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模版)

时间:2019-05-13 14:2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模版)》。

第一篇: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模版)

谈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罗城县小长安镇中心小学韦英江

美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课程,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小学“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线。小学语文是渗透美育的重要学科,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首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美。

1、围绕课文,赏析语言文字,理解作者的用词美。“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文章是作者的心声,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是作者经过反复锤炼最后定格而成的语言艺术作品。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据,把握好课文中内在的美的因素,选取恰当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语段或一些蕴藏美的因素的语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体会文中的语言美。学生只有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反复品读,才能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才能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作者的用词美。这样,不但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而且使学生得到应有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美就在语言文字中,从而养成从文字中欣赏文章意境美的习惯。

2、围绕课文,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结构的运用。作者在写作一篇文章时,总是投入自己的感情,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选择一定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 1

己的真情实感的。这样既能增添文章的韵律美,又能增添文章的文采美。仍以《桂林山水》为例,作者在抒发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真挚热爱的同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和“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无穷的美感。在教学时,可重点让学生朗读“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这两段,并让学生抓住“静、清、绿”理解漓江的水与大海、西湖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的独特的美的?并让学生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感情朗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抓住“奇、秀、险”学习课文描写“桂林的山”的部分,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通过分析和感情朗读,学生就会进一步陶醉在课文美的情境中。

其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要使语言文字的训练与美育融为一体,就必须通过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感染、角色的变换、心理的揣摩,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陶醉在作者美的语言文字描写中,从而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感其情,如通其心。例如《月光曲》一文中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才华和爱心,兄妹俩对音乐的追求乃至故事中那小小的茅屋、清幽月光、窗前的旧钢琴,都和《月光曲》优美的旋律以及它所展示的壮丽情景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美的印象。文章文字朴实,短短的几百字就勾勒出一位才华横溢而富有爱心的音乐家的形象和贫困中却不失高尚志趣的兄妹俩的形象,体现了文章的文字美。文中兄妹俩对音乐的挚爱和贫困相依为命的感情以及贝多芬对其倾注的同情和爱心水乳交融在一起。兄妹俩一段辛酸的对话,突出一个“穷”

字。在穷境中兄妹俩互相体贴,相依为命,手足之情读来感人至深。贝多芬也因此对兄妹俩产生深深的同情,为他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倾注了自己对弱者的同情和爱心。两种情感同蕴文中,细细咀嚼,便觉至直,至美,十分感人,充分体现出文章感情美。文章通过“平静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两个不同景观来描摩乐曲,体现轻重缓急、气势等变化,在变化中倾注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爱到文章中的韵律美。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从而发现文章的文字美,体验文章的感情美,享受文章的音乐美,从而陶醉在美的情境中。

再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美。

语言文字是对情境的描述,是要靠反复地朗读才能感受到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对文中描写情境的精彩句段要多读,多背,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让学生欣赏美。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描述草塘的景色是“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发亮,如饥似渴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作者看到这景色时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美在哪里?这就要通过让学生理解“赶、翠绿、鲜绿、墨绿”等词语,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美。又如,课文结尾有这样一段话:“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天空倒映在„„显得„„云朵倒映在„„显得„„。”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并用了“清凌凌”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北荒草塘的美丽可爱。这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排比句,就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通过准确的用词和生动形象的描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快、格调和谐的画卷,并由课文描写的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到物之美、情之美,使学生欣赏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二篇: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任。在教学的具体各环节中进行美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切实实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育渗透 教材内容 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都把美育教育的地位提高到了很高程度。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学生可以领略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如果说缺少美育的建设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缺少美育的语文教学则是残缺的、乏味的、不完美的教学。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只能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意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渗透美育教育。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真钻研教材,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如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的美。这样文质兼备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数不胜数,其中包含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

1.人物形象美。

记叙文是通过主人公的关系来突出表现中心思想的,作者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些形象可以说是各种不同的美的形态,有许多是学生学习和行动的楷模,能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树立一座座丰碑。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又是多方面的,在恰当的时候渗透教育,效果更好。如《詹天佑》中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彻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讲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蔑视,为祖国的尊严勇敢受命;在讲修路的过程时,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又如《悼念母亲》中作者对两位母亲,生我的母亲和祖**亲,同样怀有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亲不变的爱意。这些人物形象既美丽可亲又可敬,对于启迪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美丽感染和激励教育作用。

2.自然景物美。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美丽、绚丽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美的源泉,特别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美。一篇篇佳作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瑰丽的自然美景画卷。“从美丽的小兴安岭……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描写了积雪融化,条条小溪在山间流淌的美景,写出了小兴安岭的动态美、音律美。“夏天,树林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秋天,白桦树和松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它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如果把学生引入这美不胜收的自然美景中,让学生理解:林海雪原,青松翠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领悟,感受美,陶冶学生美的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心灵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都有鲜明的形象。如《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在这个简短的童话故事中寄予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入境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可以使语文课发挥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

小学语文中的美育内容不胜枚举,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美、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就能达到情感交融的目的,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使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强化美育的渗透功能

1.借助多媒体中图、声、乐的作用,提高美的感受程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独特的美育功能。在语文教材中,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素,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而“语文美育”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图、声、乐的作用,增强美的感受。让学生获取的信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进行美育渗透的过程中更具有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能生动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境界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成为实现“语文美育”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一方面让学生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课文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的图、声、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爱美之情油然而生。

2.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的功能,达到审美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化静为动,让学生入境参与观赏美的过程,学生仿佛看到了精美的画面,将得到很大的愉快和满足,获得最强烈的美感。譬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将晴天时西湖的明朗之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好像身临其境,看到了西湖的美丽景象。又让学生观看雨后西湖的迷茫之美,把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美丽动人的形象送到学生的面前,从而向学生渗透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之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达到最佳审美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重视、加强和落实美育渗透,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和适度进行审美教育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美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山西朱建荣.耕耘札记.漫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2]鲁教版.教师教学用书.[3]陈永梅.小学创新一点通.[4]王文忠.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浅议.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 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 特别是语文教学, 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 受到美的熏陶, 完善自我, 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 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 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赏析词句, 品味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 博大精深, 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 所选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 不仅具有典范性, 而且各具特色: 有的篇目讲究韵律格式, 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 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墨重彩, 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 歌颂出一种人文美, 无一不蕴含着美的成分, 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此, 我们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 从而感受美的熏陶, 增

强美的享受。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兴趣是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兴趣来源于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让学生学习中感到精神和谐, 这就要创设好审美情境。对课文的欣赏实践, 教师要指点门径, 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揣摩语感, 以景生情, 从情联想到境。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 制造气氛, 表情示范读, 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 以情动情, 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 《荷花》这课时, 教师可创设情境, 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 “荷花池” 边。通过画面的展示, 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 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三、熏陶感染, 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 “渗透” 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感悟是关键, 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 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 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叶圣陶先生说: “最要紧的在多比较、多归纳、多论文格式描述、多体会, 一字一句不放过, 引导学生揣摩语感, 体味感情”。这样,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大凡名篇佳作, 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 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 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 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 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 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 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体味, 引导学生感情体验, 并进一步扩展情思, 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

四、言行揣摩, 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 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怀素;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沉香„„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 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 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五、引导诵读, 鉴赏整体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 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 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 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 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 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

种艺术境界, 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整体美? 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 “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 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 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六、拓展延伸, 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 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 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论文格式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课文的学习, 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 既是一种欣赏, 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 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综上所述,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 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 精神上得到满足, 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 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升华人格。

第四篇:谈美育的功能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定稿)

谈美育的功能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宋华

摘要:文章从美育的功能出发,引出了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美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固有特点,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影响着语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美育的功能;美育与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On the Fun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Abstract: This paper e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hinese teaching from the fun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erspective.Aesthetic education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is also one of the tasks of Chinese teaching.The Chinese teaching is aslo affected by aesthetic education.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information, it further discusses how to proceed the ways and mean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process.Key words: fun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hinese teaching, aesthetic education

在学校教育中,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教育美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起着

素质,使之成为国家合格公民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就是向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这其间就必然体现着美的因素,包含着美育任务的完成。

(二)美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固有特点。

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知识教育、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育完整系统的构成因素。每种因素都按照自己的特点发挥作用。语文课不仅具有基础工具性、思想教育性,还具有明显的综合训练性。

纵观教材中的作品不难发现,精彩的文面、生动的形象无不闪烁着熠熠生辉的美点,这些美点的存在方式或露或藏,或柔或刚,或优雅柔媚,或和谐恬静,或崇高激越,或平凡素淡。无论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名篇佳作的欣赏,无论是朗读的学习,还是写作训练,都渗透着许多美的因素。因此,语文教学从一开始就包含着美的成分,语文教学为美育开辟了用武之地,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融汇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三)美育影响着语文教学

这是因为语文教学具有情感性、意境性、形象性,具有美的因素。美育使语文教学充满勃勃生机,情趣盎然。所以教师不能只盯着字、词进行干巴巴的说教,只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对学生进行欣赏美和培养美感的教育。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美的因素,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促成教学相长,而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必将得到提高。

三、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披文入情,诱发美感

文学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篇文学作品必须先拨动人的心弦,才能发挥它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家必须“为情而造文”(《文心雕龙*情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艺术家的真挚程度如何,决定其艺术感染程度的深浅”(托尔斯泰《论艺术》)。王国维曾把美育别出心裁地叫做“情育”,可见

感教育,以情动人。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从形象入手,通过对作品的学习,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作者描写形象的方法,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传虚成实,使形象成为鲜明的表象,使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形象鲜活起来,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美的形象的感知力,更为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但这只能说是认识了美的事物,还没形成美感,还需进一步借助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所谓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在读者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的形象的过程,这一新形象既是作品形象的再现,又渗进了读者的认识,是对原形象的补充和再创造。学生的审美联想和想象力越丰富,对审美对象的认识就越具体,对审美对象的再创造就越丰富和真实。当然对美的鉴赏能力就越强。例如阅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再现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通过这样的再造想象,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组合,就可具体的感受各种物象所构成的美的、和谐的艺术形象。文学的魅力,在于它抒写的对象无限丰富,抒写的范围无限广阔,人的精神的翅膀飞到哪里,它就能跟到哪里,具有表意的极其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形象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充分了解其所凝聚的文化内涵,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以及学过的知识,理解美、鉴赏美,引导学生再造形象,并从中感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

其次,要从意境入手。意境是我国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诗人用语言营造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并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氛围。具有生动具体的可感性,可内视性。都可“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叶燮语《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中毕书局1981年版)形象是意境的基础,要读懂一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会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流畅悦耳娓娓动听的声音气息,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会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会到这些感情”(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从而受到作品艺术美的感染,使学生在不觉之中点燃心灵的火花,燃烧激情,同时也应让学生朗读,通过激情朗读,吸取文学素养,感受文学之美。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师在适当的点拨之后,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轻声朗诵,在悠悠古韵之中拉近古人和今人的距离。此外,还可采用配读的方式。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配读戴望舒的《雨巷》,感受体味诗的节奏和意境之美。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可配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等。这些朗读方法的引入既可以表现出教师独到的见解,又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含量与文化氛围,以很大的牵引力引导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去直接感受作品,“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心灵受到陶冶和净化,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总之,语文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百科全书,而这一系列的教育,都是通过审美教育渗透的,因此,应该把全部语文教育过程作为向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把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美感、审美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用美吸引学生,以美育情,以美求善,以美导真,那语文教学将是别开生面的。

参考文献:

⑴霍维佳, 郝春生, 陈艳.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美学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 2007,(17)⑵李道山.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⑶宋美琴。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8,(28)⑷文辅相。素质•方法•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1999,(01)。

⑸阎守轩。论创新教育:缘起。关键。出路[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06)。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回复:谈美育的功能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件人:现代语文拒收 收件人:fs1688@sohu.com 时 间:2010年5月7日 10:51:34

宋老师: 用稿通知

您好!感谢您对《现代语文》(国内统一刊号CN37-1333/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8024)的关注和支持!《现代语文》杂志社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

大作《谈美育的功能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拟刊登在《现代语文·中旬刊》(邮发号24-151)。

我刊是省级学术期刊(月刊),同时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您的文章已通过审核,若同意刊发,需800元的版面费。汇款时请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注明文章题目及编号(T911),如需书面用稿通知,也请一并注明。杂志出版后,将为您赠送两本样刊。

联系电话:0537-4458185/4997581(邵老师)汇款方式: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现代语文杂志社(273165)收款人 :张秋兰

2.文后参考文献请注明版本、出版者、出版年月等内容。

3.文章末尾须附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4.作者可寄打印稿,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电子稿请用微软Word简体中文版编排。5.本刊反对一稿多投,对专刊专投的优质稿件优先采用,对剽窃抄袭者将酌情给予曝光。

6.凡投寄本刊的稿件编辑部有权酌情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请申明。7.编辑室电话:0537-4458185(编辑室)/4997581(邵); 电子邮箱:xdywt@126.com 8.现代语文杂志社网站:www.xiexiebang.com

声明: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等期刊数据库,作品一经采用,即视为同意将网络传播权及电子发行的权利授予本刊,本刊一次性给付的稿酬中已包含上述授权的使用费。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在2010-05-05,fs1688@sohu.com 写道:

-----原始邮件-----发件人:fs1688@sohu.com 发送时间: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收件人:xdywt 主题:谈美育的功能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作者:李美娴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其目的是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与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美丽的景象、美好的情愫、美妙的人生、美满的生活,无不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美读”。因为“美读”是感知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是获得作品美感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抑扬顿挫,富有表情地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文中的人、物、情、景等跃然纸上,产生美感。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物形象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意境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美。通过“美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自然而然地领略了文学作品的美。值得注意的是,指导学生品位文章的语言美时,必须做到语言顿挫分明,有张有弛,这样才有韵味,才能引人入胜。比如我在讲《听潮》中的“涨潮”时,要求学生朗读时语速要快些,这样才能品位到急切、震怒、壮烈的韵味;讲到“落潮”时要求学生语速就要慢些,这样才能品位到宁静、沉寂、优美的韵味。又如《答谢中书书》,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全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在课堂上教师分析这样的文章,自然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美

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是以展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为手段的审美教育。一篇篇课文里所描绘出来的各种艺术形象,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不断吸引着读者去感受,去欣赏。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和艺术形象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白杨礼赞》中白杨的形象;《驿路梨花》中梨花的形象;《海燕》中海燕的形象;《普通劳动者》中将军的形象,无不是完美的象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遵循课文中的思路,让学生通过景物美、人物美等艺术形象领悟其内涵的价值,从而达到运用形象美感染学生的审美教育。比如教学《七根火柴》时,指导学生赏析“无名战士”这个美好的艺术形象:他,在死神逼近时,为了党,为了革命事业,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也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我们只知道他就是“无名战士”。我们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此外,淡薄名利、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唐雎,礼贤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士、求贤若渴的刘备……都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受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也就获得可喜的成功了。

三、领悟文学作品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更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优秀文章之所以能够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饱满的情感因素。《文心雕龙》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说明了情感因素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性。文章的作者在他所写的人物、场景、情节之中,已渗透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朱自清的《背影》,用最朴素最普通的语言,表现父子情深的真挚感人的情景,笔墨则是深入到了人之常情中最难摹写的心灵美。我教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就要求学生按情感归类的思维活动去领略这首诗的意境: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为什么要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这些物象构成了一幅令人生意盎然的、情感上能与诗人引起共鸣的图画。又如杜甫写的《春望》,抒“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思家深情;苏轼作《水调歌头》,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祝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些情感之美,无不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作品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行,如闻其声。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美的享受。

四、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美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架搭得如何,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可以这样说,结构美是文学作品构成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鉴赏结构美的:文章开头,虽然直接点出礼赞的对象,却不急于描写阐发,而是轻宕一笔,用舒缓亲切的笔调带领着我们在黄土高原上漫游起来。然后牵引着我们的视线自上而下地观察白杨的“干、枝、叶、皮”,整个白杨的神韵风彩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后再突出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卒章显其志: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照应了文章的开头。整篇文章的结构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鉴赏文章结构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五、接受文学作品美的熏陶

当今的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成长于21世纪,他们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世界形势日新月异发生变化的环境下,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只有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学《〈论语〉十则》,可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品《岳阳楼记》,感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引导,使他们接受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无限广阔的天地。我们只要坚持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必能达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之目的。

下载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语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太白中学刘玉平 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任务。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堂应......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就是用美的事物和形象去对人们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教育。目的是陶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以及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高一地理备课组 美育不仅是艺术课的内容,也不仅是教会学生某种艺术技巧,它的内涵是深刻的、外延是广泛的,它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张永莉 美育是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小学美育教学水平,必须抓住与中小学美育息息相关的重点学科,小学语文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学审美特......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摘 要】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美育素材,选择适当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 谈 小 学 语文 教 学 中 的 美 育 [ 08-06-05 09:07:00 ] 作者:盘红琼编辑:studa0714 摘要: 语文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