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兴趣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XO3
浅谈“兴趣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作者:孙景章
单位:郑州市二七区罗沟小学 时间:2012年5月18日
浅谈“兴趣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是丰富多姿的,生命是多彩斑斓的,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生命、尊重差异,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天地,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中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情景,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而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音、图画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乐书上,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通的是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如《到小熊家里去》一课,那些猫呀、狗呀、鸡呀、小熊呀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高兴非常,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再如,在低年级学生欣赏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时,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并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随乐曲做动作。于是,将学生们的表演加以归纳,编成一个小剧。请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有的扮演养鸭的老爷爷,有的扮演小鸭子、大鸭子,还有的演池塘和水波,这样就将情、景、音乐交融在一起了。学生们在感受民间打击乐器力度、速度的变化中对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情绪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在自由探索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
五、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由于学生对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律动体现情景 欣赏音乐的兴趣
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并即兴编一写同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动作,带领他们表演。学生情绪高昂,开始了音乐的学习,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例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采用先出示画好的大钟、小钟、动物等图片,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向,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有的用头、用眼、用脚、用手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孩子的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这时再导入课题:“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钟表店里听听这些钟表的声音吧。”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下,学生们全神贯注的聆听,脸上流露出投入和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像这样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的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学生才会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必须强调调动个体所有感官的参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精当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形、声、色、光等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声画并茂、动态呈现的效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二篇:培养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培养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丰润区左家钨镇北夏庄中学何卫东
中小学音乐课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教师的主导是关键,首先应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特征、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恰当的安排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富于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在知识的传授中结合技能的训练,在技能的训练中结合知识的传授,并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训练,就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我在十年的中小学教学中不断积累总结,对一至九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趣,激发兴趣,发展个性。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优美整洁、音乐气愤浓郁的学习环境。其次,要用生动形象、精练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幻灯、录音、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结合范唱和弹奏展示歌曲旋律及表现内容,使学生随音乐及直观教具创设的情境去想象理解,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智慧的启迪。
2、歌唱结合“律动”表演让学生展现音乐才能
唱歌结合“律动”表演,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分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如在教《洗手绢》这首歌时,教师可根据下列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边唱边动作:洗手绢前袖子的动作;表演洗手绢的动作;表演洗完后的喜悦心情的动作。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想动作来表现,既学会了歌曲的演唱,也训练了节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3、编创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这是学生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尽可能从学生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编创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如,让儿童扮成各类音符,一起做“小音符找主人”的游戏,在地上画五线谱或简谱,让他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跳着找位置,还可以进行读谱比赛、视唱接力赛等活动方式,使儿童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快的心情。
4、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学生听了势必会提不起兴趣,昏昏欲睡。相反,教师如果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语言,学生会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思绪敏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那些富有幽默感,谈吐诙谐,风趣机智的老师,往往更善于缓解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一些突发事件,使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音乐可陶冶情操,教师可用富有美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想象力,依靠音乐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激起强烈的共鸣,潜移默化的产生教育作用,使学生形成对美好崇高境界作为追求向往的目标,同时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就要求教师充分开动脑筋,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认真备课,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和教师活动在一起,学在一起,让他们有兴趣、尝乐趣,真正喜欢音乐,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培养兴趣,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质量
培养兴趣,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质量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我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轻松自如,心情舒畅,成绩也满意。同样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它。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爱上这样的学习,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快乐地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作用,推动学生积极地学习。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识谱教学:编儿歌,激发兴趣
识谱知识虽然在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但要学好并不那么容易。低年级的学生缺少耐心,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也不那么深刻,再加上识谱知识比较枯燥难懂。这样,要让他们主动掌握识谱知识,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就要积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记住音符时,我编成趣味歌谣帮助学生认识音符名称:全音符像鸡蛋,二分音符小白脸、四分音符像黑人,八分音符翘尾巴,两尾巴2x8,三尾巴4x8……我鼓励学生在课间游戏时边读歌谣边玩儿。学生们兴致勃勃,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起来。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节奏练习:打击乐器,提高学习兴趣
低年级儿童对节奏的还不能做到应付自如,如果用打击乐器进行练习和给歌曲伴奏,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学校配备的乐器很多,有简单的钢片琴,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基本上可以做到每人手中都有一样乐器。这样就为音乐课上借助乐器进行伴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更恰到好处地表现歌曲风格。节奏是歌曲的骨骼,节奏掌握好了,歌曲也就能更完美地体现。在歌曲教学中,节奏练习是重要的准备教学。教师不仅可以挑出较难的节奏独立练习,也可以在学习歌词的同时用打击乐器击拍,按节奏朗读歌词,便于学习歌曲时掌握好节奏。歌曲学会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感情,可以编排打击小乐队,一起为歌曲伴奏。
比如《过新年》这一课,在学习歌曲《龙咚锵》时,我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安排: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仿佛真的置身于快乐的新年节日气氛之中。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唱歌教学:感受美,增强表现欲
低年级的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要学会一首歌很容易。但是仅仅会唱一首歌是不够的,还应该用歌声唱出歌曲的感情和意境,这就要求学生要理解歌词的意思,领会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例如二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小小音乐家》里的歌曲《快乐的音乐会》,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歌曲描写了小音乐家们演奏的器乐很好听,连小动物们都跟着音乐起舞。在学会这首歌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听音乐,感受快乐的气氛,想象小动物们跳舞的滑稽场面。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小狗竖起耳朵、猫洗脸、蹦跳的动作,随着音乐一起起舞,从而把歌曲中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歌曲表演:编排舞蹈,增强学习兴趣
音乐是抽象的,表演可以把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具体化。在音乐课堂中穿插表演,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 一首歌曲,我都借助律动或表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通常按以下的步骤进行:①根据歌曲音乐的风格即兴表演。比如第一册《小火车》,学生对火车非常熟悉,歌曲的节奏很明快,学会之后学生自觉地就开始表演了,而且越演越高兴。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第四册的《紫竹调》是小调式的民歌,节奏不明显,学生较难跟着节奏律动。在学生自主表演的基础上,教师编进一些民族舞的动作教给学生,和歌曲情景相溶。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欣赏教学:图、讲、演结合,诱发兴趣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如何才能把抽象的艺术形象具体化,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熏陶,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也是低年级音乐教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儿童的理解能力较低,缺乏生活经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正待发展。这样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 表现出来。例如,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曲《小天鹅舞曲》,用八分音符奏出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以二重奏的形式奏出轻快的乐句,形象地刻画了小天鹅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显得十分有趣。在教学中,可以先讲讲《天鹅湖》中“四小天鹅”的故事,使学生一下被童话故事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乐曲背景有些了解,便于后面欣赏感受音乐气氛。中间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芭蕾舞《四小天鹅》,并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在欢快、活泼、跳跃的乐曲中,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成了欢快的小天鹅。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有句名言:“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可见培养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尽可能让课堂充满愉悦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四篇: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也是一样,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研究学习,创设学生快乐的音乐课,以培养兴趣为先导,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要有现代教学观念,知道音乐课教学生什么
新制定的《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体现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确立了现代教学观念,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区别,基础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才能
弃学生厌恶的陈旧模式,从而去创新出学生喜爱的音乐天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学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着,他们想从音乐课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和各种美好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成立“音乐资料档案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运用多媒体,注重视听同步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意境较成人化,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在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便展现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趣就会被牢牢地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3现场演奏欣赏
现场演奏欣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期可安排几次由教师亲自演奏的欣赏课,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人的审美感受首先起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观照,现场演奏以外在形式吸引和打动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印象,同时触发他们的情感,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相对自由的活动可以使欣赏课达到和谐的程度,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某种境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种对美感的个人直觉性,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目前很多学生都在课外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可以邀请这些接受了专业教育的学生做现场演奏和讲解,对演奏者和欣赏者都将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4情景导入,激活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为例,介绍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引起学习兴趣的有利方法。
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可以先播放了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画面,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5说唱主题,加强理解
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唱主题,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品的风格、特色和内涵,还能让他们亲自体验和记忆音乐,为更好、更准确、更理性地进行欣赏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欣赏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时,优美流畅的主题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伏尔塔瓦河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是全曲的经典之处,是必须学唱和背记的。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既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说,不仅是一个捕捉音乐形象的过程,而且也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聆听质量,调动全班的参与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要引导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欣赏古琴曲《流水》后引导学生谈谈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到了流水的清澈。”有的说:“体会到了江河的波涛滚滚、骇浪滔滔。”还有的说:“听出了流水一泻千里的气势。”还有的说“通过欣赏《流水》,听‘高山流水’的故事,感悟到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家七嘴八舌,聊得热火朝天。