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孩子感知性的读。初学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要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二要重视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来。三要重视品味性的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分角色地读或表演式地读,把课文内在的情感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理念。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当有所坚守,切不可因此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得以“读”为根本,因为它是语文基本技能“听说写”的轴心,是语文的本色。其实,一篇课文不是靠老师讲出“意思”的。而是让学生读出“味道”来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研能力。一篇课文教完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本色的语文教学。但愿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还会是书声琅琅!

第四篇: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拼音是小学生学习汉语言时面临的第一个重难点,拼音也是后期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基础,所以学好汉语拼音即是给汉语言这座万丈高楼打好牢稳的地基。本文从浅谈学习汉语拼音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如何高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走好汉语言学习的第一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 拼音教学 重要性 科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83-01

拼音之所以是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第一道坎,首先是因为汉语拼音的学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学生日后语文的其他能力或知识的开展,另外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是严谨乏味的,汉语拼音教学不允许出现一丁点儿错误,学生必须完整掌握,所以教学上相对比较严格,这使得刚入学的小学生很难适应,乃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如何科学地开展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就成为是现阶段一年级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问题。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1.1 加快识字步伐

只要学习了拼音,再通过拼音注释,小学生就能轻易识别新的汉字,所以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一个重要工具,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想要快速准确地认识更多的汉字,小学生就必须要先学好汉语拼音。

1.2 利于阅读

识字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学生还没有掌握几千个常用字之前,想要阅读一些课外阅读就只能借助拼音的帮助,小学生的很多课外名著都会发行一些拼音注解版的,因此学好汉语拼音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3 学说普通话

中国是一个疆土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各有差别,就算是同在一个江苏省,苏南苏北的语言就有很大差异,普通话恰能打破交流之间的障碍,加强民族凝聚力,而汉语拼音的语音、语调则是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的重要纽带。提升学生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简单体会

2.1 儿歌带动法

儿歌是小学生在幼儿阶段接触的最多的学习内容,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偏小,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接纳消化地比较快,而且儿歌的特征就是易于记忆,因此将汉语拼音编制成儿歌,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强他们对所学拼音的记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编作了一些简单的儿歌,例如“爸爸泼水马路上b、p、m”;“白马走路噔噔噔d”;“一个大门n n n,两个大门m m m”;“像个椅子h h h,坐上椅上吃早饭ch ch ch”。笔者认为编作儿歌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可以按照韵母,声母顺序编制,也可以将音近形似的字母组合在一起,从而加强学生对字母的整合能力。而且除了拼音字母可以编制成儿歌,拼音的拼写规律也可以编作成口诀,“小金鱼ü懂礼貌,见到j q x就摘帽”;“j q x 和a o e,都要小i做媒婆”等。再比如拼音的书写也有一定巧记的方法,“四线三格均匀分,字母拼音站里面”;“个子高高住上间,长了尾巴下格放”等。儿歌教学法也可以让学生让其自行编制一些儿歌,或者举行儿歌比赛,看哪些同学编写的儿歌最有趣,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进拼音学习,通过儿歌将枯燥乏味的学习转换成有趣的游戏过程,在自主编制儿歌的过程中学生们追求了自我,寻求到了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2.2 插图理解法

为了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图画插入的比较多,所以教师在讲解汉语拼音时就可以结合插图,抓住画面特点,巧解汉语拼音的发音。例如在?W习韵母“a o e”时,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插图是有个阿姨带着一个小女孩在河边看天鹅,河边还有一只大公鸡再打鸣。教师可将插图分解为学生诠释其中“a”是阿姨的阿;“a”也像女娃扎辫子;大公鸡打鸣“o o o”;水里的白鹅“e e e”;其次学生可以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9页下方的小兔子骑摩托车的插图中,可直观地感受到汉语拼音音调的变化规律,“小兔子骑车走平路ā,小兔子骑车爬山坡á,小兔子骑车下坡又上坡ǎ,小兔子骑车下坡回家咯à”。教材内的插图是根据小学生年龄层次总结甄选出来的,既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够抓住学生注意力,笔者认为如果将教材内的插画用动图或者flash动画的格式展示出了,效果应会更佳!不过除了教材的插图,教师也可以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教师里的“黑板b”;老师手里的“粉笔b”;“学生手里的铅笔b”;“扫地用的拖把b”通过整理日常所见的“b”发音的词语,既能强化学生对声母“b”的认识,又能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2.3 示范引导法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语文教师的示范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学习韵母“a o e”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发音时唇形的张闭变化,“a”是张大嘴巴;“o”是撅起嘴巴呈小圆状;“e”是压扁嘴巴,之后再要求学生模仿自己,在学生模仿发音的时走下讲台,及时进行指导,纠错,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在学习拼音的音调时,教师可以先用例如“一声平,二声仰,三声拐弯,四声降”这种口诀将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再利用挥动手指进行直观示范并引导学生,“一声时手指平划,二声时手指扬起,三声时用手指向下又向上拐个弯,四声时把手使劲往下划。”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用手指来模拟音调特征,这种方式既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甚至再编制儿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实际或已有的知识自行编作,比如在学习“p”时,教师就可以诱导性提问学生,认为“p”该怎么记忆比较容易呢?这时学生就会发动思维进行联想,有学生竟然能说出“犯了错误打屁屁p p p”这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口诀来,此时教师就应该着重表扬这种积极性较高,联想力较强的学生,从而刺激其他学生。结论

总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最终目标就是认知所有的汉语拼音,并且可以通过汉语拼音认读常用生字。所以汉语拼音教学在小学一年级中至关重要,语文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一人言”的教学模式,而要灵活运用自身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为学生打造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并且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只有如此才能创设高效的汉语拼音教学讲堂,为提高学生的汉语拼音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体会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活跃,教学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过亲身的教学经历,谈谈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显现。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二、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所创设引发情感的氛围,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相近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各种积极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把作者的写作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内涵,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总之,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

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分析、研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本是学习知识的沃土。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后,他们便能够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联系,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对于文本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品味。

五、给学生自信的评价,让其快乐成长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起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番表扬的语言、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充满惊喜和感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尽心尽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真爱的付出,学生也会“报之以桃李”——尊敬、爱戴老师,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也就这样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获得了升华。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参考文献:

下载谈语文教学中的成长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语文教学中的成长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三路”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理清“三路”,使其畅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教学“三路”通畅 在教师队伍中常流传......

    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因材施教 探究感悟 -------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走入误区。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取悦他人而作文,尽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本文首先正本清源......

    谈《数与代数》教学中的体会

    谈《数与代数》教学中的体会 东方市江边中心学校 林名娘 “数与代数”知识是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知识基础,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它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课程......

    成长中的体会(推荐五篇)

    成长中的历练 施介小学屠小刚 2001年中专毕业的我,走出了校园的大门。踏上了教育的热土,心中充满了激情。初登讲坛的我对着那些学生期待的眼神时,我有些不知所措,课前准备好了的......

    孩子成长中的体会

    孩子成长中的体会 许卓邦家长 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需要什么,父母每天要去观察孩子,在与他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因生活是学习最好的舞......

    在反思中成长(体会)

    在反思教学中成长 到一中快一年了,从事教学工作也有一个半学期了。回首走过的短短路程,看到了自己正完成着从青涩到渐渐成熟的过程。而我自身的点滴成长缘于学校的培养,师傅的......

    谈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课题研究 在学生心田播下科学的种子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高科技作为经济增长中最活跃、最强有力的因素,更是被认为关系到......

    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关系

    谈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阅读是吸收,是学习,是知识的储备,有丰富的储备,才能把所思所悟所感写出来就是文章。写作是知识的倾吐、是思想的表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